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十四賢首品第十二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何況是發大菩提心,來饒益一切眾生,有大自在神通力量的菩薩,現出的境界更是 ... 但是帝釋有神通,他能變化無窮,有多少阿修羅,他就能變化多少個帝釋,有三十二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賢首品第十二 D5.喻況玄旨(分三) E1.二頌總標喻意 E2.七十六頌別顯喻相 E3.一頌結說顯德 E1.(分二) F1.一頌半明非喻能喻 F2.半頌借喻通玄 今F1. 一切如來咸共說 眾生業報難思議 諸龍變化佛自在 菩薩神力亦難思 欲以譬喻而顯示 終無有喻能喻此 一切如來咸共說,眾生業報難思議: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共說此法,眾生的因果業報,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諸龍變化佛自在:龍是一種神物,能大能小,能顯能隱。

能現大身遍滿虛空;能現小身入一粒微塵;能隱,忽然間牠就隱沒沒有了;能顯,忽然間又顯現出來。

龍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是乘急戒緩──乘急,他願意修大乘法,求神通;戒緩,他不注重戒力,不持戒。

因為他修大乘,希望有神通,所以就有神通;因為他乘急戒緩,不修戒律,所以墮落到畜生,做為龍身。

那麼牠做龍,變化無窮,能變化出如佛的自在神力,也有神通,遂心如意。

菩薩神力亦難思:那麼龍是變化無窮的,而菩薩的神通力量,也是不可思議的。

欲以譬喻而顯示,終無有喻能喻此:這兩種神力,你若想用譬喻來說明白它,卻沒有哪一個譬喻,可以譬喻出這種變化神力不可思議的境界。

F2.半頌借喻通玄 然諸智慧聰達人 因於譬故解其義 然諸智慧聰達人,因於譬故解其義:可是一般有智慧聰明、通達的人,因為這個譬喻而明白其中的義理。

E2.七十六頌別顯喻相(分二十) F1.三頌半明聲聞現通喻。

況菩薩自在益生德 F2.二頌日月現影喻。

況菩薩普應群機德 F3.二頌水現四兵喻。

喻菩薩海印現像德 F4.二頌善音巧辯喻。

喻菩薩總持巧說德 F5.二頌女授辯才喻。

喻菩薩授法益生德 F6.二頌幻師巧術喻。

喻菩薩不思議解脫德 F7.二頌修羅隱形喻。

喻菩薩勝通隱顯德 F8.五頌象王隨變喻。

喻菩薩定用自在德 F9.二頌修羅大身喻。

喻菩薩法界身雲德 F10.四頌帝釋破冤喻。

喻菩薩降伏眾魔德 F11六頌天鼓說法喻。

況菩薩以無功用現身說法德 F12三頌天鼓安慰喻。

況菩薩慈音除惱德 F13三頌天王普應喻。

喻菩薩普應悅機德 F14二頌魔繫愚夫喻。

喻菩薩攝生同行德 F15二頌梵王殊現喻。

況菩薩解脫自在德 F16二頌自在數滴喻。

況菩薩一念普知德 F17三頌大風成事喻。

喻菩薩大願宿成德 F18二頌眾聲悅意喻。

喻菩薩四辯悅機德 F19二頌大海包含喻。

喻菩薩禪慧普修德 F20十四頌半龍王遊戲喻。

喻菩薩遊戲神變德 今F1. 聲聞心住八解脫 所有變現皆自在 能以一身現多身 復以多身為一身 於虛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臥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如是皆於一念中 種種自在無邊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為眾生求佛道 尚能現此難思事 況大饒益自在力 聲聞心住八解脫,所有變現皆自在:聲聞人就是二乘人,他執著八解脫:(一)色想觀外色解脫、(二)無色想觀外色解脫、(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住。

聲聞的變現也很自在的,能以一身現多身,復以多身為一身:能以一身現出多身,又可以以很多身成為一身。

於虛空中入火定,行住坐臥悉在空:他能在虛空裏頭入火大這個定。

走路也在空中,站著也在空中,坐、臥也是在虛空裏,都在虛空裏頭,能現十八變。

身上出水身下火,身上出火身下水:身上出水,身下就出火;又能身上出火,身下就出水,現這種的神通。

如是皆於一念中,種種自在無邊量:像這種神變不可思議的境界,都在一念中而顯現。

他在一念裏就現出種種自在,無量無邊那麼多。

彼不具足大慈悲,不為眾生求佛道:聲聞人他大悲心不圓滿,是自了漢,只知道為自己,不肯為眾生來求佛道。

尚能現此難思事,況大饒益自在力:雖然他大悲心不圓滿,也不為眾生來求佛道,尚且能現出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何況是發大菩提心,來饒益一切眾生,有大自在神通力量的菩薩,現出的境界更是不可思議了。

F2.二頌日月現影喻。

況菩薩普應群機德 譬如日月遊虛空 影像普遍於十方 泉池陂澤器中水 眾寶河海靡不現 菩薩色像亦復然 十方普現不思議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來能證了 譬如日月遊虛空:行菩薩道的這個菩薩,時時刻刻都發大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也發大菩提心。

這就好像什麼?就譬如日月在虛空裏一樣。

影像普遍於十方:日月遊於虛空,可是在十方世界都見著日月的影子和形像。

泉池陂澤器中水,眾寶河海靡不現:泉是水泉;池是造的水池;陂澤,這都是有水的地方;器中水,或者在什麼器皿裏頭的水。

或者在什麼眾寶的裏邊,也會現出日月的影像;或者河裏頭、海裏頭,沒有一個地方不現日月的影像。

這種境界也是不可思議的。

行菩薩道的菩薩,他的色像也和日月的影像是一樣的,所以說菩薩色像亦復然:也是這樣,就像日月有水就現出來,所謂: 千潭有水千潭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這個菩薩的色像,也像日月那麼普遍照到眾生的心裏邊去。

十方普現不思議:在十方世界,都普現出來不可思議的境界。

此皆三昧自在法,唯有如來能證了:這就是菩薩所得到的自在三昧這種法門,一切諸天世界的凡夫人等,沒有人能明白這種境界,只有佛才能證知、了解這種的境界。

F3.二頌水現四兵喻。

喻菩薩海印現像德 如淨水中四兵像 各各別異無交雜 劍戟弧矢類甚多 鎧冑車輿非一種 隨其所有相差別 莫不皆於水中現 而水本自無分別 菩薩三昧亦如是 果璲講一講這四句。

果璲:如淨水中四兵像:它有一個譬喻,是譬如在很清淨的水裏邊,有一個色像生出來。

這個色像是什麼?是四兵的色像。

什麼是四兵?轉輪王作戰的時候,有四種兵:(一)象兵、(二)馬兵、(三)車兵、(四)步兵。

各各別異無交雜:在這水裏邊,這些兵的色像就很清清楚楚地現出來,影子沒有雜亂的。

劍戟弧矢類甚多:因為有四種兵現出來,還有其他的影子是他們作戰的兵器,有劍、戟、弧、矢……不是只有一種,有很多可以害人的東西。

鎧冑車輿非一種:還有其他的──鎧,可以保護人;胄,人戴這個在頭上,保護自己的頭;還有車輿,是行路時用的,也可以用這種車作戰。

這有很多很多,不是只有一種,他們作戰的時候,可以用這個。

(下列係上人講述) 前邊說在淨水裏都能映現出這四兵像的影子。

或者這一隊兵是拿著寶劍的,那麼在水裏就現出寶劍來。

或者有一隊兵拿著方天化戟的,在這淨水裏就現出方天化戟。

或者有的兵拿著弧矢和弓箭,在水裏頭就現出來拿弓箭這種兵的影像。

這個兵穿著鎧甲保護他身體;戴著冑,也就是戴著盔甲。

車輿,這也就是車乘,古來沒有坦克車,沒有電單車,所以就用馬來拉車,兵就坐到那車上。

所以看這國家能出多少輛兵車,這叫車(音居),兵車(音居),有的出一百輛的,有的出一千輛的,有的出一萬輛的。

所以大國就是出一萬輛兵車,這叫「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

」 這一萬輛兵車,每輛兵車上都有四個兵,這四個兵向左右、前後四方和對方來作戰。

譬如拿著弓箭的人,一見到對方敵人來了,就用弓箭射對方。

用方天化戟的兵,接近對方敵人了,就用方天化戟去刺殺敵人。

用寶劍的,就是白刃戰了。

接近身時,有寶劍也用不了,就用拳頭打了,這是肉搏戰。

所以在〈弔古戰場文〉說:「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

」就說拿著寶劍,白刃交,來作戰;戰起來了,那什麼寶刀、寶劍也會斷了。

兩軍,我和敵人彼此這麼交戰著,這生死就決定了,或者我死了,或者對方敵人死了,這是生死決。

那麼這種四兵的像,隨其所有相差別:讀書讀得不明白的人讀這個差字,就讀差(音岔)字,差是不同的意思,但是這個字應該讀差(音疵)。

隨其所有相的差別不同,莫不皆於水中現:可是所有的形相都在這個水裏頭現出來了。

而水本自無分別:在水的本體上來說,它因為沒有心,水本無心,所以就沒有分別。

水本身不分別你這是哪一種兵,那是哪一種兵,沒有這些個分別。

菩薩三昧亦如是:菩薩所現的普遍三昧,也是這樣的。

F4.二頌善音巧辯喻。

喻菩薩總持巧說德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順海眾生 所有語言皆辨了 令彼一切悉歡悅 彼神具有貪恚癡 猶能善解一切音 況復總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這是舉出這位海神有一種總持妙音德。

海中有神名善音,其音普順海眾生:海中有一位神,名字就叫善音海神。

他的音聲能普順海眾生,所有語言皆辨了,令彼一切悉歡悅:所有像海那麼多的眾生,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眾生的音聲語言,他都能辨別明白,令所有一切像海那麼多的眾生都生出一種歡喜心。

彼神具有貪恚癡,猶能善解一切音:這海神並沒有斷貪瞋癡,貪瞋癡還都跟著他。

他雖然具有貪瞋癡,但尚且能善於明瞭辨別一切的音聲語言。

況復總持自在力,而不能令眾歡喜:況且有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種自在神力的菩薩,怎麼不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呢?他一定能令眾生生出一種皆大歡喜的心。

F5.二頌女授辯才喻。

喻菩薩授法益生德 有一婦人名辯才 父母求天而得生 若有離惡樂真實 入彼身中生妙辯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能隨行與辯才 何況菩薩具智慧 而不能與眾生益 有一婦人名辯才:這一首偈頌說女授辯才喻,婦女能給人辯才。

所以說有一婦人,就是結婚之後的女人,她的名字叫辯才,她善於辯論,能辯才無礙;不單她有辯才,而且她也能把她的辯才給旁人。

那麼她怎麼生出來的呢?父母求天而得生:是她父親、母親求梵天而生的。

若有離惡樂真實,入彼身中生妙辯:假設若有人願意離開一切惡,或者願意脫離三惡道;樂真實,歡喜修道,求真實法。

這個婦人可以到這人的身上,他也就生妙辯了。

這個入就是她能接近他,不是一定這婦人入到樂真實的這個人身裏邊去。

就是能接近他,他也就能生出妙辯來了;就是愚癡的人,也會有了智慧。

這個婦人本來是普通的人,那麼她都有這種力量來授給人一種的法,這種法能利益眾生。

生妙辯,也就是得到說法利生的這種利益。

彼有貪欲瞋恚癡:「彼」字就是說這個婦人。

前面說「若有離惡樂真實,入彼身中生妙辯」,若想斷一切惡,或脫離三惡道,求真實法的人,接近這婦人,或者和她同行、同坐,就能生一種不可思議的妙辯才。

前面的「彼」就是離惡、樂真實的那個人。

這一個「彼」是說辯才這個婦人;彼有貪欲瞋恚癡,說這婦人沒有斷欲,她還是一個凡夫。

為什麼說她是凡夫?就因為她有貪欲瞋恚癡,她貪瞋癡一點都沒有息滅,貪而無厭。

欲,也是有欲念,這個欲就是婬欲的念,這個貪也就是貪婬欲的念。

瞋恚,就是很大的脾氣。

癡就是愚癡,很大的無明。

她貪瞋癡都沒有斷,猶能隨行與辯才:可是卻能有這種的本領──隨著她行,或者接近她,她都能授給他無礙的辯才。

何況菩薩具智慧,而不能與眾生益:何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的菩薩,具足大的智慧,具足大的悲心,他還不能給眾生利益嗎?他一定會給眾生利益,因為他是有智慧的,也斷了貪瞋癡,所以他一定會饒益眾生,說法利益一切眾生的。

F6.二頌幻師巧術喻。

喻菩薩不思議解脫德 譬如幻師知幻法 能現種種無量事 須臾示作日月歲 城邑豐饒大安樂 幻師具有貪恚癡 猶能幻力悅世間 況復禪定解脫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譬如幻師知幻法:幻師就是幻化的師,現在叫魔術師或催眠師,會催眠術。

幻化、魔術、催眠術這種的師,他知道的法是假的,虛妄不實的,但是一般人看來,還是像真實的一樣。

能現種種無量事:他以這個幻術,能現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

須臾示作日月歲:須臾,就是很短很短的時間。

他能把很短的時間變成很長的時間,或幾天,或者幾個月,或者幾十歲──就在須臾之間,他就能變化出這個樣子。

好像他能叫人即刻睡覺,睡覺就作個夢,這夢只是一、兩秒鐘的時間,可是人就覺得活了幾十歲,或者幾百歲。

在這夢裏頭,他能叫你有這樣的感覺,甚至於你沒有睡,他也能叫你有這樣的感覺,所以叫幻術師。

城邑豐饒大安樂:或者在作夢的時候,又了發財,有幾個大城市都是自己的財產。

豐饒,非常有錢;大安樂,很安樂的。

幻師具有貪恚癡,猶能幻力悅世間:這幻術師也是具足貪瞋癡,尚且能用虛幻不實的這種方法力量,來令世間人歡喜。

況復禪定解脫力,而不能令眾歡喜:況且行菩薩道的人,又有禪定,又有解脫的力量,他不能使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嗎?決定能有這種的能力,令世間一切的眾生都皆大歡喜。

上人: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有關催眠術,如果一個人不願意被催眠,做的人就很難做到;如果人願意睡覺,那就很容易做了。

師父對催眠術的方法有什麼意見? 上人:現在講這個,是比喻他那麼樣子的一個凡夫,還能令人迷,不是說他的催眠術能不能催眠的問題,現在沒有講這個。

他能不能催眠?那是被催的和催眠的,這兩人的問題,我們不研究那個的。

我們現在研究的是他那麼騙人,還能把人騙得很歡喜;況且菩薩不是騙人,他是有真實的智慧,有真實的禪定解脫的力量,來教化眾生,所以他一定能令眾生歡喜的,我們是研究這個問題,你不要把題目認錯了。

我們現在研究經典的道理,你研究到催眠術上去了!催眠術現在在這兒是一種比喻,是一種附屬品,它真的、假的,我們根本就不管它! 弟子:我知道有時菩薩是佛倒駕慈航,因為往昔所發的願,回來做菩薩的,所以他們可能變成佛的樣子。

還有師父講有個人在慈興寺打般舟七,魔王變成阿彌陀佛的樣子,怎麼魔王會變成佛的樣子,這是怎麼回事? 上人:這就是魔來引誘他,叫他隨著魔這個虛妄的境界。

佛什麼都可以示現的,他可以做蚊蟲、螞蟻,又可以做魔王,什麼他都做的。

佛不願意現佛身的時候,他願意去做種種的境界,這都是給眾生說法,看眾生認不認識,這個很難講清楚給你聽的。

菩薩沒有成佛,但是他可以變化佛的樣子,無論他已經成佛、沒有成佛,他都可以變化的。

但這是一種變化,是暫時的,不是真的,所以你不能就認為是真的。

在慈興寺打般舟七那個人,在打般舟七時,一天到晚盡打妄想,想見佛。

所以魔就:「我就是佛,你認識嗎?我就是佛。

」他就變一個佛的樣子,這都不出奇的。

要知道天地間不可思議這種的事情,多得不知多少,你沒有法子完全都明白。

除非你開悟了,照了一切諸法實相,那什麼法你也不要想,也不要研究,就這麼一照就了了,完全沒有問題。

你沒有到這個境界,和你怎麼說,你也不懂的。

若你一天到晚就是打妄想,貪啊、瞋啊、癡啊,那怎麼樣也不會明白這種境界的;一定要沒有貪瞋癡,才會明白這種境界。

至於你有貪瞋癡,不錯,有時也可以利益眾生,但並不是究竟法。

弟子:一個幻術師可以變化有形相的東西,是否他也可以變化內在的境界?譬如令人見光或見到自己內裏的變化嗎? 上人:誰叫他看裏邊的東西來著? 弟子:好像初果阿羅漢有這個境界? 上人:那你怎麼說是幻術師呢? 弟子:不是,我不是說一個幻術師,我是說有一個師父,他給人灌頂時,這些人或者見光,或者見到特別的境界… 上人:是不是吸大麻菸之後?他若沒吃大麻菸,有吃旁的東西沒有? 弟子:… 上人:就說有就是了嘛!那還要怎麼樣?平常他也沒上天,他用藥做什麼?上天的時候才用的嘛!你見到這個人沒有? 弟子:沒有,是在這裏做工那個人的師父。

上人:他所說的話你若相信,那你就是快下地獄囉!以他那麼無知識的人,他會有這麼樣的境界?他師父現在活著呢?是死了? 弟子:死了。

上人:那上天了。

哈!無論什麼事情,稍微差一點,那裏邊就有問題了,差之絲毫,就繆之千里。

你也沒有見著他,就聽到這兒做木匠那個人這麼吹,你看他!那個樣子會上天?你學佛法學這麼久了,真是!看看《楞嚴經》五十種陰魔,那是什麼?你怎麼可以聽這個呢! 另一弟子:當菩薩示現佛身時,具不具足佛的所有相? 上人:具足,但是顏色稍微不同,沒有佛這麼圓滿。

F7.二頌修羅隱形喻。

喻菩薩勝通隱顯德 天阿修羅鬥戰時 修羅敗衄而退走 兵仗車輿及徒旅 一時竄匿莫得見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變化不思議 況住神通無畏法 云何不能現自在 人間的土匪互相鬥爭,互相殘殺,這都是阿修羅。

阿修羅有時屬於天、人、阿修羅這三善道;有時又把它列成四惡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

在三善道裏頭的,就屬於善性的阿修羅;在四惡趣裏邊的,就屬於惡性的阿修羅。

所以天上有天的阿修羅,人間有人的阿修羅,畜生有畜生的阿修羅,鬼道有鬼的阿修羅,這阿修羅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怎麼叫阿修羅呢?就因為他好鬥爭,鬥爭堅固。

譬如當兵、當軍人的,這是屬於三善道的阿修羅,常常作戰;屬於四惡趣的,就是做土匪的,他常常用生命去換取金錢,換取一切他所需要的物質,他用生命去搶奪種種的物質,這都叫阿修羅。

這裏邊也都有前因後果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造成世界種種的鬥爭。

阿修羅在我們這個時候是最多的,這時是鬥爭堅固的時代,所以很多阿修羅。

天的阿修羅就是有天福,沒有天權這一類的眾生,因為在因地他不修德行,只修福報,所以有天福、沒有天權。

並且男的阿修羅非常醜陋,而女的阿修羅就非常美麗。

因為男的阿修羅在因地時,盡生一種嫉妒心,因為妒忌心非常得重,所以相貌就非常醜陋。

女的阿修羅呢,在因地就常常修忍辱行,能忍,她不願意鬥爭;男性的就願意鬥爭,因為這個,所以女的阿修羅就生得非常美貌,因為她常常忍辱。

因為妒忌,所以就非常醜陋;因為能忍耐,所以就非常美麗,這是一種因果的關係。

男阿修羅因為盡嫉妒障礙,所以形狀就非常醜陋,那個嫉妒障礙的樣子都現出來了,在外邊他就好鬥爭,和其他的眾生來作戰。

那麼女阿修羅呢,她雖然修忍辱行,可是內裏頭還是有一種瞋恨,貪瞋癡完全沒有斷,所以生到天上去,就做阿修羅女。

因修忍辱的關係,所以相貌非常美麗;因為貪瞋癡的心還沒有斷,所以就做阿修羅女,這就像龍那種乘急戒緩,她也是乘急戒緩這一種的關係。

天上的阿修羅,常常和帝釋天鬥爭,他總想奪帝釋天的權,把帝釋推倒了,他好去統理諸天,管天上的一切事情,所以就常常和帝釋作戰。

但是帝釋有神通,他能變化無窮,有多少阿修羅,他就能變化多少個帝釋,有三十二個頭,還有無量無數那麼多的手,所以阿修羅一見這種相,也就恐懼,敗走了。

還有天上有個天鼓,天鼓的聲音就說:「帝釋天一定勝利,阿修羅一定敗。

」阿修羅一聽見這個聲音,也生了恐懼心,敗走了。

有的時候,他不生恐懼心,就可以和帝釋天來鬥爭作戰。

所以說天阿修羅鬥戰時:這個天就是帝釋天。

天和阿修羅來鬥爭的時候,就是作戰,鬥戰時。

修羅敗衄而退走:阿修羅多數是敗的,他屢戰屢敗,鬥不過帝釋天。

因為帝釋天有德行,而阿修羅雖有點天福,但是沒有天權;帝釋天是既有天福,又有天權,所以阿修羅常常敗而退走。

兵仗車輿及徒旅,一時竄匿莫得見:他的兵和他所帶的兵器,和車乘、輦輿。

輿比車好一點,輦又比輿更好一點,這都是以莊嚴來分別。

及徒旅,和他所有的眷屬,所有的兵。

他們來到那兒作戰,可是等他們一退的時候,帝釋天也見不著他們了,因為他們有隱身之術,一敗退時,就把形都隱藏起來了,所以莫得見,他們有這麼大的能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尚能變化不思議:說阿修羅他貪瞋癡完全都具足,也有婬欲心,雖然如此,但是因為他修行,所以還能變化不可思議的境界。

況住神通無畏法,云何不能現自在:況且住於神通、無所畏這個法門的菩薩呢!怎麼說他不能現出自在的神通力量?他一定會現出來自在神通的妙用。

弟子:什麼是乘急戒緩? 上人:乘急,就是他很用功修行大乘法;戒緩,就是他不持戒律,不注重戒律,他說戒律沒有什麼關係。

F8.五頌象王隨變喻。

喻菩薩定用自在 釋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天主欲行時 自化作頭三十二 一一六牙皆具足 一一牙上七池水 清淨香潔湛然滿 一一清淨池水中 各七蓮華妙嚴飾 彼諸嚴飾蓮華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悉善技藝奏眾樂 而與帝釋相娛樂 釋提桓因有象王:三十三天能天主,他有一頭大象王,這大象王雖然是象,但是也是有一種神通。

彼知天主欲行時:當釋提桓因這位天的主宰,想要到什麼地方去的時候,這頭象都知道。

自化作頭三十二,一一六牙皆具足:這時牠就變現出三十二個頭來,每一象頭都有六支大象牙。

一一牙上七池水,清淨香潔湛然滿:每支象牙上都有七池的水,每一個池都有四大海水那麼大,都是清淨香潔的,都滿到象牙上邊。

我們不要用凡夫的思想說:「哦,象牙上怎麼會有水池?水池有四大海那麼大!」我們看地球上的海認為是大,其實這很小的,帝釋天的大象,一頭象就比我們這地球都大。

所以一一清淨池水中,各七蓮華妙嚴飾:在池水裏邊,又有七朵大寶蓮華在那兒莊嚴水池。

彼諸嚴飾蓮華上,各各有七天玉女:在這每一朵蓮華上頭,站著七個天上的玉女,這玉女相貌也是非常圓滿。

悉善技藝奏眾樂,而與帝釋相娛樂:這每一個玉女都會奏音樂,表演天上的伎藝,來令帝釋天生歡喜心。

彼象或復捨本形 自化其形同諸天 威儀進止悉齊等 有此變現神通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諸神通 何況具足方便智 而於諸定不自在 彼象或復捨本形,自化其形同諸天:這頭象王或者又捨去本來的樣子,化成和諸天一樣的形相。

威儀進止悉齊等,有此變現神通力:他的威儀進退,和諸天都是一樣的,他有這種變化神通的力量。

彼有貪欲瞋恚癡,尚能現此諸神通:這頭象也是有貪瞋癡和欲念,牠都能現這樣的神通,何況具足方便智,而於諸定不自在:何況具足方便智慧的這個菩薩,怎麼會於一切三昧不能自在?他遊戲三昧,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他一定會對一切三昧都得到自在。

有什麼問題嗎? 弟子:這隻大象王,為什麼不像其他的畜生一樣笨?牠有神通,很聰明,但是牠是畜生,畜生是三惡道的。

上人:牠和三惡道的畜生是不一樣的。

三惡道的畜生,哪隻有神通呢?這大象王是有善根的,不過牠有所執著,執著沒有破,所以牠就算有神通,還是離不了牠這個相。

牠執著於驕傲,執著於嫉妒,執著於貪婪,執著於瞋恨,執著於愚癡。

這所有的執著令牠無知,無知就執著。

牠執著認為自己那麼高,有六支美麗的牙,別人都沒有這麼美麗的象牙,而且牠還吃太多太營養的東西。

F9.二頌修羅大身喻。

喻菩薩法界身雲德 如阿修羅變化身 蹈金剛際海中立 海水至深僅其半 首共須彌正齊等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大神通 況伏魔怨照世燈 而無自在威神力 阿修羅有很大神通,所以說如阿修羅變化身:他會變化,變化一個什麼樣子呢?變化蹈金剛際海中立:他腳踩到金剛際上,就是腳站在海底的金剛那個地方,在海裏邊立著,他能現這樣的神通。

海水至深僅其半,首共須彌正齊等:海是很深很深的,但是他站在海裏,海水僅到他的半身,你說這身有多高呢?而他的頭呢?他的頭和須彌山一樣高的,須彌山有多高,他的頭就有多高──他有這麼大的神通。

彼有貪欲瞋恚癡,尚能現此大神通:彼就是指阿修羅,他貪瞋癡完全沒有破,也有貪心,也有瞋心,也有癡心,尤其有很重的婬欲心。

雖然如此,可是在往昔修大乘的因,所以他也有大神通。

況伏魔怨照世燈,而無自在威神力:況且是能降伏一切的天魔外道,一切冤仇的照世燈呢?這照世的明燈,也就是菩薩,也就是佛,他們令這個黑暗的世界,都現出光明。

他們會沒有這個大自在的大威神力量嗎?一定會有的,他們一定有這大自在和三昧的威神力量,來救度一切世間的。

F10.四頌帝釋破冤喻。

喻菩薩降服眾魔德 天阿修羅共戰時 帝釋神力難思議 隨阿修羅軍眾數 現身等彼而與敵 天阿修羅共戰時:天就是帝釋天;阿修羅,就是阿修羅王、阿修羅眾、阿修羅軍。

帝釋在因地時盡打妄想,打什麼妄想?他想把反對他的人都消滅了,因為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打妄想願意和人鬥爭,那麼生到天上做天主了,還有阿修羅常常和他鬥爭。

帝釋神力難思議:帝釋因為修了小小的德行,所以就有神通力,這個力量也是很大,很不可思議的。

隨阿修羅軍眾數,現身等彼而與敵:他有什麼神通力量呢?阿修羅有多少,他就能現出多少個身,來和阿修羅作戰,一個也不多,一個也不少。

阿修羅不是大嗎?他的身比阿修羅更大。

神、帝釋和阿修羅都是比看看誰大,誰的力量大神通大;所以世間上難怪也是以大來降伏小。

阿修羅能站到海裏和須彌山一樣高,帝釋呢,啊!不單像須彌山一樣高,而是像非想非非處天那麼高,比阿修羅更高、更大。

那麼多出一個阿修羅,帝釋就變多出來一個帝釋,和阿修羅軍的數目是一樣的,他現出這種神通來,而與敵,每一個帝釋就和每一個阿修羅來作戰。

諸阿修羅發是念 釋提桓因來向我 必取我身五種縛 由是彼眾悉憂悴 這四句又要找一個人來講一講,哪一個懂,哪一個就講。

果真:諸阿修羅發是念,這是說每一個阿修羅都有這個思想,他想什麼?釋提桓因來向我,這思想就是每個阿修羅在戰場時,看見釋提桓因的化身正是對著他來…(上人:「他所想的」是一個真的釋提桓因,不是化身。

)釋提桓因的威神力能變化出這麼多的化身,可是在阿修羅看來每個都是真正的釋提桓因。

所以有幾個阿修羅,就有那麼多的釋提桓因,喜歡打仗的化身。

必取我身五種縛,這就是阿修羅心裏想:「哎呀!釋提桓因的戰力這麼大,一定會把我打敗了,他會把我的身體用五色線或者繩子縛住,我就不能逃了。

他這麼厲害,我受不了。

」用什麼來縛著呢?大概用繩子,或者鐵繩,或用電線,或者用什麼的,來把他綁著,就是讓他逃不出去。

由是彼眾悉憂悴,因為這個,阿修羅軍隊就恐懼害怕。

因為釋提桓因這軍隊的戰力很大、很多。

上人:誰還有其他問題沒有? 果璃:五種縛就是跟五戒有關係,因為如果他們受五戒,他們以後就不可以戰爭,可是他們最歡喜戰爭,所以五戒就是五種的縛。

(下列係上人講述) 諸阿修羅發是念:這「諸」字當「多」講,不是這阿修羅姓諸,而是有很多的阿修羅,就是所有的阿修羅都包括在內。

「諸」字又可以當「一個」講,就是一個阿修羅,這又怎麼樣講法呢?阿修羅是一個一個的。

「諸」我們拿它當做語助詞,所以可以說是一個阿修羅,也可以說是多的阿修羅,這沒有定法。

諸阿修羅發是念,他生出這麼一種念,釋提桓因來向我:所有的阿修羅都生出這麼一個念頭:「啊!釋提桓因現在對著我作戰來了。

」每個阿修羅都是見著釋提桓因和他來作戰,所以這可以當「多」字講。

又個個阿修羅都見著釋提桓因來跟自己作戰,所以這也可以當「一個」講。

必取我身五種縛:這五種縛,可以分兩種講法。

五種縛可以說是五種的力量,但不是信、進、念、定、慧這種力量,而是貪、瞋、癡、慢、疑這五種的力量。

因為阿修羅就仗著貪、瞋、癡、慢、疑和其他的人來作戰;他若沒有這五種,就沒有力量,也沒有能力來作戰了。

那麼帝釋天有神通,阿修羅也有神通,可是阿修羅的神通敵不過帝釋天,阿修羅戰敗了就一定要投降。

果璃說是五戒殺、盜、婬、妄、酒把阿修羅綁上了。

不錯!阿修羅降伏了,帝釋天就叫他受五戒,用殺、盜、婬、妄、酒這五戒來把他綑起來了,叫他不那麼不守規矩,要守規矩了,也可以這樣講法。

由是彼眾悉憂悴:因為這種關係,他要失去他的自由了,好像失去他不守規矩的這種行為,以後要守規矩,或者更有厲害的懲罰來罰他,所以說「由是」,因為這種不自由的關係。

阿修羅這一切眾,都憂心如焚,憂愁得就好像被火燒的樣子;相貌也都枯槁了,因為憂慮,就令年輕的阿修羅也都老了。

帝釋現身有千眼 手持金剛出火燄 被甲持仗極威嚴 修羅望見咸退伏 彼以微小福德力 猶能摧破大怨敵 何況救度一切者 具足功德不自在 帝釋現身有千眼,手持金剛出火燄:帝釋天和阿修羅作戰的時候,他現的身,身上有千手千眼;手裏拿著一個非常大的金剛寶杵,猶如須彌山那麼大,這寶杵就放光,出一切的火燄。

被甲持仗極威嚴,修羅望見咸退伏:他身穿寶甲,執持兵器,所現的樣子是特別威嚴。

所以阿修羅見著帝釋這種的法相,就害怕,趕快退,趕快跑了。

彼以微小福德力,猶能摧破大怨敵:這個帝釋,他福德的力量很微小的,尚且能用神通來摧伏一切最大的怨敵──和他作戰的阿修羅。

何況救度一切者,具足功德不自在:何況行菩薩道、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呢?他的功德是很大的,不是微小的。

他功德很大、很具足的,豈能不自在呢?他怎麼會不得到自在三昧呢?他一定得到自在三昧的這種功德了。

卍                                    卍                               卍 上人: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一:為什麼稱紅陽佛、白陽佛? 上人:嗯!你修行修行,自己就知道了,這不是問就可以知道的。

如果我說了,但是你不自己修行,這不是真正知道。

還有什麼? 弟子二:要是一個人開五眼,他的貪瞋癡慢疑自然沒有了;這些阿修羅是具足貪瞋癡慢疑的,可是他還有神通的力量,為什麼是這樣? 上人:你也要去做阿修羅?你看阿修羅toomuchpower(有力量),你看他又有神通,又有power(力量),你也想去做阿修羅? 弟子二:不是! 上人:那為什麼要問他?他怎麼值得一問?他那修行有很複雜的因緣,他貪瞋癡不去,只想要有神通,所以也就有了,滿願了。

我們準備到奧利根ReedsPort打佛七。

我們這回去的人是很辛苦的,比在金山寺更辛苦。

在金山寺,你守不守規矩,馬馬虎虎還可以;到外邊呢,一定要守規矩。

因為你若不守規矩,人家就不生信心;人家不生信心呢,我們去就是白辛苦一趟。

若金山寺去的人個個都守規矩,不過也不要像木雕泥塑的關帝公這個樣子,還要活潑起來,還要守規矩,就是要精進,不要懶惰,這才能影響其他人發菩提心。

譬如那兒現在已經有十五個人,是吧?我們這兒有二十五個去,共是四十個。

四十個人打佛七,人家一看金山寺這些個人這麼懶惰,盡躲懶偷安,也不守規矩。

你立的規矩,自己都不守,一天到晚不管渴、不渴,都要去喝喝茶;再不就是不管有沒有小便、大便,也到廁所去,在那兒蹲一蹲,在那兒等一等;或者到那地方去──佛教裏叫舂殼子,就是在那兒開會,這樣就令人家不發菩提心。

我們雖然不要裝模作樣地盡戴假面具,但是我們也要做得像一個裝模作樣的人那個樣子,不要令人家看不起。

所以這一次去的人都是很辛苦的,你們誰若不怕辛苦,能給人做一個榜樣,就去;要是怕辛苦,不能做榜樣,影響到沒有信佛的人不發菩提心,那就莫如不去好一點。

要是負責做一點事情呢,那情形又不同。

或者幫著作菜、作飯,那可以隨便一點,管事情的人也可以隨便一點。

而不管事的,到那兒專門修行的人,一定要很守規矩,很精進的,我不喜歡懶惰。

我們現在是去教化眾生,不要被眾生來教化!我們是化人的,不要被人化了! F11.六頌天鼓說法喻。

況菩薩以無功用現身說法德 忉利天中有天鼓 從天業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 空中自然出此音 忉利天中有天鼓:「忉利」是梵語,譯成中文是「三十三」。

有東八天、西八天、南八天、北八天,共三十二天,加上中間統理三十二天的天,所以稱為三十三天。

在三十三天上有一個天鼓,這個天鼓並不是有形相的,只聞其音,不見其形,有音聲而沒有形相。

從天業報而生得:這是因為天人有天人的業報,眾天的業報和合而成,而有這個天鼓,所以說「而生得」。

生得,就是依照天人的業報而有這天鼓。

知諸天眾放逸時:這天鼓在一切的天人要是不修行、不守規矩,放逸的時候,例如隨便跳舞,隨便講話──天人都常在定裏頭,不隨便蹦蹦跳跳的;那麼他放逸的時候,就想蹦蹦跳跳了。

天人不像我們人這麼樣顛倒,常常講話,天人很少講話的;若好講話呢,這就是放逸。

天人也沒有鬥爭,常常都是很靜、很定的;可是在他放逸的時候,就不定,也不靜了。

可是在這個時候,空中自然出此音:因為天人的業報所感,在空中自自然然就發出一種聲音來,就是發出一種語言來教天人應該怎麼樣。

一切五欲悉無常 如水聚沫性虛偽 諸有如夢如陽燄 亦如浮雲水中月 一切五欲悉無常:所有的五欲都是沒有常的,是無常的。

怎麼說是無常呢?如水聚沫性虛偽:這就好像水上所聚集的水沫子。

水沫子你看它是有,但是是假的,根本就沒有實體,它一化了,甚至於你用手一摸,它就變成水,沒有了。

諸有如夢如陽燄:這一切的有為法就像虛妄不實的夢,如夢幻泡影,如陽燄,就好像春天在野地上所有的陽燄是一樣的。

亦如浮雲水中月:也好像浮雲,又像水裏頭的月亮一樣,都是沒有實體的。

浮雲,你看它是有,但是你到雲彩那個地方,它又沒有了,變成一股霧氣。

水中的月,你看是有個月,但沒有真正的月在那兒。

所以這天鼓就說這樣的話,說一切五欲都是無常的,你不要貪圖五欲啊!它像水中的聚沫,是假的;也好像夢幻泡影、如露如電;又像春天的陽燄,也像浮雲,也像水中月,你不要放逸,貪求五欲,迷戀到五欲上。

放逸為怨為苦惱 非甘露道生死徑 若有作諸放逸行 入於死滅大魚口 放逸為怨為苦惱:放逸就是不守規矩,時時刻刻都想放逸。

端然正坐,覺得不舒服,或者就往前伏,或者向後仰,不能端然正坐,這都叫放逸。

不守所有行、住、坐、臥四大威儀的規矩,這都叫放逸。

不能收攝身心,自己管著自己,這也都叫放逸。

所以普賢菩薩才說:「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若按字義來講,這個放就是放縱,放縱開了,就是不守規矩;逸就是逃逸,逃逸這個規矩。

為怨,這放逸就是個怨賊;為苦惱,它也是苦惱,最苦惱的一件事。

非甘露道生死徑:這不是了生死的甘露法門,不是能了生死的一條徑路。

若有作諸放逸行:假設有人不守規矩,作諸放逸,天天鬥爭,天天吵架,這都叫放逸行。

你就心裏有一種妒忌心,不露出來,在裏邊藏著,這都叫放逸行。

入於死滅大魚口:啊!這將來臨死的時候,會被魚吃了,好像咬人的鯊魚。

你盡放逸,這個天鼓就這麼說,將來你墮落的時候,死的時候,就會被大魚吃了。

這大魚也就是個無常,被無常鬼把你抓去。

世間所有眾苦本 一切聖人皆厭患 五欲功德滅壞性 汝應愛樂真實法 這天鼓裏邊又出一種自然的音聲,說世間所有眾苦本:世間上萬苦的一個根本。

這眾苦之本是什麼?就是五欲,財色名食睡,也就是色聲香味觸。

一切聖人皆厭患:這天鼓說,一切證果的聖人,都不歡喜五欲,不歡喜色聲香味觸,不歡喜財色名食睡,很討厭它。

五欲功德滅壞性:財色名食睡,或者色聲香味觸,這五欲是一種功德的滅壞性。

你有功德就被這五欲都給破滅,都給壞了。

所以五欲是最壞的東西,你不要貪圖放逸,貪著五欲。

汝能愛樂真實法:你們這一些天人,應該愛樂真實的妙法,不要貪求暫時的放逸、暫時的安樂,不知道修行,應該愛樂真實修行的法門。

三十三天聞此音 悉共來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咸令順寂除貪愛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利益諸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 而不濟度諸群生 三十三天聞此音,悉共來升善法堂: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的天眾。

聞此音,他們聽見自然天鼓響,它出聲音叫一切天眾不放逸,不要耽著五欲,應該求真實的法。

他們聽見這種聲音,都一齊來到帝釋天的說法堂,這說法堂叫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咸令順寂除貪愛:帝釋就是釋提桓因,是三十三天的天主,他為一切的忉利天眾,演說微妙的法音,完全令一切的天眾都順著寂滅法去修行,除去貪欲和愛樂;貪欲和愛樂對修行是不相應的。

彼音無形不可見,猶能利益諸天眾:天鼓為天眾說法所發出來的聲音是不可見,它無形無相,看不見的,尚且還能利益一切三十三天的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而不濟度諸群生:況且是能遂心如意,有變化無窮的遊戲三昧,能現色身而為眾生說法的菩薩呢!他怎麼不能救濟度脫一切的群生呢?他一定是能濟度諸群生的! F12.三頌天鼓安慰喻。

況菩薩慈音除惱德 天阿修羅共鬥時 諸天福德殊勝力 天鼓出音告其眾 汝等宜應勿憂怖 諸天聞此所告音 悉除憂畏增益力 時阿修羅心震懼 所將兵眾咸退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 恒出降魔寂靜音 大悲哀愍救一切 普使眾生滅煩惱 天阿修羅共鬥時:天就是一切諸天,阿修羅就是前邊所講有天福、沒有天權、好勇鬥狠的那種阿修羅,他常和帝釋天作戰。

所以帝釋天和阿修羅在共鬥時,就是戰爭的時候。

諸天福德殊勝力:所有天兵、天將的福德都比阿修羅深厚,所以他這福德有殊勝的力。

天鼓出音告其眾:這時在天上,自然的天鼓出一種聲音。

這自然的天鼓就好像我們這麥克風,麥克風的播音器把聲音都擴大了,很遠都聽得見;這天鼓是沒有形相的,但比麥克風的播音器的聲音還響亮。

它告訴一切的天眾說,汝等宜應勿憂怖:說你們這一切諸天眾,不要怕阿修羅,阿修羅他就要敗了,他就要完了,他不會勝利的,你們不要怕他! 諸天聞此所告音,悉除憂畏增益力:這一切的天眾聽見這種聲音,一切天兵、天將,連帝釋天都聽見這種音聲來告訴他,啊!這時大家都發起勇猛心來了,勇氣百倍,抖擻精神,增加他們的力量,就和阿修羅來作戰。

時阿修羅心震懼,所將兵眾咸退走:阿修羅一聽見天鼓這種聲音,說天眾一定會勝,他們一定會敗的──這種心理戰,心裏就先生一種恐懼心了。

他所帶來的這一些兵、這一些阿修羅眾,就都跑了,敗退了。

甘露妙定如天鼓,恒出降魔寂靜音:我們修甘露妙定這種不可思議的三昧,也就如天鼓一樣的,常常出一種降伏一切怨魔、寂靜的音聲,也就是定。

大悲哀愍救一切,普使眾生滅煩惱:這個菩薩的大悲心,他哀愍救度一切眾生,願意普遍使令一切眾生都沒有煩惱了。

你看經上,處處教我們斷煩惱,而我們人則是處處自己找煩惱,沒有煩惱也要找來煩惱,來煩一煩、惱一惱;就這麼沒有麻煩,自己也要找一點麻煩。

卍                                    卍                               卍 上人:我們現在預備到佛根地去打佛七,這是Oregon(奧利崗)的一個農場,種的是中國藥材。

那個地方最初是一個美國人在那兒研究中藥,取名字叫佛根地。

我們現在到那個地方去打佛七,這個因緣也不一定說是殊勝,也不一定說是很平常的,這大約都是有前因後果的關係。

我們金山寺去的人,最要緊的是,到那地方就要團結起來。

不單到那兒要團結起來,就是在路上走,大家都要互相關照,互相幫助,不要沒有團體,要有一種團結性,團結就是力量。

因為我們的車都是──中國話叫老爺車,老爺車就是大約有七、八百年這骨董的車了,就是oldgrandfathercar。

有的時候,它若一生煩惱,發了脾氣,就不work(工作),onstrike,就要罷工了;若不生煩惱時,就work(工作)。

我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我們人是駕車的,不要叫車來駕人,大家都要互相幫助。

我們以後無論到什麼地方去,在沒去之前,無論誰都不可以和任何人maketrouble(製造麻煩),不可以還沒去就先發脾氣了,先生了煩惱。

在一開始就toomuchtrouble(很多麻煩),這是一種不吉祥的行為。

所以,以後任何人都要記著這一點,無論到任何地方,大家都要和和氣氣的,都要有一種團結力量,這是很要緊的﹗哪一位也不可以對這個馬虎。

道場要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恒吉祥,誰和誰都應該和和氣氣的,不應該總是爭強論勝的。

弟子:爭強論勝? 上人:就是stronger,論勝,一有這個心,就不能修道了,那是障道的因緣。

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有沒有誰知道那邊有哪些蟲子? 上人:吃人的蟲子。

翻譯者:Therearepeopleeatingbugs.(有人吃蟲子。

) 上人:Bugseatingpeople.(蟲子吃人)有這種蟲子。

果童:那兒有一種小小的蟲子,牠能爬到土裏頭,弄得人很不舒服。

上人:哦!有那種蟲子,那人怎麼辦呢?這蟲子吃人,人會不會吃蟲子?蟲子跑到地裏頭去,人可以到天上去,住在虛空裏,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者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行住坐臥都是在虛空裏頭,可是還有蚊子和蒼蠅也會飛來的。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平安的。

沒有蟲子,有原子彈,天天都是恐懼得不得了。

(下列是在佛根地打七回來後,上人與弟子的談話之一) 這個念佛七,每一個人有什麼感想,都說一說。

有去的人,對大家講一講去Oregon的感覺,在這兒的人還有很多不知道的。

誰有什麼意見? 弟子:有很多人參加全程的法會,也有人發願。

上人:沒有旁人想要說話了?每次出去回來,都給大家一個說話的機會,誰願意說,就對著大家說一說;否則,我就要講經了。

弟子:在佛根地附近有位果惟來參加法會,但是搞不清楚大家在做什麼。

回家之後,隔天清晨發現自己在念佛聲中醒來,覺得很不可思議,就和妻子一起來參加法會、皈依三寶,在和上人交談後,覺得很感動。

F13.三頌天王普應喻。

喻菩薩普應悅機德 帝釋普應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令彼各各心自謂 天王獨與我娛樂 帝釋普應諸天女,九十有二那由他:孫陀羅難陀有五百個天女在那兒,等著他去做天主!這個帝釋,他的天女更多,九十二那由他那麼多的天女。

可是帝釋能以他所修的福報和他所得到的神通,一個身變成九十二億那由他那麼多的身。

他分身那麼多,令彼各各心自謂,天王獨與我娛樂:令這九十二那由他那麼多天女的心裏都這樣想,想什麼?這個天王只對著我,和我在一起,天天玩耍,很快樂的。

這是帝釋的天王,他有這樣的神通。

如天女中身普應 善法堂內亦如是 能於一念現神通 悉至其前為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 能令眷屬悉歡喜 況大方便神通力 而不能令一切悅 如天女中身普應:說帝釋有九十二那由他那麼多的天女,他能分身來令這一切的天女都生一種歡喜心。

善法堂內亦如是:帝釋所住的堂,叫善法堂,常常是說善法的。

也就像對著天女,有九十二那由他分身那種境界,當帝釋在善法堂說法時,所有的眾生都覺得帝釋對著他來說法呢!能於一念現神通,悉至其前為說法:他在這一念之中就現很大的神通,到所有天人的面前,去為天人來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能令眷屬悉歡喜:帝釋具足有貪心,有貪婬欲心,有瞋恚的心,又有愚癡的心。

他具足貪瞋癡這三毒,尚且有神通令所有的天女眷屬都生一種歡喜心。

況大方便神通力,而不能令一切悅:況且是有大方便、大神通這種力量的菩薩呢!他怎麼不會令一切眾生都歡喜快樂呢?他一定能令一切眾生得到歡喜快樂。

F14.二頌魔繫愚夫喻。

喻菩薩攝生同德行 他化自在六天王 於欲界中得自在 以業惑苦為罥網 繫縛一切諸凡天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於眾生得自在 況具十種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同行 他化自在六天王,於欲界中得自在:六欲天有六天王,這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王,他很自在地住在欲界天頂,也就是第六層天,這是天魔住的地方。

這在三界裏頭是屬於欲界的,思想完全不清淨,有婬欲的念。

以業惑苦為罥網,繫縛一切諸凡天:他用眾生所造的業、迷惑和苦,做為罥網來網羅眾生。

起惑、造業、受報,受報就是苦,這叫惑業苦。

起惑、造業、受報,受報又起惑、造業、受報,所以惑業苦這三種就好像網羅,把凡夫都捆到裏邊。

他用業來網著眾生,用惑來網著眾生,用苦來網著一切的諸凡夫。

彼有貪欲瞋恚癡,猶於眾生得自在:這六欲天都有婬欲心,他們的婬欲心和一般人一樣的,不過比較輕一點。

他們雖也具足貪瞋癡這三毒,可是他們對眾生都有這樣的自在神通,能把一切的凡夫都網到惑業苦的網裏頭,能有這種自在神力。

況具十種自在力,而不能令眾同行:況且具足十種大自在力量的菩薩呢!他怎麼不會令一切眾生都隨著他的教化去修行?他一定會使令一切眾生跟著他修行,成就道果。

F15.二頌梵王殊現喻。

況菩薩解脫自在德 三千世界大梵王 一切梵天所住處 悉能現身於彼坐 演暢微妙梵音聲 彼住世間梵道中 禪定神通尚如意 況出世間無有上 於禪解脫不自在 三千世界大梵王: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世界。

積聚一千個一世界,叫小千世界;再積聚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再積聚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因為總共有三個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而大梵天王就是管三千世界的。

一切梵天所住處:在大梵天上所住的梵天,有很多很多的,悉能現身於彼坐:大梵天王能在一念之中,現身於所有梵天的座前,演暢微妙梵音聲:演暢一切微妙不可思議的清淨音聲。

彼住世間梵道中,禪定神通尚如意:大梵天王是三界裏邊的一個清淨道,他修成清淨行。

他的禪定遂心如意,他的神通也遂心如意。

況出世間無有上,於禪解脫不自在:況且這行菩薩道,修行出世間法,若做無上士,也就是成佛了,他對禪定解脫豈能不自在嗎?他一定是會自在的。

F16.二頌自在數滴喻。

況菩薩一念普知德 摩醯首羅智自在 大海龍王降雨時 悉能分別數其滴 於一念中皆辨了 無量億劫勤修學 得是無上菩提智 云何不於一念中 普知一切眾生心 摩醯首羅智自在:「摩醯首羅」是梵語,「摩醯」翻成大,「首羅」是自在。

這就是大自在天的天王,他的智慧是隨心如意、變化無窮的。

他這種智慧能知一切雨點,所以說大海龍王降雨時,悉能分別數其滴:龍王所降的雨是很多的,那麼究竟有多少滴,他都知道。

於一念中皆辨了:而且他不用很長的時間,只在一念之中就明瞭龍王所降的雨有多少。

無量億劫勤修學,得是無上菩提智:況且修菩薩道、行菩薩道的菩薩,他在無量億劫都勇猛精進來修學佛法,得到無上菩提的智慧。

云何不於一念中,普知一切眾生心:怎麼說他不能在一念之中,普遍知道眾生的心呢?他一定能在一念之中,就能普遍知道一切眾生的思想。

F17.三頌大風成事喻。

喻菩薩大願宿成德 眾生業報不思議 以大風力起世間 巨海諸山天宮殿 眾寶光明萬物種 亦能興雲降大雨 亦能散滅諸雲氣 亦能成熟一切穀 亦能安樂諸群生 風不能學波羅蜜 亦不學佛諸功德 猶成不可思議事 何況具足諸願者 眾生業報不思議:眾生不斷地起惑、造業、受報,在六道輪迴裏頭轉來轉去,輪迴不已,種因結果,苦不可言,所以說眾生的業報不可思議。

以大風力起世間:那麼以這種大的業風力,生出世間一切法。

巨海諸山天宮殿,眾寶光明萬物種:這一切的巨海、一切的諸山、一切天的宮殿,都是這個業風所成就的;還有一切的寶光明,和一切的萬物,也都是由這個大的業風力量所成就的。

亦能興雲降大雨:這種風力又能興雲,普興一切的大雲,降一切的大雨,亦能散滅諸雲氣:也能夠把一切的雲氣都散滅了。

它能成就一切的雲氣,又能散滅一切的雲氣。

亦能成熟一切穀:這個大風的力量,也能成熟一切的五穀,所種的種種植物,它都能成熟。

亦能安樂諸群生:因為這個風的力量,也能使令一切眾生都得到安樂,得到生活的安定。

風不能學波羅蜜:這個風雖然能做一種助緣,來成就世間一切的萬事萬物,但是它可不能學波羅蜜,也就是學到彼岸這個法。

亦不學佛諸功德:它也不能學佛所行的一切功德,因為它是無情的一種業力所成就的。

猶成不可思議事:雖然它不能學波羅蜜法,也不能學佛的一切功德,但是仍可成就種種不可思議的事。

何況具足諸願者:何況具足一切諸大願的菩薩呢?他能「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具足菩薩所應有的四弘誓願,以及其他種種的願,這樣的菩薩更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事。

F18.二頌眾聲悅意喻。

喻菩薩四辯悅機德 男子女人種種聲 一切鳥獸諸音聲 大海川流雷震聲 皆能稱悅眾生意 況復知聲性如響 逮得無礙妙辯才 普應眾生而說法 而不能令世間喜 男子女人種種聲:這是說人的聲音。

男人有男人的聲音,女人有女人的聲音,老人有老人的聲音,少年有少年的聲音。

雖然人有種種不同的聲音,可是都容易分別清楚。

一切鳥獸諸音聲:走獸飛禽的聲音也都有不同的聲音。

每一隻小鳥所叫的聲音都不同,就是同一類的小鳥,牠所叫的聲音也有多少不同的;走獸也各有各的聲音。

又有大海川流雷震聲:又有大海的聲音,川流的聲音,雷震的聲音。

皆能稱悅眾生意:以上這每一種聲音都能令眾生聽了以後,心裏生一種歡喜心。

況復知聲性如響:況且這修行菩薩道的菩薩,他不需要等到聲音現出來才聽得到;聲音雖然沒現出來,但是聲音的性有一種響的聲音,他也知道。

逮得無礙妙辯才:他已經得到無礙三昧的辯才,辯才無礙。

普應眾生而說法:他普遍應一切眾生的機緣而演說妙法,來教化一切眾生。

而不能令世間喜:他怎麼不能令世間一切眾生歡喜呢?他一定能令世間一切的眾生都生一種歡喜心,皆大歡喜。

上人:還有誰有什麼問題?那麼多的妄想,為什麼沒有問題? 弟子:我有一個問題,我一直在想如果生到極樂世界,是不是還有人會犯戒,被遷單?或者是到了那兒,已經超越了犯戒的範圍? 上人:犯什麼戒?那邊根本就沒有戒律了,根本就不需要了。

這是娑婆眾生不守規矩,才有戒律。

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並且他是蓮華化生,都是男人,沒有女人;沒有女人,你犯什麼戒?那個地方也不會講同性戀的,有什麼戒可犯的! 卍                                    卍                               卍 上人:這回你們到Oregon(奧利崗),是不是把經架也帶去了?你知不知道? 弟子:… 上人:這個不堅固的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帶,你帶它做什麼?這很容易壞的。

你看看這兒,弄壞了!弄壞了,你也不去找那一塊掉到什麼地方去了,好黏上它。

帶去,你就要保護它。

你這一帶去,就弄壞了。

這怎麼可以?這就叫侵損常住。

尤其說法用的東西,怎麼可以隨隨便便就把它弄壞了?怎麼可以把很多東西隨便放在一起,這真是太不尊重法了!「愛惜常住物,如護眼中珠」,常住的東西,無論什麼,都要愛護,都要保護,就像護持眼珠子那麼重要。

以後無論誰喝茶,喝完了,就應該把茶杯隨手洗乾淨。

不要喝完了就放著不管,等到第二天讓人家替你洗。

修道人不可以給人家添麻煩,修道,自己都不知道惜福,叫人家替你做工,那一點功德都沒有了。

為什麼叫人家來幫你做工?你自己為什麼不去幫人做工?連一個茶杯用完了,都不願意洗!你們這樣,尤其出家人,盡給人家來留收尾,叫人家幫你做事,這是完全不對的! 一粒米、一草、一木、一粥、一飯,都不可以隨便糟蹋的。

修道人時時刻刻都要好好地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好了,不可以不小心,也不酌量,就隨便做壞了東西,又隨便倒了它!例如做飯時,也不小心,糊了,然後就倒了,或什麼東西可以用的,就隨便丟到垃圾筒,這樣絕對不行的!這真是錯因果,這修個什麼道?你隨便糟蹋常住的東西,這就叫侵損常住。

還有洗碗的槽子必須天天洗乾淨了;如果不洗乾淨,那會生很多的蟲子。

尤其洗碗碟必須要小心,不要碰壞了。

還有,以後任何人不可以常常在廚房那兒開會。

尤其小孩子,一定要守規矩,你若想修行就要守規矩。

一定要先把〈楞嚴咒〉學會了,不可以講那麼多的話;講話講得多,修行就不能成功。

無論哪一個都應該守規矩,我最不歡喜的一件事,就是看見有人不守規矩。

F19.二頌大海包含喻。

喻菩薩禪慧普修德 海有希奇殊特法 能為一切平等印 眾生寶物及川流 普悉包容無所拒 無盡禪定解脫者 為平等印亦如是 福德智慧諸妙行 一切普修無厭足 海有希奇殊特法,能為一切平等印:言其大海雖然是無情,可是它有一種很稀奇、很殊特的妙法。

它能海印發光,能做一切的平等印,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的境界都印在大海裏邊。

  眾生寶物及川流:所有一切的眾生都印在大海裏邊,一切的寶物也生在大海裏邊,和一切的川流都歸於大海。

普悉包容無所拒:無論是什麼到海裏來,它都不會拒絕的,所有的川流、江、湖、河都歸到大海裏邊來。

大海不拒細流,連最小的水也流到大海裏來。

無盡禪定解脫者:況且得到無窮無盡禪定這種的智慧,又得到解脫這種三昧的人,為平等印亦如是:這個菩薩為眾生平等之印,也就好像大海不拒細流一樣的。

菩薩行道,是普遍度脫一切眾生的,不論你是善的眾生、惡的眾生,他都要教化;也不論你是貧的眾生,或者富的眾生,他一樣平等地教化,就猶如大海包容一切,而無所拒絕。

福德智慧諸妙行:行菩薩道的菩薩,福德也修,智慧也修。

修福修慧,修福就是要利益人,修慧就是要利益自己。

你只知道利益人,不利益自己,這是有福無慧;若只知道利益自己,不利益其他人,這叫有慧無福。

怎麼叫修慧利益自己呢?就是研究一切的經典,深般若就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若不深入經藏,就不能智慧如海。

修福,你力量能做到的事情就儘量去做,不要躲懶偷安,能幫助人的事情,就要去幫助,「但有利益,無不欣行。

」所有的利益都去做,這是修福。

修慧,就是所有合乎智慧的,能增加自己智慧的,都要去做。

所以才說:「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這修一切的般若智慧、波羅蜜法,都是妙行。

一切普修無厭足:所謂六度萬行、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都去修得圓圓滿滿的,沒有厭足修行的時候。

各位想一想,菩薩修六度萬行,沒有哪一天說:「我對修行厭倦了,我已經夠了,我不需要再修行了。

」沒有的,時時刻刻都勤加精進,不休息,這就是無厭足。

F20.二十四頌半龍王遊戲喻 。

喻菩薩遊戲神變德(分二) G1.二十二偈半明龍王大用不同 G2.二頌正明舉劣顯勝  G1.(分二) H1.半偈總標 H2.二十二偈別顯 今H1. 大海龍王遊戲時 普於諸處得自在 大海龍王遊戲時:大海的龍王遊戲神通,牠用神通的時候,普於諸處得自在:在一切處都得到自在。

H2.二十二偈別顯(分四) I1.四偈半雲色不同。

喻菩薩身雲各異 I2.四偈電光差別。

喻菩薩光明等殊 I3.三偈半雷聲不等。

喻菩薩三昧多種 I4.十偈所雨不一。

喻菩薩說法多門 今I1.興雲充遍四天下 其雲種種莊嚴色 第六他化自在天 於彼雲色如真金 化樂天上赤珠色 兜率陀天霜雪色 夜摩天上琉璃色 三十三天瑪瑙色 四王天上玻黎色 大海水上金剛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 諸龍住處蓮華色 夜叉住處白鵝色 阿修羅中山石色 鬱單越處金燄色 閻浮提中青寶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 隨眾所樂而應之 興雲充遍四天下:龍所興起的雲能充遍一四天下,就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這四天下。

其雲種種莊嚴色:牠所興起來的雲都有種種的莊嚴色。

第六他化自在天,於彼雲色如真金:在第六他化自在天上,牠興的雲顏色就和真金是一樣的。

化樂天上赤珠色,兜率陀天霜雪色:化樂天上的雲就是赤珠的顏色;兜率陀天,就是知足天,它的雲是霜雪色。

夜摩天上琉璃色,三十三天瑪瑙色:夜摩天的雲是琉璃的顏色;忉利天是瑪瑙色。

四王天上玻黎色,大海水上金剛色:龍王在四天王天所興的雲彩是玻的顏色;在大海水上邊的雲,是金剛的顏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諸龍住處蓮華色:緊那羅王,這奏樂的樂神,那兒的雲是妙香的顏色。

而所有的龍宮,龍王所住的地方,那裏的雲都是蓮華的顏色。

夜叉住處白鵝色,阿修羅中山石色:夜叉所住的地方雲是白鵝的顏色;在阿修羅界的雲就是山石的色。

鬱單越處金燄色,閰浮提中青寶色:鬱單越,就是北俱盧洲,那兒是金燄色。

在南閻浮提,就現出青寶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餘二,也就是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這兩天下是雜莊嚴。

隨眾所樂而應之:隨眾生所願意的,龍王就興出這種雲的顏色,而應眾生的心之所好。

卍                                    卍                               卍 今天我們這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到金山寺來了,每個人有什麼感覺,都可以說一說。

各位應該知道觀音菩薩為什麼有千手千眼?其實千手千眼,只是一個總名稱;要是細分析起來,觀音菩薩手眼是無量無邊那麼多,甚至於每一根汗毛的梢上都有手有眼。

他怎麼能有這樣的一個法身?就因為他修大悲法〈四十二手眼〉,成就這種的妙相莊嚴,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

你看看他每一個手裏都有眼睛,每一個眼睛都能看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的心念。

所以這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今天到金山寺來,我們修〈四十二手眼〉的人應該認真去修行,不可以馬馬虎虎的。

用最誠懇的心來修這個法,一定會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個樣的。

各位要知道,這觀音菩薩不是今天來的,很早以前就來了,不過你看不見,你就不知道他在這兒。

現在這是一個木頭造的像來了,你們就說觀音菩薩來了。

其實有這個像,沒有這個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早就來了,只是你們沒有見著這個像,就不知道他已經來了。

I2.四偈電光差別。

喻菩薩光明等殊又復他化自在天 雲中電曜如日光 化樂天上如月光 兜率天上閰浮金 大海的龍王有一種自在的神通,這種神通能令各處所興的雲顏色不同,所以才說又復他化自在天,雲中電曜如日光:又說一說他化自在天,此天的雲裏邊有閃電,這閃電的光就好像日光那麼光明。

化樂天上如月光:化樂天的雲裏頭的電光,就好像月光那樣。

兜率天上閻浮金:兜率陀天,這個知足天的閃電和雲,就好像閰浮檀金的顏色,所以有種種的不同。

我們世間的人,每一個人的相貌不同;就是雙生的兄弟姊妹,樣子也不盡相同,這是拿人來講。

就是畜生,也是不相同的,你看所有的馬、牛、雞、犬,牠們的樣子都不相同,每一個、每一個都不相同的,沒有絕對是一樣的,這是畜生不一樣。

那麼飛禽也是不一樣的,每一隻小鳥的樣子也生得不同的。

因為牠很小,你一看,好像都是相同的;但是你細分析起來,是不相同的,各有各的樣子;就是同種類,樣子也不同,這是走獸飛禽。

連最小的蚊蟲、螞蟻、蜜蜂,都不一樣的。

蚊蟲,你看牠那麼小,以為牠是一樣的,其實不一樣。

牠們也互相會認識,你認識我,我認識你,互相明白哪一個是哪一個。

在牠們的眷屬裏頭,每一個有牠們自己的名字,互相都會認識的。

螞蟻也是,每一隻螞蟻也不一樣的,因為你眼睛看不清楚牠,所以分別不出來哪一隻螞蟻是哪一隻。

你若細來分析,螞蟻也不相同,蜜蜂也不相同。

每一個有每一個的面貌,每一個有每一個的樣子,都不相同的。

因為一切眾生的相貌不相同,所以龍王所興的雲和閃電,顏色都不相同,乃至於所發的聲音也都不相同。

所以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在演說微妙的法音。

如果眾生迷了,就不明白萬事萬物都是在那兒演說一切的妙法。

因為你不認識這種的妙法,所以就一天比一天迷;你若認識一切萬事萬物都在那兒演說妙法呢,就會一天比一天明白。

那麼它們演說什麼法?都是各從其類,各一類就演說各一類的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人為什麼做人?就因為人在過去生中盡做人事,沒有做狗事,所以就做人了。

狗為什麼做狗?就因為牠在過去生中盡做狗事,不做人事,所以就做狗了。

其餘的種類也都是一樣,蚊子,為什麼做蚊子?就因為牠做蚊子的事,歡喜蚊子,覺得蚊子也不需要做工,吃現成的,到所有的眾生身上去喝血,來維持自己的生命,於是就做了蚊子。

其餘每一類的眾生都是這樣,各從其類,各從其事,各受各的果報不同。

所以我們學佛法的人要是明白了,對因果方面一定要很清楚的,不能隨隨便便就亂錯因果,亂講話,不守規矩,這是一定的道理。

夜摩天上珂雪色 三十三天金燄色 四王天上眾寶色 大海之中赤珠色 緊那羅界琉璃色 龍王住處寶藏色 夜叉所住玻瓈色 阿修羅中瑪瑙色 鬱單越境火珠色 閰浮提中帝青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 如雲色相電亦然 夜摩天上珂雪色:夜摩天上雲是珂雪色,電也是一樣的。

三十三天金燄色:在忉利天的天宮,就是金燄色,好像金子冒出火燄那個顏色。

四王天上眾寶色:在四王天的上邊,就是眾寶雜聚的一種顏色。

大海之中赤珠色:在大海裏邊,雲和電就是赤珠的顏色。

緊那羅界琉璃色:在緊那羅的世界裏邊,雲和電就是琉璃的顏色。

龍王住處寶藏色:在大海龍王所住的地方,雲和電就是寶藏的顏色。

夜叉所住玻瓈色:夜叉鬼所住的宮殿裏,雲和電就是一種玻瓈的顏色。

阿修羅中瑪瑙色:阿修羅所住的宮殿,雲和電就是瑪瑙的顏色。

鬱單越境火珠色:北俱盧洲,所有的雲和電就是一種火珠色,好像火那麼紅的珠子顏色。

閰浮提中帝青色:南閰浮提,雲和電就是帝青寶的顏色。

餘二天下雜莊嚴,如雲色相電亦然:東勝神洲和西牛賀洲,這兩個地方,雲和電都是雜寶的顏色來莊嚴的。

I3.三偈半雷聲不等。

喻菩薩三昧多種 他化雷震如梵音 化樂天中天鼓音 兜率天上歌唱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 於彼三十三天上 如緊那羅種種音 護世四王諸天所 如乾闥婆所出音 海中兩山相擊聲 緊那羅中簫笛聲 諸龍城中頻伽聲 夜叉住處龍女聲 阿修羅中天鼓聲 於人道中海潮聲 他化雷震如梵音:他化天雷震的聲音,就好像一種清淨的梵音。

化樂天中天鼓音:化樂天上雷震的聲音,就好像天鼓響的聲音。

兜率天上歌唱音:在兜率天所現出的雷聲,就好像唱歌那種聲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在夜摩天,雷的聲音就好像天女的聲音。

這都是由各天的眾生所造的業報不同,所以顏色也不同,聲音也不同,也是各循各天所造的業,而受這種的果報。

於彼三十三天上,如緊那羅種種音: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上邊,雷震的音聲就好像緊那羅所奏的種種音樂聲。

護世四王諸天所,如乾闥婆所出音:四大天王,是保護世間眾善奉行的眾生。

在四天王那個地方,雷震的聲音就好像乾闥婆所奏的音樂聲。

海中兩山相擊聲:在海龍王那個地方,雷就好像兩座山相擊的聲音。

緊那羅中簫笛聲:在緊那羅這個界裏邊,雷的聲音就好像吹簫、吹笛子聲。

諸龍城中頻伽聲:在一切諸龍所住的地方,就好像頻伽鳥那種的音聲。

夜叉住處龍女聲:在夜叉住處,聽見雷聲就好像龍女唱歌那種聲音。

你看!一樣的雷,每一種類的眾生所聞的音聲就不同,這都是因為各眾生的業報不同,所以也就各有各的聲音。

阿修羅中天鼓聲:在阿修羅裏邊,雷聲變成天鼓的聲音。

於人道中海潮聲:在人世間,這雷聲猶如海潮那種聲音。

I4.十偈所雨不一。

喻菩薩說法多門 他化自在雨妙香 種種雜華為莊嚴 化樂天雨多羅華 曼陀羅華及澤香 兜率天上雨摩尼 具足種種寶莊嚴 髻中寶珠如月光 上妙衣服真金色 夜摩中雨幢旛蓋 華鬘塗香妙嚴具 赤真珠色上妙衣 及以種種眾伎樂 他化自在雨妙香,種種雜華為莊嚴:在他化自在天這一個天上,所雨的都是妙花和妙香,又有種種其他雜色的花,來莊嚴天上這種的境界。

化樂天雨多羅華,曼陀羅華及澤香:在化樂天上,常常雨多羅寶花,又有曼陀羅花,及其他種種的花;又有一種香,叫澤香。

兜率天上雨摩尼,具足種種寶莊嚴:在兜率陀天就常常雨摩尼寶和摩尼寶花。

又有很多種類寶貴的東西,種種的寶貝來莊嚴兜率陀天。

髻中寶珠如月光,上妙衣服真金色:在髮髻中有一顆寶珠,這顆寶珠猶如月光那麼明亮。

還雨最好的這種衣服,這衣服都是真金色的。

夜摩中雨幢旛蓋,華鬘塗香妙嚴具:在夜摩天又常常雨幢幡、寶蓋來做為莊嚴。

有種種的花、種種的鬘、種種的塗香,和最妙莊嚴的這種器具,來莊嚴天上這種的境界。

赤真珠色上妙衣,及以種種眾伎樂:又雨紅真珠色的上妙衣服,還有跳舞、奏音樂,這種種的伎樂。

三十三天如意珠 堅黑沉水栴檀香 鬱金雞羅多摩等 妙華香水相雜雨 護世城中雨美膳 色香味具增長力 亦雨難思眾妙寶 悉是龍王之所作 三十三天如意珠:三十三天就雨如意寶珠,這如意寶珠能遂心滿願。

堅黑沉水栴檀香:有一種很堅固的黑色香。

又有一種沉香,這種香的木頭,放到水裏會沉下去。

又有牛頭的栴檀香,你點上很少很少的這種香,它的香味可以傳到四十里以外。

鬱金雞羅多摩等:鬱金也是一種香,雞羅也是一種香,又有一種香叫多摩香,有這種種的香。

妙華香水相雜雨:又有一種妙花香的香水,常常在虛空裏頭灑這種香水,來莊嚴三十三天。

護世城中雨美膳:護世就是四大天王的城裏邊,這城裏邊常常雨美膳,就是最好吃的東西。

你想吃什麼,就會像下雨似的,下到你面前。

色香味具增長力:這種的美膳,為什麼叫它美膳?因為它的營養份最充足,比花生米、黃豆都有營養。

人間就吃不著這麼有營養的東西,你若想吃這麼有營養的東西,就趕快到四王天那兒去趕齋,或者可以吃得到。

這個美膳,顏色也好看,你看見它的顏色,想不吃都不可以,食欲就來了;你就是飽了,看見這種美妙的飲食,也想要吃。

這個行頭陀行日中一食的老修行,到那個地方也打了妄想:「我吃一點,大約不要緊吧!」香,這個美膳是特別香,有一股異香撲鼻,也就是你聞到這股香味,就想要吃了。

味,就是它這滋味也非常好的,甚至於打餓七的人,一到這個地方也想吃飯了,就受不了,忍不住,一定要吃了。

所以打餓七的人,無論如何不要到四王天那個城裏去,到那兒,打餓七一定不成功的! 這個色香味都具足,你吃了之後,就增長你的體力。

你以前沒吃過這種美膳的時候,只能拿動三百磅;你吃過之後,你隨便都可以拿得動六百磅,就能有這麼大的力量。

所以天上這種飲食是不容易吃得著的,你看!窺基祖師那麼高的道德,那麼深的境界,也吃不著天上的飲食。

雖然吃不著,我們現在講經,聽一聽這經文,應該覺得很飽了,已經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了。

亦雨難思眾妙寶:也雨不可思議這麼多眾妙寶。

眾妙寶,就是金、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瑪瑙、珍珠、琥珀等等所有貴重的寶物。

悉是龍王之所作:雨這麼多的寶,和一切種種的香、花、衣服、飲食,種種都是龍王所作的。

又復於彼大海中 霪雨不斷如車軸 復雨無盡大寶藏 亦雨種種莊嚴寶 緊那羅界雨瓔珞 眾色蓮華衣及寶 婆利師迦末利香 種種樂音皆具足 又復於彼大海中,霪雨不斷如車軸:牠又在大海裏邊,常常有霪雨。

霪雨就是總也不斷的這種雨。

如車軸,就好像車軸一樣,轉過來轉過去,轉來轉去,它總也是不斷的。

復雨無盡大寶藏:又雨無盡那麼多的大寶藏,如雨滴那麼多。

亦雨種種莊嚴寶:也好像下雨似的,下那麼多種種莊嚴的寶貝。

緊那羅界雨瓔珞:在緊那羅王所住的地方就雨瓔珞寶。

眾色蓮華衣及寶:又有種種顏色的蓮華和衣服,和種種的妙寶,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什麼地方雨什麼寶貝,這都是眾生的業感所成就的,才有這種的境界。

婆利師迦末利香:「婆利師」是有雨,「迦」是時,就是雨時華。

又雨一種花,下雨時這種花才開,也是很香的;末利香是一種黃色的花,也非常地香。

種種樂音皆具足:還有種種音樂的音聲,都非常圓滿的。

卍                                    卍                               卍 上人: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淨土沒有五欲,為什麼在淨土,人還天天吃飯? 上人:哪個淨土? 弟子:極樂世界。

上人:誰說在那兒天天吃飯? 弟子:《彌陀經》。

上人:怎麼說? 弟子:有一句話說﹁飯食經行﹂,供養佛之後,吃飯。

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吃飯?他們沒有五欲。

上人:他們就是吃,也不像我們這種吃法。

我們盡是打妄想要吃好東西,他們不打妄想,吃天然食物。

你現在懂了嗎?就是一個有妄想、一個沒有妄想的問題。

弟子:他們沒有真實的身體,為什麼還要吃飯? 上人:他們是在蓮華化出來的,不是沒有實體。

沒有實體,那不是空的嗎?他們也吃、也穿,但是和我們這個不同的。

這要慢慢來研究,等你到這種的境界就明白了。

另外無論誰犯過了,應該懺悔,「瀰天大罪,一悔便消」,你若不懺悔,這個罪是常存在的;你若一懺悔,就沒有了。

所以孔子說:「過能改,歸於無」,你有過若能改了,這過就沒有了,這罪過就消滅了;你若不改,那過就是存在的。

我們學佛法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常常地生懺悔心,你懺悔就得到清淨,你不懺悔就有染污,這是很重要的。

諸龍城中雨赤珠 夜叉城內光摩尼 阿修羅中雨兵仗 摧伏一切諸怨敵 鬱單越中妙瓔珞 亦雨無量上妙華 弗婆瞿耶二天下 悉雨種種莊嚴具 閰浮提雨清淨水 微細悅澤常應時 長養眾花及果藥 成熟一切諸苗稼 諸龍城中雨赤珠:在龍的城裏邊又雨赤珠,紅色的珠子。

夜叉城內光摩尼:在夜叉城裏,又雨光摩尼寶珠。

阿修羅中雨兵仗,摧伏一切諸怨敵:兵是兵器,仗就是車仗之類的。

在阿修羅的種類裏頭,就雨兵仗,能摧伏一切和他敵對的人。

鬱單越中妙瓔珞,亦雨無量上妙華:鬱單越就是北俱盧洲,那個地方雨瓔珞,又雨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妙花。

弗婆瞿耶二天下,悉雨種種莊嚴具:在東勝神洲、西牛賀洲,雨種種莊嚴的器具。

閰浮提雨清淨水,微細悅澤常應時:在閰浮提,龍王又雨清淨水,這清淨水,很微細的,令人覺得很舒服的。

常應時,應該下的時候它就下,不應該下的時候它就不下。

大海的龍王有大神通,能長養眾華及果藥:長養一切的花、一切的水果,和一切的藥材,土、木、金、石、草,這其中都有藥材。

土裏頭也有藥材,有一種土會治病的;木,木頭也是藥材;金也是一種藥材,《藥性賦》中有「金石部」,那就是屬於金類的;石頭,你看裏頭也是有藥材;草裏邊都有藥材,水果也可以做藥材。

成熟一切諸苗稼:這個風、雨,又能成熟一切的五穀。

苗稼就是所種的種種穀類。

卍                                     卍                               卍 果更:對於佛經的來源,我有問題。

我百分之百相信佛經的精神價值,但是關於傳統所說的歷史來源,有所存疑,譬如我不相信佛經從佛住世時流傳到現在,一點都沒有更改。

我也相信修行可以得到菩提涅槃,但是對於經典來源的傳統說法,我不完全相信。

上人:你既然不相信,那又有什麼佛法可學? 果更:我是不相信經是從哪裏來,我想不會每個字每個字,一個字都沒丟,一個字都沒加上,就傳過來,有的學者批評這個歷史方面的問題,有時他們很對。

上人:碩士、學士,他們有沒有開悟?有沒有哪一個成就道果了? 果更:當然沒有學士開悟,這些學士完全不知道佛法;但是不可以完全不管歷史的問題。

正法、不正法是一個問題,但是歷史是另外一個問題,不可以完全不管歷史,也不可以看不起這種研究,這個問題就是「經典從哪裏來的?」,他們說的是有意思的。

上人:「經典從哪裏來的?」這並不是經典的意思。

好像你問一個人從哪裏來的?你只知道他從哪裏來的。

至於他是個什麼人,能做什麼,有什麼用,你不知道。

那你知道他從什麼地方來的,又有什麼用!這是皮毛。

你要知道每一部經典的義理是不是合乎道理,這才是要緊的。

它若合乎道理,這就是佛法;若不合乎道理,邪知邪見,這就不是從佛來的。

你不知道其義,就單知道這個人從什麼地方來的,即使這個人從天上來的,他只會吃飯、睡覺、穿衣服,什麼工也不能做,這也是個廢人,是個死人,根本就沒有用的。

若這人從地裏頭鑽出來的,但他不僅僅會吃飯、睡覺、穿衣服,還能做種種的工作,能幫助這個世界,那麼這是個有用的人,是個活人。

你們有什麼見解? 果更:我完全同意。

上人:那你為什麼要那麼注意歷史,那麼注意它從什麼地方來?我不問這經是誰說的?就是鬼說的,我覺得它有道理,我也相信;它就是佛說的,沒有道理,我也不相信。

我是信道理的,不信它從什麼地方來的。

果更:我完全同意師父,我說這個,不是因為我反對師父,只是我看自己的意見和他人的意見有一點不同,所以我要說一說,我看這個歷史也有一點用,因為或者將來有什麼問題發生,關於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人人都會明白。

上人:你不說我早就明白。

果更:我就是要把所有的事情弄得很清楚。

上人:你要很清楚,就不要那麼邋遢,不要把東西都丟了,能用的就留一留,好像plastic(塑膠袋),以前有很多來著,你不是說有二十個,現在大概一個也沒有了,這東西一定是都丟了,用了一趟就不要了。

這東西很好用,又很輕的,雖然不太好,但是留一留,都不一定佔地方。

玻璃瓶子反而留一點點可以了,不要那麼多。

主要就是廚房裏不可以邋遢,不可以把廚房的東西都打爛了。

你看就茶杯蓋來說,這二、三十個人的,單單我那個就打爛了;那麼其餘的更可想而知,都會打爛了。

這怎麼打爛的?就是洗東西時不小心;若小心一點,哪個也不會壞的。

做工作要保護東西,不是來破壞它,不要學著像美國人和日本人,什麼東西都把舊的打爛了,買新的,用新的,那種方法未免太浪費了。

我們在這兒修道,這兒的人不一定個個都是好的,很多都是不守規矩的,可是只要願意改過,願意去毛病,哪一個都可以在一起同住的。

除非你又不守規矩,又不聽教化,這絕對是不可以同住的;你能改,哪個都可以的。

即使就有人不守規矩,也不願意改,但是對著我來說:「我願意改!」我也相信他這個願意改,不相信他不願意改那個話,我給他多一點機會。

即使知道他欺騙我,我也不相信他是欺騙我,你懂不懂這個意思?所以無論哪一個,能改過,我就歡迎他。

他就以前做土匪的,殺過多少人的,只要說:「不做土匪了,我不殺人了。

」我就相信他這話,不管他是真的、假的。

哈!我不要等他哭起來,再相信他。

所以誰若願意欺騙我,很容易的。

現在講經了。

佛沒有說經典,那麼是誰說的?經典是佛說,弟子記錄出來的。

那麼記錄出來,當然有的記得很正確的,有的就不太清楚。

你要是研究哪一句是佛說的,哪一句是弟子寫出來的,這要費很長的時間。

所以我們不要研究它是誰說的,是誰寫的,我們就信義理,義理圓滿就是佛說的,不圓滿就是魔說的,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法。

孟子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我們現在可以這麼樣說:「盡信經,則不如無經。

」每一部經裏邊最重要的義理,只有一點點,你把重要的、正確的義理記得,就夠了,不需要費很長的時間研究出來了,還沒有什麼大用。

就像我方才說這一個人從天上來的,啊!又懶又饞,又好睡覺!你說這天上來的又怎麼樣?有一個從地裏頭出來的,但是他能做工,能有用,這是好的。

這個經典,無論哪一部經都有它的價值,都有它的重要性。

我們只要知道那個重要性,這是最要緊的。

根本佛在入涅槃時已經說過,說過什麼?有人問他說:「佛啊!您說的經典怎麼辦呢?」佛說:「我連一個字也沒說過,又從什麼地方有經典呢?」一個字都沒說,那佛是不是打妄語呢?不是的。

這個意思就是叫人不要執著到經典上了,要即相離相,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不著一切相,這才對的。

弟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上人:「盡信書」,就是若你完全相信書上所講的道理,「則不如無書」,那就莫如不要書了。

書上所講的道理不一定完全都對的,好像《書經》,孟子說:「吾於武成,取二三冊而已矣。

」他說我於《書經》〈武成篇〉,只取一兩句就完了。

為什麼?他說如果全信,「武王伐紂,以至仁伐至不仁」,以最有道德的皇帝,伐那個最沒有道德的皇帝,但是《書經》上說:「血流漂杵」,殺人的血,可以把鐵杵都漂起來。

你說那要殺多少人才能把鐵杵漂起來?韋陀菩薩拿的寶杵是用金子做的,普通的杵是用鐵做的,那得要多少人血,才可以把鐵杵漂起來?沒有這個道理!他也沒有殺那麼多人,怎麼會血流漂杵呢?不會的,所以這個不需要信的。

那麼佛經,也有很多是陪襯,好像講那些須彌山、四大部洲,這只是講一講,叫人心量大起來,不要境界那麼小;講世界,無量無邊那麼多世界。

為什麼要講這個?就是叫你心量大起來,小不礙大,大不礙小,大小無礙。

G2.二頌正明舉劣顯勝 如是無量妙莊嚴 種種雲電及雷雨 龍王自在悉能作 而身不動無分別 彼於世界海中住 尚能現此難思力 況入法海具功德 而不能為大神變 如是無量妙莊嚴:像這樣子,這也都是莊嚴佛土的一種表現。

種種雲電及雷雨:種種的雲電及雷雨,這都是在說法呢! 所以我常常給你們講,可是你們都不注意,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在那兒演說妙法呢!你若認識這個妙法,那何必又等著佛說呢?你若不認識這個妙法,就是佛說出來法,你也不認識,這就看你明白不明白。

一切眾物表裏精粗都是在那兒講經說法呢!所以我才說,誰講的有道理,我就相信誰;誰講的沒有道理,就不相信。

我是信道理,信真理,不是信文字的。

文字有什麼用呢?文字沒有用的,文字是顯理的,顯真理。

弟子:表裏精粗? 上人:表是皮毛,裏就是裏邊,精是精細、精微,粗就很粗的。

就是所有的物品裏面、外邊,它粗的、細的,都知道。

好像蚊蟲喘氣,在一秒鐘牠喘了多少口氣,你都知道了。

前面所說這種種微妙的聲音,和雨一切的寶莊嚴,這都是龍王自在的神力、神通妙用所變化的,所以說是龍王自在悉能作:自在就是遂心如意,變化無窮;悉能作,這些事情他都可以做得到。

而身不動無分別:而他本身並不是在變化種種的寶和種種的莊嚴時,就到所變化的那個地方去。

不是的,他本身是不動的,也沒有分別,就能成就這種種的變化,莊嚴微妙的境界。

彼於世界海中住,尚能現此難思力:龍王在世界海裏邊住著,尚且能現出來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有這種的力量。

況入法海具功德,而不能為大神變:況且這個行菩薩道的菩薩,他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又具足諸佛的功德,他豈不能做大神通和變化嗎?他一定能有這個大神通、大變化。

E3.一頌結說顯德 彼諸菩薩解脫門 一切譬喻無能顯 我今以此諸譬喻 略說於其自在力 彼諸菩薩解脫門:這十方國土一切的菩薩,所修的這種解脫門,一切譬喻無能顯:所有的譬喻,都不能把它顯露明白,不能把它說完了,沒有法子用譬喻把菩薩這種大神變、大功德的解脫門,完全顯現出來。

我今以此諸譬喻:賢首菩薩說,我現在用前邊這種種的譬喻,略說於其自在力:略略地說,就是說出一少部份,沒有全說。

所以這只是略略說明,這一切的自在神通之力而已。

▲Top 法界佛教總會‧DRBA/BTTS/DRBU │←上一頁‧目錄‧下一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