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都是詩的季節”--理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話人: 何鼎鼎 本報評論員王付永 四川日報評論員為何扔下農具,就是詩行? ... 人印象深刻:“我們像栽秧一樣爬格子,“二十四節氣,都是詩的季節”--理論.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官網|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中組部12380舉報網|全國社科工作辦黨史學習教育官方網站|旗幟網|中國人事考試網|工會新聞網|中國僑聯|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紀念網|鄧小平紀念網 高層動態 人事 理論 黨建 獨家 滾動 中央文件 反腐 黨史 綜合 視頻 搜索 首頁 要聞 黨建 理論 黨史 數據 登錄 | 注冊 原文 講話 會議 活動 考察 會見 出訪 函電 高層動態 中央文件 人事任免 反腐倡廉 綜合報道 視頻報道專題專欄 黨建要聞 黨建論壇 先鋒人物 評論觀點 基層黨建 人民日報理論版 文選 評論 圖書 言之有理 獨家 人物長廊 紀念回憶 黨史人物紀念館 紅色訪談錄 黨史微課 國史講堂 群書博覽 中國政要資料庫 地方領導資料庫 黨的建設數據庫 黨史資料庫 黨務書庫 黨建圖解庫 報刊導航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二十四節氣,都是詩的季節” 2017年12月01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對話人:   何鼎鼎 本報評論員   王付永 四川日報評論員   為何扔下農具,就是詩行?   何鼎鼎:今年四川的羅江詩歌節,一個農民詩歌團體的朗誦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像栽秧一樣爬格子,我們像爬格子一樣栽秧”“二十四節氣,都是詩的季節”。

據說其中的發燒友,靈感來了,會爬出田沖回家,扔下農具就寫詩。

怪不得詩人舒婷感嘆:“這裡的風吹過都有詩歌的濃郁”。

記得清代學者張潮在《幽夢影》裡發過一句牢騷,他說:“鄉居須得良朋始佳,若田夫樵子,僅能辨五谷而測晴雨,久且數未免生厭矣。

而友之中又當以能詩為第一”,我想,他若活在今天,大概願長住羅江,引農民為友。

這些農民,為何這麼愛詩?   王付永:愛詩有傳統。

新中國成立初期,四川羅江鄢家鎮就有了農民詩社﹔如今中國現代詩歌博物館,就矗立在羅江縣秀龍山馬尾鬆林中。

把視角拉遠一點,自古以來,四川山脈與文脈相連,司馬相如、卓文君、李白、杜甫、蘇軾……詩意一直浸潤著巴蜀大地。

其實,與羅江農民建詩社相呼應,紀錄片《我的詩篇》說的是工人的詩歌故事,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接續的正是中國人古老的詩歌情結。

有人說,詩歌的黃金年代遠去,但正如海德格爾所言,人生的本質是詩意的,人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之上。

寫詩、讀詩重回大眾生活,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

  農民詩篇,意義在哪?   何鼎鼎:《詩經》,不少篇章採風自鄉間,而農民詩歌,記錄的正是今天農民的風採。

當大學生開始返鄉創業,成為做淘寶、會直播的新農民,他們注定對“三農”會有新的敘事。

這些詩歌或許不“工”,但是注定會帶著強烈的主體意識,完成農民在這個時代的自我書寫。

就像《我的詩篇》中的爆破工說“再卑微的骨頭裡也有江河”,採煤工說“烏雲是天上積壓的煤層,等待我去開採”一樣,一定有更多農民會用詩歌告訴世界,自己不是作為鄉愁的背景,而是這個時代擲地有聲的表述者。

  王付永:“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詩人。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這些都是最深刻的生命體驗。

寫得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詩。

一旦心中有詩,如何呈現也已不再重要,真性情流淌,在人世蕩開,自有山河氣派。

誰都知道,好的作品都來自於生活。

田埂菜園、機器工礦,農民與工人的生活是挖得出詩行的。

進一步說,今天鄉村如何振興,產業如何轉型,天光雲影或許就藏在沾滿農田露水、浸透車間汗水的詩行中。

這樣的詩,本身就是史。

能讀進去,就更能理解他們,理解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詩歌意味著什麼?   何鼎鼎:從功能的角度,我們擔心詩歌缺席這個時代,是因為相信:詩可以抵御庸常。

面對“讀屏時代”“算法時代”“快消時代”,有時候真會感覺“蘿卜快了不洗泥”,這時候,不妨讓詩歌的韻腳絆一絆操之過急的行腳。

從這個角度說,致敬那些生活中心懷詩意的人,我們也是在致敬一種“何妨吟嘯且徐行”的人生態度。

  王付永:一位作家曾說,急劇變化的年代,作家和文學必須“在場”。

沒有一個時代比今天更為奔騰壯闊,當焦慮在場,也在呼喚詩人和詩歌登場。

最近,“油膩”這個詞突然成了網絡流行語。

為什麼突然油膩了?或許就是有主見的詩意少了,從眾的成分多了﹔對生活刪繁就簡的態度少了,蕪雜的欲望多了。

農民詩人余秀華說:“詩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緒都聯系起來了,再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讓我如此付出,堅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謝詩歌能來到我的生命,呈現我,也隱匿我。

”或許詩歌未必能打通生命中的每一堵牆,但如果它讓人變得純粹而有定力,那麼何懼時代的沖刷?這麼想想,那些田野上的詩人,是多麼讓人感佩。

  《人民日報》(2017年12月01日05版)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重要評論 學習路上 時習之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中央文件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十四五”規劃編制 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建模范機關 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