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的有效方法 - 信誼好好育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親子共讀的有效方法 · 要讓親子共讀成為家庭的例行活動 · 照顧者要時時記得提供孩子共讀的機會 · 不只養成共讀習慣,還要重視共讀品質 · 對話式閱讀,刺激孩子的思考和語文能力. 親子共讀的有效方法 採訪諮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張鑑如 文/林瑞丹 根據「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最新出爐的幼兒親子共讀調查報告顯示,57%的幼兒家庭擁有的適齡幼兒書籍介於0-30本,33%家庭與孩子在過去一周內共讀次數不到一次或從未共讀過,37%家庭每週進行1-3次的親子共讀,每週共讀次數超過4次以上的家庭只佔30%,大多數的家庭每次共讀時間在20分鐘以內,家庭藏書、共讀次數與共讀時間與幼兒的認知能力(記憶力和執行能力)、語言能力(理解、表達、讀寫萌發)呈正向關係。

(調查對象:全臺1,133名家有3足歲幼兒家庭,具代表性樣本。

)(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  要讓親子共讀成為家庭的例行活動 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只有三成的臺灣3足歲幼兒家庭,每週和孩子共讀的次數超過四次,低於美國學者Raikes等人2006年針對美國境內2,581名14個月大幼兒的調查結果。

這項調查發現在美國14個月大的幼兒近半數(48.3%)每天和家人共讀,到幼兒3歲時,共讀的比例已增加到55%。

歐美家庭,特別是白人家庭,把睡前兒童床邊故事當作是家庭的例行活動,但臺灣很多的家庭並不是如此。

「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的主持人張鑑如教授認為,需要深入了解。

  照顧者要時時記得提供孩子共讀的機會 據長期從事親子共讀研究的鑑如老師觀察,無法落實執行共讀的家長有些是雙薪家庭忙於事業,或不瞭解共讀的重要性。

「但無論是國際的共讀調查或是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計畫的這項研究,都呈現親子共讀與幼兒認知和語言發展的正向關係。

」因此張老師提醒父母和幼兒照顧者,不管多忙,都要看重親子共讀,給孩子共讀的機會,讓孩子養成習慣,成為親子互動的例行家庭活動。

有些華人父母在閱讀引導上太過緊張, 深怕討論過程中給的答案是錯的, 共讀的過程是愉悅的,親子都要放輕鬆。

不只養成共讀習慣,還要重視共讀品質 共讀習慣的建立非常重要,共讀時除了單純為孩子唸故事外,爸媽還能做甚麼來幫助孩子提升閱讀興趣或認知語言能力呢?張老師認為在共讀過程中,可透過對話式閱讀,來加深孩子對文本或故事的理解和連結,增進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並刺激孩子的思考。

對話式閱讀,刺激孩子的思考和語文能力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對話引導方式。

張老師認為孩子在1-2歲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有限,可以透過容易回答的問題,像喜不喜歡之類的問答,透過讀本的內容和圖片與孩子互動,讓孩子產生圖片和實際生活中所見物品、人物的聯想。

三歲以上的孩童,就可以比較深入的去討論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和看法。

以《好餓的毛毛蟲》為例,小小孩的時候可以從圖畫書的圖片、故事(毛毛蟲的變化)、書本的形式(鑽洞)去互動,年齡稍長些可以多延伸生活經驗的討論,譬如公園散步看毛毛蟲差異、養蠶的經驗、其他書籍或影片的連結、比較,也可討論毛毛蟲變成繭的歷程:你覺得繭像甚麼呢?你猜牠在繭裡做甚麼呢?或許孩子從小房子到睡覺、敷臉,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都會跑出來了。

掌握親子對話秘訣,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有些華人父母在閱讀引導上太過緊張,深怕討論過程中給的答案是錯的。

」張老師強調共讀的過程是愉悅的,親子都要放輕鬆,享受共讀的親密關係與愉快經驗,對於孩子問題可以不用急著給答案,讓孩子先猜猜答案,再一起和孩子去找答案,這樣會更有趣,孩子印象也會更深刻。

如果不知如何和孩子互動對話,可以參考美國愛荷華閱讀研究中心提出的CROWD對話小秘訣,從書中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來討論,讓孩子去回憶、闡述故事發生的順序和因果關係,引導孩子去整理、重述故事的結構,幫助孩子口語和文字的轉化連結,以及內容與生活經驗的連結。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成為共讀時故事的共同講述者。

指讀,也是一種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 張老師也認為口語常用詞彙和書寫文字不同,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多多朗讀圖畫書的文字給孩子聽,讓孩子品嚐到文本的原汁原味。

若希望孩子可以獨立閱讀,也建議共讀時可以透過指讀的方式,讓孩子在聽讀文本的同時,注意到所讀的文字,察覺到聲音和字義的關聯性,對文字產生興趣並認識文字。

還有,日常生活或共讀時可以多多引導孩子去觀察文字的形狀,討論不同文字在字形、聲音間的相似和相異性。

張老師指出,國內外研究發現,共讀對話可提升孩子的口語表達和故事理解能力,若加上適當的文字指讀技巧,將有助於孩子認識文字,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反覆閱讀,是提升閱讀能的重要基礎 張老師也強調重複閱讀對幼兒的重要性,一本孩子喜愛的書即使閱讀百遍也不嫌多。

在反覆閱讀中,可以加深孩子對詞彙、句型與內容的理解,也較有機會引導孩子思考,去組織和表達故事的內容。

爸媽們千萬不能忽視重複閱讀的重要性。

CROWD問題技巧 C(CompletionPrompts)填空型問題 →在幾次重複閱讀後,家長在固定句型時少說片語或句尾詞彙,讓孩子補上。

R(RecallQuestions)回憶型問題 →家長說完部分或全部故事內容後,可以讓孩子敘述剛剛看過或聽過的內容。

O(Open-EndedQuestions)開放式問題 →利用書本圖片或內容,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詞彙或語句,回答與故事相關的問題。

W(Wh-Prompts)事實問句 →孩子深入理解內容後,用問句what、where、why、when、how等問孩子。

D(DistanceQuestions)延伸問題 →問一些和故事有關但屬於書本以外的問題,將故事連結到孩子的生活中。

(本文轉載自2017年秋季號《信誼好好生活誌》—《信誼好好生活誌》免費索取地點:信誼小太陽親子館、小太陽親子書房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51號1F、B1)   ◆延伸閱讀 親子打勾勾,關於螢幕使用的約定 4對策,聰明養育螢幕世代 數位閱讀素養的關鍵能力是什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