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分行據點 星展銀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星展銀行有限公司DBSBankLimited公司類型上市公司股票代號SGX:D05ISINSG1L01001701公司前身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工業金融活動部門成立1968年7月16日​(53年前)​(1968-07-16) 新加坡創辦人新加坡政府代表人物主席:佘林發(PeterSeahLimHuat)執行長:高博德(PiyushGupta)總部 新加坡018982濱海灣金融中心3座電話:+65687888881°16′45″N103°51′16″E/1.279092°N103.854472°E/1.279092;103.854472座標:1°16′45″N103°51′16″E/1.279092°N103.854472°E/1.279092;103.854472標語口號生活隨興,星展隨行。

Livemore,Bankless營業據點數280個服務網點,(2015)業務範圍 新加坡 美國 英國 日本臺灣 印度 馬來西亞 緬甸中國大陸 香港 澳門 大韓民國 泰國 越南產業銀行業服務金融保險個人理財營業額▲119.24億新元(2017) 稅後盈餘▲43.9億新元(2017) 總資產▲4,580億新元(2015) 所有權者淡馬錫控股員工人數22,000母公司淡馬錫控股27.6%股權主要子公司POSB銀行網站星展集團星展銀行 星展銀行總部設於濱海灣金融中心 星展銀行有限公司(英語:DBSBankLimited,SGX:D05),簡稱星展銀行,是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曾獲得《環球金融》雜誌評選為「亞洲最安全銀行」的稱號。

星展銀行原名「新加坡發展銀行」(或「星加坡發展銀行」,DevelopmentBankofSingapore),並在2003年7月21日改用現名,以反映其作為一家全球銀行的角色的變化。

[1] 星展銀行現時最大的控股股東是淡馬錫控股有限公司,淡馬錫控股是新加坡第二大主權財富基金(僅次於政府投資公司)。

截至2018年3月31日,淡馬錫擁有星展銀行29%的股份。

[2] 目次 1分行據點 2歷史沿革 3海外發展 3.1在印尼的發展 3.2在台灣的發展 3.3在香港的發展 3.4在中國的發展 4爭議與相關事件 4.1雷曼賠償事件 4.2涉及新加坡金融基準利率操縱案 5參見 6參考資料 7外部連結 分行據點[編輯] 星展銀行現時除了在新加坡本國已經有超過一百家分行以外,在美國、英國、日本、台灣、印度、馬來西亞、緬甸、中國大陸、香港(包括直屬分行及附屬公司,現址位於中環中心。

)、澳門、泰國和韓國都有分行。

歷史沿革[編輯] 以下以新加坡為主。

1968年,新加坡發展銀行創立,簡稱星展銀行,最初的用途是發展投資項目。

1998年,星展銀行與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POSBank)合併,獨佔了新加坡 2000年11月,星展銀行轄下的地產商-發展置地脫離星展,並與從新科控股分拆出來的百騰置地合併為淡馬錫控股全資附屬的嘉德置地(後改屬凱德集團)。

2008年12月22日,星展集團以每兩股供一股每股作價5.42坡元(約29港元)供股集資40億坡元(當時約合214億港元)。

2013年11月11日,星展集團以以8.5億新加坡元(近6.81億美元),出售剩餘的9.9%菲律賓群島銀行(BankofthePhilippineIslands)股份。

當中5.6%股權將售予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另外,4.3%股權將售予菲律賓AyalaCorp。

Ayala本身為菲律賓群島銀行的最大股東。

2014年3月17日,星展集團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法國興業銀行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私人銀行業務,以及部分信託業務。

2015年4月8日,星展集團與宏利金融(945)達成長達15年的銀保協議,宏利須分期支付12億美元(約93億港元)。

協議列明星展旗下香港、新加坡、中國及印尼近200間分行,來年將會獨家銷售宏利人壽產品。

2016年10月31日,星展集團以高於帳面價值1.1億新加坡幣(約6.13億港元),收購澳盛銀行中華民國、新加坡、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尼五個市場的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

是次收購,出售的5個市場零售及私銀業務,包括總值110億澳元(約647.9億港元)貸款及資產總值、約70億澳元信用風險加權資產及約170億澳元存款,今年度有關業務獲利5,000萬澳元。

澳盛銀行目前服務近130萬客戶,其中有10萬名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客戶以及120萬個人金融客戶。

2017年12月,台灣澳盛全數併入台灣星展銀行,退出台灣市場。

澳盛銀行亞太區(含台灣)消費金融業務、信用卡部門轉交給星展銀行。

[3] 海外發展[編輯] 在印尼的發展[編輯] 2012年4月1日,星展集團斥資91億新加坡元(約合73億美元)(約561.6億港元)收購印尼金融銀行(PTBankDanamon),星展向淡馬錫控股全資子公司富登金控收購印尼金融銀行67.4%的股權,作價約62億新元(49億美元)。

星展集團將按每股14.07新元的價格向富登金控發行4.39億股新股﹐以換取這部分股權。

淡馬錫控股目前已持有星展集團29.7%的股份﹐上述交易完成後﹐其持股比例將進一步增至40.4%。

在完成對印尼金融銀行67.4%股權的收購之後﹐星展集團還計劃發出總價29億新元的強制性現金收購提議,獲得其尚不持有的印尼金融銀行剩餘股權。

印尼金融銀行在印尼有3,000個網點﹐600萬客戶。

2013年7月31日,星展集團宣布放棄斥資65億美元收購印尼金融銀行(英語:BankDanamon),主要原因是未能獲監管批准取得該行控制性股權。

在台灣的發展[編輯] 2008年2月2日,耐斯企業旗下銀行寶華商業銀行[4](2004年原泛亞銀行改名)財務危機,星展集團正式接管寶華商業銀行以進行重整(金融重建基金賠付新台幣445億元)。

寶華商業銀行在2008年5月改名為星展(台灣)商業銀行,成為外資銀行。

2016年10月31日,星展銀行宣布將以高於帳面價值約星幣1.1億元(折合新台幣約24億元),收購澳盛銀行在台灣、新加坡、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印尼等5大市場的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

2017年12月9日,星展(台灣)商業銀行正式承受澳盛(台灣)商業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

2022年1月28日,星展(台灣)商業銀行宣布支付花旗台灣消金業務淨資產轉讓的現金對價,外加新台幣198億元接手花旗(台灣)商業銀行之消費金融業務,預計將在2023年7月30日完成。

[5] 在香港的發展[編輯] 主條目:星展銀行(香港) 1998年,收購香港廣安銀行。

2001年,收購香港道亨銀行。

2003年,合併並進行重組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成為香港第7大銀行,僅次於匯豐銀行,中國銀行(香港),恒生銀行,渣打銀行(香港),東亞銀行及工銀亞洲。

在中國的發展[編輯] 主條目:星展銀行(中國) 2021年4月20日,星展銀行入股深圳農村商業銀行13%,成第一大股東 爭議與相關事件[編輯] 雷曼賠償事件[編輯] 香港雷曼迷債爆煲後,星展銀行在2010年7月14日,在不承認任何責任下,同意和解計劃,即向已購買雷曼Constellation債券的2,160名合資格客戶共賠償港元6.51億元,惟這些客戶必須是在購買該等債券時,獲星展評為低度至中度風險級別。

星展將向該批合資格客戶,支付一筆和解款項,相等於有關客戶投資該債券的全數金額,並加上這筆款項在這段期間存放在星展的定期利息收入,再減去債券持有人已收取的票息。

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亦表示,不會再就雷曼Constellation債券的分銷事宜,對星展及其僱員採取進一步執法行動,但若涉嫌不誠實、欺詐、欺騙等屬刑事性質行為的情況除外。

[6] 涉及新加坡金融基準利率操縱案[編輯] 2013年6月14日,新加坡金管局宣布調查20家銀行,星展是其中之一。

參見[編輯] 星展銀行(中國) 星展銀行(香港) 參考資料[編輯] ^DBSBank–TheDevelopmentBankofSingaporeLimited.DBSGroup.[2020-07-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Temasek>OurPortfolio>FinancialServices.Temasek.Temasek.[22March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5).  ^星展併澳盛增53萬卡友.聯合新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寶華銀行前身為泛亞銀行,為長億集團在1990年設立,1992年成立總行、分行後開始營業;1997年概括承受高雄市第十信用合作社,擴充營運規模。

1998年耐斯集團創辦人陳哲芳以每股新台幣八元,從長億集團創辦人楊天生手中接下泛亞銀行。

2004年泛亞銀行曾與美國通用資融集團(GMAC)策略結盟,引進GMAC新台幣15億元資金,並更名為寶華銀行,但之後資產品質持續下滑,2007年8月10日遭到金管會接管。

^〈星展接手花旗消金〉星展以淨資產外加新台幣198億元買下花旗在台消金.鉅亨網.2022-01-28(中文(臺灣)).  ^星展6.5億賠償予2160雷曼苦主,文匯報,2010年7月15日 外部連結[編輯] 星展集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星展銀行全球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星展銀行新加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星展銀行臺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新加坡金融 新加坡銀行列表 新加坡財政部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本地銀行 新加坡銀行1 星展銀行 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3 遠東銀行2 亞洲伊斯蘭銀行(已關閉)3 華僑銀行 SingaporeIslandBank1 大華銀行 外國銀行Qualifyingfullbanks 澳盛銀行 中國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 花旗銀行新加坡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ICICIBank 中國工商銀行 馬來亞銀行 渣打銀行 印度國家銀行 Fullbanks 盤谷銀行 印尼國家銀行 美國銀行 東亞銀行 印度銀行(英語:BankofIndia) 聯昌國際銀行 花旗銀行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 豐隆銀行 IndianBank(英語:IndianBank) 印度海外銀行(英語:IndianOverseasBank) 摩根大通 瑞穗實業銀行 馬來西亞興業銀行(英語:RHBBank) 三井住友銀行 UCOBank 批發銀行 荷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西班牙外換銀行 桑坦德銀行 BankJuliusBaer 摩根史坦利 交通銀行 加拿大豐業銀行 巴克萊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 中信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德國商業銀行 澳洲聯邦銀行 法國國民互助信貸銀行(英語:CréditIndustrieletCommercial) 瑞士信貸 德意志銀行 DnBNORDBank 德國中央合作銀行新加坡分行(英語:DZBankAG) 阿聯杜拜國民銀行(英語:EmiratesNBD) 第一商業銀行芝加哥分行 第一海灣銀行(英語:FirstGulfBank) 哈比銀行巴基斯坦(英語:HBLPakistan) 匯豐銀行私人銀行(瑞士) INGBank KBCBank 韓國外換銀行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英語:LandesbankBaden-Württemberg) 麥格里銀行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澳洲國民銀行 科威特國民銀行(英語:NationalBankofKuwait) 法國外貿銀行 NorddeutscheLandesbank NorthernTrust Portigon 卡達國家銀行 荷蘭合作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 法國興業銀行 法國興業銀行與信託 美國道富銀行(英語:StateStreetBankandTrustCompany) 瑞士銀行 裕信銀行 VTBCapital 富國銀行 西太平洋銀行 離岸銀行 ArabBank 以色列工人銀行 BankofBaroda BankMandiri 紐約梅隆銀行 臺灣銀行 BankSarasin&CIE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彰化商業銀行 ClearstreamBankingS.A.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韓亞銀行 恆生銀行 HSHNordbank 華南商業銀行 韓國產業銀行 泰京銀行 臺灣土地銀行 勞埃德銀行 三菱日聯信託銀行 北歐銀行 NorinchukinBank 菲律賓國家銀行 RaiffeisenBankInternational 加拿大皇家銀行 新韓銀行 泰國商業銀行 SkandinaviskaEnskildaBanken 標準銀行 三井住友信託銀行 瑞典商業銀行 多倫多道明銀行金融集團 UniondeBanquesArabesetFrancaises 友利銀行 金融交易與支付系統 atm5 NETS 易通卡 1華僑銀行子公司 2大華銀行運營品牌 3星展銀行子公司 閱論編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成份股 騰飛房地產信託 凱德集團 凱德商用信託 凱德商務產業信託 城市發展 康福德高 星展集團 雲頂新加坡 普洛斯 金光農業資源 香港置地 和記港口信託 怡和合發 吉寶集團 華僑銀行 新翔集團(英語:SATSLtd) 勝科工業 勝科海事 新航工程 新加坡航空 新加坡交易所 新加坡報業 新科工程 新加坡電信 星和電信 泰國釀酒 大華銀行 華業集團 豐益國際 揚子江船業 閱論編中華民國銀行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 本國銀行商業銀行 臺灣銀行八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八 第一商業銀行八 華南商業銀行八 彰化商業銀行八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高雄銀行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八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 王道商業銀行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 台中商業銀行 京城商業銀行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 瑞興商業銀行 華泰商業銀行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 陽信商業銀行 板信商業銀行 三信商業銀行 聯邦商業銀行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 元大商業銀行 永豐商業銀行 玉山商業銀行 凱基商業銀行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日盛國際商業銀行 安泰商業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將來商業銀行網 連線商業銀行網 樂天國際商業銀行網 專業銀行 臺灣土地銀行國、八 中國輸出入銀行國 全國農業金庫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八 外國及大陸銀行分行 瑞穗銀行 美國銀行 泰國盤谷銀行 菲律賓首都銀行(英語:Metrobank(Philippines)) 美國紐約梅隆銀行 大華銀行 道富銀行(英語:StateStreetBankandTrustCompany) 法國興業銀行 澳盛銀行 德意志銀行 東亞銀行 摩根大通銀行 星展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 渣打銀行 新加坡華僑銀行 東方匯理銀行 瑞士銀行 安智銀行 富國銀行 三菱日聯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花旗銀行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西班牙對外銀行 法國外貿銀行 印尼人民銀行(英語:BankRakyatIndonesia) 中國銀行 交通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辦事處 蒙特婁銀行 德國商業銀行 金融銀行(英語:EquitablePCIBank) 恒生銀行 美國國泰銀行 美西銀行(英語:BankoftheWest) 越南投資發展商業銀行 福岡銀行 秋田銀行 鹿兒島銀行 招商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國:國營事業機構·八:「八大官股行庫」·網:純網路銀行 閱論編香港銀行業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註冊的持牌銀行傳統銀行 渣打銀行(香港)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 中國銀行(香港) 東亞銀行 星展銀行(香港) 中信銀行(國際) 招商永隆銀行 恒生銀行 上海商業銀行 大眾銀行(香港) 大有銀行 集友銀行 大新銀行 創興銀行 南洋商業銀行 華僑永亨銀行 大生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 富邦銀行(香港) 花旗銀行(香港) 交通銀行(香港) 摩根史坦利亞洲國際 虛擬銀行 眾安銀行 理慧銀行(粵語:liviBank) Mox 匯立銀行 富融銀行(粵語:富融銀行) 平安壹賬通銀行(粵語:平安壹賬通銀行) 螞蟻銀行(香港) 天星銀行 香港以外註冊的持牌銀行 荷蘭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 阿拉哈巴德銀行(英語:AllahabadBank) 澳新銀行 AXIS銀行(英語:AxisBank) 義大利西雅那銀行 西班牙外換銀行 金融銀行 桑坦德銀行 盤谷銀行 美國銀行 巴魯達銀行 中國銀行 交通銀行 印度銀行 滿地可銀行 紐約梅隆銀行 加拿大豐業銀行 蘇格蘭銀行 新加坡銀行 臺灣銀行 三菱東京UFJ銀行 瑞士嘉盛萊寶銀行 永豐商業銀行 巴克萊銀行 德國巴伐利亞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證券服務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卡納拉銀行 國泰銀行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彰化商業銀行 千葉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 招商銀行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日本) 花旗銀行 德國商業銀行 澳洲聯邦銀行 荷蘭合作銀行 法國農業信貸企業與投資銀行 瑞士信貸集團 星展銀行 德意志銀行 DZ銀行 玉山商業銀行 華美銀行 瑞士盈豐銀行 奧地利第一銀行 瑞士安勤私人銀行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 第一商業銀行 富通銀行 八十二銀行(日語:八十二銀行) 韓亞銀行 HDFC銀行 豐隆銀行 滙豐銀行國際 英國滙豐銀行 美國滙豐銀行 滙豐私人銀行(瑞士) 比利時聯合銀行 ICICI銀行 印度海外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小企業銀行 王道商業銀行 勞埃德銀行 荷蘭安置銀行 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 伊予銀行 摩根大通銀行 澳洲國民銀行 華南銀行 韓國外換銀行 臺灣土地銀行 馬來亞銀行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伊朗國家銀行 三菱UFJ信託銀行 瑞穗實業銀行 阿布達比銀行 巴基斯坦國民銀行 法國外貿銀行 新際銀行(NewedgeGroup​) 華僑銀行 菲律賓國家銀行 印尼國家銀行 旁遮普國民銀行 蘇格蘭皇家顧資銀行 加拿大皇家銀行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滋賀銀行(日語:滋賀銀行) 新韓銀行 靜岡銀行 法國興業銀行 法國興業銀行與信託 渣打銀行 印度國家銀行 道富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瑞典商業銀行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加拿大多倫多道明銀行 瑞士銀行 USO銀行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AG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SPA 印度聯合銀行 大華銀行 富國銀行 德國西德銀行 西太平洋銀行 友利銀行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中國民生銀行 興業銀行 元大商業銀行 NipponWealthLimited 國民銀行 浙商銀行 QatarNationalBank(英語:QNBGroup) 平安銀行 華夏銀行 廣發銀行 東莞銀行 中銀香港合併前的成員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 廣東省銀行 新華銀行 中南銀行 金城銀行 國華商業銀行 浙江興業銀行 鹽業銀行 華僑商業銀行 寶生銀行 已經結業/被收購/撤出香港市場的銀行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 東藩滙理銀行 呵加剌銀行 匯隆銀行 慳度士丹中國日本滙理銀行 華俄道勝銀行 德華銀行 廣安銀行 道亨銀行 海外信託銀行 遠東銀行 恒隆銀行 大和銀行 南洋兄弟銀行 華商銀行 中國工業銀行 友聯銀行 華比銀行 有利銀行 新鴻基銀行 港基國際銀行 中國聯合銀行 第一太平銀行 香港工商銀行 香港華人銀行 康年銀行 嘉華銀行 富滇銀行 永安銀行 廣東銀行 明德銀號 美國銀行(亞洲) 建新銀行 浙江第一銀行 國民西敏銀行 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有餘銀行 中華滙理銀行 國民商業儲蓄銀行 橫濱正金銀行 三和銀行 華聯銀行 崇僑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 瑞士友邦銀行 美國運通銀行 羅馬銀行 戴普發銀行 大眾銀行 廣東信託銀行 香港銀行列表註:這裡只包括持牌銀行及有限制牌照銀行,不包括接受存款公司及本地代表辦事處。

閱論編新加坡企業淡馬錫控股新加坡電信·新加坡郵政·新捷運·新加坡地鐵·凱德集團·新加坡輕軌列車系統·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星展銀行·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萊佛士酒店·海鎮控股國際·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貨運航空·新傳媒·新翔集團·樟宜國際機場地勤服務公司·策安保安機構(CertisCISCO)·翔鷹保安(AETOS)政府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新加坡樟宜機場·新加坡民航局·易通卡·交通部(新加坡)·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新加坡交易所私人公司九龍倉置業新加坡·美珍香·遠東機構·南益集團·豐樹產業·茂森集團·麵包新語·東方海皇航運上市公司余仁生·白蘭氏·虎豹企業·新加坡報業控股·華僑銀行·大眾書局·冬海集團相關條目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成份股 閱論編新加坡主題歷史時間線海峽殖民地(1874-1942)·昭南島(1942-1945)·新加坡直轄殖民地(1945-1959)·新加坡自治邦(1959-1963)·新加坡州(1963-1965)·新加坡共和國(1965-) 政治法律(憲法)·總統·總理·資政·國會·內閣·選舉·政黨·法院·軍事·人權·貪污調查局 地理新加坡行政區劃選區(市鎮理事會-現任主席)·社區發展理事會·地區·都市發展區域 專題動物·地區·島嶼·公園·海灘·植物·河流·新加坡旅遊·新加坡旅遊景點極點新加坡地理極點 經濟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新加坡元·新加坡銀行業(中央銀行)·星展銀行·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新加坡稅收·新加坡健康保障·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新加坡交通部·新加坡民航局·新捷運巴士·新加坡地鐵·新加坡公司·新加坡賭場·新加坡農業(吃凍肉運動)·新加坡高速公路 人口專題移民·語言·宗教 文化建築·藝術·電影·名人·文學·教育·音樂·媒體·報業·體育·戲劇·假日·飲食·國家古蹟·口香糖禁令·不准掉頭綜合症·新加坡小販文化 國家象徵(英語:NationalsymbolsofSingapore)國歌·國徽·國旗·國慶慶典·信約·國花 其他新加坡之最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星展銀行&oldid=70723641」 分類:​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香港銀行星展銀行總部在新加坡的跨國公司淡馬錫控股新加坡的銀行新加坡品牌1968年成立的銀行臺灣的銀行亞洲萬里通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認股證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維基數據不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تۆرکجه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हिन्दीBahasaIndonesia日本語BahasaMelayuPortuguêsРусскийதமிழ்Türkçe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