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我們應該慚愧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爸媽不在家》(ILO ILO),你大概想到編導陳哲藝在怎樣的家庭中長大。
... 父親對菲傭Terry 不差,Terry 知道他抽煙秘密;差不多結局時,兩個人 ...
Jumptonavigation
《爸媽不在家》我們應該慚愧
搜尋
Google
看《爸媽不在家》(ILOILO),你大概想到編導陳哲藝在怎樣的家庭中長大。
影片開始時,還以為父親是個不好惹的大男人,日常生活頗不檢點。
妻子洗澡他小便,幾乎忘了冲水,弄髒廁所還得妻子善後。
後來父親出場多了,才知他工作不如意,金融風暴害他股票輸錢。
他垂頭喪氣,有苦自己知,躲在梯間抽煙納悶,回到家還算隨和。
他對兒子家樂最嚴厲一次,是跟妻子因為錢財鬧意見,一氣之下把家樂的嘈吵「電子雞」丟出車外(Tamagotchi,父稱為「他媽的雞」)。
父暗悔那次脾氣大,某天受電視紀錄片啟發,趁兒子生日送上可愛的小雞(好一招以雞換雞!)。
父親對菲傭Terry不差,Terry知道他抽煙秘密;差不多結局時,兩個人在露台吞雲吐霧,一起看着夜深的街道。
在同一屋簷下,他們各有苦衷,無聲勝有聲了。
生命挫折各自面對
那是1997年,金融危機令不少人走投無路,主角一家三口算是不幸之幸,還期待新生命的降臨。
母親頂着大肚子上班,天天為老闆打辭退信,看着同事一個個黯然離職。
她當然誠惶誠恐,偏偏家樂不懂性,屢在學校犯事,不時令她在工作及家庭之間進退兩難。
母親後來去聽「成功教主」的講座,口邊念念有詞「希望靠自己」,增多了點自信心,誰知教主原是騙局一場,只好笑自己愚笨了。
《爸媽不在家》最高明的是每個人雖有難處,它沒故意誇大、戲劇化,也不道德審判。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挫折本來就是生命重要的部分;無論為人父母還是伴侶,最親密的人也有進不去的心結,末了還是要自己面對。
Lifegoesone……
小皇帝的付出學習課
生命終究是孤獨的,小孩子不例外。
《爸媽》初段的家樂不討好,父母各自忙碌,他在家裏一人獨大,是個被寵慣的孩子,還欺負新來的Terry。
可幸家樂本性不壞,跟Terry「日久生情」。
他的彩票剪報最堪玩味,多少影射投機社會如何「禍延」下一代,但家樂演來不但不惡俗,還滿有童真。
彩票幫他在學校脫身(道出師長的偽善),他更想藉此挽救家庭的經濟困難,把Terry留住(聰明的故事懸念,訓育主任曾經中獎,令觀眾更好奇家樂的結果),全程不讓父母知道。
家樂這個12歲小孩,由了無牽掛、飯來張口、胡天胡地的小皇帝,到漸漸懂得付出,為別人着緊(就是愛了),天真地承擔家庭責任。
《爸媽》若有陳哲藝的自傳成分,無論細節準不準確(比如他說離別的剪髮只是虛構),小孩的感情非常真實。
《爸媽》中家庭和睦溫馨,但家樂的傷痛亦難尋分享對象,「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應該慚愧。
香港菲傭這麼多,幾多代孩子被她們帶大,父母安心工作,GDP增長、社會所謂「繁榮」全賴她們作後盾。
但好事不出門:知恩圖報的聲音少之又少;壞事傳千里:媒體中傷,把她們抹黑、妖魔化的不計其數。
在香港,她們「名正言順」的領不到最低工資,是這個富庶、物價每天飛升的社會中,是邊緣中的邊緣。
往日街頭所見,對菲傭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僱主大有人在(不用擔心,他們的子女看清楚了,家庭教育的惡果,未來將由父母領受)。
像《爸媽不在家》父親叫Terry同枱吃飯的,我未曾在身邊親友身上聽聞。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香港小孩長大了對「Auntie」——這個當年比父母還親的養娘回憶,終於在這部新加坡電影中找到認同了。
離家照顧別人留在家的孩子
《爸媽》寫出幫傭跟小孩的微妙關係。
生母因工作缺席,養母意外兼擔了她的角色。
影片的Terry穿上母親揚棄的裙子,偷偷塗上顧主的口紅,打扮年輕了,更有「戀母」味道。
Terry跟家樂的親密也是母親不能比的,母親漸漸對Terry有妒恨,她跟孩子的距離愈來愈遠。
對Terry而言,家樂也取代了她在家鄉的孩子。
現實是,菲傭多為人母,她們的孩子叫別人託管,自己卻千里迢迢到陌生的地方照顧別人孩子。
家樂生日,嚷着跟Terry合照,把母親冷落一旁;諷刺地到Terry子女生日,母親永遠不在身邊。
外傭經濟帶來多少家庭問題?孩子欠缺母親照顧,很早輟學,奉子成婚的個案不少。
少婦為了生計,只能選擇到外地打工,下一代又疏於照顧,問題循環不息。
《爸媽》寫得最含蓄、可能也是陳哲藝回憶最過不了自己的,是Terry對家樂的性啟蒙、吸引力,家樂一次拿Terry的胸部開玩笑,一次借故觸碰她的胸部。
最後家樂在車廂斯人憔悴,拳頭緊握撮髮也太纏綿了。
小孩或許不懂,但背裏寫劇本的陳哲藝一定知道,那一種關係的別離,才會以頭髮紀念。
陳哲藝說,新加坡急遽變化,社會從不惜舊,要重塑九十年代殊不容易。
但他還是很用心的把他成長的時空還原了。
巨型電視機、Walkman已經比較容易看出,據他說所有的道具,包括衣服、牀單、窗簾皆考究,還特意去馬來西亞訂做仿古樣式。
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對微細處的執迷為《爸媽》提供了令人信服又不賣弄懷舊奇觀的場景。
流行曲他不濫用,只有一幕響起了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歌詞選段不知有心無意:「在兩個人的世界裏,不該有你」,恰恰暗示母親、家樂及Terry三個人的關係。
喜歡陳哲藝對世情的態度,他很念舊、家庭觀很強,故人故事記之甚詳,他成長的環境一定充滿愛,家庭對個人成長太關鍵了。
陳把往事道來有淡淡哀愁,起落如行雲流水,用不着大喜大悲,年輕的他似乎已經看破。
《爸媽》露台三隻小雞,換了別人一定大做文章,他拍來卻很從容。
回看陳哲藝的短片,也涉家庭題材,像2007年的《阿嬤》拍祖母彌留之際,家人的不同反應,包括當兵回來、阿嬤最痛愛孫兒,他跪在牀邊痛哭。
阿兵哥就是陳哲藝的投射,他從小跟着阿嬤,這短片跟《爸媽不在家》異曲同工,都獻給生命中的女性。
2011年的另一短片《回家過年》亦是家庭故事,跟《爸媽》一樣重塑舊時代,描寫家庭在三個年代過農曆新年,很溫情窩心,細節(如團年飯桌上的雞腿)的呼應非常巧妙,選角、美指,化妝及道具一絲不苟,鏡頭極多變化。
《回家過年》對舊時代、街角小店的依戀,家人濟濟一堂,過年的溫暖氣氛,一樣是港片少見,一樣令我們共鳴。
Terry來到現實重聚
《阿嬤》及《回家過年》都是15分鐘短片(可在YouTube找到),陳哲藝的才華、品味已經很出眾。
他在英國念電影,對老師的三字真言銘記於心:拍電影只要把「形狀」(shape)、「力量」(energy)及「張力」(tension)三者弄好即可,已夠一輩子的摸索與追求。
所以陳哲藝的電影好看,是他很在意節奏及造型的變化,知道剪接及配樂的分寸。
《阿嬤》及《回家過年》圍繞家庭,兩短片手法大不相同,《回家》很輕快,一開始就是明快的配樂,小孩子踏單車在小巷穿梭;《阿嬤》則很安靜,十分沉實。
《阿嬤》雖說生離死別,陳哲藝竟全不用音樂,只在片尾字幕(結尾很有力量)配上兒歌《小白船》,令音樂的感染力更大!這次《爸媽不在家》故技重施,《爸媽》給人自然、不渲染感覺,來自他對配樂的克制。
但最後當片尾曲響起的時候,觀眾被優美的旋律深深吸引了。
順帶一提,《爸媽不在家》陳哲藝跟真實Terry相認的故事也十分傳奇。
他與家人記不起Terry全名,只知道她住在菲律賓的ILOILO(片名來由),本來是大海撈針。
可幸《爸媽》在康城得獎,消息傳回菲律賓,很多人想知道Terry是誰。
菲媒體於是發動尋人,竟令兩人二十多年後重聚。
都說現實比小說離奇,單這個重逢故事,又是一部電影的好題材了。
作者: 家明刊物: 明報Year: 2013年Month: 11月Day: 24日
延伸文章資訊
- 1《爸媽不在家》我們應該慚愧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看《爸媽不在家》(ILO ILO),你大概想到編導陳哲藝在怎樣的家庭中長大。 ... 父親對菲傭Terry 不差,Terry 知道他抽煙秘密;差不多結局時,兩個人 ...
- 2爸媽不在家:劇本簡潔有力,情感自然流露 - 獨立媒體
《爸媽不在家》談的是一個平凡家庭的故事,平凡得我和你身邊都有的故事, ... 平實的故事讓情感慢慢滲出,結局同樣感動得令人眼淚不期落下, ...
- 3爸媽不在家(ILO ILO)觀後感:故事簡單但情節豐富 - 有誌戲
- 4爸媽不在家,大膽的孩子在家做了什麼? - 人人焦點
《爸媽不在家》劇照. 影片的結局設置得相對比較圓滿,家樂父親賣掉車子、母親和父親達成和解,生活趨於平靜,家樂自己也變得愈發懂事,菲傭泰莉最終回 ...
- 5[電影心得]爸媽不在家@ MRW的反芻園地 - 隨意窩
201408301339[電影心得]爸媽不在家 ?電影心得. 推薦度:7/10 ... 這部戲並沒有完結,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結局,比如小孩變好了之類的。但是這也是真實的人生,就說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