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雀梅盆景造型與養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
雀梅在園林中可用作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適合配置於山石中。
雀梅屬鼠李科,根干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嶺南盆景中的五大名樹之一,也是中國入世後出口美國的盆景植物之一。
雀梅果可食、味酸甜,故名酸梅果,嫩葉可代茶。
雀梅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布,為亞熱帶適生樹種。
雀梅是嶺南盆景的傳統樹種、代表樹種,有大、中、小葉之分,以珠三角周邊地區分布的小葉品種為佳,是玩截干蓄枝是的好素材,生長習性適合嶺南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種植要求,管理粗放,生長迅速,成型快,修剪後萌發紅芽,星星點點,美不勝收。
芽點多,造型修剪時可隨心所欲選擇。
樹皮有蛻殼現象,黃、褐斑駁,光滑之中見滄桑。
根系發達,虬曲遒勁,常見以根代干作「雲頭雨腳式」,別有情趣。
雀梅為木質藤本,攀援灌木,樹種特性決定其體量,也因此於近年的展覽「限高」中,占得先機。
雀梅的葉序為對生,新芽、分枝也相對地以直角對出,修剪造型時,較易蓄出硬角轉折變化,鏗鏘有力。
也因為雀梅生長迅速,一周年的生長周期內,可修剪數次,較易蓄出細枝末節(牙籤枝)。
展覽場上,常見年功老到、鐵劃銀鉤、鐵骨欺風的雀梅盆景恣意張揚,斬金奪銀,獲獎率較高,令人側目。
一、下山樁處理
種植雀梅盆景下山樁的適宜季節是每年立春後,將樁材根據造型構思裁截到位,根和枝的所有切口均用利刀削光滑,枝切口塗癒合劑,再用錫紙粘貼。
樹身用塑料薄膜(嫁接綁紮條)自上往下纏繞(水、霧可滲入滋潤樹身),保濕防蒸發,蒔養於淡水粗沙中,沙床中可以緊排著同時蒔養多棵下山樁,節省空間和護理的勞動量。
沙床需設置於蔭棚下養護,使樹樁於半陰環境中,能見到一些散光,有一定的溫度,每日噴水保濕,十天左右就會萌芽。
當觀察到樹樁已萌發了很多新芽,就可以小心翼翼地將纏繞樹身的薄膜揭開,使新芽不受限制自由伸展,並繼續保持噴霧保濕,小心呵護。
待新芽老熟,再長出第二節芽,枝葉健壯,才會有新根長出,方可較樂觀地評估該樹樁已成活。
這時,可逐漸揭去蔭棚的遮光網,使樹樁完全接觸陽光,並注意觀察,加強噴霧保濕。
從樹樁開始蒔養到移植,需要一周年時間。
這期間,樹樁都是在沙床里生長,沙子裡沒有什麼養分,就需要逐漸施以薄肥,使其茁壯成長。
也可以稍加修剪,將多餘枝葉去掉,利於光照、通風。
來年立春時節,可以移植了。
小心將樹樁從沙床中起出,儘量不弄斷太多的幼根,同時剪除大部分葉子,減少蒸發量。
將樹樁用配製好的培養土植於盆中或露地栽培:盆栽宜置於樹蔭下,最好是上午能見到陽光,下午蔭蔽的環境;如是露地栽培,則需要用遮光網蔭蔽,使其逐漸恢復、適應新環境,一個多月後,再逐步進入正常的生長管理。
二、培養土的配製
雀梅喜歡偏酸性疏鬆的肥沃土壤,筆者在長期的摸索實踐中,掌握以下培養土配比,在養植過程中,效果較好:
粒狀塘泥30%,煤渣30%,河沙15%,泥炭土15%,山泥10%,混合備用。
上盆盆景培養土的較佳效果,是澆水時水流能於盆底滲出,不積水,但也能涵養水分,保持濕潤。
三、水肥管理
花生麩肥效高,氮磷鉀含量均衡,能有效提供雀梅的生長所需。
以一缸水200市斤計,加入50市斤花生麩,也可同時加入橙皮、桔皮、柚皮(果皮揮發的芳香油,能一定程度中和花生麩漚制產生的臭味)等一起密封漚制。
兩三個月後,可啟封使用,其時缸中下層約三分之二為肥渣,上層約三分之一為清液。
勿攪拌,先取上層清液稀釋十倍,薄肥勤施。
待用完上層清液,可再加滿水,稍加攪拌,密封再漚制。
十天半月後,可再次啟封施用,用完清液後可再加水漚制。
如此周而復始,可循環五六次,清液濃度和肥效越來越低,施用時可隨機增大濃度和頻率。
最後的肥渣,可用於露地栽培的基肥,改良土質之用。
施肥時,也要視乎季節和天氣,生長季節宜頻密,可十天半月施一次,休眠期則減或停;雨季水肥流失多,可適當追加;生長旺盛的景樹,宜相對加大肥量,反之則減或暫緩……
四、造型養護:
截干蓄枝是嶺南技法的精髓,截干蓄枝法可於雀梅盆景造型構思中得到完美的詮釋。
截乾和蓄枝是兩個環節,對象不同,原理和方法是共同的,蓄主幹時,是一節比一節細,卻是一節比一節短;蓄枝條時,同樣一節比一節細,卻是一節比一節長。
使樹形緊湊,枝形洒脫。
蓄育主幹和枝條的時候,要立足觀賞面,根據透視原理,確定枝托的定位、分布和走向,其出枝結構是一樹一樣的,非模式化、非對稱性的;同時,枝條也要有左右擺動,上下跌宕,方能構圖靈動,富於韻律感,從而創作出具有獨特個性的作品。
雀梅盆景從下山樁到造型成熟參展,大約需時十年,這在嶺南盆景造型藝術中,是相對較快的時間了。
一般都採取露地蓄育生坯(已藏生的下山樁),大水大肥,嚴格按照嶺南盆景截干蓄枝方法,大約兩至三年,可剪第一刀——育出第一節。
然後蓄育第二第三節時,所耗的時間相對會少些,大約五六年之後,景樹的框架(大致的造型輪廓)已長成,俗稱五成樹、半熟樹,可以考慮上盆蓄養細枝末節。
為什麼不繼續露地栽培,而要上盆蓄養細枝末節呢?
因為景樹露地栽培,大水大肥粗放管理,生長速度較快,嶺南盆景是要講究年功的,這時候的景樹相當於一列高速行駛快到站的列車,需要提前減緩速度了。
上盆蓄養的好處是:一來可困根,為來日換觀賞盆打好基礎,也使景樹瘋長的情況稍緩一下;二來上盆後加強管理,便於觀察、控制枝托生長不過步、不變形;三來蓄養細枝末節階段的景樹,所耗養分、水肥相對減少,盆土堪足。
半熟樹上盆,一般先上比觀賞盆大一號的盆蓄養。
待景樹枝托成熟,結合修剪,去除部分舊土、細根,削薄泥頭,換上與景樹比例合適的觀賞盆,修飾打扮,出街(粵語,意為可出場了、參展了)。
五、成型樹管理
雀梅生長較迅速,兩年換盆一次為宜。
換盆時,一般選擇每年大、小寒——景樹休眠時期,也須結合景樹修剪。
將景樹脫盆,經過兩年生長,整個泥頭已被細根包裹密實,可將細根削去,去除部分舊土,添加新的培養土,澆足水,置半蔭處養護一段時間,觀察發芽生長正常,就可正常管理了。
雀梅盆景每年可視實際情況修剪數次,日常管理除定期「全樹重剪」外,還要隨時「另剪」——注意偷生枝——在枝托內突然長出的徒長枝,又稱賊枝,必須及時清理,如由其生長,就會截留營養,擠占空間、光照,導致失枝失托。
雀梅修剪後,一般情況下每個切口都會萌發幾個芽,須及時跟進用手指或竹籤抹掉無用芽,保留合適的芽點,否則全樹蓬鬆,密不通風。
行內有雀梅盆景「功成身退」的說法,意思是造型成熟的景樹,有時會毫無預兆地出現枝托偏枯、乾枯甚至全樹死亡的現象,令人痛心疾首。
嶺南盆景藝術發展至今天,已擁有很成熟的理論體系了,不少的前輩、大家也對雀梅盆景「功成身退」的原因作了充分的探討,百花齊放,為盆景藝術愛好者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雀梅盆景「功成身退」的原因可能是:雀梅是木質藤本灌木,樹種在長壽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換盆不勤,細根過多過密,使盆土整體的體積增大,抬隆盆土高於或平於盆邊,澆水、肥時盆邊不能藏水,出現「水過鴨背」的現象,同時細根過密緻盆土板結,多種原因共同導致水份滲不入泥頭內部,內部根系長期缺水。
雀梅是「一邊根管一邊枝」,根部失水,枝托自然就不能倖免了。
因此,在雀梅盆景該換盆而還未了換時,用竹籤於盆土上小心插幾個孔,也有利於澆水滲入泥頭內部,權且揚湯止沸。
按照以上這些養護方法,收藏最久的雀梅成熟景樹,已近十年,均無發生縮枝現象,生機旺盛
六、病蟲害防治
雀梅病蟲害不多,以普通管理方式見蟲殺蟲,足矣。
建議讀者、樹友逢有景樹的奇難雜症,可剪切病枝,到當地較大規模的農資店諮詢,他們一般都有農藝師坐鎮,會給予適當的指導。
文中絮語,管見所及,拋磚引玉,冀方家指正。
衷心祝願更多的樹友喜歡上雀梅盆景,多出精品,將這個古老的樹種發揚光大。
談山松(黑松)盆景的造型、養護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別名白芽松,常綠喬木,高可達30公尺,胸徑可達2米;幼樹樹皮暗灰色,老則灰黑色,粗厚,裂成塊片脫落;枝條開展,樹冠寬圓錐狀或傘形;針葉2針一...
雀梅盆景製作方法和養殖方法|雀梅盆景圖片
文章轉自:中國木業網 木業百科版塊 雀梅是一種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之一,它具有盆景「七賢」的美譽在裡面。雀梅一般作為園林栽種的,可以用作綠籬、種植綠化等等的材料,而且適合配置在山石之中的。雀梅是屬...
「七賢」之一雀梅盆景的養護
雀梅自古以來就是製作盆景的重要材料,素有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雀梅在園林中可用作綠籬、垂直綠化材料,也適合配置於山石中。雀梅屬鼠李科,根干自然奇特,樹姿蒼勁古雅,是中國樹樁盆景主要樹種之一,為...
金彈子盆景養護與管理
金彈子,學名 Diospyros armata,別名瓶蘭、剌柿、瓶蘭花,柿科柿屬半常綠或常綠灌木。金彈子莖幹剛勁挺拔,自然虬曲,色澤如鐵,宜於製作樹樁盆景。金彈子在4月開淡黃色花,花形似瓶,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