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話題】2022年將是美國經濟關鍵轉折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美國經濟2021年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美聯儲最新預測全年GDP可增長5.5%,主要反映2020年疫情爆發出現了低基期和2021年各項經濟活動的穩健復甦。
首頁>新聞>財經消息>正文
【財經話題】2022年將是美國經濟關鍵轉折年
2021年美國經濟復甦強勁,但同時面臨了數十年最大的通脹壓力,2022年或成為景氣和通脹能否同時順利降溫的關鍵一年。
(MarkRalston/AFPviaGettyImages)
更新2021-12-298:16AM
人氣1127 標籤:美國經濟
Facebook
Twitter
Line
複製鏈接
Print
【字號】
大
中
小
正體
简体
【大紀元2021年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綜合報導)美國經濟2021年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美聯儲最新預測全年GDP可增長5.5%,主要反映2020年疫情爆發出現了低基期和2021年各項經濟活動的穩健復甦。
而進入2022年以後,美聯儲估計可增長4%,但到2023至2023年以後,由於2022年的基期已偏高,很可能呈現逐步緩增至2%長期增長的軌道。
另一個政策面的課題是通脹的情勢將如何演變。
根據美聯儲規劃,2021年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同比可增長5.3%,2022年將降為2.6%,2023和2024年將續降為2.3%和2.1%,逐漸符合美聯儲的政策目標2%。
以2021年來說,美國經濟歷經了數十年罕見的高通脹現象,全年經濟增長率5.5%幾乎被同時期的物價漲幅5.3%吃掉,民眾普遍感受到全面通脹的壓力。
一般認為,2022年是美國經濟由疫後的暴落暴起逐漸恢復長期常軌的關鍵年,美聯儲雖預測GDP增長率4%可超過物價漲幅2.6%,但挑戰未必比2021年輕鬆。
疫情的時好時壞或許仍將成為2022年美國經濟的一個變數。
以2021年第三季來說,美國GDP增長率降為2.3%,遠低於前一季的6.7%,就是受到Delta病毒的全面襲擊。
如今,新主流變種病毒Omicron同樣造成全球第四波大流感,健康專家估計這波疫情高峰可能出現在明年1月,這對2021年首季美國GDP可能造成類似今年第三季的衝擊。
同樣地,2022年首季的考驗不光是美國GDP的增長率會再度陡降,或許低於2021年第三季的2.2%,但更重要的是通脹的溫度是否能同步下滑。
部分樂觀的經濟學家估計2022年初美國通脹將觸頂反轉,若實際的數字持續竄高,很可能引發市場對於美聯儲將隨時積極升息對抗通脹的疑慮,屆時金融市場或出現不小的震撼。
往好處想,疫情發展至今,全球政府、醫療體系以致一般民眾對疫情的應對已漸趨成熟,疫情對勞動市場甚至對產品供應鏈打擊的效果或將逐漸遞減,理論上美國甚至全球通脹的溫度應該在2022年適度降溫。
金融市場迄今仍舊反映通脹問題可能已在解決之中。
其中,美元指數已上升到96附近,較2021年初的90以下已顯著回穩,表明來自各項原物料商品的美元報價已無法像此前那般瘋漲。
其次,代表通脹溫度的美國10年債殖利率近期被穩穩壓低在1.5%以下,遠低於2021年3月的高峰1.744%,說明債市對通脹的預期心理已領先降溫。
2022年物價的變數或主要出現在房租和薪資的增幅上。
一般估計,2022年美國租金可能續漲7%,雖低於2021年的10%,但仍舊不可輕忽。
在薪資方面,隨著美國失業率可能降到3.5%~3.8%,再度接近充分就業(Fullemployment)水平,美國經濟諮商局(ConferenceBoard)據此估計2022年薪資可能增長3.9%,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增幅。
就業、薪資甚至房市租金等實質經濟面的增長,其實也與金融市場互為表裡。
若2022年的股市表現仍舊平穩向上,報酬率應該難敵2021年的27%,但若出現5%~10%的年報酬,將意味著實質面的增長將不受金融面干擾。
若2022年股市爆發類似2020年3月之前的崩跌,實質面的消費經濟復甦必然受到某個程度的衝擊。
2021年美國經濟高增長伴隨著數十年的高通脹,反映美聯儲2020年3月以來政策面的超級寬鬆奏效了,但接下來美聯儲勢必採取較為緊縮的政策,在減壓通脹溫度之際,也同時促使經濟復甦步伐放緩,換言之,2022年是美國經濟休養生息關鍵的一年。
2022年也是觀察美國這個消費經濟的消費動能是否持續運作的關鍵一年。
2020年疫情爆發後,民眾經濟活動大受限制,儲蓄率一度飆高到33.8%,此後隨著經濟的解封和消費活動的恢復,儲蓄率已一路下滑,2021年11月降至6.9%,已恢復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換言之,2022年美國已無太多剩餘儲蓄的餘裕可供民眾進一步揮霍,這意味著消費的動能可能正恢復往年的水平。
根據亞特蘭大聯儲局的預測模型,美國2021年第四季GDP將增長7.6%,但接下來的2022年第一季將面臨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的衝擊,經濟的急速降溫或將難以避免,或許再度降到2%附近。
若2022年首季GDP出現負增長,拜登政府很可能趁著此一振興經濟的良機推出1.75萬億美元的支出方案,屆時將引發通脹另一波升溫的疑慮,也可能同時抵銷美聯儲潛在升息對經濟增長的負效應。
總而言之,2022年將是美國經濟疫後轉變到正常軌道的一年,疫情的風險仍在,來自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風險也將如影隨形,而2022年首季勢必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測點。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專題:中共病毒全球爆發/經濟影響
相關新聞
【財經話題】「缺櫃」亂象或加速美國通脹
人氣884
【財經話題】耶倫的升息談話含濃厚政治味
人氣936
【財經話題】不可低估通脹和高估滯脹風險
人氣953
【財經話題】也談「比特幣信徒」惡性通脹論
人氣1417
最熱視頻
【新聞看點】北京疫情內部洩底上海恐慌搶購
人氣4661
【財商天下】中共救市無效房地產信心崩潰
人氣4514
【菁英論壇】傳攻台和連任遭質疑習軍中遇挑戰
人氣3685
【橫河觀點】哈國動盪一帶一路鬆扣俄趁勢進入
人氣1305
【舞蹈三劍客】連續5場!如何撐過高強度演出
人氣47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
「大紀元將選取精彩讀者評論在全球報紙版面上刊登,請您与我們一起記錄歷史」
「大紀元保留刪除髒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貼等惡意留言的權利」
紀元圖解
更多>
【圖解】中共極端防疫措施盤點
人氣6218
【圖解】大瘟疫COVID-19爆發及掩蓋
人氣14636
【圖解】中美軍力差距多大(指揮篇)
人氣14287
新聞排行
更多>
1
劉嘉玲為弟媳慶生8億港幣身家或留給侄子
人氣24763
2
深圳一男子舉橫幅「打倒習近平」被警察帶走
人氣21903
3
【內幕】孫力軍涉金融政變家藏軍火庫
人氣17263
4
Omicron攻入上海上海大學學生「大逃亡」
人氣9184
5
都會升高血糖營養師解析為何蜂蜜比糖更有益
人氣8661
娛樂排行
更多>
1
時隔30年重返教職李冰冰以超強耐心待學生
人氣11138
2
李嘉欣送醫搶救兩日撿回命四大器官受影響
人氣7787
3
票房能助復出?范冰冰新片《355》北美上映
人氣5776
4
晒合照慶結婚14周年蔡少芬甜曝張晉一承諾
人氣4084
5
萬茜吐露產後復出辛酸敘述平實獲讚真實
人氣864
文化排行
更多>
1
【百年真相】掀開江姐的「英雄」面紗
人氣13418
2
黃檗禪師預言詩解當今之局
人氣4130
3
【奇緣】找到屬豬的人富貴30年北宋名將張永德奇緣
人氣2839
4
中國古典舞和芭蕾舞的比較
人氣2143
5
【未解之謎】營口墜龍事件背後的玄機
人氣2010
生活排行
更多>
1
腸道好人就年輕!簡單3招養好腸道菌、抗老化
人氣46703
2
蓬佩奧半年瘦40公斤這2招簡單卻不易復胖
人氣4977
3
草莓葉酸含量是水果界的第一名有助補血
人氣1417
4
【健康1+1】抗Omicron1個救命法用錯恐致命?
人氣723
5
甜食造成近視、度數加深這些食物傷害眼睛健康
人氣659
獨家視角
更多>
地方政府披露疫苗接種率泄國產疫苗真相
圖
【獨家】文件泄底冬奧令西安防疫更極端
【內幕】起底數字人民幣挑戰美元的布局(3)
圖
【內幕】起底數字人民幣挑戰美元的布局(2)
圖
【內幕】華為逃避美國制裁的暗招(下)
【內幕】華為逃避美國制裁的暗招(上)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
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
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我同意×
延伸文章資訊
- 1美國-實質GDP | 美國-GDP綜合指標| 圖組 - MacroMicro 財經M ...
最新數據 · 美國-實質GDP (SAAR, 季增年率, L). 2021 Q3. 2.30% · 美國-實質GDP (SA, 年增率, R). 2021 Q3. 4.90% ...
- 2【財經話題】2022年將是美國經濟關鍵轉折年
美國經濟2021年出現了明顯的增長,美聯儲最新預測全年GDP可增長5.5%,主要反映2020年疫情爆發出現了低基期和2021年各項經濟活動的穩健復甦。
- 3美國經濟 - 天下雜誌
2021上半年美國股市驚濤駭浪,歷經史無前例的經濟刺激、耀眼奪目的企業財報、美國經濟重啟都激勵標普500指數創高。展望下半年,通膨升高、聯準會購債計畫反轉的速度快 ...
- 4全球經濟數據總覽- StockQ.org
- 5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季度環比) - Investing.com - 全球金融 ...
作者Michael Kramer - 2021年9月13日. 本文獨家提供給Investing.com Invesiting.com -對於8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遠遜預期,大部分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