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cape / 生活風景: 《優秀老師大不同:課堂上17件最重要的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下我以自身觀點整理書中重點,隨記我的想法或經驗,並摘錄書末整理的17件事。

接受責任、自我期許,永遠追求更好. 「優秀教師都有一個共通點: ... 網頁 Home 教育觀景窗/LearnoverEducation 教學實驗室/TeachingLab 感光:閱讀電影/ReadMovie 2017-01-26 《優秀老師大不同:課堂上17件最重要的事》 ToddWhitaker(木馬文化,2013) 《優秀老師大不同:課堂上17件最重要的事》是本輕薄、文字簡潔、舉例得宜的教學書籍,可以再很輕鬆的心情下,快速閱讀完畢。

作者藉由對「優秀老師」的觀察,以及其自身的教學與教育管理經驗,簡明扼要地寫下好老師會做到的事情,有些事情對老師而言可能再熟悉不過,但不致流於陳腔濫調。

我認為其中亦有值得一再提醒自己、可加以檢視自身的提點,頗適合剛開始累積教學經驗的老師閱讀省思。

以下我以自身觀點整理書中重點,隨記我的想法或經驗,並摘錄書末整理的17件事。

接受責任、自我期許,永遠追求更好 「優秀教師都有一個共通點:無論做得多好,都希望變得更好。

」看到書上這麼寫,我不禁想,「追求更好」其實無關職業或身分,會被人們肯認的優秀者,必然都是「無論做得多好,都希望變得更好」的人,也正因為有這份追求與自我期許,優秀的人才成為「優秀」,才獲得成就。

書中提及的17件事,有很大一部分圍繞在教師對自己的期許與實踐。

「教室裡的主要變數不是學生,而是老師。

」說明了老師應該專注於自身行為,因為那也正是老師最能確實掌控的。

老師並不能全然掌控學生的心情,以及因為某些心情而引發的行為,但老師可以決定如何應對,換句話說,老師必須為自己如何應對學生加以負責,在擔起責任的同時,也將覺察自己是有能力改變的。

於是,「負責任」和「賦能」得以連結,而我們期待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不也是如此嗎? 「最優秀的老師願意承擔自己在課堂上的責任。

」願意接受責任,是人們得以生發改變、發揮影響力、坦然面對自己的開始。

為了做到這一點,作者認為我們應向優秀教師看齊,並不斷發揮「準確的自我反省能力」,了解到向優秀教師看齊並非學習教學方法而已,而要從心態、心境加以調適。

作者一再強調「方案永遠不是重點,重點是人」,我們也都清楚,沒有適用於所有班級、所有時間的教學法,追求更好,就必須不斷考量做法是否合宜有效。

適切的教學,並盡力促使學生達成目標,是老師的責任。

因此,當教學成效不好,例如學生無法完成作業、無法理解課文、無法達成任務等等,優秀的老師第一時間就會思考「可以如何在我能掌控的層面創造改變」,而不只是一味抱怨,將責任與期望都丟給學生或學校,尤其是「這群孩子是我教過最差的一群」這種話非常危險,因為「觀感可能成為事實」,我們如何看待人事物,就會影響我們如何對待他們,甚至會影響他人如何對待被批評的對象。

(這就讓我想到,體育班之所以和音樂班、美術班有差異,其實是每個人在進入班級之前,就已經有了預設觀感。

) 優秀的人,不會花時間在抱怨,而會花時間解決問題、追求卓越。

而這一切都立基於我們能否接受自己的責任,是否對自己有更好的期待。

設定期許、建立關係、定調文化 有了一開始的心態建立,後續的作法就更容易學習與實踐了。

「好老師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期望上。

」這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常提到的「比馬龍效應」——正向期望將帶來正向關注,進而提升自我效能,變得更積極。

將每個學生都是為優秀的,設定高期許與明確的目標,能讓整體學習氛圍走向積極,同時,增加與學生情感上的互動,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更可能促成很大的改變,因為行為、想法與情感密不可分,在《改變,好容易》一書中亦如是說,人的情感猶如「大象」,理性猶如「騎象人」,兩者意見不合時,「大象」的力量必然較大,換言之,先驅動「大象」,再以明確指令指揮「騎象人」,會更容易促成改變。

而課堂管理中的「規矩」,目的是希望看見學生展現良好的行為。

針對規矩,教師必須言出必行,清楚展現自己的要求,並貫徹執行,但不是以大聲喝斥、體罰諸類方式,因為這些方式顯然不會幫助學生「展現良好的行為」,只是讓學生害怕「展現不好的行為」而已。

因此,優秀的老師會把自己的情緒準備好,能夠沉靜下來時再處理,並且聚焦在預防未來再度發生違規,而這也正是定調班級文化的一環(這就值得參考李崇建《麥田裡的老師》一書了)。

另外,優秀、認真參與課程的學生,心裡都會希望老師能專業地處置沒有責任感的同儕,而且不會喜歡老師對全班做「反向陳述」,像是「你們不要再吵了」、「不行睡覺」、「不准滑手機」……因為這些話對於做好的人反而會產生負面感受,多數人乖乖做好了,老師卻只看到少數人。

別為少數人懲罰多數人,那會讓有責任感的學生沮喪。

聚焦於學生,傳遞正向能量吧! 「教育之所以艱辛,是因為每一天都很重要。

教育能為每天帶來全新的改變。

」這段話真是說進心坎,也正因為這種艱辛,而有成就感。

為了做出正確的決定,老師必須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會是最好的嗎?」而非總是想著事情對自己的影響。

還必須考量整體背景因素(包含班級、學校、家長,甚至社區、社會),找到對學生來說最好的方案。

不僅如此,老師必須「無時無刻都以尊重的原則對待所有人」,不必真心喜歡每個學生,但表現不能偏心,不要讓任何學生陷入「愛徒」的角色。

這說來簡單,做來並不容易,需要更聚焦於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才能試圖撇除我們心裡的不喜歡,尊重看待每個學生。

而具體的表現,首先是讚美。

書中提及五種使讚美奏效的策略:真實、具體、及時、動機單純、私底下的給予。

前三個都很明確,無須贅述,比較有趣的是「動機單純」和「私底下的給予」。

作者說明「動機單純」有兩個面向,一是別將曾經讚美學生,和學生後來再度搗蛋混為一談,換句話說,學生的行為和回報教師與否無關,別想說我今天讚美學生了他之後應該就會作為回報乖巧一點;二是不要加上「但是」,亦即事實的批評和讚美應該分開來談,避免減弱讚美的效果,特別是那些批評是針對一些小錯誤時,我們應該適時忽略,而關注更多的好表現。

至於「私底下的給予」,即私下說比公開說更好,是基於避免引起其他同儕的忌妒,或當事人的緊張。

接著是傳遞正向能量。

我們可以選擇營造哪一種文化,無論是正向的,或負面的,都會在教師的日常言談中形塑一種典範。

因此作者表示,教師的言談需要濾網,過濾掉負面能量,並擁有平息風波的影響力,而非為爭議搧風點火。

就目的而言,這都是為了打造充滿正向能量的課堂,並且不將過多時間與力氣花費在與課程目標無關的事務上。

最後,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老師也不意外,這時,我們必須修補傷害、修復關係,例如誠懇地對學生道歉、表達自己的遺憾、和善的溝通,甚至將這樣的能力傳授給學生。

讓學生了解到,這麼做到頭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坦承面對錯誤、平和的表達方式,都遠比憤怒指責、酸言酸語更能讓對方願意放下。

「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成為行為合宜的典範。

」無論是尊重、讚美、正向、坦承錯誤、修補傷害,都是能讓人們相處得更愉快、更舒服的行為,當我們期待學生懂得尊重自己與他人,我們也應當身體力行。

最優秀的人會怎麼想? 這一部分,是我覺得這本書中最不一樣的觀點。

作者提到有些老師為了滿足最多的學生,會進行「中間程度的教學」,然而他認為做教學或班級經營的決定時應該考量: 目的為何? 是否真能達成目的? 最優秀的人會怎麼想? 作者指出:「管理者的挑戰是把注意力放在把工作做好的人身上。

」簡言之,不應一直只看到沒能做好的人,那麼做反而無法讓團隊整體提升。

作者也說明,當教師考量「最優秀的學生會怎麼想」,該對象不是指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指「備受大家肯定的學生」(當然,這類學生的成績通常也都相當不錯,因為他們也是懂得自律與自我期許的人,但他們不會是被同學孤立或排擠的對象),了解這一點後,針對一個預計要實行的方案,教師要思考的是: 如果優秀的學生不認為是好主意,那其他學生接受這個主意的機率有多大? 如果優秀的學生不認同,但這確實是個好主意,這樣的機率有多高? 試想,如果只做中間程度的教學,對優秀的學生來說課程顯然會變得缺乏挑戰性,這麼做也低估了學生的潛能,甚至會讓頂尖學生最終也只發揮中間程度的水準,那麼優秀的學生大概不會認為是好主意。

不過,針對這一點,我覺得如果一個班級中的學生程度或態度落差太大,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至少在實際執行層面,許多細節需要更細緻地考量到每一個學生,「備受大家肯定的學生」則可作為一個指標,使其他學生有效仿的對象。

而作者也提出,老師面對必須權衡規定與原則的挑戰時也是如此,當我們問:「這種情況下,誰會感到自在,而誰又感到不自在?」要考慮到「不自在會促成改變」,因此如果教師沒辦法把守規則,使班級秩序混亂,優秀的學生會感到不自在,進而減少對老師的尊敬;如果教師能夠營造多數學生都積極投入的課程,不自在的就會是消極的學生,使他們有機會為了改變現狀而選擇改變(當然,也可能繼續消極逃避)。

作者強調,考量優秀的人並不是偏心,而是要讓團隊成長的可能性推到最高點,這和高期許也能相呼應,並且仍要回到學生優先,不能輕視任何一個學生。

教育的核心不是成堆的測驗卷,而是生活與關係 最後幾個章節,作者提到老師應該釐清「標準化測驗是什麼」和「我們學校該做什麼」,認真思考我們期待學生提升測驗成績,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能力?還是為了不改變自己的教法?我想這和當前的教學翻轉有些關聯,如果我們的學校教育,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某些能力,而有某些方法更能達成此目的,我們何樂而不為?標準化測驗雖然影響了學生的升學,但升學與學生的未來終究繫於學生的實力,而不是測驗卷本身。

「我們學校該做什麼」才是最核心的問題,「標準化測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不應該是「大部分」)。

作者也直言,學校和老師該做的是「為學生做好面對人生的準備」,在這之中,除了能力,還有許多情感、溝通、人際關係等等難以學科化、標準化、量化的學習,嘗試貼近學生的內心其實也是老師的功課,而這麼做也能讓學生更在乎課堂與學校,因為在乎課堂與學校不是為了空洞的分數,而是為了學習面對人生所需的種種能力與心理素質。

課堂上17件最重要的事(摘自本書218頁) 好老師從不忘記:是人決定了學校的品質,而不是方案。

好老師在學年剛開始時就設立明確的期許,並且在整個學年間貫徹執行。

好老師管理課堂時考慮周詳,言出必行。

當學生行為不當時,好老師的目標是讓這種行為不再發生。

好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很高,對自己期望更高。

好老師是教室裡的「變數」,他們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事——也就是他們自身的表現——並努力做到更好。

好老師優先關注學生。

他們視野寬廣,能客觀正確的看待一切。

好老師會在課堂和校內營造正面積極的氣氛。

他們尊重每一個人,尤其明白讚美的魔力。

好老師會濾除無關緊要的負面情緒,分享積極正面的態度。

好老師努力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避免傷害學生的個人情感,並願意修補任何可能造成的傷害。

好老師會忽略微不足道的小疏失,也能在不使情況惡化的前提下,對不當行為作出回應。

好老師做每件事都會先擬定計畫和目的。

如果計畫的結果不如預期,他們會仔細考慮不同的做法,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下任何決定或嘗試改變作法之前,好老師會問:「最優秀的人會怎麼想?」 好老師會不斷檢視,對於他們所做的每項決定,誰會覺得自在,誰又覺得不自在。

他們把每個學生都當成好學生對待。

好老師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也清楚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好老師客觀看待標準化的考試。

他們關注學生真實遭遇到的學習問題。

好老師對學生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他們知道行為或想法都會受到情感的掌控,也了解情感的力量能引發最大的改變。

ⓒ KateMao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Search 關心教育,樂於教學。

喜歡文學、影像與藝術。

相信分享的力量——於是當思路漫漫,便透過文字與觀景窗,感受世界無可限量的光,顯影在此。

若欲轉載文章、邀稿、合作提案或試映邀約,請寄信至:[email protected] 更多創作連結 方格子電影專題|感光片刻 詩創作|高若清/穿越霧的電光 你的Like是最大的支持:) Categories 感光 (48) 電影 (40) 教育 (39) 生活風景 (37) 思路 (34) 教學 (21) 閱讀 (17) 旅行 (14) 攝影 (6) 實習老師是哪位 (4) 工作談 (3) 心理 (3) HOT 給煩惱的高中生——關於未來、課業、人際關係與時間規劃 【實習老師是哪位】教育實習檔案的編輯經驗分享 【教學實驗室】有感的詩教學:「詩意」與「意象」 《關鍵少數HiddenFigures》:平等曾是一種不可能 《教師效能訓練》: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5項訓練(上) AsDayGoBy ►  2022 (1) ►  一月 (1) ►  2021 (14) ►  十一月 (2) ►  十月 (1) ►  九月 (3) ►  八月 (1) ►  七月 (1) ►  六月 (2) ►  五月 (2) ►  四月 (1) ►  一月 (1) ►  2020 (12) ►  十一月 (2) ►  十月 (1) ►  九月 (2) ►  八月 (1) ►  六月 (1) ►  五月 (1) ►  四月 (1) ►  三月 (1) ►  一月 (2) ►  2019 (12) ►  十二月 (1) ►  十一月 (1) ►  十月 (1) ►  九月 (4) ►  八月 (1) ►  六月 (1) ►  四月 (1) ►  二月 (1) ►  一月 (1) ►  2018 (11) ►  十二月 (3) ►  十一月 (1) ►  十月 (1) ►  九月 (1) ►  八月 (2) ►  七月 (1) ►  五月 (1) ►  二月 (1) ▼  2017 (24) ►  十二月 (2) ►  十一月 (2) ►  十月 (2) ►  九月 (1) ►  八月 (1) ►  七月 (1) ►  六月 (3) ►  五月 (3) ►  四月 (1) ►  三月 (1) ►  二月 (2) ▼  一月 (5) 【教學實驗室】廉恥:此「恥」非彼「恥」——學做清醒的人 新春愉快! 《優秀老師大不同:課堂上17件最重要的事》 成績的背後 游在不知終點的水道——記論文計畫背後的苦悶、焦慮和堅持 ►  2016 (31) ►  十二月 (2) ►  十一月 (2) ►  十月 (3) ►  九月 (1) ►  八月 (2) ►  七月 (3) ►  六月 (2) ►  五月 (2) ►  四月 (3) ►  三月 (2) ►  二月 (5) ►  一月 (4) ►  2015 (40) ►  十二月 (5) ►  十一月 (3) ►  十月 (4) ►  九月 (3) ►  八月 (8) ►  七月 (3) ►  六月 (2) ►  五月 (2) ►  四月 (2) ►  三月 (1) ►  二月 (6) ►  一月 (1) ►  2014 (23) ►  十二月 (2) ►  十一月 (3) ►  八月 (1) ►  七月 (3) ►  六月 (3) ►  五月 (6) ►  三月 (5) ►  2013 (4) ►  四月 (1) ►  二月 (3) ►  2012 (3) ►  五月 (2) ►  一月 (1) ►  2011 (4) ►  九月 (1) ►  五月 (2) ►  四月 (1) Analytics 本著作由Ya-YuanMao製作,以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4.0國際授權條款釋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