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茯苓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 藥材基源. 【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乾燥菌核。
茯苓本菌核 ...
雲茯苓 雲茯苓是茯苓中藥材中的一種,又名雲苓。
產於雲南的白茯苓,品質最優。
雲茯苓是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形如甘薯,球狀,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內部粉色或白色,精製後稱為白茯苓或者雲苓。
該藥材有敗毒抗癌、利水化飲、健脾寧心等療效。
基本信息中文名:雲茯苓簡要概述雲茯苓雲茯苓,俗稱雲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
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
但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生物特性雲獲苓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區的乾燥、向陽山坡上的馬尾松、黃山松、赤松、雲南松、黑松等樹種的根際。
孢子22-28℃萌發,菌絲18-35℃生長,於25-30℃生長迅速,子實體18-26℃分化生長並能產生孢子。
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較適宜生長。
在晝夜溫差大的條件下有利獲等的生長。
植物栽培雲茯苓(白茯苓)【栽培介紹】雲茯苓可用段木、樹蔸及松針栽培,但目前仍以段木栽培為主。
選直徑10-45cm的中齡松樹,砍伐後每隔3-7cm相間縱削3cm寬的樹皮,深入木質部.5cm,稱“剝皮留筋”,當松木斷口停止排脂,敲之有聲時鋸料,截成長65-85cm的節段,放通風向陽處,按“井”字形堆垛備用。
選背風向陽、微酸偏砂的緩坡地,挖直徑90cm、深50-65cm的窖,窖距上下為33cm,左右17cm,四周挖好排水溝。
取木段3-5根,粗細搭配,分層放置於窖中。
菌種也稱引子,有菌絲引、肉引、木引三種,現多用菌絲引。
用PDA培養基從菌核組織中分離出純菌種,栽培種培養基用松木屑76%、麩皮22%、石膏和蔗糖各1%,含水量65%,裝入廣口瓶,滅菌後接入純菌種,在25-28℃條件下培養半月,翻轉瓶在22-24℃下再培養半月,即為菌絲引。
肉引在接種前半月內採挖鮮菌核為引。
木引是在接種前兩個月選直徑4-10cm的梢部無節筒木,鋸成長50cm的木段,每5根為一堆,分二層堆疊,將新鮮菌核250g貼在木段上靠皮處,覆土3cm,60d左右菌絲可長滿筒木。
早春3-4月份接種,用菌絲引接種,宜選晴天將窖中細木段削尖,插入栽培瓶中,粗木段靠在周圍,覆土厚3cm。
肉引接種時用刀剖開苓種,將苓肉麵貼在簡料的上端截面或側面,苓皮朝外。
木引可鋸成5-6cm長,靠在料筒的上端截面或將引木鋸成二段、三段,夾在料筒中間。
【田間管理】結苓期常在地面出現裂縫,應及時補土填縫。
黑翅白蟻常蛀食松木段,防治方法:選苓場時應避開蟻源,挖地時注意清除腐爛樹根,或在苓場周圍設誘殺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誘白蟻集中於坑中,即可捕殺之。
同時可引進白蟻天敵-蝕蟻菌,蟻群只要有一隻染病,全巢無一倖免,滅蟻率達100%。
藥材基源【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乾燥菌核。
茯苓本菌核的外皮部(茯苓皮)、近外皮部的淡紅色部分(赤茯苓)、菌核中間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茯神)供藥用。
【考證】1.《別錄》: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二月、八月采,陰乾。
2.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
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細皺,內堅白,形如鳥獸龜鱉者良。
其有銜松根對度者,為茯神,是其次茯苓後結一塊也。
為療既同,用之亦應無嫌。
3.《本草圖經》:茯苓,今東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為人斬伐者,其枯折搓卉,枝葉不復上生者,謂之茯苓撥,見之,即於四面丈餘地內,以鐵頭錐刺地,如有茯苓,則錐固不可拔,於是掘土取之,其撥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塊,不附著根上。
其抱根而輕虛者為茯神。
4.《綱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堅如石者,絕勝。
其輕虛者不佳,蓋年淺未堅故爾。
5.《本經逢原》:茯苓,一種栽蒔而成者,曰蒔苓,出浙中,但白不堅,入藥少力。
6.《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無不推雲南,曰云苓。
先入林,不知何處有茯苓也。
用鐵條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
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異,惟以輕重為準。
已變盡者為茯苓,變而有木心存者為茯神。
往時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來林稀茯苓少,間或得大者,不過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
自安慶茯苓行,而雲苓愈少,貴不可言。
李時珍、汪訒庵之書,尚不言云苓。
雲苓之重,當在康熙時。
7.《偽藥條辨》:茯苓當取整個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潔白為上。
8.《醫學衷中參西錄》:茯苓,若入煎劑,其切作塊者,終日煎之不透,必須切薄片,或搗為末,方能煎透。
採收儲藏通常栽後8-10個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標誌為苓場再次出現龜裂紋,扒開觀察菌核表皮顏色呈黃褐色,未出現白色裂縫,即可收穫。
選晴天挖出後去泥砂,堆在室內蓋稻草發汗,等水氣幹了,苓皮起皺後削去外皮,乾燥。
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間到馬尾松林中採取。
生有茯苓的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徵:一松林中樹樁周圍地面有裂隙,敲之發出空響;二松樹附近地面有白色菌絲(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狀);三樹樁頭爛後,有黑紅色的橫線裂口;四小雨後樹樁周圍乾燥得快,或有不長草的地方。
加工:茯苓出土後洗淨泥土,堆置於屋角不通風處,亦可貯放於瓦缸內,下面先鋪襯松毛或稻草一層,並將茯苓與稻草逐層鋪迭,最上蓋以厚麻袋,使其“發汗”,析出水分。
然後取出,將水珠擦去,攤放陰涼處,待表面乾燥後再行發汗。
如此反覆3~4次,至表面皺縮,皮色變為褐色,再置陰涼乾燥處晾至全乾,即為“茯苓個”。
切制:於發汗後趁濕切制,亦可取乾燥茯苓以水浸潤後切制。
將茯苓菌核內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塊,即為白茯苓;削下來的黑色外皮部即為茯苓皮;茯苓皮層下的赤色部分,即為赤茯苓;帶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為茯神。
切制後的各種成品,均需陰乾,不可炕曬,並宜放置陰涼處,不能過於乾燥或通風.以免失去粘性或發生裂隙。
炮製方法茯苓:用水浸泡,洗淨,潤後稍蒸,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曬乾。
朱茯苓:取茯苓塊以清水噴淋,稍悶潤,加硃砂細粉撒布均勻,反覆翻動,使其外表粘滿硃砂粉末,然後晾乾,(每茯苓塊100斤,用硃砂粉30兩)。
主要產地主產安徽、湖北、河南、雲南。
此外貴州、四川、廣西、福建、湖南、浙江、河北等地亦產。
以安徽、湖北產量較大;雲南所產品質較佳,稱“雲茯苓”,為道地藥材。
生藥鑑定性狀鑑別完整的茯苓呈類圓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
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皺紋和縊縮,有時部分剝落。
質堅實,破碎面顆粒狀,近邊緣淡紅色,有細小蜂窩樣孔洞,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
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習稱“獲神塊”。
氣微,味淡,嚼之粘牙。
以體重堅實、外皮色棕褐、皮紋細、無裂隙、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者為佳。
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
質較鬆軟,略具彈性。
茯苓塊:為去皮後切制的茯苓,呈塊片狀,大小不一。
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將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塊狀或片狀。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
顯微鑑別粉末特徵:灰白色。
①用斯氏液裝片,可見無色不規則形顆粒團塊、末端鈍圓的分技狀團塊及細長菌絲;遇水使合氯醛液粘化成膠凍狀,加熱團塊物溶化。
②用5%氫氧化鉀溶液裝片,可見細長的菌絲,稍彎曲,有分枝,無色(內層菌絲),或帶棕色(外層菌絲),長短不一,直徑3-8(-16)μm,橫隔偶見。
化學鑑別(1)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顯淡紅色,後變為淡褐色。
(2)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鉀碘試液1滴,顯深紅色。
商品藥材1、茯苓個、野生品於7月-次年3月在松林中採挖;人工栽培者於接種的次年7-8月間採挖。
將鮮茯苓堆放“發汗”,使水分析出,置於陰涼處待表面乾燥後,再“發汗”。
反覆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
①類球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
②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隆起的皺紋。
③體重,質堅實。
④斷面顆粒狀,有的具裂隙或中間有松根。
斷面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
有的中間抱松根。
⑤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片鮮茯苓去皮後切片。
內部顯淡紅色者為“赤茯苓”;白色部分為“白茯苓”。
3、茯苓塊鮮茯苓去皮後,切成方形或長方形塊。
①白(赤)苓塊為扁平方塊,白色或微帶紅色,厚4~6mm,長寬4~5cm。
②平片:為1~2mm厚的薄片,長、寬5~8cm。
白色或微帶紅色。
③骰方:各邊均約1cm的立方體。
生切品色白易碎;蒸後米白色,質堅實不碎。
④苓肉不規則團塊,直徑1.5-4cm,為質松易碎的次貨加工。
灰白色帶微紅。
⑤碎苓不規則邊料碎片,色白或微帶紅。
4、茯苓皮削下的茯苓皮,乾燥。
長條形或不規則塊片。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體軟質松,略具彈性。
5、茯神中間有松根的茯苓。
6、朱茯苓取茯苓片,加一定量硃砂細末拌勻,為“朱茯苓”(每100kg茯苓用硃砂2kg)。
規格等級按加工方法和部位分為個苓、白苓片(平片)、白苓塊、赤苓塊、茯神塊、骰方、白碎苓、赤碎苓、茯神木等規格,多為統貨。
1、個苓一等:不規則圓球形或塊狀,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
體堅實,皮細。
斷面白色。
大小不分,無霉變。
二等:體輕泡,皮粗,質松。
斷面白色至黃棕色。
間有皮沙、水銹、破塊、破傷。
2、白苓片一等:薄片,白色或灰白色,質細,毛邊(不修邊)。
厚度每cm7片,片面寬長不小於3cm,無霉變。
二等:厚度每cm5片,余同一等。
3、白苓塊扁平方塊,白色,厚4~6mm,長寬4~5cm。
間有長寬1.5cm以上的碎塊,無霉變。
4、赤苓塊赤色或淺紅色,余同白苓塊。
統貨。
5、茯神塊扁平方塊,色澤不分,每塊含有松木心。
厚4~6mm,長寬4~5cm,木心直徑不超過1.5cm,間有長寬1.5cm以上的碎塊,無霉變。
6、骰方立方形塊,白色,質堅實,直徑1cm以內,均勻整齊,不規則碎塊不超過10%。
無粉末,無霉變。
7、白碎苓碎塊或碎屑,白色或灰白色。
無粉末,無霉變。
8、赤碎苓赤黃色,余同白碎苓。
9、茯神木茯苓中間的松根,彎曲不直,似朽木狀。
色澤不分,質松體輕。
每根周圍必須帶有2/3的茯苓肉。
松根直徑不超過2.5cm。
無霉變。
性味歸經【性味】甘、淡,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性溫,味淡。
”【歸經】歸心、肺、脾、腎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大陰,足大陽、少陽經。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腎、肺。
”③《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小腸三經。
”④《本草經疏》:“入手足少陰,手太陽,足太陰、陽明經。
”主治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功效】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
專家論述【本草語錄】1、《本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乾,利小便。
”2、《別錄》:“止消渴,好睡,大腹,淋瀝,膈中痰水,水腫淋結。
開胸腑,調髒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守中。
”3、《藥性論》:“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
主肺痿痰壅。
治小兒驚癇,心腹脹滿,婦人熱淋。
”4、《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安胎,暖腰膝,開心益智,止健忘。
”5、《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
”6、《醫學啟源》:“除濕,利腰臍間血,和中益氣為主。
治溺黃或赤而不利。
《主治秘訣》雲,止瀉,除虛熱,開腠理,生津液。
”7、王好古:“瀉膀胱,益脾胃。
治腎積奔豚。
”8、《藥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頭眩煩躁。
”9、陶弘景:“茯苓,白色者補,赤色者利。
”10、《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
”11、《用藥心法》:“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聖藥也。
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
”12、《湯液本草》:“茯苓,伐腎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
酒浸與光明硃砂同用,能秘真。
”13、《本草衍義補遺》:“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藥也,若陰虛者,恐未為宜。
”14、《綱目》:“茯苓,《本草》又言利小便,伐腎邪,至東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澀者能通,同硃砂能秘真元。
而朱丹溪又言陰虛者不宜用,義似相反,何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胺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素問》雲,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觀此,則知淡滲之藥,俱皆上行而後下降,非直下行也。
小便多,其源亦異。
《素問》雲,肺氣盛則便數而欠,虛則欠咳小便遺數,心虛則少氣遺溺,下焦虛則遺溺,胞移熱於膀胱則遺溺,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厥陰病則遺溺閉癃。
所謂肺氣盛者,實熱也,其人必氣壯脈強,宜用茯苓甘淡以滲其熱,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
若夫肺虛、心虛、胞熱、厥陰病者,皆虛熱也,其人必上熱下寒,脈虛而弱,法當用昇陽之藥,以升水降火。
膀胱不約,下焦虛者,乃火投於水,水泉不藏,脫陽之症,其人必肢冷脈遲,法當用溫熱之藥,峻補其下,交濟坎離,二證皆非茯苓輩淡滲之藥所可治,故曰陰虛者不宜用也。
""陶弘景始言茯苓赤瀉、白補,李杲復分赤入丙丁,白入壬癸,此其發前入之秘者;時珍則謂茯苓、茯神,只當雲赤入血分,白入氣分,各從其類,如牡丹、芍藥之義,不當以丙丁、壬癸分也,若以丙丁,壬癸分,則白茯神不能治心病,赤茯苓不能入膀胱矣。
張元素不分赤白之說,於理欠通。
”15、《本草經疏》:“茯苓,其味甘平,性則無毒,入手足少陰,手大陽,足太陰、陽明經,陽中之陰也。
胸脅逆氣,邪在手少陰也;憂恚驚邪,皆心氣不足也;恐悸者,腎志不足也;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乾,亦手少陰受邪也。
甘能補中,淡而利竅,補中則心脾實,利竅則邪熱解,心脾實則憂恚驚邪自止,邪熱解則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乾自除,中焦受濕熱,則口發渴,濕在脾,脾氣弱則好睡,大腹者,脾土虛不能利水,故腹脹大也。
淋瀝者,脾受濕邪,則水道不利也。
膈中痰水水腫,皆緣脾虛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中焦不治,故見斯病,利水實脾,則其證自退矣。
開胸腑,調髒氣,伐腎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濕,解熱散結之功也。
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補心益脾,白優於赤,通利小腸,專除濕熱,赤亦勝白。
”16、《本草正》:“茯苓,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導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祛驚癇,厚腸藏,治痰之本,助藥之降。
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補陽。
但補少利多,故多服最能損目,久弱極不相宜。
若以人乳拌曬,乳粉既多,補陰亦妙。
”17、《藥品化義》:“白茯苓,味獨甘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甘淡屬土,用補脾陰,土旺生金,兼益肺氣。
主治脾胃不和,泄瀉腹脹,胸脅逆氣,憂思煩滿,胎氣少安,魂魄驚跳,膈間痰氣。
蓋甘補則脾臟受益,中氣既和,則津液自生,口焦舌於煩渴亦解。
又治下部濕熱,淋瀝水腫。
便溺黃赤,腰臍不利,停蓄邪水。
蓋淡滲則膀胱得養,腎氣既旺,則腰臍間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於上源,補脾於中部,令脾肺之氣從上順下,通調水道,以輸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澀而能利。
”18、《本草求真》:“茯苓入四君,則佐參術以滲脾家之濕,入六味,則使澤瀉以行腎邪之餘,最為利水除濕要藥。
書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謂也。
……且水既去,則小便自開,安有癃閉之慮乎,水去則內濕已消,安有小便多見之謂乎。
故水去則胸膈自寬而結痛煩滿不作,水去則津液自生而口苦舌乾悉去。
”19、《本經疏證》:“夫氣以潤而行,水以氣而運,水停即氣阻,氣阻則水淤。
茯苓者,純以氣為用,故其治鹹以水為事,觀於仲景書,其顯然可識者,如隨氣之阻而宣水(茯苓甘草湯);隨水之淤而化氣(五苓散);氣以水而逆,則冠以導水而下氣隨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水以氣而涌,則首以下氣而導水為佐(桂枝五味甘草及諸加減湯);水與氣並壅於上,則從旁泄而慮傷無過(茯苓杏仁甘草湯、茯苓戎鹽湯、茯苓澤瀉湯);氣與水偕溢於外,則從內挽而防脫其陽(防己茯苓湯);氣外耗則水內迫,故為君於啟陽之劑(茯苓四逆湯);氣下阻則水中停,故見功於妊娠之疴(桂枝茯苓丸、葵子茯苓散)。
凡此皆起陰以從陽,布陽以化陰,使請者條鬯,濁者自然退聽,或從下行,或從外達,是用茯苓之旨,在補不在泄,茯苓之用,在泄不在補矣也。
”[1]20、《醫學衷中參西錄》:友人竹芷熙曰:“嵊縣地固多山,有葛溪口,嵊東山名也。
本層巒迭嶂,峰迴水繞之所,吳氏聚族而居,約四五十家,以種苓為業,其種苓之法,秘而不宣,雖親戚不告焉。
新嵊藥肆間,茯苓皆出於是。
春間吳氏之媳病,蓋產後月余,壯熱口渴不引飲,汗出不止,心悸不寐,延余往治,病人面現紅色,脈有滑象,急用甘草、麥冬、竹葉、柏子仁、浮小麥、大棗煎飲不效;繼用酸棗仁湯,減川芎加浮小麥大棗,亦不效;又用歸脾湯加龍骨、牡蠣、萸肉則仍然如故。
當此之時,余束手無策,忽一人進而言曰:‘何不用補藥以緩之’,餘思此無稽之談,所云補藥者,心無見識也,姑漫應之.時已屆晚寢之時,至次日早起,其翁奔告曰:‘予媳之病昨夜用補藥醫痊矣。
’余將信將疑,不識補藥究系何物,乃翁持渣來見,缽中有茯苓四五兩.噫,茯苓焉,胡為雲補藥哉?余半晌不能言.危坐思之,凡病有一線生機,皆可醫治.茯苓固治心悸之要藥,亦治汗出之主藥。
仲景治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
可知心悸者汗出過多,心液內涸,腎水上救入心則悸,余藥不能治水,故用茯苓以鎮之。
是證心悸不寐,其不寐由心悸而來,即心悸亦從汗出而來,其壯熱口渴不引飲,脈滑,皆有水氣之象,今幸遇種苓家,否則汗出不止,終當亡陽,水氣凌心,必當滅火,是誰之過歟?余引咎而退。
”【醫家名錄】1、凡用茯苓,其目的在於補不在於泄,茯苓之作用,在於泄不在於補。
蓋氣之所至,水亦無所不至,氣之所止,水亦無所不止,利其水所以行其氣也。
茯苓能寧心益脾補腎,以其行有形之水,布無形之氣也。
2、利水行氣,起陰以從陽,布陽以化陰,俾清生濁降,外達下行,而心脾腎三髒得以補益也。
3、茯苓淡而能滲,甘而能補,能瀉能補,兩得其宜之藥也。
利水濕以治水腫小便不利,化痰飲以治咳咳嗽、痰濕入絡之症,健脾胃而能止瀉止帶,寧心神治驚悸失眠。
藥性平和,無傷正氣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虛濕盛,正虛邪實之症尤為適宜。
4、世補齋醫書有云:“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
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動,濕也,茯苓有可行濕。
”以為其化痰之功實與利水滲濕攸關,不無道理。
然則利水滲濕之品,並非均能化痰,則茯苓之用,亦有所特殊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
寧心安神用硃砂拌。
化學成分菌核含B-茯苓聚糖(B-pachyman)約占乾重93%和三萜類化合物乙醯茯苓酸(Pachymicacid)、茯苓酸(Tumulosicacid)、3B-羥基羊毛甾三烯酸(3B一Hy-droxylanosta一7,9(11),24一trien一21一oilacid),此外。
尚含樹膠、甲殼質、蛋白質、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吟、組氨酸、膽鹼、B-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1)菌核含三萜類:茯苓酸(pachymicacid)、塊苓酸(16-羥基齒孔酸,tumulosicacid)、齒孔酸(eburicoicacid)、松苓酸(pinicolic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acid)。
(2)多聚糖類: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達75%,為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為支鏈的β-(1→3)葡萄糖聚糖。
茯苓聚糖無抗腫瘤活性,若切斷其支鏈,成為單純的β-(1→3)葡萄糖聚糖,稱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則具抗腫瘤活性。
此外,含麥角甾醇、組氨酸、腺嘌呤、膽鹼、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脂肪酸、脂肪、卵磷脂等。
藥用配伍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朮等配伍;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套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
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
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用藥禁忌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注》:“馬藺為之使。
惡白斂。
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
”②《藥性論》:“忌米醋。
”③張元素:“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損人目。
如汗多入服之,損元氣。
”④《本草經疏》:“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氣虛下陷、水涸口乾俱禁用。
”相關詞條 上海雲草實業有限公司 上海雲草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總部設於金融之都——上海。
雲草實業是一家專精於自主研發,生產保健食品的生產廠家,雲草科研團隊依據人體養生的健康原理... 企業簡介 創始人 文化理念 主要產品 產品工藝 陳皮茯苓粥 陳皮茯苓粥是將將陳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與梗米同煮為粥。
具有健脾燥濕,化痰祛脂,治療不孕不育之功效。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陳皮 茯苓粉粥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茯苓的藥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
《神農本草經》中,把茯苓列為上品,有“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的作用。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茯苓 茯苓車前粥 婦女帶下病食療方-茯苓車前子粥〖來源〗:經驗方〖原料〗:茯苓粉車前子各30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製作〗:先將車前子(紗布包)加水300克,煎半小時取出。
...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茯苓 雲茯苓舒片 雲茯苓舒片含有雲茯苓提取物、酸棗仁提取物、γ-氨基丁酸,有助於安心寧神,促進自然睡眠,提高深睡眠質量,同時具有補益肝腎的作用。
百度名片 產品簡介 產品說明 適宜人群 不適宜人群 茯苓粉 【處方】茯苓(切片)。
【功能主治】補益。
主【用法用量】上藥,以水浸去赤汁,又換水浸1日,如上法取粉,拌水煮粥。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一白茯苓,味甘、淡... 簡介 形態特徵 藥用價值 茯苓粉用法 茯苓 茯苓,真菌界,擔子菌門傘菌亞門,傘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屬,茯苓,分布區域:大別山嶽西產量最大、質量最優,湖南主供南方使用,產量居次。
特徵:多為不... 概述 相關描述 藥品簡述 營養成分 相關配伍 花旗參西瓜皮雲茯苓湯 "扁豆(二兩) 相關搜尋山藥曇花人參雲茯苓舒片雲茯苓茯靈冬蟲夏草雲苓胎盤三七薄荷黃芪土茯苓紅薯山楂熱門詞條citibankmovement天涯織女威尼斯商人心痛的感覺搜狐影音易淘網曾記李嘉誠水濂洞波特蘭開拓者隊海嘯奇蹟海洋牧場測驗遊戲簡傑克總裁在上我在下胸肌菜脯越南春捲路西法迷鎮凶案鐵漢男俠長高藥電熱器GALAXYSUPERNOVA三陽開泰不可能的任務傲慢舞免費音樂古惑仔1:人在江湖囫圇吞棗小鐵人庶子張琰琰愛爾蘭咖啡我不是完美小孩最遙遠的距離朱志清泳帽美國環球影城聖伯納陳澄波雨刷順成上海徐匯果果幼稚園我要自學網極限楚河愛乃娜美眷戀運動品牌金錢龜雲茯苓@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茯神是什麼?與茯苓的區別在哪裡? - 每日頭條
1、茯神的來源. 藥材基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間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 2、原形態. 菌核球形、卵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長 ...
- 273.中藥茯苓之基原植物科別與其使用部位為何? (A ...
中藥茯苓之基原植物科別與其使用部位為何? (A)Polygalaceae,根 (B)Polygonaceae,塊根 (C)Polypodiaceae,孢子 (D)Polyporaceae,菌核....
- 3雲茯苓 - 中文百科知識
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 藥材基源. 【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乾燥菌核。茯苓本菌核 ...
- 4白茯苓:菝葜(學名 - 華人百科
- 5茯苓 - 求真百科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