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且豐沛的收藏之路他30歲就已擁有近20年的收藏經歷 - 聯合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仍記憶猶新的是讀大一的2006年,我第一次參加中國嘉德拍賣會的場景。

... 從喝好茶到追好壺,是必然的過程,我們看到好用的茶壺以朱泥居多,朱泥 ... 快訊 早晨財經速解讀/國泰金、富邦金強漲近5%台積電500關是壓力還是支撐? 08:30 北市百貨將掀大洗牌潮傳Neo19租約年底到期、ATT大直店找人接手 08:23 印度禁止小麥出口:莫迪的「天下糧倉」怎圖利? 08:18 udn 雜誌 閱讀藝文 年輕且豐沛的收藏之路他30歲就已擁有近20年的收藏經歷 2021-07-2014:22 聯合新聞網/ CANS藝術新聞 香港佳士得「斗室案上-貝聿銘舊藏紫砂器」 專訪{後浪}中貿聖佳嚴卓偉 初中二三年級時,開始買賣紫砂殘器掙零花錢 不過三十歲出頭的年紀,已擁有近二十年的收藏經歷 那娜/北京採訪嚴卓偉/圖片提供 嚴卓偉是如此年輕,看到他怎麼都不會將他與古董聯繫在一起。

他沉靜甚至寡言,只有聊起紫砂,才發現他是可以滔滔不絕到讓人插不進話的人。

他是與中國藝術品市場崛起並行成長的一代,不過三十歲出頭的年紀,已擁有近二十年的收藏經歷。

家境優渥,前有父母支持,後得師傅引路,大學還未畢業便在古董這個行業裡遊刃有餘,這是讓多少8090後羡慕的人生。

可我認為,在那麼小的年紀,能跟隨著內心的愛好一以貫之,才是嚴卓偉幸福與幸運之處。

從收藏到行家再到中貿聖佳拍賣的紫砂茶道具專場負責人,年少又資深的嚴卓偉都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呢?《CANS藝術新聞》本期「後浪」專輯採訪嚴卓偉,請他分享年輕且豐沛的收藏故事。

中貿聖佳紫砂茶道具專場負責人嚴卓偉 CANS藝術新聞:可否與我們分享是什麼樣的淵源讓你接觸到古董這個行業? 嚴卓偉: 小學時期我學書法、愛集郵,後又對金石學產生特別的興趣。

在我們宜興當地能接觸最多的就是「紫砂」。

中學時家裡給的零花錢少,身邊朋友多要花錢,初中二三年級時,開始買賣紫砂殘器掙零花錢。

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我考上南京藝術學院的2005年,當時每月靠買賣古董便可賺到二三萬人民幣,這對當時一個大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財富。

可是因為買瓷器和竹木牙角虧了本,我父親便找了一位老師常帶我去古玩市場,認識了南京古玩市場裡的很多行家,這才算慢慢入了門。

2006年前後,正處於南京大開發時代,古玩城擁有大規模的出貨量,我經常能看到精彩的東西;十幾年前流行上論壇,接觸到全國各地的古董愛好者,買賣過程中結識了許多臺灣老一輩的行家們,也在那幾年熟悉國內的拍賣公司。

現在仍記憶猶新的是讀大一的2006年,我第一次參加中國嘉德拍賣會的場景。

那之後的幾年間,「臺灣回流壺」價格暴漲,我年紀小膽子大,又有父母的支持,他們常陪著我去買貨付錢。

當時去上海,在藏家李銘、臺灣行家邱庭鋒手中買了大量的以顧景舟、何道洪、汪寅仙為主的茶壺,回程的路上一路打電話找買家,幾個小時之間壺已消化的差不多。

現在想起來,早期買賣古董的故事還真是多啊! 清初伯俊潘壺 CANS藝術新聞:在收藏紫砂之路上,哪些人對您影響深遠,又有哪些事令您至今難忘? 嚴卓偉: 我的啟蒙老師是我姑父,是他教我集郵、欣賞書法,開啟了我的認知。

他培養了我對古董藝術的熱愛,小學三四年級時,便經常會帶我去無錫南禪寺的古玩市場。

讀大學之前還有一位比較重要的前輩是李明老師,他是紫砂老一輩的行家,他收藏了很多古壺,在他那裡我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古壺,其實行業裡很多人玩的不是古董,而是舊貨,這時我才明白我早期玩的也是舊貨。

前面說到,我在南藝讀書時掙了點小錢,但買其他門類卻經常吃虧,直到我爸爸通過朋友在南京給我找了師傅領進門,才瞭解到古玩行裡的門道。

後來去南京讀大學對我影響頗深,除了我師傅還有我的大學同學張雨涵。

我喜歡古董,書沒好好讀,倒經常帶著張雨涵一個月跑上五六個省,到中國各個地方的古玩城,包括現在的雄安新區,以前的雄縣、德州、濟南,還到老戶家裡買東西。

那段「鏟地皮」的經歷其實很艱苦,可還是樂此不疲走了大半個中國,涵兄說我們可真像兩個流浪的孩子。

其實當時涵兄對古玩不感興趣,後來才慢慢有了興趣,現在已是業內資深行家了!還有臺灣老一輩的大行家許銘成,我在他手裡買到特別多重要的東西。

難忘的事情太多了,2000年以後,是中國藝術品無論在學術知識及成交金額等各個方面都處於井噴階段,幸運的是,我對古董的知識儲備與交易經驗伴隨著這段光輝歲月共同成長。

至今難忘的是我在上海行家許銘成先生處所看到的楊季初筆筒;當時說好了價錢,朋友讓我等著,不用急著過去跑一趟,結果我去吃了碗麵,再回去!但朋友跟我說價格要漲一翻。

當時我賭氣說不要了!結果回家兩個月都沒睡好,最後還是花了更高的價錢買回來才能睡好覺。

還有一件是我追了三年半才買到一把時大彬的壺,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清乾隆楊季初堆泥筆筒 CANS藝術新聞:現今對「收藏」有這份執著狀態的人還是很少見的,按你的經驗來說,你是如何建立紫砂的收藏體系?未來的收藏方向在哪裡? 嚴卓偉: 我覺得談不上收藏方向,人各有所好,收藏第一是根據你的經濟能力;第二是根據你的個人喜好。

當然是需要有規劃,比如像我早期買紫砂壺,我可能是因為聽到古代有什麼名頭好,就去買;但是當我有一天越玩越進入狀態,我才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

明代有很多無款的壺,甚至並不比時大彬、陳鳴遠的壺差,其設計理念更好。

所以早期入手時,只根據喜好和經濟能力買就好了;但是買到一定階段,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定的體系,比如近現代,可以從「七老」買到顧景舟,或者文人壺也是一個體系,或者按照年代排序等等。

得看個人出發點,因為買到一定階段就需要一個相對精準的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再慢慢買入、學習研究、和同好交流等等,不然收藏也會迷失方向的。

清初菱花式小壺 CANS藝術新聞:您對於「文人收藏」是怎麼理解的,現在特別熱門?這兩年又特別流行朱泥壺,你怎麼看待這個市場? 嚴卓偉: 「文人收藏」或者「文人壺」從趣味性上講,是文人參與製器的過程;「文人」就是這件紫砂壺靈魂的作者,也就是意識輸出的那個人,它一定高於常規的壺。

當然還要觀察時代的風格,比如明末清初,未必是身上有刻字的就叫「文人壺」,他的高級可能體現在器形和設計上。

但是在陳曼生的時代和清乾隆晚期大部分會體現在文字、刻工上面,比如子冶、曼生、石梅、鄧奎等一系列的浙派文人參與的紫砂器。

從喝好茶到追好壺,是必然的過程,我們看到好用的茶壺以朱泥居多,朱泥壺小巧,曾一直是南方流行的品種,朱泥屬於功夫茶最流行的一種型式。

而茶葉市場的繁榮帶動茶器市場的興起,老朱泥壺更適合泡茶,現在與未來都會是茶人追逐的對象。

早期的臺灣朱泥壺價格歷來不菲;好用、作工精湛且年份好的朱泥壺,我相信以後還會更貴。

盛清朱泥壺一組 清道光子冶石瓢 清嘉慶曼生提梁壺 CANS藝術新聞:許多收藏古董的藏家們,如果收藏老東西,可能就不會再收當代的,紫砂的收藏群體也會如此嗎?對於紫砂器的摹古與創新,您有什麼看法? 嚴卓偉: 十年前,接受《藏品》雜誌李捷的採訪,我說「不薄今人愛古人」,但當我對這門藝術越瞭解,發現我對其相容性越大;無論古今,都有我喜愛的作品。

當代紫砂器具有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只有對這個時代徹底瞭解,才可能收藏到這個時代優秀作品。

我們要看到一個時代的精髓,比如紫砂工藝廠和一些畫家、設計師合作款,如高莊、張守智或者唐雲,放眼紫砂五百年,這些都是非常高級的器型。

我認為「摹古」是所有紫砂從業者必須走的一條道路,就像寫書法,首先得臨帖,才能學習到古人的經驗和古人對這門藝術的理解。

但是在紫砂行業裡卻沒有這種機會,大多數的從業者接觸不到傳統,因此會有盲區。

老一輩藝術家曾經有過這種經歷,比如顧景舟,自顧景舟以後又有多少人是摹過古的,這個傳承幾乎斷掉。

相反的現在我這一輩年輕從業者,願意買古代的標本,願意摹古,我始終認為「摹古」是紫砂的基礎,是紫砂的根。

至於「創新」,首先要將傳統學好才能談到創新;紫砂不只是一門成型工藝的藝術,在創新的前提下,還應涉及其它門類知識,才能讓創新不浮於表面。

當代高莊設計顧景舟製提璧壺 CANS藝術新聞:您如何看待現在的紫砂拍賣市場?有何機會和挑戰? 嚴卓偉: 我認為目前紫砂拍賣市場的機會在於傳統的古壺,大家都知道在各個時期,還有很多優秀的名家還未被市場認可,或者它的價值遠遠低於其價格,我認為這類古壺後市可期,甚至未來空間會很大。

為什麼會很大呢?因為現今年輕一代的從業者們越來越尊重傳統,甚至探索傳統,正是因為這樣的求索,對傳統工藝以及造型更加重視,等這些年輕的從業者們進入成熟期,各時期古壺的代表作一定會有一波高峰。

有機遇必有挑戰,我認為老一輩大師壺的價格會面臨挑戰,當我們對知識和傳統工藝的追求越來越高,大師們的紫砂壺能否穩定在現在的市場呢?紫砂的本質是工藝的創造,一件精彩的作品,不但要有好工藝、好造型,還要有獨特的想法和設計理念。

說到設計,在紫砂歷史的四百多年裡,我認為好的設計古人都嘗試過了,我們這一代人能夠摸索出從明代至今的傳統紫砂工藝,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是前人用了450年的時間積累下來的知識寶藏呀!古人是在基礎上加以創新,在推崇文化復興的當下與未來,紫砂工藝必然得到社會的認知與重視,它真正的價值會被發掘出來。

清康熙陳鳴遠魚籮 CANS藝術新聞:您從業內資深行家到擔任中貿聖佳紫砂茶道具專場負責人,此角色的轉換您還適應嗎?在以您為主導的【浮生—紫砂茶具及陳茶專場】取得2814.5萬人民幣的成交額,成交率達85.8%,這是非常成功的。

能不能簡單講述下您組織這個專場的理念?接下來又有什麼樣的打算? 嚴卓偉: 工作內容其實與以前差別不大,以前是我個人與朋友們聊天談價格交易,現在是團隊協作徵集;但我做拍賣後發現有很多好處,比以前看到的貨多。

今年春拍專場我想呈現給大家的是一個從明代到今天的紫砂工藝,展現一個比較完整的紫砂面貌,於是我將專場的紫砂器分為了六個時期:分別為「萬曆前」、「明末清初(明萬曆至清順治)」、「康-乾隆鼎盛時期」、「清中期晚期」、「晚清至民國」與「建國後」這六個時期,這樣專場的脈絡非常的清晰。

下一場我可能會根據某一些重要的體系開展,希望可以把圖錄做的更學術性,這一次有客人反應,他們很珍惜我們的圖錄,把它當成工具書保存;我非常開心,相信下次徵集的情況會不錯,我就盡量做好吧! 清康熙陳礪成斑竹筆筒 CANS藝術新聞:對於現階段的紫砂行情及行業,您是怎麼樣看待的? 嚴卓偉: 百花齊放且百廢待興。

2008年,中國嘉德開創了第一個紫砂專場【至味涵碩-紫玉金砂名品】;從此,紫砂市場行情瞬間飆升,從臺灣、日本、歐洲大量回流紫砂精品;隨後,茶文化的興起,出版物與展覽的呈現為紫砂行業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顧景舟是這個時代的開端,他做到了承前啟後。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很多人製作紫砂壺是為糊口,真正研究的人並不多,如今再看我們這輩的從業者中,很多人已將紫砂純粹的當作藝術在做,不僅是解決基礎的物質需求。

雖然當下還有很多人想掙快錢,就像現在特別火的直播帶貨,我認為凡事都是一體兩面,每個時代都有商品,商品應該賣商品的價格,藝術品應該賣藝術品的價格。

時代需要商品,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消費得起藝術品;直播賣的是商品,但也是在推廣這個行業。

最可怕的是把商品賣出了藝術品的價格,這才是傷害到藏家、傷害到這個市場。

目前我覺得沒有一本書是把紫砂歷史梳理得很清楚的,後面我希望可以把歷史和工藝脈絡做一次系統的梳理。

清乾隆陳覲侯倣青銅觚 特別說明:本文所呈現紫砂器部分為嚴卓偉經手的心儀之物。

亦對王真臻女士為本文做出的幫助表示感謝。

2021年7月號,No.282 深圳地鐵16號線開始鋪軌 疫情逐步控制後日本及中國藝術市場新走向 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南京研討發展 原要攜手富士康拼量產首部純電車 中國拜騰汽車陷入破產危機 從蘇富比春拍可看出系統收藏已難上加難 2022年蘇富比香港春拍仍然受到疫情的制約,境外藏家和行家還是無法進入香港本地參加拍賣活動,但最終拍賣結果還是可圈可點,尤其是高端精品的天價成交,總讓人驚喜連連。

2022-05-2207:40 陝西考古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呈現4000餘件珍貴文物 4月28日開放。

整座博物館展示內容涉及考古項目138個、共展出文物4218組5215件。

其中,90%以上珍貴文物都是首次與露面。

2022-05-2207:40 台灣「參展或拍賣之文物藝術品標本進口免繳納稅款保證金辦法」5月1日起受理書面申請 台灣文化部會同財政部在2021年11月19日公告了「參展或拍賣之文物藝術品標本進口免繳納稅款保證金辦法」,為了就是強化並活絡藝術交易市場。

受惠者包括了拍賣公司、私立博物館及美術館、畫廊及其他文化藝術事業。

2022-05-2207:39 香港的未來只能朝亞洲暨全球現當代藝術中心戰略轉移 紐約亞洲藝術週的拍賣,現只剩下骨董項目,已不見書畫;甚至所謂亞洲藝術也只看到中國骨董的熱度,日本、韓國、東南亞等亞洲各國的藝術品則是有一搭沒一搭,現今紐約早已不是亞洲藝術品的交易中心。

2022-04-2011:26 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現代藝術 2021年,蘇富比三度呈獻現代大師畢加索之經典鉅作,包括〈鬥牛士〉、〈男子半身像〉與〈抱膝女子〉三幅橫跨近二十年創作時期的精彩肖像,全數均以破億港元高價成交,屢次刷新藝術家的亞洲拍賣紀錄,引證亞洲藏家對畢翁的頂尖佳作需求強烈。

2022-03-2708:18 2022藝術市場必須面對三個趨勢 首先是往年都會在四月上旬舉行的香港蘇富比春拍,已宣佈將延到4月下旬,但這還得看香港疫情是否能控制的下來;如果疫情未見平息,按香港政府規定是無法聚會舉行拍賣的,因此這個被視為中國藝術品市場開春的第一場拍賣還得往後再延。

可見2022年開春的藝術市場仍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制約。

2022-03-2708:15 共0則留言 規範 發布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More 《CANS藝術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以古美術為定調的專業藝術月刊,嘗試用新聞速度的節奏、深入淺出的文字來剖析藝術產業種種現況,豐富多元的資訊;廣闊的視角,充份、及時地提供給世界各地關心華人藝術的每位讀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