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鮑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柯林·盧瑟·鮑爾(英語:Colin Luther Powell,1937年4月5日-2021年10月18日),美國軍人、第65任美國國務卿,是美國歷史上首位任職美國國務卿的非裔和牙買加裔美國人 ... 柯林·鮑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四星上將柯林·盧瑟·鮑爾ColinLutherPowellKCBMSC第65任美國國務卿任期2001年1月20日-2005年1月26日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副職理察·阿米蒂奇前任瑪德琳·歐布萊特繼任康朵麗莎·賴斯第12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任期1989年10月1日-1993年9月30日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比爾·柯林頓副職勞勃·赫雷斯(英語:RobertT.Herres)(1989年)戴維·傑里邁亞(英語:DavidE.Jeremiah)(1989年-1993年)前任威廉·克羅(英語:WilliamJ.Crowe)繼任戴維·傑里邁亞(英語:DavidE.Jeremiah)第16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任期1987年11月23日-1989年1月20日總統隆納·雷根副職約翰·內格羅蓬特前任弗蘭克·卡魯奇繼任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 個人資料出生(1937-04-05)1937年4月5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逝世2021年10月18日(2021歲-10-18)(84歲) 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政黨共和黨配偶阿爾瑪·鮑爾(英語:AlmaPowell)母校紐約市立學院(地質學學士)喬治·華盛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專業軍人政治家宗教信仰聖公會獲獎傑出總統自由勳章總統自由勳章國防部傑出服役勳章(4次)陸軍傑出服役勳章(2次)國防部優良服役勳章三軍功績勳章(2次)軍人勳章銅星勳章紫心勳章簽名軍事背景效忠 美國服役美國陸軍服役時間1958年-1993年軍階四星上將部隊第2裝甲師第23步兵師指揮第5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司令部參戰越南戰爭入侵巴拿馬波斯灣戰爭 柯林·盧瑟·鮑爾(英語:ColinLutherPowell,1937年4月5日-2021年10月18日),美國軍人、第65任美國國務卿,是美國歷史上首位任職美國國務卿的非裔和牙買加裔美國人。

他在1990至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中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第一位擔任此一美軍最高軍職的非裔和牙買加裔美國人。

生平[編輯] 鮑爾陸軍上將戎裝照 鮑爾生於紐約市的一個貧民區,其父母為牙買加移民,兩者皆為非洲裔和蘇格蘭裔的混血。

鮑爾在年青時代就讀於紐約市立學院,獲得了地質學學士名銜。

畢業後鮑爾加入美國陸軍擔任軍官,服役超過35年,取得多個軍銜,冷戰時期鮑爾先在美國駐西德部隊服役,並參加了越戰兩次。

之後歷任國防部參謀、軍事學院教官。

1989年晉升為四星上將。

期間鮑爾曾擔任國家安全顧問(1987年—1989年)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89年—1993年),被認為是美國在1990至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中取勝的一大功臣。

在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最後一年,他亦正式退役。

他於2000年12月16日被候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提名為國務卿,並得到了美國國會的批准。

2004年11月19日鮑爾在智利與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會面 2003年2月5日,鮑爾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問題發言時手持一瓶粉末 鮑爾乃喬治·沃克·布希第一任內閣中的鴿派,蓋因他在多項軍事政策上都和內閣其他鷹派人物持相反意見;鮑爾強調多邊主義和以外交手段解決對外關係,與以國防部長倫斯斐為首的鷹派人物強調單邊主義和以軍事手段解決對外關係截然不同,但即使如此他在反恐戰爭上(包括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仍全力支持布希的對外路線。

[1]例如2003年2月5日,鮑爾在聯合國安理會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主張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採取軍事行動[2]。

由於喬治·W·布希常傾向於支持倫斯斐部長為首之鷹派人物的主張,鮑爾在對外政策上受到極大掣肘,加上與內閣中官員多次意見不合,鮑爾在2004年12月14日宣布辭去美國國務卿職務,並即時得到總統布希接受,2005年1月正式離任。

2005年8月鮑爾和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在利雅得與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賓·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會面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及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他兩次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他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並表示「因為我認為她夠格,而『另一位先生』則不夠格。

」[3]然而他在2014年的電郵中寫道:「我希望不用投她一票,雖然她是我尊敬的朋友。

一名快70歲的人,有著長長的紀錄、恣意的野心(unbridledambiton)、貪婪(greedy),也沒有變革意味(nottransformational)。

」他也在2015年8月的電郵中稱希拉蕊的「傲慢能毀掉她所觸碰的所有事」。

對於希拉蕊的「電郵門事件」,鮑爾指摘對方拖他下水,不滿希拉蕊稱用私人電郵處理公務的做法是諮詢過他[4]。

在該次總統選舉中,雖然他沒有參與初選及選舉,但最終他卻獲得3張來自華盛頓州民主黨失信選舉人的選票,原本他們應根據該州的選舉結果投給民主黨的希拉蕊。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他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5]。

2021年10月18日,儘管他已接種兩劑疫苗,但因罹癌免疫力低下仍感染COVID-19的併發症而病逝,享年84歲[6]。

參考資料[編輯]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去世曾参与发动伊拉克战争.中國新聞網.[2021-10-18].  ^Borger,Julian.ColinPowell'sUNspeech:adecisivemomentinunderminingUScredibility.TheGuardian.October18,2021[October19,2021].(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18,2021)(英語).  ^ColinPowelljoins67Republicanpoliticians,donorsandofficialswhoaresupportingHillaryClintonOctober25,2016 ^鮑爾﹕希拉蕊貪婪川普國恥私人電郵外泄傳媒﹕再證兩人不受歡迎2016-09-16明報 ^TuckerHiggins.ColinPowellendorsesJoeBidenforpresident,boostingnationalsecurityprofile.CNBC.2020-08-18[2021-01-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英語).  ^CNN,DevanCole.ColinPowell,militaryleaderandfirstBlackUSsecretaryofstate,diesaftercomplicationsfromCovid-19.CNN.[2021-10-18].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為追憶鮑爾演講 ColinPowell:America'sBestLeadersfromUSNews&WorldReport RemarkstotheUnitedNationsSecurityCouncil,2003-02-05 "ColinPowellOntheissues" AfricanAmericansintheU.S.Army "Curveball"RevelationsIndicatefalsifiedinfousedtostartIraqwarandespusedforPowell'sUNpresentationonIraqWMDs ColinPowellQuotes 前任:馬德琳·歐布萊特 美國國務卿2001年1月20日-2005年1月26日 繼任:康朵麗莎·賴斯 前任:威廉·J·克羅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89年-1993年 繼任:大衛·E·傑里邁亞 前任:法蘭克·卡盧奇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1987年-1989年 繼任: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 閱論編美國國務卿 湯瑪斯·傑佛遜 埃德蒙·倫道夫 提摩西·皮克林 約翰·馬歇爾 詹姆士·麥迪遜 勞勃·史密斯 詹姆士·門羅 約翰·昆西·亞當斯 亨利·克萊 馬丁·范布倫 愛德華·利文斯頓 路易斯·麥克萊恩 約翰·福賽思 丹尼爾·韋伯斯特 埃布爾·P·厄普舍 約翰·C·卡爾霍恩 詹姆士·布坎南 約翰·M·克萊頓 丹尼爾·韋伯斯特 愛德華·埃弗里特 威廉·L·馬西 路易斯·卡斯 傑里邁亞·S·布萊克 威廉·H·蘇厄德 伊萊休·B·沃什伯恩 漢密頓·菲什 威廉·M·埃瓦茨 詹姆士·G·布萊恩 法雷迪·狄奧多·弗里林海森 湯瑪斯·F·貝亞德 詹姆士·G·布萊恩 約翰·W·福斯特 華特·Q·格雷沙姆 理察·奧爾尼 約翰·舍曼 威廉·R·戴 海約翰 羅脫 勞勃·培根 菲蘭德·C·諾克斯 威廉·詹寧斯·布萊恩 勞勃·藍辛 班布里奇·科爾比 查爾斯·埃文斯·休斯 法蘭克·B·凱洛格 亨利·路易斯·史汀生 科德爾·赫爾 小愛德華·斯特蒂紐斯 詹姆士·F·伯恩斯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 迪安·艾奇遜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克里斯汀·赫脫 迪安·魯斯克 威廉·P·羅傑斯 亨利·季辛吉 賽勒斯·范錫 埃德蒙·馬斯基 亞歷山大·海格 喬治·普拉特·舒爾茨 詹姆士·貝克 勞倫斯·伊格爾伯格 沃倫·克里斯多夫 馬德琳·歐布萊特 柯林·鮑爾 康朵麗莎·萊斯 希拉蕊·柯林頓 約翰·凱瑞 雷克斯·蒂勒森 麥克·龐皮歐 安東尼·布林肯 閱論編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勞勃·卡特勒→迪倫·安德森→威廉·H·傑克森→勞勃·卡特勒→戈登·格雷→麥克喬治·邦迪→華特·羅斯托→亨利·季辛吉→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理察·V·艾倫→小威廉·克拉克→勞勃·C·麥克法蘭→約翰·彭德克斯特→弗蘭克·卡盧奇→柯林·鮑爾→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安東尼·雷克→山迪·柏格→康朵麗莎·賴斯→史蒂芬·哈德利→詹姆士·L·瓊斯→湯瑪斯·多尼隆→蘇珊·賴斯→麥可·T·弗林→H·R·麥克馬斯特→約翰·博爾頓→勞勃·C·奧布萊恩→傑克·蘇利文 閱論編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內閣(2001年-2009年) 內閣成員國務卿柯林·鮑爾(2001年-2005年)-康朵麗莎·賴斯(2005年-2009年)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2001年-2002年)-約翰·W·斯諾(2002年-2006年)-亨利·保爾森(2006年-2009年)國防部長唐納·拉姆斯菲爾德(2001年-2006年)-勞勃·蓋茲(2006年-2009年)司法部長約翰·阿什克羅夫特(2001年-2005年)-阿爾韋托·岡薩雷斯(2005年-2007年)-麥可·穆凱西(2007年-2009年)內政部長蓋爾·諾頓(2001年-2006年)-德克·肯普索恩(2006年-2009年)農業部長安·維尼曼(2001年-2005年)-邁克·約翰斯(2005年-2007年)-埃德·謝弗(2008年-2009年)商務部長唐納·埃文斯(2001年-2005年)-卡洛斯·古鐵雷斯(2005年-2009年)勞工部長趙小蘭(2001年-2009年)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湯米·湯普森(2001年-2005年)-邁克·萊維特(2005年-2009年)教育部長羅德·佩奇(2001年-2005年)-瑪格麗特·斯佩林斯(2005年-2009年)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梅爾·馬丁內斯(2001年-2003年)-阿風索·傑克森(2003年-2008年)運輸部長諾曼·峰田(2001年-2006年)-瑪麗·彼得斯(2006年-2009年)能源部長斯賓塞·亞伯拉罕(2001年-2005年)-山繆·博德曼(2005年-2009年)退伍軍人事務部長安東尼·普林奇皮(2001年-2005年)-吉姆·尼科爾森(2005年-2007年)-詹姆士·皮克(2007年-2009年)國土安全部長湯姆·里奇(2003年-2005年)-麥可·切爾托夫(2005年-2009年) 內閣級別成員副總統迪克·錢尼(2001年-2009年)白宮幕僚長安德魯·卡德(2001年-2006年)-約書亞·博爾頓(2006年-2009年)國家環保局局長克里斯蒂娜·托德·惠特曼(2001年-2003年)-邁克·萊維特(2003年-2005年)-史蒂芬·詹森(2005年-2009年)管理及預算辦公室主任米奇·丹尼爾斯(2001年-2003年)-約書亞·博爾頓(2003年-2006年)-勞勃·波特曼(2006年-2007年)-吉米·納索(2007年-2009年)毒品管制局局長約翰·華特斯(2001年-2009年)貿易代表勞勃·佐利克(2001年-2005年)-勞勃·波特曼(2005年-2006年)-蘇珊·施瓦布(2006年-2009年)聯邦應急管理局局長喬·奧爾博(2001年-2003年)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8007299 BNE:XX1626416 BNF:cb12496187m(data) CiNii:DA09456895 CONOR:249011299 FAST:236203 GND:119077817 ISNI:0000000108588433 LCCN:n87926095 LNB:000204727 MusicBrainz:0b037f31-163e-4538-9ed6-550950a3dc12 NARA:10571551 NDL:00515602 NKC:jo2003163174 NLA:35511980 NLP:A20062928 NSK:000385552 NTA:144500582 ICCU:RAVV096570 SNAC:w6nd6s13 SUDOC:073950408 VIAF:7911315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科林·鲍威尔&oldid=72304245」 分類:​1937年出生2021年逝世喬治·沃克·布希內閣總統公民獎章獲得者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國會金質獎章獲得者紫心勳章獲得者銅星勳章獲得者美國國務卿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紐約州共和黨人非洲裔美國政治人物非洲裔美國外交官非洲裔美國軍事人物美國陸軍上將美國伊拉克戰爭人物美國阿富汗戰爭人物美國波斯灣戰爭人物美國越戰軍人軍人出身的政治人物美國聖公宗教徒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校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友紐約市立學院校友蘇格蘭裔牙買加人蘇格蘭裔美國人牙買加裔美國人非洲裔美國人紐約市人凱鵬華盈人物哈林人隆納·雷根政府人員政治現實主義者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死於2019冠狀病毒病的美國人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22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تۆرکجه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Bosanski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GaeilgeGalegoעברית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LatinaLëtzebuergeschLietuviųLatviešu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bokmålChi-Chewa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Yorùbá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