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武聖廟 -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莊武聖廟與慈祐宮、廣福宮並稱為新莊三大廟之一,於清乾隆25年(公元1760年),由汀州貢生胡焯猷(1693-?)捐獻廟地於新莊米市街創建。

根據連橫(1878-1936)《臺灣通史》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宗教百景 TempleStay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臺灣宗教百景 TempleStay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英語友善寺廟 時間地圖 影音專區 APP下載 資源下載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語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臺灣宗教百景 TempleStayinTaiwan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 英語友善寺廟 時間地圖 網站導覽 APP下載 資源下載 影音專區 回首頁 :::首頁>文化資產查詢結果>新莊武聖廟 新莊武聖廟 指定/登錄理由 發展源流 主要特色 文獻資料 周邊資訊 新莊武聖廟是北部地區最早的「關帝廟」,當地人稱為「關帝君廟」。

資產類別: 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340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08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乾隆25年(公元1760年) 攝影者: 陳曉偉 經緯度: 121.45016,25.03370 指定/登錄機關: 新北市政府 公告文號: (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資產保存者: 新莊武聖廟 指定/登錄理由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及具有保存價值評定之。

發展源流 新莊武聖廟與慈祐宮、廣福宮並稱為新莊三大廟之一,於清乾隆25年(公元1760年),由汀州貢生胡焯猷(1693-?)捐獻廟地於新莊米市街創建。

根據連橫(1878-1936)《臺灣通史》記載:「新莊武聖廟,係在清乾隆25年(公元1760年),由貢生胡焯猷在興直堡新莊倡建,祀漢壽亭侯關羽。

」由此可得知新莊武聖廟建廟時間,比新竹關帝廟還要早,因此新莊武聖廟是北部地區最早的「關帝廟」,當地人稱為「關帝君廟」。

嘉慶2年(公元1797年),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人張穆(生卒年不詳)捐獻錫口庄(臺北市松山區)田地數畝做為廟產,將廟地租他人使用,收入做為廟平日營運開銷,在後殿左牆上,崁有木碑記錄此一過程,也說明了新莊武聖廟此時的信眾,並非僅有在新莊地區而已,已經是跨區域性的信仰中心。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新莊縣丞王承烈(生卒年不詳)與地方仕紳林平候(1766-1844),高玉峰等募資,擴建武聖廟為三進式建築廟宇。

道光、咸豐年間相繼發生漳、泉械鬥,咸豐3年(公元1853年),新莊地區爆發大規模漳泉械鬥,武聖廟也無法幸免於難,遭大火焚毀。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新莊縣丞郭志緯(生卒年不詳)鑑於武聖廟焚毀後遲未整修,遂發起募款整修,然而彰化爆發戴潮春事件,其部將楊貢(生卒年不詳)率兵北上,意圖攻入新莊市街,整修武聖廟也因此延宕。

直至同治5年(公元1866年),亂事平定,新莊縣丞郭志緯繼續倡導整修武聖廟,並為感謝關聖帝君保佑平亂,率先捐獻薪俸,在官方及地方仕紳同心協力下,武聖廟於同治7年(公元1868年)完成整建。

縣丞郭志緯並撰文寫下這段歷史與武聖廟發展過程,今碑文仍存放於廟中,是武聖廟重要的史料文物。

國民政府遷臺後,曾於民國34年(公元1945年)和民國68年(公元1979年)二度進行整修,都是以保留主體建築,將損壞部分汰換方式做修護,致使武聖廟仍保持同治7年(公元1868年)重建之建築,即今日所見之廟貌。

因武聖廟主體為清領時期所保存下來,雖經歷過民亂破壞,但廟中諸多歷史發展碑文,仍舊保存至今,從碑文記載可以瞭解到,捐獻者的族群與區域的發展,因而內政部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公告武聖廟為3級古蹟。

主要特色 新莊武聖廟座北朝南,是1座三開間三進兩廊的縱深式廟宇,依序為前埕、前殿(三川殿)、中埕、正殿、後埕及後,兩側有過水廊與各殿相連接,圍塑成前後2個中庭。

為表達對關聖帝君武藝高強之崇敬,前殿(三川殿)大門上不畫門神,而以108顆門釘代替,象徵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在前殿有華麗的藻井裝飾,以顯示祭拜空間的高貴。

民國68年(公元1979年)重建時,前殿兩廊則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之仿木結構。

前殿後檐有1對同治4年建造的左右蟠龍柱,雕工精美,左蟠龍柱刻有「同治乙丑年瓜月」(公元1865年),見證武聖廟於清領時期的整修歷程。

正殿屋坡含拜殿,面闊三開間,含屋架前後共17檁,在形制上屬於大型廟宇建築,主祀關聖帝君,左右有周倉、關平陪祀。

棟架碩大精美,燈樑為六角形橫截面的彩繪橫樑,各架彩繪為蔡龍進(1948-)彩繪匠師承接的作品。

背牆及兩側的牆身是以紅磚及烏磚層層交互疊砌,臺基則以北部唭哩岸的砂岩。

次間山牆上的木質匾額,左為「忠孝」,右為「節義」,每字距4尺見方(約1.5平方公尺),四週嵌以泥塑線角疊起,氣勢、古意皆十足。

正殿龍柱則為單龍的八角蟠龍柱,由霧峰林奠國(1814-1880)所捐獻的,龍柱左刻「同治乙丑年(公元1865年)梅月穀旦」,右龍柱刻有「賞戴花翎候選知府林奠國敬獻」。

後殿為民國時期重建完成的建築,過水廊除清同治年間「置產」、「重修」2塊木質碑文,後殿對看牆尚有蔡龍進彩繪匠師的壁畫作品「祈求吉慶」。

整棟建築以木雕為主,另外有2塊嵌於左右後廊的木質重建碑,一邊紀錄信眾捐獻錫口庄田地數畝做為廟產維持廟務營運等歷史,另一邊是同治7年新莊縣丞郭志緯所撰之重修與置產之事,至今仍保持完善,是武聖廟的重要古物之一。

後殿空地存有古石碑群,這些石碑群原本嵌於廟壁上,但於民國68年(公元1979年)重建時,以大理石雕的古聖聖賢圖畫代之,亦為參訪重點。

在牌匾方面,則有正殿上方所懸掛之「萬古精忠」匾,此匾並無落款,但傳說為沈葆楨(1820-1879)所書。

武聖廟有別於一般民間廟宇,大門平時皆關閉,僅於春秋二祭會定時開啟。

春祭於農曆正月11至15日舉行,正月13日是關聖帝君的得道之日。

武聖廟會於農曆正月12日舉辦遶境活動,正月15元宵節時,舉辦「轟炮臺」活動,參加者須戴安全帽、自備炮竹,向懸吊在十餘公尺高、挖有圓孔的鐵筒內猛力丟擲,最先投進洞內者獲勝,將獲得廟方所提供的金牌。

另於廟前進行「平安橋」儀式,讓信眾鑽轎腳,在一年年初祈求化解災厄迎來福氣。

秋祭於農曆6月20至24日這幾天舉行秋祭,6月24日相傳為關聖帝君的聖誕,舉辦三獻禮祭儀。

三獻禮就是三奠酒,在程序上初獻中爵、亞獻左爵、三獻右爵,以表達對神明的最敬禮。

過程中進行道教科儀以道樂伴奏,整個儀式莊嚴肅穆,直至祭儀宣告:「闔扉、撤班、禮成」後,整場祀典才算大功告成。

正殿龍柱則為單龍的八角蟠龍柱,由霧峰林奠國(1814-1880)所捐獻的,圖為左方龍柱刻有「同治乙丑年(公元1865年)梅月穀旦」。

新莊武聖廟正殿上方的牌匾,題為「萬古精忠」,此匾並無落款,《新莊武聖廟徵獻錄》中記載民間傳說乃沈葆楨所書。

次間山牆上的木質匾額,左為「忠孝」,右為「節義」,每字距4尺見方(約1.5平方公尺),四週嵌以泥塑線角疊起,氣勢、古意皆十足。

文獻資料 1.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不著年代)。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2.新莊武聖廟官方網頁。

3.梅錚錚(2011)。

《一騎當千的中國戰神關公》。

臺北市:麥田。

周邊資訊 TGOS電子地圖 ::: 中華民國內政部版權所有|隱私權與 安全政策| 版權宣告|Copyright©AllRightsReserved 100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5號|總機:1996|Chrome,Firefox,IE9.0以上版本最佳解析度1280x1024 瀏覽人次: 5976968更新日期:2021.11.26 網站諮詢服務專線(02)2923-0520(維護廠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