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總檢】全球政策的實驗品- 日本的四大創舉! | 部落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三支箭」的經濟再生架構: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促進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 經濟結構改革),又稱為「安倍經濟學」( Abenomics )。
【安倍經濟學總檢】全球政策的實驗品-日本的四大創舉!
部落格
15Sep2020
收藏
日本經濟學安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本篇為安倍經濟學系列文章中集(上集請點這)。
日本陷入日本化經濟的惡性循環下,2012年推出安倍經濟學這劑猛藥是什麼?而安倍經濟學又給世界帶來什麼創舉和可借鑑之處?
本文重點:
加入MMPRO看本文關鍵重點!!
一、什麼是安倍經濟學?
日本文藝評論家小川榮太郎曾說過,「安倍是個見過地獄的男人」。
曾於2006年至2007年短暫擔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於2012年底率領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奪回執政權。
平成時代以來,日本首相更迭頻繁,平均任期不到兩年,而這一次的「敗部復活」,安倍晉三自然是有備而來。
在隔年1月的首次施政演講,安倍表示過往的長期通貨緊縮與日圓升值,從根本上動搖了「努力的人能夠得到回報」這一社會信賴的基礎信條,於是明確推出「三支箭」的經濟再生架構:大膽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促進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經濟結構改革),又稱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
我們在上篇「安倍經濟學的前身:日本為何走入通縮」曾提及,由於日本人口結構老化、勞動人口與生產力成長趨緩、長期通縮預期心理、龐大的債務積壓,導致了低利率、低成長、低通膨的「日本化」(Japanization)經濟困境,近十年許多先進經濟體(如歐元區)也同樣出現「日本化」的若干症狀。
而安倍經濟學期待與希望如何帶領日本經濟脫離通縮?其傳導機制大致可以分為三條路線:
1.日本央行明確承諾2%通膨目標,直接改善通膨預期。
2.貨幣政策壓低名目利率,日圓貶值、提振出口、改善企業獲利,影響資本支出與薪資成長,搭配股價上揚的財富效果,活絡民間消費。
3.財政政策、成長戰略刺激有效需求,挹注政府投資和民間消費。
二、日本經濟政策的四大創舉:今天的我,沒有極限!
2016年2月初,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在一場演講中曾表示「日銀的貨幣寬鬆措施沒有極限!!」。
安倍經濟學出台以來,從量化質化寬鬆、負利率、殖利率曲線控制、全球最高負債比,日本經濟政策屢下猛藥,宛如成為政策制定者的實驗白老鼠,「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對於歐美經濟體或者是台灣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能否從中借鏡學習,是否會步入後塵。
1.量化質化寬鬆(QQE)到無限QE:貨幣政策「回不去了」?
1990年以來,日本在操作非傳統貨幣政策一向是全球央行的領頭羊,包括1999年的零利率政策、2001~2006的量化寬鬆政策。
2013年3月,安倍政府任命黑田東彥(HaruhikoKuroda)為日銀第31任總裁(2013~目前),黑田東彥甫上任大刀闊斧地於當年4月推出「量化質化寬鬆」(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Easing,QQE),重要改革如下:
量化: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將貨幣市場操作的主要目標,從無抵押隔夜利率(uncollateralizedovernightcallrate)轉變為貨幣基數,大規模購入政府公債,釋放資金到市場中。
質化:在資產負債表中加入流動性較差或具有風險性的資產,包括商業本票、公司債、ETF、日本不動產投資信託(J-REIT)。
擴充購債品種至40年期在內的長期公債,延長平均剩餘年限。
2013年之後,日本央行也多次加大寬鬆力道,試圖避免日本再次落入通縮的惡性循環,時間點包括2014年夏季油價崩跌、2015~2016年新興市場危機。
2020年新冠肺炎衝擊之下,日本央行跟進美國聯準會,啟動無限量QE。
截至今年Q2,日本央行總資產規模已膨脹到將近650兆日圓,為日本GDP的128%,遠超過同期的歐央行(約54%)或美國聯準會(約36%)。
由此來看,若經濟過度仰賴寬鬆資金環境,則貨幣政策恐難以回歸正常化,因為每當經濟發生衰退,則央行需使用比以往更加激進的QE等方式相救。
2.負利率&殖利率曲線控制:長短天期利率一把抓
為了解決日本通縮的風險,日本央行於2016/1月導入負利率政策(NegativeInterestRatePolicy,NIRP)。
為避免侵蝕商業銀行獲利能力,日本央行採行三層式利率,僅對銀行新增之超額準備實施-0.1%之利率。
逼迫銀行不要將錢存起來,而是更有效率的貸放出去,然而成效並不顯著,不僅沒有達成2%通膨目標,QQE+負利率的政策組合反而加速長債利率的下跌,殖利率曲線過度平坦化(長短天期利差縮窄),其副作用包括:
銀行借短(吸收存款)貸長(發放貸款)的獲利減少,降低金融機構放款誘因、阻礙授信增長。
影響保險與年金產品的收益率。
為避免殖利率曲線平坦進一步惡化,日本央行又於2016年9月公布新貨幣政策框架,加入殖利率曲線控制(YieldCurveControl,YCC):錨定短端利率於-0.1%,控制長端利率在0%水準左右,允許一定程度的浮動。
當利率偏離目標區間時,日本央行承諾將會無限量購買公債,直到利率回歸目標區間。
相較於一般QE宣布購買多少資產(量),此舉不預設購買量而是直接將目標設定在公債殖利率上(價),給市場更強的指引和決心!
嚴格來說,負利率、殖利率曲線控制並不是日本央行的創舉。
前者而言,日本是繼瑞典(2009)、丹麥(2012)、歐央行(2014)、瑞士(2014)之後,全球第五個採取負利率的央行。
後者來說,二戰前後(1942~1951),聯準會也曾固定3M殖利率在0.375%、10Y殖利率2.5%,舒緩軍費融資成本問題。
但同時採取QQE+負利率+殖利率曲線控制?這倒是頭一遭!
▌如此極端的政策組合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央行的常態嗎?
1)負利率
實施負利率的國家目前主要集中在歐洲和日本,觀察美國、澳洲、英國也陸續進行討論,不過短期內最有可能跟進的是紐西蘭央行,而對於現行負利率國家,除非像是最早投入的瑞典曾經成功刺激通膨朝向2%目標靠攏,因此可以在2019年調升利率至0%(原-0.25%),否則歐、日負利率環境料將延續,然而再度深化負利率的可能性與成效也瀕臨極限(過度使用將持續惡化金融機構獲利能力)。
2)殖利率曲線控制
澳洲央行於2020年3月19日宣布採取殖利率控制(Atargetfortheyield),將3年期澳洲公債殖利率維持0.25%左右。
日式與澳式YCC模式同中有異:兩者皆對債券價格/利率做直接指導,市場溝通更為明確,而不需要透過QE大買特買;不過日本2016年採取YCC起初的意圖是拉高長端10Y利率,確保殖利率曲線轉為陡峭,澳洲壓低中端3Y利率則是要降低融資成本。
對美國聯準會而言,澳式YCC模式更具有參考價值,不過只要市場對於前瞻指引仍有信心,短期採取YCC的急迫性不高。
要看大絕招與日本是否因此引發債務危機,加入MMPRO!!
已經是MMPRO了嗎?登入PRO看完整文章
加入MMPRO享有完整權益
無限次圖表瀏覽
一手掌握全球投資商品的關鍵指數
獨家焦點報告
每月約6~8篇獨家重大事件/數據分析快報
研究工具箱
自製關鍵圖表回測績效
最專業的總經社群
用戶秘密指標觀點分享
立即訂閱
收藏
【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下半年經濟展望全面盤點!立即購票
【6月投資月報】「估值調整」轉至「前景調整」的股市關鍵時點
【MMPodcast】大師列車特輯ft.Manny|做最壞的打算,新創看市場點我收聽
【Sponsor】新型態定期定額登場!每月1~31日任你選,想買哪天就買哪天,扣款有彈性、投資更聰明!存股就選最多用戶使用的國泰證券。
文章內容為恩平方財經股份有限公司之智慧財產,如需轉載需經過本公司同意。
文章內容僅供投資人參考,投資人須自行承擔風險,本公司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
MacroMicro
MacroMicro/財經M平方是亞洲首家以總體經濟為出發點的投資資訊平台。
我們擷取全世界各式各樣的經濟數字到資料庫,並透過統計分析找出數字與投資間的蛛絲馬跡,以友善的方式自動圖表化的呈現。
更多訊息請上:macromicro.me
部落格首頁
【財經雷Look】大賣空觀後感&我在金融風暴的觀察
【總經Spotlight】歐盟禁運無損俄國出口,經濟卻成犧牲品?
×
此功能為MMPRO服務。
立即加入PRO享受財經M平方完整功能!
立即加入PRO
已經是MMPRO了嗎?
點我登入
新手教學
通知中心
關閉
全部已讀
延伸文章資訊
- 1北美智權報第153期:安倍三箭為何失速?
具體來說,第一支箭是引導日圓大幅度貶值,藉以刺激物價上漲與提升出口的價格競爭力;第二支箭是提高消費稅率並擴大舉債規模,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第三 ...
- 2本「安倍㆔箭」的「虛」、「實」 及真正的風險
財政政策」、第三支箭「喚起民間投資的成長戰略」,闡述安倍經. 濟學經濟政策之內涵,最後再檢討「三箭」到目前為止的成效及. 展望。 ㆒、第㆒箭:大膽的㈮融政策.
- 3安倍經濟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倍經濟學(日语:アベノミクス,英語:Abenomics)是指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為了挽救日本沉寂多年的經濟困局,在第二次安倍內閣任內所提出的一系列政策。 ...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政策被安倍晋三称...
- 4IMF:安倍經濟學已成功(時事短評) - 高上公職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2 年12 月就任之後,為了使日本擺脫長達15 年的「通貨緊縮」的困境,並重振國內經濟,推出三個重要的經濟政策,分別是寬鬆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 ...
- 5【日本經濟】安倍時代告一段落安倍經濟學是否成功? - 香港 ...
一言以蔽之,安倍經濟學就是結合美中兩國在貨幣及財政政策的成功經驗,安倍晉三稱之為三支箭:. 誰人最有機會接任日本首相一職?【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