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塑膠袋的一塊錢跑去哪? | 108畢製-碩士班_郭芳彣 - Wix.co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環保署於107年1月1日擴大塑膠袋管制對象,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管制場所從原本7大類新增至14大類,法令上路後,部分受管制商家以「購買一塊錢」取代原本免費提供,對此 ...  Thissitewasdesignedwiththe.comwebsitebuilder.Createyourwebsitetoday.StartNow 買塑膠袋的1塊 跑去哪?永續環保與民生經濟拉扯戰環保署於107年1月1日擴大塑膠袋管制對象,禁止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管制場所從原本7大類新增至14大類,法令上路後,部分受管制商家以「購買一塊錢」取代原本免費提供,對此環保署回應,法令規範中並未規定膠袋一元的售價,法規不明確引發部分民眾質疑,此舉是否圖利廠商,同時也為商家帶來困擾。

  根據經濟部公開資料顯示,108年塑膠袋銷售額高達 147億2千1百43萬元,龐大金流最後是流入廠商口袋還是作為未來規劃環保政策使用?   經過訪談第一線攤商與塑膠袋大盤商說法,發現限塑政策擴大實施後,塑膠袋使用量並未大幅度減少,在民間仍出現「多給我一個塑膠袋,我要去前面買麵包」的亂象。

  由於第一線現場與環保署公布限塑成效數據有明顯落差,本專題透過爬梳經濟部統計處與能源局公開資料,整理10年相關數據及長期關注塑膠袋議題環保團體訪談,帶你一起挖掘真相。

​關於限塑政策大家怎麼說?限塑政策2.0 首要目標  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量 ​ ​ ​ 環保署表示,民國91年制定的限塑政策為避免民眾有圖利疑慮,規定購物用塑膠袋厚度需達0.06公釐,讓成本接近一塊錢且希望塑膠袋可以重複使用。

​ 經過15年觀察,發現塑膠袋重複使用可能性非常低,且厚度增加使用量卻未見減少,因此在這次修正法案中取消厚度的限制。

​ 環保署法令的成效往往和民眾接受度有關係,近年台灣民眾環保意識抬頭,比較能接受「犧牲一點不方便,換取環境保護愛地球」,這次新增的7大類別管制對象,仍以外層塑膠袋為主,包裝食物的塑膠袋則不在此規範。

取消厚度限制 有效限塑從「減袋」開始環保署106年依據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修正購物用塑膠袋限制,包含擴大管制對象和取消購物用塑膠袋厚度,且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袋子也納入管制。

2.0的限塑政策中,減少一次性使用的塑膠袋是主要目的。

​ ​ 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的管制營業場所從原本7類別增至14類別,環保署預估擴大管制對象後,預估一年可以減少45億個塑膠袋。

​塑膠袋一塊  未進國庫 ​ 針對民眾最質疑的「限塑政策是否圖利廠商」環保署回應:限塑政策修訂意在減少「減袋」,以減少民眾的使用為主。

  對於圖利廠商的質疑,目前法源僅公告禁止免費提供,將塑膠袋商品化,因此業者制定的價格或營利由業者決定與吸收,龐大金流量最後還是流入廠商口袋。

​ ​​直擊衝突第一線政策上路之後,擴大的管制場所成為環保與經濟拉扯戰中的第一現場,業者說環保署只有公告「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並未制定標準售價,因此他們只能以目前最小面額1元收費,但客人質疑的聲浪卻從未停止過。

政策上路陣痛期 ​業者成教育民眾管道​ 在限塑政策上路初期,受影響的不只有購物的民眾,擴大管制的7大類別業者更是夾在環保署與顧客之間,一方面擔心違反規定會被環保署開罰;另一方面則是不斷接受民眾的抱怨與質疑。

擁有六間連鎖茶飲的老闆楊瑞鐘表示,雖然環保署明文規定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也做政令宣達、提供店家貼紙海報,但是民眾在知道與理解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遙遠。

  「你們成本減少,飲料有沒有比較便宜」是初期最常聽到的質疑,楊瑞鐘說自己做生意不可能和客人硬碰硬,因此只能想辦法停下手上的工作,慢慢解釋給客人聽,大部分客人並非不能理解,通常是情緒問題,而這個情緒問題卻是決定生意能不能成功的關鍵,因此楊瑞鐘說即使花上時間成本,也必須要向客人詳細解釋。

​ 由於環保署在法令中僅訂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而非規定塑膠袋售價一塊錢,楊瑞鐘說環保署立意良善,愛地球人人有責,但作法卻對業者帶來不少麻煩,畢竟塑膠袋的成本也才幾毛錢,因此引發客人質疑,懷疑業者利用塑膠袋也再賺一手。

​ ​   雖然一塊錢看起來不多,但積少成多一元也會變成一筆金流。

面對這股質疑的聲浪中,楊瑞鐘說:「一直停下來解釋、教育民眾實在不是一個長久之道,而且加盟商如果溝通不完善,也會引發跟客人的衝突,更會影響企業品牌形象得不償失」,因此他決定逆向操作,將這一塊錢拿出來做公益,扣除成本後全數捐給社福團體。

楊瑞鐘表示客人把一元投進捐款箱後,會感覺自己在做公益,就不會再質疑。

​ 楊瑞鐘提出,雖然他並非大型連鎖手搖品牌,但目前仍有擴大展店計畫,這一塊錢的金流量也許無法回歸環保用途,但身為業者以永續經營的概念,將這筆錢回歸社會公益上,自己也比較心安理得,同時塑造商業品牌形象。

​ ​面對質疑逆向操作 法規與顧客間雙贏 對環保盡心力 業者責無旁貸​ 「其實大部分的業者,也都會想要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只要告訴我們方法」楊瑞鐘提及除了設置捐款箱,目前也規劃以不織布的袋子取代塑膠袋,雖然不織布的袋子成本比塑膠袋高,但仍會延續一元投入捐款箱的做法,他認為業者面對環保議題時,其實願意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但大家通常都不知所措,如果政府可以提供業者方法​,例如完善回收制度、商圈回收機制等,這些方式業者都會強力配合。

​ 飲料減袋逾七成 豬血糕袋卻逆向成長​ ​未在管制對象內的菜市場攤商周秀珍表示,有客人買麵多要袋子去買麵包。

楊瑞鐘說這種情況並非個案,他自己除了連鎖飲料之外,內湖737豬血糕也是他的品牌,「客人常會買完豬血糕再要一個袋子買飲料。

」目前法規僅明定手搖杯業者為管制對象,但其他攤商種類非管制對象,因此塑膠袋可能為減量。

塑膠袋 真的變少?環保署表示,限塑政策修訂後預計每年可以減少25億個使用量,但在沒有管制營業場所中,使用量卻不見下滑,有些甚至成長。

​ ​減袋到底有沒有效果?塑膠袋大盤商這樣說​限塑減袋計畫  塑膠袋銷售無劇烈變化 ​​​限塑政策實施後,擴大管制對象的業者成為首當其衝對象,塑膠袋大盤商吳俊翰表示他的客群涵蓋範圍十分多元,有一般小吃攤商、傳統市場、銀行、成衣廠等。

吳俊翰透露在限塑政策實施後,生意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除了連鎖品牌大量訂製的訂單銳減,架上公版的花袋、素面背心袋並沒有因此大幅減少。

​ 他坦言,限塑政策擴大管制對象中,排除了最大宗的客群,也是目前仍大量使用塑膠袋的對象,包含攤商、傳統市場的攤販等,塑膠袋的批發也許有些微的影響,但整體銷售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 ​ ​   ​ ​ ​ ​ ​價格戰持續開打  便宜至上為贏家  ​雖然限塑政策並未對業績帶來劇烈的變化,但業者們對於價格的要求卻日漸敏銳。

吳俊翰說限塑政策實施後,對於連鎖業者而言數量確實減少,通常以量制價的訂製品成本隨著數量減少攀升,因此連鎖業者通常在價格上特別敏感,而小吃攤的業者或傳統市場攤商,限塑政策上路後,他們更是不斷追求更低價產品。

​ 因應限塑政策實施,吳俊翰表示許多業者開始詢問生物可分解塑膠袋,在政策上路後兩個月詢問度不斷,但最後礙於生物可分解成本太高而作罷,無論是塑膠袋還是可分解塑膠,最終都必須回歸市場機制,價格高自然就會被考慮,價格低對於業者來說是節省成本首選,因此價格通常是決定數量的關鍵。

​油價越低  塑膠袋產量越多?​ 塑膠袋大盤商吳俊翰說,油價與塑膠袋售價之間呈正比關係,當商品回歸市場機制,成本越低、售價越便宜,這樣產量會不會更多?根據經濟部與能源局公開資料顯示,僅在102至103年間油價下跌產量上升,其餘數據並無法顯示油價的波動與塑膠袋的產量或內銷量之間有關連,因此排除油價會影響產量因素。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年)​資料來源:經濟部​塑膠袋10年生產量與內銷量近10年產量趨勢圖顯示,塑膠袋的產量持續穩定的成長,市場供需之間保有穩定關係。

而內銷量部分,數據顯示自107年修訂限塑政策後,塑膠袋銷量大幅度下降。

​近10年石油油價走勢圖 ​資料來源:能源局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年)成效落差之關鍵 非法工廠黑數 ​​ 排除國際油價因素後,經濟部公開資料證實限塑政策已開始大幅度的奏效,但此項結果卻與民間業者說法有明顯落差台灣看守協會理事長謝和霖對此表示,台灣塑膠袋生產門檻低,許多小型不合法工廠常躲到農地製造塑膠袋。

​​​ ​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去年至立法院進行「資源回收政策」總檢討時說,目前塑膠袋非法工廠難以稽查,導致無法將塑膠袋公告應回收,貿然行動相會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雖然非法工廠難以稽查,但其生產的商品因沒有稅賦成本,悄悄以更低的售價流入市面。

限塑政策是否有效減少塑膠袋使用?​本專題根據經濟部公開資料整理出塑膠袋近十年總銷售量、生產數量、內銷量排序。

​107年1月1日限塑政策修正上路後,108年是否有效地減塑,在近十年內產量表現如何?​點擊下方欄框2下,即可得知108年在各項統計的排序。

​減袋的能與不能 大量製造塑膠袋使用的營業場所並未受到管制 ​塑膠袋成本太低,售價便宜容易造成浪費。

​目前塑膠袋回收行政系統不完善​​,回收率太低。

懶人包.001presstozoom懶人包.002presstozoom懶人包.005presstozoom懶人包.001presstozoom1/5為什麼早餐店、小吃店使用塑膠袋沒有被列管?回溯至民國91年限塑政策,最初政策裡列管不得免費提供的場所共有8大類,包含原本的7大類別和「有店面之餐飲業」,大家熟知的早餐店、小吃攤等原本也是列管對象,但當時引發民眾及塑膠免洗餐具業者強烈的反彈,最後因為民意壓力下取消對「有店面之餐飲業」的列管。

​ 台灣看守協會理事長謝和霖長期關注台灣限塑政策,他說當時壓力來源通常是民眾直接向民意代表或高層反映,由上層壓力施予環保署,因此不一定是環保署不願意納管,對此環保署表示,政策實施成效關鍵通常來自於民眾接受程度,如果政策實施造成民眾生活巨大不便,立意再好的政策成效都十分有限。

​ ​ ​   環保署針對目前的情況,提供經費給各縣市環保局進行民眾教育與體驗活動,例如台北市環保局在12個傳統市場設置「環保袋循環箱」,類似愛心傘桶概念,提供忘記帶購物袋民眾取用,民眾可提供家裡多餘環保袋至循環箱中,落實環保概念。

兩難下環保署這樣做 非法業者流竄塑膠袋回收難題產銷履歷概念 地下工廠、課費​一把抓購買塑膠袋的一元,若使這筆金流回收到國庫,作為上述回收管理系統使用,首要須解決非法工廠的問題,其次才能將塑膠袋公告應回收,將這筆金流回收到國庫。

​ 針對此難解情況,台灣看守協會理事長謝和霖提出,「蔬菜生產履歷」概念。

他建議環保署:給予合法塑膠袋業者一串條碼,印製在塑膠袋上,條碼可以顯示出製造商名稱以及材質。

  此外,根據廢清法第67條,民眾可針對無條碼或無產銷履歷的塑膠袋檢舉,並可獲得檢舉獎金,全民監督非法塑膠袋業者。

​ 條碼產銷概念,既可排除非法業者,也能確實將塑膠袋納入回收系統,不僅讓一塊錢金流回到國庫中,也透過有效的回收處理,減少對土地污染。

​政府如何將廢棄物變黃金?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第21條,政府可將有嚴重污染的包裝、容器公告應回收。

  被列為應回收的廢棄物,其製造、販賣或進口業者必須繳交「回收清潔處理費」,環保署將「回收清潔處理費」作為回收管理基金來源,並將其支付給回收處理業者,形成回收金活水池,落實環保循環概念。

如果你覺得這個議題很重要 可以分享讓更多人看見除了分享,還可以這樣做 ​​​ 我們將把這份連署書提交給立委排進國會議程。

​連署將塑膠袋有效回收提交表單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若廢棄物本身具有經濟價值,資源回收業者就會主動收取,例如鋁圈、廢鐵等。

​ 但不具經濟價值的高污染廢棄物,政府就會將其公告,透過回收機制使它產生經濟價值,讓回收業者願意處理,例如寶特瓶即典型案例。

$0.2nt寶特瓶可以回收 塑膠袋不行?寶特瓶可以透過食品加工廠或進口商,找到收取回收清除處理費,但塑膠袋大多獨立販售,且存在非法地下工廠。

  因此環保署若將塑膠袋公告應回收,對合法業者收取回收清除處理費,將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合法業者成本增加,非法業者既不用負擔多餘成本,還能以較低售價將產品快速銷售到市面上。

​$2NT塑膠袋太便宜我們應調高價格來應對嗎?​永續經營重塑成本概念塑膠袋生產容易且價格便宜,因此廣泛的運用在商業銷售的包裝上,消費者也因為取得容易,導致塑膠袋常被濫用丟棄。

清大副校長陳信文認為,目前限塑政策要求不使用塑膠袋是一種較為激進的做法,永續的概念並非過原始生活,而是如何在環保與基本需求、及追求較高生活品質之間取得平衡。

​ 塑膠袋被冠上「萬年不壞」的惡名,對此陳信文表示以化工專業觀點說,任何材質或物品只要經過適當的處理,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不妥善的回收制度才會造成環境污染。

​ 而生命週期的概念可以解決目前塑膠袋過於便宜導致濫用情況,顛覆傳統塑膠袋的定價方式以製造成本作為售價,將後續回收成本納入總成本估算,例如紙尿布被大家認為較布尿布更不環保,但加入後續處理成本、處理造成的污染,經過精算之後布尿布在清理上製造的污染比紙尿布更多,且布尿布的使用壽命並非永久性。

生命週期評估說明,評估商品的成本或是對環境衝擊,都應該以完整的生命週期為基準來精算,而非只以使用次數或是回收再利用作為評估的標準,將這個概念應用在目前塑膠袋濫用的問題,陳信文說目前我們售價中都只有製造成本,應再納入後續回收處理的成本,若政府精算後發現塑膠袋後續處理成本大於製造成本,將問題回歸市場,同時公告成本精算,塑膠袋減量問題也許不會這麼棘手,也不會引發這麼多民怨。

​傳統成本概念​生命週期評估成本概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