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就成為主流的流水擺件,款款大氣有格調,放在家裡上檔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擺件,就是擺放在公共區域、桌、櫃或者櫥里供人欣賞的東西,範圍相當廣泛。

像雕塑、鐵藝、銅藝、不鏽鋼雕塑、不鏽鋼、石雕、銅雕、玻璃鋼、樹脂、玻璃製品、陶瓷、瓷、黑陶、陶、紅陶、白陶、吹瓶、脫蠟琉璃、水晶、黑水晶、木雕、花藝、花插、浮雕、裝飾藝術、仿古、仿古做舊、藝術漆、手繪大理石、特殊油漆等都屬於這一系列。

擺件的造型有瓶、爐、壺、如意、花瓶、花卉、人物、瑞獸、山水、玉盒、鼎、筆筒、茶具、佛像等。

玉擺飾出現大體自宋以降而盛於明清兩朝。

這主要得益於玉礦石的來源拓廣了,而且手工業加工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對堅硬的玉礦石作更加精細、快捷的加工。

明代的玉擺飾較為細小,多以文人玩物為主,如秋山圖、玉山子、人物雕像、小動物等。

所用玉料多為青玉、青白玉及黃王,也有使用其他雜玉料的,如南玉,漢白玉等,其藝術性及價值不及上述好玉料。

清代出現了大型的玉擺飾,其做工也更加複雜精細。

民間用玉器以兩江產量最多也最精。

清朝最負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蘇州專諸巷,蘇州玉器精緻秀媚,內廷玉匠也多來自該地。

揚州玉作豪放勁健,特別善於碾琢幾千斤甚至上萬斤重的特大件玉器。

此時的玉器多以傳流故事為題材進行藝術加工,如人們熟悉的八仙過海、群仙祝壽、攜琴仿友、十八學士登瀛洲等等。

其至出現了以整塊石料雕刻的巨型擺件,如龍船、秋山行旅圖等等。

《大禹治水圖玉山》是這一時期特大玉擺飾的代表作。

清代玉工善於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的成就,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空、俏色等多種傳統做工及歷代的藝術風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揉合變通,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

小型玉擺飾大多獨出心裁,以留皮巧雕取勝。

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黃玉極少。

以銅為主要原料的擺件,讓人類認識銅,知道銅,銅的歷史幾乎和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一樣悠久。

早在一萬年前,古埃及和西亞人就學會用銅製作很多生活上的東西和裝飾品,銅還出現在象形文字中過,古埃及人用帶圈的十字架表示銅, 含義是「永恆的生命」。

在始皇帝統一六國後銷天下之兵器,化作銅汁,鑄成十二個金人,矗立咸陽宮殿前在……此後至今,銅製品逐漸參透到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包括以朱府銅藝為代表的銅擺件在現實中被大部分的人們所熟知,也讓人們對擺件有更多的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