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 - 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
亚洲象也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亚洲象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展开
收起
添加义项
▪象科亚洲象属动物
▪歌曲
亚洲象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象科亚洲象属动物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亚洲象(学名:ElephasmaximusLinnaeus),别名大象、亚洲大象,属于长鼻目、象科。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
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
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
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
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1~3.6米,体重达3~5吨。
[1]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
中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猎杀,破坏十分严重。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
(概述图来源:
[2]
)
百科星图
查看更多
中文名
亚洲象
外文名
Asianelephant
别 名
大象、野象
拉丁学名
ElephasmaximusLinnae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目
长鼻目
科
象科
属
亚洲象属
种
亚洲象
亚 种
7亚种
分布区域
东南亚、南亚等热带地区
命名者及年份
Linnaeus,1758
保护级别
濒危(EN)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目录
1
物种学史
▪
进化
▪
迁徙
2
外形特征
3
栖息环境
4
生活习性
▪
食性
▪
习性
5
生长繁殖
6
物种分布
7
亚种分类
8
种群现状
▪
数量与分布
▪
保护计划
9
保护级别
10
相关报道
亚洲象物种学史
编辑
播报
亚洲象进化
物种进化过程图
已知象的最早祖先是满利象兽(Moeriiherium),也称始祖象,生活于北非的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早期。
始祖象有36枚牙齿,其上颌的第二门齿较突出,以后可能演化为象的巨牙。
它们的鼻骨也稍稍前伸,也许当时就有一个短的象鼻了。
至渐新世,始祖象演化出埃及象兽(Phiomia)。
埃及象兽再演化出古柱牙象(Palaomasiodon)。
这两种象上颌的一对门齿已显出象牙的形式,鼻骨开始前伸,以支持一对原始的象牙。
这些象的牙齿总数已减少到26枚。
但它们的下颌仍相当突出。
到了中新世,从埃及象兽演化出掩齿象(Steg-odon)和嵌齿象(Gomphotherium)。
掩齿象的象鼻已有相当长度,牙齿总数约12枚。
象牙已相当突出,下颌也较短,可能是现代象的祖先。
嵌齿象因下颌很长,被认为是发展的一个侧支。
古柱牙象在美洲上新世演化出柱牙象(Mam-mut),于更新世灭绝。
柱牙象居住在森林里,牙齿上有乳头状尖突,适于切割树枝和根。
掩齿象在上新世演化出猛犸和现代象。
猛犸与现代象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猛犸的牙有一定程度的弯曲。
[3]
亚洲象迁徙
根据考古发掘、历史文献等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近6000~7000年前中国野象分布区域是极为广阔的。
秦岭淮河地区亚洲象化石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更新世中、晚期地层中均有发现,已报道的化石虽很少,但是追溯到中世纪,长鼻类动物化石的分布却很广。
早在20世纪30年代古生物发掘工作中就发现,中国河南安阳殷墟距今3000~4000年前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亚洲象遗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关于野象的记载。
近年来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又发现有近6000~7000年前的亚洲象遗骨。
[4]
中原地区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大量文献记载中国中原地区亚洲象的分布信息。
这些地点不仅有亚洲象化石发现,而且有历史文献的记载,如河南安阳殷墟、江苏扬州、浙江绍兴、广西灵山等地,在较长的历史时期有亚洲象生存。
福建的漳州、漳浦,广东的潮州、潮阳、汕头、惠州、恩平、海康,广西的博白等地有多次历史文献记载,表明这些都是亚洲象频繁活动的地区。
[4]
云南省云南不仅有亚洲象化石的发现、众多的历史文献记载,而且至今还有一定数量野象的分布,表明此地区向来为野象适宜的生存、栖息地。
由此可以看出,7000多年以来,中国野象的分布曾北起河北,北纬40°06;南达雷州半岛南端,约北纬19°;东起长江三角洲的上海马桥附近,约东经121°,西至云南高原盈江县西部的中缅国境线,约东经97°。
也就是说,在南北跨纬度逾20°、东西跨经度近14°。
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内,曾有大量野象栖息。
亚洲象化石发掘地点及历史文献记载地点由北向南的增多,表明亚洲象分布由北向南迁移的总趋势。
[4]
分布变化中国野象分布区域变迁的总趋势是分布北界逐渐南移。
目前所知,距今3000年以前,亚洲象曾分布于黄河以北的河北阳原一带。
之后,随着气候变冷,亚洲象逐渐向南退缩。
隋唐时期,亚洲象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长江流域还很常见。
由于人口增多,12~13世纪,亚洲象在闽南一带绝迹,17世纪亚洲象在岭南、广西绝迹。
18世纪以来,在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找不到亚洲象的踪迹。
目前,亚洲象在中国的分布仅限于云南省西部、西南部的少数几个地方。
亚洲象总的分布趋势是从北向南的退缩,但在历史上有从南向北迁移的反复现象。
例如,目前所知,在公元前700多年~公元前200多年、公元580~908年、公元908~1050年这i段时间内,曾出现野象的多次北返现象,分布北界也几度北移。
按照其变迁的情况,中国学者文焕然等(1995)将亚洲象的分布变迁月分为8个主要阶段。
中国野象分布变迁图
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以阳原盆地及黄河下游等地为野象分布最北地区,其北界在黄河中下游以北毗连地带的阳原县丁家堡水库及化稍营大渡口村附近,向东推移到北京、天津,向西推移到(山西)晋中盆地及今西安稍北。
第二阶段公元前900多年~公元前700多年,以长江流域为最北地区,其北界在淮河、秦岭一带,野象即栖息于长江流域及宁绍平原等广大地区。
其主要证据是云南昭通后海子,河南淅Jil下王岗,江苏扬州、秦州、吴江黎里乌金漾、苏州,上海嘉定方泰、马桥,浙江湖州(吴兴)邱城、湖州(吴兴)菱湖镇、桐乡罗家角、萧山、绍兴、余姚河姆渡等地遗址中发现的亚洲象遗骨。
第三阶段公元前700多年~公元前200多年,以淮河下游干流近海南北地区为最北地区。
其北界在秦岭、淮河下游干流近海一带。
《尔雅》一书约从战国时代就已开始汇集,到西汉才完成。
其中,《释地》在记叙中国古代一些地区的著名物产时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
”“南方”是指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关于“梁山”今地的说法很多,其中比较正确的有三种,即浙江绍兴一带、四川盆地中梁山县高梁山一带及福建省漳浦县梁山一带。
其实《尔雅》是大概泛指战国到西汉时代秦岭、淮河以南许多山地、丘陵的著名物产中有野象、野犀。
这意味着春秋末战国初的野象分布北界已移至秦岭、淮河一线了。
[5]
第四阶段公元前200多年~公元580年,以长江流域为最北地区,其北界为淮河、秦岭。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I盆地野象栖息情况,除前述《华阳国志~蜀志》外,汉杨雄《蜀都赋》、晋左思《蜀都赋》都提到“象”,说明从战国到晋代,四川的野象分布北界仍在长江以北,但是晋以后逐渐变化,到唐代及以后,野象分布主要限于川东江南,尤其是今重庆到綦江一带。
[6]
第五阶段公元580多年~公元1050年,以长江上、中游及浙江中南部、福建中北部山地丘陵为最北地区,其北界呈“兀”字形,从杭州湾、钱塘江下游干流北岸,经湖口,转北到淮河上游,再转西接秦岭段,到今淅川稍西,又转南经宜昌,至今澧县稍西,再转西到长江干流南岸。
以公元908年为界,此阶段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长江下游未见有关野象的记载,似已无野象分布。
至于长江中游北部,据载,唐高宗上元(公元674~676年)年间有象至华容(今华容县)。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曾有将长安皇宫动物园饲养的象只在长江中游北部的荆山之南放生的记载。
2.后期长江下游已无野象,长江上游的野象分布如上文所述,已退缩至南黔北一带。
长江中游北部,据《宋史~五行志》记载:“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有象至黄陂县(今县北),匿林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州名,今湖北安陆县)、复(州名,今天门县)、襄(州名,今襄樊市)、唐(今河南唐河县)州,践民田,遣使捕之。
明年(乾德元年)十二月(公元964年1月18日~2月1513),于南阳县(今市)获之。
[7]
第六阶段公元1050~公元1450年左右,以闽南、岭南大陆部分为最北地区,其北界在南岭阳山、南朝宋始兴郡伊水口(今韶关市)、始兴北境、武平、上杭等地稍北。
闽南、岭南野象生存的历史悠久,从多处发掘出土的野象遗骨、遗存(如:福建的闽侯昙石山、惠安,广东的封开黄岩洞、高要金利琅塘、南海官山西樵石,’‘西的柳江四案甘前岩、都安九山、南宁豹子头、灵1lI龙武山乞丐岩等)可为一证。
《淮南子~坠(地)形训》中记载四方及中央的气候、物产等:“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
……其地宜稻,多兕象。
”同书《人间训》记载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时,粤有“犀角、象齿、翡翠、珠玑”。
这个“粤”是指两广等地,这意味着秦朝初年,由于岭南一带野象、野犀众多,所以“犀角、象齿”才能作为主要特产提出。
其后,本地区一直为野象的栖息地。
[7]
第七阶段公元1450年左右~公元1830年左右,此阶段又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1.东部以雷州府(包括今雷州半岛)、博F!_1、横州(今横县)的北境、十万大山一线为一条北界。
以雷、博、横、廉、钦地区为最北地区之一。
东部地区的野象分布点南移至北纬23。
以南小片地区,并且在本阶段内相继灭绝。
2.西部以广南府(今云南广南县一带)、元江府(今云南元江县一带)、景东府(今云南景东县一带)、顺宁府(今云南风庆县一带)、盈江府(今云南省盈江县一带)的北界为另一北界。
以云南高原南部为另一最北地区。
本阶段在近8000年来气候冷暖变迁中出现了明清小冰期,野象分布地区属于南亚热带南部或北热带。
[8]
第八阶段公元1830年稍后至今,经生物工作者的多次实地考察,证实野象分布地区逐渐缩小到滇南的勐腊县、景洪县、西盟县、沧源县、盈江县及以南部分地区;野象的分布北界也逐渐南移到这五县北境。
综上所述,7000多年前,亚洲象还曾广泛分布于中国,自周朝初年开始,由黄河流域南迁;春秋战国时期,分布北界为淮河流域;唐代时已退至长江以南;宋代时越过南岭;现今在中国的分布退至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思茅三地区。
亚洲象的分布区每年约以1000k㎡的速度在中原大地上消失,近3000年间亚洲象在中国逾300万k㎡的面积上绝迹了。
野象生境南移的速度为平均每100年0.5个纬度,每年0.5km。
这一速度与犀牛分布区在中国向南退缩的速度十分相似。
[9]
亚洲象外形特征
编辑
播报
体型
亚洲象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体积最大的,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
成年雄性亚洲象,身长为5~7米,肩高约⒉4~⒊1米,尾长为⒈2~⒈5米,重约⒉7~5吨,雌象体形稍小。
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顶端有毛刷。
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通体为灰棕色,前额左右有两大块隆起,称为“智慧瘤”,其最高点位于头顶,但它的脑却很小。
头盖骨很厚,虽然骨骼内充满了气孔,可以减轻重量,但颈部的负担仍然很重。
背部向上弓起。
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后肢4趾。
[10]
鼻子亚洲象的鼻子是现存动物中最长的,实际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
由四万多条肌纤维组成,里面有丰富的神经联系,不仅嗅觉灵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卫的有力武器。
鼻子的顶端有一个像手指一样的突起,这个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丰富的神经细胞,感觉异常灵敏,使得象鼻十分灵活,能随意转动和弯曲,具有人手一样的功能。
[10]
象牙雌性亚洲象没有象牙,只有雄性亚洲象长有象牙,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的象牙长达⒈5~⒈8米。
口中一般每侧有三个前磨牙和三个后磨牙,食用高纤维的食品,树叶、草类等,磨牙并不是同时长出,现存的磨牙磨损后,新的磨牙才长出来,所以如果最后一颗(第六颗)磨牙大约在60岁以后磨损后,老象可能死于营养不良,如果继续饲喂磨碎的食品,它有可能继续活下去。
[2]
耳朵
亚洲象
亚洲象的耳朵也很大,宽度近1米,有利于收集音波,所以听觉非常敏锐,彼此之间常用次声波进行联络。
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体温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地,还能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10]
亚洲象栖息环境
编辑
播报
亚洲象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
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
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
[11]
亚洲象生活习性
编辑
播报
亚洲象食性
亚洲象
亚洲象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
在早、晚及夜间,亚洲象会外出觅食,它们主要食用草、树叶、嫩芽和树皮。
亚洲象也会吃农作物如香蕉和甘蔗。
亚洲象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会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
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30到6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12]
亚洲象习性
亚洲象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
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象在正常时每天要走3到6千米去觅食,但迅速奔跑起来也能达到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
[2]
亚洲象生长繁殖
编辑
播报
亚洲象
亚洲象孕期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平均寿命为65~70岁。
雄象性成熟后会离开象群自己独处。
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雌象怀孕期大约为22个月(哺乳动物中最长的),小象一直由母乳喂养直至3~4年后另一只小象出生。
刚出生的小象一般重100公斤,出生后由母象和象群中其它成员一同照顾。
亚洲象没有固定的发情期,雄兽与雌兽交配时,总是双双躲进僻静的密林深处进行。
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不惧怕任何动物的威胁,但也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亚洲象的繁殖率较低,大约5~6年才能繁殖一次,怀孕期长达18~22个月。
雌兽产仔于秋末冬初,每胎只产一仔。
刚出生的幼仔体重为70~100公斤,大小同小牛犊差不多,鼻子不算太长,也没有长牙,全身为棕红色,没有毛,出生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跟随群体四处活动了。
幼仔的哺乳期大约需要2年,14~15岁性成熟,完全长成则在18~24岁。
亚洲象的寿命较长,一般可以活到65~70岁,也有甚至能活到110~130岁的说法。
[10]
亚洲象则是要躺着睡觉,它们一般慢慢的侧卧着,之后再将腿伸出去,亚洲象一般不站着睡觉,如果它站着睡觉了,那就表示其生病了。
[20]
亚洲象物种分布
编辑
播报
亚洲象
亚洲象主要分布范围为东南亚和南亚这些热带地区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等13国家,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古代从西亚的两河流域,往东延伸到中国的黄河流域,都曾经有它们活跃的踪影。
中国境内目前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一带才能找到其足迹。
[13]
中国分布:中国分布是它分布区的边缘,已有记录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勐腊、景洪)、江城;云南西南部西盟(岳宋)、沧源(南滚河)和云南西部盈江(那邦坝)。
世界分布: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亚洲象亚种分类
编辑
播报
中文名拉丁学名命名者及年份西亚象ElephasmaximusasurusDeraniyagala,1950婆罗洲侏儒象ElephasmaximusbengalensisBlainville,1845印度象ElephasmaximusindicusCuvier,1797中华象ElephasmaximusrubridensDeraniyagala,1950苏门答腊象ElephasmaximussumatranusTemminck,1847锡兰象ElephasmaximusmaximusLinnaeus,1758马来象ElephasmaximushirsutusLydekker,1914
[14-15]
亚洲象种群现状
编辑
播报
亚洲象数量与分布
亚洲象现仅分布于与缅甸,老挝相邻的云南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捕杀,破坏十分严重。
在其分布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随意捕杀野象的偷猎者,国家按法律予以严厉制裁。
由于象牙可以制造珍贵的工艺品,象经常遭到偷猎者的袭击,作为大型动物,它的生育周期较长,繁殖率低,因此非常容易灭绝。
亚洲象
中国的亚洲象数量不多,1980年调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80头;江城(中老边境)20头;云南西南南部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10头;中国亚洲象总数约200~250头。
尼泊尔50~90头,不丹60~150头,印度17310~22120头,孟加拉国200~350头,斯里兰卡2700~3200头,柬埔寨2000~3000头,马来西亚1300~3000头,印度尼西亚2900~5500头。
全部分布区内的总数为34470~53720头。
1995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启动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200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亚洲象仅存180只。
野外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9世纪早期至今已经下降了97%,而且一直呈下降趋势。
[16]
亚洲象保护计划
1.越南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越南分支在其印度支那计划下和越南政府合作,对越南大象的分布和现状进行定位、评估。
它们的这一计划在全南(QuangNam)和达克拉克(DakLak)两省进行。
根据在两省的调查,和对其它地区大象状况的重新评估得出的结果,研究人员估计大象的数量不超过150头。
鉴于这一情况,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目前正重新制定越南象保护计划,并在考虑如何将这一计划和较大的苏门达腊大象保护项目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苏门达腊保护行动现正在进行中。
2.苏门达腊1999年,国际动植物保护组织(FFI)和LIPI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实施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确立的项目。
旨在保护苏门达腊岛上现存的大象,防止森林进一步退化、偷猎和人象矛盾对大象的破坏性影响,并监测大象的种群数量。
该计划还将把大象作为标志性物种,以保护苏门达腊森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计划的进一步目标是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培养印尼本国的专家。
计划将把重点放在这一地区最优等的大象种群保护上,形成函盖全岛的保护计划并制订对大象的经营管理计划。
3.数据库从1995年起,亚洲象保护委员会(AECC)一直在对4个大象保护区的森林系统进行调查,搜集实地数据和统计资料(见AECC1995年和96年提交给麦克阿瑟〈McArthur〉基金会的报告)。
它还为寻找实际对策提供方便。
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描绘大象和人类发生冲突的区域,输入和农作物播种范围有关的数据。
这将大大帮助人们设计大象隔离障碍系统,防范大象与人的冲突。
根据植被和生态特征划定的高质量象群栖息地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建立大象保护区。
通过输入本地生物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数据还能帮助人们在确定优先生态区时纳入和大象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数据。
数据库为评估大象的栖息地及其种群状态,对空间与数量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确定大象种群优先保护的对象。
它帮助决策者和自然保护规划人员根据保护的优先顺序制定保护战略、分配保护基金。
4.印度在印度,大象破坏庄稼的事件屡有发生。
印度各地都有报道说,在大象保护区周围,农田遭践踏的情况愈演愈烈。
80年代中期,卡纳塔卡省开始对损失的作物和人员伤亡给予金钱赔偿。
赔偿金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损失的价值,被农民们视为“象征性的安慰”。
在克达古地区1992年~1995年,全部赔偿金的数额仅是实际损失的一小部分,而未经报告的袭击案例就没有得到赔偿。
尽管在象群袭击时,农民们经常遭遇大象,但每年人员伤亡的数量都较低。
该地区在过去6年里平均每年约有6次人员伤亡的情况。
有证据证明克达古地区农田遭大象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
尽管深受其害,大部分农民都认识到保护大象的必要,并认为象群有权拥有自己的栖息地。
而小农户在种植季节往往损失严重,经常夜间还需要保持警惕,看护庄稼。
[17]
亚洲象保护级别
编辑
播报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EndangeredA2c)。
[18-19]
亚洲象相关报道
编辑
播报
2021年7月9日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构建局省共建协作机制,高质量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各项基础性工作。
[21]
2022年3月3日数据显示,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985年180头增至300头左右。
[22]
zhua曲子白渡白颗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分享你的世界
查看更多
亚洲象、滇金丝猴……为保护这些朋友,云南一直在努力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福建大小事儿
九派新闻旗下官方区域资讯账号
2021年度动物,是大象!——巨兽永不落幕
2021年云南北迁的象群,让大象彻底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巨兽时代虽已远去,但大象的故事还远未落幕。
我们一起重新认识这骨骼精奇、身怀绝技、足智多谋、有情有义的“宝藏动物”。
星球研究所
轻知计划签约作者,星球研究所官方帐号,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在300米外,陪亚洲象回家
好比追象人、夜晚城市里的巡警,他们没有和保护对象打过照面,却是保护对象安全感的来源。
因此,陪伴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无所求的关怀,不在于物理距离的远近,或能否被看见、被感激。
新周刊
《新周刊》官方帐号
8月12日,世界大象日,大象保护不靠“想象”
受象牙价格膨胀的鼓动,数以万计的大象因此丧命,为呼吁更多人群关注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亚洲象及非洲象,世界大象日于2012年8月12日设立,今天恰好整十个年头。
小景de动物园
科学领域创作者
面对出走的大象,其他国家怎么做?马来西亚的经验和教训
明天地球将又迎来一个“世界大象日”,这是亚洲象突然成为国际新闻关注焦点的一年。
人象冲突尽管在过去几十年的东南亚和南亚都不是新鲜事,却在2021年的频繁媒体关注之中,表现出了些许出现转机的迹象。
除了冲突、驱赶和围栏,人象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世界说
世界说官方帐号
为什么你从没见过一只真正的野生亚洲象?
“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分上、中、下三层,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带进方舟,好在那里保全生命。
”
地道风物
地道风物官方帐号
大象迁徙史:热搜过后,谁还记得它们?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自觉,我们也更有能力和责任去打破人与自然零和游戏的魔咒。
最爱历史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从西双版纳到昆明,云南大象为何北上500多公里?
最近在我国云南境内,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北上,一路游山玩水,长途跋涉500多公里,到达昆明,备受广大网友的关注。
地图帝
百家榜创作者
云南北迁象2头折返,怎样能让所有象都回去?为何说大象猛于虎?
云南野象“逛吃团”一路北上,逼近昆明,目的是什么?有两头象已经掉头回去了,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办法让所有大象都回保护区?
动物志
中级科普师,科学领域创作者
野象跑村民家找食物吃,大门齿重80斤,通过互缠绕鼻子来表示友好
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的这片热带雨林中,生活着我国仅有的野生亚洲象群。
近年来,被迫无路可走的野象开始频繁出现在人类活动的地方,人与野象的冲突也开始愈演愈烈。
雪灵谷动物地理
作家,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宠物领域创作者
大象吸水时不会被呛到,原来是因为这“神奇开关”......
友情提示:危险动作,请勿模仿!人类鼻子可没有亚洲象的鼻子“智能”哦!
蝌蚪五线谱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官方帐号
动物界的“数学家”——亚洲象
然而,最新一项研究发现,亚洲象有一种特殊计数能力,这在动物王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世界上所有的非人类物种中,亚洲象似乎是真正的数学家。
环球科学大观
心理咨询师,情感达人,优质创作者
参考资料
1.
亚洲象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10-08]
2.
亚洲象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3-06-15]
3.
沈银柱,黄占景主编;王正询,李晓晨,张尚宏等副主编,进化生物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1,第90页
4.
陈明勇等编著,中国亚洲象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6页
5.
陈明勇等编著,中国亚洲象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8页
6.
陈明勇等编著,中国亚洲象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9页
7.
陈明勇等编著,中国亚洲象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40页
8.
陈明勇等编著,中国亚洲象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41页
9.
陈明勇等编著,中国亚洲象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42页
10.
鼻子最长的动物—亚洲象
.北京科普之窗[引用日期2013-06-15]
11.
《探秘者系列》编委会编,濒临灭绝关注危难中的生灵,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01,第28页
12.
李恩杰编著;赵学文,曹韧,续小强总主编.环保中国: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03:第173页
13.
亚洲象
.动物世界[引用日期2015-10-01]
14.
Elephasmaximus
.biolib[引用日期2015-10-30]
15.
亚洲象
.biolib[引用日期2013-06-20]
16.
《探秘者系列》编委会编,濒临灭绝关注危难中的生灵,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01,第29页
17.
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通讯(2/99~3/99期)
18.
亚洲象ElephasmaximusLinnaeus,17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引用日期2015-08-25]
19.
亚洲象(Elephasmaximus)Asianelephant
.中国科普博览网[引用日期2015-08-25]
20.
大象是怎么睡觉的:亚洲象是侧躺着睡觉(非洲象站着睡觉)
.探秘者[引用日期2021-06-13]
21.
我国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
.新华社[引用日期2021-07-10]
22.
大熊猫增至1864只亚洲象增至300头……我国旗舰物种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封面新闻[引用日期2022-03-03]
展开全部
收起
图集
亚洲象的概述图(2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146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雷伊利课
(2022-04-12)
1
物种学史
进化
迁徙
2
外形特征
3
栖息环境
4
生活习性
食性
习性
5
生长繁殖
6
物种分布
7
亚种分类
8
种群现状
数量与分布
保护计划
9
保护级别
10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象吃什麼食物? - 壹讀
3、亞洲象:亞洲象分布於中國雲南省南部,國外見於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生活於熱帶森林、叢林或草原地帶,群居,視覺較差(主要是由於象的睫毛比較長所以 ...
- 2大象在白天需要老花眼鏡?5件關於大象的大小事
... 象滅絕,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將增加7%,加劇氣候變遷的惡化,而亞洲象早已被 ... 植物是大象的主要食物來源,然而,近年來由於森林火災帶來的破壞性 ...
- 3大象吃什麼? - 世界圖譜
大像是地球上最大的陸生動物,儘管非洲像明顯比亞洲像大得多。 大像是食草動物,幾乎會吃任何植物的樹皮、樹葉、灌木、樹枝、根、水果和花朵。 就其體型而言,大象需要 ...
- 4大象報告
亞洲象體型高約250 至300cm 以上,體長550 至640cm,重約3000 至5000kg 以上,每天平均要吃100 至200kg 植物類食物,包括草、樹的根、莖、葉、果及樹皮。公象體型較...
- 5保育員精心製作窩窩頭讓亞洲象乖乖吃維他命Who Knew As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