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難安~淺談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與治療作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部分的口服藥物副作用較大或有特殊的禁忌症,宜詳讀藥品的使用說明。

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布,對於坐骨神經痛伴隨的背部肌肉痙攣亦有一些幫助。

而在復健物理治療方面, ...  :::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 專題報導 坐立難安~淺談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與治療 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原理及應用 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babysyndrome)簡介       前期專題報導                         ::: 坐立難安~淺談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與治療 內容下載:   陳先生是一位汽車維修廠的員工,日常工作需要負重搬運器械,近幾年來時有拉傷腰部的情形,導致下背部痠痛,通常服用止痛藥與休息幾天就會改善。

某日在搬運引擎發動機時,突然感到下背部劇痛,並沿著左側臀部、大腿、小腿一路痛到腳底。

臥床休息與服用止痛藥物後,症狀改善有限,遂至神經外科門診就醫,腰椎X光攝影結果正常,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

經過藥物、復健治療數週後,疼痛情形僅略有好轉,但開始感覺左腿有麻木感。

脊椎核磁共振攝影顯示第4腰椎與第5腰椎間盤突出(圖一),壓迫左側的第五腰椎神經根。

在醫師建議下,陳先生接受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治療,症狀有明顯的改善。

3個月後,陳先生回到工作崗位,不久後左側坐骨神經痛再度復發,遂住院接受微創脊椎手術治療,切除突出的椎間盤。

術後恢復良好,不再有疼痛的情形。

圖一:腰椎核磁共振攝影,縱切面圖可見第4腰椎(L4)與第5腰椎(L5)之間的椎間盤有明顯突出(白色箭號),造成神經根壓迫而引起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sciaticnerve)是人類體內最粗的神經,寬度可達2公分。

這條神經起源於腰部與薦部脊椎的神經根(lumbosacralnerveroots),經過骨盆腔後才匯合成坐骨神經,進入臀部與大腿後側,最後再形成兩個神經分枝向下進入小腿。

一般所謂的坐骨神經痛(sciatica),係指疼痛感沿著坐骨神經(sciaticnerve)的走向分佈,如同前述案例中的陳先生,由臀部延伸至大腿與小腿,有時也會傳到腳底。

部分病患還會有腿部麻木或感覺異常,以及腿部無力或肌肉萎縮的情形。

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大多數係因為脊椎的椎間盤突出(俗稱為“軟骨”)、或是脊椎退化狹窄(俗稱為“骨刺”),壓迫腰椎或薦椎的神經根並引起發炎反應所致。

另外,坐骨神經痛也可能導因於梨狀肌症候群(坐骨神經被臀部的梨狀肌壓迫)、脊椎感染、腫瘤等疾病;其它如腰椎骨關節退化、背部肌膜炎等,有時也會產生類似的症狀。

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各種坐骨神經痛的病因,在經過專業醫師的病史詢問、神經功能評估、神經電生理檢查、與脊椎影像檢查後,通常能得到確切的診斷,再對症下藥予以適當的治療。

由於椎間盤突出與脊椎退化狹窄,是造成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原因,故本篇文章的後半段係針對這類疾病的處置來作說明。

治療的方式分成非侵入性治療(non-invasivetherapy)與侵入性治療(invasivetherapy)兩大類,前者包括休息和生活作息的調整、藥物治療、與復健物理治療等;後者包含脊椎注射與脊椎手術治療。

非侵入性治療方面,急性的坐骨神經痛發作時,病患常坐立難安而需平躺,乃因為脊椎骨在站姿或坐姿時需承受身體的重量,造成椎間盤突出或脊椎狹窄的情形更加嚴重,臥床休息則能減輕脊椎負荷、進而改善症狀。

不過也有部分病患臥姿狀態下反而會使疼痛加劇,需保持其他特定姿勢或不斷變換姿勢。

生活作息調整,需避免彎腰、搬運重物等加重脊椎負擔的動作;短時間使用束腰或背架支撐亦可減少脊椎負荷,長期而言宜從事游泳等運動來強化腰背肌肉的強度。

其次,關於藥物治療,醫師常用的口服處方有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若疼痛較為嚴重時,會併用麻醉性止痛劑,合併有痠麻時會給予三環抗鬱劑或抗癲癇藥物;後線的口服藥物則可以考慮短期使用類固醇治療。

部分的口服藥物副作用較大或有特殊的禁忌症,宜詳讀藥品的使用說明。

局部使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布,對於坐骨神經痛伴隨的背部肌肉痙攣亦有一些幫助。

而在復健物理治療方面,軀幹伸展運動、背部按摩、熱敷、超音波、或電刺激等局部治療可使背肌放鬆;腰椎牽引具有降低椎間盤壓力與擴大脊椎椎間孔的效果,減少神經根的壓迫。

大約八成到九成的坐骨神經痛病患,在接受6到8週的非侵入性治療後,症狀有顯著的改善,能夠重新恢復日常的生活作息。

對於保守治療反應不佳的病患,可考慮採取侵入性的治療方式。

治療前應進行核磁共振掃瞄(MRI)或電腦斷層攝影(CT)等影像檢查,以確定脊椎神經的病變位置與範圍。

若病患身體狀況不適合、或沒有意願接受手術,可以考慮脊椎注射治療(spinalinjection),在移動式X光或電腦斷層攝影的定位下,將脊椎長針插入背部,先注射顯影劑確定針頭位於硬脊膜上的空腔(epiduralspace),再局部注射類固醇藥物,減緩神經根的發炎反應來改善症狀。

類固醇的療效通常可持續1到3個月,半年內最多可以進行3個療程,再配合其他非侵入性治療,有時可以讓坐骨神經痛得到良好的控制。

在前述所有的方法都無法有效控制疼痛時,脊椎手術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將突出的椎間盤、增生的骨贅與韌帶等組織切除,解除神經根的壓迫,進而使症狀改善。

拜醫療科技之進步,許多病患能夠接受微創脊椎手術,在顯微鏡或內視鏡導引下,經由小傷口處理脊椎病變;部分病患合併有脊椎滑脫與不穩定情形時,除了減壓手術外,尚需要以骨釘與椎體間籠架進行固定與融合手術。

坐骨神經痛的病患,在正確的診斷與適當的治療後,絕大多數都能得到康復。

而平時若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適當的體重、進行規律的運動、與避免不當的姿勢,未來將不再坐立難安,從此遠離坐骨神經痛之苦! 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士弘   網頁分享: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