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著名的野生蘭-台灣一葉蘭(農業兒童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本在西元1909年開發台灣山林時,日人森丑之助在阿里山首次採得台灣一葉蘭。

標本送回日本後,西元1911年由東京帝國大學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命名。

網頁置頂 農業兒童網 目前位置:首頁/Mita萬花筒/生物/植物/台灣著名的野生蘭-台灣一葉蘭   植物 台灣著名的野生蘭-台灣一葉蘭   日本在西元1909年開發台灣山林時,日人森丑之助在阿里山首次採得台灣一葉蘭。

標本送回日本後,西元1911年由東京帝國大學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命名。

從西元1920年至1975年,台灣一葉蘭在英國得過6次蘭花大獎,是一葉蘭屬中目前得獎紀錄最高的種類。

  台灣一葉蘭的繁殖力強,除了行有性生殖靠種子傳播外,也能夠靠假球莖行無性繁殖。

「假球莖」一般可供植物貯水與儲藏養料,繁殖方式是從假球莖側生出新的球莖,或是自假球莖的頂端生出小球莖。

台灣一葉蘭的一個假球莖只會長一片葉子,通常也只開一朵花。

  台灣一葉蘭喜好寒涼潮濕、半透光的環境,通常成群生長在常綠闊葉林、檜木林邊緣或外圍坡地上,或是在岩壁及樹上附生,少數會於竹林間生長,棲息海拔高度介於700∼2,500公尺間,而以海拔1,400∼1,900公尺的雲霧帶族群最為繁盛。

由於台灣一葉蘭的根系並未深入泥土中,大多仰賴空氣中的水氣存活,因此葉子上長有皺摺便於攔截水氣,且多分布在水氣豐富的中海拔雲霧帶中與檜木林為鄰。

不幸的是,台灣的檜木長久以來就是伐木業的最愛,伐木後清地造林,林下植物因而被一掃而空;再加上台灣一葉蘭深受國外消費者喜愛,野生族群被大量採集外銷,一度幾近滅絕。

  因此,台灣大學園藝系李哖教授主導台灣一葉蘭培育計畫,經過多年的育種繁殖,現在已能成功大量人工栽培。

人工所栽培的台灣一葉蘭在品質與價格方面明顯優於野生植株,可以有效減低對台灣一葉蘭野生族群的開採壓力。

雖然台灣一葉蘭目前的野生族群尚少,但在深山密林中仍依稀可見零星族群分布,政府所設立的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以及其他保護區亦發揮保育功能,使得台灣一葉蘭的未來仍見生機。

      資料來源 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綠色大地(95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發行、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製作) 最後更新時間:106-03-24人氣指數:15621   © 農業兒童網kids.coa.gov.tw https://kids.coa.gov.tw/view.php?func=knowledge&subfunc=kids_knowledge&category=A14&id=349111-07-0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