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 OwlNews - 奧丁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2《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 · 人文社科類前七連三年相同靜宜、暨南進步明顯 · 明志排名全國技職第四文藻國際化表現優異 · 逢甲突破醫科包圍私校類第 ... 最新 科技 產業 政治 生活 健康 財經 體育 娛樂 國際 地方 旅遊 藝文 名家 熱門新聞熱門新聞新聞類別: 最新 科技 產業 政治 生活 健康 財經 體育 娛樂 國際 地方 旅遊 藝文 名家 生活 2022《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奧丁丁新聞OwlNews 2022《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出爐 觀傳媒 @ 2022-07-12 幫作者充電 共獲得 0 次充電 稍後閱讀 複製連結【記者杜雨芙/綜合報導】《遠見雜誌》2016年率全台之先,發布第一份、亦是唯一的「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今年邁入第七年,今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

成大擠下陽明交大和清大,站上綜合大學榜的亞軍,僅次於臺大,而三至五名分別為陽明交大、清大、中山。

人文社科類前五名連兩年完全相同,分別為臺師大、政大、淡江、中正、輔大;技職類前五強也和去年一致,前五強分別為臺科、北科、雲科、明志、高科;醫科類與去年同樣不變,北醫蟬聯冠軍;私校類前五強學校也是去年老面孔,唯無醫學院系的逢甲大學今年進步一名,來到第四,成為無醫學院私校中的全國最佳。

五大分榜30強出列六大面向檢視校務發展今年排行榜整體呈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M型僵固化發展態勢。

少子化下,台灣每年大一新生總數,愈來愈難以支撐每一所學校永續營運,前段班大學吸納頂尖學生,強者愈強;中段班大學尋找亮點,走向小而美的特色化辦學;後段班則難掩頹勢,逐漸退場。

而在針對各校正副校長的調查中,發現「產業連結」「跨域整合」和「國際合作」三大主題,是各校最重視的校務發展方向。

《遠見》大學排行榜評選學校門檻為「學生數3000人以上,且助理教授以上教師數150人以上」,而這被視為大學能否永續營運的基本門檻,今年全台133所大專院校中,拿到評選入門票的僅剩89所,跌破90大關,情勢令人擔憂。

《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每年優化指標,精準反應台灣與國際人才發展趨勢,包括永續減碳、雙語國家、科技人才等議題。

今年同樣結合遠見民意研究調查、政府公開資訊、世界最大學術資料庫愛思唯爾(Elsevier)的Scopus資料庫,以及SciVal研究分析指標,以六大面向44項指標評比,公布五大分榜前30強(醫學類為前六強),讓各大學明瞭自己的競爭位置。

佈局ESG和半導體成大站上綜合類第二2020年起的半導體回台設廠熱潮,以及今年四月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半導體人才」和「淨零碳排人才」成為當前最稀缺的兩大人才顯學。

成大多年前就開始推動USR課程及SDGs學程,也大力促成與南部高科技業者的產學合作,提前佈局正確方向,成大在永續排名和產學金額雙雙起飛,今年擠下陽明交大與清大,站上綜合類亞軍,僅次於臺大;中山去年至今連拿四大國家級高教重點政策「半導體學院」「國際金融學院」「雙語標竿大學」「後醫系」,社會聲望大漲,回歸第五(表1)。

人文社科類前七連三年相同靜宜、暨南進步明顯人文社科大學前七名與連續三年排序相同,分別是臺師大、政大、淡江、中正、輔仁、東華、銘傳,第八名為去年排名第十的靜宜大學,進步兩個名次,第九名則為去年第14名的暨南大學,進步5個名次。

人文社科大學由於學科屬性,國際論文表現過往多半不如工程、資訊、生醫等學科,然而隨著永續議題日趨熱門,永續相關的管理、社會、人文、地理等研究,都帶過去長期關注於地方服務的靜宜、綠色永續的暨南能見度增高,排名進步(表2)。

明志排名全國技職第四文藻國際化表現優異社會大眾對技職的傳統認知,都是「國立優於私立」,然而去年台塑集團體系的明志科技大學首度突擊敗高雄科技大學,站上技職類第四名,今年持續維持好成績,也是國內私立技職中,社會聲望、學術表現、財務體質最優秀者。

而文藻外語大學則在國際化面向上,同樣擊敗多所知名國立大學與科大,外籍教師比例更高居全國第一,私校只要鎖定特色,就能創造獨一無二(表3)。

逢甲突破醫科包圍私校類第四元智進榜前十私立大學前七名與去年相同,前五名中有四校具備醫學院,分別是北醫、中醫大、長庚、高醫,逢甲為前五名中唯一沒有醫學院的學校,6~10名依序為亞大、淡江、中原、元智、東海。

元智為今年前十強中唯一新入榜者,不僅是國內第一所開辦全英語教學的大學,也是國內第一所獲得國家品質獎的大學,面對去年開辦的「雙語國家」政策,以及近年大學退場議題,教學品保有目共睹,排名因此提升。

(表4)。

北醫蟬聯醫科類冠軍中醫大排名第二醫科類由臺北醫學大學蟬聯冠軍。

北醫近三年將人才培育發向,從傳統「醫事人才」轉為「生醫產業生態鏈人才」,鼓勵校內師生創新創業精神,結合學校科研、醫院臨床與產業議題,推動生醫新創孵化器,成功成立超過20家新創公司,持續站穩國內醫科類大學冠軍。

第2~6名為中醫大、高醫、慈濟、中山醫、長庚科大(表5)。

永續人才發燒,ESG議題重塑大學排名表現;大缺工時代,務實化教學讓私校與技職出現亮點;南北均衡政策,國家級計畫與資源大舉投注南台灣大學。

不同學校如何抓住其中轉機,扭轉少子化帶來的招生衰退宿命,成為高教M型化發展下的右端贏家。

(完整內容可見《遠見雜誌》七月號)影音報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6tDaWG8lAc數位專題:https://education.gvm.com.tw/rankings/2022/index.html 查看TXHash 認證 原報導傳送門 充電計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幫作者充電,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瞭解詳情 幫作者充電 更多生活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您已開著發呆3分鐘,要不要看其他文章 更多報導 取消 登入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Cookie,若您不願接受Cookie的寫入,您可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時本網站提供最新版本 隱私權政策 及 使用者條款 ,詳情請點擊上述連結深入了解。

同意 前往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