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換日線Crossing - 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110個城市的200名新世代作者,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搜尋結果 依頻道 所有頻道 編輯部原創 編輯嚴選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人物故事 海外職場 國際趨勢 文史藝術 生活風格 觀點評論 共有9833筆搜尋結果 最相關 最新 最舊 最熱門 不諳中文的德國老公,追宮鬥劇竟比我還入戲 去年與德籍老公完婚後,正式搬來德國開始了我的異國人妻之路。

由於德國政府規定外籍配偶必須上一堂所謂的種族融合課程(內容包含600個小時的語言課,以及100個小時的政治、社會、史地概論),在等待開課的空檔,電視劇便成了我打發時間的好夥伴。

我的異國戀情 2019/04/19 13057 一堂另類生命課,德國小城動物園的永續思維 一場疫情,特別是在德國封城期間,跨國、跨邦旅行變得異常困難。

而疫情帶來的生活焦慮卻又讓我必須有個全然放鬆的地方,於是Staycation(Stayathomevacation,在家度假)防疫旅行變成我的假日旅遊計畫,在距離不遠的社區景點,尋找新的旅遊靈感。

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一個人口約6萬人的小城,擁有一座遠近馳名的動物園是一件相當難得的事。

Ting-ChienChen/讀者投書 2021/09/04 1388 「鮮為人知」的德國時尚產業──我的求職紀實 ",內文從民族性、二戰史等面向,探討德國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與歐陸成衣、鞋履業的消費主力,為何未能發展出如倫敦、巴黎、米蘭、紐約之流的一線時尚城市。

該文後由蘋果日報記者翻編,並下了「德國哪裡都強就是不夠時尚?」的標題。

德國並不是台灣人在提及時尚時,腦海中會浮現的國家、也非唸時尚、精品的學生海外留學時的首選,網路上更鮮少在德國精品業求職的中文攻略。

梁書瑋/優雅旋舞──巴黎生存遊戲 2018/06/29 16065 沒有「狼性」的德國人,生活卻是平衡富足的 說真的,德國人的口袋很淺。

淺到我有時都覺得他們是在過苦行僧的修行生活。

絕大多數人,很少外食,謹慎的克制購物慾,我每日上班前在連鎖咖啡店買的一杯卡布奇諾是德國同事口中的奢侈。

曾經聽過一位朋友這樣形容德國人:「德國人太懶,只會抱怨薪水扣稅後錢少了一半,卻不會再去找第二份工作或進行投資理財。

」 讀者投書 2016/04/26 6098 高山上的貓頭鷹──德國「年度之鳥」背後的幸與不幸 在十二年一度的「鳥類」年,順便為各位讀者介紹一下德國的「年度之鳥」。

(DerVogeldesJahres)德國「年度之鳥」的由來自1971年開始,每年入冬前,德國自然保護協會(簡稱NABU)及巴伐利亞護鳥協會(簡稱LBV),會在德國土生土長、隨季節移居德國,或是在德國可以觀察到的眾多鳥類中,選出來年的「年度之鳥」(註一)。

舒舒/從歐洲看世界 2017/02/03 5040 把圍牆遺跡搬到購物中心、東德祕密警察展──柏林圍牆倒塌30年,德國政府做了什麼? 由於經濟與社會條件的相對弱勢,東德民眾時常抱怨被當作次等公民,而社會對當地民眾的負面標籤也始終揮之不去,例如在德國第二電視台ZDF所製作的東德專題報導《德國脈動》(AmPulsDeutschlands)中,一位先生就對記者說:「西德人認為我們大部分的東德人都不聰明,或是地位不如他們。

」上申豪森紀念館規劃的「東德祕密警察展」。

趙崇任/德意志人文觀察 2019/11/14 4829 「臺灣沒有新南向,只有國際化」──專訪泰國外商聯合總會主席康樹德 近日,記者就新南向政策採訪泰國外商聯合總會主席康樹德。

作為一名出生於臺灣,14歲到泰國紮根並獲得泰國國籍,到現在擔任泰國外商代表,為在泰各國商人向泰國政府建言獻策,他是該職歷年來唯一的亞洲面孔。

現在他以立足泰國、展望世界的角度,分享他眼中臺灣的新南向政策。

「南向政策一直在進行」採訪一開始,康樹德就強調臺灣的南向政策其實一直都在進行。

張萍萍/看見 2016/12/14 4051 【直擊各國作者過年】中國廣州一德路上:傳統年貨的對面竟是⋯⋯ 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一德路,建於1863年(清同治二年),是中國少數保存完整、現今仍在使用的外來古蹟之一,也是世界上「唯四」的哥德式教堂。

圖/西西瑪提供同時間,一德路也是廣州傳統的老城區,以乾果、海鮮乾貨等雜貨舖為聚落(有點像台灣的迪化街)。

西西瑪/讀者投書 2022/01/29 573 「綠得很民主」──德國國會大廈,一棟會呼吸會思考的「活建築」 (參閱作者的另一篇專欄文章:〈德國國會天花板上的四艘船,與紅樓夢〉)誰說政治是無情的?德國國會大廈裡的點點滴滴,就讓人感受到了難以忘卻的溫度啊!作者許復受邀至柏林亞太週演講,獲台灣駐德國公使谷瑞生博士(左)接見,參觀國會大廈。

許復HarryHsu/世界會客室 2016/10/12 14445 「人生頭上無屋頂」──德國最知名的街友:布洛克斯 於是,這個他自己戲稱為「窮人版旅館指南」的網站,以及他為街頭同伴做的其他照護工作,讓他三度獲德國奉獻獎(DeutscherEngagementpreis)提名,也讓他成為德國最有名的流浪者。

當記者想要親身了解遊民議題時,很自然地找上他。

之後,布洛克斯跟瓦爾拉夫成為好友,在瓦爾拉夫鼓勵下,布洛克斯短暫住進他家,寫了一本自傳,不只談自己的人生,也談他對街頭的觀察,甚至對德國社會政策的批判。

換日線X獨立評論@天下 2019/05/31 9905 從越戰孤兒,到德國副總理──菲利普.羅斯勒 他接著補充道:「雖然不可否認,越南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但德國才是我的家。

我在德國長大,而我的家人與朋友都在這裡。

」儘管如此,他仍被視為是「越南之光」,並在訪問期間受到熱烈歡迎。

對此,羅斯勒的反應也相當冷靜:「換個角度想,若一個德國孩子在國外被收養,之後在當地政府謀得了高位,也同樣會在德國受到矚目吧。

」 趙崇任/德意志人文觀察 2020/01/06 24642 我「規矩超多」的德國媽媽,嚴格背後的生活哲學 珍惜食物,不要浪費,是德國媽媽的最高食物指導原則。

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規矩,而我這位規矩超多的「德國媽媽」,嚴格要求的背後,卻教會了我,生活中一點一滴,對資源的珍惜。

《關於作者》 WINI出生到高中有99%的時間住在高雄,長大後潛居台北盆地邊緣,直到20歲才第一次踏出臺灣島。

靠薪水維生的小上班族,目前短期在柏林學德語。

因為熱愛生命而投入文學,卻是對生活不滿而持續創作。

讀者投書 2016/07/11 6557 你很好,是我不配──找工作最怕聽到「overqualified」?德國博士求職雜感 以上是我針對擁有博士學位在德國業界找工作的分享,希望對於迷失中的讀者有些幫助。

《關於作者》德國顧問Felicia英國劍橋大學工程碩士,倫敦大學神經科學碩士,德國漢諾威系統神經科學中心博士。

雖然是個認知神經科學家,也是個熱愛音樂與運動的業餘鋼琴家。

曾經擔任德國哥廷根大學歐洲神經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德國靈長類中心博士後科學家。

OYACareer顧問團隊/歐涯!我們,去歐洲 2022/02/22 5443 「我以為大家都恨德國。

」──歐洲青年的原諒與遺忘 那天一如往常地在廚房跟我的德國室友邊煮飯邊聊天,他是一個22歲的年輕男孩,剛好最近德國接納難民的議題持續受到關注,於是我們聊著關於德國難民政策的話題。

我告訴他,我覺得德國身為一個歐洲強國,願意張手接納這麼多的難民,令人覺得很佩服,即便相關的配套措施還沒有非常完善,但是已經很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他回答我,"Really? CharlesTsai/德意識 2015/10/26 7396 趁25歲以前,我到德國當AuPair學會了怎麼去愛 AuPair在歐洲國家算是相當盛行,而根據每個國家的條件限制也有所不同,像是德國規定AuPair簽證只能在25歲之前申請,於是我在畢業後工作一年半,即將滿25歲的這一年出發,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跟自己相處,也和世界相處。

TourMatchi/開始一趟專屬於你的旅程 2016/03/25 28500 第一頁 上一頁 ...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末頁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