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稱呼]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口語稱:媽,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口語中(māmā),媽媽有不少不同的稱呼,包括老媽、娘、母親、媽咪(來自英語“Mummy ...
媽媽[稱呼]媽媽[稱呼] 更多義項▼ 收起列表▲ 媽媽[稱呼]媽媽[動作冒險遊戲] “媽媽”是母親的口語,是天下最美的稱呼。
“媽”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
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為原義。
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廣雅·釋親》:媽,母也。
《康熙字典》“俗讀若馬,平聲。
稱母曰媽。
”在歷史長河中,“媽媽”這個詞的含義經過變化,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媽媽”不是外來詞,人類的各種語言中,MAMA的發音總是用來稱呼母親的,因為這是人學會的第一個音節。
基本信息拼音:mama外文名:mother繁體:媽媽筆畫:6部首:女部首筆劃:3近義詞:母親媽媽釋義廣義的意義在許多語言中都會將自己所屬的事物以“母”稱之,例如將自己的祖國稱為母親,畢業的學校稱為母校,出生成長所學的第一種語言為母語。
媽媽角色在任何一個社會文化中,都有對於母親應扮演角色職責的期望和規範,此即母親角色(Motherhood),例如在傳統中國,母親被期望扮演教育子女的重要角色。
詳細含義部首筆畫部首:女部外筆畫:3總筆畫:6五筆86:VCG五筆98:VCGG倉頡:VNVM筆順編號:531551四角號碼:47427Unicode:CJK統一漢字U+5988基本字義1.稱呼母親;2.對女性長輩的稱呼:大~;姑~; 3.舊時連著姓稱中、老年蓬仆:劉~;魯~。
詳細字義〈名〉1.形聲。
從女,馬聲。
本義:稱呼母親;2.同本義[Mother;Ma;Mamma]媽,母也。
——《廣雅·釋親》3.又如: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孩子的媽;謝謝媽,媽媽4.尊稱長一輩或年長的婦女[Aunt]。
如:姑媽;姨媽,5.稱中老年女僕[Maidservant]。
如:張媽;李媽;老媽子;6.妻子,老伴[Wife]。
如:媽媽子(妻子,老婆);美媽(嬌妻);7.鴇母[Madam]。
如:媽兒(妓院的老妓或妓女的養母)8.在北方的某些地區,稱女性乳房為媽媽。
如“該給小孩餵媽媽了!”。
常用詞組1.媽的māde[fuck](Vulgarcurseword)——粗俗的罵人用語2.媽拉巴子mālābāzi[motherfucker](Indecentcurseword)——粗魯的罵人語3.媽媽māma(1)[Ma,Mum,Mamma][口]∶母親媽媽好媽媽回來了,媽媽來餵奶(2)[(Ofanoldmarriedcouple)HusbandorWife]∶老妻;老伴兩個孩兒和媽媽(3)[Oldwoman]∶對年長婦人的稱呼既是如此,媽媽引路。
——清·俞樾《七俠五義》(4)[Oldwhore]∶鴇母相煩姐姐請出媽媽來,小閒自有話說。
——《水滸傳》4.媽咪māmi[Mummy]媽媽如果一個女人生了孩子,這個女人就是所生孩子的母親,口語為媽媽。
媽媽,這是一個人最先學會的辭彙,也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
世界上的語言,成百上千,數量眾多,但媽媽一詞的發音,都極為相似,這不是巧合,這是對偉大母愛的共同讚美!《世上只有媽媽好》唱出媽媽在世上不可動搖的地位!國際上把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天定為母親節,願每個人每天愛母親多一點。
語源分析民間認為“媽媽”一詞的詞源共有兩說:蘇聯引進說爸爸、媽媽是“舶來品”。
記得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俄語課本第一課的第一個詞組“父親、母親”的讀音就是“爸爸、媽媽”。
新中國的建立,中蘇友好、出於對蘇聯老大哥的崇拜。
於是“爸爸、媽媽”在當時的中國,特別是在城市就成了非常“時髦”的稱呼了。
“爸、媽”發音簡單,朗朗上口,又特別適合於嬰幼兒的發音練習(從中也體現西方文明的精髓)。
於是乎,就逐漸在中國推而廣知了。
古文繼承說媽媽一詞自古就有,例如《經鉏堂雜誌》這部小說就是南宋人寫北宋的事情。
例如在這部小說,第一節,四事中有一段皇帝為太后祝壽的話,我引用下來“慈福慶壽,壽皇新作一袍,刺繡甚華,慈福見之云:“哥哥尋常不曾著此衣服,今何故如此?”壽皇對云:“政為媽媽萬壽獻杯之故。
”慈福云:“哥哥可謂孝順。
”喜形天顏,壽皇親捧壽杯,慈福不舉手,就以口飲,感動之極,至於涕下,翌日,取此御袍匱藏之,云:“此我兒子孝順,為我獻壽,特為此服也。
”生理學定義在生物學上,子女體細胞中成對的染色體,有一半是由母親的卵子的提供,因此可藉由DNA分析來辨別親屬關係,且父親精子與卵子結合時,只有提供細胞核的遺傳物質,因此子女細胞中粒線體的DNA皆來自母親,可由此來判別母系祖譜。
社會學定義社會學上,母親可能代表了養育與教養子女成長的女性,在法律上,女性也可以經由合法的管道,領養子女,或與有子女的男性結婚,進而成為該子女的法定母親。
經領養而成為母親的稱為養母,與有子女男性結婚而成為母親的則稱為繼母、後母、後媽或晚娘。
口語稱:媽,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口語中(māmā),媽媽有不少不同的稱呼,包括老媽、娘、母親、媽咪(來自英語“Mummy”的粵語發音)或阿媽,有些地區子女(特別是古代)對母親的稱呼是娘、阿娘或娘親,又有阿母、老媽子(粵語,北方話“老媽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僕)、老母等稱呼。
對別人稱自己的母親有家母、家慈,稱已死去的母親為先妣,對別人母親的尊稱是令堂或令壽堂。
要特別注意,有時候父親或母親的丈夫(繼父)也會用兒女對母親的稱呼(媽媽或孩子他媽)代表他的妻子。
日本漢字和網路用語中,娘則是女兒、少女或女子的意思)。
子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其母親的稱呼也有所不同。
幼兒及少兒時期,子女通常用一些較親切的稱呼,如媽媽等。
青年之後,稱呼通常為媽等。
而另一些稱呼,如媽咪、娘、阿媽等,可見於大多年輕階段。
在古代中國的漢族皇族中,皇后所出的皇子和公主稱母親為母后,嬪御所出的子女需認皇后為嫡母,稱皇后為母后,稱生母為母妃,皇子、親王的子女亦稱母親為母妃。
清代的皇子和公主則稱母后作皇額娘。
英語“母后”(QueenMother)一詞是指現任國王或女王的母親,即王太后,但王太后包括並非朱宣鹹作品《夜》現任君主母親的前任王后。
在中國的一夫多妻家庭中,父親的正妻相對於庶出子女而言是嫡母,庶出子女稱嫡母為“大媽”、“大娘”。
父親的妾相對於正室或其他妾所生的子女而言是庶母,子女會把庶母稱為“小媽”、“X媽”(X為在妻妾中的排行)、“阿姨”、“姨娘”等,“阿姨”、“姨娘”的稱呼相信是源於一些地區對母親妹妹的稱呼。
世界語言以下列出各個語種具有代表性的語言中“媽媽”的辭彙漢藏語系漢語國語:媽媽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英語:mother,mom德語:dieMutter,Mutti羅曼語族:法語:mère,maman(發音類似英語mammo)義大利語:madre西班牙語:madre希臘語族希臘語:μητέρα(羅馬字mitera),μαμά阿爾泰語族俄語:ма́ть(matvi)烏拉爾語系芬蘭語:äiti未定語系日語:おかあさん(okaasan)、はは(haha)韓語:어머니(omoni)[1]據報導,除黑人外,世界其他人種都有2%的尼安德特基因,人類起始於一個祖先,所以都發媽媽的音不足為奇。
母親角色分析角色概念最初是由美國著名的符號互動論社會學家G·H·米德引入到社會學理論中的,米德對自我與社會本質、社會制度聯結的闡述中提出“個體被看作是在大型的地位網路中扮演與自己的位置相關的各種角色。
”大多數的社會學家認為,社會角色是與人們的特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力和義務的規範。
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
可見這裡強調的是社會機構對於個體角色從角色期望角度所實施的決定性影響,這也是以帕克、莫雷諾、拉爾夫·林頓為代表的結構角色理論家們所強調的。
此外,個體在角色建構或者說角色形成過程中,是受其自身對角色的領會以及角色扮演等能力影響的,強調角色建構則是反應了以特納為代表的過程角色理論家的觀點。
因此對於一個角色的研究,單純強調結構和過程都是有所偏頗的,而從二者結合的角度去分析一個角色應該是更為全面和有說服力的。
因而從結構角色理論和過程角色理論的視角出發,母親角色作為社會角色的一種,必然受到社會期望的影響以及其自身對這一角色的認知等方面的影響。
而母親角色作為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對整個家庭以及家庭中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
因此對於母親角色進行全面的研究是極其必要的,所以筆者試圖從社會學角度對母親角色進行分析,希望為母親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母親角色在社會學領域,角色(role)是對群體或社會中掘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待。
角色的形成經歷了角色認知和角色表現兩個階段。
角色認知是個體認識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各種社會角色的區別與聯繫的過程。
角色表現則是個體為達到自己所認識的角色要求而採取行動的過程,也是角色的成熟過程。
按照拉爾夫·林頓(RalphLinton,1936)的說法,一個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2]v\\u0013Zie@母親是相對於子女的概念,因而母親角色是自致角色,其來源是女性的生物性。
沒有生育的女性不稱為母親,一旦具有了母親身份就開始扮演了母親角色。
媽媽母親角色的社會學特徵從社會學對角色類型的劃分上,我們可以較為概括的對母親角色的特徵進行描述。
母親角色是先賦角色(或稱血緣角色)這種角色類型的劃分是美國學者H·凱利根據角色所占據的社會地位的取得是否經過角色扮演者的主觀努力,將角色劃分為先賦性角色(例如父母角色、子女角色等)與後致性角色(通過後天的努力獲得的角色,例如教師角色、大學生角色等)。
她與子女的那種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決定了從孩子生命最初的那一刻起,就與母親緊密的連在一起,母親角色的獲得就是從那一刻開始的,而這種角色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即使是夫妻關係的不復存在,也不會改變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因而母親角色具有天然的不可轉移性。
母親角色是生物性參與的角色何謂生物性參與角色,主要是來自於社會心理學家薩賓的角色分類理論。
薩賓從角色的參與程度出發,將角色分為七種類型,從0度參與到最高程度的參與,角色的參與度越來越深入,其中第四程度是生物性參與,其對應的主要的角色實例就是母親對子女。
[3]薩賓之所以將母親角色歸類為生物性參與,主要是認為母親對孩子的愛和關心照顧是處於本能。
我們也常常有意無意的說,母親對孩子是本能的愛,儘管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將母親與自然界的動物的母愛相提並論的意味,但是對於許許多多在生活中發生的母親對孩子的愛,這種超過自己生命的愛只能從本能的角度去解釋。
母親角色是長久角色從角色扮演的實踐的長短來劃分,可以把角色分為短暫角色和長久角色。
同其他的社會角色相比較,母親角色持續的時間更為長久,從孩子的出生到自己的生命的終結,母親角色一直持續,儘管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母親角色的內涵會發生相應的變換,但是母親角色相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會改變的。
佛洛依德認為:“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
”例如蔣介石,母親是他最大的精神動力,母親死後,他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其母雖死,但在蔣介石的心中卻還是活著的,仍在不斷地給他以力量與指導,他仍然在向母親尋求心理支持。
再例如托爾斯泰,其母病故的時候,他只兩歲,母親彌留之際,看著托爾斯泰眼含淚水,帶著對孩子無限的不放心離開了人世。
正因為這樣,母親成為了托爾斯泰的力量源泉。
即使年逾八旬,托爾斯泰一旦想起自己的母親,仍然是熱淚盈眶,激動非常。
這兩個例子揭示了母親角色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母親角色是正支配角色(參考奚從清《角色理論研究》)正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是德國社會學家達倫多夫關於衝突理論的兩個基本概念。
“他認為,只要人們聚在一起組成一個群體或社會,並在其中發生相互作用,那么就必然有一部分人擁有指揮權,而另一部分人則是被支配的人。
具有支配他人權力的就是正支配角色,受他人指揮的就是受支配角色。
”[4]而且根據達倫多夫的理論,這兩種角色在彼此的互動之中處於動態發展變化狀態,因而對於母親角色來講,在親職教育的過程中,母親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必然決定母親具有指揮權和支配權,而孩子因為自身資源的缺乏,也必然扮演受支配的角色,但是隨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孩子身份角色的轉變,母親角色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轉變,而不能始終如一的扮演支配者。
母親角色的時代特徵《每周文摘》2002年10月1日的題為《父母角色的時代特徵》中對於現代父母角色的時代特徵進行了論述。
文章中提到“現代母親的角色特點:培養子女的獨立自主,滿足情緒的需求,鼓勵社會性發展,促進智慧型發展,照顧個人發展需要,以理解的態度來管教子女。
”並且強調“現在的母親較有彈性並強調個性發展。
”從這篇對於現代父母角色的時代性分析的文章中,可以看出,現代社會對於母親的角色期望是,母親應該是多方面高素質的,即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教育能力,而且要了解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培養具有現代素質的孩子。
這裡強調了母親的教育功能,要求母親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總之對於現代母親角色來說,其時代性主要體現在對母親角色期望上,主要是母親自身的高素質以及教育能力等方面。
母親角色的衝突性特徵。
女權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使得女性走上社會從而摒棄母職。
對現代職業女性來講,職業或者說是事業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社會對於男女職業角色的要求是“一視同仁”的,不會因性別等原因而降低或提高標準。
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的社會角色日益受到重視,占主導地位的社會輿論也愈來愈傾向於提倡職業婦女把工作作為一種主要角色,而把家庭角色放在次要地位,強調工作角色對於職業婦女實現人生價值的意義。
儘管社會和男性也承認了這種變化,但是傳統的思想的影響以及男性事實上的對女性的角色期待——主要對於女性在家庭中的“賢妻良母”的角色定位,也造成了女性的角色衝突和壓力。
因此有的學者的觀點認為,現代的“男女平等”,實際是在女性家庭角色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社會角色的要求,不僅沒有減輕女性的負擔,反而增加了一種新的角色,新的負擔。
所以,現代母親角色來,通常會面臨職業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衝突和壓力。
因此母親所面臨的雙重壓力也成為現代母親角色的一大特徵。
母親角色的扮演社會規範和行為規範模式一方面是觀念的、期待的、理論的,另一方面則是實踐的,即各種社會角色的行為規範模式都必然指導現實的角色扮演,要求承擔相應角色的社會個體以自己的行為去表現它,實現它。
我們把實現角色行為規範模式的過程叫做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本質是社會個體按照與一定的地位、身份、職位相符合的規範行為去與他人發生關係和相互作用,使行為規範模式現實化、客觀化、具體化。
只有接近和比較正確地扮演自己特定的角色,才能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
母親角色扮演與所有的角色扮演一樣,內容主要包括:角色的確定、角色距離、角色的再現,角色期望、角色規範遵從、對角色差距的調適和角色衝突的化解。
角色的確定在社會舞台上,人不能隨心所欲的扮演角色,角色的承擔要有一個確定的過程,角色確定是在長期社會互動中完成的。
角色的確定是否有效,最終是由社會決定的,但它也與個人的活動和努力密不可分。
對於女性,她的性別角色是先賦角色,而母親角色是自致角色。
人類既是文化生物也是自然生物。
對人類而言母親是無可取代的,因為它不光履行其社會責任,還履行著生物學功能。
問題的嚴重性是,存在著今天的女性只願做女人不願做母親的現象,即只願扮演女性角色而不願扮演母親角色。
例如反對生育,放棄女性做母親的天職,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許多已開發國家人口負增長,原因是生率不足,這是另一種“人口炸彈”。
它的含義就像“人口爆炸”一樣深遠。
美國未來學家發表文章說,“各個已開發國家走向集體性‘自殺’。
這些國家的出生率低,老齡化賦閒人口的隊伍日益龐大,瞻養他們的負擔越來越沉重,超過了年輕人的承受能力。
女性放棄做母親的天職的原因很多,如經濟原因,價值原因,觀念原因等。
作者經過研究發現這些都是表象原因,其根本原因如下:在早期血緣時代之母系社會中女性占據“人口生產”主導地位。
對於女性而言,男性在一開始處於劣勢。
男性對於自己在“人口生產”中生殖作用的認識,來得太晚。
但是,父系社會的確立,主要並不是因為男性終於認識了自己在“人口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是因為當“物資生產”(包括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生產工具的生產)取代“人口生產”而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歷史過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具有特殊的有利條件。
人類歷史之父系社會取代母系社會的進程,乃是“以人口生產為其主導的血緣社會”向“以物資生產為其主導的物緣社會”的轉變。
“物緣社會”發展到今天,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取得了空前的成果,但這並沒有幫助人解決自身的問題,反而給人自身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物緣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個人主義、實用主義和享樂主義成了主流文化。
這種文化背景下,婚姻模式變成了一系列的多配偶婚姻。
性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生產性的行為而更成了一種娛樂性的行為。
年輕的媽媽們忍耐不住她們短期的產假(2至3個月),迫不及待地想回到社會中去。
嬰兒和尿布對她們來說卻成了一種痛苦與折磨。
因而未婚生育盛行一時,而離婚率、墮胎率高的驚人,這些都表明,人類反對生育成了一種趨勢。
現代主義的專家則正在為這種社會文化大唱讚歌,同時也慶祝“另類”的誕生。
這裡是說:有色人種,婦女,同性戀,以及所有那些追求非傳統的生活方式,包括單身,無兒女,集體婚姻,未婚父母等。
這種情況的延續,必然導致母親的衰落,最終導致“以人口生產為其主導的血緣社會”徹底解體。
只以反對生育為例就能說明其危害性。
歷史上有這樣的前車之鑑:世界幾大古代文明,到今天還剩下多少了?古希臘、古羅馬無不因此而亡。
一個民族打仗勝了,就有了許多奴隸,因此這個民族的生活就變好了,以前那種嚴謹、樸實和艱苦奮鬥的生活方式逐漸消失了,代之而起的便是荒誕無稽的消費、瘋狂的揮霍和無節制的淫亂。
這些都是建立在母親衰落和反對生育基礎上的。
母親衰落和反對生育的後果,就是人口素質急劇下降、出現人口負增長,但是奴隸的人口卻正好相反。
因此,奴隸主衰亡後,奴隸們就獲得了一種自然的解放。
後來的歐美人的祖先就是從當年的希臘和羅馬帝國中這么自然解放出來的奴隸。
(相關資料見於《世界通史》)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更多:中國歷史上的士族、宋朝時的漢族人、蒙古人、滿族人無不如此。
例如滿人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清朝已經主要靠漢族人打仗了。
(相關資料見於《資治通鑑》和《清史稿》)所以,反對生育,放棄做母親的天職的民族,其衰亡是早晚的事情。
無非跨度大罷了。
重視母親,重視“以人口生產為其主導的血緣社會”的民族、國家,從短短的幾十年的跨度來看,雖然作用還不算特別明顯,但是從上百年、上千年的角度看,他們是大有希望的。
從上可以看出,母親主導著“以人口生產為其主導的血緣社會”,對民族的興衰、國家的興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果人類反對母親角色,就等於自我毀滅。
角色距離角色距離是指個人與他所承擔的角色之間存在著差距。
所謂表現出“角色距離”者,包括那些行為、品質達不到角色規範的人,如軍紀不嚴的士兵、名實不符的教授,也包括那些素質遠在角色規範之上的人,如大材小用者或與兒童玩耍的成年人,當一個人不承擔某種角色時,其行為便不構成角色距離。
例如反對生育、子女的價值被貶低:隨意墮胎、隨意使用危害胎兒的保養品、性藥等。
使得我們本來就沒有多注重的子女更比我們的祖宗“掉價”了。
這是女性摒棄了做母親的天職。
如今女性之所以不以母親為天職,正是社會貶低母親的結果,從歷史上一直認為母親不需要知識,以為能生下孩子就已盡到了母親的職責,這種極端的錯誤思想導致了母親在生產知識、育兒知識上的無知。
無知的母親是不可能成為好母親的,而母親的素質將直接決定著人口再生產的質量。
母親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是最富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工作,是最有價值、最為崇高的工作。
其他一切工作同母親的工作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母親的工作是創造人的工作,而其他一切工作都是創造工具的工作。
這反映了母親角色的差距。
社會角色的表現需要一系列手段。
與舞台上的表演需要裝飾一樣,社會表演也需要布景和道具,所不同的是社會舞台上需要的是真景實物。
一方面,它們起著象徵作用,既作為角色表演的標誌,也是角色活動的場所;另一方面它們也具有實用性。
與社會表演者聯繫更密切的是儀表和言談舉止。
前者是角色的外部再現,後者是角色內在品質的反映。
角色表演有台前、台後之分。
台前表演指人們正在扮演某種角色,台後表演指正式表演前的準備活動。
將這兩種表演區分開來具有實際意義。
如賓館、飯店等服務人員就必須避免混淆兩種表演。
要使角色有出色的表演,還須要實現角色之間的配合,否則某一個角色的失誤就可能導致整個演出的失敗。
母親角色的再現需要女性的人口生產和人口教育來完成,生兒育女即是母親角色的標誌,家庭是母親角色活動的場所。
女性只有在家庭中,配合父親角色、教師角色等一系列角色,來完成子女的社會化,如果女性沒有母親角色意識或缺乏對母親角色的認識,從而忽視或危害孩子的教育,那將導致孩子的整個社會化失敗。
媽媽角色期望角色期望是角色理論中的一個非常令人關注的核心問題。
我國學者在所出版的社會心理學專著中也有論述。
外國學者,如T.R.薩爾濱在其角色理論、格羅斯和梅森麥凱克倫在其所寫的《角色分析中的探索》中都對這個問題有過專門的論述,且中外學者的看法是一致的。
角色期望指社會或是他人(或是自我)對某一社會角色所應具有的一組心理與行為特徵的期望。
角色期望在多數情況下都是明確的,例如,家長往往期望子女將來應該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角色期望不是一些行為的清單,而是包括了認知、情感和態度的總和,是一個複雜的系列。
角色期望往往是在個人社會化之前,或是扮演某種角色之前就已經規定好了。
當然,有時候也會出現對某一種角色期望不一致的情況,這樣就必然會出現兩個結果,一是不同人們在扮演同一角色時,其行為表現不一樣,即個別差異;二是使某些個體在扮演角色時出現無所適從的困難。
人們在承擔某一角色時,首先遇到的是社會或他人的期望。
社會角色期望是社會對特定角色的希望和評價,社會對角色的希望和評價越高,角色扮演的外在動力就越大,角色的自我希望和評價相對越高。
不幸的是,對人類至關重要的母職被社會忽視了,社會讓女性拋棄母職去成為男性似的人才,將成母與成才對立起來。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中國的傳統使人們將教育孩子的責任寄托在父親和老師的身上,而忽視了母親在教育中的作用。
認為母親在完成了生育過程之後,只需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就足夠了。
這種傳統帶來的錯誤觀念造成今天社會對母親角色的無知。
自我角色期待是母親對自己天職的希望和評價,自我希望和評價越高,內動力越強,自我肯定之後,就會努力角色扮演,做一名合格的母親。
而今天的母親自身也同樣缺乏承擔教育孩子的意識。
“一些女性也認為成為充滿男性特徵的人才比成為稱職的母親重要(占調查對象的25%),這無異於捨本逐末緣木求魚。
殊不知成母是女性成才的一種獨特標誌,成母必須成才,否則便不可能是一個好母親。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自我期待總是以社會期待為參照體系的,社會期待不止是價值評價,還包括一系列的具體要求,特別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如親職教育的效果。
因此,自我角色期待不僅僅是角色追求的大目標、大方向,還包括角色追求的具體要求和具體目標。
角色期待是社會需要和自我需要的統一,兩者統一了,角色扮演就有了認識基礎和追求目標,角色扮演就有了方向。
首先要對母親教育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同時要足夠的重視。
“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一個好的母親必須用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化才能武裝起來,母親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是最富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工作,是任何其他工作都比不了的崇高工作。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福祿倍爾發表了他那震世宏論:“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執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母親是第一生產力。
”這些社會的高評價和高期待,足以激勵母親完成她們的天職工作。
其次母親的角色期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奮鬥目標;自我期待太高,經過努力奮鬥而達不到追求目標,容易泄氣,自我失望,失去追求;自我期待太低,達不到合格教師的要求,甚至成為失敗的角色。
角色規範遵從角色的基本特徵來自於每一類角色都有一組由社會為之規定的、由角色行為規範模式決定的、並與其所處地位、身份、職位相符合的特殊行為。
不同角色相互區別的關鍵,就在於它們各自具有一組特殊的行為,這些特殊的行為共同構成行為規範模式。
所以,行為規範模式也是社會賦予特定角色的各種規範形態的總和。
母親角色規範構建了母親行為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母親角色與其他角色相區別的基本特徵。
母親角色具有長久角色、正支配角色和時代的特徵,因而母親角色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轉變,不斷地社會化,適應時代要求,而不能始終如一的扮演支配者。
母親角色規範要求母親為孩子保留一個健康的身體、具備哺育能力和教育孩子的素質、母親不斷的社會化。
母親必須遵從其特有的角色規範。
按母親的各種規範要求,養成良好的母親角色規範行為,是母親角色扮演的根本要求。
社會需要為母親提出高期望嚴要求,由之構成其獨特的行為規範模式;符合特定的行為規範模式與否,成為評價角色是否合格的基本標準。
母親的行為符合這些行為規範要求,才能成為合格的母親。
媽媽社會學規範母親要遵從承擔人類生產功能的規範母親是一個人生命的發源地,母親的身體素質,決定了嬰兒的身體素質,如果一個嬰兒先天身體不足,很難想像他的身體經過後天的鍛鍊之後像關羽、張飛那樣強壯。
母親身體的進化,是人類身體進化的前提,從這個角度講,母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類的身體素質。
這體現了母親的自然功能,即母親是人類的生產者。
然則,人類今天的現實是,許多母親正違反著母親角色的行為規範。
如今的女性根本沒有意識到母親對孩子生理、心理的重要性。
如今的一些女性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的身體是為孩子準備的,只有孩子才有權動用的。
因此便毫無顧忌地把身體給了自己的放縱,先是打胎,打完了數胎後又去治不孕症,避孕藥還沒有停夠時間就懷孕,懷了孕就去做B超,在醫院這個“同謀犯“的幫助下不斷地往乳房裡填充矽膠,製造著母乳危機……這些女性根本就沒想到要把一個健康、純潔、不染纖塵的母體留給孩子,往往是母親已經被欲望、享樂蹂躪得不成樣子時,才給可憐的孩子無奈地留出一角!這樣的母親就是垃圾母親,垃圾母親生產和教育出來的必然是垃圾的後代。
墮落的母親,正把自己的子女送入牢獄和教養院。
這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母親要遵從承擔人類教育功能的規範母親素質的不同,是孩子成才率不同的關鍵。
“在孩子的成長中,母親的作用要在90%以上。
母親是孩子的總設計師、是雌蕊、是土地、是先天、是內因。
”“只要母親稍有閃失,對孩子的損害與打擊都將是毀滅性的!”西諺說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之中,其實健康的身體寓於健康的母體之中,母親的身體對孩子身體的影響是長期的終身的絕對的。
“母親教育一旦受到動搖,它給孩子帶來的就會是整個生命的崩潰”,“因為母親所給的是生命的教育!”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對母親的依戀是人的精神賴以存在而不致崩潰的基礎,也是人得以不斷擴大自己生存疆域的根據,人的所有信仰,都是母親信仰的一種替代形式。
對此,佛洛依德、陳鶴琴、蘇霍姆林斯、蒙田、威尼斯、比維斯、伊拉斯謨、王東華等都做了專門研究。
這體現了母親社會功能,即母親充當著人類主要教育者的角色。
規範對於人們的行為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們生活在社會中,社會對人們提出一系列規範來要求和約束人們的行為,以便確保社會秩序和社會生活正常運行。
“生兒育女從根本上來說不是私事而是公事,是為社會而不是為自己。
”馬卡連柯說的更加直率:“如果你只打算生一個公民,而生了以後對他缺乏父母的愛,那么就請你們發發慈悲預先告訴社會,說你要想耍滑頭。
”母親角色扮演失敗,將會給社會製造一系列問題,危害了社會秩序和社會生活正常運行。
4角色差距調適編輯人們生活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由於個體不斷地發展變遷,個體的社會地位、身份和職位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每一個個體的角色扮演也相應地疊交更替,它表現為新舊角色的轉換交替,新角色的增添。
在這些變化中,承擔角色的主體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在角色扮演適應的過程中,實際扮演的角色與期望中的合格角色總有差距,有時甚至差距很遠。
這種差距,在本質上是期望角色、領悟角色和實踐角色的差距。
期望角色即理想角色,指社會或組織為角色規定的理想行為規範模式的狀態。
領悟角色指角色扮演主體根據期望角色理解而形成的觀念中的角色模式。
實踐角色是個體在社會關係中與他人互動而實際扮演的角色。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個體所扮演的角色是他自己在領悟角色的指導下形成的實踐角色。
個體領悟角色是否正確、個人角色扮演技能和水平的高低等等,都是導致角色差距的原因。
角色差距的表現有角色模糊、角色衝突、角色緊張等類型。
作為母親,需要不斷地角色調適,通過社會調適和個體自我調適,消除角色差距。
我們把“人為縮小角色差距、協調期望角色、領悟角色與實踐角色三者之間關係的過程,稱為角色調適”。
角色差距又稱為角色障礙,它對合格角色扮演造成一定的障礙,對成功的角色扮演造成困難,對社會整合與秩序造成危害。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母親教育史。
很多已開發國家來看,一個國家母親教育的成敗,對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會產生重要影響。
”所以作為母親,必須充分地認清角色模糊、角色衝突的表現、原因及其危害,克服角色障礙,消除角色差距,才求達到母親角色規範的要求。
母親的社會化社會化“就是個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學習知識、技能和規範,形成適應於該社會的人格,掌握該社會所公認的行為方式,取得社會生活資格的過程”社會化的內容主要有“掌握生活、生產技能”、“學習社會規範”、“確定生活目標”、“培養穩定的社會角色”等等。
人們來到世界,注定要扮演多種角色,角色扮演的過程即取得社會生活資格的過程,合格角色扮演成功就意味著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資格。
因此,角色扮演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其過程也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
取得一種角色資格,也就取得了一種社會生活的資格,從而達到社會化的目標。
母親角色的扮演很特殊:母親角色是先賦角色;母親角色是不自覺角色。
有女性反對扮演母親角色;女性過多的角色淹沒了母親角色;母親角色的扮演被社會忽視而且給於了錯誤導向。
所以,母親的社會化首先要求整個社會的重視和觀念轉變。
這個轉變需要整個社會對母親的生育功能和教育功能有明晰的認識:母親素質是民族素質的基礎國民的素質和民族的素質決定著國民的命運。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而每個國家的國民都是從每個家庭中培養出來的。
母親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
欲達此目的,母親理應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想教子成人成才,首先就要不斷提升母親的整體素質。
在家庭中,母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母親教育是無可替代的親職教育母親教育是親職教育的一部分,並且相伴孩子一生;這種教育是其他家庭成員無法替代的特殊的親子教育。
從嬰兒開始孕育的那一刻,母親教育就對孩子開始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直至終生。
無數統計資料、實例和研究成果都證明:母親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個指導者,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最初引導者。
孩子與母親朝夕相處,對孩子耳濡目染的時間最長最多。
母親是孩子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老師。
母親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它要求母親不僅去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孩子引向偉大。
母親的素質越高,孩子的成長便越快、越好。
媽媽中國媽媽社會化社會角色社會化的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成員,使每個社會成員都獲得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會角色。
每一角色都有其權利義務及行為規範,社會化內容之一是使其成員按社會角色的要求行事。
女性經過個體社會化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的過程,是為扮演母親角色做準備,直到女性進入母親角色,按照母親角色行為規範的要求,培養合格的社會成員,使其獲得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會角色。
這就是母親角色的社會化。
在中國,母親角色的社會化存在著社會和女性自身缺乏對母親角色的認知。
中國社會缺乏角色認知“明清之後,中國母親只有了生理上的而沒有了教育上的功能;”“‘五四’也許是中國母親教育的一個轉折點;”“‘文革’是中國母教的典型切片;”“現代中國已無親職教育可言。
”(引自王東華《發現母親》)將歷史鏡頭回放到辛亥革命之前,先哲對母親教育的意義有著極其透徹的闡述。
梁啓超在《倡設女學堂啟》中開宗明義:“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遠可善種。
婦道既昌,千室良善,豈不然哉?豈不然哉?”為此他為女學大聲吶喊:“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廣人才。
而二者之本,必自蒙養始。
蒙養之本,必自母教始。
母教之本,必自婦學始。
故婦學實天下存亡強弱之大原也。
”“是故女學最盛者,其國最強,不戰而屈人之兵,美是也。
女學次盛者,其國次強,英、法、德、日本是也。
女學衰,母教失,無業眾,智民少,國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色、土耳其是也。
”“為什麼梁啓超等一批干將沒有將母親教育提倡開來,相反卻在五四運動中灰飛煙滅了呢?是梁啓超等的維新力量弱小嗎?是五四運動的革命力量強大嗎?歷史總是按照它的合力方向前進,當我們把背景展的更大更深時,發現五四運動還僅僅是個誘因!中國之所以選擇了不要母親,絕不是一時的意氣,而是歷史的必然,而是中國母教衰落的歷史必然,而中國否定母親的歷史必然。
在看似尊重母親的背後,是一股更加強大的否定母親的心理在作祟。
”(引自王東華《發現母親》)回顧歷史,發現中國社會對母親角色的無知有歷史積弊。
社會根本沒有意識到母親的責任。
許多被處以極刑的罪犯,其實是替他們的父母在受刑。
咬下母親奶頭的人,其目母是源頭,是他的母親送兒子上了斷頭台。
他被法律制裁了,其母沒有得到任何懲罰。
今天的社會,什麼都審核;什麼都有職稱;什麼都有藝術;什麼都有文化;什麼都有星級……只有母親沒有。
社會會重視妓女是否領取執照,卻不管孩子是打了幾胎再生的,還是生了幾次大病再生的,至於如何去養孩子更無意識。
一個人不小心吐口痰要受到罰款批評,而一個母親隨意生一個孩子,由於用藥不慎使孩子致聾不會受到追究。
社會還將母親向另外一個方向拉,去引誘母親們上當,很多廣告向母親和孩子狂轟濫炸。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社會上所有的角色都要經過角色學習、培訓,只有我們的父母,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扮演的角色,卻不經過任何的角色學習和培訓就可以承擔。
其實同社會上的所有的其他角色學習來說,母親角色的扮演也必然需要角色學習。
不僅是教育知識、方法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於角色標準的學習,怎樣才是好母親,但是我們的各級各類的家長學校、培訓講座,各種指導書籍更多的是對於親職教育方法、知識、問題的指導,缺乏這類相關指導。
女性缺乏對母親角色的認知許多母親為了養寵物想盡辦法學習飼養知識,對於養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無準備,事後又不加以研究——對自己的孩子反不如對待自己的寵物。
母親為了一件一年僅僅穿幾次的裙子,會跑遍一個城市,找人諮詢,托人走關係,可是懷孕了不去諮詢醫生,不會去學習怎樣育兒,有些母親即使去了醫院,付出的是金錢,得到的卻是欺騙。
如今的大學沒有教一個女學生如何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養育高素質的後代,一個個變成了街頭輕佻的女郎。
綜上,母親的社會化,首先要從改變社會意識著手,給母親角色一個極嚴極高的社會期望,使整個社會認識到:孩子不是某個人的,孩子將要成為社會的公民,孩子是全社會的財富,因此全社會都應該關心孩子,關心母親,關心母親教育,提倡教育母親。
“就中國母親教育的現狀來看,提高母親整體素質是母親教育的關鍵所在。
”其次母親角色的社會化,要從改變女性對母親角色的認知著手,使母親有這樣的觀念和認識:(1)“孩子以母親為榜樣,母親的所有優點與缺點、長處與短處都將成為教材讓孩子學到。
因此,母親面對的再不是一個肉疙瘩,而是一個神靈。
母親的一舉一動都需要注意,你遭遇的是一位極苛刻的行為檢察官。
”(2)“孩子是活的,教育也應該是活的,它應該同孩子一道成長。
教育的主動權不應該拱手讓給別人,孩子成長的箏線應該牢牢地捏在母親的手裡!對孩子的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對孩子做人的教育,母親本人做人越成功越完美,他的教育資格就越牢靠,孩子的成長就越順利、越健康。
”(3)“母親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母親教育的這種特殊地位與功能,要求她們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人力資源,要求她們無可選擇地承擔起促進社會進步、提高民族素質的“社會保障醫生”的重大使命。
(4)“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學問,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幾年,他生命中最本質最重要的東西都是由母親給予的,這種教育不僅影響著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樣以社會遺傳的方式,也強烈地影響著更下一代的成長,沒有哪一種教育比母教的影響更為深遠和永久。
因此,母親可以不是天才,但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母親是孩子的總設計師。
”(5)“母親是第一生產力。
綜觀人類歷史,一個天才競出的時代,無不是女性地位較高的時代,無不是對孩子教育重視的母性綻開的時代。
因此,發展的硬道理是教育,是基礎教育,是兒童教育,是母親教育!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對教育的認識。
教育應該為一切問題的首位。
”(6)“母親教育的特點和現實責任,要求稱職的母親不僅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而且應當既是一個教育者,又是一個受教育者。
”再次,母親角色的社會化要求母親學習完成其自然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知識,培養完成其自然功能和社會功能的能力。
因此母親角色作為一個複雜的角色,已經不是簡單的代際的學習就足夠的,應該進行較好的角色學習。
下面試列一些母親必須完成學習的社會化內容:(1)“母親如果拿不出一個科學的、正確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對於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而言,教育上的錯誤影響將會伴隨他的終生,也許是終生都難洗涮掉的。
”(2)”母親們應當從僅僅具有愛、具有責任感的傳統的開發孩子自身人力資源的模式中跳出來,從根本上弄懂孩子成長中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通過教育孩子促進其自身完善,儘早把握住如何引導孩子科學地開發自己潛能的教育原則和教育規律。
”(3)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認為只有當你們和兒童談話的時候,才執行教育的工作。
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都在教育兒童,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你們如何穿衣、如何和別人說話、如何談論其他人、你們如何歡樂和不快、如何對待朋友和仇敵、如何笑、如何讀報紙等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意義。
”(4)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及各方面素質的過程中,母親們還應當多從一些自身的細枝末節入手,比如克服自身的一些不良習慣,努力培養自己一些良好的生活狀態生活態度,比如與人交往、工作、生活態度積極,這些都足可以讓母親們影響到孩子的將來。
、媽媽著名媽媽中國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是描述儒家學者孟子幼時,母親為了讓他習得良好的品行,將住家搬到學堂旁,並激勵他努力向學,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學者。
但是,孟母三遷的故事最早見於西漢《列女傳》,我們與孟母生活的年代相差至少二千年,所以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無可考。
聖母瑪利亞中國古代的岳母刺字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寇母題詩:寇準出人頭地之後,其母為了告誡兒子勿忘清貧,做個好官,曾在一幅《寒窗課子圖》上題詩告示寇準,詩曰: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感動事例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
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
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現場孩子的父母還保留著落地一剎那父母同時托起孩子緩衝力時外推的動作,幾秒鐘父母生與死的約定挽救了僅僅兩歲半的孩子。
辛苦一生的母親參考文獻[1]喬納森·H·特納著吳曲輝等譯《社會學理論的結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戴維·波譜諾著李強等譯《社會學》(第十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奚從清俞國良著《角色理論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7頁[4]奚從清俞國良著《角色理論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7頁[5]吳方桐社會學教程[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6]劉獻君青年社會學[C].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38,39一41.[7]劉獻君青年社會學[C].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38,39一41.[8]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9]奚從清俞國良《角色理論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10]張艷玲隆仁主編《世界通史》(圖鑑版)中國致公出版社2001[11](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出版社2007[12]王東華《發現母親》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13]繆建東《親職教育社會學》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4]關穎《社會學視野中的親職教育》2000[15]桑標《父母意識,您在哪一層台階?》《父母必讀》1998[16]布蘭肯洪《沒有父親的美國社會:直面社會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995[17]馬卡連柯《馬卡連柯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8]梁啓超《倡設女學堂啟》李華興等編《梁啓超選集》第51頁.[19]福祿倍爾《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0]趙爾巽《清史稿》中華書局出版社2003相關詩歌《天堂的媽媽》雨有訊,雲無常,一道電光氣吞浪,千里變汪洋,情到極處愛上心房。
此愛,怎個丈量?憂傷,憂傷。
春來了,開明窗,萬條煙柳百花香,天鵝曲頸項,仰天叫聲長:鵝,鵝,鵝……悠情送天上!〔……媽媽:兒子永遠永遠地愛您老人家〕!!!邵學軍於北京榮寶畫院《媽媽》這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媽媽我背起行囊走向遠方春日陽光暖暖的而我的心空卻下著綿綿雨絲雨絲潤濕了我的雙眼也潤濕了您的雙眼雨絲模糊了我的視線也模糊了您的身影從此思念像一條長長的線連著你牽著我思念您的笑容思念您的囑託從此我知道了媽媽的愛很深很深(1)抒發了兒子對媽媽深長思念之情;(2)抒發了兒子對媽媽的依依惜別之情;(3)抒發了兒子和媽媽相互思念之情;(4)抒發了兒子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作者運用反襯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與媽媽離別時那種依依不捨的心情。
《媽媽》江非媽媽,你見過捷運么媽媽,你見過電車么媽媽,你見過瑪麗蓮夢露她的照片嗎媽媽,你見過飛機不是飛在天上的一隻白雀而是落在地上的十間大屋嗎你見過銀行的點鈔機國家的印鈔機門前的小河一樣嘩嘩的數錢聲和刷刷的印鈔聲嗎媽媽,你知道么捷運在地下電車有辮子夢露也是個女人她一生很少穿長褲嗎媽媽,今天你已經爬了兩次山坡媽媽,今天你已拾回了兩捆柴禾天黑了,四十六歲了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禾總是比前兩次高得多關於媽的一句歌詞“母親只會淚淋淋……”“我把黨來比母親……”“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媽媽的吻,甜蜜蜜的吻,讓我思念到如今……....."媽媽相關詞條 《羅馬媽媽》 《羅馬媽媽》(MammaRoma),義大利電影,皮爾·堡羅·帕索里尼執導,影片描寫一名羅馬妓女(安娜.瑪妮亞妮飾)的生活。
劇情梗概 導演簡介 影視簡評 一句話點評 精彩劇照 《加油媽媽》 《加油媽媽》,由廣東東昇影視出品的三代女人勵志尋情記,該劇由賀軍翔、張玉嬿主演。
《加油媽媽》從新穎的視角圍繞幾個青年人之間糾纏不斷的愛戀的倫理故事講述了...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第11個媽媽》 《第11個媽媽》講的事一個11歲的男孩財洙(金永燦飾)有個做婦女販賣生意拉皮條的壞老爸(柳丞勇飾),因此家裡總有些妖艷俗氣的妓女來來去去,雖然不明白大人... 背景概述 內容簡介 關於影片 幕後花絮 製作陣容 《保姆媽媽》 《保姆媽媽》是一部情感電視劇,由國內著名導演劉新執導並集合奚美娟、高露、張凱麗等眾多優秀內地演員共同參與拍攝。
該劇講述了3位母親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與親生子... 基本資料 基本簡介 劇情介紹 幕後製作 幕後花絮 留守媽媽 留守媽媽,即留守母親,是在中國改革開放背景下農村地區出現的一個婦女群體。
這些媽媽年齡多在31至45歲之間。
由於體制的原因及家庭收入限制,不得不留守農村,... 簡介 出現原因 生活現狀 存在問題 政策措施 《媽媽》 《媽媽》是張元導演的處女作,被譽為中國第一部獨立製作影片。
影片講述了一位被丈夫拋棄,獨立撫養大腦殘疾兒子的年輕母親的故事。
影片概述 劇情簡介 主要看點 導演闡述 影片主創人員 《漂亮媽媽》 《漂亮媽媽》(《BreakingtheSilence》)由孫周導演,鞏俐、管越、施京明、高昕主演。
講述了一個單親家庭的母親想把聽力弱的兒子送進學校的... 劇情簡介 主要角色 導演簡介 精彩影評 《最強媽媽》 《最強媽媽》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視劇!在公立教育倒塌私立教育泛濫的今天,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要作為自己人生最大的作業來完成並加以絕對的關注。
主要演員 劇情簡介 人物介紹 分集劇情 相關搜尋媽媽講故事書媽媽的吻獨立電影媽媽牌生活英語表達字典媽媽布達拉宮《無窮動》國際電影節地下電影張藝謀媽媽講讀小故事大啟發故宮頤和園東京國際電影節法拉利曹煒《如果·愛》威尼斯電影節雙色球媽媽教我猜謎語暹羅貓寶馬容祖兒圓明園媽媽手媽媽讀書,孩子吃書仇曉梅里雪山熱門詞條alsoSergioRossiSPKtraverseTUBE三絲羹傑克·吉倫哈爾半潛艇叛將風雲國防報告書塔隆安全座椅宜家家居忠孝東路新聞追追追星戰前夜松山菸廠林肯城市煮粥真愛上錯身瞿友寧老虎航空衝突管理郭彥甫FindYourSoulH7N9型禽流感Milwaukeeoverallvulnerable伍雲召全民直播匯率兌換嘉義農場塔羅牌占卜大顯新巡者殘酷天使浙江省地圖海豚花渡邊麻友科士威與妻訣別書雷虎高露潔123goaffect寄情尤加利披索松樹皮瘋狂原始人黑人牙膏媽媽[稱呼]@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別人的母親怎麼稱呼? - 雅瑪知識
- 2自古以來“媽媽”的稱呼都有哪些? - 鳳梨問答
中國各地口語中,母親有很多不同的稱呼,包括媽、媽媽、媽咪(來自英語“Mummy”的粵語發音)或阿媽,阿家媽,有些地區子女(特別是古代)對母親的稱呼 ...
- 3你未必知道古代對「母親」的稱呼 - 壹讀
唐朝的平民百姓在非正式場合,稱呼母親為「阿娘」和「娘娘」。在嚴肅場合,或者想要表達敬重,便可稱呼「母親」。若是王子或公主,也和百姓一樣的。
- 4媽媽[稱呼] - 中文百科知識
口語稱:媽,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口語中(māmā),媽媽有不少不同的稱呼,包括老媽、娘、母親、媽咪(來自英語“Mummy ...
- 5大家都怎麼稱呼自己的母親? - klaw律師的房間
我就很納悶, 那為何K爸會叫祖母"姨阿"勒?! 照理兄弟姊妹叫法應該是一樣的, 像K家就是都叫媽媽, K堂哥家都是叫阿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