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女權主義在知乎上已成為政治不正確?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題主個人感受,現在仇視女權已經成為知乎新的政治正確。

而女權主義成為了政治不正確。

... 是否特朗普的當選和對美國政治正確的批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標籤:中華田園女權主義(網路語言)女性主義女權主義者政治正確知乎社區 為何女權主義在知乎上已成為政治不正確? 11-26 在知乎一搜「女權主義」,出來的問題: 你為什麼反感偽女權?偽女權和女權主義的區別在哪裡? 為什麼知乎的女權者閉口不談性政治? 為何大家不承認中國雙項標準的為女權多? 什麼是中華田園女權? 如何看待微博上大批極度仇男並以此為生的女權者? 正面的問題已經在熱搜里找不到,排名高的問題都是黑女權的。

知乎er集體造了數個新名詞:偽女權,中華田園女權,女權婊,女權癌。

還經常把「權」字寫為「犬」字,以表侮辱輕蔑。

題主個人感受,現在仇視女權已經成為知乎新的政治正確。

而女權主義成為了政治不正確。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否和今年民粹主義抬頭有關?是否特朗普的當選和對美國政治正確的批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題主個人感受,以往高素質的男性都要表明平權的立場,是否平權觸到了一些人的利益,只是往年不敢說。

而今年的輿論氣氛,讓那些人把埋藏在心裡的真實想法表達了出來?) 你的問題一句話就能解決: 因為題主所提到的,在知乎上被很多用戶反對甚至攻擊的這種女權主義,只是女權主義在中國本土化的一個流派,雖然我認為這個流派的很多觀點已經背叛了女權主義的訴求,但是這一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攫取了女權主義的話語權,並在一定程度上綁架了作為更大的概念的女權主義。

為什麼這個流派會演化成這個樣子:就業市場對女性的歧視,利用男權社會為身為女性的自己獲得利益,以受害人身份自居。





原因眾多,就不一一贅述了。

但是我覺得另一個問題更重要:為什麼這個流派攫取了女權主義的話語權,或者換個角度說:作為被男權社會壓迫最深的農村女性,是為什麼在這個社區,甚至更大範圍的這個網路言論空間里,結構性地失語的。

1.知乎男女比例問題……比如把性別改成女,換張美女頭像,同一個神經病的受歡迎程度是不同的。

2.本賬號是一個用來發泄的途徑,所有觀點都是我內心直觀體現,所以經常對某一群體在不同事物上的表現有不同的看法,幾乎把受眾得罪光了……於是我又去體驗小號了……受眾分析,用戶畫像全上,沒借美女照片爆照,甚至性別寫明男性,也沒有誇張的人設,二十個答案12k贊1500粉……同樣高中作文水平的文筆,本科學渣的思維,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是小號所有答案都是給同一群體看的,針對該群體的痛點和癢點反推文章觀點。

女權很多理論與觀點都會挑戰傳統觀念,對相當一部分男性來說並不友好,最好的辦法是寫完答案後刪除所有攻擊性觀點與語言,將「男權」限定在出軌、家暴等直男癌也會反對的程度上,讓大多數男性覺得自己是「應該被稱讚的開明人士」。

這樣佔據大多數的知乎男性用戶才會給你點贊,你的答案才能被傳播。

你的營銷號才能成功;你的私人娛樂賬號才會有更好的娛樂體驗。

於是更少的人為真正的女權發聲,只會借女權的名義來討好受眾,自然女權會成為少數派。

3.需求層次當需求層次停留在生存或安全層次時,女性是不得不迎合男權的,想改變這種狀況是極端艱難的,甚至……當女性開始覺醒自我意識,不再認同三從四德的洗腦時,反而更能看清這一現象。

這其實傷害到了某些男性的利益……同樣男性也對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無力改變,於是自然會有相當數量的男性反感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並反對造成女性覺醒的「罪魁禍首」——女權。

當然為了吃相優雅,必須塑造一種「稻草人」,來說明自己不是反對女性覺醒和獨立,而是反對營銷號為了利益宣傳的「偽女權」。

實際上相當數量的女權話題意見領袖由於所處階級追求的本是更高層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她們開始是這種「低層次」女性「自甘墮落」的表現,贊同輿論對「偽女權」的抨擊。

參與女權話題這麼久,其實覺得女權不過是讓女性覺醒自我意識,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並消除社會對該過程的不正確(詞窮找不到合適的詞)干預與影響。

其實被懟這種事無所謂的,只要有女性看到這些答案後開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如何去實現的問題,而不是遵守社會所規定女人應該的樣子,這些答案就有意義。

女人都應該要車要房和女人都不應該要車要房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不是嗎?通過樹立「偽女權」這個稻草人得出的「真女權」和傳統男權並沒有區別。

人該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別人的話語而活。

我常常會懷念學生時代的日子,那時候你遇到的每一個名詞和概念幾乎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答案,什麼是燃燒?什麼是牛頓第二定律?唐宋八大家是哪幾個? …… 這些名詞和概念定義的相當明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現在好了,畢業之後大家都不那麼較真了,一些迅速出現的新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些名詞概念都用對了嗎?名詞本身是否有歧視意味?隨便一個發表言論和看法的人也被奉為了「公知」了,然後大罵公知都不是好東西。

出身農村的男士即便是出人頭地了也依然是「鳳凰男」,而根據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看法,他們基本上都是渣男、直男癌、媽寶,他們家都有一大幫吸血鬼似的窮親戚,他的母親一定思想保守不可理喻,所以鳳凰男是不能嫁的……一個宣揚男性劣等,女性可以主宰一切的激進言論之人也敢以女權主義者自居了。

我的看法是:無論是厭惡和反感某一個群體,還是支持或以某一個群體自居,都要謹慎而全面的去了解這個群體的真實面貌,而非想當然的在腦海中臆想出這個群體的醜陋,或是從大V那裡感受出這個群體的崇高和偉大。

女性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壓迫與父權。

你看,女權主義探究的主題就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可是多少以女權主義者自居的人都在用歧視、刻板、物化的目光看待部分男性群體的?這部分人是真正的女權主義嗎?如果他們不是,那麼支持他們言論的人是否也算不上真正的女權主義?厭惡他們的人也不是厭惡真正的女權主義?如果他們不算女權主義,那麼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又以什麼樣的態度看待和對待他們?是保持緘默還是敬而遠之?又或者在某些時候作為火力強大的友盟互相支援? …… 以前我曾用微博時關注過幾個大V,然後每到晚上就看到一大堆對「渣男」、「直男癌」的血淚控訴,從文章的評論和點贊數量來看顯然反響熱烈。

更有一些年齡還小,沒談過戀愛的女粉絲們在評論中表現出對男性的偏見和厭惡,口口聲聲的表示「就是這種男人太多了我才一直不敢談戀愛的」。

excuseme?你真的確信在你的身邊有好多這種「渣男」?還是說你腦海里的這種印象只是受了那些大V營銷號的影響?我很遺憾的告訴你他們那些來源不明,事實不經考證的文章不會比咪蒙的「我有一個朋友」更加可信,這種文章看多了腦子會出問題的……我在想,這些大V們是否在潛移默化的對粉絲們造成什麼影響,如果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在媒體上都沒有什麼影響力,反倒是這些微博大V們培養而出的「畸形」女權者大行其道,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女權主義者這個群體,這個群體本身又要怎麼做呢? 對於女權類話題我向來不願多談,因為交戰的雙方往往各有各的粉絲和支持者,他們的論點也常常避重就輕。

我的態度很明確:1.我不反對女權,我反對的是虛偽的假女權。

2.我不會因為因為假女權而攻擊真正的女權。

3.真女權和假女權不那麼好辨別,說不定你什麼時候就被人扣帽子了,這很無奈,我還被罵過直男癌呢,可這並不能說明知乎上的男人普遍憎惡和在圍攻女權。

4.知乎上有的是找茬的、渾水摸魚的,這個在很多話題下都有,只不過女權問題較為敏感所以更多而已。

因為真正的女權觸及到了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既得利益和行為模式。

而當這些損害人們既得利益的問題出現的時候,尤其是你必須要去討論的時候,那麼最好的方式便是樹立另一個敵人,也就是中華田園女權。

所以在知乎上,甚至更大範圍的一些社交媒體上,讓人覺得特別諷刺的便是,女權主義人們談的很少,中華田園女權主義談的反而遠遠超於正經的女權主義————這難道是一個正常現象嗎?因而,在正經的女權主義問題上,很多男性當然是無法情願地交出自己的既得利益的,以及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

這種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簡直一抓一大把。

比如孩子跟誰姓?家務怎麼分配?更多的,性別刻板印象如何矯正?再深入,公司招聘的性別歧視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再深入,女權主義是對整個人類的發展的歷史提出了質疑——在長達幾千年的人類發展歷史中,男權如何一步步地通過控制、改變形成了今天的社會樣態?當我們確認,很多男性至少會不情願地面對女權主義這個話題的時候,在知乎這個平台上,他們更不情願的便是犯下政治錯誤——被人認為是直男癌、男權主義者。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式便是——找到中華田園女權主義。

之所以說找到中華田園女權主義是一個完美的選擇,是因為,第一,很多不願意直面女權主義的男性可以自由地談論女權主義而不損害自身的利益,在談論中華田園女權主義的時候,他們所要做的只是批評,而不用反省,更遑論讓出自身的利益。

第二,鑒於中華田園女權主義與女權主義的字面的聯繫,對中華田園女權主義的批評,無論是從輿論的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實際上都構成了對女權主義的打壓。

第三,對中華田園女權主義的批判,可以將這樣一條結論公佈於眾:中國女權主義太不成熟。

這反過來構成了對於中國女權主義事業的第三次打壓。

所以經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知乎上對於中華田園女權主義的批判如此之多,其背後隱藏著一條利益鏈條。

即,既然女權主義會損害我們的利益,我們便樹立一個類似的敵人,對它大舉批判即可,這樣既可以證明我們願意討論女權的問題,又可以完美地避開要害,同時又構成了對於女權主義的打壓。

所以,中華田園女權主義在知乎上如此火熱,很大程度上是由性別觀念不夠先進但又不願改變自己既得利益的人們推動的。

針對題目回答: 根本原因是,知乎是一個男性用戶為主的社交網站。

先別笑,我說說對於答案的進一步解釋:一、知乎的用戶構成。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答案還是專欄,寫知乎用戶分析,其中性別這一項,男性用戶遠多於女性用戶,男性用戶中的答題活躍者和大V的比例,更是高於女性用戶中活躍者和大V的比例。

可以說,知乎上的「男性聲音」要大於「女性聲音」。

因為沒有搜到我當時看的那個鏈接,暫時借用專欄「編程之路」的一張圖吧,謝謝作者姚晟。

Java爬蟲抓取知乎20萬用戶信息並做簡易分析-知乎專欄 二、知乎的社交屬性。

創始人周源自己說的:百度知道表面是問答,其實是背後是搜索;知乎表面上是問答,背後實際上是一個SNS。

所以,尋求認同感、與同類抱團(非貶義)、積累粉絲,是知乎所能夠滿足用戶的非常重要的一點,而用戶想要更多的點贊、感謝、收藏、關注的話,也一定程度上會考慮別人愛看什麼。

舉個栗子:曾經有一個女題主,因為老公過節休息時只愛玩遊戲、過年也不主動包餃子而苦惱,來問怎樣能讓老公動起來?這個題主從頭到尾沒有提她想要昂貴的禮物、讓老公單方面為她付出,而是在意一種親密感和家庭氛圍。

但是,答案區的主流是,批評題主就想要禮物,最高票答題者是一個女生,還講述了她如何體貼男朋友、陪男朋友一起玩遊戲的恩愛故事,贏得很多男性網友的讚美。

道理很簡單,她說的是普遍男性愛聽的話,同時女性又不太好反對,否則會顯得自己「不懂事」而不討人(男性)喜歡。

三、女權動了誰的蛋糕。

我當然知道,性別女不代表她就支持女權,性別男也可以是女權主義者。

但是,父權制對女性的結構性壓迫,讓性別女更容易成為被剝削者,性別男有更大的概率成為獲益者——至少可以從自己同階級的女性那裡獲益。

雖然經常有女性小心翼翼地討好說,支持平權也是在解放男性、對男性也有好處。

但實際上,如果對方並不想要那點「好處」呢?如果他認為自己原來偏得的蛋糕更划算呢?再舉個栗子:前段時間有個很熱門的問題,說現在男生是不是都不愛追女生了?其中一個答案的評論區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該男網友說不愛追是因為現在女生不好追要求高等等等等,最後他的結論是,就不應該讓女生讀書,上了學就事多,她們要是沒上過學還敢提這麼多要求?這種想法當然比較極端,不能說它有普遍性。

但其實可以提醒我們注意,女權追求的性別平等、解放男性,未必是很多男性真需要的。

因為,這裡所謂的「解放」,是建立在他們放手原本多得的蛋糕的基礎上,讓人放棄既得利益本來就很難。

聽說過「拯救男孩」口號嗎?中國某些教育專家提出來的哦。

背景是,近幾年女生高考成績好於男生,總體升學率高於男生,因此有人提出現行高考模式不適合男生,需要拯救男生。

實際上,在女生受教育權沒有很好保障的時期,教育資源原本是大規模傾斜於男生的;即使在今天,不少高校錄取分數也是男女有別的,相差最大的男考生比女考生低100多分錄取,更有個別學校不招女生只招男生。

女權可不是男朋友給不給買口紅,而是關涉實實在在的利益,哪那麼容易讓人放口?女權本質上確實是平權(權利平等),但是,女權最鮮明的訴求必然是解決性別不平等這個問題,那麼享受慣了性別優勢所帶來的好處的群體,怎麼會輕易支持平等呢?有人說女權這個詞有攻擊性,應該改成平權、人權。

恕我直言,男權者這樣說也就算了,有些女權支持者也以為改個名字別人就不討厭了,真是很傻很天真啊!只要性別平等這個核心訴求不改變,既得利益者就不會支持你,你叫什麼不重要,反而,讓你改名字正是對女權的消解。

四、女權黑的努力。

這個問題下,不少答主提到什麼女權癌、偽女權、攻擊男性等等,意指女權自己太黑才招人煩。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關注列表差異過大,但我在知乎關注的或印象比較深刻的女權主義者(或女權支持者),真沒見過那種閑得天天罵人還毫無邏輯的。

比如acelrovsion、雨亦奇、女木水、君子淮然、張浣熊、heaven疏狂、龍窩裡的倪納等人,都是比較認真輸出內容的,杜嘟嘟、蘑菇等妹子固然有時說話不太客氣,但她們也從來沒有逮住個男生就罵吧?我自己不是女權主義者,卻在知乎被罵過女權癌、只要權利不要義務,在什麼時候呢?一是,我反對處女情結的時候;二是,我說自己是准丁的時候。

而前提是,我從來不罵別人直男癌,也從來不號召別人不生孩子,更不會跑到自己看不順眼的答案下跟人吵架。

那麼,某些知乎用戶所謂的女權癌和偽女權,真的只是女權的問題嗎?再再舉個栗子:前段時間有女權黑用馬甲冒充女權者,然後發表極端言論並發私信辱罵他人,雖然後來被曝光了,但誰知道這種無聊用戶還有多少?還有那種虛構女權者的女權黑(這個問題下也有),聲稱知乎女權都是要這要那就不要義務,而我也不知道這樣的知乎女權們都在哪裡。

再或者,有人把打著女權旗號行男權之實來佔便宜的女性叫做女權,要求女權內部先清理門戶。

但是,好像你們看見偽科學的時候,並不會因此跑去要求科學界先清理門戶,不然就打倒科學吧?雖然這些問題已經有很多人說過很多次,但女權黑們會蒙起眼睛堵住耳朵,繼續豎個靶子黑。

女權的反抗其實是對制度結構的反抗,這本身就是操作困難壓力很大且不討好的事情。

而女權黑們不需要構建什麼,他們只要挑刺就行了——這個問題女權怎麼不來發聲?那個問題女權怎麼不說話?女權倒是先解決xx問題再來談yy問題啊?這個鬧分手的女題主真是對知乎女權的一記重擊!(雖然那個題主可能除了性別女之外和女權沒一毛錢關係)……輸出知識是耗費時間和精力的,同時閱讀並理解這些內容也需要一定的智識,而找茬開黑煽動情緒就簡單多了,也基本不存在閱讀障礙,這種不對等大概也是一個因素吧。

極端的女權主義者有沒有?當然也有。

任何群體內都存在極端的人,但是不是非要用極端代替整體進而來反對整體?我認為這屬於個人選擇別人也干涉不了。

但是,如果你一定要說因為你認識了一個極端女權,所以女權者都反人類,就應該被唾棄,那我真的覺得這個問題不在女權。

對任何群體的攻擊,都主要集中在這個群體的豬隊友身上。

知乎發出聲音比較大的一般是主力軍,所以大家都默認把豬隊友排在圈外,鬧不起風浪,不會出現網易新聞評論里那種豬隊友們互噴的地域黑、國家黑。

為什麼女權在知乎這麼有爭議?因為主要發聲的女權群體總是以「整體女性」為單位。

批判個別女性即歧視,只要存在反例就絕不允許任何概括性結論。

這其實沒什麼錯,關鍵在於,你不得不把豬隊友們也帶上。

女權在喊男女平權,一幫人馬上為過來,其中幾位豬隊友們喊著就是就是,把你的言論過度或歪曲地解讀,然後滿口咪蒙味的女性特權,四處招搖。

這時候就有男性看不下去了,出來批判一番,女權主義者們一看,嗯?你這不是在歧視女性?發上發起新一輪男女平權言論鬥爭。

於是進入了死循環。

女權主義者分自發的散戶,和成組織的團體(包括被團體培訓的個人)女權主義散戶敢在中東男人開會商討怎麼打老婆時裸體衝上去抗議而成組織的女權主義團體在本國女性被中東移民強姦後不動如山,一聲不吭因為後者實質上也是個企業,需要盈利的,要盈利就會有金主,有金主就不能自由發聲舉例說一個培訓班,以前做「怎樣當好富翁的太太」的培訓,後來發現經營不下去了,於是他們改變業務,變成「怎樣當好買買買的獨立女性」,結果生意火熱。

這不是女權主義者辦了個團隊,而是一個團隊搞女權主義,是要賺錢和維護運營的另外憑三寸不爛之舌,幾乎所有因男女性別不同而在社會上造成的差異都可以說成是歧視女性比如我在知乎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說社會上會嘲笑女性化的男性,而較少嘲笑男性化的女性是對女性的歧視,因為社會(前面往往冠以男權或父權的前綴)認為女性特徵是比較低等的,男性特徵是高等的,因此本該「高等」的男性做出了「低等」的特徵,所以被其他男性(以及那些甘為男性附庸的女性)嘲笑問題是,假設我們這個社會是反過來的,喜歡嘲笑男性化的女性,對女性化的男性說得比較少,你覺得說出上面那番話的人會改口稱讚說這個社會不歧視女性嗎?當然不,她們一樣會說這是個歧視女性的男權社會,憑啥男性女性化可以得到寬容,女性男性化就要受到譏諷?如果社會對兩類人群都大肆嘲諷,一樣可以被論證成歧視女性,,一方面男性「高等」女性「低等」,男性女性化會被歧視;一方面禁止女性男性化,階層固化所以只有社會對兩類人都不評價,她們才滿意問題是現實中確實有很多人愛評價這兩類人,如何封住他們的嘴呢? 我就算了,明明裸婚結婚,沒要彩禮沒給嫁妝,和我老公為了攢房子首付焦頭爛額的,把丫逼到連托福輔導都接,一周打不了幾把遊戲23333。

我倆堅持不要家裡援助都過得這麼苦逼了,我客氣客氣說自己不是女權,有人還真信了。

某些人連麻小莢都掐是幾個意思?人家是自己靠自己的本事在大城市買房的姑娘啊!烤熟的蘑菇家底厚,人家娘家早給買好房了,稀罕男方三瓜兩棗?如果連我們都算【婚前跟男人要房子】的田園女權癌,那這女權帽子在知乎是真的只有坑自己爹的倒貼傻白甜能戴得住了。

要我說,我經常幫窮底層姑娘說話正是因為有群想扣女權帽子然後堂而皇之佔便宜的偽平權男正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軟飯硬吃而已。

他們不是我老公這種會真正有契約精神和有責任心的人。

平權女遇到偽平權男就是個災難。

就這麼戳掉了某些人的遮羞布而已就被這麼恨上了。

哈哈哈。

說了八百遍權利義務對等,都特么選擇性失明。

合著我一副聖母樣表示我娘家有錢我無條件接納窮男併當大爺供著,我就女權了唄。

沒這個家底不願意吃虧的都不女權是吧。

呸,這帽子誰愛戴誰戴。

女權在知乎都被玩成傻逼倒貼貨的同義詞了。

不帶那麼罵人的。

對了打個硬廣告。

有要學托福gmatsat的不?最近我老公開展這副業還行,學弟們普遍表示學霸思路就是屌,提分幅度都不錯。

收費肯定比新東方之類的機構低一點兒,支持視頻一對一授課。

平權男女靠自己買房子不易,生活那麼難的一件事,不靠爹媽,其實可累了。

最可惡的是我們都那麼累了,還有人要說我們女權癌。

癌在哪兒?我有病你有葯? =======有人說:女權主義是指女人跟男人一樣接受教育,擁有工作和選舉的權力,積極承擔社會工作與社會責任,同時男人不再盡供養女人的義務(女人擁有了工作的能力與權力)嗯,同意。

但是與此同時,男性要為此放棄在家當大爺的權利,放棄打壓女性奴役女性的權利,放棄冠姓權只屬於男方的權利,並且在女方生育和養育孩子期間耽誤的工作作出一定的肯定和協同彌補。

要當好這個戰友,一起主外的同時也要一起主內。

同時,女性得到了在家庭中平等的權利,得到了受尊重的權利,得到了一部分的冠姓權,得到了可撒手不管一部分家務的權利。

這一切才沒毛病。

現在知乎提女權多半提的是上面說的這段女性的權力,而不是她們相應的權利。

同時卻不提男性應該怎樣做,甚至提到男性的義務時就被扣田園女權的帽子。

所以我把這種得了便宜還賣乖,揣著明白裝糊塗的男性叫做偽平權男。

他們才是壞,只想讓女性盡義務,卻不讓女性享受相應的權利。

恕我直言,幹活掙錢養家算義務,不算權利。

合著女性干點活,還得感恩戴德直乎謝謝您看得起我給我活干,我的人生在幹活中得到了升華。

我要主內主外兩手抓,當女超人,服務好這個願意給我發女權小紅花的支持女權的大爺咩?我好好乾活盡義務,是為了爭取同樣的權利而已。

不存在義務勞動精神高潮這一說。

所以我一直提的【算賬】,其實就是算權利義務是否對等的問題。

真平權男如我老公,他自己會算清楚,不佔我便宜。

所以我們相處很愉快,大家有來有往,都付出也都感恩,這個就是良性發展,所以沒事我就撒點兒狗糧。

那些嚷嚷著不許算賬,算賬好計較的人就別逗了。

既得利益者才怕把帳算清楚呢。

權利義務對等,大家才是好盆友。

地圖炮而已,很多人討論問題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群體形象個體化,認為善良的個體同樣需要因為其他低劣個體的存在而背負群體污名。

燒不到自己身上的地圖炮,又是很多人撕逼的首要利器。

同時也有很多人理解不了,手段不是衡量一個訴求本身是否合理的標準,所以又更多人認同「手段不正確那麼訴求也必定不正確」的觀點,從而得出「因為女權隊伍里有壞人,所以女權就是不正確」的結論。

再到「反對政治正確濫用不等於反對政治正確」的道理就更少人明白了。

如果認為因為女權裡面有極端分子有敗類就等於「女權是錯誤的」,那麼一個例子其實就可以讓某些人閉嘴了。

作為中國人,是否應該因為部分行為不端正,素質低下缺乏公德心的同胞,而在外國背負「中國人等於沒素質」的種族歧視?我們國家的確有素質低下的同胞,但我不太認為有哪位國人會因此認為,國外對中國人的歧視就是合理的,因為這次地圖炮真燒到自己身上了。

女權這張大旗下什麼人都有,主張平權的,也有「田園女權」的,仇男的,我覺得這也沒什麼好洗的,「田園女權」跟仇男平時我也會懟;同樣男性中也有平權男,傳統男,也有直男癌,仇女的,我也會懟直男癌跟仇女的。

正常的討論思維一般是反對「田園女權」和仇男者,同時也譴責直男癌跟仇女者,正如我們反對種族歧視的同時也會譴責素質低下者一樣。

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只是想找話題撕逼而已,他們並不主張什麼,只需要一個批判的目標罷了,真要就事論事又怎樣創造撕逼機會呢?這種人無論哪個陣營都會存在,就像「炮轟直男癌」的咪蒙一樣,話題的爭議性越大對他們越有利,再結合立場相反「炮轟女權」的人,最終真正關於平權訴求的討論,反而被這種吸引眼球的地圖炮撕逼淹沒掉。

造成了給不真正關心平權的人認為,女權就是男女撕逼話題的表象。

然而實際上現在大部分反對女權的人要撕的「田園女權」,早在女權在國內流行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大概在2010年左右,微信朋友圈就充斥著各種「田園女權」的姨媽文。

文章的內容無非是形容女性生孩子如何辛苦,婚後又要為家務和照顧男方老人而勞累,又會因為婆媳關係而在家裡沒有地位,把女性描寫成家庭的唯一貢獻者,認為女性婚後生活必然不平等,婚姻是對女性的枷鎖,所以男性應該放棄自己的人生對妻子好的賣慘段子,只不過是為了討好某些女性的利己心態罷了,觀點跟現在的「田園女權」也是異曲同工。

當時我並不算一個支持「女權」的人,但也因為受不了這種文章懟得讓幾個女生把我刪除好友了。

但在當時我還真沒聽說過有人會因此「抵制女權」,這種文章的內核也只是希望女性能在男權婚姻下獲得更多利益而已,所以更多也只是朋友圈裡的狂歡罷了。

到了近幾年女權開始成為熱門話題,這種利己主義的姨媽文自然也會喜歡攀上女權這個更「正確」更容易傳播的標籤。

同時內核的利己主義也更得寸進尺,老一套的姨媽文不會否認男權思維下的家庭責任,只不過叫價更高罷了。

然而有了「女權」的加持,這種利己價值觀開始進一步拋棄自身的責任成本,這種價值觀對於男性肯定更加無法接受的。

而就算真正的女權,本身也是對男權思想的挑戰,對於某些「傳統」男性來說,婚姻和伴侶對於他們來說更多只是性資源跟商品罷了。

主張女性獨立自主,自然會影響他們在男權思想下的資本,代表著他們在原有的成本下更難獲得商品和更難買到「全新」的商品,原本只會服從的商品變得「不那麼合作了」。

出於認同「婚姻」跟「妻子」都是商品這個價值觀,那麼他們自然會認為自己的「消費權益」受到了冒犯,怎麼會不認為女權是政治不正確呢?不過看多了這種撕逼後,我發現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仇男跟仇女,他們表面上討厭異性厭惡婚姻,實際上只不過是手段上打壓對方價值,希望能讓自己用更低的成本來換取「婚姻」這個「商品」,換個角度說還真實天生一對呢。

屈臣氏小姐在聯合國演講中提到: 談論女權主義越多,我越發現,爭取女性權益太容易被當作憎恨男人的同義詞。

如果說有一件事是我確切知道的,那就是,這樣的誤解必須停止。

必須鄭重聲明,女權主義的定義是:「男性和女性應該擁有平等權利和機會的信仰。

它是性別間政治、經濟和社會平等的理論。

現在很多人聽到女權主義者這個詞,第一反應就是那些言辭激烈,過於激進,孤立,反男性的女性。

女權主義被污名化,毫無疑問這一小撮小可愛們居功至偉。

田園女權最突出的特徵之一,便是雙重標準——要求男女享有的權利平等,卻要男性承擔起男權社會的責任:她們要求平等相待卻理所當然認為男性應該買房買車而女性不該承擔;她們噁心男性覬覦別的姑娘卻隨口叫著老公並喊著把小鮮肉操翻;她們對PUA嗤之以鼻卻把鄧文迪撩漢秘籍奉為圭臬。

這些都是可以在某自媒體女權之王的公號里找到文章出處的。

試問如果這特么都能叫女權,那當這盛世如你所願之時,還有沒有人權? 另外題主所說的這些問題中,大家黑的難道不是要求特權的『偽女權』、『雙向標準女權』以及『中華田園女權』?要求平權的女權主義有多少人黑?只要不是沾點邊的就護短,罵罵這種走火入魔分裂出去的女權流派,其實對女權主義正本清源反而有好處。

否則『女權主義者』遲早和『文藝青年』一樣,令人唯恐避之不及。

最後祝天下直男癌和中華田園女權喜結連理,相信這勢均力敵的愛情既能天長地久也可以還世界一個清凈。

我以前覺得,女權和MSL有著一些相似之處。

比如女權的破窗論「我們打碎窗戶,掀掉天花板,這樣你們才能聽見我們的聲音!」「一個屋子如果你想開個天窗,那麼會遭人反對,而如果你要乾脆破壞這個屋子的話,那麼開天窗就不會很困難。

」msl當然也可以這麼說「如果我們要求不再歧視穆斯林,那麼會遭人反對,如果我們直接要求沙利亞法統治,那麼穆斯林才會有立足之地!」這是什麼邏輯?擺明了是強盜邏輯嘛!還好女權沒有當過恐怖分子,否則這還怎麼洗白?且慢,真的沒有過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738078/answer/153677111看了這個答案,我更加確信,女權和穆斯林之所以惺惺相惜,是因為這兩個東西本身極為類似。

目的一樣,都是為自己爭取特權,手段一樣,都是文用平等做帽子,武用襲擊威脅人。

再來說說現在的女權主義者。

不說什麼極端的,田園女權,就說知乎上常見的溫和派女權,其實她們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她們的看法有問題,「男權社會對男人和女人都造成了壓迫」既然都造成了壓迫,憑什麼說它是男權的社會呢?這明明是一個等級的社會。

如果比爾蓋茨是女的,希拉里當上美國總統,也沒有人會壓迫她們吧?說到希拉里,如果她不是女的,恐怕連決賽都進不去。

不要再把自己當成「女權主義者」了,請說自己是「平權主義者」。

這個社會並不是偏向哪一個性別。

而是偏向資本和生產力的那一方。

資本家壓榨工人,大地主壓榨貧農。

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真正的女權主義者並不是平權的,你們說你們自己是女權主義者,那才真是,自貶身價。

另外,有些女權主義者喜歡拿國外特別是北歐出來壓人,說女權國家多麼多麼先進,拜託,你去查查它的資源,再去看看它的歷史,順便再思考一下它的人口密度。

是生產力決定社會結構,而不是相反,不然,大躍進的時候我們早就應該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想要說明女權主義為什麼在知乎上成為了政治不正確,我們首先需要回顧一下女權是政治正確的時候,知乎上的女權都幹了些什麼。

女權主義在知乎上是絕對政治正確的時間大概是14和15兩年。

那個時候女權主義者只要發表了某種言論,那是不太允許他人反對的,只要有人敢反對,那就會有成群結隊、浩浩蕩蕩的女權大軍過來撕他,把他的評論區給佔領和塞滿。

這樣弄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人在面對女權主義者的時候,是不太敢袒露自己真實想法的,即便有人實在看不下去,出來反對了,那也多半要匿名和關閉評論區。

那時候的女權主義者給知乎用戶帶來的是一種近乎專制統治的高壓環境。

那時候攻擊辱罵男性是一種政治正確,不需要考慮誰對誰錯,只要給別人扣個屌絲直男癌的帽子。

那就會有一堆女權人士鼓掌點贊,說她罵得好,說她罵得瀟洒敞亮。

判斷一個人是否夠女權的重要標準,就是她罵男人罵得夠不夠狠,夠不夠損。

那個時候的情感問題下,判斷誰對誰錯的唯一標準就是性別,只要是女的,那就是對的,只要是男的,那就是錯的。

即便有的時候女方是明顯的過錯方,那也沒關係,知乎上的女權用戶們可以用一百種方式為她洗白,可是你卻無可奈何。

這種環境下也催生了一些專門靠吃「女權飯」的男性大V,這幫人答題沒有什麼乾貨,只能混跡於情感區和女權區,他們答題的原則就是男女情感問題,無條件的偏袒女方。

女權罵男人的時候,他們跟著罵,而且罵得比女權還狠。

在女權絕對政治正確的時期,這幫人靠著這種手段完成了關注和贊的原始積累。

那個時候的知乎女權還有一個重要特徵,那就是逆向民族主義盛行。

14年有個關於到外國精子庫借精生子的問題,那個問題下眾多的女權人士對國男進行了刻薄的貶低,對白男進行了極盡的吹捧。

不僅那個借精生子的問題,那時候處處可見女權人士把地圖炮開到整個中國男人身上,宣揚中國男人怎麼怎麼差,外國男人怎麼怎麼好。

而且她們還發明了「直男審美」這個惡意滿滿的詞,把全體直男的審美都給批判一番。

上面我說的那些現象,即便在今天的知乎上也還是存在的,但的確比14、15年的時候好了太多。

至少現在很多人發表反對看法的時候,敢於不匿名不關評了;在被扣帽子,被惡意辱罵之後,有人願意主持公道了;在發生情感爭端的時候,可以以是非來判斷對錯,而不是因為你的性別為男,就把你一竿子打死了。

作為一個尊重女性,支持男女平等的人,我本來只想開開心心的上個網。

憑什麼要被這些女權主義者發明的各種詞變著方式的辱罵攻擊?憑什麼男女爭端時,不問是非,就一定要判我們為錯?憑什麼身為中國男人就有了原罪,就要被你們大力地詆毀?憑什麼我們的穿著、審美就要被你們不遺餘力的貶低?我現在也是支持男女平等的,我支持遭遇就業歧視、家庭暴力、性侵害等一切不公的女性討回公道。

但是我絕不可能支持想要不勞而獲,喜歡上綱上線和隨意侮辱他人的這幫女權主義者。

女權主義不等於平等,女權主義者也沒有在真正的維護女性權利,這是我在接觸到了無數的女權主義者之後,得出的一個無比清晰的結論。

聽說@蘑菇有毒被掛又被舉報了,不得不說幾句。

我在知乎上就算勞模了,又是賣萌又是說段子,偶爾還道貌岸然的輸出點偏見,累死累活寫了900+答案,也就3萬粉; 然而隨便一個妹子,爆兩張照片也有這個數……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文字都是廉價的,臉才是硬通貨, 而被撕的諸位,例如@麻小莢@杜嘟嘟@蘑菇有毒在知乎上都是不露臉的。

對了,知乎上還有一個美麗的女權大V就沒有被懟,為什麼呢?多半是因為爆照了,確實漂亮。

回過頭說正題,為什麼女權會被撕呢?因為女權運動是一種鬥爭形式,女性參加鬥爭就必然會帶來男性利益損害,男性不爽是正常反應。

光有鬥爭也就算了,麻煩在於,男女不但有競爭還有合作,而且,就算互相看不順眼,直男直女之間出於生物性原因也不得不捏著鼻子合作,這樣局面就複雜了。

對於一個男人而言,如果一個女人是有很大機會合作的,他就會選擇讓渡一部分權利,如果一個女人是毫無合作機會的,他會選擇堅決與之鬥爭。

對這些直男而言,生活中的女性,比如女同學女同事,他們並不敢懟,因為女同學可以借作業抄,女同事會在工作中使絆子,即使意見不合,他們也會選擇求同存異,裝作沒看到,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互聯網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尋求合作而是發泄不滿的地方,女權的問題就是男女矛盾最好的爆發點。

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不是一條狐狸,在不需要為言論負責的情況下,所有有爭議的地方,噴子都多,女權只是其中的一個子集。

互聯網上的女生,對大部分直男而言唯一的價值就是看臉看腿,反觀上面幾位妹子,不但不肯爆照,還犯了幾乎所有的忌諱。

我給蘑菇吹牛的時候說過,知乎對直男而言有三大功能:裝逼,賺錢,泡妞,小莢蘑菇嘟嘟幾位,見過大世面,普通直男無法在她們面前裝逼,她們也比絕大多數直男更有錢,偏偏這幾位腦子聰明,在她們身上騙錢毫無希望,然後又看不上大部分直男……不懟她們懟誰?什麼男權主義女權主義都是鬼扯,看著是主義,其實都是生意。

事實:a.農村某女性長期受到壓迫b.家庭婦女遭遇孕期出軌c.婆婆干涉夫妻正常生活正常的女權主義a.農村某女性長期受到壓迫,封建思想仍有遺害,我們應加大教育力度,儘早革除重男輕女思想。

b.家庭婦女遭遇孕期出軌,該丈夫的做法令人不齒,建議這位女士立場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需援助我們會儘力幫助。

c.婆婆干涉夫妻正常生活,夫妻已經組成小家庭,婆婆不應過多干涉兩人的生活。

希望各方通過溝通協商的方式解決這個矛盾。

流行的「女權主義」a.農村某女性長期受到壓迫,看看,這就是屌癌迫害女性的證據!這些屌癌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城市的屌癌也是blablabla,所以結婚前一定記得在房產本上加上自己的名字!b.家庭婦女遭遇孕期出軌,哈哈哈哈,還有這樣的蠢女人,在這個屌癌橫行的世界居然還敢做全職主婦,還敢給男人生孩子?姐妹們,這個女人已經無可救藥了,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堅決不為了男人放棄工作,堅決別生孩子——除非他婚前已經在房產本上加了你的名字。

c.婆婆干涉夫妻正常生活。

快來啊,活捉媽寶男一隻啊!這婆婆怎麼還不去死!老娘過日子還用你教!還有這個媽寶男,自己老娘都搞不定就敢和我們女權主義者談戀愛,我們某蒙的文章看得不要太多,也是你娶、得、起、的?要我說,反正婚前房產本已經寫了你的名字,直接離婚好了!3月24日更新有大V點贊,只在這抖機靈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再加上評論區釣上了幾條魚,我覺得有必要詳細論述下。

首先,有些人認為是我們對於「半套房」這個要求反應過度,說什麼「男的覺得不合適不答應就可以」,大有一種倒打一耙,說男性拒絕婚前談判的趨勢。

不得不說這樣的人完全就沒了解問題的實質。

從我的角度講,我並不拒絕談判。

女方有套150萬的房子,我有一套350萬的房子,她把自己的房子賣了,我把我的房子變成夫妻共有財產。

這樣有問題么?沒問題。

女方有輛50萬的車,我有一套200萬的房子,她把車過戶給我,我把房子划出1/4給她,這有問題么?也沒有(房產佔比這件事目前上海是能做的,很期待全國推廣)。

女方目前沒錢,但家裡可以給我一個非常棒的機遇,並且我也有足夠的信心抓住這個機遇,為此把我的房子改成夫妻共有財產,有問題么?也沒問題。

房子是資源,只要對方拿的也是某種資源,我都可以談,婚姻本就應該促成雙方共贏。

問題在哪?女方不是以資源,而是以自己本身作為談判籌碼來和我談——你看,我的臉我的胸我的嘴我的腿我的X,換你半套房子可以么?這還是正常談判么?這不就是找三陪包二奶前的議價么?你見過哪個商務談判,談著談著代表自己往桌上一躺開始賣自己的?還拿生育的價值當籌碼?把女性當成人造子宮么?要使用先去計價交款,憑回單使用本產品?這種觸碰底線的事還想弱化成「議價撮合失敗」,某些人到底是傻還是壞?所謂的女性獨立,就是夫妻雙方的工作、財富等相對獨立,如有交換應該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協商議價達成交易。

而最最最關鍵的是,無論是誰都不應該把自己的肉體人格扔到談判桌上。

某些人想著自己的資源財富獨立於男方,再用自己的身體人格換男方的財富,想什麼呢?其次,拜託不要再打著「保障」的旗號糟蹋女性了。

某些人總拿著出軌家暴當做自己牟利的擋箭牌遮羞布。

理論就是你看,女人婚後可能被男人種種坑害,現在要點東西保障自己權益過分么?對不起,很過分。

人對於自己的保障,應該是建立在自己所有的東西的基礎上。

對於女人來說,什麼是正常的保障?要麼,是睿智的提前預防——婚前準確評判另一半,如果有任何出軌家暴的跡象立刻把這個男的pass掉。

要麼,是強力的危機應對——自己事業不輸丈夫,資產不輸丈夫,丈夫願意好好過那就過,不願意好好過那就分,而且分了之後還過得比丈夫好。

而最聰明的措施就是:和丈夫一起經營好家庭,達到真正的和諧。

拿半套房做保障?說白了就是:這個男的我估計可能會出軌家暴,而且以我的能力我也無法阻止這一切的發生。

但是他要是給我半套房呢,我也不是不能嫁!我婚後被打了,懷孕期間老公外邊有人了,只要有這半套房,我也不是太虧!作風優良,保障有力。

除此之外我TM還能說什麼?最後,為什麼要舉三個政策性很強的正例?有人說第二段的三個例子太空洞太無力,沒有「效果」。

然而實際上知乎女權的跑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談「主義」,只聊「效果」。

女權主義這麼一件本身很好的事情,到最後生生變成了利益爭奪戰,為什麼?因為某些人利欲熏心,不去呼籲解決封建社會的遺毒——重男輕女,不去和那些落後腐朽,認為男人打女人天經地義單位渣滓鬥爭,而只會忽悠女人去和那些講道理的男人搶資產。

即使在知乎上女權主義已經越發政治不正確,但有類似於生女兒就恨得要死,用女兒養兒子,家暴女性這種事,我相信知乎還是會統一立場地批判的。

而那些借著婚姻四處下手撈錢的人,他們真的是在對付上述的那些渣滓么?不是。

他們真的只是在借著受害人的血,去吃講理人的饅頭(正確理解,別污)。

到最後,浩浩蕩蕩的知乎女權真的解決了什麼問題么?沒有。

整場運動由於缺乏正確的主義,變成了一場以爭奪財產為手段,不斷激化兩性矛盾,最終將男女徹底對立的鬧劇。

而就在這個答案下面,仍然有「女權主義者」繼續跳梁。

先寫這麼多,算對得起大家的點贊吧。

後續再有新的想法,會繼續補充。

關於評論區,我就直接上圖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女權問題下面下,撕逼撕得最多,最響,最厲害的,還是婚戀生育相關的問題。

沒有在這些話題下被過扣直男癌/女權婊/屌癌/女強奴的帽子,簡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混過這個話題的。

其實混的久了,交流的多了,很多所謂「女權黑」,也並不是認為女人天生低人一等。

也並不是真的反對女權。

但明明女權是一個貫穿女性一生的問題,為何只在這個階段撕逼撕得那麼厲害?各種帽子滿天飛?其實歸根結底,知乎微博的用戶都太年輕。

婚戀生育是他們主要著眼的地方。

而房子價格對普通人來講太高了,生養一個孩子的代價也太高了。

兩個都很貴的東西,誰來為此付出代價,生育一個孩子和半套房產誰更有價值,雙方因為立場不同打成一片而已,而且每個人覺得合理的點都不同。

說白了,一灘渾水。

問題的關鍵在於——誰也無法為生育一個孩子核算成本、估算價值或者制定一個價格,而它又的確是一項需要支付成本且有價值的事。

而房產則是可以核算成本、估算價值或者制定價格的。

所以只要體外孕育技術一天不出來,生孩子的成本仍然無法核算,這題就一直無解。

雙方如果都通情達理,互相尊重,我承認你對生育和家庭的付出,你心疼我在外打拚的辛苦,房子如此貴,生養孩子那麼辛苦,雙方都為對方考慮,你多承擔了這裡,我就多承擔點那裡,這是最好不過的。

如果雙方都是比較算計的,那麼大家坐下來,好好商量一個比例,你出多少的首付、付多少彩禮,我生幾個孩子,和誰姓,誰來負責養,這些都談好了,醜話都說在前頭,那麼大家談的成結、談不成分,雙方也都互不相欠,這雖然不完美,但也是善莫大焉。

最怕的就是鬍子眉毛一把抓,一方覺得女方生孩子天經地義,買房子得一人一半,一方覺得女人生孩子是天大犧牲,所以男人得出房子、還得全款寫自己名,不這麼做就各種帽子扣上去直男癌女權婊一頓亂扣,懟天懟地懟對方,懟散夥了再懟圍觀群眾。

你說這......總之一句話:最好大家都別算計互相體諒,但比大家都互相算計更糟糕的是,只許我算計,不許你算計。

這點不以性別為轉移。

最後講講女權主義,突然想到紅樓夢裡的一段話,頗為合適:寶玉笑道:「你愛砸就砸。

這些東西,原不過是借人所用,你愛這樣,我愛那樣,各有性情。

比如那扇子,原是的,你要撕著玩兒也可以使得,只是別生氣時拿他出氣;就如杯盤,原是盛東西的,你喜歡聽那一聲響,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別在氣頭兒上拿他出氣。

這就是愛物了。

」晴雯聽了,笑道:「既這麼說,你就拿了扇子來我撕。

我最喜歡聽撕的聲兒。

」寶玉聽了,便笑著遞給他。

晴雯果然接過來,「嗤」的一聲,撕了兩半。

接著又聽「嗤」「嗤」幾聲。

寶玉在旁笑著說:「撕的好!再撕響些!」 因為知乎上的女權主義,是小資的女權主義,討論的更多的是戀愛中男女的相處模式,不要因為公婆的意願就生孩子,以及自立自強男朋友不合意儘早分手等話題。

知乎上主要人群為大學生和中高收入人群,不存在馬斯洛需求中關於「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不被滿足的情況,多數女權主義捍衛者,其實討論的主題是「在人際交往和戀愛關係中,如何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權益」換言之,其實大多數關於女權的熱門話題,都是包裹著女權主義的利己主義。

真正的女權主義者,還在為得不到基礎人權待遇的女性作鬥爭,而不是去討論如何去pk男朋友,老公和公婆。

他們維護的對象,是因為家庭貧困,年紀輕輕就不得不面臨輟學供養家人的「姐姐」;是地區觀念落後,嫁入夫家就成為洗衣做飯乃至生殖工具的「妻子」;是寒窗苦讀,在就業的時候因為女性標籤被認為不穩定遭受歧視的「女性就業者」。

但是很可惜,上述這些人群,在知乎不具備什麼話語權。

以上其他高贊的回答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紅酒雪梨的回答-知乎約會除了吃飯看電影還有其他項目嗎?-紅酒雪梨的回答-知乎單身的人如何脫單?-紅酒雪梨的回答-知乎男朋友非常窮是怎樣一種體驗?-紅酒雪梨的回答-知乎撩妹技能收集!請問各路英雄是如何撩妹?-紅酒雪梨的回答-知乎追妹子時有哪些一踩就爆的雷區?-紅酒雪梨的回答-知乎 中國之君子,明於禮義而陋於知人心。

女權主義者都是知識分子,講起話來一套一套的,今天引用一個哈佛學者,明天引用一個法國名人,冠冕堂皇的很。

可惜人不是只會按邏輯推理的機器。

光比嘴皮子,群眾未必說的過你,但是當你的邏輯推理出的結果和常識相違背的時候,群眾會毫不猶豫的拋棄你。

我們看看目前最高票答案是這麼說的: 因為真正的女權觸及到了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既得利益和行為模式。

而當這些損害人們既得利益的問題出現的時候,尤其是你必須要去討論的時候,那麼最好的方式便是樹立另一個敵人,也就是中華田園女權。

所以在知乎上,甚至更大範圍的一些社交媒體上,讓人覺得特別諷刺的便是,女權主義人們談的很少,中華田園女權主義談的反而遠遠超於正經的女權主義————這難道是一個正常現象嗎? 因而,在正經的女權主義問題上,很多男性當然是無法情願地交出自己的既得利益的,以及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的。

這個邏輯是這樣的:男人存在既得利益-&>女權作為先進理論,觸動了男人的利益-&>因此男人反女權。

是不是看起來很輝煌的理論?但是這個理論即使從純邏輯的角度來說,也是很成問題的。

首先我們看看既得利益。

任何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存在既得利益。

活著本身就是很大的既得利益。

因此既得利益本身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什麼是合理的既得利益,什麼是不合理的既得利益,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要討論何為合理何為不合理,這就超出了邏輯的領域,到了倫理價值的領域。

這個領域可以說是夾纏不清的。

我們舉一個相對極端的例子來說,一夫多妻在我們看來是不對的,是對女性不太平等的。

但是女權主義者照樣可以去捍衛一夫多妻的伊斯蘭婚姻制度。

如果願意,我們也可以去尋找一下一夫多妻制對女性的好處。

比如說你是願意共享一個有錢的丈夫還是獨佔一個窮小子?資源共享不是很好很社會主義嗎。

你是願意獨自撫養孩子還是找三個幫手?諸如此類,只要願意找,總可以找出來。

歸根結底,價值觀念是先驗的,是無法用邏輯去證實或者證偽的。

那麼,如果我們分不清何種利益是正當的,何種利益是不正當的,怎麼去爭取女權呢?實際操作起來,女權主義者的手段很簡單:只要是女性利益,不管是不是正當的,一概需要爭取。

只要是男性利益,不管是不是正當的,一概需要消滅。

吃瓜群眾要問了:這樣搞真的好嗎?女權主義者的回答是: 女權這個事情,我是樂於見到激進女權的,也樂於見到男性對女權的支持與肯定,原因很簡單,矯枉必須過正 矯枉必須過正。

請大家記住這句話。

以此為原則,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也是沒問題的。

把過分的女權和普通女權放在一起一棒子打死,也是沒問題的。

為了反對田園女權,必須把所有女權一起反,矯枉必須過正嘛。

這個時候女權主義者就要瘋了。

所以在知乎上,甚至更大範圍的一些社交媒體上,讓人覺得特別諷刺的便是,女權主義人們談的很少,中華田園女權主義談的反而遠遠超於正經的女權主義————這難道是一個正常現象嗎? 有問題嗎?矯枉必須過正嘛。

該不會是只允許你矯正別人,不允許別人矯正你吧。

現實實踐中,女權主義者沒有太多興趣去分辨何為正當利益何為不正當利益。

那麼搞見效太慢,群眾對哲學思考沒興趣。

只要佔領了道德高地,把其他理論一概扣上大帽子,女權就取得了勝利。

掌握了現在就掌握了歷史,掌握了歷史就掌握了未來。

群眾的嘴可能沒你們快,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題主不要亂用「政治正確」概念來釣魚,政治正確(politicalcorrectness)是指利用中立的語言替換帶有歧視性的語言,以防止歧視和侵犯他人,保護弱勢群體的行為;也不要想當然地以個例代替整體的方式,利用知乎搜索幾個女權熱門回答,樹立一個「反女權即政治正確」的靶子自己打,知乎沒有什麼「知乎政治正確」,也沒有所謂的「知乎女權」流派。

當然,知乎的女權話題風氣轉向是存在的,因為知乎早已不是能夠坐而論道的場所,這與知乎用戶規模的擴大導致社區整體風氣發生轉變有關。

知乎為了增加用戶規模不加篩選地圈人頭,以犧牲社區良好氛圍的代價換來了如今的七千萬的用戶規模和十億美元的估值,然後如今知乎用戶的平均素質下降,整個社區成為了雞湯故事段子新媒體營銷號的天堂,用戶對知乎的認同感不斷下降。

實際上不止是女權話題,其他話題版塊的整體質量也是在不斷被稀釋下降的。

有人說,用戶規模的增加,也會導致高質量水平,但是相對於故事雞湯類型的回答的比例是越來越低的,高贊回答往往是分享的故事經歷,即使有高質量水平的回答,也會因為閱讀門檻的問題只得到寥寥幾個贊。

高質量答主得不到有效的反饋自然殆於輸出,選擇淡出知乎或轉型批量生產輸出故事雞湯,和新媒體營銷號一較雄長。

個人只要用心觀察就會很容易地發現這種現象。

就女權版塊而言,相對來說支持或認可女權的人的受教育水平不低,平均素質比較高,早先的社區用戶以大學學歷以上、出身城市中產小資的用戶為主,價值觀念傾向於自由主義,社區的主流氛圍傾向於支持性別平權,一旦有人流露出反對女權的觀點,必然被眾人反對,因而女權相關的答案自然會脫穎而出。

然而天朝整體而言還是父權結構,城市中產小資雖然掌握公共話語權卻也只是佔據總人口的一小部分而已,持有傳統父權的人的數量遠遠大於支持或認可女權的人數。

只不過他們在知乎早期時散落分布在快手、朋友圈、天涯和微博等各個互聯網角落而已。

隨著知乎用戶規模日益擴大,各種信奉社達主義和推崇男權傳統觀念的流氓無產階級湧入知乎之後,知乎的用戶分布構成開始發生轉變,贊同男權價值觀念的人逐漸佔據主流,而支持或認可女權觀念的人反而成為了少數派。

然後根據知乎一人一票的贊同機制選擇出來的自然是反對女權的觀點勝出。

於是就產生了題主所謂的「反對女權即知乎的政治正確」的現象,女權逐漸污名化變成了所謂的「女權癌」、「偽女權」和「中華田園女權」。

不可否認,女權主義的豬隊友或所謂的「中華田園女權」的確存在,但也不至於像一些人所說的整個中文網路遍地都是「田園女權」的地步。

在公共場域里,往往是觀點越極端的人越吸引眼球,進而掌握話語權成為各派的代表。

而不管是什麼網路社區,只要用戶平均素質下降,整個社區氛圍也會發生轉變,逐漸從理性討論的場所會慢慢發展成為相互利用對方豬隊友指責攻擊敵人的無聊遊戲。

公眾號:Herstoria http://weixin.qq.com/r/iylaQvXEG6hkrbEh93yZ(二維碼自動識別) 難得遇到一個釣魚技術比較高,而且題干寫得通順又能抓住大眾情緒的題主,釣魚水平比一般的魚鉤不知高到哪去了,應該給發大紅花。

可能有些答案,是主動偽裝成魚來帶節奏的,但是有些答案的天真誤解和邏輯錯誤,簡直渾然天成,我就把它們當真魚來答一下。

【無腦女權】、【無腦反女權】、【無腦說別人是無腦女權】(姑且這麼說)在知乎上都有生意,無限擴大一種聲音的結果,就是大眾情緒的反彈。

「知乎上才沒有無腦反女權,知乎上只有打著女權旗號的壞人」。

用一種沒邏輯取代另一種沒邏輯。

就算這是一種比較好的沒邏輯吧(其實不一定),可是我們該認為它是十全十美的嗎?而且,網路刻板印象的特徵是,因為一言兩語,把人扣上「你就是xxx」的帽子。

我講個極端的例子,假如一個人不知道陳嵐是個欺騙成性的壞人,轉了一條出現在她tl上的陳嵐微博,而她又是個女人——那她是不是已經成為無腦女權,甚至她在轉這條微博之前不是無腦女權,轉了之後,刷地一下腦就沒了?網路聲音非常可能,也非常容易往這個方向引導。

碰碰就被傳染上,然後腦袋變成空洞,陳嵐是朊病毒嗎?女權的麻煩就是它的複雜性。

你不能一棍子打死,說它全是壞的,你也不能說沾了女權主義就能洗清罪孽,都是聖人。

它是一個利益交叉複雜的政治問題,也是一個流派眾多的學術問題。

網上多數人看社會問題,動機都是看新鮮、尋求認同、發泄生活中的不滿,而了解女權問題要學習和獨立思想,網路上後兩種東西是欠缺的。

其實許多事情都是這樣。

即使一些極小的事件,也可能不是非常簡單,能靠直覺解決的,地鐵里女生做廣告,乘客打人事件還記得嗎?如今資訊發達,大家躺著刷手機,就能刷到無數新聞,然而信息集中轟炸的結果,卻是培養出非黑即白,刻板印象當道,熱衷於抱團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用多了,難免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哦,其實也不一定,因為有一種刻板印象是,記者都是人渣。

美國的華萊士會怎麼想?(跑題了) 女權這個東西,就是個權責利對等下的約定俗成,現代人對老代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關係沒什麼大的概念了,看費孝通先生的江村調查,傳統社會結構里的每一個人所要接受的道德約束社會責任家庭義務,都是有存在合理性的,並達成一個微弱的平衡。

現代的新女性,在爭取了權利的同時,也要放棄部分舊傳統下的利益,傳統社會下弱化婦女權利的同時也降低了婦女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現在女權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不想放棄的又太少,而她們的敵人其實不是男權,而是處於競爭狀態各層級的女權們 推薦閱讀: TAG:知乎社區|女性主義|政治正確|中華田園女權主義(網路語言)|女權主義者|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