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
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 ...
癌症
侵犯其他组织的恶性增生细胞
語言
監視
編輯
本條目介紹癌症,若要了解惡性上皮細胞腫瘤,請見癌。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7年12月1日)請更新本文以反映近況和新增內容。
完成修改時,請移除本模板。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癌症(英語:Cancer),又名為惡性腫瘤(英語:Malignanttumor),中醫學中稱癌、瘤[8],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2][9],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癌細胞除了分裂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英語:Infiltration(medical))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10][11]。
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9]。
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1],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1]。
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9]。
癌症Cancer同義詞惡性(英語:malignancy)腫瘤、惡性贅生物直腸CTscan結果顯示一個惡性的間皮瘤Legend:→ 贅生物 ←,✱ centralpleuraleffusion(英語:pleuraleffusion),1&3 肺,2 脊椎,4 肋骨s,5 主動脈,6 脾臟,7&8 腎,9 肝臟.讀音i/ˈkænsər/症狀莫名腫塊、莫名流血、長期咳嗽、莫名體重下降、排便改變[1]類型diseaseofcellularproliferation[*],腫瘤,腫瘤,disease(individual)[*]肇因菸草、肥胖症、不良飲食習慣、缺乏身體運動(英語:lackofphysicalactivity)、過量酒精、某些感染[2][3]風險因子吸菸治療放射線療法、外科手術、化學療法、靶向治療[2][4]預後美國:平均五年存活率66%[5]盛行率9050萬(2015)[6]死亡數880萬(2015)[7]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腫瘤學ICD-10C00-C97ICD-9-CM199DiseasesDB28843MedlinePlus001289MeSHC04[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癌症有許多類型,因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2]。
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3]。
在開發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2]。
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12],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12]。
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13]。
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篩檢的方式發現[2],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14]。
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將細胞引入到癌變狀態,但主要還是因為一些與控制細胞分裂有關的蛋白質出現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
導致這種局面,可能是為該蛋白編碼的DNA因突變而出現了損傷,轉譯而出的蛋白質因此也出現錯誤。
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過程受到干擾[11]。
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質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
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菸、輻射、酒精。
還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
但突變也會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
發生在生殖細胞的突變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菸、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全穀(英語:wholegrains)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加工食品(英語:processedfood))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3][15]。
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16],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16][17]。
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2][4]。
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2]。
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18]。
在已開發國家兒童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80%[19],在美國的成年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有66%[5]。
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以及惡性生長的程度。
多數癌症根據其類型、所處的部位和發展的階段可以治療甚至治癒。
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
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20],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在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被檢測出癌症[18],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18][21]。
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18]、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
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腦瘤最常見,不過非洲除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那裡更常見[19]。
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
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18]。
美國每年逝世的5個人當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這一數字在世界範圍則是100-350/100000[10]。
癌症在已開發國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
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22]。
目次
1名稱由來、分類、辨析與命名
1.1分類
1.2癌症的命名
2研究史
3病因學(生活方式的影響)
4病理生理學(癌症的起源)
4.1分子生物學
4.2遺傳
4.3形態學
4.4腫瘤細胞的擴散與轉移
5流行病學
6預防
6.1飲食與癌症
6.2其他具有預防癌症效果的化學物質
6.3基因檢測
7診斷
7.1症狀
7.2活組織檢查
7.3病程分期
7.3.1癌症分期與其期程特徵
7.4篩檢
8治療癌症
8.1手術
8.2化學療法
8.3免疫療法
8.4癌症疫苗
8.4.1單株抗體療法
8.5免疫細胞療法
8.6放射線治療
8.7標靶治療
8.8荷爾蒙抑制
8.9症狀控制
8.10實驗療法
8.11二氯乙酸鹽
8.12輔助及另類療法
9參見
10參考資料
11外部連結
名稱由來、分類、辨析與命名編輯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可靠的醫學來源,或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希臘文καρκίνωμα現在作為醫學術語特指從上皮細胞所變化而成的惡性腫瘤,中文翻譯成「癌」。
塞爾蘇斯(英語:Celsus)將καρκινος翻譯成拉丁文cancer,也就是「螃蟹」的意思,中文翻譯成「癌症」。
另外蓋倫則使用「oncos」描述所有種類的腫瘤,而這也是現代腫瘤學(oncology)命名的由來[23]。
19世紀起日本人將現代癌症翻譯為「癌腫」。
20世紀起中國開始使用「癌」這個詞稱呼此症狀[24]。
其實中文的「癌」字最早出現於1170年東軒居士著《衛濟寶書》:「癰疽五發,一曰癌……」。
南宋楊士瀛著《仁齋直指附遺方論·卷二十二·癌》中,記載了癌的症狀:「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裡,男則多發於腹,女則多發於乳,或項或肩或臂,外證令人昏迷。
」癌字從嵒,嵒即山巖,岩為巖的俗體字,古代癌、嵒、嵓、巖、岩通用,癌的本義和讀音均同「巖」[25],傳統中醫學常用其本義本字「岩」作為病名,指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的腫物,是以形象命名的,例如乳岩、腎岩、舌岩,多歸類於外科[26]。
在普通話中,癌症的「癌」字依造字規則應讀作ㄧㄢˊ(yán,巖),但自1950年代之前開始[27],生活中「癌」字常讀作ㄞˊ(ái,皚)。
這是為了避免口語中與炎症混淆而更動讀音。
在中國大陸1961年編修《新華字典》時為了同「炎症」區別,推薦「癌」讀ㄞˊái。
[28]所以今天「皚」的發音在大陸是唯一的正確發音。
在台灣,資策會當初編製中文輸入法時,是以中國古籍為參考,而沒有考慮到實際生活中的讀音。
在普通的注音輸入法仍需輸入ㄧㄢˊ巖音才能找到「癌」字,新式注音輸入法已改。
日常口語中兩種發音均常見,近來已跟隨中國大陸。
臺灣話(閩南語)「癌」讀作「gâm」,與「炎」(iām)不同音。
粵語廣州話「癌」讀作「ngaam4」,與「炎」(jim4)亦不同音。
吳語上海話中「癌」讀/ŋe̞23/,與「炎」/ɦi23/的讀音也不相同。
分類編輯
現今癌症分類主要以腫瘤來源組織的細胞類型和其生物學行為作為依據。
在病理學上,每一個系統和器官的腫瘤都有詳盡的分類。
分類一方面是為了診斷的需要,統一術語。
另一方面則是出於預後方面的原因。
以下的類別較為一般所接受[29]:
根據腫瘤的發展,可分成:
良性腫瘤
惡性腫瘤良性腫瘤指腫瘤細胞未發生轉移與侵入周遭組織的情形,反之則稱為惡性腫瘤,多數會影響生理功能的腫瘤都是惡性腫瘤。
若是依據生成腫瘤的來源組織細胞分類,可分成四類:
上皮細胞
間葉細胞
血液幹細胞
神經上皮細胞雖然幾乎各類型的細胞都有可能轉變成為腫瘤細胞,但是人類的癌症絕大部分都是源自於上皮細胞所產生的惡性腫瘤,這個類別包含大多數和許多常見的癌症,包括乳癌、攝護腺癌和肺癌。
惡性上皮細胞腫瘤又可進一步分成惡性鱗狀上皮細胞腫瘤(一般的上皮細胞所轉變),與惡性腺瘤(來自於構成腺體的上皮細胞)[29]。
其他並非源自於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有:
肉瘤:由結締組織或來自中胚層的細胞所轉變而成的腫瘤。
淋巴瘤和白血病:源自血液或骨髓細胞的腫瘤。
間皮瘤:從位於腹膜或肋膜上的間皮細胞轉變的腫瘤。
神經膠質瘤:由神經膠質細胞變化成腫瘤,神經膠質細胞也是最主要的一種腦細胞類型。
生殖細胞瘤:腫瘤來自生殖細胞,通常位在睪丸及卵巢。
胎盤瘤:從胎盤細胞變化的腫瘤。
癌症的命名編輯
腫瘤,癌和癌症的關係
正常組織轉變成腫瘤需經一連串的過程。
從最初期的細胞增生,多半可藉由身體本身的防禦機制加以清除或保持穩定。
到成為一團腫塊的良性腫瘤,此時身體已無法自立將其去除,而只能選擇共存。
但是也並非所有良性腫瘤都會轉變成為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是指當增生的細胞侵入周遭組織,並獲得新生血管供應養分後,開始快速生長且轉移到其他組織的時候,也叫做癌症。
腫瘤可為良性或惡性。
而在腫瘤裡面,那些內不含液體與囊狀結構的異常新生組織塊被稱為固態瘤,白血病則不屬於固態瘤[20]。
在中文,腫瘤、癌和癌症的定義可以寫作以下兩條公式:
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癌症)
惡性腫瘤(癌症)=癌+肉瘤+癌肉瘤[30]良性腫瘤在西方語言裡使用-oma作為詞尾。
而在中文領域,則一般是在細胞類型或組織名後面加一「瘤」字[30],例如,發生於子宮平滑肌上的良性腫瘤即名為子宮肌瘤。
然而命名原則並不總是一致的,有些「惡性」腫瘤的名字也使用-oma作為字根,例如neuroblastoma、lymphoma以及melanoma。
惡性腫瘤的命名通常使用其發生器官的拉丁文或希臘文作為字首,上述類別則作為字根來命名。
對於常見的癌症,有時會使用英文的器官名來代替希臘或拉丁文名。
例如,最普遍的乳癌類型即名為ductalcarcinomaofthebreast或者是mammaryductalcarcinoma。
而在中文領域,則分為兩種情況。
如果該惡性腫瘤是上皮組織來源的,則在上皮名稱後面加一「癌」字。
如果是間葉組織來源的,則被稱為肉瘤。
例如,生長在肝臟的惡性腫瘤命名即為肝臟上皮細胞腫瘤(英語:hepatocellularcarcinoma),或簡稱為更常見的「肝癌」;發生在脂肪細胞則稱作脂肪肉瘤。
而骨肉瘤則是間葉組織來源的。
如果一惡性腫瘤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成分,則被稱為癌肉瘤。
但在上述的這些命名規則之外,則有一些特殊命名的例子,例如:
白血病,精母細胞瘤,雖然被稱為病和瘤,卻是惡性腫瘤。
有些惡性腫瘤,並不被稱為癌或肉瘤,而是以「惡性……瘤」的名詞出現,如惡性黑色素瘤。
有的腫瘤以最初研究者的名字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
有些腫瘤以其細胞形態得名,如透明細胞肉瘤。
神經纖維瘤病,血管瘤病和脂肪瘤病指腫瘤多發的狀態。
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細胞發生的腫瘤,常發生於性腺,一般含有兩個以上胚層的成分,結構混亂,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有些腫瘤的形態類似於某些幼稚組織,稱為「母細胞瘤」。
其中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良性者如骨母細胞瘤,惡性的則有神經母細胞瘤[30]。
研究史編輯
主條目:癌症的歷史(英語:Historyofcancer)
癌症在人類的歷史中一直存在著[31]。
有關癌症的最早記錄來自於古埃及人在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對胸腺癌的記載,受限於當時的醫學,他們在文稿上寫下了「此病無藥可救」[31]。
古希臘學者希波克拉底曾經描述了一些癌症的症狀。
他把良性腫瘤稱為ὄγκος,意為膨脹、腫塊。
惡性腫瘤則稱καρκίνος,意為螃蟹或小龍蝦。
這樣的命名可能來自於惡性腫瘤的表面形狀:惡性腫瘤通常有一個堅實的中心,然後向周遭伸出一些分支,就像螃蟹的形狀。
並且在καρκίνος之後加上了代表膨脹、腫塊的字根-ωμα,組成καρκίνωμα[31]。
因為希波克拉底反對希臘傳統打開身體的作法,他的描述中僅有在外觀可見的腫瘤,例如位於皮膚、鼻子或乳房上的腫瘤。
而治療的方式也是根據其所提出的人類健康是由四種體液(黑膽汁、黃膽汁、血液、痰)所達成平衡的理論來進行(體液學說)。
根據患者的四種體液平衡狀態不同,有飲食、放血、使用瀉藥等治療方法。
雖然數個世紀後的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癌症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地方,但直到發現癌症是由異常細胞所引起的疾病之前,根據體液理論的治療方式仍舊普遍使用來治療癌症。
即使治療方法並未改變,在16世紀與17世紀時,經醫生解剖屍體尋找病因變得較可為大眾接受。
德國教授威赫姆·法布里(英語:WilhelmFabry)認為乳癌是由乳汁在輸乳管中造成的凝塊引起。
荷蘭教授法蘭柯斯·狄·拉·波·希維斯(英語:FrancoisdelaBoeSylvius),相信所有疾病都是化學反應的結果,而酸性淋巴液則是癌症的起因。
他的同儕尼可雷斯·托普(英語:NicolaesTulp)則認為癌症是一種慢慢地散播且具傳染性的毒物[32]。
到了18世紀,由於顯微鏡的普遍使用,科學家發現了「癌毒」會從原本腫瘤生長處透過淋巴結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遠端轉移)。
但是由於衛生的問題,以手術治療癌症並無法有很好的結果。
有名的蘇格蘭外科醫生亞歷山德·蒙羅(英語:AlexanderMonro)在60名手術成功的病例中,僅2名乳癌患者存活二年以上。
進入19世紀後,無菌法(英語:asepsis)的使用改善了外科手術的衛生情形,並且也讓術後存活率上升。
使得外科手術切除腫瘤成為癌症主要治療方式。
19世紀末期時的威廉·科萊(英語:WilliamColey)則認為治療的成功率在無菌手術施行之前反而更高(威廉·科萊曾以注射細菌進入腫瘤的方法想要治療癌症,但結果並不明顯),癌症治療變成根據各個外科醫生在去除腫瘤上的不同想法來施行。
同一時期,人的身體為不同的組織構成,組織則由細胞組成的觀念興起,體液理論有關體內化學不平衡的說法都被放置一旁。
細胞病理學的時代正式來臨。
在19世紀末發現放射性元素的居禮夫婦,也建立了放射線治療方法。
這是第一個有效的非手術癌症治療方法。
在此以後,外科醫生不再獨立進行治療,轉而與醫院裡的放射專家一起合作進行治療。
這樣的多方面合作也使得癌症患者的治療難以如往常在家中診療,而必須在能夠結合各方面專家的醫院裡進行。
這也讓許多病患的資料都能紀錄進醫院的檔案中,利用這些檔案資料,也產生了第一份以統計分析癌症病患資料的結果。
癌症患者治療和研究的進展限於醫師間各自的研究與測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許多醫學研究中心發現同一種疾病在不同國家間的發生率差別相當大,也促使各國的公共衛生組織互相通報疾病及流通醫院治療的資料,直到今日仍然是廣為各國採用。
日本醫學界觀察到廣島和長崎原子彈受害者的骨髓完全被毀壞。
他們認為放射線可能也可用來治療有問題的骨髓,這項發現開啟了使用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的想法。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癌症治療的進步建立在改進並標準化現有的治療方法。
進一步則是要利用流行病學的研究與國際合作找出新的療法。
癌症研究目的在瞭解癌症的發生與過程的原因,並且希望能藉著對癌症了解程度的增加,找出能夠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
雖然20世紀末的十年裡,科學界對癌症的形成原因和惡性腫瘤細胞的運作情形的研究有極大的進展,但是目前仍然沒有發現有效的新療法。
病因學(生活方式的影響)編輯
肺癌發生率與抽菸有高度相關,根據上圖可發現吸菸與肺癌的關連性大約相差二十年,也就是說吸菸的影響是潛在的而非立即發生,但此兩者的相關性是確定的
最近幾十年的研究中,最為確定的發現就是抽菸和癌症間密切的相關性,許多流行病學研究也已經證實這樣的關係。
根據美國的數據顯示,隨著吸菸人數增加,肺癌的死亡率急劇升高。
隨著近年來廣為宣導抽菸對身體的傷害之後,抽菸人口的減少,也反映在肺癌死亡率降低上。
生活方式對於癌症發生確實是有影響,例如香菸、飲食、運動、酒精、曬太陽以及性病等。
大部分癌症都與已知的生活和環境因子有關。
[33]同時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癌症發生也和體內褪黑激素的量相關,當需要長時間待在明亮的環境下,例如晚班的工人。
或是睡眠時間較短的人,褪黑激素表現量也會偏低,而癌症的發病率較高。
相較於遺傳性的基因缺陷,生活方式對於癌症的發生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現今所謂的危險因子,雖然都是經過流行病學的嚴謹分析而得出的結論,但是科學的結論必須要在嚴格的條件控制之下才會成立。
雖然抽菸的確會提高罹患肺癌的機率,但直到目前為止,醫學上仍舊無法精確的定義出抽菸的量,或是幾歲開始抽,一定會引起肺癌。
每個人在基因上的不同,使得每個人對不同物質的反應都不相同。
所以並沒有所謂絕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坊間許多生機飲食和眾多號稱防癌的健康食品,所能得到的效果並不大。
不需要杞人憂天的飲食及生活,即使是癌症病患,只要保持正常生活,適當補充養分即可。
但是有些高危險因子是所有人都應該要小心避免的,例如抽菸、喝酒、進食快餐和嚼檳榔等。
病理生理學(癌症的起源)編輯
主條目:癌變
細胞分裂或細胞增殖是普遍發生在許多組織的一個生理過程。
通常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會達到平衡,而且受到嚴謹地調控以保證器官和組織的完整性。
DNA的突變或是經遺傳得到的缺陷基因導致這些有序的過程受到改變。
隨著細胞生長複製,如同滾雪球般持續累積新突變,最終不受管制而增殖的細胞通常會轉變成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份,或是侵入別的組織,除非壓迫到重要的器官,否則也不會影響生命。
惡性腫瘤則會侵略其他器官,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危害生命[34]。
有些並非發生在人類的癌症可能經由傳染而引起,例如發生於狗的史狄可氏肉瘤(英語:Sticker'ssarcoma)[35][36]。
有病患接受器官移植,由於移植器官中帶有腫瘤,結果得到癌症。
這是目前已知較類似經由傳染而得的例子。
分子生物學編輯
癌症是由一系列的基因突變造成的。
每個突變對於細胞接下來的運作都可能會有所影響。
癌變意味著一連串由DNA受損而引發細胞分裂速率失控,導致癌症發生的過程。
癌症是基因引起的疾病,當調控細胞生長的基因發生突變或損壞時,使得細胞失去控制,持續的生長及分裂而產生腫瘤[29]。
大部分人體內的細胞是不會持續分裂生長的,除非遭遇受損,例如肝細胞、心肌細胞。
但是像是由上皮細胞組成的組織,包含腸黏膜、皮膚等,均需藉由複製生長來持續更新以保持功能正常。
而持續的更新這些上皮細胞構成的組織是有其必要性存在的,這樣的作用可保護人體本身保持正常功能。
因為上皮細胞所處的環境常接觸到外界物質或機械力的損傷,如果不能夠將受損細胞更新,必定會影響到其功能。
但是具有持續生長能力的細胞,對癌症的產生就是最好的環境,對於要將其轉變成癌細胞就會簡單的多。
這也是為何所有常見的癌症,多數源自於上皮細胞的原因。
調控細胞生長主要有兩大類基因,原致癌基因主要是一些參與促進細胞成長、進行有絲分裂的基因。
腫瘤抑制基因,則是負責抑制細胞生長或是調控細胞分裂進行。
一般而言,突變需要發生在調控細胞生長的重要基因上,才有機會使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癌細胞。
[34][20]原致癌基因透過不同途徑促使細胞成長。
有些原致癌基因可調控產生刺激細胞有絲分裂的激素,(又稱作荷爾蒙,是一種在細胞間傳遞控制訊息的「化學信號」),受到激素刺激的細胞或組織的反應則受其細胞內的訊息傳遞路徑決定。
有的原致癌基因也負責組成細胞訊息傳遞系統或訊息受器,藉由基因表現量的調控進而控制訊息傳遞系統對激素的敏感程度。
此外分裂原、轉錄與蛋白質合成都常見原致癌基因的參與[20]。
原致癌基因的突變可能影響基因表現或是功能,導致下游蛋白質的表現或活性改變。
這樣的情形發生時,原致癌基因就轉變成為致癌基因,帶有致癌基因的細胞則有更高的機率發生異常。
因為原致癌基因參與調控的細胞的功能十分廣泛,包括細胞生長、修復和維持體內平衡,所以我們也無法將其從染色體中去除來避免癌症發生[37]。
腫瘤抑制基因產生的蛋白質主要的功能在於抑制細胞成長、調控有絲分裂和細胞複製的過程[38]。
通常是當細胞受到環境改變或DNA受損時而表現出來的轉錄因子。
當細胞偵測到發生DNA損傷時會活化細胞內的修補訊息傳遞途徑,藉此促使調控細胞分裂的腫瘤抑制基因表現使細胞分裂暫停,以進行修復損壞的DNA,而DNA損傷才不會傳遞到子細胞。
最有名的腫瘤抑制基因為p53蛋白質,其本身是一個轉錄因子,可被細胞受到壓力後所產生的訊號所活化。
例如,缺氧或是受到紫外線照射。
在將近一半的癌症中,可發現p53功能缺失或是表現量異常。
目前較確切的兩個作用分別是在細胞核中作為轉錄因子,以及在細胞質中參與調控細胞週期、分裂和凋亡[39]。
對於p53在細胞訊息調控以及細胞生長、凋亡的功能已經有著數量極多的研究報告[40][41][42]。
許多基因剔除的研究也指出p53對於細胞的重要性[43][44],所以p53在癌症的發展中必定扮演關鍵的角色,可說是研究癌症極重要的一個蛋白質[45]。
找出癌症最初發生的原因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分子生物學技術幫助之下,找出腫瘤內基因的異常則是可行的。
因此根據基因與染色體變化的嚴重程度,對於預測病患預後情形上有迅速的進展。
例如有些帶有瑕疵p53基因的腫瘤細胞,在進行化學治療時較不會發生細胞凋亡,可以預知這樣的病患會有較差的預後。
基因發生突變後,細胞重新產生正常細胞沒有的端粒酶則能去除細胞分裂次數的障礙,使細胞能無限的生長分裂[45],有些突變則能使腫瘤細胞進行惡性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或是促進血管新生讓腫瘤細胞能得到更多營養的供應。
惡性腫瘤細胞有以下幾個特性[46]:
不受細胞凋亡機制的影響
不受限制的生長(不死,由於有大量端粒酶,細胞不受到細胞衰老機制的調控)
自給自足的生長因子
對於限制生長因子的控制不敏感
細胞分裂速率加快
重新獲得細胞分化能力
不受細胞間接觸抑制所影響
具有侵入周邊組織的能力
進行遠端轉移到其他部位
能促使血管新生[47]遺傳編輯
多數癌症是自發性的(英語:sporadic),但是有些癌症還是與遺傳有關,通常遺傳到缺陷的腫瘤抑制基因時會有較顯著的影響和症狀。
舉例而言:
遺傳性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使得乳癌和卵巢癌風險升高[48][49]
多發性內分泌系統細胞增生(英語:multipleendocrineneoplasia)1型、2a型、2b型
因p53突變而引起的李佛美尼症候群,會產生多種腫瘤,包含骨肉瘤、乳癌、軟組織肉瘤、腦瘤。
透克氏症、嘉得氏症(英語:GardnerSyndrome),發生腦瘤、結腸息肉。
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是指經遺傳得到缺陷的APC基因,而在年輕時大腸和結腸常有許多息肉產生,使得到結腸癌機會增大[50]。
發生在幼童身上的視網膜母細胞瘤也是屬於遺傳性癌症的一種。
形態學編輯
從正常組織到腫瘤組織的形態變化
癌組織在顯微鏡下具有鮮明的外觀,主要是有大量分裂中的細胞、變大的細胞核、細胞大小與形狀改變、失去細胞特化的特徵、失去正常組織結構和細胞間的邊界變的不明顯。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和其他分子生物學標記方法可根據腫瘤細胞的特徵提早發現腫瘤,而有助於診斷和預後。
活體組織取樣和顯微切片檢查可以區分在組織內快速增長卻又未超出組織限制的細胞是屬於惡性腫瘤或僅是正常的細胞增生(英語:hyperplasia)[29]。
細胞增生是可逆的過程,當正常組織受到刺激時就會發生增生的反應,例如結痂。
異常增生(英語:dysplasia)是一種過度的細胞增加,特徵是正常組織細胞結構和安排會被破壞。
通常可恢復正常,但偶爾也會逐漸轉變成為惡性腫瘤。
最嚴重的異常增生稱為「原位癌」(carcinomainsitu)。
在拉丁文中,所謂「原位」(insitu)指「在此處」,因此原位癌指細胞在原本的位置不受控制的生長,不過沒有侵入周邊組織的傾向。
儘管如此,原位癌仍有可能發展成為具侵略性的惡性腫瘤,如果情況允許的話,通常會經由手術來切除[29]。
腫瘤細胞的擴散與轉移編輯
主條目:癌症浸潤和遠端轉移
腫瘤在其生長過程中,雖然能夠暫時通過建立新生血管解決自身給養問題,但是快速的增長一樣會將之推向資源和空間匱乏的邊緣。
隨著腫瘤細胞持續生長,在這樣競爭的壓力下,這時腫瘤就會擴散。
而這種腫瘤在生長過程中侵略性不斷增加的過程則被稱為演進(progression)。
具體的行為則是生長的加快,並且開始入侵周遭的正常組織(癌症浸潤),並且通過血管轉移到遠端(癌症轉移)。
流行病學編輯
癌症的流行病學是利用研究癌症發生機率來推測癌症的可能成因以及相關的性質。
最早可追溯到西元1775年,英國外科醫師波希瓦·帕特(英語:PercivallPott)發現陰囊癌症在煙囪清潔工人身上發生率很高,而想要藉研究煙囪清潔工人和一般人之間的差異點找出發生陰囊癌症的成因。
但是往往因為個別醫師的見解不同,對於疾病發生的原因常有不同的看法,不過當醫師們開始合作並分享診療經驗時,確切的病因就很容易經由彼此間交流的資訊而被找到。
在1926年由英國健康部的珍奈·連-克萊邦(英語:JanetLane-Claypon)所發表關於乳癌的研究報告奠定下癌症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在這份報告中比較了500例乳癌患者和500名有相同背景和生活方式的正常人之間的差異處。
這樣開創性的研究方式由理查·道爾和奧斯汀·布萊德福·希爾繼續下去,並在西元1956年時發表了「肺癌與其他死亡原因和抽菸的關係。
對於英國醫師死亡率的第二份報告。
」,這篇相當重要的研究文獻也被稱為對英國醫師的研究(英語:Britishdoctorsstudy)。
1968年,理查·道爾離開倫敦醫學研究中心(英語:LondonMedicalResearchCenter),到牛津大學創立研究癌症流行病學的實驗室,藉由電腦的幫助,理查·道爾的實驗室是第一個將大量癌症資料建檔並分析的地方。
現代流行病學方法則與對疾病的了解以及公共衛生政策密切相關。
近50年來,美國政府已花費許多力氣在搜集資料上,包括全美的醫療執業、醫院、省、州、甚至其他國家,藉此希望能找出環境、文化和種族間不同的因素與癌症發病率相互間的關聯與影響。
目前癌症流行病學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對癌症發生(英語:cancerincidence)觀念的轉變。
譬如病患在50歲時經乳房X光攝影發現一個生長速度非常緩慢的乳癌腫瘤,可能在病患七十歲時只是發展成較為明顯的良性腫瘤。
所以癌症病程的變化速度,仍舊要取決於病患本身。
而診察技術的進步,的確對流行病學的資料分析與解讀有很大的影響。
在一些西方國家,例如美國[51](見下表1),目前所有死亡人數的25%是因癌症死亡。
而每年約有0.5%人口診斷出癌症[51]。
癌症已經超過心血管疾病成為死亡的主要原因。
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癌症發病率卻反而較低(根據目前可得知的數據),可能因為傳染病、缺乏醫療資源等造成的高死亡率所導致。
隨著瘧疾和肺結核的控制,第三世界國家的癌症發生率則可望上升。
這個現象在流行病學中稱作疾病轉型。
表1:以下數據是根據美國成人的資料統計所得,在其他地區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男性
女性
發生比例
死亡比例[51]
發生比例
死亡比例[51]前列腺癌(33%)
肺癌(31%)
乳癌(32%)
肺癌(27%)
肺癌(13%)
前列腺癌(10%)
肺癌(12%)
乳癌(15%)
大腸直腸癌(10%)
大腸直腸癌(10%)
大腸直腸癌(11%)
大腸直腸癌(10%)
膀胱癌(7%)
胰臟癌(5%)
子宮內膜癌(6%)
卵巢癌(6%)
皮膚癌(5%)
白血病(4%)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
胰臟癌(6%)
癌症流行病學的研究反映在各個國家中致癌的危險因子並不相同。
在西方國家,肝上皮細胞惡性腫瘤是很罕見的,而在中國與其周邊國家則是主要常見的癌症之一[52]。
可能是因為B型肝炎的流行或黃麴毒素的常見所引起[53]。
同樣的因為吸菸在第三世界國家日趨普遍,使得肺癌的發生率在這些國家中也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癌症也會發生在幼兒和青少年,但較為罕見。
有些研究認為小兒癌症,特別是白血病,一直在增加中[54][55]。
兒童癌症發生的高峰期是出生後一年間,白血病(通常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主要發生在兒童上的惡性腫瘤[56],接著就是中樞神經系統的癌症和神經母細胞瘤。
其餘還包括威耳姆氏腫瘤、淋巴瘤、兒童橫紋肌肉瘤,源自肌肉)、視網膜母細胞瘤、骨肉瘤(英語:osteosarcoma)與尤因氏肉瘤[51]。
女性和男性嬰兒的癌症發生率基本上一致。
但在多數癌症中,白人嬰兒比黑人嬰兒有較高的癌症發生率。
得到神經母細胞瘤、威耳姆氏腫瘤或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嬰兒通常可以存活,白血病則較少(80%),而發生其他類型癌症的嬰兒存活率則更低。
預防編輯
癌症預防的目標就是減低癌症的發生。
包含減少接觸致癌物的機會,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超音波、核磁共振攝影、X射線斷層成像或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等檢驗)。
許多預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而來,分析病患的資料可發現生活方式或是接觸一些環境危險因子的確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機率相關。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所提出的建議改善,確實可以讓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因為接觸危險因子而增加癌症風險的例子包括飲酒(增加罹患口腔、食道、乳房等癌症的機率),吸菸——但大約20%得到肺癌的女性從未吸菸,相對僅有10%男性肺癌病患是非吸菸者,目前推測這樣的差異是來自廚房油煙或是吸入家中其他抽菸男性的二手菸[57],缺乏運動(與結腸癌、乳癌或其他癌症有關),肥胖(與結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及其他可能的癌症)。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推測,避免過量飲酒,經常運動,保持適當體重的確有助於減少某些癌症的風險。
不過這些因子的影響遠小於抽菸所產生的致癌風險。
其他已知會影響癌症風險的因素(無論好或壞)還有性病、服用荷爾蒙、輻射線、紫外線、化學物和某些傳染疾病等。
飲食與癌症編輯
1970年代,美國前總統候選人喬治·麥嘉文(GeorgeMcGovern)集合全美許多專家學者,研究飲食習慣與癌症及慢性病的關係,於1977年發表了著名的長達五千多頁的〈麥嘉文報告(英語:UnitedStatesSenateSelectCommitteeonNutritionandHumanNeeds)〉,報告的結論指出:「大部分疾病的原因來自錯誤的飲食方式」,即高脂肪的肉食習慣。
飲食習慣與癌症的相關性很早就被研究。
而各國間特別的飲食習慣差異,使得不同癌症間的發生率差別很大。
例如常吃生食及醃漬食物的日本常見胃癌的發生[58][59]。
飲食習慣主要是煎烤肉類,多油高糖的美式飲食,有可能是美國常見結腸癌的原因。
198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一份飲食、營養及癌症的報告,同樣表示,以素食為主的飲食方式可以預防癌症。
1990年代所發表英國及德國流行病研究亦指出,素食者得到癌症的機率比葷食者低25~50%[60]。
同時也有研究顯示,外國移民的確會受到所移民地區的飲食影響,而有產生當地常見癌症的傾向。
這樣的結果暗示,不同地區的人民發生不同癌症的原因或許並非建立在遺傳基礎上而是和生活環境的差異所引起[61][62],但的確仍須進一步的證實。
2007年世界癌症基金會及美國癌症研究所,發布名為「食物、營養、身體活動和癌症預防」的世界性研究報告,明確指出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方式有預防癌症的作用,並建議大量減少肉類的攝取。
β胡蘿蔔素的使用提供一個隨機臨床實驗的必須性和重要性的例子。
流行病學家觀察到當血清中含有較高的β胡蘿蔔素時,具有保護作用並可降低癌症的風險,尤其在降低肺癌的機率上最為明顯。
這樣的假設衍生出一系列在芬蘭和美國進行的大型隨機臨床實驗(CARETstudy)。
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這項研究提供β-胡蘿蔔素或安慰劑給約80,000名吸菸者與曾吸菸者。
出乎意料之外,這些測試發現補充β胡蘿蔔素並未降低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反而發現受試者的肺癌發生率反而因為外加的β胡蘿蔔素而有微幅的提高,使得這項研究很快就被停止[63]。
隨機臨床實驗也有許多的實際施行的困難,特別是在食物及維生素的試驗上。
防癌食物十字花科之作用機轉:含有吲哚類(indoles),可有效減少乳癌及卵巢癌發生機率,另外含硫代配醣體可活化肝臟解毒酵素,抑制自由基傷害細胞。
來源:花椰菜、油菜、芥藍菜、雪裡紅、高麗菜、芥菜、大白菜、小白菜、青江菜、白蘿蔔。
微量營養素缺乏被認為與癌症有關,但是進行隨機臨床實驗需要眾多人數參與,需時多年才能完成,因此花費也極為昂貴和複雜,所以很少實施。
而通常只能以單劑量來做實驗,缺乏其他濃度比較,使得難以評估實際臨床所需的量也是一大問題。
在流行病學家及醫學研究者繼續探討癌症的相關生活因素的同時,美國醫學會所出版的著名醫學雜誌也於2009年刊登一篇由美國癌症中心所主導的50萬人大型飲食研究,直指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取和癌症死亡率有密切相關。
這篇研究數據顯示,每天只要吃一片炸排骨大小的肉類,10年內光是因癌症死亡的機率就會增加20%,更不用提及因此產生癌症的比例了[64]。
動物性食品可說是各大癌症共同的危險因子,不論是紅肉、白肉或乳製品都和癌症有緊密關聯。
大型的世界性癌症與飲食研究,皆強烈建議減少或避免動物性食品攝取,採素食降低癌症發生率。
所以防癌守則:日常三餐以新鮮食材為主,以新鮮蔬果作為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加工、醃漬、肥肉、內臟及油炸食物應該少吃。
飲料以白開水為主。
每週運動至少3次,心跳要達到每分鐘130下,並持續30分鐘。
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注重睡眠品質,再加上定期進行健康檢查[65]。
其他具有預防癌症效果的化學物質編輯
它莫西芬是一種合成的非類固醇類的抗雌激素。
由於某些乳癌細胞會受到雌激素的刺激而加速生長,它莫西芬可以選擇性地調節雌激素受體(英語:estrogenreceptor)而抑制雌激素對這些細胞的作用,是目前治療乳癌時最常使用的藥物之一[66][67]1977年,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核准其在臨床上使用,至今用在乳癌治療上已有20多年歷史。
最初是治療乳癌末期的患者,近年來也用於治療初期乳癌及預防乳癌高危險群的發病機率。
已經證明若是持續每天服用,約5年之後,能夠減少乳癌高危險群婦女約50%發病機率。
順視黃酸也可以減少初期頭頸癌(英語:primaryheadandneckcancer)患者發生惡性轉移的機會。
非那甾胺是5-α還原酶抑制劑(英語:5-alpha-reductaseinhibitor),能夠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
其他有預防作用的化學物還包括COX-2抑制劑,可抑制身體合成發炎前列腺素(英語:proinflammatoryprostaglandins)的環氧合酶。
基因檢測編輯
對於癌症高風險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環境汙染(例如輻射屋居民)的人進行基因檢測,可做較深入仔細的檢查分析,服用預防藥物。
確定有癌症相關基因突變的人,可藉由預防性的手術,降低癌症機會。
診斷編輯
胸腔X光照片顯示左肺上有一腫瘤
大多數癌症最初都是因為出現症狀,或透過檢查而被發現。
但確定的診斷必需要經過病理醫師經切片檢驗確認。
症狀編輯
大致上癌症的症狀可分為三類:
局部症狀:異常腫塊或腫脹(腫瘤),出血,疼痛和潰瘍。
因為腫瘤壓迫周遭組織所引起的症狀,如黃疸。
惡性轉移的症狀:淋巴結腫大、咳嗽、咳血、肝腫大(英語:hepatomegaly)、骨頭疼痛、骨骼因腫瘤轉移影響發生骨折以及神經系統的症狀。
雖然癌症末期會出現疼痛的現象,但疼痛往往並不是惡性轉移發生的症狀。
全身性的症狀: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惡病體質、大量出汗(夜間盜汗)、貧血此外也有稱為腫瘤伴隨症候群的症狀,指的是身體因新生惡性腫瘤而在荷爾蒙,神經系統,血液,生化過程等方面出現紊亂的臨床症狀,但與腫瘤的轉移或入侵無直接關係[20],如血栓或荷爾蒙的變化。
上述中各種症狀都有可能由其他的疾病引起,癌症不一定是產生這些症狀的主因,確切原因仍需要鑑別診斷診察。
活組織檢查編輯
活體組織切片後取下的組織,經染色後由病理醫師判讀,此圖所示為惡性黑色素瘤之切片
病患可能經由許多症狀或檢驗結果被懷疑罹患癌症,但診斷惡性腫瘤最確定的方式就是經由病理醫師對活體組織切片或經手術取得的組織做病理檢查來證實癌細胞的存在。
許多活體組織切片,例如皮膚、乳房或肝臟等,在醫師的診療室內即可取得。
但是其他器官的切片,則需要在麻醉情形下在手術室進行。
根據組織診斷可判定腫瘤的生長程度,其病程的分級和其他腫瘤特徵。
這樣的資訊對於判斷病患的預後情形和選擇最佳治療方式上非常有用。
細胞遺傳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對於提供有關癌細胞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以及選擇治療方式上,都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
病程分期編輯
主條目:癌症分期
目前最為廣泛採用的分期方式是經由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所訂定的[68],癌症分期主要依據幾個主要原則:
腫瘤產生的部位
腫瘤的大小以及數目
淋巴結是否被侵入以及週邊淋巴結被侵入的情形
遠端轉移的發生與否綜合以上的原則建立起來的腫瘤分期系統又稱為TNM分期系統,這樣的分期又可因檢驗的方式不同細分為臨床分期法(clinicalstaging,cTNM)、外科分期法(surgicalstaging,sTNM)與病理分期法(pathologicalstaging,pTNM)。
一般所採用的都是TNM分期,如果病患進行手術,手術的檢查得到的分期結果就是外科分期法,若是手術切下的標本經病理醫師判定,其結果則為病理分期法。
這些分期方式的定義均由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和國際對抗癌症聯盟(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UICC)共同維持並更新。
TNM分期系統中: 膀胱癌的T分期(DiagramshowingtheTstagesofbladdercancerCRUK372)
T分期(TumorDevelopement)代表腫瘤的發展程度可分為:
TX無法找到原發性腫瘤或定義分期
T0沒有原發性腫瘤的存在
Tis原位癌
T1-T4根據腫瘤大小及生長擴散情形N分期(NymphAffect)表示依照淋巴結受到的影響情況分成:
NX無法確定淋巴結影響分期
N0無局部淋巴結轉移的癌細胞
N1-N3淋巴結轉移的情形M分期(Migration)則是根據遠端轉移的情形分成:
MX無法確定遠端轉移的分期
M0沒有遠端轉移發生
M1已產生遠端轉移而根據癌症發展的程度,又可分為零、一、二、三、四期等,及早期與晚期,通常零到一期算是早期,但在不同癌症中每期的定義和治療方法都有所不同,確實的分期仍應參考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的定義。
以肺癌為例[69]:
IA
T1
N0
M0
IB
T2
N0
M0
IIA
T1
N1
M0
IIB
T2
N1
M0
T3
N0
M0
IIIA
T3
N1
M0
T1-3
N2
M0
IIIB
T4
N0-2
M0
任何T
N3
M0
IV
任何T
任何N
M1
癌症分期與其期程特徵編輯
癌症分期與其期程特徵大致上可由下表表示:
第一期癌症
腫瘤較小且尚未擴散/轉移(癌細胞可被定位、手術移除,不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
第二期癌症
腫瘤較大但尚未擴散(癌細胞尚可被定位、手術移除,可能不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藥物治療)
第三期癌症
不斷增生的癌細胞撐破腫瘤,癌細胞因而擴散至腫瘤周遭的組織及鄰近的淋巴結甚至更遠處。
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原始病灶附近,必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
第四期癌症
癌細胞擴散至距離原始腫瘤遙遠的器官及組織。
此時癌細胞流竄於全身,必需藉助循環全身的化學治療藥物治療。
安寧照護將是治療選項之一。
註解:癌細胞將於所到之處繼續失控的繁殖。
舉例:若肺癌細胞擴散到肝臟,則肝臟將出現不斷增生的肺部細胞(不具肺功能),且此細胞具有入侵正常肝臟細胞的能力,導致肝功能不斷降低;不具入侵能力但失控繁殖的細胞,稱為良性腫瘤。
[70]
篩檢編輯
癌症篩檢,是希望在一般大眾身上提早找出潛在未發現與早期無症狀的癌症。
所進行的測試必須適合廣大民眾能夠負擔,並且安全,無侵入性而且不易有假陽性結果產生。
一旦發現癌症的跡象,更精確的後續檢驗,或使用侵入性手術取得組織切片以確定篩檢結果則是必要的。
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提早治療癌症能有較好的恢復情形和延長生命。
許多不同的篩檢方式已經在實際進行。
例如,乳房自我檢查等。
由於乳房攝影檢查比乳房自我檢查能更早發現腫瘤存在,所以許多國家目前盡量讓所有中年婦女都能夠接受定期的乳房攝影檢查。
大腸直腸癌可透過糞便潛血測試(英語:fecaloccultbloodtesting)和大腸鏡(英語:colonoscopy)提早發現。
藉由切除潛在惡性息肉(英語:pre-malignantpolyps)的治療,可減少發病率及死亡率。
同樣地,子宮頸抹片檢查也能使檢驗者能早期察覺癌前病變區域並加以手術切除,這些篩檢也使得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的減少。
此外,已有建議男性應在15歲時開始定期自我檢查睪丸(英語:testicularself-examination)以提早發現睪丸癌。
五十歲以上的男性通常建議應該定期進行直腸攝護腺觸診(英語:digitalrectalexam)和攝護腺抗原血液檢驗,可有效偵測前列腺癌的產生。
癌症篩檢的爭議在於檢驗是否的確能夠延長生命,由於癌症的治療方法多半具有侵入性及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因為早期發現而進行治療反而不一定比完全不治療好。
例如,在進行前列腺癌篩檢時,攝護腺抗原血液檢驗可偵測到極微小的腫瘤,但是或許終其一生,這樣的腫瘤並不會成為危及生命的問題。
只是一旦經篩檢發現,一般都會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及診療。
因此就有可能發生過度診斷(英語:overdiagnosis)的問題,而將病患放入不必要的併發症的風險中,如手術或放射治療的副作用與感染。
用於確定診斷前列腺癌所做的前列腺組織切片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包括出血和感染。
前列腺癌的治療則可能導致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
同樣地,對於乳癌的篩檢上,近來也有批評認為在一些國家所進行的乳房篩檢計畫所引起問題遠超過所解決的。
因為在一般婦女身上做篩檢,產生許多因為陽性或假陽性結果而需要做更精確檢驗的婦女,造成醫療資源的大量浪費,也帶給假陽性者的沉重心理負擔。
而這樣大規模的檢驗,最後往往只是找出幾個早期乳癌患者,所耗費的社會成本是值得討論的。
用醫學影像技術檢測癌症,也遭遇類似問題。
這些醫學影像檢測技術都是成本相當高且耗費時間。
由於偵測的靈敏度極高,常發現細胞病變(英語:incidentaloma),這樣的腫瘤也可以被認為惡性,而進行具有潛在危險性的治療方法。
相反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在所有種類的癌症篩檢中則具有最好的成本效益。
以公共衛生考量來看,子宮頸癌的病程發展通常十分緩慢,長達數年,又具有明顯的危險因子(性接觸),因此有相當高的機會可在癌症仍是早期時篩檢出來,最重要的是,抹片的成本很低,能夠大量推行。
基於這些原因,一項癌症篩檢是否應該進行,民眾的健康改善程度和篩檢的成本與治療的風險都必須列入考慮。
治療癌症編輯
目前治療方法有五種: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生物療法(包括激素治療、細胞免疫治療、標靶藥物與疫苗等)、基因療法及藥物化學療法,新的治療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已在臨床使用的有標靶治療、光動力療法等[71][72][73]。
治療方式的選擇取決於腫瘤的位置、惡性程度、發展程度以及病人身體狀態。
一些實驗性治療癌症的方法也在發展當中。
目前對於癌症治療方法的尋找,均是基於徹底清除癌細胞而不損害到其他的細胞的想法。
而手術切除的方式,常因為癌細胞入侵蔓延到鄰近組織或遠端轉移而效果有限。
化療則受限於對於體內其他正常組織的毒性。
輻射也同樣會對正常組織造成傷害[20]。
因為「癌症」這個疾病包含許多不同種細胞產生的腫瘤,因此不會像治療一般疾病時會有單一的治療處方,也就是說單一的「癌症治療法」是不存在的。
目前治療癌症通常都是依據病程的發展而綜合使用各種療法,以求達到最大的效果。
例如,若是腫瘤是可藉由手術切除,通常醫生仍會並用放射線照射患處,讓癌細胞能徹底被消除。
或者是因為腫瘤擴散過大,無法用手術切除,此時也可先使用化療縮小腫瘤後再尋求手術切除。
癌症的治療無論是化療、手術或放療都是對身體有極大負擔,並且在發生惡性轉移後,無論是何種方式都是很難徹底治癒。
所以在癌症的治療仍然是人類面對的極大考驗。
在目前對於年老的癌症患者,或許找出能維持生活品質並讓其能平靜走向生命旅程的終點的治療方式,會是比積極消除癌細胞而使用副作用極大的治療方式要來的實際且重要。
許多患者往往會為了工作而延誤治療致使病情惡化,得不償失。
患病者應勇於告知客戶及雇主病況;而客戶及雇主則應給予患病者應有的同理與體恤。
[74][75][76][77][78]也有患者因擔心西醫癌症治療的副作用而選擇逃避或相信不具實證的偏方。
[79][80]中華民國的知名已故罹癌藝人豬哥亮曾提到:「自己應當相信西醫,立即住院治療,而不是病情惡化後才開刀。
」
[81]
手術編輯
理論上,若是以手術完全移除腫瘤細胞,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
但並非總是如此簡單,外科手術通常無法切除已經轉移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
使用外科手術治療癌症的例子包括以乳房切除術治療乳癌或是進行前列腺切除術(英語:prostatectomy)治療前列腺癌。
手術的目的在於移除腫瘤細胞或是整個器官,雖然將主要的腫瘤經外科手術切除,但仍有些潛伏在腫瘤所生長的器官週遭的單一腫瘤細胞是無法被察覺的。
隨著時間過去,又會重新生長成一個新的腫瘤,稱為癌症復發。
為此,手術切除下的腫瘤需要經病理學家的檢視,以確定切下的腫瘤週遭都是正常組織,減少腫瘤切除不完全的機會。
除了切除原發性腫瘤(英語:primarytumor)之外,癌症的病程分期(英語:staging)也需要手術的協助。
例如,確定腫瘤惡化的程度與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
病程分期主要可用來推測預後和是否需要實行輔助治療(英語:adjuvanttherapy)。
有時手術也被用來控制症狀以減輕病人痛苦,如脊髓壓迫或腸阻塞,稱為紓緩治療。
化學療法編輯
醫師正在從捐贈骨髓者的身上取出骨髓,準備將其移植進受捐贈者體內。
化學療法(常簡稱化療)是用可以殺死癌細胞的藥物治療癌症。
由於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快速的細胞分裂及生長,所以抗癌藥物的作用原理通常是藉由干擾細胞分裂的機制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譬如抑制DNA複製或是阻止染色體分離。
多數的化療藥物都沒有專一性,所以會同時殺死進行細胞分裂的正常組織細胞,因而傷害常需要進行分裂以維持正常功能的健康組織,例如腸黏膜細胞。
不過這些組織通常在化療後也能自行修復。
傳統化學抗癌藥物具有細胞毒性,藥物的作用機轉主要為干擾核酸之生合成或功能,包括嘌呤(purine)、嘧啶(pyrimidine)、RNA和DNA,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與複製。
若依藥物對細胞週期之選擇性作用,可分為細胞週期專一性(cellcycle-specific;CCS)及細胞週期非專一性(cellcycle-nonspecific;CCNS)兩大類[71][72]。
常用抗腫瘤藥物分成六大類,包括烴基化劑(alkylatingagents)、抗代謝藥物(antimetabolites)、抗生素類(antibiotics)、植物生物鹼(Alkaloids)
、固醇激素類(hormones)及其他抗癌藥物;廣義的抗腫瘤藥物則包含癌症疫苗、免疫抗體製劑等[71][72]。
因為有些藥品合併使用可獲得更好的效果,化學療法常常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的藥物,稱做「綜合化學療法」,大多數病患的化療都是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
有些癌症不做化學治療,如黑色素瘤(melanoma)、肝癌等。
有些對化學療法反應敏感,如白血病、淋巴瘤及絨毛膜癌等。
一般在癌症初期,可藉由外科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減少癌細胞數目後,再採用免疫療法、藥物化學療法或將上述方法採階段性合併治療[71][72]。
治療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則需要使用高劑量的化療或全身放射治療。
這樣的治療方式是先將患者原有的骨髓細胞完全破壞,避免進行骨髓細胞移植時發生排斥作用。
進行骨髓移植之後,依靠患者本身的復原能力,重新進行造血功能。
移植的來源除了接受親屬或配對符合的捐贈者之外,也可將病患本身的骨髓細胞以及周邊造血幹細胞(英語:peripheralbloodstemcell)先取出存放待日後移植所需,稱為自體移植(英語:autologoustransplantation)。
免疫療法編輯
免疫療法是利用人體內的免疫機制來對抗腫瘤細胞。
已經有許多對抗癌症的免疫療法在研究中。
目前較有進展的就是癌症疫苗療法和單株抗體療法,而免疫細胞療法則是最近這幾年最新發展的治療技術。
癌症疫苗編輯
癌症疫苗為免疫療法中的其中一種,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工作投入開發癌症的疫苗,希望藉此避免傳染性致癌物的影響(例如病毒)或是讓身體能對癌症的特有抗原產生免疫反應。
其主要的原理是活化體內免疫細胞的所具有的專一性免疫能力,能提高免疫細胞辨識特定癌細胞的能力,強化並誘導出細胞毒殺性T淋巴球(CTL)攻擊特定癌細胞。
主要功能是作為癌症手術、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之後的輔助治療,幫助預防癌症的復發與轉移。
過去在日本,針對多數固體腫瘤,已有癌症疫苗被發展使用。
在2005年的十月,科學家研發出對抗人類乳突狀病毒16和18型(HPVtype16、18)的疫苗,可以保護身體不受這兩類的病毒感染,因此也可用來預防大多數是由此兩類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癌[82]。
單株抗體療法編輯
主要原理是使用高專一性的單株抗體直接結合到腫瘤細胞特有的蛋白質或是細胞激素,影響腫瘤細胞的生長、引起免疫系統反應或是其他功能。
已經發展的藥物有針對乳癌的曲妥珠單抗和針對白血病的吉妥單抗(英語:gemtuzumabozogamicin)在臨床使用。
另一方面,現在有些方法則是想利用身體本身的免疫系統產生非專一性的免疫反應來對抗癌細胞,例如卡介苗膀胱內灌注免疫療法(英語:intravesicalBCGimmunotherapy)將卡介苗灌注進入膀胱內,以引發免疫反應對抗表淺性膀胱癌(英語:superficialbladdercancer)。
此外使用干擾素和介白質素,均可引起免疫反應。
而使用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來對抗腫瘤的研究也正在進行當中,尤其是針對惡性黑色素瘤與腎細胞腫瘤(英語:renalcellcarcinoma))。
免疫細胞療法編輯
免疫細胞療法是最近這幾年開發的最新技術,原理是直接將大量未分化的樹狀細胞投入腫瘤中或腫瘤周邊的血管中,能迅速且大量的強化樹狀細胞辨識特定癌細胞的能力,使樹狀細胞可在短時間內幫助輔助型T細胞(helperTcell)快速誘導出大量細胞毒殺性T淋巴球(CTL),以攻擊特定癌細胞。
目前此項研究已在日本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放射線治療編輯
放射線治療(也稱放療、輻射療法)是使用輻射線殺死癌細胞,縮小腫瘤。
放射治療可經由體外放射治療(英語:externalbeamradiotherapy)或體內近接放射治療。
由於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都較正常細胞快,藉由輻射線破壞細胞的遺傳物質,可阻止細胞生長或分裂,進而控制癌細胞的生長。
不過放射治療的效果僅能侷限在接受照射的區域內。
放射治療的目標則是要儘可能的破壞所有癌細胞,同時盡量減少對鄰近健康組織影響。
雖然輻射線照射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都會造成損傷,但大多數正常細胞可從放射治療的傷害中恢復。
因此通常在臨床上,醫師與放射專家會小心計算需要的放射線劑量,同時放射治療也會分成許多次進行,讓健康的組織在每次輻射線照射的間隔中能有機會恢復。
放射治療可用來治療發生在各個部位的固態瘤,包括腦、乳房、子宮頸、咽喉、肺、胰、前列腺、皮膚、胃、子宮或軟組織的肉瘤,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有時也會使用輻射。
放射治療所使用的輻射劑量取決於多項因素,例如癌症種類以及是否有可能破壞週遭組織和器官。
如同其他的治療方式,放射治療仍然有其副作用存在。
標靶治療編輯
標靶治療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在治療某些類型癌症上得到明顯的效果,與化療一樣可以有效治療癌症,但是副作用與化療相較之下減少許多。
分子標靶治療(moleculartargettherapy)為一種免疫療法,可針對癌細胞所特有的生長因子或接受體加以阻斷,這種療法就好比「導向飛彈」,可以精確地命中目標,專一性的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轉移及侵入,避免傳統抗癌藥物全面破壞所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此外,增強宿主免疫反應的免疫療法更是重要,其他標靶抗癌方法有:增強與肺癌有關的抗癌因子(p53)、抑制致癌因子、運送基因到癌細胞以增強對藥物感受性、標示出癌細胞以誘發免疫反應或誘導癌細胞凋亡:這項治療的原理是使用具有專一性對抗癌細胞的不正常或失調蛋白質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劑伊馬替尼和吉非替尼,以及單株抗體。
此外也有使用小的胺基酸結構(英語:smallpeptidicstructures)來結合細胞表面上的受器或影響腫瘤周圍的細胞外基質,經由結合同位素與小胺基酸結構,使其專一的結合到癌細胞上,再利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71][72]。
荷爾蒙抑制編輯
某些癌症的成長會受某些荷爾蒙的增加或減少而抑制。
對荷爾蒙敏感的腫瘤常見的例子有乳癌和前列腺癌,減低或增加體內雌激素或雄激素往往可用來做為補充治療的一種。
症狀控制編輯
雖然癌症症狀的治療並不被視為是癌症的治療方法,但對於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有重要的幫助,也能用來評估病患是否能進一步接受其他治療。
儘管所有醫師都能夠使用藥物來減輕或抑制疼痛、噁心、嘔吐、腹瀉、出血及其他癌症患者常見的症狀,舒緩治療的進一步發展對於有這一方面的需求的病患仍然是相當重要的。
止痛藥,如嗎啡、羥可酮(英語:oxycodone)、止吐劑及其他藥物用來抑制噁心和嘔吐,都是常用來減輕癌症患者症狀的藥物。
由癌症引起的慢性疼痛幾乎都與癌症本身或治療過程(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所持續造成的組織損傷有關。
癌症患者的疼痛並沒有明顯的產生原因。
許多發生嚴重疼痛症狀的癌症患者常常已經接近生命的終點,這時進行姑息療法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雖然社會上普遍對使用鴉片類麻醉劑的觀感不佳,但在癌末病患的治療上,主要的考量是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無論使用鴉片類麻醉劑、手術或物理療法,甚至不應考慮醫療資源的支出,而要盡力使病患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實驗療法編輯
臨床實驗,是在癌症病患身上進行新的治療方法的實驗,希望找出更好的方法治療癌症,協助癌症患者恢復健康。
臨床實驗測試範圍包含新的治療藥物,新的手術方法或放射治療方式,重新組合不同的療法,或發展全新的療法,如基因療法。
臨床實驗是抗癌研究長期研發實驗的最後一個階段。
找尋新的治療方法通常是在實驗室裡開始進行,研究員不斷測試和實驗新的對抗癌症的想法。
如果找出有潛力的治療方式,首先要先進行動物實驗,觀察此新療法實際施行在生物體上是否確實有效,或是帶有未知副作用等問題。
在實驗室與動物實驗都很有效並不能代表同樣的方法在人體身上能夠成功,因此要等臨床實驗結束,才能確定新的治療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參加臨床實驗的病患有機會得到其所參與實驗的新療法的幫助,但是新的治療方式並不保證會有良好的結果,新療法也可能有未知的風險,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死亡。
但如果新療法成功的話,接受實驗的病人可能會最先受益。
臨床實驗在美國有相當嚴格的進行規範,無論是在人選的選擇以及藥物劑量都有標準操作原則。
以避免研究者為了加速研發新藥物,不顧病患的權益,貿然在人體上進行高風險的新療法測試。
實際上有許多例子也顯示,即使是通過嚴格標準篩選出可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的抗癌藥物,在臨床上的結果並未如預期的有效。
這樣的結果也反映癌症的多原性以及人體系統的複雜度,我們在抗癌藥物的研發上仍有漫長的路途要走。
二氯乙酸鹽編輯
近期的實驗發現用來治療乳酸性酸中毒的二氯乙酸鹽(英語:Dichloroacetate)能夠調節並恢復受損粒線體的正常新陳代謝功能[83],這樣的功能也被證明能對癌細胞發生影響。
因為通常癌細胞不會進行細胞凋亡,但是二氯乙酸鹽可藉由促使細胞從乳酸循環轉變為有氧循環的效果,調節粒線體功能讓癌細胞重新恢復細胞凋亡的能力,藉以對抗癌症。
在細胞層面的研究已證實二氯乙酸鹽能對實驗室培養的癌細胞株引發細胞凋亡[84],但相反的也有研究指出二氯乙酸鹽會造成癌症產生[85]。
所以將二氯乙酸鹽作為治癌藥物相關的研究仍有待繼續進行。
輔助及另類療法編輯
另類醫學的治療方式包含許多種類的系統或療法,此類治療以現代醫學標準的觀點來看,通常不被認為是有效及安全的。
但是醫師仍然可以利用這樣的治療方法來「補充」標準治療所不能提供的,例如身體的舒適或是心靈上的平靜,重燃起患者對治療癌症的希望。
雖然還沒有得到科學證明,也常常引起質疑,許多癌症的另類療法並未停止。
另類療法背後的巨大風險、花費、潛在的副作用和幾乎毫無治療效果等問題,仍未能阻止此類療法的使用。
提倡另類療法的人也往往無法或不願接受科學方法的檢驗其有效性。
這樣的治療方式包括禱告和心理上的調適如「冥想」與「打坐」來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和改善心情。
特殊飲食,例如葡萄為主的飲食(英語:grapediet)、以甘藍菜為主的飲食。
補充營養素,例如服用大量維他命(英語:megavitamintherapy),電療,服食特殊的化合物如苦杏仁素、維他命B17)。
另類的醫療藥物使用方法,如服用胰島素、灌腸以及使用生藥、中藥或草藥的合成物等。
有些互補和另類醫學的治療方式不但無效而且還會危害病患,醫療專業人員多半不建議將其作為癌症的唯一治療方式。
[86]
參見編輯
神經母細胞(英語:Neuroblastoma)(Neuroblastoma)參考資料編輯
^1.01.11.2Cancer-Signsandsymptoms.NHSChoices.[2014-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8).
^2.02.12.22.32.42.52.62.72.8CancerFactsheetN°297.WorldHealthOrganization.February2014[2014-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9).
^3.03.13.2AnandP,KunnumakkaraAB,KunnumakaraAB,SundaramC,HarikumarKB,TharakanST,LaiOS,SungB,AggarwalBB.Cancerisapreventablediseasethatrequiresmajorlifestylechanges.Pharm.Res.September2008,25(9):2097–116.PMC 2515569 .PMID 18626751.doi:10.1007/s11095-008-9661-9.
^4.04.1TargetedCancerTherapies.NCI.2014-04-25[2014-06-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8).
^5.05.1SEERStatFactSheets:AllCancerSites.NationalCancerInstitute.[2014-06-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6).
^GBD2015DiseaseandInjuryIncidenceandPrevalence,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incidence,prevalence,andyearslivedwithdisabilityfor310diseasesandinjuries,1990-2015: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5..Lancet.2016-10-08,388(10053):1545–1602.PMC 5055577 .PMID 27733282.doi:10.1016/S0140-6736(16)31678-6.
^GBD2015MortalityandCausesofDeath,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lifeexpectancy,all-causemortality,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for249causesofdeath,1980-2015: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5..Lancet.2016-10-08,388(10053):1459–1544.PMID 27733281.doi:10.1016/s0140-6736(16)31012-1.
^中國傳統醫學對癌症的描述.(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6).
^9.09.19.2DefiningCancer.NationalCancerInstitute.[2014-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5).
^10.010.1Matsudaira,PaulT.;Lodish,HarveyF.;ArnoldBerk;Kaiser,Chris;MontyKrieger;MatthewPScott;AnthonyBretscher;HiddePloegh.MolecularCellBiology.W.H.Freeman&CoLtd.2007.ISBN 1-4292-0314-5.
^11.011.1Alberts,Bruce.MolecularbiologyoftheCell.NewYork,2002:GarlandScience.ISBN 0-8153-3218-1.
^12.012.1WorldCancerReport2014..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4:Chapter1.1.ISBN 9283204298.
^HeredityandCancer.AmericanCancerSociety.[2013-07-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2).
^Howiscancerdiagnosed?.AmericanCancerSociety.2013-01-29[2014-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KushiLH,DoyleC,McCulloughM;etal.AmericanCancerSocietyGuidelinesonnutritionandphysicalactivityforcancerprevention:reducingtheriskofcancerwithhealthyfoodchoicesandphysicalactivity.CACancerJClin.2012,62(1):30–67.PMID 22237782.doi:10.3322/caac.20140.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link)
^16.016.1WorldCancerReport2014..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4:Chapter4.7.ISBN 9283204298.
^GøtzschePC,JørgensenKJ.Screeningforbreastcancerwithmammography..The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2013-06-04,6:CD001877.PMID 23737396.doi:10.1002/14651858.CD001877.pub5.
^18.018.118.218.318.4WorldCancerReport2014..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4:Chapter1.1.ISBN 9283204298.
^19.019.1WorldCancerReport2014..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4:Chapter1.3.ISBN 9283204298.
^20.020.120.220.320.420.5Frei,Emil;Kufe,DonaldW.;Holland,JamesF.Cancermedicine6.Hamilton,Ont,2003:BCDecker.ISBN 1-55009-213-8.
^Thetop10causesofdeathFactsheetN°310.WHO.May2014[2014-06-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30).
^JemalA,Bray,F,Center,MM,Ferlay,J,Ward,E,Forman,D.Globalcancerstatistics.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February2011,61(2):69–90.PMID 21296855.doi:10.3322/caac.20107.
^RalphW.Moss,Ph.DGalenonCancer-HowAncientPhysiciansViewedMalignantDisease1989Speech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7-16.
^“癌”字探源.[2007-02-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20).
^張綱著,《中醫百病名源考》,1997,人民衛生出版社,ISBN978-7-117-02732-8/R2733
^顧伯康主編,《中醫外科學》,1995,人民衛生出版社,ISBN978-7-117-00532-6/R533
^史有為,1998,《「癌」疑》,香港:《詞庫建設通訊》,1998年第17期。
^李榮,1990,《普通話與方言》,北京:《中國語文》,1990年第5期
^29.029.129.229.329.4Weinberg,RobertE.Thebiologyofcancer.NewYork:GarlandScience.2007.ISBN 0-8153-4076-1.
^30.030.130.2周橋(2003):腫瘤,出自李玉林主編的《病理學》第六版,人民衛生出版社,94頁
^31.031.131.2HajduSI.Anotefromhistory:landmarksinhistoryofcancer,part1.Cancer.March2011,117(5):1097–102.PMID 20960499.doi:10.1002/cncr.25553.
^Yalom,Marilyn.Ahistoryofthebreast.NewYork,1997:AlfredA.Knopf.1997.ISBN 0-679-43459-3.
^Update:IsThereaCancerEpidemicintheUnitedStates?AmericanCouncilonScienceandHealth,1995.
^34.034.1Alberts,Bruce.Molecularbiologyofthecell.NewYork,2002:GarlandScience.ISBN 0-8153-3218-1.
^THIERYG.[CarcinogenicpowerofthethymonucleoproteinsextractedfromSticker'ssarcoma.].C.R.SeancesSoc.Biol.Fil.:745–7,1950.PMID 14783852.
^CristoforiF,AadenAS,GheddiAM.[Transmissiblevenerealsarcomainadog(Sticker'ssarcoma)inSomalia].RevElevMedVetPaysTrop:235–8,1985.PMID 3841957.
^HalazonetisTD,GorgoulisVG,BartekJ.Anoncogene-inducedDNAdamagemodelforcancerdevelopment.Science:1352–5,2008PMID18323444.doi:10.1126/science.1140735.
^SherrCJ.Principlesoftumorsuppression.Cell:235–46,2004PMID14744434.[2008-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1).
^MeulmeesterE,JochemsenAG.p53:aguidetoapoptosis.CurrCancerDrugTargets:87–97,2008PMID18336191.
^WangW,El-DeiryWS.Restorationofp53tolimittumorgrowth.CurrOpinOncol:90–6,2008PMID18043262.[2008-06-01].doi:10.1097/CCO.0b013e3282f31d6f.(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8).
^FingermanIM,BriggsSD.p53-mediatedtranscriptionalactivation:fromtesttubetocell.Cell:690,2004PMID15186770.[2008-06-01].doi:10.1016/j.cell.2004.05.0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5).
^JoergerAC,FershtAR.Structure-function-rescue:thediversenatureofcommonp53cancermutants.Oncogene:2226–42,2007PMID17401432.doi:10.1038/sj.onc.1210291.
^AttardiLD,DonehowerLA.(05)00152-1Probingp53biologicalfunctionsthroughtheuseofgeneticallyengineeredmousemodels請檢查|url=值(幫助).Mutat.Res.:4–21,2005PMID16038709.[2008-06-01].doi:10.1016/j.mrfmmm.2004.08.0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4).
^BowmanT,SymondsH,GuL,YinC,OrenM,VanDykeT.Tissue-specificinactivationofp53tumorsuppressioninthemouse.GenesDev.:826–35,1996PMID8846919.
^45.045.1FazeliA,SteenRG,DickinsonSL;etal.Effectsofp53mutationsonapoptosisinmouseintestinalandhumancolonicadenomas.Proc.Natl.Acad.Sci.U.S.A.:10199–204,1997PMID9294187.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link)
^HanahanD,WeinbergRA.(00)81683-9Thehallmarksofcancer請檢查|url=值(幫助).Cell:57–70,2000PMID10647931.[2008-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4).
^FolkmanJ.Tumorangiogensis:roleinregulationoftumorgrowth.SympSocDevBiol:43–52,1974PMID4600889.
^Pathologyoffamilialbreastcancer:differencesbetweenbreastcancersincarriersofBRCA1orBRCA2mutationsandsporadiccases.BreastCancerLinkageConsortium.Lancet:1505–10,1997PMID9167459.[2008-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4).
^FordD,EastonDF,StrattonM;etal.(07)63848-8GeneticheterogeneityandpenetranceanalysisoftheBRCA1andBRCA2genesinbreastcancerfamilies.TheBreastCancerLinkageConsortium請檢查|url=值(幫助).Am.J.Hum.Genet.:676–89,1998PMID9497246.[2008-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0). 引文格式1維護:顯式使用等標籤(link)
^RustgiAK.Thegeneticsofhereditarycoloncancer.GenesDev.:2525–38,2007PMID17938238.doi:10.1101/gad.1593107.
^51.051.151.251.351.4JemalA,MurrayT,WardE,SamuelsA,TiwariRC,GhafoorA,FeuerEJ,ThunMJ(2005)."Cancerstatistics,2005"CACancerJClin55(1):10-30.PMID15661684
^RaoulJL.Naturalhistory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dcurrenttreatmentoptions.SeminNuclMed.March2008,38(2):S13–8.PMID 18243838.doi:10.1053/j.semnuclmed.2007.10.004.
^TanA,YehSH,LiuCJ,CheungC,ChenPJ.Viralhepatocarcinogenesis:frominfectiontocancer.LiverInt.February2008,28(2):175–88.PMID 18251977.doi:10.1111/j.1478-3231.2007.01652.x.
^DalmassoP,PastoreG,ZuccoloL,MauleMM,PearceN,MerlettiF,MagnaniC(2005)."Temporaltrendsintheincidenceofchildhoodleukemia,lymphomasandsolidtumorsinnorth-westItaly,.AreportoftheChildhoodCancerRegistryofPiedmont"Haematologica90(9):1197-204.
^AghaM,DimonteB,GreenbergM,GreenbergC,BarrR,McLaughlinJR(2005)."IncidencetrendsandprojectionsforchildhoodcancerinOntario"IntJCancer.
^PuiCH,RobisonLL,LookAT.Acutelymphoblasticleukaemia.Lancet:1030–43,2008PMID18358930.[2008-06-01].doi:10.1016/S0140-6736(08)60457-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WomenLungCancerinAmericanWomen:Facts..[2007-01-19]. [永久失效連結]
^YamaokaY,KatoM,AsakaM.GeographicdifferencesingastriccancerincidencecanbeexplainedbydifferencesbetweenHelicobacterpyloristrains.Intern.Med.2008,47(12):1077–83.PMID 18552463.
^CovacciA,TelfordJL,DelGiudiceG,ParsonnetJ,RappuoliR.Helicobacterpylorivirulenceandgeneticgeography.Science(journal).May1999,284(5418):1328–33.PMID 10334982.
^MThorogood,JMann,PAppleby,KMcPherson.Riskofdeathfromcancerandischaemicheartdiseaseinmeatandnon-meateaters.BritishMedicalJournal.1994.
^ParkinDM,BrayF,FerlayJ,PisaniP.Globalcancerstatistics,2002.CACancerJClin.2005,55(2):74–108.PMID 15761078.
^KamangarF,DoresGM,AndersonWF.Patternsofcancerincidence,mortality,andprevalenceacrossfivecontinents:definingprioritiestoreducecancerdisparitiesindifferentgeographicregionsoftheworld.J.Clin.Oncol.May2006,24(14):2137–50.PMID 16682732.doi:10.1200/JCO.2005.05.2308.
^NationalCancerInstituteQuestionsandAnswersAboutBetaCaroteneChemopreventionTrial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S.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
^PopkinBM.Reducingmeatconsumptionhasmultiplebenefitsfortheworld'shealth;2009..ArchInternMed.2009.
^楊琇雯.聰明防癌不靠狂吞保健食品.今周刊.2011,735:162–163.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幫助)
^JordanVC.Tamoxifen:catalystforthechangetotargetedtherapy.Eur.J.Cancer,2008.PMID 18068350.
^LeeWL,ChengMH,ChaoHT,WangPH.Theroleof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modulatorsonbreastcancer:fromtamoxifentoraloxifene.TaiwanJObstetGynecol:24–31,2008.PMID 18400579.
^AJCCCancerStagingManual,6thEdition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2-03.
^國衛院肺癌診治共識第七章表一.[2007-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Type,Cancer.incidence,survival,mortality.CancerResearchUK.2015-01-16[2017-05-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9).
^71.071.171.271.371.4蔡秋帆、湯念湖、王耀宏合著.藥理學2014.新文京開發有限公司.2014.
^72.072.172.272.372.4RichardAHarvey.Pharmacology6thed.WoltersKluwer.2015.
^中醫護髓解毒提升免疫力 抗癌更有效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4-16.
^台東馬偕肝癌手術在地化首例病人稱謝.106年05月11日[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7).醫院於5月11日上午辦理「肝癌手術在台東-完整肝癌診治在地化」記者會,邀請台東首例在地肝癌手術病患潘先生見證,白明忠副院長特別準備花束為潘先生祝福。
潘先生是今年過年前被診斷為肝癌,但因考量生計,過年前工作緊迫無法開刀,醫師只能先為他進行局部注射治療。
但年後回診檢查卻發現腫瘤變大且增加為二顆,黃壽森醫師立即建議手術治療,並安排病人於2月中旬順利完成。
潘先生表示「剛開始只是腰痛來就醫,後經醫師細心檢查才發現是肝癌。
我的表姐跟我一樣罹患同樣疾病,但當時台東沒有切肝手術技術的醫師,所以轉診至花蓮開刀。
我非常幸運可以在台東手術,非常感謝馬偕團隊。
」
黃醫師更表示「自去年開啟台東在地切肝手術後,目前規劃先以傳統開腹切肝手術奠下團隊合作基礎,再逐步發展內視鏡微創切肝手術技術,提升手術品質,讓病人術後復原更快速」。
屆時將謹慎挑選適合的病例,兼顧安全的腫瘤切除與微創手術的益處。
白明忠副院長也呼籲「肝是沈默的器官,肝癌早期常常沒有任何症狀,導致容易錯失治療良機。
因此高危險群的民眾,包括:B型肝炎帶原、C型肝炎感染者、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及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等,需要定期3至6個月接受肝膽腸胃科的檢查及追蹤」。
參數|quote=值左起第273位存在換行符(幫助);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東森新聞雲.豬哥亮大腸癌病危... 「人工肛門」竟成拒絕治療原因?-ET健康雲.健康雲.2017-03-31[2017-05-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8)(中文).
^【豬哥亮傳奇】人生什麼都做過了!病危最大的心願是...-鏡週刊MirrorMedia.鏡週刊MirrorMedia.2017-04-03[2017-05-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中文).
^TVBS.癌末病危 豬哥亮憔悴求神救命畫面曝光.TVBS.2017-03-09[2017-05-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3)(中文).
^豬哥亮該做這三件事 向娃:可惜全錯過.NOWnews今日新聞.2017-03-29[2017-05-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5)(中文).
^自由娛樂.(影音)豬哥亮信偏方吞中藥劉福助嘆見不了面.自由娛樂.2017-03-30[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7)(中文).
^三立新聞網.「倒也倒在舞台上!」豬哥亮罹癌一度拒治療 堅持拍完電影-娛樂.三立新聞網SETN.COM.2017-05-15[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中文).
^自由娛樂.豬哥亮抗癌路坦言「內心其實很怨恨」.自由娛樂.2017-03-30[2017-05-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0)(中文).
^HarperDM,FrancoEL,WheelerC,FerrisDG,JenkinsD,SchuindA,ZahafT,InnisB,NaudP,DeCarvalhoNS,Roteli-MartinsCM,TeixeiraJ,BlatterMM,KornAP,QuintW,DubinG(2004)."EfficacyofabivalentL1virus-likeparticlevaccineinpreventionofinfectionwithhumanpapillomavirustypes16and18inyoungwomen: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Lancet364(9447):1757-65.
^ChinneryP,MajamaaK,TurnbullD,ThorburnD.Treatmentformitochondrialdisorders.CochraneDatabaseSystRev:CD004426,2006PMID16437486.doi:10.1002/14651858.CD004426.pub2.
^WongJY,HugginsGS,DebiddaM,MunshiNC,DeVivoI.Dichloroacetateinducesapoptosisinendometrialcancercells.Gynecol.Oncol.,2008PMID18423823.[2020-12-28].doi:10.1016/j.ygyno.2008.01.03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1).
^CaldwellJC,KeshavaN.Keyissuesinthemodesofactionandeffectsoftrichloroethylenemetabolitesforliverandkidneytumorigenesis.Environ.HealthPerspect.:1457–63,2006PMID16966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8).
^人类有望在二十一世纪攻克癌症.新農業.2000-01-01,(6):1[2017-04-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2).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癌症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癌症防治法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CancerSocietyHome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個非營利的研究組織,致力於研究癌症的起因、知識、診斷、治療和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網頁(TheWorldHealthOrganisation'scancersi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有關全球性的癌症預防與治療策略的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統計數據(WorldHealthOrganization'sfactsheetoncanc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家癌症研究學院(NationalCancerInstitut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美國政府的機構,負責進行與支持有關癌症的研究
癌症研究學院(TheInstituteofCancerRe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國的獨立癌症研究機構。
EORT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歐洲的非營利組織進行癌症治療的研究並執行臨床試驗(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
國際癌症生物學療法協會(InternationalSocietyforBiologicalTherapyofCanc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集合醫學專家發展並研究以生物學的治療方法對抗癌症。
InsideCanc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個提供多媒體資源解說癌症的網站
台灣癌症基金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癌症&oldid=69720848」
延伸文章資訊
- 1得癌症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罹患癌症」英文怎麼說? | 全民學英文2020年3月19日· 「癌症」的英文叫做cancer。 癌症相關英文單字:. breast cancer 乳癌 ...
- 2英中常用醫學和癌症詞彙English-Chinese Common Medical ...
詞」則按十種華人常患的癌症和一般英文癌症名詞字母的順序排列。使用時,請先查閱目錄尋找相關 ... 的分享和建議中,得到身、心、靈三方面的支持,並如何能平靜坦然地.
- 3罹患癌症英文 - 工商筆記本
双语例句. 基于我们的评估和对目前全部可利用的安全性资料的分析,FDA得出的结论是:ARB类药物并不增加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 Based on our review and .
- 4《中英文對照讀新聞》Elephants' low cancer rates ... - 自由時報
- 5被诊断出患了癌症英文 - 查查在线词典
被诊断出患了癌症的英文翻译:be diagnosed with cancer=be di…,查阅被诊断出患了癌症英文怎么说,被诊断出患了癌症的英语例句读音用法和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