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就鬧分手?陽明交大校長被爆「恣意封官」 曝「隱藏版副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為該校校長林奇宏(中)與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市長林智堅於光復校區 ... 中,副校長共計6人,交大校區副校長包含陳永富、李鎮宜、唐震寰,陽明校 ...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政局 軍事外交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政局 軍事外交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盤點政策 新婚就鬧分手?陽明交大校長被爆「恣意封官」 曝「隱藏版副校長」內幕 吳尚軒 2021-11-0209:10 陽明交通大學正式合併已9個月,但內部紛擾不斷。

圖為該校校長林奇宏(中)與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市長林智堅於光復校區合影。

(新竹縣政府提供) 少子化浪潮與高教資源整合下,大學合併在我國已成一股風潮,其中陽明交通大學的「強強併」格外引起注目。

正式合併已過了9個月,但這一年來不但看不到蜜月期,磨合反倒越趨激烈,近來從畢業校友到校內教師,都接二連三對校長林奇宏的人事安排發出批評;表定1年的磨合期只剩3個月,林奇宏面對批評,儘管強調會如期完成整合,但也自嘆有如「小白鼠」;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今年2月,曲折、延宕多年的陽明、交通大學合併案終於走過最後一哩路,正式掛牌成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典禮上面對兩校歷任校長、校友,走馬上任的首任校長林奇宏說,最迫切任務是「整合雙方對新學校的認同」。

早在2000年前後,為了整合高等教育資源,結合各校教學與研究能量,大學已湧起合併聲浪,時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便積極促成同樣位於新竹的交通、清華兩所大學合併,然而鑑於生物科技在21世紀將成為潮流,時任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在2001年共同簽署合併意向書,意圖整合兩校科技、生醫能量。

兩校內部各自反對合併 清交合併的討論,直到2005年,終於因交大否決而宣告破局,彼時大學則開始仿效歐美大學組成聯盟,交大、清華、陽明、中央大學當時組成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陽明、交大合併案也因此暫時告歇,直到2015年張懋中上任交大校長後才終於重啟。

  只是事過境遷多年,這場合併對不少在校師生而言早就陌生,也引起兩校內部各自反對聲浪,交大方擔憂醫學院所需的龐大資金,會稀釋交大資源,而陽明方亦有師生憂心,交大師生人數是陽明的3倍,假若合併恐將失去主導權。

不過高教整合的需求終究沒有消失,比如陽明大學因為學生人數僅4000人,曾被教育部認定規模不夠大,且缺乏理工、人社科系支持,而在申請高教深耕計畫時失利,也讓陽明校務會議在2018年時,甚至在還不確定對象的情況下,便通過啟動合併計畫,中途清大一度加入與交大競爭,最後依然由交大勝出。

然而儘管合併已成定局,仍不斷有校友、師生抱持反對態度,當林奇宏在今年1月通過校長遴選後,所有人都明白,如何讓過去分屬理工、醫療頂峰的兩大名校團結起來,將會是最艱鉅任務。

如今新校掛牌轉眼間過了9個月,這個任務恐怕是越發棘手。

主管頭銜眼花撩亂,校友、教師批整合不力 9月的新生開學季,是併校後首度迎來新生,然而陽明校區學生會製作的新生手冊封面上,因為將「交通」兩字列得比「陽明」兩字小,一度在學生社群上引起論戰,儘管後來學生會、校方皆為此致歉,然而壓力並未就此停息,反而引來更多「大學長」加入戰局。

富鑫創投集團董事長、交大電信校友邱羅火便就此發出公開信,指出對於新生手冊事件感到憤怒外,更進一步批評陽明交大人事疊床架屋,甚至有「用人唯親」的情況,呼籲兩校既然難合,不如乾脆「分手」。

國立交通大學及陽明大學於今年2月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而這學期開學,陽明校區新生手冊封面卻將「交通」二字縮到極小,掀起大批交大學生不滿。

(取自靠北生科臉書粉專) 人事浮濫的批評,並未就此打住,一群交大校區教授也在10月25日發出校內信,表示經過調查,發現兩校合校後,不但校務運作及整合效率不彰,人事上更違反組織規程、疊床架屋等情事,直批林奇宏「恣意封官晉爵,敗壞學術風氣,未循學術單位主管任用程序。

」 主導該報告的材料系教授林健正接受《新新聞》訪問時表示,該報告總共有7、8位交大教授參與,經過調查後發現,根據陽明交大組織章程,副校長最多只能有6位,學務長、教務長、研發長等一級行政主管僅能有1位,然而目前除了官方網站公布的6位副校長外,曾為代理校長的陳信宏,其實目前仍擔任功能性副校長,但並未在官網公布。

林健正也指出,如教務長等一級行政主管,不但至今沒有完成整合,林奇宏竟還另外設立「校區教務長」,形同一間學校有2位教務長,此外還有有4名副教務長,不僅如此,林奇宏長更在體制外擴權任命3位校務長,除了有違組織章程外,更有人事浮濫的疑慮。

目前陽明交大在官網公布的主管名單中,副校長共計6人,交大校區副校長包含陳永富、李鎮宜、唐震寰,陽明校區為楊慕華、蔚順華、鄭子豪。

而在副校長外,更另外增設校務長,交大校區為李大嵩,陽明校區由楊慕華兼任;陳永富則另外兼任台南校區校務長。

合校後的整合屢遭詬病,而陽明交大配合蔡政府政策,在今年7月掛牌成立產學創新學院(下稱創新學院),攜手台積電、聯發科等科技龍頭培訓高階研發人才,然而院長職位如今也傳出爭議。

林健正指出,本來一個學院很單純只有一位院長,然而目前陽明交大的產學創新學院中,除了總院長外,還有共同總院長、智能系統研究院院長、前瞻半導體研究院院長,以及2個榮譽總院長,「根本破壞體制,形同兒戲!」 一名不願具名的交大校區教授也表示,清大也有設立產學創新學院,僅有設置一名院長,「陽明交大這麼多個院長,到底要如何分工?而出事情的話,又該由誰來負責?」強調該回歸一學院一院長。

「我們等於是小白鼠」校長林奇宏坦言整合有難度 面對人事質疑,林奇宏接受《新新聞》訪問時坦言,陳信宏目前確實仍是功能性副校長,因為陳是科技部產學大聯盟計畫主持人,該計畫按規定要副校長以上階層主管主持,且此計畫過去就是由陳信宏爭取、長期負責,因此才讓他繼續以功能性副校長身份主持。

林奇宏也強調,除了這項計畫外,陳信宏對校務沒有任何決策權,任期並隨計畫結束而解除,而其實唐震寰也是功能性副校長,所以編制內副校長其實還沒額滿。

對於創新學院,林奇宏則指出,創新學院是由合作企業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設立,並不動用校務基金,且都是找業界、國外知名人物擔任院長,「用他們的錢執行他們要做的事,我不覺得有何不妥,沒這些靈活性,你要怎麼找這些人來?」強調當初政府修法成立創新學院,背後精神就是要鬆綁法規、賦予學校運作彈性。

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右)與TDIS中心主任曾成德教授共同展示參賽合約。

(資料照,方詠騰攝) 至於行政主管整合,林奇宏則表示,原本給教育部的計畫就是1年磨合期,儘管併校後的組織章程規定只有1個行政團隊,「但如果是大校併小校還簡單,可是這兩校誰併誰都沒人會服氣」,所以要先透過2個行政團隊來維繫校務,而像是校區教務長,其實編制上也是副教務長,只是授權協調該校區業務,並沒有超越編制。

「其實我們等於是小白鼠,第一個跳出來測試。

」林奇宏強調,磨合期就是1年,到明年2月就會完成整合,但他也跟教育部反映過,學校光是新竹交大、台北陽明兩個主要校區,相隔就將近100公里,應當思索目前大學的組織編制,對於這樣的學校是否適用?他們年底也會將整合情況,提供告報給教育部,「如果未大學合併是趨勢,陽明交大的經驗可以提供很多參考案例,也希望在法規上能有更多鬆綁。

」 兩派交鋒,一方指控違法亂紀,一方指稱於法有據,主管機關教育部則僅表示,根據《大學法》規定,各校聘請副校長事項需於大學組織規程明定,而編制外單位或人員設置及聘用,則回歸校內規定,至於陽明交大產創學院院長聘任規定,則由學院擬定,並經校內管理會同意;言下之意,等同於回歸「大學自治」範疇。

隨著少子化浪潮來襲,大學生源一年少過一年,加上我國至今仍有超過150所大專校院,為了因應21世紀的國際競爭,高教資源整合早就是火熱議題,從共組聯盟到合併都有不少案例,教育部也鼓勵以地理位置做為大學合併優先條件,比如新竹教育大學在2016年併入清大,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3校則在2018年合併為高雄科技大學。

思想、文化各異的大學「聯姻」如何共同生活 然而觀諸各校,如何整合各方人馬意見,往往也是最為困難的關卡,如高雄科技大學合併期間,原來三校也各自有反對聲浪,海科大正反兩派師生更曾為此在校務會議拍桌對罵,高應大則有學生因海科大錄取成績較低而表達不滿;同樣情況下,清華大學當時亦有部分學生不滿竹教大併入,形容「被吃豆腐」。

外界向來以「聯姻」來形容大學合併,事實上,一所大學確實猶如一座宅門,即使婚約已成,思想、文化各異的家族如何共同生活依舊充滿考驗,而原來分別為生醫、科技豪門的陽明交大如何團結,更是備受外界矚目,隨著1年磨合期限僅剩3個月,究竟結局是甜蜜攜手,還是變做怨偶,宅院裡裡外外好大一票人都看得緊張。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交通大學 , 交大 , 陽明大學 , 陽明交通大學 , 大學整併 , 林奇宏 , 清華大學 , 清大 , 林健正 , 盤點政策 , 每日頭條 延伸閱讀 學習歷程檔案遺失風暴 北高自建平台倖免於難 揭教育部砸錢卻出包背後關鍵 吳尚軒 2021-10-2209:00 業界都嫌教授難搞?7600名大學教師面臨失業 卻因學用落差困坐象牙塔 吳尚軒 2021-09-2409:00 指考錄取名額比登記的多!風光一時的餐旅系為何在少子化海嘯中溺水? 吳尚軒 2021-09-1709:00 綠能失策1》15億經費環保署想花「沒縣市想拿」 生質能源在綠電占比竟低於1% 賴品瑀 2021-11-0109:00 熱門推薦 1 儲能挑戰1》全台斷電帶動逾兆商機,儲能貨櫃遍地開花 公安疑慮經濟部不敢放 2 儲能挑戰2》台電投資無法自償、民間投資卻賺到滿盆缽滿 儲能業是誰的神隊友? 3 選系前看過來》大學休退學率男女有別 為何這些科系留不住男大生? 4 【新新聞】離岸風電「國產化」卡位戰 開發商後台赫見新潮流金主 5 俄烏戰爭台竟頻傳停電大火 邢泰釗出動檢國安隊,警調上緊發條就怕政風掉鏈 6 林國明專欄:學習歷程檔案可以靠補習嗎? 7 歷史新新聞》林佳龍、鄭文燦、鍾佳濱 為何當年學運世代選擇民進黨開始政治生涯 8 幕後》中企侵門踏戶挖人 國安高層讓檢調成「護國神山」守護天使 9 顧爾德專欄:一部台灣年輕人不能錯過的電影 10 歷史新新聞》不斷漲價的全民健保 1995年是中央直接下「聖旨」才如期開辦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