首部「植物採集」漫畫誕生!《採集人的野帳》描繪日治採集人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藥草堂少年失手燒毀研究成果,踏上採集植物還債之旅 · 受美麗腊葉館啟蒙,畫出「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 · 採集是所有植物研究的基礎,留下「野帳」豐富紀錄. 2022年06月02日新聞 市集 副刊 認識上下游 公民寫手 登入/註冊 搜尋 最新 重磅調查 時事.政策 食安 新知 愛地方 種好田 好吃.好玩 食農教育 人物 漁業.畜牧 綠生活.國際 評論 熱門 閱讀時間首部「植物採集」漫畫誕生!《採集人的野帳》描繪日治採集人日常,還原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ShareTweet 首頁 好吃.好玩 首部「植物採集」漫畫誕生!《採集人的野帳》描繪日治採集人日常,還原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上下游記者林怡均·好吃.好玩·2020年12月11日Share 最新消息:《採集人的野帳》漫畫第一集即將在1/20(三)上市,購書連結在文末 有種重要的工作,從百年前至今依然存在,工作時必須上山下海、卻鮮少被人關注,那就是「植物採集」。

2018年時以《天黑請閉眼》奪下金漫獎最佳新人獎的英張,今年推出最新漫畫《採集人的野帳》,還原日治時期的植物採集現場。

即便是對植物陌生的人,也能透過《採集人的野帳》領略台灣原生植物的魅力,趕快跟草藥堂少年傳人許涼山、認真嚴謹的助手松尾,以及惡夢纏身的野性少女霧草,一起來到大正時代感受採集人的日常! 《採集人的野帳》主角許涼山(中)、助手松尾(右)、女主角霧草(左)(圖片提供/英張) 藥草堂少年失手燒毀研究成果,踏上採集植物還債之旅 《採集人的野帳》主角是日治時期臺籍藥草堂少年傳人許涼山,他在顧店時不慎燒毀了植物學者佐佐木慎一的採集成果,被父親送到植物園勞動,開始一段苦力還債消業障之旅。

許涼山個性幼稚急躁,自幼在藥草堂成長,對藥草相當熟稔,可透過殘葉外觀及味道來辨別植物。

另一位男主角松尾則正好相反,個性冷靜理性,且擅長採集工作;女主角霧草則是來自山賊村的孤女,剛在的第5話中登場,在最新的第6話中展現出對植物採集的興趣。

閱讀過程中,讀者一面了解日治時期植物採集的豐富樣貌,也同時從三位主角的成長獲得許多樂趣。

英張表示,主角3人是虛擬的,但作品中部分人物則確有其人。

例如:故事一開頭,帶著新書和新種植物來訪的佐佐木慎一,歷史原型就是腊葉館主任佐佐木舜一,其所攜帶的新書《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也確有其書。

受美麗腊葉館啟蒙,畫出「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 作者英張過去在臺北從事美編工作,現為自由創作者,住在臺南老家,《採集人的野帳》是第三部作品。

問起這部作品誕生的過程,英張表示,過去工作時編輯過植物圖鑑書籍,開啟了自己和植物的緣分,以前住在臺北時也會去逛植物園,有次園中的腊葉館重新開放,她參觀後深深被腊葉館的典雅美麗吸引,「無論是建築物的外觀還是內部,腊葉館真的好美。

」 美麗的腊葉館內部帶給英張靈感(英張提供) 此外,英張本就喜歡傳統文物,例如老建築和服飾,「要同時滿足植物跟傳統文物的愛好,那就是要以日治時期為背景了。

」她查資料時發現,日治時期日本人為盤點台灣自然資源,投入不少研究能量,那也是台灣植物學研究開始起飛的年代,《採集人的野帳》的靈感在此萌芽。

英張向CCC創作集(註)提議後,便開始進行創作《採集人的野帳》,故事設定在大正時期的台灣,當時台灣本島植物調查如火如荼,也被稱為「植物大命名時代」。

而對她來說,這不僅是一部植物科普作品,更是一段透過採集而使人成長的歷程。

採集是所有植物研究的基礎,留下「野帳」豐富紀錄 漫畫中會以腊葉館為核心出發,原因在於腊葉館是台灣本島的植物標本圖書館。

1920年代,植物標本從殖產局博物館被轉至林業部的「腊葉室」存放。

1924年腊葉館落成,成為台灣首座專門研究及收集植物的標本館。

林試所推斷,當時一樓為植物標本櫃、研究空間與主任佐佐木舜一的辦公室;二樓則存放尚未鑑定或處理的標本、處理新標本。

至今為止,植物標本的採集及鑑定仍在進行,而日治時期的採集工作需要準備各式工具,從林業部長金平亮三的文章〈植物標本の採集に就きて〉中都可看到,例如用來割取高處植物的小型鐮刀、剪斷樹枝及採集數目標本的修枝剪及刀鋸。

採集後標本需要乾燥壓製,日治時期是以報紙、木製夾板進行,最後還要記錄採集到的植物名稱、採集編號及日期地點,而採集者的記錄被稱為「野帳」。

腊葉館內部的工作桌,英張作畫前會詳加考察日治時期的器具(圖片提供/英張) 植物學的領域很廣,為何會想鎖定在採集人身上?「採集人不見得像植物學家一樣會留名於世,但採集是所有研究工作的基礎。

」英張認為,無名採集人如職人般默默謹守本分,卻不為人知,希望透過漫畫帶領讀者領略採集的魅力。

請專家助陣,植物、劇情詳加考究,動筆前後反覆校對 說到故事情節的設計,英張表示,她並非植物專業,但作品牽涉到歷史及植物學,無論是劇情還是畫中的所有植物,都需要反覆的校對。

她當初找上CCC創作集,便是希望透過編輯群找到專家來協助,而編輯群替她找到的專家,正是林試所標本館的研究員們。

《採集人的野帳》對英張來說,動筆前的準備作業較為吃重,她查完資料、設計劇情大綱後,必須請林試所研究員們確認正確性,分鏡及完稿後也都要再次核對。

從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漫畫家與植物學者的認知差異,例如有一回,畫好的鳳尾蕨被研究員認為畫得太胖,要求修改。

「最難畫的是台灣杉,樹體大、葉子小,但要填充的細節很多。

」英張表示,裡面的植物大多為台灣原生種,不過有些考量到劇情還是要取捨,例如:山賊村中的罌粟,雖不是台灣原生種,但當時歷史背景下,有吸食鴉片的族群,確實可能有人私下種植罌粟來製造鴉片。

採集人的野帳手稿,所有植物呈現都仔細考究,請專家審閱(圖片提供/英張) 林試所植物園組大動員,過往軼事都成素材 除了植物,另一大挑戰是腊葉館過去的編制、職權範疇,且採集過程記載的史料較少,很多採集過程中的細節必須要反覆推測及確認。

協助資料查證的單位是林試所植物園組,該組組長董景生表示,「CCC提議合作,我們幫忙查證確認資料,沒想到圖像化植物研究史這麼辛苦。

」植物標本館幫忙提供背景素材,確認自然史的合理性,但不干預故事和創作,而這部作品牽涉歷史及植物學領域,眾多細節是靠各領域同事協助而成。

董景生相當讚許英張與CCC編輯團隊考證的謹慎,而植物園組協助同仁,也必須透過標本館中的舊文件、老照片及老分類學家的訪談等資料,甚至「老老師」生前說的故事來確認。

除了植物園的資料,也參考了中興大學森林系標本館和台大植物標本館的資料,這些史料和過往軼事在訪問和對談時,一一進到了故事裡,讓歷史背景越來越清晰真實。

漫畫是需要編輯和故事的產業,董景生說,本次植物園組出力最鉅的是蔡思薇博士,擔任的是「輔佐漫畫家的角色」。

林試所同時也接受文化部委託,整理採集人的史料,「資料留存很重要,但一般人未必理解,漫畫是一個認同理解的介面,告訴民眾這些文獻為何重要。

」 採集人的野帳手稿(圖片提供/英張) 知識和故事比例須精準拿捏,才能引人入勝 英張觀察,在台灣漫畫產業裡,植物算是冷門題材。

而略帶科普性質的漫畫要如何引人入勝?她認為,植物知識及劇情的比重拿捏相當重要,既然是漫畫,讓人看得舒服、想看下去是最重要的,「漫畫編劇是專業,教條式內容吸引不了人。

」 因此在劇情的編排上,英張設定每次知識講解不超過兩頁,他也曾想多加一些植物知識,但發現閱讀負擔沉重,所以忍痛刪減。

若同一集中知識含金量高,則會以角色互動或是劇情推展作為調節,「只有採集也很單調,所以才會加入山賊村,而當時也確實有家族各據山頭的狀況。

」 這也是為何英張設定了三位主角,「漫畫理論中,三人互動會是最有趣的。

」她表示,要透過角色的有趣來留住觀眾。

「本來就喜歡植物的人看下去不難,如果連對植物沒興趣的人可以好好看完,那作品就成功了!」 英張希望透過《採集人的野帳》側寫採集工作,引領讀者對植物的興趣,如果有讀者因此而往植物研究發展,那就更棒了。

(註:CCC創作集為文策院所支持的創作平台,鼓勵國內圖文作家,以國家典藏資料等素材,發揮歷史、民俗、社會及生態等多元議題。

) 購書連結如下,有興趣的人可參考!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0725?loc=M_0007_084 金石堂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9479898207…… 讀冊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27281.html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43032681965540008 聚珍臺灣https://www.gjtaiwan.com/new/?p=80872 線上內容這裡看https://www.creative-comic.tw/book/72/content 相關文章超猛西瓜採收》蓋章師傅神認證!拋25斤西瓜如運球,疊瓜神速如玩積木新飲料「酒茶」登場!高粱包種茶、威士忌紅茶,mix香氣好特別粽子不只戰南北,還有長圓糯米爭鋒!台灣糯米香氣、口感大勝進口糯米【書摘】三杯雞是臺菜嗎?河豚如何解禁?《品饌東亞》細究東方飲食事典柴魚是什麼魚?正鰹柴魚鮮甜,鯖魚柴魚適合涼拌,日本鰹節VS台灣柴魚有何差異?【書摘】假受傷騙貓咪,鳥兒演很大!幽默圖文揭開《鳥類的機智都市生活》為什麼餐桌上的蜆越來越少?一顆蜊仔從產地到菜市場的旅程賣菜竟可以這麼歡樂!熱血「農村媳婦兒」吳佩儒,要讓農村成為希望之地顯示留言(1) 1則留言 何處可買到這本書? 回覆 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 電子郵件地址* Δ 每日新聞 重磅調查/專題報導 熱門新聞 今日最熱門 本月最熱門 新聞分類 時事.政策 食安 愛地方 好吃.好玩 新知 種好田 食農教育 漁業.畜牧 國際 人物 綠生活.旅遊.國際通信 評論 公民寫手 食農搜查線Podcast 市集 副刊 認識上下游 聯絡上下游 贊助上下游 按「ESC」鍵關閉視窗 featured 有機 農委會 農藥 禽流感 SubscribeNow Joinmillionsofothersandstayuptodatewiththelatestdevelopments. [mc4wp_formid="682"] 使用者名稱或Email 密碼 使用Facebook登入使用Google登入 記住我 登入 忘記密碼? 註冊帳號 使用者名稱或Email Email 使用Facebook登入使用Google登入 我們將會Email密碼給您. Cancel 輸入使用者名稱或是Email Cance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