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沈積岩 - 公共電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常見的沈積岩, 依砂石的顆粒大小與組成成分, 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種, 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

... 礫岩就是由許多礫石堆積後,膠結而成的岩石。

岩塊經過河流的搬運, ... 認識沈積岩 沈積岩從名字來看, 可以大略猜的出這類岩石的成因, 正是由於沈積作用而來的。

而沈積作用又得要歸功於河流的切割和搬運。

沈積的過程 在河流的中上游,兩岸的大塊岩石經過風化侵蝕作用,以及河流的切割作用,崩解為較小的岩塊。

隨著河流往下游流動,較小的岩塊也被搬往下游,而在搬運的過程中,岩塊的滾動,河水的沖刷,會將岩塊磨得比較圓,形成礫石, 顆粒再小的會變成砂,而顆粒最小的是泥。

河流的搬運能力會隨著流速改變,愈靠近下游的地方,流速開始變慢,河流已經帶不動比較大顆比較重的石頭,因此大顆的礫石先開始沉積了下來, 然後是砂的沈積,最後才是泥。

觀察沉積岩 台灣常見的沈積岩,依砂石的顆粒大小與組成成分,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種,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

礫岩 礫岩就是由許多礫石堆積後,膠結而成的岩石。

岩塊經過河流的搬運,稜角一一被磨圓,形成了外表圓滑,形狀像雞蛋的石頭,所以礫石也叫做鵝卵石。

礫石的直徑由數十公分到0.2公分不等。

砂岩 砂岩是由砂粒堆積成的,在岩石上會看到砂粒堆積時的紋理,呈水平的,波浪狀的,花紋十分美麗。

而在砂粒堆積的過程中,有時會夾入生物的遺體而形成化石。

砂岩的表面摸起來很粗糙,像砂紙一樣的觸感,一般顆粒的大小大概是2公厘到0.6公厘左右。

頁岩 頁岩是沈積岩裡頭顆粒最細的,它是由細泥所堆積而成,甚至可以叫它作泥岩。

仔細看頁岩的剖面幾乎看不出顆粒以及紋理,因為它的顆粒大多是直徑不到0.004公厘的細泥, 岩層中也很容易夾著生物的遺體。

頁岩容易因為雨水的沖刷而流失,因為風化作用而變成碎屑,所以不容易生長植物,稱為惡地。

砂頁岩互層 有時候我們會在野外發現,由兩種不同顏色,不同岩性的岩層,交互堆疊而成的山壁,可能就是砂頁岩互層。

在沈積的當時如果氣候穩定,可能沈積物的顆粒會比較細,就變成頁岩,但是如果遇到像是颱風,豪雨等等異常的天氣狀況時,比較大顆粒的砂石就會被沖帶的比較遠, 而堆在原本的頁岩層上,形成砂岩,這種一層頁一層砂的層狀構造我們就稱為砂頁岩互層。

因為頁岩的抗侵蝕能力比較差,所以相對的砂岩層會比較突出。

再加上頁岩和砂岩層的顏色不同,而形成了美麗的層狀景觀。

石灰岩 石灰岩也屬於沈積岩的一種,它的成因比較特殊,通常是由珊瑚,貝殼,藻類等生物的遺骸,堆積形成的礁石所膠結而成的。

珊瑚,貝殼,藻類等生物會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與鈣質, 長成骨骼或硬殼。

而在它們死掉了之後,遺體便堆積成珊瑚礁或藻礁,骨骼與硬殼釋放出大量的碳酸鈣,填滿礁石的空隙,便膠結成堅硬,緻密的石灰岩。

  小百科 黑金─煤,是怎麼形成的? 古代的植物死掉了之後,堆積在一起,突然被泥沙快速掩沒,當壓在上面的泥沙沈積物愈堆愈厚時, 植物就會開始起變化。

先是變成褐黃色或褐黑色的泥煤,而當植物在地底下的深度更深的時候,因為溫度和壓力都會增加,水分會漸漸完全脫去,再加上一些化學變化, 就變成了黑色硬實的煤礦了。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版權所有   ©2000 PublicTelevisionServiceFoundation.AllRightsReserved   台北市內湖康寧路3段75巷70號 觀眾服務電話:02-26349122  公共電視網際網路組 製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