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滾石唱片:慢慢衰落的貴族 - JUSTD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滾石唱片也許只是一家唱片公司,但她曾經也代表著一個時代, 她的全盛與低谷也 ... 在那些紛紛離開的背影后,滾石獨剩了梁靜茹和五月天兩張年輕面孔。

JUSTDA 跳到主文 年拾叁 部落格全站分類:視聽娛樂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Sep07Tue201013:54 【回顧】滾石唱片:慢慢衰落的貴族   滾石,作為華語唱片的一個樣本,書寫著華語流行樂壇和唱片業的律動。

滾石唱片也許只是一家唱片公司,但她曾經也代表著一個時代, 她的全盛與低谷也正是臺灣流行音樂走過的30年的寫照。

滾石簡單的黃色箭標銘刻了一代人的青春激情與迷惘。

從最早的民謠歌手到獨立音樂人再到向市場妥協的偶像化, 樂壇的起起伏伏中,滾石在歷史中昌盛,也在歷史中淪落。

  民謠帶來滾石 臺灣早期的流行音樂主要是歐美歌曲的翻唱, 自20世紀60年代起翻唱之風已在樂壇上盛行, 歐美文化的印記存留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1976年是臺灣音樂的一個分水嶺, 1976年的一個可樂瓶讓全臺灣爆發了民謠運動, 也讓段鐘潭、段鐘沂兩兄弟走上了他們的音樂人生軌跡。

他們在同年創辦了他們自己的音樂雜誌『滾石』, 雜誌名源於兩人對美國音樂雜誌『滾石』的鐘愛, 在雜誌運營伊始還是主要介紹一些西洋音樂, 然而隨著民謠運動的開展, 他們已不甘於介紹外國的音樂──本土音樂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個打著理想印跡的未來藍圖已在兩兄弟心中悄悄形成。

  1980年,滾石的成立, 在當時新格、海山兩大唱片稱霸的市場下, 代表著一種新生力量,充滿現代流行意識。

滾石成立之初便『挖』來了民歌時代極具影響力的歌手張艾嘉, 當時年輕的羅大佑剛剛從醫藥學院畢業便被委任擔當唱片製作人, 在1981年推出了《童年》專輯。

這張專輯是羅大佑第一次以音樂製作人身份製作的第一張唱片。

  1982年,羅大佑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由滾石出版, 被評價為『在臺灣國語流行樂壇投下的一顆改變流行樂史的原子彈』, 《之乎者也》已不再是校園民謠式專輯,而更力于對現實的批判。

面對社會的陰暗面,羅大佑發出了他源自青春,純真, 散發著荷爾蒙味道的聲音。

    《之乎者也》這張專輯攜帶了大量搖滾的元素,引發的了樂壇的搖滾革命。

之前滾石推出的陶大偉、孫越《朋友歌》專輯就已攜帶著社會反叛意識, 在音樂中他們卻大膽地吸取了Beatles的曲風, 滾石的理念在這些專輯中逐漸顯現。

  滾石夢之隊 有人說,滾石的隊伍裡,他們整體的烙印很『臺灣』,或者說很『滾石』。

臺灣的華語歌壇享有教父地位的三個人: 羅大佑、李宗盛、小蟲(本名陳煥昌),都是滾石製造。

而臺灣其他名噪一時的男女歌手,也大都擁有『滾石』血統。

這些滾石一手開發的藝人、製作人,曾經無數次地拒絕誘惑, 始終與滾石共進退,最終成為樂壇中不可抹滅的記憶。

  1987年,陳昇經當時麗風錄音室老板徐崇憲的介紹,進入了滾石。

當時滾石的負責人已是曾經的搖滾青年張培仁。

1988年,陳昇推出自己的首張創作專輯《擁擠的樂園》, 滾石在這張專輯的封面上打出了三個字『反流行』。

這不僅是陳昇的決心,也是滾石特色的人文音樂理念。

這種理念讓許多歌迷發燒友在一大堆唱片中可以清晰地辨認出『滾石製造』。

一位滾石發燒友說, 『當我們看見CD包裝上那張圓圓的黃色貼紙上面寫著「滾石授權,原版引進」, 我們就知道,那些歌一定不僅僅是好聽而已, 那些歌同時還教會了我們尊重音樂,尊重夢想。

』      1989年,滾石引進了內地搖滾歌手崔健的早期專輯《浪子歸》, 同年,張培仁和製作人賈敏恕成立魔岩文化, 集合內地的搖滾新勢力在90年代初期相繼推出了黑豹、唐朝、 《中國火1》、張楚、何勇等人的專輯,取得空前的社會影響力, 滾石的音樂內涵及領域進一步拓展,對許多人來說,它是內地搖滾的功臣。

  滾石的地位開始愈來愈象徵化符號化,就像張培仁所說的, 它是個懷抱理想的公司,並且成功了。

在90年代滾石已包羅了羅大佑、李宗盛、小蟲、張艾嘉、 潘越雲、齊豫、齊秦、張洪量、張信哲、馬兆駿、趙傳、 陳淑樺、萬芳、辛小琦、周華健、黃品源、娃娃等等 幾十位華語流行樂壇的頂尖歌手,那時也是滾石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

豪華的陣容,人文的包裝,商業的拓展讓滾石擁有了空前的輝煌。

當劉若英第一次走進臺北光複路麥當勞樓上的滾石唱片公司時, 看到的是襯著黃色底的八字口號『我在滾石,我很重要』。

在流行音樂極速轉變的30年間,滾石給了做音樂的人最大的心靈認同感。

  貴族的沒落 隨著互聯網的流行與科技發展,電子行業對傳統媒介的衝擊愈來愈盛。

2000年後,盛極的滾石開始逐漸衰落。

段鐘沂承認,唱片市場在萎縮。

老段面臨的困境已不僅僅是『最近比較煩』, 不僅僅是李宗盛那句『我問老段,這怎麼辦』的調侃能解決的了。

隨著經濟蕭條市場惡化,滾石將旗下的各家製作公司整合, 『龍捲風』畫上句點,同年底,魔岩唱片的創始人張培仁離開魔岩。

2001年,『魔岩』也畫上了句號。

其後滾石在北京成立了戰國音樂,在上海也設立了發行部,轉向內地發展。

時代變遷,滾石的中流砥柱紛紛淡出或離去。

半年間光良、任賢齊、黃品源等5位藝人相繼離開。

而魔岩的關閉讓1996年已簽約的陳綺貞, 毅然決然地離開滾石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

而伍佰離開滾石時說:『離開滾石,是因為我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

我很感謝滾石,沒有滾石就沒有伍佰。

』 在那些紛紛離開的背影后,滾石獨剩了梁靜茹和五月天兩張年輕面孔。

1999年簽約滾石的五月天是個很滾石的樂團, 它按照滾石『城市英雄』的路線塑造,年輕、流行、充滿對現實的反叛。

《人生海海》和《百萬青年站起來》 兩張流傳度極廣的專輯迅速煽動起年輕人對理想的狂熱與激情, 然而2006年9月,五月天也自組公司『相信音樂』, 離開滾石,並在之後挖角了梁靜茹加盟。

滾石真的只剩下了一個孤單的背影。

許多人指責滾石的滑坡是『理想的淪喪』,包裝愈來愈程式化, 音樂選擇愈來愈偶像化,市場化。

  2003年,網路爆發了一場關於滾石未來的大規模討論, 一封來自網友的親筆信引出了關於滾石未來的論戰, 而一些已離開滾石的老將也紛紛加入這場論戰之中。

曾經的音樂總監楊忠衡說: 『老段曾經支援魔岩、支援巨石、支援古典部門, 甚至支援音樂時代,他何嘗不想做些有想法的事呢? 只是受限現實而已。

我在滾石的時候常說, 我們是在吃流行音樂的奶,先生存後求品質。

』   滾石副總經理王方谷在回應信中痛心疾首地說: 『是什麼樣的環境淘汰了魔岩?是消費者拋棄她還是她拋棄消費者?  如果是一家可以賺錢的公司是不會被財務報表打垮的, 音樂環境並不給她生機……若是不在這個雜亂庸俗的市場找到出口, 如何奢言放眼未來。

做音樂這條路是要走下去的,縱使環境險惡到令人沮喪。

』   王方谷所說的環境便是便捷的網路下載帶來的傳統唱片市場的萎縮, 當我們動動指頭就可以聽到某個歌手的歌時, 我們何必驅車幾里去唱片行買唱片。

而愈來愈商業化的大眾口味, 也讓滾石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經過長久的調整後,2007年7月,滾石唱片在北京宣布, 與百度雙方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共同拓展中國數字音樂市場, 為中國1.44億互聯網用戶提供華語音樂在線服務。

其實從2000年開始,滾石便開始進軍網路,找尋音樂產業未來之路。

設立網站『滾石可樂』,力圖透過互聯網的方式z荓q事音樂的購買, 付費下載MP3。

然而由於盜版問題,版權難以保護,5年來總計虧損了1000萬美元。

而海外的一些子公司由於市場萎縮也接連虧損1000多萬美元。

  滾石面臨的問題是『要麼擁抱數碼時代,要麼死亡』,她選擇了後者。

面對昔日的光榮,聽眾選擇緬懷,而滾石選擇硬著頭皮,走下去, 對理想不是背叛,而是先選擇生存。

好在滾石的理念還在,她依然承襲了自臺灣地區民謠時期老滾石的精神, 雖然未來依然是未知數。

  (撰文選自陳冰、施丹妮,2007,北京新浪網) 文章標籤 滾石唱片 羅大佑 李宗盛 周華健 辛曉琪 五月天 陳淑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KouseiMatsuo JUSTDA KouseiMatsuo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藝文評論上一篇:周杰倫│葉惠美 下一篇:F.TIsland│ColorfulSensibility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ニューリリース 人気一番 ウェブサイト Mr.ChildrenスピッツOriconUK Official Chartsbillboard JP小白兔音樂城渋谷WWWindiesmusicタワーレコードHMV 類別 聽唱片說話(7) 西洋專輯(11)華語(43)日韓(47)DoAsInfinity(22)Mr.Children(18)Spitz(10)孫燕姿(14) 無名時期以來的創作編(30)生活紀(9)閱讀趣(1)日劇追追追(3)未分類文章(13) リプライ なにをさがしたい? 今までの人気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