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上)兒童行為觀察6-8章網路(講次摘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評量表法是用來取得觀察印象的量化測量方式,它是一種快速摘要觀察印象的簡便方法。
該方法是先將特定範圍幼童行為之發展快慢、出現頻率或強弱等,做一數量 ...
小花好站
跳到主文
話說~讀書研究~吃喝玩樂~笑談生活~~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小花廣播區
剛從~無名~搬來~~請大家多來逛逛~~
Dec26Sat200921:08
98(上)兒童行為觀察6-8章網路(講次摘要)
dearall~98(上)兒童行為觀察6-8章網路(講次摘要)~如附~供大家參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章第09講-(影音)檢核表與評量表之方法應用講次摘要一、檢核表什麼是檢核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機會接觸使用到檢核表的機會。
例如:我們常會使用檢核表來協助檢查或提醒需要做的事情,像是,出門購物或出遠門旅遊前,會先列一份清單,每找到一樣東西後就去掉一項,直到清單上的品物都一一核對過才算是完成這項工作。
像這種查核的概念,也很普遍地被應用在幼兒園、小學等教保工作上。
像是學校老師檢查學生有沒有寫功課?檢查有沒有戴手帕、衛生紙?幼兒發展是否達到一般標準?或是檢視日常生活中與幼童有關的的行政庶務是否做到?輔導工作是否有成效?等等,使用YesorNo概念來檢視是否達到目標的方式,就是一種檢核,而使用這種概念所設計出來的表格,就算是一種檢核表。
目前各縣市政府提供有「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
此檢核表主要目的即是為提供一簡便工具,來評估幼童之發展表現是否與其年齡吻合,以便早期篩檢出疑似或可能有發展遲緩的兒童(,至於該兒童是否確實有發展遲緩情形,還需要經過再進一步的專業評估及檢查才可確定)。
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http://www.health.gov.tw/files/1/check_list.htm),共分「滿四個月、滿六個月、滿九個月、滿一歲、滿一歲半、滿二歲、滿二歲半、滿三歲、滿三歲半、滿四歲、滿五歲、滿六歲」等十二階段的發展檢核表。
使用該檢核表進行初步篩檢選時,若有任何二個答案是圈選在網底欄內,或表內題號前有*之任何一題答案是圈選在網底欄內,或填寫人認為兒童有其他不尋常的功能或行為表現,則可到指定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
在啟智學校裡,是如何使用這些類似的檢核表來幫助重度障礙的小朋友發展的更好呢?一般而言,重度、極重度和多重障礙的孩子往往因為障礙程度的限制,導致無法施以標準化測驗;或因無法完成所有規定的分測驗,而使得測驗結果難以有效解釋孩子的發狀況。
同時標準化測驗得到的分數,在教育或課程設計上的應用很有限,所以啟智學校替代性的做法是選擇檢核表(如:生活適應能力檢核手冊、中重度智障者功能性教學綱要以及該校教師自行研發的職業適應能力檢核手冊等等)。
使用檢核表的目的:提醒觀察者去注意到他們認為值得留意的行為是否出現。
一份好的檢核表會有明確的定義,讓觀察者容易使用,記錄者只要根據行為是否表現出來,表現出行為者勾記,沒有表現出行為者空白或打叉,來查核即可。
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收集到兒童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
由於檢核表可以快速、全面地評估孩子的發展現況,讓老師們在短時間內掌握孩子的能力起點;同時孩子未達成的檢核項目可以作為教學目標的計畫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又可以依檢核項目進行形成性評量,讓有效教學的「評量──教學──再評量──」等步驟能緊密連結。
檢核表在幼兒園蠻普遍使用的。
例如老師想瞭解幼兒的出席狀況,設計讓幼兒一早入園所時進行畫記。
行為檢核表是一種行為的清單,可確認行為是否出現。
例如家長、或老師想瞭解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現如何,就可以運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檢核表」。
透過檢核表,初步瞭解幼兒自理能力之後,針對幼兒尚未出現的行為,家長或幼兒老師再進行輔導。
例如多提供孩子練習的機會、設計相關活動等,幫助孩子建立該能力。
檢核表法的使用要領:當現成的檢核表無法滿足研究者關注的議題時,建議可自行設計適當的檢核表使用。
通常,形成一個有效的檢核表之前,需先有一些概念,做一些事前準備,去了解哪些項目是研究者關注、重視的,再逐一分項列出標的行為,其後再將檢核項目依邏輯加以組織,最後再盡量使檢核表的組織符合所欲觀察之目的。
使用檢核表進行觀察時,不是憑印象記憶主觀勾選,而是應該對檢核的行為有清楚的界定,對行為的要求應有一致的看法。
二、評量表評量表亦稱為評定量表或特性量表(RatingScalesorTraitRating)。
評量表法是用來取得觀察印象的量化測量方式,它是一種快速摘要觀察印象的簡便方法。
該方法是先將特定範圍幼童行為之發展快慢、出現頻率或強弱等,做一數量化的程度區分(例如,評量表中設定有從「經常」到「從不」或從「很棒」到「有待加強」等分成三個、五個或七個等級),再由觀察者依平時對幼童的印象或當場對幼童進行觀察,做判斷性的評量。
評量表在幼兒園的使用十分普遍,它可以大量又快速地評量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狀況,也可運用在比較幼童們的個別差異上,還可用以確認幼童是否可以理解某項指令,或是學到某種技能。
因此,對幼教工作者或學校教師而言,量表的使用對評量課程環境特別有助益,包括評估教室環境布置、作息時間、學習環境、及社會環境是否對幼童適宜。
評量表法是由評量者做判斷性的評量,但因評量者對評量項目的定義,常受限於主觀的判斷,再加上常常僅憑印象而非當場觀察,而容易造成評量的偏差。
因此,像這類的評量方式最好能由教師、行政主管和家長一起進行,以平衡不同角度的看法。
檢核表與評量表兩者的差異在哪裡?Medley和Mitzel(1963)指出檢核表和評量表相當類似,都是屬於觀察者自己的判斷,但不同處在於查核表是對行為之是否出現做量上的判斷,而評量表則是對行為出現程度或如何表現來判斷,兩者都可現場或事後記錄,並可做簡單或長時間的觀察。
評量表法的使用要領:1.由熟悉幼童的成人來判斷圈選或填答2.評量基準避免用具價值判斷的字眼3.減少主觀因素的干擾4.確認評量表法的適用性5.可配合時間取樣法使用6.避免讓評量者知道被評者的個人資料7.採一定順序進行評量8.小心選擇評量的時間和觀察的狀況
設計評量表時有下述幾點注意事項:1.使用簡短、明瞭而容易的語句表達。
2.評量表中的每個字都僅描述一個特別的意義,不可重疊使用該字的意義,以免造成混淆。
3.確定指導語(或提示語)和所有評量項目的用字遣詞要一致。
4.避免使用一般性的字眼,如平均、很好等定義不清、曖昧不明的字眼。
5.避免使用價值判斷(如好壞、優劣等)的用語,因可能會影響評量者的判斷。
6.確認所評量的內容能涵蓋各種可能發生的行為。
(李淑娟老師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講-(影音)時間取樣法與範圍單位分析法之應用講次摘要一、事件取樣法「事件取樣法」是適用在觀察發生頻率較低的行為上;而「時間取樣法」則通常是適用在發生頻率較高的行為上。
像是幼童的遊戲、語言使用、社會互動、吃東西…等規律且經常發生的行為,都可適用。
不論事件取樣法或時間取樣法均是對行為做取樣,兩者都是使用預設行為類別的觀察策略,以便觀察者用記次或計時的方式來記錄行為或事件。
因此,時間取樣法和事件取樣法是兒童發展研究最常被使用的觀察策略。
舉例說明「事件取樣法」的使用方式。
例如當老師懷疑某位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與人互動的頻率較低時,可運用Parten社會互動的概念預作分類,並設計一個社會互動個觀察表(如下表),在小朋友自由活動時間對該位幼兒進行觀察。
時間取樣法,需要老師規劃觀察的時距,例如,觀察10秒鐘,休息20秒鐘。
休息的時間可以對幼兒行為稍加說明於備註欄中。
因此,在5分鐘內總共進行10次的觀察。
類似這樣從星期一到星期五,總共就有50筆的觀察資料老師再進行行為類別的統計,就可以比較有確切資料來支持老師的擔心或是推翻它。
Parten社會互動觀察表姓名:________ 觀察日期:________
觀察次數 社會互動類型 無所事事 旁觀行為 獨自遊戲 平行遊戲 聯合遊戲 合作遊戲 備註1 2 3 4 5 6 7 8 9 10
系統化時間取樣觀察前該如何訂出時距的長短、間隔及次數呢?時距的長短或間隔需要增長多少才可以做正確的判斷?以下有幾項原則:1.時距長短通常,時距的長度與行為發生的頻率有關,而且時距的長度應和每一個單一行為發生的最小時間相接近(亦即時距內只出現一種行為)。
最普通的時距是五分鐘或少於五分鐘。
此外,倘若研究者使用多個行為類別查核時,觀察的時距需稍稍加長,以方便觀察者對複雜的行為類別加以判斷(亦即時距的長短足夠觀察者判斷記錄該行為)。
因此,時距長度的選取還需根據被觀察行為的持續程度、記錄的簡單或複雜,以及觀察者的疲倦情形而定。
2.時距間隔時距間隔取決於所選取時距的長度、在時距內所要觀察對象的數目,以及所要記錄的細節的總數。
3.時距次數每一個研究對象所需要的時距數目,是取決於研究者需要觀察多久的時間才能獲得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樣本。
一般來說,當行為的變異性較大或研究者較不了解此行為時,則所需的時間就要多。
時間取樣法是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架構下,從更多不同的情境中選取大量的觀察對象或觀察資料的觀察紀錄法。
使用時間取樣法時要先對目標行為訂出行為指標,才能有利觀察紀錄。
觀察者首先必須將複雜的行為化約為幾項具體可觀察的類別變項,並將它定義清楚,再將想要觀察的行為分類列表,然後,記錄在單位時間內行為是否或出現的次數或行為時間的長短等。
時間取樣法適用在觀察一位或一小組兒童的快速且連續發生的行為上,該觀察記錄法無法顧及行為的前因後果,但對於觀察到的行為很容易以量化方式進行統計分析。
時間取樣法是一個可同時縮減資料紀錄與分析時間的有效方法。
二、範圍單位分析法 範圍單位分析(field-unitanalysis)又可稱為實地行為單元分析(Field-BehaviorUnitAnalysis)。
它的主要概念是為了能同時保留樣本描述法具「持續行為及發生時情境」的優點,又能解決其「需要時間去轉換」的缺點。
其分析方法是在觀察前即將行為區分為許多連續的單位,並將其轉換成各種不同的代碼或符號來代替,觀察者事前需熟記各種代碼或符號的意義,當行為發生時,只要將代碼或符號登錄,即能獲取連續行為的各項資料,不但方便現場觀察記錄,事後資料的分析處理也相當方便。
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landersInteractionAnalysisCategories,簡稱FIAC)是1950年佛蘭德斯(NedA.,Flanders)教授與其同事在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出來的互動分析(InteractionAnalysis)系統。
此系統幾乎包括每個可能發生的課室互動類型的類別。
在該系統中佛氏將師生互動行為分成「教師語言型態」、「學生語言型態」及「無從辦別行為」等三大類型,共計十種基本行為類別。
其「教師語言型態」中涵蓋代碼1~7的七種行為類別,而「學生語言型態」中包含代碼8的「狹隘的回應性談話」及代碼9的「廣義的主動性談話」等二種類別。
代碼10的「靜默或吵雜」則屬於「無從辦別行為」之類型。
班級老師若想瞭解自己進行團體討論時同學發言的情形,就可以運用FLAC分析系統。
初學者可能會一下子記不住10項類別,建議可以用錄音、錄影的方式進行協助,然而逐句進行分析。
如果擔心自己分析的類別不知道正不正確,可以和同事共同進行分析討論,最後將所有的編碼謄寫在紀錄表中。
如果發現8、9的行為類別很少,老師就需要再多製造機會提供同學發言。
通常,使用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進行觀察前,觀察者需記住每一行為的代碼,再加以練習,直到使用代碼有一定的速度後(如每分鐘20-25次記次),才開始正式進入觀察。
正式紀錄時只需以代碼的數字來表示教室內所發生的行為。
學者指出,這種系統觀察「不會有實際語言的紀錄,但其所記錄的數字可讓人推論出教室內的氣氛及描述教師的教學風格」。
觀察時,通常以三秒鐘為一個觀察單位,觀察者用心觀察傾聽,判斷該三秒鐘所代表的行為並予以記錄。
費氏指出,觀察記錄時,不管行為的類別有沒有改變,應至少每三秒鐘記錄一次當時發生的行為類別。
運用FIAC,觀察者可以回答以下的問題:■學生在教室內說話的頻率如何?■與他們的教師比起來,學生說話是多還是少?■學生是互相交談,還是只與教師對答?■教師如何增強學生的不同行為?■教師使用何種策略,使學生參與課堂討論?
除FIAC外,SRI課室觀察系統、學前觀察代碼系統、學前教育環境評量的生態行為系統等都屬範圍單位分析方法。
(李淑娟老師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語音)第八講:量化觀察法之特色、優點與限制講次摘要質化觀察記錄法的最大的優點是它能詳盡的描述情境,提供了充足的細節資料,同時也能保留事件發生當時的順序;然而,它的主要缺點就是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在資料的紀錄與分析上。
量化觀察資料法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快速獲得及處理大量觀察資料。
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資料,而且能快速的處理觀察所得的資料。
歸納量化的觀察記錄法有時間取樣法、檢核表法、評量表法、範圍單位分析法四種。
時間取樣法特色:時間取樣法是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架構下,從更多不同的情境中選取大量的觀察對象或觀察資料;時間取樣法允許觀察者記錄並標示行為,記下行為發生的頻率,或是測量行為持續的時間。
時間取樣法優點:1.省時省力易登錄2.能掌控觀察時間3.能正確且客觀地掌握行為本質4.觀察紀錄內容客觀且具代表性5.適合大量樣本的觀察6.可以了解行為發生的頻率7.量化資料易於統計分析
時間取樣法限制:1.時間取樣法無法顧及行為的前因後果2.無法用來觀察發生頻率低的行為3.無法用來觀察內在思考層面的行為4.無法得知有關行為背景、過程、因果關係及結果的質性資料5.較難確定許多行為間的相互關係6.可能造成真實行為被錯誤歸納的情形7.可能誤解行為原貌8.觀察前需花較多的時間練習與準備相關工具9.記錄期間觀察者無法與兒童互動
檢核表的特色:容易使用,記錄者只要根據行為是否表現出來,表現出行為者勾記,沒有表現出行為者空白或打叉,來查核即可。
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收集到兒童日常生活的行為表現。
檢核表法的優點:1.快速及容易使用2.可以評估孩童的個別需要3.一次可以記錄一位以上的孩童
檢核表法的限制:1.教師可能會誤用與孩童發展階段不符的檢核表2.檢核表較缺乏彈性,無法呈現問題以外的資料3.記錄資料中缺乏行為的質性資料及情境資料
評量表的特色:評量表可以大量又快速地評量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狀況,也可運用在比較幼童們的個別差異上,還可用以確認幼童是否可以理解某項指令,或是學到某種技能。
因此,對幼教工作者而言,量表的使用對評量課程環境特別有助益。
評量表法的優點:1.記錄省時方便2.評量者不需受特別訓練3.評量表適用觀察的範圍層面很廣4.資料分析方便5.能判斷行為表現的程度
評量表法的限制:1.無法呈現行為的因果關係2.易流於主觀判斷
一般評量作答易犯的判斷錯誤易犯錯誤類型 內涵 舉例說明集中趨勢(centraltendency) 一般人作答時為避免評量過於極端,而多選擇中間答案 五點量表中,傾向選擇「3」的答案。
月暈現象(theholloweffect) 評量者受到不完全相關因素的影響,以致判斷不正確。
觀察到哥哥具攻擊性行為,而不正確地聯想到弟弟也具攻擊性行為。
邏輯錯誤(erroroflogic) 評量者將二項近似的項目評量為一致。
某人「很努力」,就判定他「成績好」;事實上「努力」與「成績」是兩件事,其結果不一定一致。
對比錯誤(errorofcontrast) 評量者以自己的價值觀當判斷基準,判斷時不是與自己的相似就是與自己的相反。
與自己價值觀相似的就打高分,與自己價值觀相反的就打低分。
近似錯誤(proximityerror) 近似的題目若在時間和空間的安排上沒有特意錯開,則容易被評為類似答案。
若將「同理心」與「同情心」兩者放在一起評量,則可能出現類似的答案。
範圍單位分析法的特色:是在觀察前即將行為區分為許多連續的單位,並將其轉換成各種不同的代碼或符號來代替,觀察者事前需熟記各種代碼或符號的意義,當行為發生時,只要將代碼或符號登錄,即能獲取連續行為的各項資料,不但方便現場觀察記錄,事後資料的分析處理也相當方便。
佛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landersInteractionAnalysisCategories,簡稱FIAC)將師生互動行為分成「教師語言型態」、「學生語言型態」及「無從辦別行為」等三大類型,共計十種基本行為類別。
SRI教室觀察系統是同一時間內涵蓋多種重要範圍的系統。
該系統是從Flanders的系統建立起來的,除保有FIAS的特色外,又擴大了教師在討論團體之外的語調及非口語暗示。
該系統共包含(1)物理環境資料(2)課室查核表(3)五分鐘互動時間表等三個分開的工具。
透過SRI觀察系統研究者可以從中了解到教室內進行什麼活動和師生互動的情形。
例如在教室內誰說話、對誰說話、以什麼態度說話,情緒的表現如何等資料。
藉此資料研究者可以了解到老師教學的態度和學生的反應所產生的相互影響情形,亦即蒐集到課室中教學模式的運作情形,以及注意到真實課室狀況和印象中狀況之差異性。
(李淑娟老師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章講次摘要第十一講:兒童行為觀察所應包含的內容(影音)壹、講次大綱:一、兒童行為觀察的倫理規範。
二、從事兒童行為觀察記錄時如何區分「觀察的現象」及「依現象所作的詮釋」兩部份。
三、如何發現兒童的行為模式。
貳、講次內容:一、兒童行為觀察的倫理規範:在觀察的過程中,特別要維護兒童的權益,包括:進行觀察之前要獲得父母的書面同意、要讓父母親了解研究或觀察的目的、在書寫或口頭報告觀察結果時對於觀察對象應以代號或化名呈現、不可將觀察的對象或內容當做談天的話題等等。
在與家長溝觀察發現時,尤其需要有良好的溝通方式根據專業知識做清楚說明,並須嚴守各專業角色間之分際,避免逾越界限而扮演了診斷者或治療者的角色。
二、當我們記錄我們的觀察時,要區分觀察到的現象以及觀察者所做的推論及詮釋,前者是我們感官所知覺到的,包括看到聽到的事實;後者是我們對所知覺到的現象的想法,包括個人意見以及詮釋。
有些人會將記錄區分為兩個部份,他們在其中一欄記錄的是所觀察的現象,在另一欄則寫下詮釋的部份,如此可以避免將現象及觀察者的詮釋混在一起,如下表。
所觀察到的現象 詮釋7月13日:早上11點-小咪在自由選擇時間直接走向圖書區,他開始閱讀「好餓的毛毛蟲」。
大約5分鐘之後,他走到積木區,站在那裡看芳芳和婷婷搭積木,看了大約10分鐘。
我走過去問小咪,想不想和他們一起搭積木,小咪搖搖頭,走回圖書區。
小咪是喜歡閱讀還是在避免親近其他的兒童?他為什麼只是在一旁看,而不願意加入呢?
三、發現兒童的行為模式:以一位當他人碰觸會有尖叫反應的幼兒及幼兒的求助行為為例來加以說明。
以下做法有助於發現行為的模式及找出兒童行為或教學上的問題:1.長期地追蹤記錄幼兒行為,從傾聽兒童的談話、觀察幼兒與他人互動的反應來尋求兒童不斷重複的行為模式。
2.發現兒童在何種情形之下會重複某些行為3.探討所觀察的行為如何影響兒童的學習及其和他人的關係4.發現兒童為了滿足需求以及完成成長的任務所做出特定的努力,這些努力適合嗎?兒童是否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保心怡老師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講-(影音)兒童行為觀察歷程蘊含的應用價值講次摘要壹、講次大綱:如何適當地介入以培養兒童成功的經驗。
貳、講次內容:從一位三歲幼兒堆疊棕色梯的歷程探討如何適當地介入以培養兒童成功的經驗--------成人所做的努力,並非都有助於兒童的學習,甚至可能阻礙了兒童的學習。
不論在家中、教室裡或其他場所,要決定什麼時候及如何介入兒童的生活和學習,觀察提供了相關的訊息。
在介入之前先問自己以下問題:1.我們是否應該退後一步,給兒童更多的空間及時間以獨立去發現或者解決一個問題?2.兒童需要我們給予任何的幫助嗎?成人需要尊重兒童希望自己完成任務的心願。
3.如果我們介入,該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我們支持兒童學習最好的方式,經常是稍微退後一步,然後讓兒童經驗一些事情。
花些時間去觀察兒童在遊戲或工作的情形,以決定我們是要介入還是退後一步。
觀察幫助我們決定要做些什麼,包括:1.介入以及提供建議,我們可以等待並看看兒童會再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給他們一些時間去經驗、實驗,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支持,鼓勵他們嘗試錯誤,並提供他們有用的語言或思考方式。
2.等待觀看,除非兒童一再失敗、已經感到非常生氣或挫折,我們徵詢兒童的方想法適度介入。
3.反映描述兒童的行動,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兒童非常努力地完成一件工作,不妨用話語反映出他的努力。
4.運用知識經驗預防衝突,如果預見有安全或爭執問題出現,可介入幫助兒童預先思考防範危險或衝突的發生。
5.使用觀察發現來延伸擴展兒童的能力及成功的經驗,例如提供幼兒自我檢視錯誤的機會,而非直接加以糾正。
(保心怡老師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09講-(語音)完整的兒童行為觀察報告實例講次摘要壹、講次大綱:一、完整的觀察所包含的內容二、實例說明
貳、講次內容:一、完整的觀察包括了三個部份的內容: 第一部份是對於行為現象的客觀觀察與記錄, 第二部份是省思觀察現象並探討及發現兒童行為的模式, 第三部份是作出合理的詮釋,詮釋部份包括了推論及結論,是對於所觀察的行 為賦予意義,其將所觀察到的現象與兒童發展、教學及學習理論作連結,幫助我們去理解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並且提供建議。
二、實例說明:以針對特殊幼兒小珊(化名)的發展評估為例,小珊在一個結構化及預先設計好遊戲情境中與輔導者互動,互動的過程都以預先設計好的表格加以記錄,觀察的向度則包括認知能力、社會情緒能力、溝通及語言能力以及感官動作能力。
經過了完整的觀察後,進行療育的團隊,包括了語言治療師、復健師、幼兒園教師等等提出了完整的結論報告。
報告中除了記錄幼兒的姓名、報告的日期、家長姓名,記錄日期及當時幼兒的年齡及療育團隊的成員姓名之外,也需要簡單說明兒童的家庭概況。
如果兒童的身體狀況對於其各方面發展有特別的影響,能加以記錄當然更有助於我們看到兒童的全貌,小珊的醫療記錄摘要就能讓我們了解她的身體狀況存在的問題。
報告的內容針對小珊的肢體動作發展、注意力、適應技巧(包括自助能力、進食狀況)、社會互動及語言能力皆有描述及評估,最後並提出具體的建議。
實例中完整的觀察記錄讓我們對兒童的特殊需求有了整體的清晰圖像,而且在持續的評估過程當中,獲得關於兒童能力及技巧的真確訊息,也能幫助我們探索是否有和兒童互動的更有效方式,而且能呈現兒童的進展,助於我們更明智地決定什麼樣的活動將使兒童感到興趣及挑戰,並且能夠擴展他們在智能、身體以及人際互動方面的力量,同時也展現出觀察的專業性。
(保心怡老師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章講次摘要第13講-(影音)兒童學校不適應行為輔導講次摘要壹、講次大綱:一、國小兒童不適應行為意義與類型二、青少年期生活適應的問題三、學習困擾兒童類型與原因四、學習困擾兒童的輔導五、不適應行為學生的輔導原則
貳、講次內容:一、國小兒童不適應行為意義與類型1.兒童不適應行為意義是指兒童在學業上、生活上、人際關係及情緒上有了困難,而影響到生活。
2.國小兒童經常出現的不適應型:包括(1)外向行爲:如逃學、逃家、打架、反抗、不守規矩、偷竊、破壞、欺負弱小、發脾氣、恐嚇、勒索等。
(2)內向行爲:畏縮、消極、不合作、過分依賴、緊張、害羞、妒忌、自殺行爲等。
(3)學業適應欠佳行爲:不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考試作弊、低成就等。
(4)焦慮症候:坐立不安、發抖、緊張、頭痛、歇斯底里等。
二、青少年期生活適應的問題青少年期生活適應的問題:輟學、偷竊、說謊、憂鬱、暴力、自我傷害等。
三、學習困擾兒童類型與原因第一類低成就兒童:係指兒童的成就水準低於其能力水準之下,也是所謂的夠聰明但是不用功的兒童。
第二類,容易分心兒童:上課不專心,注意力散漫,上課精神不振,常打瞌睡,因學習不專心的習慣影響學習成績,成績持續低落或不穩定學習表現。
第三類,欺騙的學習行為:兒童透過不正確手段獲取在學習表面上的成就,喜歡抄襲別人作業,考試作弊等;這種自我防衛作用兒童往往內心中有認知失調與內在衝突現象。
第四類,學科的偏食:兒童可能偏愛某些學科厭惡某種學科,使得兒童在認知的平衡發展上遭遇挫折,學習能力低落,學習動機缺乏,進而影響整個學習歷程造成學習困擾。
第五類,學習恐懼兒童:兒童高度的考試焦慮,學習壓力與焦慮過度導致兒童厭惡上學,對所有的學習都會排斥,拒絕學習甚至懼怕上學。
四、學習困擾學生的輔導1.要幫助學習困擾兒童,首先我們要先探討他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
2.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老師使用策略或創新教學法,吸引學生學習。
3.學生學習時,多鼓勵與讚賞,增加學生成就感與信心。
4.教導學生學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及正確學習態度。
5.注意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
五、不適應行為學生的輔導原則1.了解與接納;2.回饋;3.澄清;4.增強:多獎少懲,以獎為主,以罰為輔。
5.示範;6.改變環境。
(陳李綢老師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4講-(影音)兒童與老師衝突的行為輔導講次摘要壹、講次大綱:一、兒童與老師衝突的行為特徵二、兒童與老師衝突行為發生原因三、兒童與老師衝突行為輔導四、師生衝突的預防策略
貳、講次內容一、兒童與老師衝突的行為特徵1.兒童偶而會對某些事表示不滿,對師長常有不滿的情緒,對某些事情看法較偏激。
2.對特定老師的不滿,甚至是憤怒。
導致師生關係不良。
3.成績長期欠佳,人際關係不良,而討厭學校的生活。
4.習慣性的故意違背老師的意見、主張或要求。
5.常有成群聚集或逃課的行為。
以逃學逃家來逃避現狀。
二、兒童與老師衝突行為發生原因1.兒童的人格發展還未成熟。
2.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
3.有時候兒童的情緒起伏較大,情緒不佳時,衝動易怒。
4.覺得受到不公平、不合理待遇。
5.想表現英雄氣概、爭取同儕認同與自我肯定的心情。
6.引起老師注意及關心,不會正確使用措辭,致引起誤會及衝突。
7.自尊心受到傷害,精神較焦躁,挫折忍受能力低。
三、兒童與老師衝突行為輔導(一)老師輔導原則1.教師平時應盡量多關懷及了解每位學生特質;2.教師應盡量避免用權威方式與此類學生互動;3.善用獎懲原則,公開獎勵,私下處罰,避免當眾責罵學生。
4.指導學生學會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
5.指導學生學習與他人做恰當的溝通。
6.鼓勵學生以恰當管道向師長表達自己想法。
7.考慮學生個別情況,給予不同的表現機會,肯定學生的各種才能。
8.培養學生發展出健全人格;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學習守法、服務的生活態度。
9.教導學生學習良好的人際互動方法,學會互相尊重,互相幫忙。
10.採用人性化的行為規範準則,以理性民主的態度來指導學生。
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經驗中獲得自我肯定。
11.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資源協助了解學生真正問題或聯絡心理輔導機構、心理醫師協助醫療。
四、師生衝突的預防策略(一)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1.訂定管理規則,並能夠尊重學生合理的要求;2.對於學生有合理的期望,以避免增加學生過多的壓力。
3.考慮學生個別情況,給予不同的表現機會。
(二)建立有效的師生溝通1.多用傾聽、澄清與回饋,少用教訓與灌輸,使自己更開放、更有彈性,能夠接納學生的各種意見與建議。
2.善用肢體語言,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正向互動。
3.發揮幽默的技巧,能更開明、創造性的扭轉情勢。
4.常與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個別情況與差異。
5.多點關懷與愛心,以「體諒」的態度來了解學生的困難與問題之所在。
6.能夠處理自己本身的情緒,以及恰當的表達方式。
(三)了解並尊重學生的需求:1.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要,並且能夠使其適時得到鼓勵與成功的經驗,而充分發揮其潛能與個人抱負。
2.提供正常管道,容許學生適時發洩情緒,表達所思所想。
(四)善用教師專業權威,以贏得學生的信任1.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道德倫理觀念。
2.體認本身工作的重要性,並且能夠以身作則。
3.適時發揮專業知識的判斷與運用,避免濫用權威來管理學生。
4.定期參與專業訓練的課程,能熟悉輔導技巧,協助學生身心發展。
(五)師生衝突的處理策略1.立刻隔離衝突2.認識並界定衝突3.運用幽默4.進行協調溝通5.尋求第三者協助(陳李綢老師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講-(語音)兒童學校恐懼症講次摘要壹、講次大綱:一、兒童學校恐懼症行為特徵二、兒童學校恐懼症行為成因三、兒童學校恐懼症行為輔導
貳、講次內容
一、兒童學校恐懼症行為特徵兒童平常即表現出焦慮,甚至是恐慌的狀態。
一想到上學或到校時,即產生身體不適之現象,甚至有恐慌的反應。
容易有課業學習困難的現象,經常缺課。
嚴重的「懼學」,有人際關係不良的現象。
二、兒童學校恐懼症行為成因可能因兒童缺乏安全感的依附,產生逃避的心理狀態;父母期望太高,或孩子覺得父母的期望很高;曾經受到老師當眾羞辱;同儕關係不佳;懼怕在學校中可能發生某些無法應付的問題;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課業適應問題。
兒童承受極度壓力的心理狀態。
三、兒童學校恐懼症行為輔導1.預防性輔導,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輔導機構協助診斷,多透過各種動態、靜態活動,以增進同學間彼此的認識與了解。
2.對於剛入學或重新編班的學生,多給予關懷和輔導。
3.注意班上的同儕互動情形,以協助人際關係不良學生的適應。
4.多和家長溝通聯繫,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5.注意個別差異,協助學生作適性發展。
6.立即性處理,與家長聯繫,請家長協助接送上、下學;7.了解缺課原因,訂定輔導策略。
8.會同其他任課老師,勿給予太大壓力,多給予鼓勵;進行個別的補救教學;9.利用同儕的支持力量,增強其到校的動機。
(陳李綢老師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講-(語音)兒童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輔導-如何介入學生的人際問題講次摘要壹、講次大綱一、兒童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特徵二、兒童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成因三、兒童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輔導
貳、講次內容一、兒童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特徵1.兒童的自我封閉,生活在自我世界裡,失去人際關係學習機會;沈默寡言,很少與同學交談。
面對陌生人會退縮;說話緊張,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
2.缺乏人際溝通技巧,自我意識強烈,堅持己念,不願合群,易與人產生誤會和爭論。
有時候意見特別多,任何事情常持懷疑的態度;喜好爭辯,常與人針鋒相對。
3.孤僻的人際溝通,出言不遜,行為偏激,人際間不協調,偶有衝突事件發生。
如言行偏激,態度傲慢;不服管教,頂撞師長;耍老大,欺負弱小。
二、兒童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成因1.兒童缺乏人際交往能力,不善於表達意思。
2.以自我中心的形式思考,與同儕互動時,易導致自私自利,不易與人妥協。
3.主觀意識強烈,自我封閉,自信心不足,缺乏安全依附,人格發展較不健全。
三、兒童人際關係不良的行為輔導1.從團體活動中,設計活動,讓學生學習溝通技巧。
教導學生人際交往的良好方式。
2.實施個別輔導,促使學生開放自己,接納他人。
輔導以理性溫和的言詞代替辯論。
3.落實自治活動,培養領導的能力,學習服從的態度。
培養民主風度,尊重他人看法,接納不同意見。
4.透過小組討論方式,鼓勵學生發表意見,表達看法。
輔導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減少負面批評。
5.培養兒童的多元興趣,結交朋友,擴展人際關係。
培養學生發展出健全人格;6.請輔導老師或校外資源協助了解學生真正問題或聯絡心理輔導機構、心理醫師協助醫療。
(陳李綢老師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花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FloretFamily
小花好站
FloretFamily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98(上)兒童觀察行為與輔導此分類上一篇:98(上)兒童行為觀察6-8章網路(影音v.s語音)評量
此分類下一篇:98(上)兒童行為觀察9-11章網路(影音v.s語音)評量
上一篇:98(上)兒童行為觀察6-8章網路(影音v.s語音)評量
下一篇:98(上)兒童行為觀察9-11章網路(影音v.s語音)評量
歷史上的今天
2012:101(上)家庭生活教育導論期末重點小花整理版~
2009:98(上)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V.S.家庭與親職期末考~小花ㄉ叮嚀
2009:98(上)兒童行為觀察9-11章網路(講次摘要)
2009:98(上)兒童行為觀察9-11章網路(影音v.s語音)評量
2009:98(上)兒童行為觀察6-8章網路(影音v.s語音)評量
2009:98(上)家庭與親職6-10章網路評量
2009:98.12.26更新98(上)兒童行為觀察與輔導V.S.家庭與親職2次作業缺交名冊~~重要喔!!!!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大學部「兒福/社福」領域上課資料下載區(2)
104(下)兒童及少年福利專業倫理(8)99(上)兒童及少年福利(28)
大學部「家庭」領域上課資料下載區(43)
102(暑)家庭與親職(13)102(上)家庭支持服務(6)102(上)銀髮族生活規劃(4)102(下)家庭危機與管理(23)103(暑)家庭社區與環境(8)103(上)家庭人類學(7)103(上)家庭教育專班-家庭概論(3)103(下)老人與家庭(9)103(下)家庭資源與管理(5)104(上)家庭危機與管理(10)104(下)婚姻與家屬關係(0)104(下)婚姻與家人關係(17)105(暑)家庭、社區與環境(9)105(上)家庭議題(0)105(上)家庭生活教育導論(1)105(下)家庭資源與管理(6)105(下)老人與家庭(13)106(上)家庭危機與管理ˋ(8)106(上)「婚姻與家人關係」(8)106(下)家庭概論(4)106(下)家庭議題(0)107(暑)家庭、社區與環境(6)107(上)家庭人類學(4)107(上)家庭生活教育導論(4)107(下)老人與家庭(4)107(下)家庭資源與管理(4)101(下)老人與家庭(7)101(暑)家庭、社區與環境(17)101(上)家庭人類學(9)101(上)家庭生活教育導論(7)101(下)家庭資源與管理(5)100(下)家庭概論(6)100(下)婚姻與家庭(1)婚姻與家庭(1)家庭相關課程資料補充(1)99(下)老人與家庭(27)99(下)家庭教育方案規劃(14)100(上)婚姻與家人關係(16)100(下)多元性別議題(16)97下家庭支持服務(30)99(暑)家庭、社區與環境(29)98(上)家庭與親職(6)98(下)家庭危機與管理(25)
大學部「兒童/幼保」領域上課資料下載區(4)
104(暑)家庭與親職(7)105(上)兒童發展與保育(2)106(暑)家庭與親職(4)98(上)兒童觀察行為與輔導(14)
其他上課資料(2)
性別議題討論與心得(6)其他課程授課訊息(35)
非營利組織訊息與文章(1)
非營利組織訊息與文章(3)
花語錄(小花給同學們的話)(1)
花語錄(小花給同學們的話)(2)
小花學到的新知(3)
健康新知報妳(你)知(2)小花新知導讀(3)生活智慧(1)
關於小花的大小事(6)
小花ㄉ心情記事(3)小花的天馬行空(1)小花的家庭生活(0)小花生活日記(3)認識小花(0)小花ㄉ學習記事(5)
吃喝玩樂and學習資訊看小花(2)
吃喝玩樂看小花(0)學習好康逗相報(0)
未分類文章(4)
相簿幻燈片
花說~好站~
入口網站
youtubemsngoogle奇摩yahoo
求職網站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處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求才網頁
小花的facebook
生活快捷
中華郵政台北捷運公司台灣高鐵台灣桃園機場松山機場台鐵
家庭領域國際期刊
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
相關學術機構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家庭相關系所聯結
空大生科系臺師大人發系(所)
社福/公益團體
勵馨基金會喜憨兒基金會聯合勸募門諾基金會生命線罕見疾病基金會創世基金會兒福聯盟台灣公益資訊中心家扶基金會
婦女/性別相關
台北女人網婦女新知基金會罔市電子報
家庭/社福政府組織
國民健康局內政部內政部兒童局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
熱門文章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我的好友
最新迴響
小花寫過什麼
誰來我家
月曆
«
三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RSS訂閱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概念@ 轉角遇到愛-幼兒童教育 - 隨意窩
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日記描述法-以文字長時期記錄觀察對象的發展。 優點1. 主題不限,觀察員可以寫下自己的感覺和經驗2. 記錄時間地點不受限制,可以在事件發生後記錄 ...
- 2《研習》幼兒行為觀察及記錄
- 3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幼兒行為觀察紀錄表-樣本描述法. 實習機構:輔英幼兒園. 對象:小茗(化名), 年齡:5歲, 性別:男. 地點:中班教室, 時間:15:00~15:20. 觀察者角色:非參與者, 觀察者:第一 ...
- 4幼兒發展及學習評量的基本概念
伍、幼兒學習評量的種類 ... 觀察法. 定義. 為幼兒研究中最早使用的方法,是對幼兒正 ... 觀察法. 記錄方法-軼事記錄法. 在自然的情境之下,對幼兒的實際行為作一.
- 5兒童行為觀察法與應用
兒童行為觀察法與應用. 第五章 教育專業之行為觀察. 從教育研究法、及學習評量來看,行. 為觀察可以分為質的觀察及量的觀察;. 從教學工作來看,行為觀察是教師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