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迴波圖是什麼?氣象學之「眼」:雷達!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雷達回波圖」就是氣象雷達的最終產品。

然而,收到的回波訊號其實是沒有顏色之分,只有強弱不同,將不同的數值上色只是為了讓人更容易看懂而已。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000地球脈動專欄泛科授權2.0科技能源雷達迴波圖是什麼?氣象學之「眼」:雷達!阿樹・2012/08/31・2112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SR值520・七年級+追蹤相關標籤:天氣預報氣象學氣象雷達雷達分布雷達回波圖電磁波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雷達回波圖,怎麼看才對?和衛星雲圖有什麼差別?打開電視或是上網看颱風動態、天氣狀況的時候,或許大家會發現,關於天氣的影像百百種,有天氣圖、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圖、累積雨量圖…就算看完那一堆「圖」,對於氣象預報怎來的,還是霧煞煞吧?或許大多時我們想知道的,不過只是「會不會下雨」這而已,那一堆圖就算看不懂,也就算了。

但對於氣象預報,這一大票的圖,都有各自的功用和效果。

既然大多時候我們想知道的是下不下雨,不如就來看看,對於降雨觀測預報的一個重要利器:雷達。

雷達回波圖,那是什麼?可以吃嗎?「雷達回波圖」就是氣象雷達的最終產品。

然而,收到的回波訊號其實是沒有顏色之分,只有強弱不同,將不同的數值上色只是為了讓人更容易看懂而已。

從2012年天秤颱風的雷達回波圖(左圖)來看,紅色區域就是雲中水滴豐富的地區,往往水滴最豐富的地方,多半就是降雨最多的所在,所以拿雷達回波來做短時間的雨量評估會更接近實際值。

像臺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就研究出了利用雷達回波資料作未來一小時的降水評估,利用過去的觀測資料,找到各地的降雨與回波圖的連結並建立資料庫,未來當有觀測數據時即可搜尋過去最近似的雷達回波圖,就能進行降雨量評估。

回波與降雨的關係降雨量和雷達回波有正相關嗎?看上方天秤颱風的當日累積雨量與雷達回波圖可以略窺一二,南方的水滴含量豐厚,而北方的回波最強處正好是中央山脈的東邊,算是蠻一致的。

至於為什麼已經有雲圖了,還要用雷達回波呢?有雲不代表一定有雨(陰天),這也是再合理不過的解釋了吧?但現今的衛星雲圖是利用紅外線的回波,看看下面8/30的午後的雲圖與回波圖、降雨圖,可以發現,在北部與中部附近,雲圖上不太清楚,但雷達上明確的有水滴的訊號,也的確出現降雨,故對於水滴的偵測雷達回波的資訊比雲圖更為直接,不同的工具各有所長,氣象衛星、氣象雷達,就是氣象學家或預報員的「雙眼」,缺一不可。

 氣象雷達的原理哇,講了半天,還沒講到「原理」耶!別急,雷達原理十分簡單,在雷達的天線中,包括了發射器、接受器以及天線罩(所以看起來外觀都像顆球),雷達會發射電磁波訊號到四周的空中,會完整地繞一圈,並逐漸提升仰角,有部分訊號會被散射掉,但有部分訊號則會遇到水滴、冰或天空中的物體而反射,接受器就是在接收反射的電磁波,進行分析。

雷達回波得到的資訊,並不只有水滴的大小與含量,新型的「雙偏極化雷達」,更可以了解水滴的形狀、,甚至連龍捲風也能夠即使偵測到(因為龍捲風通常在暴風雨中,但卻能捲起大量碎屑),可以提前預警;而利用都卜勒效應便可知道雲雨團的運動方向(即風向)。

在近期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也試著將軍方專門拿來偵測導彈的相位陣列雷達應用在氣象觀測上,將能提供更即時、更精細的資料。

目前臺灣的雷達分布,由五分山、花蓮、墾丁和七股等完全涵蓋,而美國也將雷達廣泛設置於全國各地,以達到完全涵蓋的效果。

雷達的電磁波會傷身?國內某些環保團體,對於雷達具有相當程度的疑慮,尤其是七股雷達站,也曾吵的沸沸揚揚的,但畢竟我對於電磁波對人體並無研究,在此也不特別對其批判,僅列出一些原理與科學觀點。

雷達針對特定方向發射出的脈衝每次約0.00000157秒,經過繞圈與逐次提升仰角,而美國所使用的WSR-88D型的氣象雷達,最大功率為45萬瓦,雖然看起來似乎很驚人,但實際上在一個小時中,零星加起來只有7秒是發射電磁波,其餘的59分53秒都是在「聽」傳回來的訊號。

加上雷達通常設於透空良好處,考量附近建物時也有一定的規範,雷達發射也僅從水平開始向上提升仰角,看起來似乎對於週遭環境無直接影響。

此外,船隻或飛機皆配有都卜勒氣象雷達,殊不見有駕駛因此致病的案例。

說真的,如果真的要把健康歸咎於雷達,是不是應該統計在雷達站工作的人員,或是比較全臺灣四座雷達站,甚至全世界的雷達站呢?似乎扯遠了,回到主題,新聞媒體上的氣象播報時,提到雷達回波圖的頻率日漸增加,而網頁上也很容易查到資訊,希望看完本篇之後,自己也能簡易判讀雷達回波囉,搭配預報來看看是否自己能看得出一些門道啊!延伸閱讀NOAA雷達簡介台南環境保護聯盟抗議七股氣象雷達電磁波傷人氣象雷達危害人體?臺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常識>氣象現代化科學人124期:盯緊風暴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阿樹73篇文章・ 18位粉絲+追蹤地球科學的科普專門家,白天在需要低調的單位上班,地球人如果有需要科普時時會跑到《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擔任副總編輯撰寫地震科普與故事,並同時在《地球故事書》、《泛科學》、《國語日報》等專欄分享地科大小事。

著有親子天下出版《地震100問》。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3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氣象雷達蓋不蓋?「手機門號增加+腦癌人數未增=手機電磁波不會致腦癌」的推論有什麼問題?破解廣告話術—「鈦」扯手鍊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有多強,WHO告訴你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災害預測新技術(二):無山不崩雷達測雨全面網羅陳慈忻・2013/04/11・2147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SR值536・七年級+追蹤相關標籤:土石流地震強度崩塌氣象雷達造山運動雨量測站雷達颱風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台灣降雨時節不均、山地又佔了三分之二,水災、土石流成為台灣常見的天災,為了達到災害預警,「到底雨量測站夠不夠?」也變成許多政府單位及民眾關切的問題。

究竟國內的雨量監測有哪些技術?目前又是如何運作的呢?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簡稱地理系)的黃誌川教授與台大大氣科學系(簡稱大氣系)的周仲島教授將為大家介紹。

天下無山不崩颱風結束之後,不代表危險消失了,因為在下雨之後,大概接著就有山坡地開始崩塌(landslide),台灣100公尺以上的地方約有2%的崩塌地。

「南部崩塌發生較快,因為南部的板塊上升速度比較快,如果日降雨超過200mm,大約就要開始崩了。

」地理系的黃誌川教授說。

造山運動的作用使地勢更加陡峭,因此崩塌會集中在造山帶上,而全球崩塌地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大約就在東亞。

天下無山不崩,再堅固的工程也終究阻擋不住,在這樣的事實下,我們要怎麼用軟性的態度去處理他?「我們需要先了解,什麼情況我們要啟動災害預防的機制,我們歸納出一些指標,然後特別注意超出指標的地區。

」黃誌川教授說。

譬如就地震強度及降雨量而言,台灣會發生比較嚴重的崩塌大約是地震強度6級以上,而降雨事件約超過600mm的時候,初步了解這些條件之後,進一步關注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大於600mm的降雨事件,以及近期地震強度較大的區域。

雨量測站足夠嗎?既然土石流及崩塌地發生與降雨量息息相關,雨量監測變成了相關防災的重要工作。

從小學起,我們就學到雨量筒能用來測量降雨量的原理,而比較精密的雨量筒擺在雨量測站,設置雨量測站的地方,就能直接測量該位置的雨量。

沒有雨量筒的地方怎麼辦?可以利用周遭的雨量測站數據推估出來。

這麼一來,雨量測站越密集,應該就能夠得到越準確的雨量數值,因此許多地方政府或民眾擔心:台灣的雨量測站夠嗎?「中央氣象局的測站大約有四百多個,水利署有一百七十幾個,加起來號稱有600個;如果加上農改場或者中小學自行架設的雨量測站,大概全台灣總共有1,000個雨量站,而每1個雨量站大約能管60平方公里。

」黃誌川教授說。

這樣的雨量站數量夠不夠?在平地是夠的,但在山區確實不足,「山坡地的降雨可能換一個坡面,雨量就不同了,如果要真的精準量測山區雨量,雨量站是設不完的。

」周仲島教授說。

雨量監測技術不只1種有些地方政府希望轄區內能夠架設更多雨量測站,以輔助土石流及洪水的預警,但是可能會面臨到經費問題,因為精密的雨量監測儀器可能所費不貲,如果要遍地架設,可能會耗費大筆公帑。

有沒有雨量測站以外的監測方案?在新技術的面向上,中央氣象局整合了一套「雷達雨量監測系統」,使用全台灣的4個降雨雷達:墾丁、台南、花蓮、五分山,來觀測全台灣的雨量資料,雷達的掃描(scan)是以面為單位監測,不像雨量測站是以點為單位測量。

所以儘管1個雷達的成本比1個雨量測站還高,一個雷達測站所能夠獲得的資料卻往往是上百個雨量測站才能蒐集而成的,所以總體的成本不見得比較高。

「雷達的降雨資料解析度可以達到1.3平方公里1個網格」黃誌川教授說,「雷達能夠監測的是連續資料,可以記錄降雨的時空動態及強弱變化。

」周仲島教授說,這些都是雷達的優點,監測面積廣、資料連續、解析度高等等,因此雷達得到的資料很適合作為如何預警的研究資料。

有了雷達,一般雨量測站就不需要了嗎?其實不然,雖然雷達監測的時間解析度很高,能夠比較精準的掌握連續時間下的變化,但是雷達的監測資料卻是推估而來的,換句話說有「猜」的成分。

而雨量測站的測量是屬於直接的測量,一般認為量到的數字貼近真實,這是雨量測站相較於雷達最大的優勢。

但是雨量站所量測的雨量值都不會失誤嗎?「雨量站的維護其實相當耗費人力,偏遠地區的雨量測站有時候被樹葉塞住了,可能好幾個月沒去檢查,看到這個地方都不下雨才發覺不對勁。

」周仲島教授說。

抉擇:雨量測站還是降雨雷達?既然雨量測站與降雨雷達兩種監測技術各有優劣,氣象局如何在考慮成本、效益之下選擇合適的技術?「其實目前是hybridsystem,也就是混用的方式。

」周仲島教授說。

雷達能發揮大面積監測的效果,但又擔心非直接測量會有不準確的疑慮,因此氣象學家從數百個雨量站中挑選幾個維護較為嚴謹的「標準測站」,可以避免上文提到的測站故障,然後用這些數據來修正雷達監測結果,找出出降雨雷達資料的「修正係數」,最後得到經實際值校正的時空連續的監測資料。

過去沒有雷達技術,單靠雨量測站來監測雨量會面臨好幾個問題,除了上文提及雨量測站很多,逐一去檢查維護有其困難,資料的傳輸及整合又經過多重手續,最後如何修正檢查出錯誤的數據也是一個問題,「但是現在不必然需要一個一個設置雨量測站,因為有遙測技術(雷達)。

」周仲島教授說,目前水利署預計要在新北市樹林、台中大肚山、高雄建立3個降雨雷達,兩分鐘就掃描1次,比現在10分鐘1次的雷達資料詳細。

科技的進展是瞬息萬變的,但是不同的技術不一定是取代的關係,如何掌握優劣使他們搭配、互補,也是學習發明之外的另一種智慧。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大觀園「科技新知」。

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延伸學習:防災降雨雷達網104年完工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陳慈忻55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在丹麥的博士生,專長是用機器學習探索人類生活空間,正在研究都市環境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曾擔任防災科普小組編輯、社會創新電子報主編。

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3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重溫2012(四)知颱才能治颱重溫2012(序言)災難不只是末日降雨預報難度高?讓氣象雷達參一腳吧【紀錄】「哇!災!」:地球的美麗與殘酷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手機門號增加+腦癌人數未增=手機電磁波不會致腦癌」的推論有什麼問題?Y.M.Huang・2013/10/21・1036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SR值503・六年級+追蹤相關標籤:手機癌症科學驗證腦癌電磁波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兩年前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認為使用手機可能會致癌,讓當時的立委決定要限制中小學生手機的使用,詳情請看兩年多前筆者寫的文章。

今天在各大媒體中看到,手機電磁波不會致腦癌的報導。

主因就是有台灣的研究團隊,根據手機門號數量,和罹患腦癌的人數作追蹤,發現2000-2009年間,台灣手機門號明顯增加,但罹患腦癌的人數卻沒有明顯的增加,因此作了這樣的推論。

首先,這樣的做法比起世界衛生組織當年的報告更粗糙,當時世衛組織的依據,至少是一份有持續讓使用者每天用手機30分鐘的研究,所歸結的結果;雖然該研究也有設計上的問題。

然而這研究僅是用兩筆官方數據來討論-至少發表在期刊的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的。

再者,手機門號數目的增加究竟代表什麼?手機使用的人口真的有增加那麼多嗎?還是其實擁有多個門好的人數增加了?一個人就一張嘴,兩個耳朵,有人可以同時間跟兩個人講電話嗎?所以門號數的增加不等同於使用手機時間的增加!另外,手機使用人口增加,但若使用頻率不足以致癌,那罹患腦癌的人口當然不會增加;或是其實腦癌需要較長時間的影響才會發作?目前這調查僅知道十年的情形。

如果不能夠釐清究竟門號數目增加代表的是什麼,如何推論手機電磁波和腦癌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第三,在其他報導中大家也有看到的,就是2Gvs.3G手機電磁波的量是不同的,新增的門號就竟是哪一種?其實不清楚。

最後,我們其實不知道不同癌症的罹患率是否在這十年內有所改變,是否有其他癌症的增加的幅度也是相當的。

此外,手機門號數目的增加,可能暗示着生活形態的改變,生活形態的改變可能有好的,有壞的,是否因為某些好的影響,造成腦癌會下降,所以其實一消一長,造成手機門號數的增加,並沒有影響。

這研究認為,根據這個調查的結果,大家應該要更謹慎,不應該把手機使用當成毒藥;但這樣的證據,實在很難有說服力!去看研究的原文:HSU,Min-Huei,etal.Theincidencerateandmortalityofmalignantbraintumorsafter10yearsofintensivecellphoneuseinTaiwan.Europeanjournalofcancerprevention:theofficialjournaloftheEuropeanCancerPreventionOrganisation(ECP),2013.(文章的摘要有明顯的錯誤,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摘要中提到AccordingtoNationalCancerRegistry,therewere4incidencesand4deathsduetomalignantneoplasmsinTaiwanduringtheperiod2000–2009.但實際上這段期間並不只有4個人因為腦瘤死亡)去看主要研究者李友專教授的網頁,李教授主要研究的範疇為生物資訊學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Y.M.Huang96篇文章・ 2位粉絲+追蹤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探討情緒與認知之間的關係、老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落實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部落格網址:認知與情緒新聞網(http://cogemonews.com)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3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行動電話被列入「潛在致癌名單」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有多強,WHO告訴你撒尿蝦讓掃描癌症更容易手機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小心!你可能已經掉入邏輯的陷阱!——《反智》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氣象雷達蓋不蓋?活躍星系核・2014/05/30・3781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SR值571・九年級+追蹤相關標籤:台南七股屏東新園氣象雷達電磁波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文/曾開治、鄒宗晏近日新聞報導中央氣象局計劃花費四億七千萬元,在屏東縣新園鄉設置全國第三座防災降雨雷達站。

[1]由於氣象上的極端降水情形,例如莫拉克風災時南部山區的瞬間豪大雨,通常無法依靠大尺度的氣象觀測來預測,因此高密度的小範圍監控有其必要性,興建防災雷達也正是為這個原因。

[2]雖然氣象局再三強調,新園雷達站和七股雷達站並不相同,所發出的輻射值甚至比手機還低,但不可避免的,人們對電磁波的疑慮,成為興建雷達站最大的阻力。

究竟防災雷達是什麼?而它所產生的電磁波又會對人造成什麼影響呢?氣象雷達如何觀測氣象?氣象用雷達主要的功能在探測大氣中的降水類型(例如雨、雪和冰雹等)、分佈、移動與演變,並能利於預報員對於強降水系統未來的分佈和演變做出短期預報。

氣象用雷達透過單一方向性朝天空中發射電磁波,電磁波在遭遇空氣中的水滴或冰晶後,便會散射,其中一部分散射後衰弱的電磁波會被雷達站所接受。

雷達站透過接收散射回來的電磁波衰減程度,便能觀測空氣中的水氣,並進一步分析這些資料做出對未來的預測,對於氣象用雷達更詳盡的介紹則可以參考PanSci上的另一篇文章[3]。

全台目前共有四座氣象作業用雷達站,分別位於台北五分山、花蓮、墾丁和台南七股。

前三座雷達站皆地處偏遠,雷達站方圓數公里內並無住宅。

惟七股雷達站(圖一)與最近的民宅距離100m,而氣象局欲建立的屏東新園雷達站與最近的民宅距離為700m。

(圖一)台南七股氣象雷達站照片。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氣象雷達的死角和對地面人類的電磁波影響氣象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其波長範圍介於1cm到10cm之間,屬於微波,其波長大約是水滴和冰晶直徑的十倍,因此對空氣中水氣極為敏感。

作業用氣象雷達通常有三個波段S、C、X波長分別是10cm、5cm以及3cm,其中波長為10cm的雷達應用最為廣泛。

因低對流層(離海平面2.2km)以內包含了將近63%的大氣中的水氣,雷達電磁波在此層內會以極快的速率減弱,這也是作業用的衛星雷達,因為回波資訊的不確定性極高,通常將離地2km高度的低對流層視為衛星雷達死角的原因。

另外氣象用雷達業可以選擇發射更高頻的雷達電磁波(例如Ka-band,波長約為7mm)來進行觀測,但這種能量較高的電磁波,電磁波束會長得更密集,游離輻射量也相對較少。

再更高頻的電磁波觀測,則多以被動式接收為主,觀測器本身並不會發出訊號。

因此氣象雷達本身的設計,為使雷達電磁波能有效地觀測大氣中的水氣,通常將發射器對準天空作360o的掃瞄,同時利用拋物型反射面以利電磁波的集中。

所以大部分的電磁波會射向天空,只有少部分電磁波以散射的形式抵達地面,此外因為雷達發射器大多架設在離地面20~30m的高台上,因此會受到發射仰角、塔高和地球曲率半徑的影響(圖二),根據雷達回波高度公式:[4](h為平台高度,r是雷達站與目標物之間距離,θ為雷達仰角,作業用雷達通常為0.5o或1.4o,R為地球半徑,IR為大氣層折射率通常設為1.21)電磁波在抵達離發射源一公里以外的地區,其直接能接受到雷達電磁波的高度大約離地40~50m,如圖三所示。

也因此對地面居民的影響,多以碰到障礙物後散射的游離電磁波為主。

同時考慮電磁波強度隨距離平方成反比遞減,在離雷達站1km以外接受到的游離輻射約與環境背景值接近。

(圖二)雷達回波高度公式示意圖。

由發射器射出的雷達電磁波其高度將由雷達仰角、塔高和地球曲率共同決定。

theta角為雷達仰角,phi角則是雷達站和欲量測雷達電磁波高度的地點,其兩者和地心的夾角。

(圖三)發射後雷達離地高度對與雷達站距離圖。

橫軸為雷達電磁波離地高度,縱軸為和雷達站的距離。

圖中所展示的是一架設在離地30m高架上,以1.4O仰角發射電磁波的雷達站。

由圖可得知,當距離此雷達站1km時,電磁波離地高度約為60m。

此外可以看出地球曲率的影響,在距離雷達站較遠時才會顯現出來。

雷達電磁波對人體的影響輕微氣象雷達所產生的電磁波在種類上屬於微波,微波並不像阿法、貝塔、珈瑪射線那樣具有很高的能量,可以打斷分子的鍵結造成分子離子化。

微波的能量只夠使分子轉動,因而造成溫度的升高,微波爐便是利用在一個封閉空間內,透過能和水分子產生共振的微波波段,將能量傳給食物中的水分子,來達到加熱食物的效果。

氣象雷達所發出的微波和微波爐所發出的微波在單位電磁波上能量相近,但因為氣象雷達所發出的電磁波在單位平面上通過的電磁波束較微波爐稀少,因此實際上造成的能量影響不高。

另外氣象雷達微波的頻率並無法像微波爐微波一樣和水分子達成共振,所以即便被人體吸收也不易產生像微波爐一樣的加熱效果。

氣象雷達如前面提過的,是對著天空做360o掃描,如果又設址在偏僻的地點,距離雷達站一公里以外的地方除非是高樓,不然也不會受到電磁波的直接照射,至於因為散射而外溢的雷達電磁波在空氣中也很快就會減弱至接近背景輻射值。

對於在氣象雷達站內的工作人員,雖然可能有接受到較高劑量雷達電磁波照射的風險,但氣象雷達站的建築也會有相應的電磁波防護措施,例如加厚並塗上防電磁波漆的牆壁、人員會接受電磁波防護安全訓練等等。

綜合以上的討論,氣象雷達雖然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但是能透過妥善的安全措施以及與民宅保持距離的地理位置來盡可能將風險降低,而台灣目前所擁有的四座氣象作業用雷達站,除七股雷達站和民宅的距離有待商榷外,其餘的雷達站並無傳出附近居民受影響的報導。

台南七股雷達站的電磁波致癌爭議根據記者朱淑娟在2012年3月10日所做的報導[5],1994年中央氣象局核定「台灣地區都卜勒氣象雷達觀測網」,其中把原位於高雄壽山的雷達站遷到台南七股,台南七股氣象雷達站於2002年6月1日開始正式運作。

依當時規定,設置雷達不必做環境影響評估或舉辦說明會,因此直到雷達站設置完成,上至鄉長、村長,下至附近的居民,皆不知情。

而雷達站鄰近100m就有民宅、魚塭等附近居民日常生活、工作的地點。

自2002年開始運作,直到五年後村民因為健康出現異狀才開始向相關單位陳情。

根據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陳椒華所做調查,雷達設置後到2007年有16個癌症病人,比雷達設置前約增加3倍。

與全台南縣比,鹽埕村民的癌症在雷達設置之後超過1.5倍以上,漁民則超過10倍以上。

當地村民質疑這些病症皆與設置在當地的雷達站有關,但七股雷達站100到1000公尺之間,經過多次檢測最高直達0.00252mW/cm2,是當時電磁波環境建議值1mW/cm2的四百分之一左右,因此環保署在面對當地居民的陳情時,常以一句「合乎國家標準」便不再做後續的處理。

[6]但陳椒華認為雖未超過環境建議值,但「環境建議值」並不等同於「安全值」。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高章也認為,環境的因素很複雜,個人的因素也很複雜,每個人對電磁波的反應並不ㄧ致。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支持的國際癌症研究署在2002年將極低頻電磁波列入「2B級可能致癌物」,2010年5月基於無線電話導致惡性腦瘤的研究,也將射頻電磁波列入「2B級可能致癌物」,與塑化劑、苯乙烯、咖啡等同屬2B級可能致癌物,這些物質的共同特色就是高劑量、長時間曝露便可能導致癌症。

結語台南七股雷達站已於2011年1月12日由立院三讀通過遷移案[7],並於2013年3月7日與村民達成共識,預計2017將雷達站遷移至距離現址一點五公里處[8]。

環保署也在2012年11月30日將原先規範極低頻833mG、射頻1mW/cm2的「電磁波環境建議值」改為「參考位準值」,並明確定義這個值指的是短期曝露效應[9],這顯示之後政府需要重新檢視氣象雷達站電磁波對附近居民健康風險的影響。

氣象雷達在做好規劃管控下,理論上其所產生的雷達電磁波並不會對人造成危及健康影響,而為了因應短時間內高強度的降雨,增加地面氣象作業用雷達的設置有其需要。

但是在屏東新園鄉的雷達選址爭議中,氣象局除了詳細介紹新建雷達站的優點外,也應該做出興建雷達站可能產生的風險,並且同樣詳盡地告知當地居民,畢竟雷達站對於居住在當地又無安全防護措施的居民依然可能產生影響。

政府施政時,應提供人民一個對於政策在未來完整的圖像,同時和人民充分的溝通,以尋求理解和共識,避免再發生像台南七股雷達站一樣的爭議。

參考資料:[1]《防災雷達說明會,兩百鄉親抗議》聯合新聞網[2]災害預測新技術(二):無山不崩雷達測雨全面網羅[3]氣象學之「眼」:雷達[4]美國海洋大氣總署對雷達回波高度公式的介紹[5]【我愛鹽山不要雷達】[6]氣象雷達站距民宅100公尺七股居民要求遷移[7]七股氣象雷達站遷移重大突破立院決議6年內應遷移[8]小漁民站出來電磁波規範轉向![9]電磁波安全值爭議重大突破!833毫高斯是「短期曝露值」非「長期安全值」 作者-鄒宗晏大學唸的是化工系,但因為交友不慎,目前興趣開始轉向人文社會領域,目標是讓工程變得更有人情味。

曾開治目前就讀臺灣大學大氣系碩士(準備登入國軍online),目標是當個地物流力學家。

個人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site/q1q2dynamic/2010發表意見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活躍星系核754篇文章・ 93位粉絲+追蹤活躍星系核(activegalacticnucleus,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

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

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email protected]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不要過度指導!如何兼顧規矩與探索,才不會扼殺孩子的與生俱來的探究之心?——《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122小時前「澡」點知道有多好:4點冷水澡好處多多的祕密22天前別為考試而學習,請為學習而考試12天前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62022/08/03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42022/07/24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33天前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32022/07/21RELATED相關文章雷達迴波圖是什麼?氣象學之「眼」:雷達!「手機門號增加+腦癌人數未增=手機電磁波不會致腦癌」的推論有什麼問題?與災共生(一):當國土落實規劃被水蛭咬了怎麼辦?——那些我們常常誤會水蛭的二三事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