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智利)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聖地牙哥(西班牙語:Santiago;或译聖雅各),又稱圣地亚哥-德智利(西班牙語:Santiago de Chile;意為「智利的聖地牙哥」),是智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聖地亞哥 ... 聖地牙哥(智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聖地牙哥首都Santiago聖地牙哥的城市景觀 旗幟徽章聖地牙哥市在大聖地牙哥的位置聖地牙哥在智利的位置坐標:33°27′00″S70°40′00″W/33.45°S70.6667°W/-33.45;-70.6667國家智利大區聖地亞哥首都大區省聖地亞哥省建立時間1541年2月12日政府 • 市長克勞迪奧·奧雷戈面積 • 市區641.4 平方公里(247.6 平方英里) • 都會區15,403.2 平方公里(5,947.2 平方英里)海拔520 公尺(1,706 英尺)人口(2017) • 首都5,220,161人 • 密度8,964人/平方公里(23,216人/平方英里) • 市區6,160,040 • 都會區720萬時區CLT(英語:TimeinChile)[1](UTC-4) • 夏時制CLST(英語:TimeinChile)[2](UTC-3)網站www.municipalidaddesantiago.cl 聖地牙哥(西班牙語:Santiago;或譯聖雅各[註1]),又稱聖地牙哥-德智利(西班牙語:SantiagodeChile;意為「智利的聖地牙哥」),是智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聖地亞哥首都大區的首府。

其座落於智利中部的中央谷地(英語:ChileanCentralValley),海拔約520公尺。

「Santiago」在西班牙文即「聖雅各」之意(拉丁語原文「Sanct-Iacobi」)。

聖地牙哥是由多個市鎮(公社)構成的城市,雖均屬聖地牙哥首都大區管轄,並沒有嚴格統一的市政機構;大部分市鎮位於聖地牙哥省境內,其中最核心的市鎮(英語:CommunesofChile)亦稱為「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雖是智利首都,但智利國會設於該市以西120公里的海濱城市瓦爾帕萊索。

目次 1歷史 1.1建城 2地理 2.1氣候 3人口 4經濟 5運輸 5.1航空 5.2地鐵 6行政區劃 7文化 7.1休閒 8友好城市 8.1夥伴城市 9參見 10注釋 11參考文獻 12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建城[編輯] 1541年聖地亞哥建城 聖地牙哥是由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羅·德·巴爾迪維亞於1541年2月12日所建立,建立之時命名為「SantiagodelNuevoExtremo」(新埃斯特雷馬的聖地牙哥),命名的緣由是以聖雅各伯之名和巴爾迪維亞的西班牙故鄉埃斯特雷馬杜拉結合而來。

[3]建城儀式在Huelén山丘(現聖路濟亞山)上舉行,巴爾迪維亞之所以選擇在該地建城,是由於當地的氣候、豐富的植被、馬普丘河(西班牙語:RíoMapocho)的水源以及容易的防守形勢。

[4] 地理[編輯] 氣候[編輯] 聖地牙哥位於智利國土中部,南緯30—40度之間的大陸西海岸,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同時,由於處於海拔6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脈山間盆地,所以氣候較同為地中海式的其他地區,夏季(11月至3月)相對比較乾燥,但是氣溫最高只有35攝氏度(95華氏度)所以並不炎熱,冬季(6月至8月)早晨潮濕陰冷。

最高氣溫15攝氏度(59華氏度),最低氣溫也只有零上幾度。

郊區的降雪量比市區大很多,這種情況一般8-10年發生一次。

降雨量每年大約360mm多發在比較涼爽的季節。

聖地牙哥-德智利(1971年-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C(°F) 36(97) 37(99) 34(93) 31(88) 31(88) 27(81) 27(81) 29(84) 31(88) 33(91) 36(97) 37(99) 37(99) 平均高溫°C(°F) 29.7(85.5) 29.1(84.4) 26.9(80.4) 23.3(73.9) 18.7(65.7) 15.2(59.4) 14.9(58.8) 16.7(62.1) 19.0(66.2) 22.3(72.1) 25.4(77.7) 28.4(83.1) 22.5(72.4) 平均低溫°C(°F) 13.0(55.4) 12.4(54.3) 10.7(51.3) 8.0(46.4) 6.3(43.3) 4.3(39.7) 3.9(39.0) 4.8(40.6) 6.1(43.0) 8.2(46.8) 10.1(50.2) 12.0(53.6) 8.3(47.0) 歷史最低溫°C(°F) 6(43) 6(43) 3(37) 1(34) −3(27) −5(23) −6(21) −5(23) −2(28) −1(30) 2(36) 2(36) −6(21) 平均降水量mm(英寸) 0.4(0.02) 0.8(0.03) 3.2(0.13) 10.4(0.41) 42.2(1.66) 70.4(2.77) 86.6(3.41) 51.8(2.04) 22.0(0.87) 13.4(0.53) 9.2(0.36) 2.1(0.08) 312.5(12.31) 平均降雨天數 1 1 2 2 6 7 8 6 4 2 2 1 42 平均相對濕度(%) 54 59 63 68 75 79 76 75 72 67 58 53 67 數據來源1:The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5] 數據來源2:BBCWeather[6]forrecordhighs,lowsandhumidity 人口[編輯] 1820年至2020年間聖地亞哥人口 根據2002年的調查統計資料,聖地牙哥都會區有542萬8590人口定居,佔智利全國人口的35.91%並佔首都大區人口的89.56%。

另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聖地牙哥的人口在20世紀期間成長相當快速:1907年時該城人口有38萬3587人;1940年時人口有101萬102人;1960年時人口200萬9118人;1982年時人口389萬9619人;1992年472萬9118人。

[7](佔2007年全體人口百分比)[8] 經濟[編輯] 聖地牙哥夜景 智利國家航空總部大樓 聖地牙哥金融中心Apoquindo大道 聖地牙哥是智利工業與金融中心,城市貢獻了智利全國45%的GDP。

[9]一些國際性的機構,例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將辦公總部設在聖地亞哥。

近年來,由於智利快速有力的經濟發展,許多跨國企業將區域總部選擇設在聖地亞哥,例如[10]惠普、路透社、寶鹼、英特爾、可口可樂、聯合利華、雀巢、柯達、必和必拓、IBM、摩托羅拉、微軟、福特汽車以及雅虎等等。

運輸[編輯] 航空[編輯] 阿圖羅·梅里諾·貝尼特斯准將國際機場是聖地亞哥的國內與國際機場,距離聖地亞哥市中心大約15分鐘車程,與市區有高速公路聯結(CostaneraNorte-VespucioNorte)。

地鐵[編輯] 聖地牙哥地鐵是市內最大的集體運輸系統。

行政區劃[編輯] 聖地亞哥境內公社一覽圖 聖地牙哥市由以下公社組成,它們分屬不同的省份。

屬於聖地牙哥省的公社: 聖地牙哥 塞里略斯 納維亞山 孔查利 埃爾博斯克 中央車站 韋丘拉巴 獨立 拉西斯特納 佛羅里達州 拉格蘭哈 拉平塔納 拉雷納 拉斯孔德斯 羅巴尼奇亞 羅埃斯佩霍 羅普拉多 馬庫爾 邁普 努諾拉 佩德羅·阿吉雷·塞爾達 佩納洛倫 普羅維登西亞 普達韋爾 奎利庫拉 昆塔普通 雷科萊塔 倫卡 聖華金 聖米格爾 聖拉蒙 維塔庫拉 屬於其他省份的公社: 烏爾塔多神父 皮爾克 上普恩特 聖貝爾納多 文化[編輯] 聖地亞哥主教教堂 休閒[編輯] www.allsantiago.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antiagoCityGuide www.misantiago.c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antiagoMap-聖地亞哥交互式地圖 友好城市[編輯] 聖地亞哥和以下城市締為友好城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2007年) 巴西聖保羅(1998年)[11][12]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92年) 美國邁阿密 哥倫比亞波哥大 西班牙馬德里(1991年) 土耳其安卡拉(2000年) 烏克蘭基輔(1998年) 拉脫維亞里加[13] 厄瓜多瓜亞基爾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1961年) 西班牙蘭格雷奧(2007年) 西班牙普拉森西亞(2007年) 墨西哥克雷塔羅(2008年) 突尼西亞突尼西亞(1994年,「FriendshipPact」) 玻利維亞拉巴斯 菲律賓馬尼拉[14] 夥伴城市[編輯] 法國巴黎(1997,"FriendshipPact") 參見[編輯] 智利主題 美洲主題 基利庫拉 注釋[編輯] ^聖雅各,為基督教《新約聖經》人物,即《雅各書》的原作者。

台灣宜蘭也有相同地名,但譯為三貂角(西班牙語:Sam-tiau-kak),與智利相同,一樣是西班牙殖民者所取的地名。

參考文獻[編輯] ^ChileTime.WorldTimeZones.org.[2007-05-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1).  ^ChileSummerTime.WorldTimeZones.org.[2007-05-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1).  ^LuisdeCartagena.ActasdelCabildodeSantiagode1541a1557thInColeccióndeHistoriadordeChileydedocumentosrelativosalahistorianacional.Tomo1st.SantiagodeChile:Impr.delFerrocarril.1861-v.:67[2010-02-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2).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LlegaPedrodeValdiviaalvalledelMapocho.Icarito.[2010-02-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4).  ^WeatherInformationforSantiago.[Feb2010].  ^BBCWeather-Santiago.BBCNews.[July23,20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4).  ^SeconsideranentotallascomunasdelaProvinciadeSantiago,másPadreHurtado,Pirque,PuenteAltoySanBernardo.EstascifrasnosonequivalentesaladelaciudaddeSantiagopuesexcluyenciertasáreasfueradedichascomunaseincluyenalgunaszonasrurales;sinembargo,representaaun95,4%delapoblacióntotaldeláreametropolitana. ^INE.Chile,proyeccionesdepoblaciónal30dejunio(1990-2020):RegiónMetropolitanadeSantiago.[2007-12-23].(原始內容(XLS)存檔於2009-06-12).  ^存档副本.[2010-04-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5).  ^存档副本(PDF).[2010-02-08].(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1-01-02).  ^Prefeitura.Sp-DescentralizedCooperation.[2010-0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4).  ^InternationalRelations-SãoPauloCityHall-OfficialSisterCities.[2010-02-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1).  ^TwincitiesofRiga.RigaCityCouncil.[2009-07-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4).  ^SisterCitiesofManila.©2008-2009CityGovernmentofManila.[2009-09-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6).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聖地牙哥-德智利(分類) 地理信息 地理坐標:座標:33°27′0″S70°40′0″W/33.45000°S70.66667°W/-33.45000;-70.66667(聖地牙哥-德智利) OpenStreetMap上有關聖地牙哥(智利)的地理資訊 政府網站 聖地亞哥都會區官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旅遊 聖地亞哥旅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一個獨立的旅遊導覽 維基導遊上有關聖地牙哥(智利)(西班牙文)的旅行指南 維基導遊上有關聖地牙哥(智利)(英文)的旅行指南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20000849(data) GND:4122723-2 ISNI:0000000121627820 LCCN:n79077402 NARA:10044348 NKC:ge295651 NNL:000976047 SELIBR:164748 SUDOC:156402610 VIAF:13544401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圣地亚哥_(智利)&oldid=69651187」 分類:聖地牙哥智利城市智利大區首府南美洲首都1541年建立的聚居地1540年代智利建立隱藏分類:含有非數字formatnum參數的頁面含有西班牙語的條目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使用未知infoboxsettlement參數的頁面含有拉丁語的條目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導遊 其他語言 АҧсшәаAcèhАдыгабзэ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ÆngliscالعربيةܐܪܡܝܐمصرىAsturianuАварKotava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oarisch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BislamaBamanankan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ᨅᨔᨕᨘᨁᨗБуряадCatalàChavacanodeZamboangaMìng-dĕ̤ng-ngṳ̄НохчийнCebuanoChamoruᏣᎳᎩTsetsêhestâheseکوردیCorsuQırımtatarca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ThuɔŋjäŋZazakiDolnoserbskiEʋegbeΕλληνικάEmiliànerumagnòl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EstremeñuفارسیSuomiVõroNaVosaVakavitiFøroysktFrançaisArpetan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Gagauz贛語GàidhligGalegoگیلکیAvañe'ẽ𐌲𐌿𐍄𐌹𐍃𐌺ગુજરાતીGaelgHausa客家語/Hak-kâ-ngî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QaraqalpaqshaTaqbaylitАдыгэбзэKongoGĩkũyũҚазақшаភាសាខ្មែរಕನ್ನಡ한국어ПеремкомиКъарачай-малкъар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adino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ugandaLimburgsLigureLombardLingálaລາວLietuviųLatgaļuLatviešuमैथिलीBasaBanyumasanMalagasyОлыкмарий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MaltiMirandés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مازِرونیDorerinNaoeroNapulitanoPlattdüütschNedersaksies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NouormandChi-ChewaOccitanLivvinkarjalaOromoo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PangasinanKapampanganPapiamentuPicardDeitschNorfuk/Pitker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Ποντιακά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umantschRomaničhibKirundi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IkinyarwandaСахатылаᱥᱟᱱᱛᱟᱲᱤSarduSicilianuScotsDavvisámegiell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ranantongoSesotho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Ślůnskiதமிழ்తెలుగుTetunТоҷикӣไทยTürkmençeTagalogTokPisin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TwiReotahitiТывадылУдмурт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est-VlamsVolapükWalonWinarayWolof吴语IsiXhosa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ייִדישYorùbáVahcuenghZeêuws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