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那山那人那狗》:子承父業的郵路背後,是對鄉土情結的懷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月光照亮了回家的路,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無法忘記故鄉。
這段歌詞的前半部分的描寫中,借景抒情,讓我們我仿佛聽到老去爹娘的呼喚,呼喚遠方的遊子歸家。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再看《那山那人那狗》:子承父業的郵路背後,是對鄉土情結的懷念
2020-12-10喵大小姐Bree
文|Bree(本文爲頭條青雲計劃獲獎文章,抄襲必究)所謂經典,在於表達真實。
李健的歌曲《月光》,開頭是這樣的:哦月光灑在每個人心上讓回家的路有方向哦離開太久的故鄉和老去的爹娘哦迎著月色散落的光芒把古老的歌謠輕輕唱哦無論走到任何的地方都別忘了故鄉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堅強是什麼離去讓我們悲傷是什麼付出讓我們坦蕩是什麼結束讓我們成長……月光照亮了回家的路,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無法忘記故鄉。
這段歌詞的前半部分的描寫中,借景抒情,讓我們我仿佛聽到老去爹娘的呼喚,呼喚遠方的遊子歸家。
歌詞的後半部分的反問,反而讓我陷入了思考: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堅強?是什麼離去,讓我們悲傷?是什麼付出,讓我們坦蕩?是什麼結束,讓我們成長?如果說月亮是鄉愁的載體,我相信郵路更是,它將千千萬萬份思念從遊子心中傳遞迴家鄉,又將家中人的思念再傳遞出去,這一來一回,將那份濃重的愁緒書寫的更加沉重。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於1999年在國內上映,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等主演的反映鄉村郵遞員題材的文藝片,當年在國內上映時票房慘敗,被媒體形容爲:「國內發行幾乎等於零的電影。
」但這部電影在日本獲得8億日元的票房,還獲得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它所講述的內容很簡單,主要刻畫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湘西農村,子承父業的郵遞員之路,兒子第一次上崗,父親放心不下,陪著他走了一趟「心靈之旅」的故事。
從影片風格來看,它很純粹,也很詩意,更讓人震撼,純粹到講的就是一件送信的小事,詩意到讓人以爲進入了人間仙境,但更讓人感到震撼的,是這條郵路背後傳遞出的來自靈魂的思考。
電影中,唯美自然的湘西美景讓人陶醉不已,讓我們不由得想到兒時生活的鄉村,記憶中,它也是這般模樣;每當有信件從遠方寄來時,就會將爸爸媽媽們,兒子女兒們的思念傳遞迴來;同時也勾起家裡人對遠方親人們的懷念,這是中國上世紀鄉村生活的縮影,與其說電影裡講的是父與子的和解之旅,不如說讓我更感受更真切的,是郵路背後承載的濃重的鄉土情結。
「子承父業的郵包」里裝的不僅僅是信件,是山外人對親人們沉重的思念,是濃烈的鄉土氣息的匯合,是城市文明與鄉土文明的碰撞物。
最不經意間的,往往最打動人心,好的作品就如同好酒,越存越香,歷久彌新,雖然影片距離上映時間已經過去21年,如今再看它時,依然有種讓人難以忘卻的力量,經典,在於表達真實的情感,我相信是因爲電影背後傳遞出的思想才讓它歷久彌新。
·我和父親都是鄉土文明進程的載體,承載著山里人心中的世界,也就是「想頭」·五婆和母親的等待,再現了留守人的孤獨,她們無法出入外面的世界,這也是現代城市文明與鄉土文明交匯的矛盾點下面我簡單以這兩部分展開分析:一、我和父親都是鄉土文明進程的載體,承載著山里人心中的世界,也就是「想頭」現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裡,第一句是這樣的:「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自古以來,書信一直作爲傳遞情感的代表,在上世紀80年代的「打工潮」背後,上演的更爲熱烈。
1978年以來,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使得農民工作效率快速提高,但我國可耕種的土地有限,人多地少,鄉土意識濃重的農村人也在掙錢的刺激下,紛紛湧向城市。
因此,農村興起打工潮,山裡的人紛紛外出「搞副業」,去到南方的各大城市的角落裡,在家留守的除了少數勞動力外,多是老人和孩子,因外來思想的衝擊,新鮮的事物總是讓人好奇的,教育也慢慢在人們的心目中重視了起來。
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中,這種情結雖然表現的比較含蓄,但當我和父親到達第一站時就得到了很好的彰顯。
在村委會等了半天,沒有見到祕書從學校取來的報名表格,父親說我們去迎迎他們,然後在村委會門口,看到了擠在門口等著看我和父親的一羣人,他們笑嘻嘻的看著我們,這些人多是老人和小學生,還有年輕的婦女抱著更小的孩子。
父親說:「山里人幾天不見縣長沒關係,但不見他可不行。
」我看著這些人的笑臉,才慢慢體會父親說的這句話的意思。
他們知道父親即將退休,我將接替父親的位置,他們心裡也明白父親和我都承載著他們心中的牽掛和期盼,我這個新上任的郵遞員對他們而言既新鮮,也更有活力。
我們離開,鄉親們還沒有離去,守在那裡看著我們走遠,還有一個小女孩帶著弟弟跑過來問父親,「爺爺,爺爺,我媽讓我問您爲什麼我爸爸還沒有來信」。
雖然他們送的是父親,但他們送的也是思念。
說到這裡,我想到自己的父輩,生於鄉村,長於鄉村,我的父母也是這樣過來的,那時他們都在外地務工,我們兄妹都是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長大,遠方的來信成爲我們家人的期盼。
與此同時,還在上學的我們也在幫助家裡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里,也經常有學生時不時輟學回家務農,到了年齡就外出打工。
影片後面,當我和父親快到達山頂,看見一隊勞作的少女背著背簍從我們身前經過,少女清澈的眼睛裡寫著對外面世界的嚮往,但也有對大山的依戀,雖然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小說,但我猜測這些少女也是那個時期典型的代表。
送信進入尾聲,最後一天晚上洗腳時,我問父親「他們祖祖輩輩住在山裡,除了山,沒有別的?父親說:「誰說沒有,想頭,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頭,人有想頭,就什麼都有了,要是沒有想頭,再好的日子也沒有了滋味,就像咱們跑的這條郵路,說苦,夠苦的,可乾的久了,記掛的人多了,記掛的事兒多了,就覺得有幹頭了,不沖別的,就沖這些鄉親們,就沖他們住在大山里。
」山裡的世界和山外的世界,看起來似乎那麼遙遠,但透過這條郵路,讓我明白了我和父親都是這鄉土文明的載體,我們載著這些「想頭」,向前一步一步,腳踏實地。
就像台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期盼著和母親的團團聚一樣,大山裡的人盼著和山外的親人們的團聚,有了這些「想頭」,就有了他們的世界。
二、五婆和母親的等待,再現了留守人的孤獨,她們都無法出入外面的世界,這也是現代城市文明與鄉土文明交匯的矛盾點電影中,兩個人物的等待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五婆,是失明的等待,一個是母親,是光明的等待,兩人的等待都是通過眼睛表現的恰到好處。
五婆,因爲兒媳難產死去,後來兒子也去世,她哭兒子想孫子,哭瞎了眼睛,每天只干一件事情,就是搬著小板凳坐在門口等信,她等的不僅僅是信,是對孫子的思念。
家庭的不幸,沒有讓五婆絕望,一個人獨自將孫子帶大,而後孫子成爲方圓百里唯一的大學生,畢業後在經濟特區忙於工作,遲遲無法回家,每年寄來的,只有賀卡和匯款單,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既諷刺了現在社會的現狀,也讓我們引發對自己的思考!出門在外的人是來不及想家的,在家的人反而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五婆哪怕思念孫子,但更多的還是理解著孫子在外的辛勞與不易,這種沒有眼神交匯的等待讓人內心焦灼,再現了老一輩對年輕一輩的深厚情感。
母親的等待是透過眼神的變化表現出來的,她的情緒更加明顯,由不解到理解,是一個過程。
電影開頭,母親目送著我和父親離開,她的眼神里包含了很多東西,這樣的眼神也貫穿了整個影片。
父親和母親相識於郵路的,那時她正在放著耕牛,天下暴雨,母親扭傷了腳,父親便親自將母親背下山,鄉親們看著耕牛,父親看著母親,那時,母親的眼神里滿是欣喜。
而後母親在山裡的小溪旁等候和父親相見,那時她的眼神里裝滿了深情。
隨後,父親騎著自行車將母親娶回了家,坐著自行車後座上的母親,穿著紅色的衣裳,笑容滿面,眼睛快眯成了一條縫。
我想,在此之前,母親都是非常開心的,這是嫁給了心愛之人的歡樂。
隨後,父親長時間奔走在郵路上,母親一人守護著家,當父親回家,看到了靠著門口等待的母親帶著幽怨的眼神後,眼裡也藏起了欣喜,我相信,這時的母親內心中有些許不滿。
父親也曾收到過母親的信,那時我出生,當時父親跑外省,三個月才回來一次,生我的當天,母親便寫了一封唯一的信給父親。
慢慢地,母親開始理解父親,出門在外的人都是不容易的,母親也漸漸明白,我和父親才是她心中最珍貴的東西,因此,只有在我們三人聚在一起時,母親才會笑的更開心。
在侗族鄉親的篝火晚宴上,我和侗族姑娘翩翩起舞,而後父親問我,是否喜歡她,我說喜歡,但我也許不會娶一個山裡的女孩。
因爲,我怕她們也像我媽,離開了山里,一輩子都想家。
因爲我曾經問過母親,山里人爲什麼住在山裡,母親說:「山里人住在山裡就像把腳放進鞋子裡一樣舒服。
」母親嫁給了父親,便再也沒有回去過。
我想母親也是山里人,她也曾作爲寫信的一員,所以懂得信帶給人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感,寫完一封后便再也不寫了。
母親的笑容在我們三人聚在一起時,才笑的更加燦爛,是因爲她已經遠離了故鄉,內心裡只有我和父親,所以她的等待心甘情願,這是愛的等待。
影片結尾,母親一次次站在遠處迎接著父親的歸來,在我的腦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曾經的我們也是這樣被家人目送出去,被家人目迎回來,時間飛逝,我漸漸明白了電影裡母親眼神中的內容。
鄉土文明是鄉村的文明,五婆的等待,母親的等待都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個縮影,當時,大部分的農村男子離家,只留下女人、老人們和孩子守在家裡,他們無法出入外面的世界,孤獨地帶著心中的牽絆等候著,父親和我雖然沒有外出務工,但我們的工作性質已經使得這種情緒醞釀的更加深刻。
電影再現的不只是母親和五婆的等待,而是一羣人的等待,是一個時代的等待,也是現代城市文明與鄉土文明交匯的矛盾點。
三、寫在最後再次聽到《月光》時,我想到了文章開頭裡這幾句歌詞的答案: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堅強?是想頭,是苦中求樂的理想,讓我們堅強;是什麼離去,讓我們悲傷?是離別,是親人們的再次離別,讓我們悲傷;是什麼付出,讓我們坦蕩?是勤勞,是勤勞的付出帶來的收穫,讓我們坦坦蕩蕩;是什麼結束,讓我們成長?是苦難,是苦難的結束,讓我們成長。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再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鄉土文明,那山不僅僅是山,是鄉土文明的代言者,那人不僅僅是人,是鄉土文明的傳遞者,那狗不僅僅是狗,是鄉土文明的守護者。
就像電影裡父親翻越一座座山坡,將書信傳遞到千家萬戶,他所傳遞的是鄉土文明的真情,狼狗老二,先是守護著父親,後又守護著我,完成生而不息的傳承,我和父親都是鄉土文明進程的載體,承載著山里人心中的世界,也就是「想頭」。
郵路不僅僅是郵路,表面是父與子的心靈之旅,實則是鄉土情結的化身,展現了時代背景下,鄉村人們外出工作以求創造美好生活的希望,五婆和母親的等待,再現了留守人的孤獨,她們都無法出入外面的世界,這也是現代城市文明與鄉土文明交匯的矛盾點,一個個郵件就是寄託,表達了對鄉土情懷和善良勤勞的鄉村人們的讚美。
一部好的作品總是從不同的角度給人以啓迪,這部電影,無論從那個角度詮釋和解讀,都有著令人著迷的魅力,但追溯這種魅力的源頭,乃是對自古以來的鄉土文明的禮讚,讀懂了這其中的奧祕,也就讀懂了鄉土的人生。
-完-參考材料:《那山那人那狗》|圖片來源於百度作者簡介:Bree,分享讀書和觀影感悟,與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那人那山那狗》:父與子,一趟郵路,一次心靈的旅程
文|每日說彩前言: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改編於同名小說《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執導,由滕汝駿,劉燁,陳好主演,是中國爲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於1999年上映。
影片講述的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西南部山區郵路上的一個故事: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翻山越嶺、風塵僕僕。
父子的一路相伴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父子二人漸漸消除了彼此心中的困惑。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中國田園詩般的影片,安靜唯美、清新雋永。
《那山那人那狗》:柴米油鹽,有親情相伴的安穩生活才是幸福!
《那山那人那狗》簡單的柴米油鹽生活,有親情相伴也是莫大的幸福。
影片樸實又溫情,不論是父子還是村民,艱苦中卻又透露著期待,因爲期待所以幸福,觀影中幾度落淚。
郵路的意義和艱難是久居城市的人難以想像的,父子感情也在郵路交接中相互理解升華。
《那山那人那狗》那些年,沒有車馬,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1999)評分8.8,改編自彭見明同名小說,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郵政題材的電影。
講述的是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郵政路上的故事。
那狗!在外的人總是有很多原因顧不上想家倒是家裡的人更牽掛他們。
想頭,也叫理想。
越苦越有想頭。
人有想頭啊就什麼都有!要是沒有想頭,再好的日子也沒有滋味。
影片中有段情節:「他爸爸是真的好,信都是假的,但給五婆念信這段真的好!剛從五婆家出來,父子在談論五婆孫子的事、最後父親說了一句,那孫子、比五婆的眼珠子都金貴。
」
《那人那山那狗》:堅持不懈的意義
關於《那人,那山,那狗》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湖南的西南山區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時代和這個地區都很遙遠。
影片中的綠色展現了山上的美景,遠處的音樂喚起人們內心的寧靜。
但事實上,她所期待的人並不那麼關心她,因爲那封信,只是她父親善意的謊言。
我認爲這是特別令人流淚的。
在沒什麼人民路的一段路上,兒子看著路上的汽車對父親說「其實這樣的路段可以搭便車的嘛」,父親回答了「郵路就是郵路,該怎麼走就得怎麼走」。
那山那人那狗.那路那情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
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衆,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那山那人那狗》:劉燁處女作,日本創8億票房,國內卻少有人知
許多人都懷念「從前慢」,都想要過「慢生活」,但面對升學、求職、養老等壓力時,「慢生活」就被拋到九霄雲外。
好在,我們還有電影。
電影藝術能實現人類的所有夢想,上至登月,下至「慢生活」。
片頭文藝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拍攝於1999年,由霍建起執導。
以《那人那山那狗》爲例,探討小說改編電影體現的美學和哲學意境
《那人那山那狗》是彭見明創作的一篇散文小說,其中浪漫的詩性散文特點和深刻哲理內涵構成了小說的獨特韻味,如果說沈從文的《邊城》是一副湘西風情的水墨畫,那麼《那人那山那狗》則是將其中美麗的意境鋪陳開來,把關於人生、時間、生命的主題通過一段行走的故事娓娓道來。
有人說電影《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讓所有男人都會流淚的電影
、那山、那狗》是一部讓所有男人都會流淚的電影,而我以爲這是一部讓所有人都會流淚的電影。
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我們處在這種紛雜的關係網中,常常會迷失自己。
從個人,到家庭,到工作,再到社會,需要經營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
很少人只能兼顧所有,大多數人只能經營好其中的一個方便麵。
電影講的是人與人的關係,即電影中的父與子。
父親和兒子的隔閡,是因父親長期奔波在外,與兒子聚少離多所帶來的陌生感和距離感。
《那山那人那狗》,兩人一狗一座山,背起父親才知,肩膀上是責任
最近又新刷了一遍,劉燁主演的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兩人一狗一座山,整個故事就在,這座漂亮迷人的大山里展開。
毫無意外,眼淚又在劉燁背上父親的那段,跟著父親的眼淚,一起掉了下來。
整個畫面沒有刻意的加重,卻在簡單的動作里,被無形的感動。
那山那人那狗:豆瓣評分8.6,日本票房高達8億,國內發行幾乎爲零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那山那人那狗》,按照老傳統,先講劇情:影片一開始展現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湖南湘西美麗的自然風光,這是一個落後的偏遠山村,因爲交通不便導致消息閉塞,鄉郵員是村民與外界唯一的聯繫紐帶。
父親以前和一隻叫老二的狗一起送郵件,習慣了跟著父親的老二,不願意跟著兒子一起走,無奈之下,父親決定陪兒子再走一次郵路,而老二看著父親走後,才跟了上去。
《那山那人那狗》這部電影在國內票房爲0被日本8萬引進,賣了8個億
《那人、那山、那狗》一部籍籍無名卻在日本引起激烈討論的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好久沒有給家裡打電話了?這部電影在國內票房爲0,被日本8萬引進,賣了8個億。
1999年,由劉燁、陳好等出演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雖然獲得了金像獎,放到電影院卻沒人看,票房幾乎爲零。
導演霍建起沒辦法,只好放棄院線,將電影以48萬賣給了央視電影頻道。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
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
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當代鄉土作家秋夫‖那山那水那草那狗
那山那水那草那狗按節令算,現在已是深秋,10月18日我陪老伴漫遊了「植物園」。
懊喪之情是可想而知的,我正要打道回府,恰此時來了一輛公交車和幾輛小車,且看情況再行定奪。
不知道是什麼人撥動了哪根神經,隔著柵欄只見有人從園林深處開來一輛觀光電瓶車,人至門開,放我們進去,只收了10元錢的停車費。
入園,停車,漫遊。
可真是漫遊啊!闊約五千畝的園林,撒進十幾個遊客,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講述人性的美好
1999年,導演霍建起拍攝了一部文藝片《那山那人那狗》,彼時正處於世紀之交,很多觀衆被商業大片所吸引,因此平和溫婉的電影不怎麼受待見,《那山那人那狗》在中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轟動。
然而,這部電影卻在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贏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
不願「子承父業」不是壞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諮詢,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訪者看來,當下社會聲望最高的5個職業依次是:科研人員、大學教授、工程師、醫生、律師。
78.9%的受訪者認爲自己職業的社會聲望一般或較低,41.3%的受訪者不願意子女從事自己現在的職業。
那年,那山,那人……
最具特點的則是那一張古銅色的臉龐:縱橫交錯的皺紋,訴說著他歷盡滄桑的歲月,一雙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但卻閃爍著一股威嚴的光芒,一個碩大、肥厚且發紅的酒糟鼻子甚是惹人注目。
嘴巴大大的,嘴角卻很乾癟,好像是牙齒掉得太多的緣故,說話吐字雖然不甚清楚,但聲音卻很洪亮,鄉土氣息濃烈。
「呵呵,歡迎、歡迎,歡迎從城裡頭來的高才生。
到家啦!
一座山,兩代人,一隻狗,這是一部讓所有爲人父子都感動的電影
喜歡看滕汝俊,消瘦的臉龐上皺紋寫滿了故事;喜歡看劉燁,燦爛的笑容了填滿了純真與無暇;喜歡看霍建起,用鏡頭書寫自己年輕時的故事和情懷;喜歡看《那山那人那狗》,如一篇格式清新的散文,簡單里又漾著濃郁的芬芳。
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馮殿波散文集《足音》30那村那土那人
那村那土那人當腳步跨入那片熟悉的土地,我的心異常激動,我的眼睛變得有點潮溼。
我在努力尋找著記憶里的影子,包括那山,那河,那機灌站,那條長長的水渠......之所以對這片土地如此深情,是因爲我的血脈里始終流淌著屬於她的血液。
是她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給養,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力量,給了我最初的愛戀,給了我屬於這片土地的憨厚執著。
國企不是「子承父業」的自留地
國企不是「子承父業」的自留地2014-05-2115:30:40尤其是在「更難就業季」的背景下,大慶油田職工居然強烈要求給子女「包分配」,給人以時間倒流到30年前的隔世之感。
作爲一座因爲石油而興的城市,很多大慶人認爲大慶只有兩種工作:市政和油田,其他都是待業; 而石油子弟回到油田工作,「就像回家那樣理所當然」,因爲那是「老子打下的江山」。
那山,那水,那人
我家屋後豎著的,是一座高山;屋前是一片梯田,往前兩百米開外,橫著的,依然是山。
屋的左邊,也是山,屋的右邊,還是山。
高山小嶺合圍著一片斜坡,我家就是斜坡平坦處畫龍點睛的一筆。
只有屋前的小山兩端,才有點小小的缺口,兩條羊腸小道,就從這缺口處艱難地爬出,通向遠方。
延伸文章資訊
- 1影视制片管理基础(第三版) - Google 圖書結果
(五)录音与音乐部门《潜伏》主题曲《深海》,由中国爱乐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演奏, ... 《那山那人那狗》《刑警本色》《黑雾》《让爱做主》《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 ...
- 2山那歌詞何瑞康※ Mojim.com
- 3616-那山那人那狗 - 陸劇吧
再次,這個電影當年在日本火的時候,岩波藝術院線的總裁說:「《那山那人那狗》,之所以在日本很多人看,是因為那山那人那狗講述的是兩代人之間的傳承 ...
- 4那山、那人、那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那山、那人、那狗》(英译:Postmen in the Mountains),是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98年联合制作,发行于1999年的大陆电影。改编自彭见明的短篇小说《那 ...
- 5再看《那山那人那狗》:子承父業的郵路背後,是對鄉土情結的懷念
月光照亮了回家的路,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無法忘記故鄉。這段歌詞的前半部分的描寫中,借景抒情,讓我們我仿佛聽到老去爹娘的呼喚,呼喚遠方的遊子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