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時代來臨年過三十結婚成常態 - 公視新聞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台灣人越來越晚婚,有人是因為學歷高,延遲考慮結婚的年齡,也有些人是因為找不到對象。

... 標籤:婚姻, 不婚, 未婚, 晚婚, 離婚, 結婚, 結婚率, 交友, 戀愛顧問, ... #首頁#不婚篇#難愛篇#少子化篇#難愛篇晚婚時代來臨年過三十結婚成常態40年來民眾初婚年齡已延遲5至6歲楊光偉從事禮品代理,興趣是踢足球,八年前隊友帶了一群朋友來看比賽,認識了在印刷廠當行政的鐘怡君。

兩人交往四年後,因為意外懷孕而步入禮堂,小孩今年即將滿5歲。

楊與鐘在2015年結婚,當時男生30歲,女生32歲。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數據顯示,該年度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2歲,女性為30歲,可以說楊與鐘成家的時間點,跟一般人選擇差異不大。

但其實「結婚」這個選項,一開始並不在兩人的計劃裡。

在這之前我們也會覺得說,結不結婚好像也不是人生中必然一定要走的路,兩個人在一起很開心,相處很好,就好像也不一定要結婚。

兩人對幾歲結婚並不在意,但他們同時表示,如果能早點生小孩會更好,「現在從這時間點回去看,如果提早生的話,我現在就更自由。

」楊光偉說。

楊光偉跟鐘怡君都表示,在懷孕前,結婚並沒有出現在人生的規劃裡。

(攝影/許家嘉)楊光偉的父母在1980年結婚,當時各自是25、24歲,稍稍比平均值提前——1980年台灣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7.4歲、女性為23.8歲——但到了2019年,楊光偉結婚時,男女平均初婚年齡分別提高至32.6歲及30.4歲。

四十年來,台灣民眾的平均初婚年齡已向後延遲5至6歲。

雖然楊家父子兩代進入婚姻的年齡相差5年,但楊光偉表示,家人對結婚沒有給予太大的壓力。

「我媽是會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但那個比較像是母子之間的閒聊,沒有什麼壓力。

」居住在都會區的單身男女,尤其傾向晚婚。

以下圖2019年各縣市平均初婚年齡比較,台北市是男性(34.1歲)、女性(32歲),為最晚婚的縣市,男性比起初婚年齡最早的連江縣(30.7歲)相差3.4歲,女性較初婚年齡最早的南投、雲林、嘉義縣(29.1歲)則相差2.9歲。

且自2010年縣市合併後,台北市已連續10年蟬聯全國最晚婚的縣市。

2019年全國平均初婚年齡男性女性資料來源:內政部針對民眾初婚年齡往後延的現象,內政部委託民間團體所做的研究報告就指出,「女性教育的提昇與在學時間增加,確實是女性晚婚的重要因素。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則認為,現代女性個人自我意識高,會追求事業表現及較高的社經地位,就不想太早,甚至避免進入一個被約束的環境裡。

上網交友擴交友圈戀愛顧問助「精準配對」「現在的人都太忙了,他們根本沒有這個心思去外面找。

」Mita在一家線上交友APP上班,她的職稱是戀愛顧問,過去兩年促成了不少對情侶。

她認為,現代人工作越來越忙碌,或在工作環境裡不容易認識異性,因此願意付費使用線下配對服務,提高配對成功率。

有些男性因為工作環境缺乏異性,久了之後,可能就忘了怎麼跟女性異性去聊天。

過去的聯誼市場,是以傳統婚友社為主流,以中華民國單身關愛協會為例,先收取一筆入會費,每次活動再收取報名費,活動當天,媒人會安排需求、興趣相近的報名者坐在一起,讓客戶聊天、聯誼。

輕輕一滑,就會有不同的對象出現在螢幕上。

手機交友APP雖然方便,但戀愛顧問Mita表示,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對的人」,並不容易。

(攝影/許家嘉)但新形態的線下配對服務,在收費方式及協助配對的做法上,都跟傳統婚友社有著明顯的差異。

Mita表示,她們會先跟客戶進行深度訪談,結束後,系統會按照客戶的需求計算費用。

客戶要求越多、越仔細,收費自然而然也會提高,比如只接受18至25歲異性的客戶,收費就會比接受18至30歲異性的客戶高,「同時,合作時間越長,你的機會就越多嘛,那當然價格就會比較高一點。

」戀愛顧問與客戶做深度訪談,從上一段感情如何結束,到理想對象的身高、體型等,釐清客戶需求。

(攝影/許家嘉)雖然價格因人而異,但Mita強調,系統只會安排「相配度100%」的客戶見面,如果要說成功機率,「10對裡面大概3至至4對吧。

他有沒有去諮詢他的顧問等等,其實都會影響。

」她認為,要進一步成為情侶,還是要看當事人有沒有繼續努力,像之前有個男客戶就非常積極,「比如說剪頭髮前,他會跟我討論他的造型,或是說他今天可能面試,他也會問:『Mita,我這樣穿可以嗎?』」新舊線下交友市場的差異,也反映在客戶年齡上。

根據網路交友服務業者「拍拖約會吧」提供的資料,使用線下服務的客戶,無論男女,皆以26至35歲為最大宗。

相比之下,傳統婚友社客層年齡較高,中華民國單身關愛協會創辦人劉怡君則表示,客戶以三年級到六年級生為主,時代變遷,科技改變了社交型態,她感嘆:「七、八年級這個階段的年齡,已經不是我們能辦的。

」年輕是優勢研究顯示:年紀越大越難被接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張榮富教授長期研究國內網路交友與婚姻配對現況,在2017年,他以2012年國內最大的網路交友平台「愛情公寓」的會員資料為樣本,分析出男女在不同年齡層的被接受度,以及男女擇偶時的對異性年齡上限、下限偏好。

讀者如果想測試一下自己的「異性緣」,可以在下方輸入性別與年齡,看看自己被接受程度是多少!性別男性女性年齡我準備好看我的年齡接受度了根據研究結果,不管男性或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年齡被接受度就會越來越低——在30歲的時候,年齡被接受度仍高達八成,但到了36歲,年齡被接受度就會降到剩一半。

過了41歲時,年齡被接受度會再急遽下探至四成以下,也就是說,找伴侶的難度會再提高一層。

「年齡接受度,簡單來講就是我想要的人當中,有多少人會想要我?舉例來說,我寄了10封信出去,有多少人看到我的年齡之後會回寄信給我?」張榮富指出,若單純以年齡為考量因素,不論男女,年紀跟被接受度都是呈現負相關。

大齡男女擇偶難女性易被汙名化張榮富在同一份研究報告中,針對台北、台中、高雄男女對異性年齡偏好做過統計。

以19歲的女性為例,她們平均可接受與比小自己一歲、大至六歲,也就是18到25歲的男性交往。

但隨著年紀增長,當遇到張榮富所提「可婚對象較少」的情況,放寬對象年齡上下限,通常是一般人主要採納的因應策略。

男女對異性年齡偏好上下門檻資料來源:張榮富、吳杭彌,2017年,《異性的或自己的年齡偏好何者更影響擇偶機會?擇偶網站都會區男女的模擬配對分析》。

註一:接受年齡採平均數與該年齡加總後四捨五入值。

註二:研究樣本來源為國內最大網路交友平台愛情公寓(i-Part)2012年的會員資料,並採用立意取樣方式,男女19至49歲各單一年齡組樣本各100人,從台北、台中與高雄三個都市,各取三分之一樣本。

張榮富認為,雖然這是最常見的策略,但卻也隱藏迷思:很多人只願意放寬下限,找更年輕的對象,卻不容易向上找年紀更大的對象。

他舉例:40歲的台北男性小明希望可以找到比他小五歲,年齡區間在30至35歲的女性,但一直未能成功,因此他將年齡下限放寬至25歲。

不過小明並不知道,25歲的女性平均只接受比自己大7歲的男性,也就是25至32歲左右才是她的理想對象。

因此,小明應該放寬對象年齡上限,而非下限,這才是理想的擇偶策略。

換句話說,25歲女性選擇40歲男性機率非常低,小明看似放寬條件,實際上並沒有放大理想值,無形中甚至提高了自己的擇偶難度。

另一方面,台灣社會對大齡男女的接受度,在媒體的標籤化描述上有著大不同的差異——男性可以是「黃金單身漢」,女性就是「敗犬」、「剩女」,甚至是帶有性歧視的「老處女」。

「我們社會對高齡女性是非常不友善的,就是她50歲結婚的時候,就會被恥笑『年紀這麼大還在尋找愛情』等等,好像女人到50歲就應該準備死了!」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坦言,台灣社會對大齡女性求愛,多抱著鄙視、瞧不起的態度——當她們到牛郎店消費,「就被寫說:『手臂的肌肉都已經下垂了!』我看了就感概很深,但男生去酒家找女人,不論年紀,就沒有這種問題。

」張榮富從研究結果也同意,「黃金單身漢」、「男人像酒,越放越醇」等溢美之辭不見得是符合現實。

30年媒人生涯難敵網路交友洪流?「我是從民國79年開始踏入這圈子的⋯⋯」人稱「劉姐」的劉怡君,一邊攤開收藏已久的照片和文件,一邊細數過去30多年媒人生涯的甜酸苦辣。

在這十年,我突然感覺說,7、8年級這個階段的年齡,不是我們能辦的。

1989年在證券商上班的劉怡君,因為投資失利遭留職停薪,經友人介紹踏入媒人這一行。

憑藉著細膩的觀察力及出色的記憶力,她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協助客戶找到心儀對象。

「這一對在(民國)96年,他是日本人,來台灣旅遊,就突然臨時來報名。

我在現場找到一個跟他理想差不多的女生,然後叫他們到旁邊聊天......應該差不多交往一年左右兩個就結婚了,就發喜帖請我去喝喜酒。

」劉怡君翻起泛黃的照片,桌上還有成功配對的會員寄來的喜帖、紅包,說起過去的成功案例。

劉怡君從事媒人工作已經30年,圖為1998年在辦公室的照片。

(攝影/許家嘉)意氣風發之時,劉怡君曾一天連辦2場婚友聯誼,都不成問題。

但隨著網路交友時代來了,劉怡君感嘆,傳統婚友社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現在我的客戶從3年級到6年級都有,大部分都是熟齡的未婚男女。

」網路交友雖然方便,但偶爾傳出負面新聞,對於年長一輩而言,安全感是傳統聯誼中心的優勝之處。

劉怡君有9成的目標客群是在40歲以上;給30多歲的場次偶爾才會有,但顧客反饋都不及前者。

圖為1993年8至9月的活動計畫,劉怡君表示,當時一天辦2場活動是家常便飯,跟現在落差很大。

(攝影/許家嘉)近10年來,因為年輕人市場被網路交友業者搶走,劉怡君只好開始舉辦第二春聯誼活動,「像這一對,應該是在105年。

兩人都有過一段婚姻,而且一個住台中,一個住花蓮,要把他們湊在一起實在不容易,但他們第一次見面就很意氣相投。

」後來,兩人低調地結婚,過年也邀請劉怡君到家裡串門子。

不過,劉怡君也坦承,第二春聯誼活動難度比較高,配對成功的機率也比較低,尤其已經有小孩的,「有些女生條件不錯,但可能有一、兩個小孩,男生會擔心養不起,就會再作考慮。

」但她也表示,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女性,對再婚態度也趨於保守,「像有個退休女老師,財產上億,男的才三千萬,他們都還沒結婚。

」因應時代轉變,劉怡君近十年來開始舉辦第二春聯誼活動。

(圖/劉怡君提供)但根據內政部數據統計,台灣男性再婚數從1999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萬多名,而女性再婚數在2003年,也首度突破2萬。

需求如果穩定,或許是年長客群比較能接受的婚友社,未來轉型經營的方向。

不過但因為無法吸引年輕族群,這一兩年又遇上疫情卡關,傳統婚友社的生意仍舊不好做。

有些業者選擇關門,也有部分同業甚至決定,開放讓八年級女生免費參加,劉怡君也只好跟進。

「現在7、8年級,現代的女性,她們其實有很多都透過這個網路APP交友嘛,因為那個交友大致上女生不用錢。

」除了網路交友的衝擊,劉怡君的客戶也開始私下邀約,「現在Line群組太多了,很多人來參加聯誼,然後就會叫他們加入群體,自己再聯誼了。

」面對種種挑戰,她坦承傳統婚友社已成為夕陽產業黃昏市場,未來只能咬緊牙關撐下去。

地方政府出手救國「甜蜜產業」開展約會經濟「如果讓人口、出生率要提高,一定要提高結婚率。

」基隆市市府辦的聯誼、聯婚活動,過去都乏人問津,從2014年開始改跟民間業者合作,提供免費拍婚紗照、抽獎活動等,也讓新人登上郵輪上辦婚禮。

基隆市政府過去未婚聯誼活動報名狀況都不理想,因此進行改革,將純吃飯喝茶聊天活動改變成趣味遊戲闖關,獲得民眾支持。

(圖/基隆市政府民政處提供)我們有戶政系統可以作一個查核,所以政府部門辦這些活動,還是有他的公信力在。

除了免費,公信力也是民眾願意報名參加的原因之一。

「民間業者當然也曾經發生過就是,可能被詐騙,或者是因為交友引起了糾紛。

」王榆森表示,雖然在活動設計的自由度與花樣上,市府或許比不上民間業者,但身份驗證可以做得更嚴謹。

王榆森表示,去年受疫情影響,活動地點只好從郵輪改成古蹟,但報名情況仍非常熱烈。

(攝影/黃守銘)去年受到疫情影響,觀光人潮減少,民政處趁機重新翻修辦公大樓旁邊的日本校官宿舍,「很多民眾都反應說,在這個地方其實還滿浪漫的。

」聯合婚禮也改在古蹟舉行,同樣獲得民眾好評。

翻新後的日本校官宿舍成為民眾拍攝婚紗照的新地點,也提供了民眾一個新的約會去處,打造出基隆「甜蜜產業」。

(圖/基隆市政府民政處提供)在聯合婚禮方面,雖然經費有限,不像其他縣市能夠送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吸引新人,但基隆市民政處媒合多家民間公司,比如婚紗公司願意免費出借新娘禮服,以及婚紗照拍攝團隊,等於幫新人省去一筆費用,同樣吸引不少民眾報名參加。

曾經參與聯合婚禮的宋先生表示,除了免費的禮服與婚姻照,在婚禮上會由市長證婚,也是人生中一個難得的體驗。

市府成功改革聯誼、聯婚活動,讓關懷兒子、孫子的婆婆媽媽也來詢問增加場次的可能性。

不過王榆森表示,因為資源有限,以及維持活動的品質,不會增加太多場次。

他也期待在未來可以跟婚友中心合作,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因應擇偶劣勢適時調整策略、做好自我準備在整個《難愛篇》,我們都在圍繞一個重要的概念:不論男女,隨著年齡增長,被異性接受度就會降低。

但基於各種因素,民眾越來越晚婚。

找不到對象的人,部分則會尋求交友業者協助配對。

張榮富教授認為,適時調整自己的異性年齡偏好,對找到合適的伴侶會有幫助,年過40的大齡男女,他建議應該放寬異性年齡偏好上限,擇偶之路才會比較順利。

戀愛顧問Mita從實務面分享,如果客戶多次安排約會被拒絕,她就會給予建議,比如放寬興趣、年齡、身高等要求。

她舉例說明,對於不擅辭令的客戶,會給予「初次見面十大NG提問」的建議,將「為什麼分手?」、「為什麼會來找交友服務?」等問題列為禁忌,提醒客戶不要在首次見面就「踩地雷」。

如果想聆聽更多有關三位媒人的故事,請看以下影音報導:請和我們分享你的閱讀體驗你曾經在追求愛情的路上遇過挫折嗎?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監製|蘇啟禎製作人|卓冠齊企劃|陳祖傑、梁駿樂記者|陳祖傑影音|許家嘉、黃守銘網頁設計|曾芯敏網頁工程|陳柏逢、詹凱文社群編輯|NagaoKunaw協助|董容慈、梅緣緣、廖采潔PublicTelevisionServiceFoundation.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