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余秀華的生命坎坷,在出生時因一點小失誤,在還未啼哭時醫護人員就把臍帶剪斷,導致余秀華腦癱與行動不便。

但悲慘的命運卻沒有打敗她,反而使她更努力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迷鹿指南方針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寫我得不到的愛情。

有一句話叫『缺什麼就補什麼』。

非要和身體有一段距離的東西,才能觀察得到。

寫詩,就是寫的這段距離。

」——余秀華自從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後,台灣社會流行起了,我們與任何事物距離的描述性用詞。

我們與人工智慧的距離、我們與發大財的距離等不勝枚舉。

而我覺得最適合描述余秀華的則是,她與愛情的距離。

余秀華的生命坎坷,在出生時因一點小失誤,在還未啼哭時醫護人員就把臍帶剪斷,導致余秀華腦癱與行動不便。

但悲慘的命運卻沒有打敗她,反而使她更努力前進,她從2009年開始詩歌創作,主題大多關於自己的親情、愛情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到2015年初為止,共寫了2000多首詩,其中最著名的則是詩歌《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其實聽聞余秀華的故事,我是感到驚訝的,而我的驚訝亦包含了許多種不同的面向。

打從出生至現在,我總是生活在有愛包圍的環境裡,爸媽給我細心呵護的照顧,使我能在這個年紀,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

但余秀華與母親的關係卻值得令人深思,母親認為能找個伴,並讓她有歸屬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但在結婚後的余秀華,反而感受不到愛,與之相反的則是一股強烈的孤獨感。

余秀華的角色,從來不是愛與被愛之間的關係,在她的眼中,我們時常能看見她對於愛的渴望。

愛的力量,應該是一件挺偉大的事情吧。

我這麼想。

禮拜三我去聽了一場演講,講述著作者前往阿富汗教英文的故事。

她說,他在阿富汗感受到的是一種沒有愛的氛圍,凡事都動用刑法來處理,見哪個殺哪個,就連父親看不順眼自己的兒子,也能理所當然的把他殺了。

所以她的任務除了教導英文外,更重要的則是去散播愛。

她開始鼓勵身邊的小朋友,藉由誇獎他們、分享食物的方式,讓他們處在愛的環境之中。

相對的余秀華卻也因為缺少了愛,所以把愛的期望都寄託在詩中,展現出她獨特又不凡的一面吧。

而最後身處於鎂光燈焦點下的余秀華,依然感受不到愛,依然孤獨。

我覺得比起身處於群眾包圍下的她,我更喜歡的是在橫店鄉村平凡樸實的那個她。

我喜歡她那不像命運低頭的態度,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她選擇了忠於自己,並為此做出一次又一次不同的選擇,在她身上,我看見的是一股堅忍的勇氣,並持續的在中國文壇上發光,譜出一首首絕妙的詩。

圖片來自網路Morefrom迷鹿指南方針關於一隻鹿,迷路尋找的故事。

Readmorefrom迷鹿指南方針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Yu-ChenLin56Followers指南山社會所學生,年紀越長才開始發覺對於社會中「人」的眷戀。

和地方存在著一種宿命,土地的連結使我的存在產生了真實感,從未有歸屬,但卻存於地方。

Follow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