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亞洲象北移,記者跟隨大象探尋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森林郁閉度的提高,導致亞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棕葉蘆等林下植物逐步減少,逐漸演替為野象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亞洲象的可食植物日益減少,致使象群逐步 ... 首頁 黨政 黨網·時政 人事 反腐 理論 黨史 黨建 要聞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教育 房產 科普 觀點 人民網評 三評 人民財評 人民來論 人民訪談 互動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維權 可視化 視頻 圖片 圖解 地方 京 津 冀 晉 蒙 遼 吉 黑 滬 蘇 浙 皖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渝 川 黔 滇 藏 陝 甘 青 寧 新 鵬 雄安 舉報專區多語言 | 合作網站 毛主席紀念堂 周恩來紀念網 鄧小平紀念網 人大新聞網 工會新聞網 中國僑聯 學習強國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中組部12380舉報網 全國哲學社科工作辦 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 旗幟網 國家保密局 人事考試網 科普中國 知識產權 中國城市網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 登錄 退出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日報報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汽車報 中國能源報 健康時報 証券時報 國際金融報網 諷刺與幽默 中國城市報 新聞戰線 人民論壇 環球人物 中國經濟周刊 民生周刊 國家人文歷史 人民周刊 旗下網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 環球網 海外網 人民圖片 人民視覺 人民網研究院 人民網>>生態 六問亞洲象北移,記者跟隨大象探尋答案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作者:劉怡 曾智慧 楊文明 2021年06月18日20:34| 小字號 “大象到哪兒了?”近兩個月來,不少人早起第一件事,便是關注雲南北移大象的最新消息。

這場罕見的野生亞洲象遠距離遷移活動,不僅引發了國內“雲追象”的熱潮,也吸引了眾多國際媒體的關注。

在“全民觀象”的背后,“象群北移正常嗎”“象群因何離‘家’”“如何勸返”“怎樣保護”等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一路跟隨大象探尋答案。

一起來看看吧—— 上圖:無人機拍攝到的象群抱團睡覺畫面。

(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供圖) 一問:這次象群北移正常嗎? “了解大象的人應該清楚,無論是亞洲象還是非洲象,都有長距離遷移的特性。

”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看來,遷移有助於象群尋找新的覓食地、資源和棲息地,利於象群種群間的基因流動及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維持生存。

事實上,從國際上看,亞洲象遠距離遷移確實是普遍現象。

此前就曾有印度的亞洲象遷移到孟加拉國、尼泊爾和不丹等國,甚至抵達遠在東南亞的緬甸。

結合歷史研究發現,國內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片區的亞洲象也一直存在遷移擴散的習性。

統計數據顯示,1995年至今,已先后有30多頭亞洲象向北擴散至普洱市思茅區。

亞洲象分布區域也由20世紀90年代的雲南2個州市、3個縣區、14個鄉鎮,到2020年底擴大到3個州市、12個縣市區、55個鄉鎮。

“本次象群行走距離比以前更遠,故而吸引了更多人關注。

”陳飛認為,此次象群北移較為特別,應該結合物種本身特性,以更為理性的態度來看待。

上圖: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片來源:雲南省林草局官網) 二問:象群北移是否是因為保護區遭受破壞? 此次象群走出保護區向北遷移,有人猜測原因是保護區遭受了破壞。

但專家介紹,無論是當前越來越多野象走出保護區的大趨勢,還是此次象群北移,都不能得出保護區受到破壞的結論,相反卻印証了保護區保護措施得到嚴格執行。

雲南省林草局動植物處副處長楊華表示,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亞洲象種群數量不斷增長,近30年間,我國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150頭左右增長至300頭左右。

而與此同時,由於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保護區內的森林郁閉度大幅度提高。

統計數據顯示,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80年代的88%提高到現在的95%以上。

森林郁閉度的提高,導致亞洲象主要食物野芭蕉、棕葉蘆等林下植物逐步減少,逐漸演替為野象不可食用的木本植物。

亞洲象的可食植物日益減少,致使象群逐步走出保護區,來到農田村寨取食,易取食的高能量農作物讓亞洲象的食性隨之改變。

而近年來人們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亞洲象對人的懼怕感減少。

多重因素的疊加,導致了象群頻繁走出保護區、沿著農田向外遷移的現象。

上圖:監測人員展示監測拍攝象群的無人機。

(人民網程浩/攝) 三問:如何引導北移象群? “亞洲象作為一種巨獸,在受到驚嚇后,極有可能對人類發動攻擊。

從保護人的生命角度來說,眼下最要緊的是防控象群進入人口密集區域,盡可能避免人象沖突。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介紹,之前採取的處理方式都是柔性措施,目的是希望象群能夠自行返回。

為最大程度避免人象沖突、保証人象安全,多個無人機監測小隊24小時監測象群方位,掌握象群遷徙實況﹔工作人員曾多次成功利用投食等方式,引導象群避開城鎮、人口密集區﹔在象群接近人口聚集地時,當地及時利用廣播、微信等渠道,提前對民眾進行預警和疏散。

早在象群還在普洱市墨江縣時,當地曾通過設置電子脈沖式圍欄、物理阻攔、食物誘導等方式,使北移象群未進入墨江縣通關鎮。

為確保電子脈沖式圍欄不會對野象造成傷害,安裝調試后,陳飛還自己測試了一次。

陳明勇表示,由於目前雨季野外食物相對豐富、田間玉米成熟,投食誘導已不怎麼起作用。

北移象群曾持續在玉溪市易門縣十街鄉活動多日。

上圖: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象群。

(圖片來源:雲南省林草局官網) 四問:象群未來比較理想的遷移方向在哪兒? 多位專家提出,雲南元江以北地區溫度、植被食源、海拔等因素並不適合亞洲象長期生存,亞洲象可能面臨不適應氣候突然變化、患病概率增加、健康狀況難以保障的風險。

同時距離原棲息地太遠,這個象群將難以與其他象群進行基因交流,近親繁殖、種群結構不穩定等因素會導致該族群逐步退化,乃至家族小種群滅亡。

不過,陳飛提出,目前希望象群南返至原棲息地只是人類的主觀意願,哪個地方有食物、哪個地方適合生存,象群很可能就會將其作為棲息地。

因此有觀點認為,如果未來象群在南返途中尋找到適合長期生存的棲息地,也可對其進行就地保護。

此前,在進入昆明市晉寧區一段時間后,象群突然停止北移,並朝西南方向移動。

目前,象群前進速度放緩,持續在玉溪市易門縣十街鄉活動。

據雲南北移亞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級指揮部最新消息,6月17日晚,北移象群經過跋涉,離開易門縣域,在晚9點48分進入峨山縣大龍潭鄉。

專家研判認為,由於雨季河流漲水,小象無法渡過紅河,象群南返時間至少在雨季過后。

“預計象群回家時間大約在冬季。

”陳明勇表示,目前還在努力引導象群向南遷移,讓象群逐漸找到合適的棲息地,或者回到普洱、西雙版納原棲息地。

上圖:普洱市林草部門為亞洲象建設的芭蕉食源基地。

(人民網虎遵會/攝) 五問:如何減少人象沖突? 象群頻繁走出保護區盜食農作物,人象活動空間重疊度提高,如何緩解人象矛盾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短期而言,解決人象沖突的總體原則為“盯緊象、管好人、理好賠”。

目前,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已覆蓋雲南全省,這次北移象群肇事的公眾責任保險定損賠付工作也已啟動。

此前,亞洲象棲息地西雙版納、普洱市等地,對減少人象沖突也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結合無人機監測、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探索開發了亞洲象監測預警手機APP應用平台﹔在亞洲象活動頻繁的區域種植千畝食物源基地,並適度建設野外硝塘﹔使用電子圍欄對村寨進行物理隔斷,以實現人象分離。

陳明勇認為,長遠來看,減少人象沖突的關鍵還是盡可能減少人象混居。

對於亞洲象肇事嚴重區域內的重點村落和零星散居戶,當地可進行適當搬遷安置﹔同時推進亞洲象棲息地及食物源基地建設,避免野生象無序擴散。

“中國應立足當下,率先建立一個在高速發展的21世紀保護大象、解決人象沖突的新模式。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大型獸類多樣性與保護研究組研究員堪珀斯•阿瑟斯•何塞•阿荷穆薩說。

這位國際著名大象保護專家認為,如果中國能成功解決好“人象沖突”,未來中國經驗可引領世界。

六問:未來採取何種方式保護亞洲象? 近期的“全民觀象”,讓亞洲象保護這一議題走到公眾面前。

目前,亞洲象的主要分布區域已建立了11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50.98萬公頃。

為進一步加強亞洲象保護管理工作,2019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在昆明成立。

與此同時,多個亞洲象保護的國際合作項目也在同步推進,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老撾北部三省簽訂合作協議,形成總長約220千米、面積近133平方千米的5個聯合保護區域。

雲南持續實施亞洲象棲息地恢復改造試點,2019年編制了《亞洲象棲息地生境保護與恢復實施方案》,截至2020年,已完成修復面積600余公頃。

“未來要多從滿足亞洲象需求角度開展保護工作。

”陳明勇建議,可以在野生亞洲象傳統活動區域開展棲息地建設。

應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條例》修訂,消除在保護區內實施林木疏伐、計劃燒除等修復改造措施的法律障礙,從而增加保護區內野象食物供給。

同時,積極推進以亞洲象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通過生態補償等措施,增加亞洲象的生態遷移廊道。

專家提出,平衡亞洲象物種棲息需求和當地民眾生存發展需求的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

未來應調整當地以種植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就業方式,適度發展生態旅游等第三產業,降低人象利益沖突及雙方活動空間重疊度,實現人象和諧。

(責編:趙竹青、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東京上野動物園大象艾迪去世曾經與香香做鄰居為減少人象沖突北斗將“跟蹤”雲南大象世界大象日:盧布爾雅那動物園裡的亞洲象“恆河”雲南思茅:開辦“大象食堂”促進人象和諧雲南率先保護極小種群物種亞洲象數量翻番罕見!41頭野象集體“造訪”西雙版納野象谷大象偷喝30公斤酒醉倒西雙版納茶園?官方:情況不實國家林草局:我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總體穩中有升上海城區:干垃圾日均減重相當於100頭大象長沙生態動物園一馴養員被大象踩死疑為大象發情所致 客戶端下載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智雲 人民智作 熱門排行 1生態環境部與中國氣象局簽署合作協議 聯…2防范未然、統籌兼顧、團結治水……水利部…3一線連青豫 閃亮新能源(人民眼·推進能…4全國已收獲冬小麥面積約2億畝 機收比例…5CNN關於台山核電廠報道引關注 國家核…6中東部再迎較強降雨過程 江南大部將出現…7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8珠江流域全面入汛 水利部珠江委:守住防…9推動解決2000多件涉水問題!47名舉…10我國積極探索數字孿生新路徑 助力水利現…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數據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信息保護 | 聯系我們 服務郵箱:[email protected]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1-2006013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証書(京)-非經營性-2016-0098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京網文[2020]5494-1075號 |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証(京)字121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民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1997-2021bywww.people.com.cn.allrightsreserved 評論 分享 關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返回頂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