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之路翰墨語 人文精神中華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花之路一》 101cmx68cm

《炫富》 68cm×101cm

《有客自遠方來》 68cm×101cm

《青花之路二》 101cmx68cm

《番菜館》 101cm×68cm

《花開波爾圖》 68cm×101cm

應稼昌

近日,偶然翻閱了尼采的詩集,看到一段詩句頗受啟發,「在自我肯定之中紮根,那是活生生的自我肯定,也是自我讚美。

所有美且偉大的藝術都屬於此。

」偉大的藝術就是在自我肯定之中紮根的,在我所接觸的畫家中,蕭和先生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我曾寫過一篇報導,題為「無為之境青於藍」,講述了他對中國瓷器的研究與癖好,特別鍾情青花瓷的收藏,以及與此題材有關的各類作品——青花題材是其人物畫的一個閃光點。

畫家蕭和說:「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青花色?這是因為生活環境的影響,從而折射中國的審美意識。

青花藍布在生活中到處都有,色彩既沉著又明快,是中國人的選擇;青花瓷是中國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的,她細膩明快,如同端莊清秀的中國古典美人。

」是啊!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青花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而就是這個常見的文化元素,經過畫家蕭和多年的探究與提煉,成為開拓這一題材的獨創者,如今又欣賞到新作,無不拍案叫絕,從十多年前的《暗香》、《潯陽遺韻》到現在的《有客自遠方來》、《花開波爾圖》等,選擇的題材拓寬了,表現的角度不同了,闡述的境界更高了,正如尼採在「生活的收穫是生活」中所說:「他早已否定自己昔日的意見,到達更高的層次了」,蕭和的青花新作是生活的收穫,到達了藝術的更高層次。

品讀畫家蕭和的作品《有客自遠方來》,就會被畫面琳琅滿目的青花瓷器所傾倒,畫中3男2女5個洋人動作頗大,兩個中國人倒是不緊不慢的,他們都在幹什麼呢?原來洋人在品賞和挑選中國的青花瓷。

靠圓桌坐著的紅衣洋人,手執文明棍,蹺著二郎腿,桌子上擺放了一包錢袋,昂首挺胸,得意地看著中國的帳房先生算帳,站著戴禮帽的洋人和蹲著的金髮洋人正在聚精會神挑選青花瓷。

而兩個貴夫人喜笑顏開地抬著頭品賞,一位中國的白鬍須長者在為夫人們講解。

整個畫面既熱烈又平靜,既歡快又緊張,每個人的心理變化一覽無遺。

明清家具,太湖石,芭蕉葉,以及一排排櫃中青花瓷器,使整個畫面充滿了濃厚的中國文化之氣息,而左下角的題跋讓畫面完美無瑕。

題跋這樣寫道:清人吳宗慈先生在《江西通志考》中說:「外人初來中國,見有佳瓷,不惜重金購去,精美者一瓶一碗貴至數千金。

中國瓷器長期是國際貿易中的硬通貨,最主要的當然是青花瓷。

十七世紀起西傳阿拉伯,再達歐羅巴,流布東南亞,延續三百年。

據統計僅開始兩百年進入歐洲的瓷器就達一點四四億件,品種之多,數量之巨,影響之廣,無可比擬。

畫家蕭和的這幅《有客自遠方來》展現了中國青花深受國外的歡迎,也看出中國人好客待賓的熱情,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審美感受。

中國在世界上素有「瓷國」之美譽,青花瓷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華彩的樂章,潔潤如玉的底釉和幽菁高雅的青花組成的畫面,有中國水墨畫淋漓的神韻,又有東方藝術靜謐的內涵。

青花瓷所用的鈷經高溫燒成後呈藍色,唐代始就有燒造,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色澤濃艷,其青料含錳低,可燒成如寶石藍的色澤。

正因青花瓷有迷人之色,畫家蕭和大膽開自己藝術的新風,他的近作《青花之路一》題道:「絲綢之路又稱瓷器之路即青花之路也。

」中國的青花瓷通過陸地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的「陶瓷之路」銷往世界各地,畫面描繪的是「絲綢之路」的一個片段,駱駝是陸路運輸的主要工具,經過長途跋涉到了阿拉伯國家,在一個小山頭休整進行瓷器的重新分裝,然後再發往其他各個地方,阿拉伯人、駱駝、荒山、神廟與中國商人、青花瓷組成了青花之路的交響曲。

「元青花問世以來變成了中國對外貿易的暢銷產品,通過瓷器之路(即泛稱的絲綢之路)銷往土耳其、伊朗等地,廣受追捧。

通過交流青花瓷獲得了新的青料蘇麻離青,在器型及紋飾上又融合了伊斯蘭文化從而變得更富麗、雄渾,成為中國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

」這是畫家蕭和的《青花之路二》作品中的題跋,作品描繪的是青花瓷到了阿拉伯,在像一千零一夜的皇宮裡展示這些瓷器,畫面上有中國人、阿拉伯人、白奴、黑奴與跳肚皮舞的女子,以及在仔細欣賞瓷器的蘇丹王,可感受到當時社會的現狀,畫面中的碼頭、海岸可感悟出海上「陶瓷之路」的繁榮。

作品《番菜館》反映了中國與西方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過程,畫中題跋寫道:「西餐廳早期出現在租界內,被國人稱之為夷餐或洋飯,原為西人所設,偶有本邦時尚男女抱著嘗蟹的勇氣去一探究竟,感受一下那舞刀弄叉,兵刃相向的就餐方式。

」畫面三個著藍印花布的中國女性在西餐廳嘗鮮,初次使用洋盤的刀叉,著紅衣的洋人服務生細心向她們講解餐具的用法,另一紅衣的洋人服務生正在上洋飲料,吹薩克斯的黑人藝人營造了西方文化的氛圍,但背景青花瓷板光鮮奪目,透析出中華文化博大的深邃。

作品《炫富》反映了西方貴婦人得到中國青花瓷的喜悅心情,畫中一個洋夫人拿著青花瓶,另外二個洋夫人流露出驚喜的神情,洋家飾,青花瓷,讓人感受到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的魅力,畫中題跋寫道:「一六零二年葡萄牙商船克拉克號卸下的中國瓷器轟動了歐洲。

其如玉如磬的瓷質,承載著東方文明的青花令歐人怦然心動。

早期的青花瓷以其昂貴、稀有被稱之為白色黃金,王侯貴族競相搜尋,是上流社會地位、財富、風雅的象徵。

」從中可感悟青花瓷在洋人心目中的價值。

作品《花開波爾圖》是畫家蕭和對青花題材的一種新嘗試。

波爾圖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青花成了生活的背景。

各色精美、古樸、明凈的青花瓷磚畫鑲嵌在教堂外牆上、民居大門旁、餐廳的座椅後。

那些流暢斑斕的瓷磚畫,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瞬間生動起來。

遊走在瓷磚博物館和佛隆特拉伯爵宮,那一幅幅大型瓷磚牆叫人驚絕。

以建築為背景的畫面,四個青春少女歡快地跑來,牆上的青花瓷裝點了整個城市,畫上題寫道:「隨著歐洲航海業的發展,中國的青花瓷出現並風靡歐洲大陸,各國掀起了競相仿製的熱潮,波爾圖可謂是葡萄牙的青花之城。

教堂、民居、餐廳,牆壁上處處可見精美的青花瓷磚畫面,這是波爾圖的符號,青花在這裡被發揮到極致。

」畫家蕭和也把他的青花題材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在中國人物畫的進程中,我們欣慰地看到了蕭和的青花系列人物畫的個性與特點,有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筆下的青花作品細緻華貴,透出了中華文化的人文精神,無論在構圖上,還是在表現技法上,都是美輪美奐,無可挑剔,特別是在綜合修養上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他從傳統中走出來,藝融中西,用現代的語言表現出青花的精神,這一精神就是當下所提倡的真善美,其「青花之路翰墨語」,道出了藝術的真諦,而「人文精神中華魂」,則譜寫出民族文化的讚歌。

正如郭沫若先生說的:「陶瓷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

」而蕭和的青花藝術則翻開了中國人物畫嶄新的一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