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5000字- 3000字读后感 - 说说心情短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5000字一:(4968字) 距离读完此书已经几个月了,我需要把我的理解尽可能地用文字表现出来。

要是再这样一拖再拖, ... QQ说说 RSS订阅 Sitemap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主页 伤感说说 心情说说 搞笑说说 空间说说 爱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说说图片 语录大全 口号大全 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主页>读后感>3000字读后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5000字 时间:2017-04-1007:09来源:瓜泽说说网作者:小逗比 次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5000字一:(4968字) 距离读完此书已经几个月了,我需要把我的理解尽可能地用文字表现出来。

要是再这样一拖再拖,恐怕永远也没有一个完成的日子。

只怕我学到的东西在脑子的印象越来越淡了。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接触的其它人对尼采的“解读”并不多,我对尼采的认识基本是建立在《查拉》和《瞧,这个人》(尼采自传)这两本书的基础之上的,而《查拉》又是尼采哲学的集大成之作。

因此我想通过此篇文章尽力表现的是我纯粹的,未受影响的个人认识。

毫无疑问的是,尽管《查拉》对我的启发很大,但其中我真正认同的部分却也不多——这不多的部分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对他的学说否定性接受,这也是尼采的宏愿罢:“等你们全都不认我,我才愿意再回到你们身边来。

”此外,书中当然也有很多我没有读懂的部分。

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此文很多部分表现得相当混乱。

尼采的确是一个争议人物。

首先,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个狂热份子,一个内心脆弱,充满恐惧的破坏者(罗素的观点),而在尼采眼里的自己却是一个愉快而友善的,一个令人振奋的先声者,尽管最后他在病痛和寂寞中精神失常。

其次,尼采并不是传统的学院派哲学家,他的言论确实有厚实的哲学基础,但对其哲学本身却不倾向于给出形而上学的证明,以至于他的如椽巨笔常常在的伦理学和哲学界限上徘徊。

最后,希特勒是尼采的崇拜者,自认受他的影响很大,据说二战时期德国士兵人手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我看来,无论别人的观点如何,也不论尼采本身如何,尼采的书给我思想的启迪都是巨大的——对我的哲学和伦理学观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对于我来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没有增加我的疑惑,扰乱我的世界观,而是解决了我很多长期以来的困惑。

正如尼采在自传中引用查拉的那一段话: “无花果从树上掉落下来,它们新鲜而美味:他们掉落时,鲜红的外衣裂开了。

对于成熟的无花果来说,我是北风。

“因此,我的朋友们,这些学说的果子是为你们而落下的:现在请你们吮吸那芳香的果汁和品尝那甜美的果实吧!此时正是秋色盈盈,晴空万里的下午——” 这正是此书给我的基调。

一个清朗的,解惑的,愉悦的基调。

对于希特勒的问题,我想到了某本书上的一句话,意思大致是这样的:并不是你去找书,而是书来找你。

这句话是对的,书只会在你具备某些条件的时候才会在你身上发挥作用,和你产生共鸣。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同的人产生的共鸣可能都在一定范围内,但绝对是不一样的。

我也从《查拉》中吸收了很多东西,但我与希特勒是背道而驰的,也不会对他的种族主义和自私自利产生丝毫好感。

一打碎旧的石板 尼采的哲学的是在旧道德毁灭后的瓦砾上建造的,“重新评估一切道德”是他的第一步(尽管彻底的批判是在第二部中完成的,但仍是逻辑上的第一步),用他自己的比喻就是“打碎旧的石板”,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块旧的石板,一则看看它应不应当被打碎,二则看看尼采是怎样打碎的。

打碎的第一个层面是现世的道德,也就是尼采生活的时代所备认同的道德。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尼采对神学的驳斥,断言“上帝死了”,否定“背后世界”。

这个观点在我们当代人眼里还是很好理解的。

尼采认为神灵只是人类的幻想,是人创造的。

是人们在恐惧中逃避不幸的手段,是“一条近路和血的饮料”,是人类麻痹自己的“罂粟花似的道德”,毫无疑问是与真理相背的,是不自由的。

除了否定神以外,尼采还对被认为是美德的“怜悯”做了驳斥。

该词常被翻译作“同情”,我认为是不妥当的。

因为“同情”不仅包含着“怜悯”这一个意思,在字面上还有“共情”意味在里面。

事实上尼采驳斥的只是“怜悯”,因为“看到受苦者受苦,我就为他的知耻而感到羞愧,我就残酷地伤害了他的高傲。

”“我是一个赠予者:我愿以朋友的身份赠予。

”可以看出尼采驳斥怜悯,并没有驳斥共情,而是认为怜悯是把对方当作弱者的一种行为,真正的“共情”是应该把对方当成强者,锻炼他们。

所以从这两个论据来看,恰恰相反,尼采是一个相当“共情”的人。

这一点世人对他的误会很深。

对现世道德的批判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面我们来谈谈打碎石板的第二个层面,对“道德”本身的否定。

对神的崇拜是旧时代,而不是现代公认的道德,已经被尼采否定了。

那么现代,乃至未来的道德,是否就是对的呢?尼采通过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的道德的批驳(例如对神的崇拜,怜悯心等),逐层深入到道德形成的过程,尖锐地指出所谓“道德”只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

尼采认为,从古至今“我们总同意别人给我们的意见”。

这句话是正确的。

例如我国古代人深信不疑“三从四德”“皇权天授”,让最睿智的学者也从精神和肉体上屈服的那些所谓的“道德”,在今天看来无意识可笑的。

但是我们今天深信不疑的种种“道德”,难道就是正确的吗? 在《查拉》第二部《有道德的人》里,尼采深刻地指出了这样几种人: “唉,“道德”这个字眼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多么令人感到恶心啊!当他们说:我主持正义,听起来总像在说:“我出了口气”(注:此处是德语语言游戏)。

…… 他们的双膝总是对道德跪拜,他们的双手总是供着赞美道德,可是他们的心对道德却一无所知。

又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以为只要口称“道德是必要的”就是道德;可是他们实际上只是相信警(和谐)察是必要的。

……就这样,差不多所有人都自认在道德方面有他的份儿,至少人人都想自居为辨别“善”与“恶”的行家。

” 尼采的观点是:我们所说的道德,是少数人(强者)为自己的利益(广义)所创造的,多数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例如出气,以“善”自居,为利益,被逼迫等)或被洗脑后所遵守,并以此给别人洗脑和强制别人遵守的一种规范。

至此,刻满“道德”的石板算是被彻底打碎了。

这也是尼采学说中对我启发最大的一个部分,在下面的笔记中还会谈到。

二“超人”之路 否定旧言论并不是最伟大的事情,无论被否定的言论之前是多么的凿凿。

尼采自己也说过,自由不是反抗(别人),而是服从(自己),反抗是奴隶的自由。

那么怎样才算“服从”自己呢?尼采提出了成为“超人”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在《查拉》中,这是被首先提出的一个命题: “我教你们何谓超人:人是应被超越的某种东西。

” 于是种种问题由之产生,什么是超人?为什么要成为超人?……然而如上所述尼采并不是学院派哲学家,并不倾向于用柏拉图开创的那套证明解决问题。

在《查拉》中,尼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参杂着证明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超越自己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尼采定义的“超人”本身就太过于模糊,本来就是个讲不清楚的东西,以至于在发现“永恒轮回”的时候查拉图斯特拉也产生了动摇。

所以“超人”学说除了“超越自己”这个直接的解释外,其余对我启发不大。

但尼采对超人之路的哲学基础,和后续的论述还是很有道理的。

提出超人这一人生目标后,尼采把它解释为“大地”的意思,进而引出肉体是灵魂的本质这一作者的认识论观点,肉体本位论: “称之为精神的你的小的理性也是你的肉体的工具,你的大的理性的小工具和玩具。

” “我全是肉体,其它什么也不是,灵魂不过是指肉体方面的某物而言罢了。

” (《查拉》第一部《轻视肉体者》) 我认为对于认识论而言缺乏证明是可怕的,至少在《查拉》中尼采在恰恰是在缺乏证明的前提下提出了这一观点,且在我看来一部分动机是出于对宗教驳斥的延伸。

这也是尼采在哲学界历史地位不高的原因。

说句题外话,无论怀疑论者,感性论者说得多么动听,我永远对理性的“证明”这一过程抱有信心,正如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言: “假如有人相信过某些断不定的论证,他不怪自己头脑不清,却心烦了,把错误都撂在论证上,一辈子就厌恨论证、唾弃论证了。

说不定真有那么一套正确的论证,而且是可以学到的,可是这个厌恶论证的人就永远求不到真理,没法儿知道事物的本质了。

斐多啊,这不是可悲的吗?”(柏拉图《斐多篇》) ——这也许是对现代人来说《斐多篇》中最重要的一段话了 对于尼采的这个论点我深表怀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与《查拉》相差太远了,就此省略。

接着尼采提出肉体是超人之桥,在这一点上我的理解不是很深入。

只能说大致是这样罢:“肉体”是人的阶段的形式,超人,即是超越“人”这一阶段,因此把肉体看作桥梁。

有了伦理学和认识论基础,尼采逐步解释什么是“超人”。

其中最重要的论述说,“超人”是一个创造者。

首先,“一切有生命者都是服从者”。

低等的生命服从高等生命创造的道德,最高等生命服从自己创造的道德,“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超人自然是力量最强大的一类人,因为获得“强力意志”是一切生命成长的必然需要,因此他们必然创造自己的道德,并且逼迫别人服从。

接着,尼采的善恶论又一次袭来: “说什么永恒不变的善恶——这是不存在的! …… 在善与恶方面必须做一个创造者的人:确实,他首先必须做个破坏者,打破各种价值。

因此,最高的恶属于最高的善:而这最高的善乃是创造性的。

” (《查拉》第二部《超越自己》) 在我看来,尼采的“创造者”理论基本没有问题。

仅有的漏洞在于,他的确否定了绝大多数善恶(道德),但是因为这些虚假的道德数量较大,就得出一切道德都不存在的结论,否定一切善恶,这个推理过程是不妥当的。

一切变化的,虚假的道德中,也许就幸存下来那么一套永恒不变的“真道德”呢?对此我的看法是肯定的。

希特勒也是一个道德的创造者,但就算他征服了世界,他的道德在我看来依然是错误的。

但是这样的“真道德”必须是明确的,理性的,而且不可否认,“真道德”目前依然混在一堆伪善里的稀缺品。

对此我不加赘述了。

而对于上面提到的尼采的弱肉强食的等级论,我没有什么意见。

因为现在有太多的弱者根本不可能成为创造者,不是服从你的道德就是服从他的道德。

而且强者对弱者的压榨可能是暂时的,尼采也许真的希望最后理想的世界中人人成为“超人”的,论据有很多,比如上文我提到的尼采是一个“共情者”。

退一步说,不论尼采是怎么想的,当我吸收尼采的创造者理论时,并没有把“弱肉强食”看作目的,而看作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或过程。

尼采还对超人其它方面做了种种描摹,但过于琐碎,就不加叙述了。

三永恒轮回 肉体本位、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是尼采比较重要的几个哲学基础。

前两者实在乏善可陈,只能说是假说罢了。

但同样是假说的“永恒轮回”(或译作永远回归)在《查拉》中却有一种诗化的激动人心。

尽管这个假说缺乏科学依据,且并没有被学术界重视(尽管尼采非常重视),但却在《查拉》中极戏剧性地被表现了出来。

在第二部末尾查拉图斯特拉心中的一个想法逐渐成熟,在第二部最后一章《最寂静的时刻》和“无声的声音”的对话中,他悟出了“你必须再回到你的孤独中去:因为你应当成熟得更丰美一些。

”于是“当夜他就独自离去,丢下他的朋友。

”在第三部的《康复者》中,查拉图斯特拉把阐释了心中“永恒轮回”的观念。

永恒轮回,一种假定宇宙会不断,而且将会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循环的观念。

该循环以每一个灵魂为核心,依据可能是:宇宙间的能量是不灭的而时间是无限的,有限的力在无限的时间中运行,必定能重复出现。

因为: “对于每一个灵魂,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对于每一个灵魂,另外的灵魂就是一个背后世界。

” 以下是尼采对永恒轮回的叙述: “一切走开了,一切又回来:存在之轮永远转动。

一切死去,一切又开花,存在之年永不停息。

“一切破了,一切又被重新接合起来;存在之同样的房子永远被再建。

大家分手了,大家又重新相会:存在的圆环永远忠实于自己。

’ “存在开始于每一个瞬间;彼处之球围绕着每一个此处旋转。

到处都有中心。

永远之路是曲折的。

” 这样永恒轮回是一种宿命论,一切都变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超人”之路又从何谈起呢?查拉图斯特拉陷入了自己的悖论之中,他开始对“生命”提出了质疑。

然而经过与女性化“生命”的一系列对话,他认识到永恒轮回正是自己强力意志的要求,因为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中绝对快乐的认同,要求生命周而复始的地重复,永远不灭地轮回。

伴随着夜半钟声的敲响,在唱出了永远回归之歌后,查拉图斯特拉以七段对生命的表白完成了对第三部分的收尾。

永恒轮回并不是尼采学说中最有启发的学说,它只是一个泛论的假说,但是在本书中却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思路。

就艺术价值而言是极高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这样从三个层次来叙述,其间又互有穿插,通过否定现有的善恶观,又提出超人为人类的目标,最后通过对永恒轮回对超人学说进行升华。

并侧面表现了作者肯定生命的正面的价值观。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5000字二:(4935字) 一直都不知如何去开始这段文字,不知怎样去唤醒这样一种思维的前奏。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的行思仿佛被一股强劲的力量俘获了,曾试图挣扎着超越,可对于一个在酒窖中沉迷的醉汉而言任何形式的挣扎于反抗都显得可怜至极,于是一种深沉的,凝固的情感便潜入了我的思想,在夹裹着朦胧气息的宙宇中,我曾一度放弃了书写,取而代之以精神的流浪…… 每一个博大至深的主题或是伟大卓越的灵魂都容易让人深陷思考的黑洞,那些试图给予自己所读之物以个人见解的人永远都很难在主题与客体间做到公正。

我,也不例外。

所以我未曾在第一时间给所读过的东西寻找“恰当”的阐释,在著作面前我首先放逐了自己,而后是灵魂的流浪。

无意间在途中碰见了酒神狄俄尼索斯,他将迷茫的我再次灌醉,让我的生命表现出了迷醉,激奋的状态,此时我变得酣畅淋漓,放肆无忌,在一种原生力的鼓舞下张开了全身所有的毛孔,坠入了酒的天池…… 在我迷醉之时酒神不见了,而酒的香醇却久久缭绕在心扉间。

瞧啊,那人!不,分明是酒!《查拉图斯特拉》是酒神精心调配的一尊浓烈的酒,醇厚,绵长,上心,但不上头。

而查拉图斯特拉又是谁呢?在他降临世界之时便有人将他称为另外一个人—尼采!酒神狄俄尼索斯是尼采心中最高的神,那神之生命凸现的高亢与激昂,不也是尼采所追求的人生至境吗?尼采是一种深入人之心灵的力量。

这种力量经酒神狄俄尼索斯传至尼采后又被注入了查拉图斯特拉的灵魂。

哪怕是将力量与精神注入了一个由文字架构出来的人物也丝毫没有削减本应有之的“酒劲”。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查氏真是个被灵魂化的尼采,他并未将自身作为安葬这股力量的躯壳。

幽静意味着停滞,在他眼中人生不是一个停滞的水潭而是一条跳跃奔腾的河流,他所关怀的是如何发挥人的潜能,向更高层的思想迈越,因此,他他要成为一位布道者,一个苦行僧,将新鲜的血液输送给世人,将智慧的光环带给尘世,让世界一同迷醉在他的思想与力量中。

站在思想的高峰上他俯视群峦,挥舞着铁锤思考,并用狂傲的语句粉碎着一切的权势,伦理,教义,甚至是至上的上帝。

他用自己的行思去感化众人,让他们抛弃旧的思想,而他又无时不刻的对众人展开雷雨交加的批判与嘲讽。

毫无疑问,尼采的这部著作给西方哲学带来了战栗,使基督教神学在高处发抖。

这样的书,这样的思想难免会引发学术界与思想领域内空前的交火与冲撞。

似乎这种毁灭性效果不但没有将尼采破坏反而让他在超人的意志中得到了永生。

狂人,疯子,偏执狂,激进主义分子,杀死上帝的凶手等诸如此类的论断席卷而至,当然也不乏人们对尼采的同情,曾多次有人为大师辩护:以往的种种狭隘论断均是对大师的误解与曲解。

而将这种曲解大作发挥并落实到行动上的也正是恶魔希特勒,而被恶魔所利用的尼采是很难重获清白的。

可无论是严酷如强鞭的言论还是凶狠似战斧的愤怒扑向了大师及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依旧活着,尼采也以那超人的姿态朝着世界狂笑。

正如尼采本人所说“这本书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书,也是无人能读得书”,之后他又说“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

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

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查氏活着,他与一个故事人物理应有之的情感—对他来说当然是孤独—活着。

尼采活着,他与超人的精神和强力意志活着。

仿佛,他存在的方式早已宣告了他那脆弱情感的死亡。

在他自身看来,这正是超人所需要的,正是一个面对无数敌人的战士所必需的。

为在当时的西方社会保持自己的信仰与精神,尼采先后与自己的师友叔本华,瓦格拉决裂,查氏作为他的代言人在对权威与众人的否定过程中为敌人那野兽般的攻击选定了目标。

尽管尼采不愿让世人有用情与怜悯之心,他追求的事精神上的强者,而他所创作的查氏终究无法叫人把那份同情给埋葬。

若说等高咏诗是诗人的传统,那么孤独便是哲人的命运。

大概尼采不肯屈服于这种命运,要成为超人,所以强大的他试图创造一个同样强大的代言人—查氏时,自然而然的衬托出了第二者的孤独。

一切的一切对尼采而言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在他看来,一切伟大之物总是远离了市场和荣誉才能发生的,新价值的发明者总住在离市场和荣誉很远的地方。

他所向往的事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以及无拘无束的创造,他所渴望的不是高楼深院,而是高山,大海,森林等这些充满自然和自由气息的地方。

他说:“我需要孤独,就是说我需要恢复,需要回到自由的,轻扬的,爽朗的呼吸……”孤独!在精神的流浪中定会有的,在尼采那漂泊的人生中定会有的,而它是否就真的被强力意志与超人思想所战胜了呢?沉醉,醉意向着灵魂的更深处蔓延,扩散,我的四肢麻木了,然后是大脑及里面所装载的一切…… 听惯了世界的批评,也感受过人们的同情。

太多的文字与太多的情感混杂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铁球压覆在大师及所有与之相关的思考上。

对于一个曾给世界和人类历史带来如此轰动的哲人,我是否要因涉足太浅和不精于思怯而停止自我的表达?那就不妨掺杂些大师的语气—我有这份表达的勇气。

有人曾说,读尼采,至少要读三本书:他的自传《看哪这人!》,他的散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有他的笔记《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更被称为尼采最具代表性的顶峰之作,声音响彻千古,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高迈的书,山顶雄风最真实的书—整个现象及人类都属它下面—而且也是最深邃的书,从最丰富的真理中产生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满载宝藏。

作为主角的查氏对众人所说的也正是尼采所说的。

查氏有着奇特的性格,他向众人宣说自己的道理时豪迈慑人:我是激流边的缆杆,抓住我吧,能抓住我的人!但我并不是你们的拐杖。

他时而滔滔不绝势如洪流,时而跌入沉思呆若木鸡。

正如原文所描述的:查拉图斯特拉兀立如醉人,眼神朦胧,语焉不详,足膝摇摆。

查拉图斯特拉的思想犹如群飞的鸽子—跃着轻快的舞步,不时漫游于道德与宗教的禁地之上。

他的精神犹如酣笑的雄狮,内涵着无比的威严。

他颠覆着传统的浪漫,纵身变成了一头浪漫派的狮子,演绎着那出灵魂的流浪戏剧。

查氏在众人空旷的精神废墟上独舞…… 于大众面前,查氏大肆宣称“上帝已死”,想让愚昧的大众睁开双眼摆脱基督教对精神的禁锢,树立新的人生目标,成为超人。

他如是说:如果有神,我怎能甘于不是神呢?因此没有神。

他还向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的道德发起了挑战,同时他嘲笑同情与怜悯,认为正是基督教造成了弱者的道德。

他如是说:道德在于他们便是使人谦卑与驯服,以此,他们以狼化为犬,人便成为最好的家禽了。

同情造成了一切自由心灵的沉闷空气。

拯救不幸的人不应是你的同情,而是你的勇往。

在山间多阳光的地方,我嘲笑一切怜悯,而且歌唱着。

尼采一锋利的文笔向那些颓废的文化价值挑战,而后在废墟中重新树立起一套新的价值观—以坚强的道德道德代替弱者的道德,以创造的超人代替虚无的上帝。

查氏的意义便在于阐扬生命的意义而重建其尊严,恢复健全的自我而发挥其能,在创造中显示人类高尚的价值。

但对于查氏来说,使自己的思想之舟抵达众人灵魂的彼岸是困难的。

预言者,国王,水蛭专家,巫师,最后的教皇,自愿的乞丐这样一群所谓的高等人在尼采的笔下均是脱离人本身的,对人类所受到的真正的痛苦茫然无知,只是在哪里制造些无关痛痒的闲是非,他们没有独立的思想。

尽管这样,翌日清晨,查氏从他的卧榻上跳起,束紧了腰带,走出他的洞窖,强健且焕发,如旭日出自于黑暗的群山中。

如此超凡脱俗,如此慷慨激昂,也许正是这“出入红尘等闲度,沉落挫败澹人心”之特立独行的品格酿造了那杯浓烈的孤独,成就了那份产生于迷醉的狂傲与不羁。

查氏站在高山之巅,冰雪临近了,孤独是可怕的,当孤独感狂风骤雨般袭来时,他与周遭事物展开了拔河般的抗争。

在《尼采的最后一个梦》中可以找到尼采本人对这种心灵的记述与思考—人生总是林林总总,皆非吾之所欲,这就是我的梦想。

我是值夜的更夫,看魂的守墓人,独自一人,值守在死寂但充满死魂灵的山岗上。

我守护者魂灵的棺椁。

沉沉的棺盖下洋溢着凯旋的气氛:一个个已经超越了生命的魂灵正透过水晶的棺盖凝视着我。

有批评家曾指出如果谁把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甚至自己的灵魂投入到强有力的,排他性的和摧毁一切的狂热中去,那么到头来他所得到的只有废墟和碎片。

而尼采的一声始终处于无休止的自我崇拜和自我催残之中。

然而,更多的摧残与剥蚀只是让后人看到他更深一层的坦然与狂放罢了。

空谷中似乎飘扬着一个声音—嘲笑吧,连同那死寂的孤独一起嘲笑! 查氏无刻不表现出超人的强力意志,如此坚强的性格又何惧毁灭呢?又怎会在意孤独?或者,这种强力是诞生于孤独之后的,是为了压制孤独而生的。

尼采在生命的每一个环节上找出颓废的迹象,于是放一阵意志的狂风,毫不妥协的摆落一切已被腐蚀的东西,扫除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迷雾,打破那些形同虚设的偶像,教条,禁忌,为思想留出一个澄明的境地。

因此,这份孤独不是弱者的商标,它被涂抹上了强力意志的色彩,它只属于生命与精神的强者。

沉醉啊,更加彻底的沉醉…… 酒神再次出现了,他带来了一幅尼采肖像。

我打起精神仔细看去……在他身上似乎存在着一种绝对的理想性,一种深切而动人的人性,散发着一种崇高的生命品格。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以查氏的践行完成了精神的三次转变,即从精神变为骆驼,再有骆驼变为狮子,最后由狮子变为婴孩。

人类首先要拥有骆驼般的“坚忍负重”精神,承担一切艰难才不会被旧价值所压毁而成长自己,查氏以全知全能者的高度俯瞰尘世,避修于山洞中,正是承负了艰难。

养成猛狮般的精神,把一切传统思想包袱抛入历史的废墟中,于是有了查氏的下山布道,不言而喻他做出了抉择,他大胆的走下山去,将自己的道理宣布于众。

而最后在猛狮的残骸里,一个绽开无邪微笑的婴儿,正在旭日前展现一片新绿的田野。

查氏不满足于摧毁那落寞的文明,而更要去建立新生,从毁灭到新生,尼采用精神的三次转变阐释了人生的意义与目标的大命题。

于此,在敬佩他超人精神与人性的同时,也感到了他作为承担者的苦涩,犹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推动着巨石到达那个永远也无法抵达的峰顶,每次的前进只不过是换来了更大的负重,而他偏偏就是这样一场无尽之战的主角。

哭泣吧!哪怕超人自身不会哭泣。

流泪吧!哪怕不是为拥有强力的超人而流泪。

就像作为一个有着正常情感的读者会对某个悲剧性人物产生同情而流泪一样,让我们为查氏干掉这杯痛苦与孤独的酒水,哪怕超人用其意志否定这番痛苦与孤独。

这酒已遍及全身所有的经络,它在血管中翻腾,激活了那些等待舞蹈的细胞。

仿佛酒兴大作,于迷醉中我忘却了那位苦行僧查氏,略去了众人对他的看法与评论,我的目光也从尼采的著作上移走了……我不再去思考他的哲学,因为他的论述与著作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哲学体系,任何这方面的思考只会将人引向沉醉的深渊。

我忘却了他的超人,忘却了他的强力意志。

顿时,我的耳际回荡起瓦格拉强劲雄伟的歌剧,贝多芬在黑白键上敲下的生命强音;眼前出现了端庄典雅的古希腊雕塑,也有荷兰画家梵高用奔放的激情与狂躁绘就得《星空》《向日葵》……我的精神依旧在流浪着,随着酒神一路流浪。

我的灵魂依旧在漂泊,跟着酒神一起漂泊……原来,酒神亦是尼采,而尼采不再是查氏,也不再是超人,因为他变得更超越了,他是一个艺术的圣灵,他有着众多艺术家共有的特质—从悲剧中搜寻出伟大的力量。

他们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都有着自己对人类,对生活,对事业的伟大思考,并为之倾注了无限的奋斗与激情,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均遭尘世的隔阻。

因而,从个体的艺术性来看,尼采同这些人物一样也是有孤独的感受的,也曾痛苦过,哪怕他试图以不同寻常的意志与精神去覆盖,去遮蔽。

如同他说自己的文字是用血肉做成的因而才有了激昂的生命力,那么也辩证的肯定了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而也会孤独,会伤感,甚至会流泪。

不知尼采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为命运而落泪,影片《当尼采哭泣》引起了人们对这位哲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猜测,也勾起了我心中那略显幼稚的猎奇心。

被超人与强力所控制的个人情感终究是会迸发的,在长久的压制与看守中它那紧绷的魂灵早已预示了破裂的一天。

而那样一股冲破精神堤坝的热泪又何尝不代表着一种力量,一种坚强的力量,一种来自原始人性的力量! 梦醒时分,酒香依旧,可嘴边流淌的已不是酒,是泪!超人哭泣了,泪,解放了!它们高歌着自由的篇章…… ------分隔线---------------------------- 专题说说栏目 生日说说 情人节说说 人生说说 哭的说说 青春说说 奋斗说说 晚安说说 早安说说 心情不好说说 心累说说 压抑说说 端午节说说 中秋节说说 国庆节说说 下雪说说 圣诞节说说 平安夜说说 小清新说说 文字控说说 唯美说说 霸气说说 女生说说 男生说说 情侣说说 励志说说 超拽说说 失恋说说 情话说说 朋友圈说说 微信说说 下雨天说说 兄弟说说 闺蜜说说 表白说说 清明节说说 除夕说说 热门推荐 如果有来生的图片带字 我的心好冷图片带字 我想你了图片带字 最暖心的情话图片带字 在异乡的心情的句子 沉淀的经典句子 喜欢不一定要拥有的句子 只想拥有你的句子 珍惜所拥有的句子 牛虻读后感1200字 瓜泽网周排行榜 毕淑敏《教养的关系花园》经典语 我把自己丢了经典语录 找不回曾经的自己句子 做好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说说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说说 精致的猪猪女孩说说 安意如《聊将锦瑟记流年》经典语 看透身边的朋友说说 杨绛《干校六记》经典语录 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经典语 瓜泽网月排行榜 别在我面前装清高的说说 中秋节一个人的说说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的说说 江南《荆棘王座》经典语录 刮台风的微信说说 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经典语录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经典语录 余秋雨《吾家小史》经典语录 毕淑敏《教养的关系花园》经典语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