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萵筍壯苗關鍵技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播種前準備。

採取穴盤基質育苗。

選擇72孔的塑料穴盤, 規格為長寬高55cm×27cm×5cm, 育苗基質為草炭土:蛭石=3:1的比例混合而成, 每袋基質一般45L左右。

裝盤前,先將育苗基質與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混合均勻(一袋基質加入15-20g殺菌劑,再加6kg左右的水充分攪拌均勻,掌握用手輕握成團,指縫間有滴水即可,再用塑料薄膜蓋好悶10小時,讓水分充分滲透基質,然後再把配好的基質裝入穴盤,用木板刮平等待播種。

二、秋萵筍育苗期正處於初秋高溫季節,種子發芽困難,須進行種子低溫處理,具體方法:用新提上來的井水(15℃左右)或冷水浸種5~6小時,用手搓洗,除去粘液和雜質,淘洗2~3 次後,稍晾去種子表面的水分,用濕布袋包裹,用紗布包好,放入4 ℃冰箱內處理24小時,然後置於15~20℃條件下催芽。

可置於地下室、防空洞等陰涼處,或吊在距水面約30cm處的水井中(不能浸泡在水中)催芽。

保持15~20℃,每天用井水淘洗1~2 次,3~4天就可出芽。

三、穴盤播種

穴盤基質育苗選用128孔穴盤,每畝定植10000株, 需要80張左右穴盤。

播種時用手指在穴盤基質中間輕摁一個3-5mm深小穴, 將種子(干種或催芽剛露白的種子)放入, 再用蛭石或者基質覆蓋, 覆蓋厚度應掌握在0.5cm為宜,至穴平為度,後用噴壺噴透。

播種後在畦面覆蓋薄膜、遮陽網,以保濕出苗,出苗後及時揭去薄膜、遮陽網,並在畦面上撒些營養土,避免幼苗根系過多外露。

育苗期間注意抗旱排澇。

夏秋育苗,使用小拱棚、平棚、大棚育苗,覆蓋遮陽網和(舊)薄膜,遮陽防雨。

穴盤基質育苗應增加澆水頻次防止幼苗缺水和缺肥

四、苗床播種

宜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地勢高燥的地塊作苗床。

播種前15-20天深耕曬垡,結合整地每畝苗床施腐熟有機肥1000-2000kg,配施複合肥8-10kg。

整平耙細苗床,澆足床水,待水滲下後播種。

適當稀播,覆蓋細土厚2-3mm,然後覆蓋稻草、遮陽網等,檢査並澆水,保持床土濕潤。

出苗後及時揭除覆蓋物,防止幼苗徒長。

溫度高、光照強時應搭建拱棚遮陰,並防止暴雨沖刷。

苗期加強水分管理,做到小水勤澆、見干見濕,促進根系生長。

同時要及時間苗,保持苗距2-3cm, 並及時防治蚜蟲和霜霉病。

秋萵筍幼苗不可過密,防止徒長造成細抽薹。

五、苗床管理

育苗期間, 夏萵筍、秋萵筍要勤澆水和施肥, 必要時每天噴水1次,在整個育苗期間,每天保持苗床充分濕潤,切忌苗床泛白。

生長中期,根據長勢,可少量追肥,每畝苗床用尿素3~5kg

出苗後揭除覆蓋物, 苗床可用遮陽網覆蓋,亦可在棚架下育苗,蓋嚴每天上午8:00用遮陽網覆蓋,下午5:00揭開,溫度過高時可往遮陽網上噴水降溫

苗期要鬆土除草間苗1一2次,待幼苗長出2一3片真葉後,就進行間苗,剔除病苗、弱苗、過密苗, 人工拔除雜草, 定苗間距為6-7cm,以增強光照和營養面積, 培育壯苗。

苗期用吡蟲啉等防治蚜蟲,辛硫磷等防治地下害蟲。

7-8月高溫期播種的早秋萵筍苗齡不得超過25天;9-10月份播種的晚秋萵筍和初冬萵筍苗齡不超過30天;越冬萵筍和春夏萵筍的最長苗齡不超過35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