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詩名「穿過大半個中國」 - 紐約時報中文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友人告知,最近的網絡紅人–—–余秀華,是個農民詩人。

... 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以及《一院子的玉米棒子是多麼性感》,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我粗魯地把 ... 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人物郭娟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2015年1月20日CourtesyofPoetryPeriodical友人告知,最近的網絡紅人–—–余秀華,是個農民詩人。

接着發來兩首詩:《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很狂飆,蠻拼的——「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以及《一院子的玉米棒子是多麼性感》,其中有這樣的句子「我粗魯地把它們想成男人的生殖器官\\我把它們踢飛起來\\或者把它們踩扁\\沒有誰阻擋我成為一個女王」,很黃很暴力。

農村婦女也瘋狂?!每隔幾年,寂寞的詩壇總會搞出點事兒,熱鬧一陣,比如詩人趙麗華的梨花體,比如山東作家王兆山在汶川大地震後寫下的「縱做鬼,也幸福」,比如車延高的羊羔體等。

這一回,驚世駭俗的詩句,加上農民身份,動靜大了。

放在中外詩歌史上看,各種驚世駭俗都被前世詩人折騰過了,也還是能嚇人一跳。

即如上世紀初,一班新潮人物膽子大,用白話寫詩,惹得一片笑罵。

「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隻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胡適,1916年)這是什麼呀?大白話,流水賬,村夫傖婦、引車賣漿者言!既不合轍,也不押韻,這也叫做詩?更有「我冒犯所有人,一步一回頭瞟我意中人」(汪靜之,1922年),令道學家大搖頭,慨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這些詩,當時氣壞了飽讀唐詩宋詞的老先生,今天看也並不怎樣,卻是中國現代白話新詩的開篇詩章。

後來到了八十年代,又有所謂「崛起的詩群」,「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梁小斌,發表於1980年)「我正步走過廣場\\剃光了頭\\為了尋找太陽」(北島,創作於文革後期),曾經被批判的「朦朧詩」,今天看,明白如話,哪裡「朦朧」,而當初的忤逆不過是對於政治教條的懷疑與不屑。

這一回余秀華寫詩,即便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不過是魯直一點,並沒有跳出詩人前輩拱出的天地,沒有冒犯詩歌先賢,只是撩搔了網民。

余秀華生於1976年,是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村民。

她出生時逆產,造成腦癱,是行動不便的殘疾人。

《詩刊》編輯劉年在余秀華博客上發現了她的詩,驚艷於詩中深刻的生命體驗、痛感,於2014年第九期刊發了她的詩。

11月10日詩刊微信號從中選發了幾首,於是,農民,殘疾人,詩人,三種標籤引爆了對她的熱議。

有人說她的詩寫得很棒;有人說如果不是殘疾人,她的詩不會那麼讓人感動;她的農民身份,也引發人們的好奇心。

如果不是詩人的農民身份,估計不會激惹起網民注意。

如果余秀華的詩不是掛在網上,儘管已經在中國頂級詩歌雜誌《詩刊》上登載,也不過像許多優秀詩人那樣在詩歌界以外不被人知。

「功夫在詩外」有新解。

這也是詩壇的無奈,頗有悲劇感,當然換個角度看也有喜感–––畢竟獲得成功。

除了《詩刊》刊登她的詩,其他的詩歌雜誌也一擁而上、將她的詩像玉米棒子一樣攤開來曬,出版社蜂擁而至,又被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參加詩歌朗誦會,見到形形色色的詩人、詩評論者以及熱情的大學生,她的詩刷爆微信朋友圈……看詩人照片,純然一三十來歲樸素農村婦女,臉上有風吹沙土的粗糙感。

這個「村裡人」的詩,卻並不「農民」。

而此前的農民詩,又是怎樣的?曲有源老漢「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之比興,或者小靳庄賽詩會上小腳老嫗的順口溜之趣味?太老的黃曆了。

余秀華的詩早已完成詩學美學的更新換代。

任選一首她的詩都可以看清楚這種變化:在打穀場上趕雞然後看見一群麻雀落下來,它們東張西望在任何一粒谷面前停下來都不合適它們的眼睛透明,有光八哥也是成群結隊的,慌慌張張翅膀撲騰出明晃晃的風聲它們都離開以後,天空的藍就矮了一些在這鄂中深處的村莊里天空逼着我們注視它的藍如同祖輩逼着我們注視內心的狹窄和虛無也逼着我們深入九月的豐盈我們被渺小安慰,也被渺小傷害這樣活着叫人放心那麼多的穀子從哪裡而來那樣的金黃色從哪裡來我年復一年地被贈予,被掏出當幸福和憂傷同呈一色,我樂於被如此擱下不知道與誰相隔遙遠卻與日子沒有隔閡這首詩除了打穀場的場景是農村的,蘊含其中的情緒、思想卻並不囿於這個村莊,其詩藝技巧與任何當下寫詩的城市詩人、學院派詩人比,不存在城鄉差別。

如果她不是已然從所謂「農民詩人」的窠臼中突破而出–––也許她壓根沒聽說過曾有那樣的農民詩人,就是我們該從對農民的傳統理解中跳出來、重新得出一個接近中國農民實際的結論。

都在說,鄉土中國消失了,其實,這一代看電視、上網、玩手機的農民,也早就不是以往我們印象中的傳統農民了。

余秀華雖然是農民,卻是高中畢業生,對中外詩歌有過不少涉獵。

而且她也不是沒有走出過她的村莊,詩人身份以外,她還是參加湖北省運動會的象棋運動員。

所以,由「農民詩人」而生出的關於底層的悲催想像,與余秀華詩人的實際情形之間的確存在較大反差。

她的詩很現代,且有女性自覺–-–某女權網站已貼出她很多詩。

雖然詩里還攤着一院子黃色玉米棒子,但那「穿過大半個中國」所獲得的開闊眼界,已超越了鄉村,看見火山,河流,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槍口下的麋鹿和丹頂鶴,與橫店類似的故鄉–––這哪裡還是村姑農婦的識見?這首最廣為人知的詩,甚至超越了個人生活,去關心公共事務,已然是宏大敘事了。

果然有人把她比作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

這樣遙遠的比附,是基於兩人都有石破天驚的意象和比喻、都不受規範約束,還是祝福她像艾米莉·狄金禁雖一生囿於小鎮、詩歌卻早已飛遍全世界?這樣寬泛比附,目前還不足以帶她「穿過大半個中國」、走向世界。

倒讓人瞬間誤以為艾米莉·狄金森也是身體殘疾的詩人呢。

也許,如果她健康,她就不會寫詩了,早「穿過大半個中國」去打工了。

殘障將她留在村子裡。

她之所以寫詩,是因為她寫每一個字都要克服殘障帶來的困難,她要用最大的力氣保持身體平衡,還要用最大的力氣用左手壓住右腕,而詩的表達可以最簡約、字數最少。

身體的殘疾,對精神的影響,對詩歌的影響,不言而喻,也早有學者做過科學的探討。

余秀華說,因為寫詩,她才感到完整、不再殘疾。

病蚌成珠。

受傷的生物,出於本能,分泌癒合的汁液。

詩是詩人的分泌物。

詩是情緒的宣洩。

讀她的詩,能感受到沉潛的陰鷙和壓抑不住的狂暴,被重重擊打的痛感。

殘疾亦是力量。

余秀華不是個逆來順受的好脾氣的人,她的詩的力道即由此生成。

她寫詩,也會潑婦罵街,當所有努力抗爭都落空的時候。

她說自己本身是農婦–––「我沒有理由完全脫離它的劣根性」(余秀華,《搖搖晃晃的人間》)–––這也許剛好匹配她詩中的某些赤裸的粗鄙。

這裡「粗鄙」非關道德,僅指一種美學風格,風格是特色。

一部《詩經》,是中國詩的原典,也同時保存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優雅風致、「時日何喪,吾與汝偕亡「的切齒激憤和「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的小民碎碎念絮絮叨叨。

具體到余秀華的「粗鄙」,或者「農民詩人」桂冠的意味,也許說的是她的詩直見性命,是生命歌哭,是生活必需品而非裝飾品。

那彷彿也是用了最大的力氣呼喊出的「睡你」,粗鄙而力道十足,也許就將成為她永久的徽章、諢號和旗幟。

腦癱而能成為詩人,詩人還是農民,這是雙份的勵志正能量「心靈雞湯」。

只是,如果人們卸掉了基於優越感和憐憫心生出的審美寬容,這個詩人的詩還會被激賞嗎?但余秀華已經不耐煩,她說:「我希望我寫出的詩歌只是余秀華的,而不是腦癱者余秀華,或者農民余秀華的。

」(《想擁抱每一個你余秀華北京之行略記》,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的官方微信)祝她好好寫詩。

相關報導從社交網絡誕生的香艷詩歌小天后2014年9月1日愛好男扮女裝的哈佛詩歌評論家2014年1月7日極權時代,詩人何為2014年1月1日聶魯達長眠,詩歌卻永生2013年4月27日2013年4月18日最受歡迎讓烏克蘭人自相殘殺:俄羅斯在佔領區徵兵引發抵制和恐懼「他們沒什麼可失去了」:伊朗年輕人為何再次走上街頭抗議亞洲多地放鬆疫情管控,開放邊境提振經濟為什麼日本民眾反對為安倍舉行國葬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邁入新階段:市場驅動大於補貼普丁有麻煩了中共二十大10月16日召開,習近平邁向第三個任期「我們也在那輛大巴上」:貴陽大巴事故後中國民眾的憤怒與絕望「我沒有任何理由為國家而死」:徵兵引發俄羅斯男性出逃潮關於伊朗反政府抗議活動,你應該了解的幾個問題國際中國商業與經濟鏡頭科技科學健康教育文化風尚旅遊房地產觀點與評論國際亞太南亞美國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中國時政經濟社會中外關係港澳台商業與經濟全球經濟中國經濟交易錄文化閱讀藝術電影與電視體育風尚時尚美食與美酒生活方式觀點與評論專欄作者觀點漫畫更多鏡頭科技科技公司科技與你科學健康教育旅遊房地產免費下載紐約時報中文網iOS和AndroidApp點擊下載iOSApp點擊下載AndroidApp點擊下載AndroidAPK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