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花卉紋執壺推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青花瓷器是我國制瓷業中一個有名的品種,從元代至今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盛行不衰。
由於它的器表紋飾藍白相間,素雅宜人,又美觀實用,因而深受歷代人們的喜愛,為我國最具特色的一種手工藝品。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
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
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
明代青花執壺,採用了金銀器執壺造型的優點,安定、秀美而靈活。
因為瓷的質料和青花繪畫的關係,青花執壺顯得高妙雋雅,正如明代同形狀的雕漆器'仙盞瓶'一樣,能夠喚起一種夢幻感覺。
此壺造型端莊古樸,釉質肥厚瑩潤,青花色澤深沉含蓄,色重處青花下凹,呈現出點點的黑疵斑痕,與濃艷的青色相映成趣,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此壺器型端莊大方,裝飾風格簡約,沒有繁密華麗的刻畫,其通體以青花纏枝蓮繪紋樣,線條流暢,雍容典雅,秀美多姿,層次感豐富,布局大方得體,折枝花瓣與卷草紋相得益彰,具有一種古樸、素雅、簡率之美,淡藍宜漫抹,濃青善勒骨。
外壁巧繪青花花卉連枝紋,蜿蜒曲回,四美競妍,柔瓣散舒,幽芳怒綻。
內壁環飾花卉紋,然姿影稍異,更添意趣。
體現出一種在那個時代里的文人墨客所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文理想。
由唐至宋,由於各朝代審美相異,不同時期的執壺造型也有所不同。
唐前期的執壺器呈盤口,短頸、鼓腹,圓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壺體較矮,鼓腹,假圈足。
唐中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雞首壺、鳳首壺等,這個時期執壺式樣繁多,有短留、長流、曲柄、直柄等數種。
五代至北宋器身漸高,通體多壓4—6條瓜棱,流漸趨細長微曲,曲柄高於壺口,平底變為圈足並多有注碗相配。
元器多為玉壺春瓶式,彎流與壺頸之間以S形飾件相連,柄與流對稱,下端貼附腹部,高與流平行或稍低,呈現出較為美觀的執壺造型。
進入明清年間,執壺的造型更是增多,其中以青釉材質或青花瓷圖案者居多,且多用作茶具,進一步豐富了執壺的用途。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瓷器之鄉景德鎮多燒制的各種青花瓷器製品,不僅外表看起來賞心悅目,更有一種閒淡雅致的文苑之氣從壺底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