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不再美麗? - 政策研究指標資料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岸線可分為人工海岸線與自然海岸線,海岸線長度是「自然海岸長度+ 人工設施長度」。

人工設施則是例如:堤防、港口、消波塊、海埔地、排水道等人為 ... 圖解看世界 專題分析報導 國家比較 熱門儀表板 競賽成果 小測驗 電子報 簡介及資料來源 指標清單 系統公告 聯絡我們 國研院 科政中心 簡介及資料來源 指標清單 系統公告 操作手冊 聯絡我們 國研院 科政中心 帳號 密碼 註冊 │ 忘記密碼 圖解看世界 專題分析報導 國家比較 熱門儀表板 競賽成果 小測驗 電子報 圖解看世界 海岸不再美麗? 海岸線可分為人工海岸線與自然海岸線,海岸線長度是「自然海岸長度+人工設施長度」。

人工設施則是例如:堤防、港口、消波塊、海埔地、排水道等人為設施,自然海岸與人工設施兩者要維持適當的平衡才能達到社會、經濟與生態三者平衡之永續環境的狀態。

觀察1988至2018年台灣自然海岸比例與人工設施的變化可以看到台灣社會、經濟與生態變化的脈絡。

人工設施的變化主要可以看到三個階段的明顯變化,分別是1988-1996年、1997-2003年,以及2004-2018年。

第一階段是1988年解嚴之後,人工設施至1996年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這段時間的自然海岸總長亦呈相對下跌的趨勢,以比例觀察,最高為1988年之67.67%,最低為1996年之62.96%。

第二階段在1997至2003年之間,這段期間由於人為工程建設的減少因此人工設施比例由1996年之850.2公里陡降至民國1997年之375.54公里,至2003年呈相對穩定上升的趨勢,這段期間的自然海岸比例是歷年來相對最高的期間,最高為1997年之76.02%,最低為2003年之71.17%。

第三階段人工設施於2004年又呈現陡升現象,直至2018年略呈相對上升的趨勢,以自然海岸的比例而言,最低為民國96年之50.85%,最高為2018年之55.32%。

自然海岸提供了海洋生物棲息環境及生育地,天然棲地比例愈高,生態系穩定性就愈高,近年來海岸的變化可以提供我們作為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之間平衡的參考。

(上線日期:2021-12-16)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