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患者增加!如何預防中風? | 嬰兒與母親| LINE TODA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不易改變的危險因子部分,男性年齡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是中風的好發年齡層,男性中風機率略高於女性,家族史則包括父親、兒子或兄弟在55歲以前,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年輕患者增加!如何預防中風? 現代人久坐少動、壓力大、熬夜睡眠不足,加上高油、高糖、高熱量飲食習慣,使得中風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所謂年輕型腦中風,一般是指45歲以下發生腦中風,一旦造成失能,嚴重時甚至會拖垮家庭經濟。

中風成因複雜缺血性佔7成孫穆乾執行長指出,腦中風的形成原因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2種類型,前者是指腦血管阻塞,又稱梗塞性腦中風,佔中風比例高達7成,包括因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後者是因血管破裂造成血塊,又稱作出血性腦中風,約佔中風比例2至3成。

所謂腦中風,簡單來說是指腦血管或腦循環出現異常,導致腦部組織受到傷害,進而產生各種臨床表現症狀;至於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主要可分為「不易改變」或「可經醫療或生活型態改變」2類。

在不易改變的危險因子部分,男性年齡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是中風的好發年齡層,男性中風機率略高於女性,家族史則包括父親、兒子或兄弟在55歲以前,或是母親、女兒或姊妹在65歲前曾發生心臟梗塞或猝死者,皆屬於腦中風高危險族群。

至於可經醫療或生活型態改變的危險因子則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患者,因過高血壓易使血管內膜受損,導致膽固醇堆積,加速動脈硬化,進而引發中風;罹患心房顫動及心臟瓣膜相關疾病者,易在心臟內形成血管栓塞,一旦阻塞腦血管,也會引發生腦中風。

除此之外,缺乏運動、肥胖與喝酒也會加速動脈硬化,增加心臟負荷,抽菸則會使血管收縮,引起血壓上升與增加動脈粥狀硬化,若加上飲食過鹹、過量攝取咖啡、茶、高膽固醇飲食,均會增加中風發作的可能性。

「臨床上,中風患者最常見的原因多是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連立明主任指出,3高家族遺傳病史患者,若加上後天生活壓力大,忽略良好飲食習慣、抽菸酗酒與過度肥胖,往往是造成中風的元凶。

留意心房顫動孕婦子癇前症針對腦部血管狹窄病患,可利用支架撐開手術降低中風發生機率,孫穆乾執行長觀察,在眾多中風成因中,最容易被忽略,但嚴重時往往導致癱瘓結果的則是心房顫動患者。

根據衛福部統計,每6位腦中風患者中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所引起,平均每5小時就有1人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

所謂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一般是指心房組織不正常快速放電,導致心房無法正常收縮,心跳數忽快忽慢,除好發於年齡較大的病患外,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患者,也都是高風險族群。

「心房顫動發生時,血液無法有效且正常的移動,容易在左心房產生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便容易造成器官栓塞,若栓塞於腦部就是腦中風。

」孫穆乾執行長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5倍,一旦發生中風情形,情況也會較嚴重,佔梗塞性中風比例高達15%,若未能對症下藥,中風再發率高。

子癇前症則是造成孕婦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也就是俗稱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好發於懷孕末期3個月至產後2週內,主要症狀包括高血壓合併尿蛋白、全身性水腫,多以全身痙攣抽搐、意識昏迷做表現,部分患者會合併出現頭痛、視力模糊、小便減少、凝血功能下降等重度症狀,也會導致胎兒發育遲滯或胎盤早期剝離,造成死胎機率增加。

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孕婦高血壓合併尿蛋白的腦中風危險,甚至可延續到產後1年,全球每年約有5萬名孕婦罹患子癇前症及相關合併症造成死亡,另有15%的早產兒是為了控制母體子癇前症,不得不提早分娩。

連立明主任表示,孕婦中風並不常見,以新光醫院每年收治600~700位中風患者中,孕婦中風人數往往只有個位數,反觀,子癇前症個案數較多,「我曾收治懷孕媽媽,在孕期尾聲時突然抱怨兩眼看不到、一手一腳無力,經診斷發現為血壓過高影響視皮質功能運作,針對這類狀況,必要時得提早終止懷孕,這部分會經由婦產科與神經內科醫師共同會診評估。

」牢記FAST口訣治療分秒必爭儘管國人聞中風色變,但孫穆乾執行長強調,部分中風患者可完全恢復正常,關鍵在於中風發生當下分秒必爭的治療,以及把握3~6個月黃金復健期。

如何評斷中風前兆?民眾可牢記「FAST」口訣,首先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觀察臉部表情,判斷兩邊的臉是否對稱;其次是ARM,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無力而下垂;再來是SPEECH,唸出一句話,觀察語句是否清晰完整。

一旦突然出現臉歪、手軟、大舌頭等任何一種症狀,就必須立刻就醫,最後一個TIME則是明確記錄發作時間,立刻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目前急診室會依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個別的病況,在中風情況發生3或4.5小時內,立刻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或導致殘障等後遺症,此外,經動脈顱內取栓術可將黃金治療時間延長至8至24小時。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