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鼻子醫生介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紅鼻子醫生的演出,從每個人的需求出發,沒有年齡及狀態的限制,不論是新生兒、活潑好動的孩子、加護病房插管的病患、臨終安寧的孩子、焦慮無助的家屬、壓力沉重的醫護人員 ... 組織介紹 紅鼻子醫生是誰 紅鼻子醫生培訓特色 誰需要紅鼻子醫生 行政團隊 演出團隊 年度報告 工作任務 醫院演出 視訊演出 多元陪伴 對外推廣 專業小丑醫生培訓 我要捐款 最新消息 【醫起手護】護手霜公益方案 紅鼻子說故事OnAir 視訊演出2.0-申請中 最新文章 媒體報導 各界回饋 影音照片 合作支持 我要捐款 English 中文(台灣) English 中文(台灣) 首頁 組織介紹 紅鼻子醫生是誰 紅鼻子醫生培訓特色 誰需要紅鼻子醫生 行政團隊 演出團隊 年度報告 工作任務 醫院演出 視訊演出 多元陪伴 對外推廣 專業小丑醫生培訓 最新消息 【醫起手護】護手霜公益方案 紅鼻子說故事OnAir 視訊演出2.0-申請中 最新文章 媒體報導 各界回饋 影音照片 合作支持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 台內團字第1050092644號 ©2022紅鼻子醫生Dr.Rednose.AllRightsReserved. 我要捐款 紅鼻子醫生介紹專業演員高規演出   紅鼻子醫生是一群富有舞台經驗、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各自具備逗人歡笑的拿手絕活。

通過每個禮拜一至二次的固定頻率,進入醫院開立「微笑處方」,利用有趣的遊戲、音樂及肢體表演等,為醫院裡的孩童、家屬、醫護團隊及高齡長者,打造專屬於他們的小丑表演,讓大家從緊張焦慮的情緒中紓解,藉由歡笑緩解身體與心理上的病痛及壓力。

  紅鼻子醫生的演出,從每個人的需求出發,沒有年齡及狀態的限制,不論是新生兒、活潑好動的孩子、加護病房插管的病患、臨終安寧的孩子、焦慮無助的家屬、壓力沉重的醫護人員等,紅鼻子醫生都會根據病情與治療狀態、現場環境氛圍、每個人的身心狀態,在不影響醫療行為下,設計出一段段專屬表演,緩和身心的病痛及壓力,為他們留下溫暖開心的片刻。

扎實的培訓基礎   紅鼻子醫生是一份具有高專業度及高要求的表演工作,在醫院的演出不是制式節目,沒有既定劇本,也無法事先排練。

紅鼻子醫生的演出著重的是與醫院的人們建立一段相互扶持關係與對話連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演員必須經過扎實訓練及通過層層考核。

  我們紅鼻子醫生都得是專業的表演者,並且在上線前必須接受6-9個月以上的培訓與實習,內容包含:表演藝術課程、醫療衛教、心理發展等理論課程,以及醫院觀察、實習演出。

藝術課程包含音樂課、面具課、肢體動作課等,讓演員們站穩腳步,學會運用各種小丑表演技巧,從呼吸、表情、動作、語言掌握表演節奏,在最「當下」的狀況下出招與接招,在嚴肅的醫療環境中塑造出輕鬆詼諧的情境。

  每個人的個性、病況、喜好都不同,要為不同年齡層的對象提供量身打造的演出,除了藝術課程,紅鼻子醫生還必須具備在醫院工作的基礎知識,例如基本衛教、疾病認識、醫病倫理、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等。

醫療理論課程著重培訓演員們的服務專業,確時避免在過程中干預醫療行為,並更認識自己、學會演出中的投入與演出後的抽離之間的轉換,以及陪伴對象離世後的心情調適等等,這些可能有的壓力或悲傷,演員們都得學會如何排解與自我照顧。

  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演員也將到現行駐點演出的醫院,觀察線上紅鼻子醫生演出狀況,並與資深演員搭配實習演出,實際在服務現場實作及感受,全程皆由講師或教練在旁觀察記錄評估,依據演出情形給予回饋及建議,並於實習結束時依此作為考核依據。

不間斷進修訓練   即興表演本來就有其難度,而在充斥著醫療設備、隨時有突發狀況的醫院病房環境中演出,又更需要深厚的功力。

所以紅鼻子醫生必須持續精進表演技巧,對演出對象的病情與療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並時時刻刻保持專注,以細膩的觀察力拿捏互動,給予最合乎病患、家屬和醫護團隊需求的支持。

  紅鼻子醫生的在職訓練,主要為每月例行團訊及年度集訓。

例行團訊包含討論與課程,在資深講師帶領下,演員們會討論彼此在醫院演出狀況與問題,而課程則依演員需求安排表演、心理、醫療等各領域的專業講師,幫助演員學習新知增強底蘊,加強小丑彼此間的搭擋默契。

  相較於國外小丑醫生(ClownCare)發展行之有年,其經驗及針對不同年齡背景演出的專業精細度皆值得借鏡學習。

所以在年度集訓中,協會每年都會規劃邀請國內外資深小丑醫生講師,針對嬰幼兒、青少年和高齡長者等不同主題加強訓練,達到強化其表演能力及心理素質、提升專業職能的深度,並透過彼此交流學習,建立出更適合台灣需求之小丑醫生演出服務機制。

定期回饋評鑑諮商   為維持服務品質及專業度,紅鼻子醫生醫院內的演出皆遵循著縝密安排的流程,且必須接受半年一次的考核評鑑,而評鑑前演員必須先針對目前狀態自我評估。

在搭配協會資深教練團的觀察、輔導與評鑑後,通過綜合評估的演員,才能繼續進入醫院演出。

  當然,助人工作者,也需要暖心充電。

由於長期在醫院服務,除了承受許多負面情緒外,也會因別離而產生失落與悲傷。

演員除了每季都必須繳交回饋報告,透過文字、圖像或不同藝術形式,梳理經歷故事與與覺察內在心理狀態,協會安排定期的心理諮商輔導,幫助陪伴演員面對情緒,維護其身心平衡。

BuynowNotranslationsavailableforthispag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