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視覺與應用|最新文章 - 科技大觀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依據形成的背景,色彩命名法可區分為4 大類:(1)基本色名-明確的語詞,如有彩色的紅、黃、綠等,與無彩色的黑、白、灰等;(2)系統色名-基本色加入 ...
跳到主要內容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教師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教師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Login!
×
請先登入
登入
註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色彩的視覺與應用
97/08/04
瀏覽次數
22867
林昆範|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
色彩的面貌
色彩,從字典中可以查詢到多重的解釋或意涵。
在科學上的意義是「由光線中不同波長的光波組合產生的視覺」,也就是物體受到光線照射時,使光散射進入眼睛,因為波長的差異而產生紅、橙、黃、綠、藍、紫等色彩視覺。
在眼睛的視網膜中,名為錐狀體的視覺細胞只有在受到波長380~780nm的光線刺激時才會產生作用,因此這範圍的光是人類的可見光。
使我們感受到色彩的光波,都包含在太陽光中,太陽光經由分光器的分離,呈現出來的就是各種波長並列的光譜(spectrum)。
色彩的意義,還包括表達具體狀態的氣色、臉色,傳達抽象概念的情色、形形色色等豐富的意涵,英文則以單純的color一字概括了色彩、著色、狀態等多重意義。
因此,色彩除了科學層面之外,也富含歷史、文化、民族、風俗等多重面貌。
人類感覺色彩的路徑與過程是:光波經由物體的散射後被眼睛接收,這階段是色彩的物理過程;視網膜受到光線刺激後把訊號傳達至腦部使人感受到色彩,這階段是色彩的生理過程;最後,根據來自外部的視覺訊息,在腦部認知色與形的同時,也一併產生了暖或冷、柔或剛、愉悅或不適等印象與情感,這一刻便進入了色彩的心理階段。
色彩的傳達
抽象畫家亞柏斯(J.Albers)曾說︰「若有人說出紅色一詞,在聽到的50個人中,他們心中所浮現的紅色都不會相同吧。
」一個色彩的傳達都已經如此,更何況人類擁有10萬色以上的識別能力,測色光學儀器更可分析出高達100萬色以上。
環顧四周,從一般手機螢幕的256色,到電腦與電視螢屏的千萬色,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中。
在資訊高度成長的今天,各個專業領域對於色彩資訊的傳達、記錄、管理等要求逐漸提升。
為了更加客觀且正確傳達為數龐大的色彩,系統化是最適切的解決之道。
目前,色彩的傳達系統可分為二大型態,分別是以語言與生活傳達為主的命名法,以及以數據與記號傳達為主的表示法,而後者又依據知覺經驗與光學計測的構成原理,發展出顯色表示法與混色表示法。
各種傳達方式有不同的特色,選擇符合目的性的傳達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色彩的命名
從古至今,人類在生活中感受過無數的色彩,他們以共通的體認與語言表達並記錄這些色彩。
在特定的社會裡,這些語言經過認同、使用及流通,逐漸形成特定意義的名詞,成為色彩命名法所依據的色名。
在現代的日常生活中,一般傳達用的色名最多在20至30色左右,即使努力地收集整理,也只能達到約300至500色。
雖然色彩命名法在傳達色彩數量與精確度方面,遠不及數據表示法理想,但是在色彩使用頻率與應用層面逐漸普遍的今天,以共通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文化為背景所發展的色彩命名法,實用性與方便性遠比需要專業學習的數據表示法更為實際。
依據形成的背景,色彩命名法可區分為4大類:(1)基本色名-明確的語詞,如有彩色的紅、黃、綠等,與無彩色的黑、白、灰等;(2)系統色名-基本色加入統合性的修飾語,成為有秩序的色名,如鮮明色調帶黃的綠色、暗色調帶藍的綠色等;(3)固有色名-從古流傳至今的傳統色名,或是生活周遭普遍使用的現代色名,如秋香綠、土耳其藍等;(4)慣用色名-在眾多的固有色名中,較被現代社會接受、使用,而且廣為人知的色名。
色彩的表示
用數據定量表示色彩,以建構色彩體系的方法稱為表色法。
表色法又依據色彩的知覺經驗、光學計測等不同原理,區分為顯色表示法與混色表示法。
顯色表示法是依據色彩知覺的心理三屬性,也就是以定量的色相、明度及彩度做為分類表示的方式,這類色彩大多能以色料製作的「色票」表示,一般印刷用途的色票,就是以這種方法製成的標準色樣。
混色表示法是以測色儀器計測物體色,依據散射光線的波長區域判讀色彩特徵的方法。
使用分光儀器計測物體的表面色,可把可視光範圍內各波長的反射率加以圖表化,做成色相的分光曲線,再從其中判讀色彩的特徵。
重視色彩計畫與色彩心理應用的產業,多採取顯色表示法;著重色彩科學與照明設計的產業,多採取混色表示法。
這二者都可正確無誤地表示色彩。
在色彩教育中經常使用的色立體,則是以著重色彩知覺與實務經驗的顯色表色法為基礎所建構的。
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有以空間配置的方式來傳達色彩的概念,17世紀牛頓整理的色相環已具有一定的學理根據。
但是二度空間的色相環僅能傳達色彩屬性中的色相與彩度,對於明度的表示仍有困難。
德國的心理學家溫德(W.Wundt)把色球結構比喻為地球儀,北極是白色,南極是黑色,縱向的經度表示各個色相,橫向的緯度表示各階段的明度。
日本則於20世紀中葉發展出PCCS色立體,在色彩三屬性之外,提出結合明度與彩度為色調的概念。
簡言之,色相是紅、橙、黃等色彩相貌,明度是淺灰、深灰等明亮程度,彩度是鮮綠、沌綠等鮮豔程度,而色調如同音調的高低或輕重,是色彩強弱、清濁等層次的變化。
色彩的應用
色彩計畫的概念廣被現代生活所接受,開始於1950年代的美國,這個時代的美國在經濟與科技上的發展快速,造就大量生產模式的工業社會。
日本在進入1960年代之後,產業與商品市場逐漸成熟,除了基本的機能、品質、價格等理性需求之外,色彩、造形、樣式等感性需求也大為提升。
於是,越偏向感性訴求的產業或商品,設計與色彩管理的意識也越高,進而成為企業管理中的一環。
以下,以地圖設計為例,說明色彩的機能與應用。
我們對地圖的印象,大多是以國家為單位繪製的地球儀,或是經由投影的平面地圖,除了海洋部分以藍色表示之外,陸地的部分布滿著代表不同國家的各種色彩。
一般來說,地圖設計包含文字(國家、區域)、線條(國境、分界)及色彩(區分屬性)3大要素,顯而易見的,色彩是影響視覺引導最為強烈的要素。
手工繪製時代的地圖,雖然比例與相對關係的精確度不很高,但以色彩平面表示屬性的情形已經很普遍。
雖然現今的衛星照片可以極為詳實地記錄色彩,但為了因應不同的用途,色彩計畫必須考量以引發聯想的方式提高理解,如氣溫分布圖的高溫以暖色系、低溫以寒色系表示;以視覺強弱發揮索引機能,如交通路線圖以色相差或色調差較大的色彩,明確區分不同資訊;以色彩協調降低視覺疲勞,如錯綜複雜的街道圖採用較調和的色彩,緩和長時間凝視的視覺疲勞。
近代以革新的視覺傳達與資訊整合的方式,把地圖、圖表與文字結合的重要人物拜耳(HarbertBayer,1900−1985),曾是德國包浩斯的學生與教師,於包浩斯閉校後轉往美國發展。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歷經5年歲月,於1953年以368頁與1,200幅圖表完成的世界地理地圖(worldgeographicatlas),其設計理念是「增進不同民族與國家之間的理解」。
拜耳統合包括地理、天文、氣候、經濟、社會等各專門領域的資訊,使用符號、圖表、地圖、文字等元素,完成眾多資訊的視覺整合與傳達。
在色彩計畫方面,拜耳應用引發聯想的方式,以綠色的濃淡表示森林的疏密、以藍色的濃淡表示水域的深淺、以棕色的濃淡表示土地的高低。
色彩之間雖然獨立分明,但是由於中彩度的抑制與中間色調的調節,使得版面視覺趨於調和且井然有序。
而在象徵符號、圖表設計方面,不但造形簡潔、配置嚴謹,色彩的選擇更是緊密結合地圖色彩的屬性,例如農產圖表使用森林的綠色、水產圖表使用水域的藍色、工業圖表使用陸地的棕色等,不但強化了資訊設計的索引機能,也為現代的圖表設計樹立了典型與指標。
隨著國人休閒風氣的日益普及,諸如美食地圖、散策地圖、泡湯地圖等刊載專屬資訊的生活地圖,其需求與商機也日益提升。
這類生活地圖的設計,必須如街道地圖般地精確,加以去蕪存菁,捨去過剩的資訊。
另一方面,也必須如交通路線圖般地易於辨識,並針對目的與屬性擴充所需的資訊。
目前國內這一領域的設計,大多師法以細膩著稱的日本經驗,而創刊於1979年的雙週刊PIA,更是日本生活地圖的創始者。
PIA的設計概念是提供「兼具機能性、正確性及實用性的地圖」,打破傳統行政區域的劃分方式,以人群聚集最多的街道、交通最為便利的車站周邊為規劃主軸,以使用者的角度重組新的生活區域。
PIA每年不但進行資料與版本的更新,並且嘗試不同的配置方式與色彩表現,探求最適切的視覺呈現,直到90年代趨於定型,但仍有些微的調整。
以同一區域的地圖為例,1994年的主要建築物以略深的亮色調藍色表示(PIA的企業色),次要建築物是略淺的柔色調藍紫色,一般住宅是更淺的淺色調黃橙色,街道則是淺色調藍紫色。
雖然大面積的住宅與分布繁密的街道互為補色關係,但因為色彩都是柔和的淺色調,使得色彩計畫在識別機能與視覺協調之間取得平衡。
另一方面,雖然街道與主要建築是鄰接色相關係,但是略為強烈的明度差與彩度差,仍然造成過大的視覺刺激,再加上密集的文字與符號,視覺資訊顯得混亂無序。
上述情形在1996年的版本中獲得明顯改善,同年也是PIA完全採用數位設計的開始。
數位製作可以執行細微的色彩指定,並可混合出色票以外的無限色彩,這方面優於傳統的照相製版技術。
越是高度發展或人工製作物越多的地方,人們對地圖的依賴與使用頻率也越高。
例如交通路線圖可說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資訊,其中最為錯綜複雜的,莫過於穿越於地下、通行於路面、架高於半空中的各式電車路線圖。
交通路線圖與一般街道地圖不同,它不需要完全正確的座標或比例關係,交通路線圖的使用者最想獲得的,可能是目的地與車站的相對位置、換車的地點、時間的掌握等資訊。
因此,即使是同一系統、不同版本的路線圖,其配置或造形方式可能不盡相同。
以擁有近20條路線的東京都地下鐵為例,都政府發行的版本比較忠實於實際的相對關係,路線多以曲線表示,但是為了提高中心區域的視認性,造成周邊的線路有過於密集化的現象。
民營地鐵聯盟發行的版本比較強調整體的視認性,為了平衡城鄉路線的疏密,刻意把線路以直線化處理,如此也易於文字的配置,但是與實際座標的相對關係較薄弱。
生活推廣刊物《大江戶生活》登載的版本重視複合性資訊的傳達,線路造形以不同於曲線或直線的斜線為多,並為了配合國際化與IT化的國家政策,增加標示路線代號、站名代碼與會車資料。
雖然機能性略為提高,但是視覺負擔也相對增加。
《地下鐵資訊月刊》(metromin)在每一期的目錄頁,都刊載一幅以地下鐵路線圖為主題的視覺創作,色彩大多延續既有的印象,造形與編排方式則結合頁碼索引功能,以導引讀者順利查詢各路線的相關資訊。
以上各種版本,雖然在造形或編排方面因不同的觀點與目的而有差異,但是色彩計畫依然保持固定的規律。
因為個別線路的色彩形象,都來自於識別色彩與車體色彩的延伸,而線路的色彩計畫也考量識別機能與屬性聯想,例如環繞市區的線路是暗紅或亮綠色,貫穿市區的快速線路是朱紅色,連接城鄉的線路是暗綠或深藍色,通往機場或海濱的線路是亮藍色等。
色彩的意涵與象徵,因為來自於多數群眾的共通聯想,所以可以用來表達一般或特定的意義。
其中包括跨越國家疆域或社會文化的共通部分,或是取自於民族傳統或生活習慣的差異部分,而傳達完全不同的意義。
這些視覺訊息最後會與腦中原有的記憶訊息相互對照,判斷自身與訊息的關係,進而理解其中的意涵。
因此,在計畫與應用色彩之前,需要對其光學、心理、生理與歷史文化等層面有所理解。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8年8月,428期,62~69頁
視覺(37)
視網膜(23)
色覺(3)
推薦文章
111/04/29
太空科技合作新視角!臺灣與歐洲各國攜手提升太空新戰力
蔡富安|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教授
儲存書籤
111/06/29
一滴血的故事:光譜晶片實現遠距醫療及預防醫療願景
柯正浩|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副教授
儲存書籤
111/05/30
「考」時間與地理的「古」–—與時間競賽的南科考古計畫
俞筑君|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1/04/26
發現國境之南-臺灣生物的南島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忠信教授專訪
林珮霖|
科技部補助新南向計畫專案辦公室特約作家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
延伸文章資訊
- 1品牌標誌設計規範
背景色使用規範及明度應用規範 ... 當背景色過深,標準字則需反白。 若遇特殊情況(單色印刷或背景太過複查),可依情況將LOGO改成單色或反白印製印刷品,若使用特殊加工 ...
- 2基本設計系統
單色. 標誌色彩應用規範. 校徽色彩運用,基本上以「師大紅」構成為主,單色印刷以. 「師大紅」與「師大藍」為主;或黑底反白;黑白印刷時以黑色. 為主。 色彩.
- 3CIS設計,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公司形象識別設計推薦 - 魚躍創意
基本系統設計:. LOGO 標誌、標準字、色彩計劃、基本組合、象徵圖形…等要素構成 · 應用系統設計:. 名片、信封、包裝、型錄、手提袋、招牌、旗幟…等,實際應用面的設計.
- 4【視覺設計手冊】
應用系統/APPLICATION SYSTEM. B01 名片. B02 通行證 ... 標誌應用時,因縮小可能出現模糊不清的不良效果,為確保標誌的 ... 色彩:參照基本系統-A04.
- 5國家新創品牌視覺識別系統規範手冊Startup Island TAIWAN VIS ...
標準色彩. 13. 標誌組合的色彩應用. 14. 輔助圖紋. 視覺識別系統VIS. 應用規範. 1.與國內外創新創業相關Logo組合規範. 2.參展空間-整體展區. 3.參展空間-個別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