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一詞可指其植株或嫩果,別名儐郎、賓門、螺果、仁頻、仁榔、洗瘴丹、 ... 檳榔核果中成熟硬化的種子及剖面 ... 檳榔 棕榈科槟榔属植物 語言 監視 編輯 檳榔(學名:Arecacatechu)一詞可指其植株或嫩果,別名儐郎、賓門、螺果、仁頻、仁榔、洗瘴丹、仙瘴丹、台灣口香糖[2];臺語「菁仔」是指未加工的檳榔嫩果。

檳榔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二公丈高。

「檳榔」一詞源於馬來語「pinang」[3]。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分布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東非及大洋洲。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

檳榔 保護狀況 未予評估(IUCN3.1)[1]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演化支: 單子葉植物Monocots 演化支: 鴨跖草類植物Commelinids 目: 棕櫚目Arecales 科: 棕櫚科Arecaceae 屬: 檳榔屬Areca 種: 檳榔A.catechu 二名法 ArecacatechuL.,1753 檳榔的種植生產量分布 本頁面使用旁註標記,若瀏覽器不支援,標音會顯示在文字後方,如:衣(ㄧ)。

目次 1特徵 2食用 3成分 4致癌物質 5倒吊子檳榔 6功效 7文化習俗 7.1湖南 7.2潮汕 7.3臺灣 7.4印度 8部分地區對檳榔的禁止性措施 9相關條目 10參考文獻 11外部連結 12延伸閱讀 特徵編輯 樹幹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

莖直徑約15公分,6-9枚葉簇生於莖的頂端。

果實為核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富纖維質,內果皮為核。

果實僅含一枚種子,種子對剖呈深褐色大理石紋。

 檳榔的肉穗花序  檳榔樹上的嫩果  中國海南省的檳榔攤販賣的檳榔嫩果  檳榔核果中成熟硬化的種子及剖面 食用編輯 檳榔果實採收期自每年5月開始至翌年4月,9、10月為盛產期。

果實僅供嚼食,不宜吞食;一般嚼食其未成熟果,採收時內部種子仍未硬化,胚乳仍呈流質或糊狀。

咀嚼時可以荖葉(荖藤的葉片)包覆、剖開塗上紅灰或白灰再夾入荖花(荖藤的果穗)、亦可直接嚼食新鮮嫩果;東南亞則常咀嚼處理過後的檳榔乾。

檳榔口感若要好,需種植於亞熱帶海拔400-900公尺,在這個海拔範圍所生長的檳榔其價格也最高。

檳榔的肉穗花序,也可炒食。

成分編輯 檳榔具有生物鹼,其成分主要是檳榔鹼和檳榔次鹼,檳榔果實含有濃縮單寧(原花青素),此原花青素尚未證實具有抗老化「自由基」的作用,咀嚼果實有些微成癮性,萃取物已證實有抗抑鬱效果。

檳榔吃後會面紅耳赤,如醉酒一般,蘇東坡寫過「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的詩句[4]。

檳榔鹼曾被用來治療寄生蟲(絛蟲、鉤蟲、蛔蟲、蟯蟲、薑片蟲等),但具有致癌性。

致癌物質編輯 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確定了檳榔子屬於第一類致癌物[5],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倒吊子檳榔編輯 「倒吊子檳榔」跟一般檳榔的大小顏色一樣,唯一的不同在於一般檳榔都是朝下生長,但是「倒吊子檳榔」是朝上生長,雖然只有生長方向不同,但許多人誤食「倒吊子檳榔」後會很快出現中毒症狀,死亡率也不低。

[6]一般都認為「倒吊子檳榔」的生物鹼含量高出一般正常生長方向的檳榔許多,但臺灣高雄醫學院實際將「倒吊子檳榔」以及一般檳榔進行分析, 卻意外的看不出兩者的檳榔鹼含量有明顯的差距。

因此「倒吊子檳榔會致命」的原因尚待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7][8]。

功效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可作藥用,中醫認為可以利尿消積,可防治寄生蟲、消化不良。

也常被當成娛樂性藥物。

在各種中醫的書籍中,都會述及檳榔是中藥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驅蟲、健胃、去瘴癘、止痢的功效。

有一些地方特色料理,主打檳榔子(未成熟的檳榔,或稱幼仔,青仔)。

《本草綱目》的作者李時珍云:〈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

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

二曰:醉能使之醒。

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

三曰:飢能使之飽。

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 文化習俗編輯 除了入藥外,亞洲有許多地區,例如湖南、海南、廣西、四川、越南、臺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均有嚼食檳榔的風俗。

[來源請求]中國南方久有服用檳榔抵禦寒冷、驅除濕熱的習俗。

中國典籍中東漢楊孚《異物志》最早記載: 檳榔,若筍竹生竿,種之精硬,引莖直上,不生枝葉,其狀若柱。

其顛近上未五六尺間,洪洪腫起若瘣焉。

因坼裂,出若黍穗,無花而為實,大如桃李。

又生棘針,重累其下,以禦衛其實。

剖其上皮,空其膚,熟而貫之,硬如乾棗。

以扶留藤古賁灰並食,下氣,宿食消谷。

唐劉恂《嶺表錄異》記載更詳: 檳榔交廣生者,非舶上檳榔,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為檳榔。

自嫩及老,采實啖之。

以扶留藤、瓦屋灰同食之,以祛瘴癘。

安南人自嫩及老彩實啖之,以不婁藤兼之瓦屋子灰,競咀嚼之。

自雲交州地溫,不食此無以祛其瘴癘。

廣州亦噉檳榔,然不甚於安南也。

」 檳榔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

剖開煮水喝可驅蛔蟲。

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有記載如下:「嶺南人以檳榔代茶禦瘴,其功有四。

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

二曰:醉能使之醒。

蓋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

三曰:飢能使之飽。

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 湖南編輯  湘潭檳榔  江蘇省蘇州市一家商店貨架上展示的各款檳榔,包裝上帶有警示性忠告用語「長期過量嚼食有害口腔健康」 湖南人嚼乾殼檳榔,消費群體基本為男性。

湖南檳榔最早始於湘潭,有俗諺稱:「湘潭人是個寶,口裡含根草」,湖南省檳榔協會打出的口號是:「檳榔在口,精神抖擻。

」由於湖南本地不產檳榔果,大量檳榔均從熱帶的海南、臺灣和泰國輸入,再由本地加工。

即食型檳榔分為乾殼和加工之後兩類,以後者為主。

乾殼檳榔即不做其他加工直接咀嚼食用,加工後乾殼檳榔程序,其製作大體有四道主要程序即煮熟、烘乾、外殼上糖(焦糖)、去籽。

根據湖南省檳榔協會的報導,湖南省境內的檳榔相關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潮汕編輯 潮汕人有稱橄欖為「檳榔」者。

正月拜年時,主人端零食盤謂客人「請檳榔」,其實是讓客人吃盤中的橄欖。

大概因為橄欖跟檳榔一樣可以清潔口腔,而又可登大雅之堂的緣故[9]。

臺灣編輯  一般檳榔 台灣漢人與台灣原住民都有嚼食檳榔的歷史。

檳榔在原住民社會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意義,用在作送禮、招待客人、情人信物、宗教儀式等等,通常和荖花、荖葉、石灰一同食用。

[10]臺灣人咀嚼檳榔的風氣非常盛行,曾被戲稱為「台灣口香糖」,保守估計臺灣嗜嚼檳榔的人口每年花費於檳榔超過千億新台幣。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7年的統計資料,檳榔是台灣種植面積最大的果品,面積廣達4萬2661公頃,是排名第二的香蕉的2.5倍,佔果品總種植面積的23%,年產量達10萬2165公噸[11]。

種植檳榔對台灣的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危害,而臺灣傳統的檳榔食用方法,如添加石灰等,也將嚼食檳榔的致癌性加強。

臺灣人食用檳榔果(俗稱菁仔,含致癌物質檳榔素及檳榔鹼[12])比較普遍的添加物有荖葉、荖花(雌性荖葉的花穗,含弱致癌物質黃樟素[13])、熟石灰及香料如兒茶素等[14]。

分有白灰檳榔(包葉檳榔)、紅灰檳榔(中間夾荖花、紅灰。

紅灰為熟石灰加入甘味料、調味品、香料或中藥而成)。

嚼食檳榔在臺灣常被視為低下階層的表現,與相關的文化(如檳榔西施、隨地吐檳榔汁、滿口紅檳榔汁)俱難登大雅之堂;都會區的比例亦低於鄉村、女性遠少於男性,但青少年嚼食率愈來愈高。

[來源請求]2007年6月29日至7月4日,高雄工商展覽中心舉辦「台灣檳榔文化博覽會暨檳榔西施產業學術論壇」,是台灣首次出現以檳榔為主題的文化博覽會。

高雄工商展覽中心董事長林欽盛說,檳榔是「台灣綠寶石」,全台灣的檳榔產業高達兩百萬人,策展目的是找回台灣人對檳榔的記憶、重新認識檳榔,「不要再誤以為檳榔會亡國。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韓明榮則反駁:「吃檳榔會致癌,已毋庸置疑。

」[15] 印度編輯 古時,檳榔是佛教供奉時不可或缺的聖品。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佛告文殊師利,有三十五大供及以可味香和檳榔楊枝浴香」。

佛教高僧認為,吃檳榔可治病,唐代玄奘當年在印度那爛陀寺留學取經,可以享受瞻步羅果一百二十枚、檳榔二十顆,豆蔻二十顆,龍腦香一兩,並供給大人米一升[16]。

部分地區對檳榔的禁止性措施編輯 檳榔因其含有有害成分,因此在世界上部分地區,檳榔屬禁止生產銷售的商品,尤其是部分國家已將檳榔列為毒品。

1994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政府發布《關於在本市轄區內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的通告》,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廈門市轄區內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

1996年升格為《廈門市禁止生產、銷售和食用檳榔規定》[17]。

2021年9月,中國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製品的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宣傳推銷檳榔及其製品。

[18]2021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斯坦堡總領事館發布提醒,表示根據土耳其法律,檳榔因其中所含的檳榔鹼具有致幻性而被認定為毒品,提醒中國公民不要攜帶檳榔入境土耳其,並表示已有多名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旅客因攜帶檳榔被查[19]。

除土耳其外,澳大利亞也將檳榔鹼視為毒品,當地法律規定在無授權的情況下擁有或出售檳榔鹼是非法的,同時禁止將檳榔進口到澳大利亞[20]。

此外新加坡、阿聯、加拿大等國也認定檳榔為毒品,禁止在當地市場銷售[21]。

相關條目編輯 口腔癌 檳榔西施 湘潭市 檳榔嶼 參考文獻編輯 ^TheIUCNRedListofThreatenedSpecies.Version2015-4..Downloadedon17June2016. ^檳榔别名-《事物异名录·药材·槟榔》荃).[2014-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2).  ^戀戀情深:臺灣阿美族檳榔傳說.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19-07-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中文(臺灣)).  ^魏水明.檳榔.台灣大百科全書.2009-09-09[2021-08-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中文).  ^致癌食物也是分等级的吗?很多常吃的食物竟是一级致癌物.WebMD.[2018-1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9)(中文(中國大陸)).  ^倒吊子檳榔植物鹼高出兩倍 誤食會要命.ETtoday新聞雲.2012年9月26日[2014年2月4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14日).  ^倒吊子檳榔致命原因成謎高醫展開研究[永久失效連結] ^運將腹痛喘不過氣 疑誤吃「倒吊子」.[2022-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趣说槟榔:潮汕人缘何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紅網.[2017-10-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4).  ^楊政賢.打開綠色的文化膠囊──臺灣原住民族「檳榔」的多重品味.原住民族文獻(中華民國原住民委員會).2021-06,第46期[2022-02-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黃天如.水果王國果品種植面積最大的竟是檳榔!每年近3000人死於口腔癌.風傳媒.2018-07-24[2018-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4)(中文(臺灣)).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於2003年8月發表專論公布「檳榔果實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亦即檳榔果實即使不加添加物,也有致癌風險。

^認識檳榔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4-15. ^嵐谷的天地:檳榔面面觀(一):前言與檳榔成分.[2011-05-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  ^〈檳榔博覽會辣妹吸客〉,2007年6月30日《蘋果日報》(台灣)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3 ^嚼槟榔易患口腔癌厦早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廈門網-廈門日報.2013-07-15[2021-08-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2021-09-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8).  ^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斯坦堡總領事館.2021-08-12[2021-08-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2)(中文).  ^BetelNut-AlcoholandDrugFoundation.戒酒與戒毒基金會.2021-07-15[2021-08-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英語).  ^又被一国定为“毒品”,加工大省湖南该限制槟榔产业吗?.中國新聞周刊.2021-08-24[2021-08-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30).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檳榔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檳榔檳榔Bingla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文)(英文) 檳榔中藥材圖像資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文)(英文) 大腹皮中藥材圖像資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文)(英文) 檳榔BingLa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藥標本資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繁體中文)(英文) 大腹皮DaFuP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藥標本資料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繁體中文)(英文)延伸閱讀編輯 [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檳榔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植物名實圖考·檳榔》,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檳榔&oldid=7323471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