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觀光奪走的原住民土地 約旦玫瑰城貝都因人的故事 - 報導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你最近正關心著台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爭議,那麼,玫瑰城——佩特拉(Petra)的貝都因人故事,對你來說會是一段似曾相識的歷史。

贊助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讀者投稿被觀光奪走的原住民土地──約旦玫瑰城貝都因人的故事文字大小分享已複製加入書籤相關文章國際.兩岸3/5/2017文字林佩諭攝影林佩諭原住民觀光中東歷史讀者投稿國際.兩岸3/5/2017文字林佩諭攝影林佩諭原住民觀光中東歷史讀者投稿國際.兩岸3/5/2017文字林佩諭攝影林佩諭原住民觀光中東歷史讀者投稿這是一個觀光發展犧牲原住民生存空間的故事,這是一個部落土地被奪走而貝都因人(Bedouin)被迫遷徙的故事,它發生在聽起來很遙遠而不熟悉的中東國家約旦,但關於這樣的「掠奪」,在有近55萬原住民人口的台灣,似乎不會太陌生。

如果你最近正關心著台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爭議,那麼,玫瑰城──佩特拉(Petra)的貝都因人故事,對你來說會是一段似曾相識的歷史。

不為遊客所知的原住民──玫瑰城的貝都因人「Onedinar!Onedinardinar為約旦幣值,1約幣等於台幣44元。

!」皮膚黝黑,年紀目測大概7、8歲的男孩,手捧著一疊比他身高還長的明信片,三步併作兩步的跑向金髮碧眼的歐洲旅客,歐洲女孩們看了看小男孩,並未加以理會,又邊聊天邊慢慢往前走。

不斷向觀光客推銷騎驢服務的貝都因少年,拿著明信片跑來的貝都因小孩,跟總想請你喝杯暖胃的阿拉伯紅茶佐薄荷葉、甚或熱情邀你與他家人共享晚餐的貝都因男子,如果來到這座沙漠中的玫瑰古城,很有可能遇到以上這些情況。

“Arose-redcityhalfasoldastime.”1845年英國詩人柏根(DeanBurgon)為佩特拉寫下名句:「這座如玫瑰般紅艷的城市,已經有時間一半的古老」,因此漸獲得了「玫瑰古城」的美稱。

幾千年前納巴泰人(Nabataean)曾在此生活,留下了許多如引水道、神殿、劇場、墳墓等遺跡,而佩特拉最著名的景點是一座美麗的修道院,粉色的岩石上雕刻著巨大的圓柱體和精緻雕花,獨特且華美。

佩特拉考古公園內,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光景。

但這些來來往往的遊客通常不會知道,這群貝都因的小孩、青年、老人們,是原居於考古公園內的原住民,只是因為觀光的規劃,才被迫遷出,而如今生活在另一個已經不足以負荷的區域裡。

他們不會知道的,因為這些原住民的歷史,很少人會在意。

從文化遺產到衰微的聚落人們所稱原居佩特拉考古公園的「貝都因人」,其實來自好幾個部落,在聯合國還未將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前,此地默默無聞;然而1985年約旦政府因應聯合國將佩特拉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地於是興建了佩特拉考古公園,將原本習慣住在考古公園內洞穴的貝都因人遷至距離該區域中心WadiMusa約5公里的UmmSayhoun──一個為貝都因部落打造的全新村落。

Fill1UmmSayhoun是一個全新為貝都因部落打造的村落。

(攝影/SofiaDeSanctis)社會問題卻接踵而至,包括:人口膨脹造成房屋數不足、教育資源不足衍生大量童工(兒童都去賣明信片不去上學)、酗酒導致的健康狀況,還包括更長遠的──經濟上,貝都因人幾乎完全依賴旅遊業,無其他謀生能力與工作機會。

而約旦政府對這些並不重視。

2010年紀錄片導演柯夫(CarlGough)與貝漢(TouficBeyhum)在貝都因聚落UmmSayhoun生活了兩個多月,拍下原本住在佩特拉考古公園內洞穴裡的貝都因族群,因觀光發展而被迫遷出原居地後的人生,完成了紀錄片《明天過後》(AfterTomorrow)。

影片中的貝都因老人,頭戴約旦傳統紅白相間的頭巾,蓄著灰白色的鬍子,顫巍巍地說著,「他們(政府)幫我們建了村落,但老實說⋯⋯我們覺得被騙了(trapped),因為那裡沒有其他土地可以繼續建造,而我們的孩子是以倍數在增加(multiplied)。

」「他們基本上就是坐等旅客再度回來佩特拉,而不會去想往外發展,離開佩特拉去找其他工作,政府官員來的時候他們有試圖跟政府講,但官員不理。

」2016年底親自造訪UmmSayhoun進行實地考察的義大利學生德桑克蒂斯語氣無奈。

根據她的調查,2010年紀錄片《明天過後》裡提到的社會問題,2016年依舊存在,而且更為惡化。

也許有人會這麼質疑:原住民被迫遷出是為了整體區域的發展。

當觀光帶來工作機會與收益時,貝都因人也能因此獲得更好的生活。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觀光收益」這個美好的詞彙下,貝都因人實際上究竟能分到幾杯羹呢?票價五十約幣的資源分配50約幣,相當於台幣2,200元的高票價,是一般旅客要進入佩特拉考古公園支付的票價。

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到底這50約幣是如何分配的?根據佩特拉區域發展與旅遊局(PetraDevelopmentandTourismRegionAuthority,PDTRA)的投資部、旅遊與行銷部主任們的說法,票價分配如下:如果將這50約幣粗分為三部分:經濟部與水利部分到11約幣,這屬於約旦中央政府;另外28.65約幣屬於佩特拉當局(PDTRA);剩下給佩特拉當地人民的部分有10.35約幣(其中,導覽員2約幣、文化娛樂項目0.35約幣、馬車伕8約幣)。

佩特拉區域發展與旅遊局(PDTRA)成立於2009年,職責為促進該區域文化、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亦包含對於當地社區的發展建設,所以過半的票價歸屬佩特拉當局可以理解。

然而,就剩下的零星項目來說,貝都因人可以拿到多少又是另一個問題。

如上文提及,貝都因人目前居住在距離WadiMusa約5公里的地方,而WadiMusa是區域中心,這裡的人們生活品質與教育機會都比貝都因聚落好很多,因此較好的工作機會也會屬於WadiMusa居民,例如包含在票價內的馬車服務,馬車擁有者85%都來自於WadiMusa,剩下15%才是來自其他村落。

而考古公園內的導覽工作也需要專業背景,缺少教育資源的貝都因人並非這導覽工作的受益者。

但他們的生活依舊依賴來訪佩特拉的旅客。

貝都因人在考古公園內販賣紀念品、提供旅客騎驢子等服務,最好的工作機會並不屬於他們;但沒了旅客,他們也就沒有其他謀生的途徑了。

Fill1貝都因人在考古公園內販賣紀念品。

(攝影/林佩諭)「我們就好像海洋中的魚,沒有了觀光客,我們就會死,就像把魚從海中撈起來一樣。

」紀錄片中,身穿傳統黑色罩袍的貝都因婦女語氣略為激動地說著。

那約旦政府跟佩特拉當局又做了什麼努力?遷徙的命運持續輪迴佩特拉當局有試圖要解決,但2011年的「佩特拉區域戰略總體計畫(TheStrategicMasterPlanForthePetraRegion)」裡針對UmmSayhoun的眾多社會問題,包括人口增長、基礎建設的缺乏等所提出的諸多改善策略,至今似乎仍未實現。

PDTRA投資部主任拉瓦馬(HassanM.al-lawama)接受我的採訪時表示,UmmSayhoun沒辦法繼續建設的原因,是因為向南發展會觸及到佩特拉考古公園的邊界,不得再開發;向北則屬私人土地,亦無法動土。

那麼然後呢?「目前政府在研擬尋找新的地點給貝都因人居住,一切都還在與當地居民協商當中。

」坐在辦公桌前,拉瓦馬邊看著電腦螢幕上標示出UmmSayhoun聚落位置的Google地圖,淡淡說著。

為了聯合國標榜世界遺產的美名所帶來的觀光收益,玫瑰古城被打造成為觀光景點,但為此付出代價的,是被迫遷徙的貝都因聚落。

在應獲得補償之際,遷徙後的新村落又不得擴大發展。

從1985年到2017年,這群原居於佩特拉考古公園的居民,輪迴式的面臨「我們要去哪裡?」的共同疑問。

進一步思考,因為觀光收益而犧牲原住民的權益,在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劃之後,被補償的權益是否已經足夠?國家又要如何衡量其中的利弊得失?貝都因人的土地與生活,是被觀光奪走?還是被當權者的漠視奪走?作為原住民的貝都因人,對原本生活在玫瑰城這塊土地的他們,又剩下多少的決定權呢?國際.兩岸3/5/2017文字林佩諭攝影林佩諭原住民觀光中東歷史讀者投稿用行動支持報導者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請與我們一起前進,共同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贊助我們本文依CC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評論莎瓏、馬躍/劃一條「回家的路」──了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16題問答「原住民族土地」是什麼?「傳統領域」是什麼?「劃設」又是什麼?這個問題非常複雜,因為牽涉到上百年的歷史過程,又牽涉到許多法條,以及原住民傳統文化,對一般人來說難以理解,許多原住民也不太清楚。

2017/2/25評論莎瓏、馬躍/劃一條「回家的路」──了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16題問答2017/2/25評論林益仁/從0到80,或是從180到100──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的數字弔詭如果民進黨政府認為轉型正義必須涉及追討國民黨的不義黨產,那麼那些在過去因為威權與不義政體而淪喪成為私有財產的原住民傳統領域不也是一樣,必須用正義的眼光嚴肅來對待嗎?2017/2/24評論林益仁/從0到80,或是從180到100──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的數字弔詭2017/2/24評論林福岳/原民台的獨立自主面臨重大考驗新政府上任後,在處理原文會的各項事務上,處處顯露干預的痕跡和手段,使得原民台期望成為自主獨立媒體的情勢更為困難⋯⋯2016/12/15評論林福岳/原民台的獨立自主面臨重大考驗2016/12/15評論林益仁/寄語2017:透視當前政府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政策的核心議題近來,由於劃設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議題引發不少社會的議論,特別是私人土地是否可以劃入傳統領域範圍,以及這樣做是否侵奪私有財產權的討論,更是爭論不休。

本文認為,這些非議都起因於社會上對傳統領域概念的陌生與忽略,所以從這個根本的角度切入,試圖提供釐清以上爭議的討論基礎。

2017/1/5評論林益仁/寄語2017:透視當前政府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政策的核心議題2017/1/5文化.藝術滅絕的語言如何重生?平埔族西拉雅語的復興西拉雅人未曾離去,一直都在。

在各方力量的灌注下,他們試著一點一滴撿回自己的母語,今日他們已經走到這裡。

他們說,只要有一口氣在,還會繼續走下去。

2016/9/25文化.藝術滅絕的語言如何重生?平埔族西拉雅語的復興2016/9/25評論【投書】原住民轉型正義的一記棉花拳?原住民族的確很期待轉型正義,將過去歷任統治者自我們手中以不正當方式拿走的土地、財產、語言、文化、自治權等,經過詳細調查、討論與談判協商之後,歸還給我們。

2016/7/21評論【投書】原住民轉型正義的一記棉花拳?2016/7/21載入更多文章《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關於我們New作者群New聯絡我們New加入我們New常見問題New隱私政策New捐款徵信New許可協議New基金會新聞New影響力報告New訂閱電子報NewPodcast節目列表New報導者開放實驗室New品牌設計規範New贊助我們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1101363853號Copyright©2022TheReport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