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 愛湘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後的晚餐》是聖經圖像中最常見的畫面,描寫耶穌與12門徒一起用餐,耶穌預告門徒中有人背叛他,他將被逮捕,應驗宿命死在十字架上的結局。

愛湘隨 跳到主文 生活=愛+嘟嘟+旅行+攝影+.... 部落格全站分類:休閒旅遊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Apr03Thu200823:56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引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016.htm 《最後的晚餐》是聖經圖像中最常見的畫面,描寫耶穌與12門徒一起用餐,耶穌預告門徒中有人背叛他,他將被逮捕,應驗宿命死在十字架上的結局。

事實上「最後的晚餐」也是基督教儀式之ㄧ,是保存至今的天主教「彌撒」的起源,教徒會在儀式中領受聖體(麵包)和聖血(紅酒)。

u聖經裡的《最後的晚餐》   耶穌和門徒最後一次共進晚餐,是在逾越節的時候。

逾越節是猶太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這節日是為了紀念他們掙脫在埃及當奴隸的日子,那次歷史事件,猶太人經歷了上帝的拯救得到自由。

耶穌在逾越節這日的最後晚餐上,將要告訴門徒,上帝正開展的另一次拯救事件,是要透過祂上十字架完成的,信仰十字架的人將會脫離罪惡綑綁,得到自由。

   因著逾越節,各地猶太人都會到聖城過節。

因此門徒問耶穌是否要準備逾越節的筵席?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跟他們說:「你們現在進城,會看見有一個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然後跟那他主人說,我們要來用逾越節的晚餐,他就會預備好。

」門徒就照著去做了,而過程也真如耶穌所說的一樣。

晚餐中間,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開門徒,他要跟門徒交代最重要的話,就離席站起來,拿水倒在盆子裡,把手巾束在腰上,開始一一為每個門徒洗腳,並用手巾幫他們把腳擦乾。

門徒都很疑惑。

耶穌做完這件事以後跟門徒說:「你們叫我老師,我尚且願意為你們做這低賤的事,因為我是要做榜樣給你們看,日後你們也要彼此洗腳。

」   耶穌和門徒們繼續吃晚餐,耶穌這時預言門徒中有一人要出賣他。

門徒們就很憂愁,深怕自己是那個出賣耶穌的人,紛紛問耶穌:「主啊,是我嗎?」「是我嗎?」有一個耶穌深愛的門徒,貼近耶穌的胸膛問:「主阿,是誰呢?」耶穌回答說:「現在和我一起沾手在盤子裡的那人就是。

」他指的就是猶大。

而這出賣耶穌的猶大,還是靠到耶穌身上,問:「主啊,是我嗎?」耶穌回答:「正是你。

你想要做什麼,就快去做吧!」猶大就出去了,其他門徒還以為耶穌是叫他去買過節要用的東西呢。

他出去以後,耶穌延續洗腳的教訓,跟剩下的門徒說:「我交代你們一條新命令,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當別人看見你們相愛的心,就可以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吃完晚餐後,耶穌拿起了餅,祝福禱告,並且擘開遞給門徒,告訴他們:「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

」也拿起了酒杯,祝福了,傳給門徒,說:「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要使你們罪得赦免。

以後你們要常這樣做、這樣分餅杯,好紀念我的愛。

」他們就吃了,喝了。

唱了詩之後,他們就離開。

耶穌隨即被猶大出賣,被抓了。

(出自馬太福音26章17-30節、約翰福音13章21-35節)引用藝術天堂http://life.fhl.net/Art/giotto/giotto010.htm 作者:amywan u畫作題材《最後的晚餐》約1495-1498/壁畫/420X910公分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是所有以這題材創作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

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

這幅畫是達文西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

沿著餐桌坐著12個門徒,每3人一組共形成4組,耶穌坐在餐桌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

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如此平靜…從畫面最左邊開始欣賞:   巴多羅買雙手按桌,與小雅各一起向前傾,身旁的安德烈舉起手表示:「不是我!」一頭銀絲、最易衝動的聖‧彼得握著餐刀,連忙擠向聖約翰,當他向年輕的聖約翰耳語之際,無意間把猶大往前推,刀尖偶然間對著猶大的背後。

聖約翰是所有門徒中耶穌最喜愛的一個,他像耶穌那樣平靜,似乎已經領悟了主人的話。

猶大不作姿勢也不發問,他朝後倚著,仿佛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右肘擱在桌上,緊握在手裡的錢袋,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

   耶穌左手邊的老雅各,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是誰?是誰?」。

疑惑不解的聖‧多馬豎指發問。

聖‧腓力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

」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馬太伸長脖子,右手伸向耶穌,轉頭問達太和西門:「到底是誰啊?」達太和西門雙手一張:「我不知道呀!」   畫家選擇的瞬間情節是耶穌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猶大出賣,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節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並非吃飯,而是當眾揭露叛徒。

當耶穌入座後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

」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個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師表白自己的忠誠;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整個場面陷於不安之中。

過去的畫家無法表現這一複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心精神活動,唯達文西從現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於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觀賞者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畫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據說達文西為塑造猶大的形象停筆幾天,他常站在畫前沉思。

由於當時請畫家作畫是按時付酬金的,後幾天不動筆使院長十分惱火,打算扣達文西工資。

院長將想法透過總管告訴達文西,達文西說明停筆的原因。

總管雖能理解但扣工資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長旨意。

這時達文西轉頭看著院長,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猶大形象,如果實在找不到猶大的模特兒,就把院長的頭像畫成猶大,總管會意地笑了。

後來米蘭大公來看達文西已完成的畫,一見坐在猶大位置上的是院長,他笑了說:「我也收到修士們的指控,說他苛扣修士們的薪金,他和猶大是一個樣的,就讓他永遠地坐在這裏吧。

」大公對達文西說:「他對你不公平,你巧妙地報復了他。

」達文西之所以用院長作模特兒,並非完全是出於個人的報復,而是發現院長和猶大都很貪婪金錢,他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所以猶大是作為貪財、叛賣、邪惡的典型而進入達文西的作品。

u構圖技法    畫作高4.6米,寬8.8米,達文西運用嚴謹科學的透視技法,將每一條分割線都準確向三度景深的焦點集中,也就是以耶穌為中心點,耶穌攤開的雙手形成一個金字塔形,窗外光線落在耶穌頭上形成光環,完美表達耶穌的神性,可說是透視法極其成功的運用。

在達文西畫《最後的晚餐》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

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複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

由於達文西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

   為了呈現出每位門徒的形象,達文西將這戲劇性的一幕安排在一個大型食堂裡,讓聚集在長條桌一方的耶穌及其門徒都能面對觀眾,傳神地刻劃出每位門徒在瞬間所顯現的驚異又複雜的表情。

畫面的構圖以耶穌為中心向兩旁展開,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再以高低起伏的人物動作形成三人一組的四個小三角形,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

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地對比。

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一道光環。

他的雙眼注視畫外,仿佛看穿世態炎涼。

畫面顯得協調平衡又富有動態感,同時確立文藝復興盛期高度理想化的構圖原則與表現手法。

《最後的晚餐》桌子上有很多個小麵包,把它們依次按照音樂的順序排列,可排出一首近1分鐘的歌曲。

曲調很哀傷。

u歷史1463年-由建築師索拉裏兄弟修建聖瑪利亞感恩修道院SantaMariadelleGrazie。

1470年代-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劄,擴建修道院。

公爵找來了當時28歲的畫家達文西與另一位米蘭建築師布拉曼特一同設計,建築師布拉曼特將修道院後部的半圓頂穹窿改為挑高的聖壇。

此外也增建了方形回廊、餐廳等。

1495年-1497年—在有公爵廬多維科王徽裝飾的主窗下。

達文西選擇了大廳北牆繪製他打稿已久的油畫《最後的晚餐》,就連顏料也是他自己的發明,是一種油彩與蛋彩的混合顏料。

而非中世紀時期廣被運用的濕壁畫顏料。

此顏料因混合了有機物,據知是雞蛋與牛奶,而且達文西塗的很薄,導致“最後的晚餐”在五十年後就因濕氣而開始嚴重剝落,修道院費盡心力修補此畫多次。

1652年-修道院在牆上開了一道小門,因此將畫中耶穌與三個門徒的腳給截去了。

1796年-拿破崙佔領米蘭,修道院被軍方佔用,據記載該大廳被用來當做馬房。

1943年-第二次大戰期間,米蘭遭受劇烈的轟炸,所幸修道院並沒有被完全摧毀,為保護畫作,軍方與人民以沙包、鋼架、木板將整面牆做了嚴密的保護,戰後修復了傾倒的其他屋體之後,才重新公開此畫。

今日去參觀此畫,仍可看到當時的照片紀錄。

1982年-義大利成立修復小組,並在奧利外提公司的資助下,開始用科學儀器輔助清洗並修補《最後的晚餐》,主持修復計畫的是米蘭的一位藝術史女教授比甯·布拉姆比拉(PininBrambillaBarcilon)。

此舉雖滿足世人長久以來的願望,但也引起藝術界的一些爭議,因此修復過程相當久,直到1999年3月才重新公開展示此畫。

2000年-《最後的晚餐》並沒有停止修補,而外界的爭議卻越來越大,有些評論家認為此畫被清洗的太過明亮,而藝術史家和宗教學家則在修復過的畫中發現了許多與眾不同的線索。

u爭議   2003年3月18日-美國作家丹·布朗(en:DanBrown)出版小說:《達文西密碼》(en:TheDaVinciCode),在這部懸念驚悚小說《達文西密碼》一書中,丹·布朗運用達文西的著名畫作《最後的晚餐》來解釋關於基督教起源的既有趣,但也許是不可信的理論。

該書的主人公-一位元研究符號學的學者,聲稱「聖杯」(HolyGrail)並不是一個有形的物體,而是一種後來遭教會壓制的強烈的女性氣質。

他說,瑪利亞·抹大拉並不是妓女,而是耶穌的妻子,是一位為其生育後代的皇室成員,也即是說,她是傳承皇家血統的女性(HolyGrail)。

耶穌計畫讓她接替自己執掌教會。

該畫作中隱含的細節,來自一個符號學家的分析。

書中指出此畫中耶穌右手邊的門徒約翰,其實是位女人,是抹大拉的瑪利亞,因此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至今仍無結論。

注意畫中有一隻握著匕首的手,令人著迷的是這只手似乎不屬於畫中任何一人.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湘 愛湘隨 湘發表在痞客邦留言(1)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藝術欣賞此分類上一篇:聖經故事-5 此分類下一篇:達文西和丁多列托的《最後的晚餐》 上一篇:聖經故事-5 下一篇:達文西和丁多列托的《最後的晚餐》 歷史上的今天 2008:聖經故事-5 2008:聖經故事-4 2008:聖經故事-3 2008:聖經故事-2 2008:聖經故事-1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相簿幻燈片 文章分類 台灣趴趴走(7) 馬祖(42)蘭嶼(18)北台灣(65)中台灣(65)南台灣(39)東台灣(20)大阿里山區(28) 亞洲趴趴走(5) 吳哥窟(AngkorWat)(4)峇里島(Bali)(53)沙巴(Sabah)(42)印度(India)(11)斯里蘭卡(SriLanka)(30) 中國趴趴走(3) 2012零下20度沙漠徒步之旅(Xinjia)(28)2009北疆川滇(75)2007西藏新疆(Tibet&Xinjia)(87) 歐洲趴趴走(2) 2008義大利希臘52天自由行(Italy&Greec)(117)2006德奧荷比盧丹47天租車自由行(103) 非洲(1) 突尼西亞(Tunisia)(73) 教學資源(4) 老師vs學生(16)父母vs子女(36)佳文共享(135)藝術欣賞(33) 生活隨筆(1) 生活隨筆(24) 關於我的旅行(3)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熱門文章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我的好友 誰來我家 動態訂閱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