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蒔繪(日语:蒔絵),是在漆器上以金、銀、色粉等材料所繪製而成的紋樣裝飾,為日本的傳統工藝技術。

利用漆的黏性,將銀粉或金粉依照想要的圖樣,固定於漆器上的技法稱 ... 蒔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漆器屏風上蒔絵的菊 蒔繪(日語:蒔絵),是在漆器上以金、銀、色粉等材料所繪製而成的紋樣裝飾,為日本的傳統工藝技術。

利用漆的黏性,將銀粉或金粉依照想要的圖樣,固定於漆器上的技法稱作蒔繪。

「漆」指的是漆樹的汁液,塗抹於器具上,除了可以固定銀粉、金粉,也可以使器具更有光澤。

蒔繪的紋樣題材眾多,技法則是隨著時代不斷改良、推陳出新。

日本的國寶中有許多都是蒔繪的作品,如《八橋蒔繪螺鈿硯箱》、《片輪車蒔繪螺鈿手箱》等。

由於日本在江戶時期或更早的年代,與許多歐洲國家有過貿易往來,在現在一些歐洲國家的博物館亦可見到日本蒔繪的蹤跡;如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所藏的《樓閣人物源氏物語蒔繪箱》,為17世紀日本實施鎖國時,由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向日本購買的作品。

目次 1發展歷史 2題材種類[1] 2.1文學 2.2植物 2.3動物 2.4佛教 2.5其他類 3主要技法[2] 4其他技法[3] 4.1背景樣式 4.2線條表現 4.3彩色粉末 4.4貼片 5文化交流 5.1歐日交流[4] 5.2中日交流[5] 5.3台灣蒔繪 6參考資料 發展歷史[編輯] 日本最早有關蒔繪技術的藏品為正倉院的「金銀鈿荘唐大刀」,年代約在奈良時代末期。

在這把唐大刀的刀鞘上可看見金色紋飾,稱作「末金鏤」。

「末金鏤」一詞出自《東大寺獻物帳》(日文:東大寺獻物帳):「鞘上末金鏤作。

」末金鏤與後來的研出蒔繪相似,且比「蒔繪」一詞早出現,被認為是日本蒔繪的前身。

在平安時代,由於金銀粉的精製技術尚未成熟,此時流行的蒔繪技法為「研出蒔繪」。

先前介紹的「金銀鈿荘唐大刀」也屬於研出蒔繪的一種。

研出蒔繪的作法為,先塗上一層漆,撒上金粉後,整片繪畫區域再塗一層漆,最後用木炭慢慢磨平表面顯露出金粉層。

平安時代末期,隨著金銀粉製作技術的進步,出現「平蒔繪」的技法。

平蒔繪的作法與研出蒔繪相似。

差別在於平蒔繪撒上金粉後,只在紋飾部分上第二層漆,最後將表面磨平。

安土桃山時代的高台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紋飾即以平蒔繪為主。

鎌倉時代出現「高蒔繪」技法。

高蒔繪為在紋樣部分塗抹較厚的漆,使之凸起,有立體感。

相較於其他蒔繪技法,高蒔繪的橫切面比較「高」。

室町時代將「研出蒔繪」與「高蒔繪」融合,發展出「肉合蒔繪」。

除了塗抹較厚的漆外,也使用木炭研磨。

然而與研出蒔繪不同的是,肉合蒔繪保留部分漆層,讓表面看起來較為光滑。

江戶時代是日本蒔繪的全盛時期,出現許多有名的蒔繪師,如尾形光琳、小川破笠等。

在江戶時代中期還出現與庶民文化為題材的「元祿文化」。

明治維新以後,蒔繪沉寂了一段時間。

後來日本國粹逐漸受到重視,美術學校相繼成立,因而留住了蒔繪這項傳統。

此為元祿文化的作品。

描繪日本文學作品《伊勢物語》第9段中的「八橋」場景。

江戶時期,尾形光琳,《八橋蒔繪螺鈿硯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題材種類[1][編輯] 文學[編輯] 有《源氏物語》、《伊勢物語》、和歌等。

和歌的詩句散落在蓋子上。

江戶時期,本阿彌光悅作,《舟橋蒔繪硯箱》(日文:舟橋蒔絵硯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植物[編輯] 竹:比喻君子高風亮節。

松:日本比喻為神居住的樹。

蔦:蔦會攀附在其他植物或建築物上,在日本被比喻為依偎的意思。

鐵線:鐵線的莖細長堅韌,因此被稱作鐵線。

常最為裝飾植物。

桃山時代的服飾或器物即可見鐵線紋飾。

梅:象徵高貴脫俗的氣節。

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學家菅原道真喜愛梅花,之後梅花便被廣為喜愛 櫻:日本的國花。

約在平安時代時被廣為喜愛。

橘:象徵長生不老。

日本貴族姓氏之一「橘氏」,其家紋即為橘紋。

菊:象徵長生不老。

菊為日本皇室常見的家徽。

春蘭:春天開花,比喻芳潔美好。

紅葉:楓葉在日本稱為紅葉。

常作為秋景的代表。

唐草:唐草是在中國唐朝時傳來日本,在日本奈良時代十分流行。

在日本有繁榮茂盛、長久的比喻。

萩:萩生長在水邊。

自平安時代以來就不斷地作為裝飾紋樣的題材。

土筆:早春時地下莖冒出地面,其嫩芽的形狀像是毛筆,因而稱為土筆。

常被紋飾化,作為春景。

蒲公英:蒲公英春天生長,春景之一。

藤:常作為家紋,如平安時代的藤原氏即以藤紋為代表。

瓢:瓢為對半的葫蘆。

葫蘆多子,被喻為繁茂之意。

動物[編輯] 龍鳳:龍鳳圖案是從中國傳到日本,後成為天皇的圖案。

象徵永生不死。

龜、鶴:龜萬年、鶴千年,兩者都象徵長生不老,是受到中國蓬萊神仙思想的影響。

千鳥:千鳥指的是成群的鳥。

海松貝:海松為海藻,海藻依附在貝上,因而稱為「海松貝」。

海松貝象徵海洋,是桃山時代出現的蒔繪圖樣。

蜻蜓:在水草處飛翔。

蝴蝶:蝶與「耋」同音,代表長壽的意思。

佛教[編輯] 日本在中國唐代曾多次派遣唐使與中國交流,因此在奈良時代的漆器時常具有唐代風格。

然而在平安時代時,桓武天皇為了弱化寺院的影響力,以「密宗」為新佛教取代奈良時期的舊佛教。

此時有關佛教題材的漆器也逐漸發展出日本的獨特樣式。

佛教在漆器蒔繪中的題材有法華經(亦稱妙法蓮華經)、蓮花等。

密宗的蒔繪題材有日輪、月輪等。

其他類[編輯] 片輪車:據說描繪的是安平時代的日本人為了防止車輪乾燥破裂,而將車輪浸泡在水中的情景。

雪輪:雪花片。

桃山時代的服飾已經有雪輪紋的出現。

扇:扇常見於日本傳統舞蹈、茶道、香道等。

桃山時代開始流行將扇面的圖案裝飾在器具上。

山水:鎌倉時代受到宋朝山水與禪宗佛教的影響,山水水墨畫流行,追求與世隔絕的意境。

此外也將山水畫轉化為蒔繪的紋飾,裝飾於工藝品上。

家紋:家族的徽章紋飾。

日本的家紋據說有上萬種。

有些家紋是為了紀念祖先,有些則是宗教信仰等。

片輪車。

12世紀平安時代,佚名,《片輪車蒔繪螺鈿手箱》(日文:片輪車蒔絵螺鈿手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主要技法[2][編輯] 研出蒔繪:改良因金粒顆粒大小不一導致表面不平的缺陷。

先使用漆描繪出紋樣。

撒上金粉後,在整個漆器面上反覆塗漆,將金粉固定。

最後再使用木炭或砥石將表面磨平,顯現出紋樣。

因為研出蒔繪是整面處理,因此漆器表面十分平滑。

平蒔繪:研出蒔繪需要在整面反覆塗漆,並且整面研磨,較為費時。

平蒔繪在固定金粉時,只在紋樣處塗漆。

最後也使用木炭研磨表面。

由於平蒔繪只在紋樣處塗漆,在紋樣處會顯得較為突出。

高蒔繪:繼承平蒔繪的特色。

高蒔繪在紋樣上刻意用漆或木炭或漆灰(日文:錆)堆高。

堆高後再撒上金粉,並研磨表面。

高蒔繪相較於其他技法,著重在表面的立體感。

肉合蒔繪:研出蒔繪與高蒔繪的結合。

肉合蒔繪除了有高蒔繪的突起外,也重視整體表面的平滑。

其他技法[3][編輯] 背景樣式[編輯] 地蒔:在紋樣以外的地方撒上金、銀粉。

木地:不在器具上塗漆,保留木頭紋路。

然後直接在木頭上繪製紋樣,以木頭作為底色。

黑蒔繪:以黑漆作為底色。

其中以夜櫻蒔繪較為有名,描繪的是夜晚中的櫻花。

片身替:將漆器面用曲折的線條出分成兩半,一半不灑金、銀粉,另一半則灑上金、銀粉。

線條表現[編輯] 描割:常用在葉脈的表現。

在葉脈處不灑金、銀粉,保留底色以表現線條。

針描:灑上金、銀粉後,趁漆未乾時,用刀刮出線條。

線描:灑上金、銀粉後,用沾上繪漆的筆描繪線條,因此線條部份較厚。

彩色粉末[編輯] 蒔朱繪:在以黑漆為底的漆器上,塗上紅色顏料點綴。

色粉蒔繪:灑完金、銀粉後,在紋樣上塗上一層薄的彩粉。

貼片[編輯] 箔繪:將金、銀金屬片裁成想要的圖樣,再利用漆使其黏牢於漆器表面上。

文化交流[編輯] 歐日交流[4][編輯] 南蠻漆器 16世紀,歐洲各國紛紛來亞洲貿易及傳教。

歐洲人受到日本蒔繪技藝的吸引,從日本訂製了以蒔繪裝飾的神龕、聖餅箱、放置聖經的書架與西方外形的洋櫃;這些漆器大多是黑色漆底,以平蒔繪及螺鈿的技法做出精緻的圖樣。

當時的日本人稱歐洲人為「南蠻」,於是這些特別為歐洲人訂做並且外銷給歐洲人的漆器,便稱之為「南蠻漆器」。

紅毛漆器 17世紀,日本實施鎖國政策,這時荷蘭人成為獨佔日本貿易的國家。

此時銷往荷蘭的漆器螺鈿的用量減少,平蒔繪與高蒔繪的用量增加,常見大面積的風景繪圖,這種新的風格被稱之為「紅毛漆器」。

不少蒔繪傢俱、用品,亦結合了當時西方流行的巴洛克與洛可可樣式,成為中西並蓄下的產物。

中日交流[5][編輯] 日本漆器藝術曾受到中國唐朝與宋朝的影響,如唐朝的唐草、宋朝的山水畫等。

然而在明朝的相關古籍卻有記載中國人反過來學習日本的泥金畫(蒔繪)。

如明朝黃大成著《髹飾錄》「至天順年間西塘又有楊塤父子習髹日本遂以楊倭漆著名」、明朝慎蒙著《皇明文則》:「宣德年間嘗遣人至倭國,傳泥金畫漆之法以歸,楊塤遂習之。

」、明朝高濂著《遵生八箋》:「漆器惟倭稱最,而胎胚式製亦佳。

......有高二尺香幾,面以金銀蜔嵌《昭君圖》,精甚。

種種器具,據所見者言之,不能悉數。

而倭人之製漆器,工巧至精極矣。

」明朝除了遣人至日本學習蒔繪技術,其技術的精細程度也受到明朝人的稱讚。

以蒔繪裝飾的傢俱、文具、香具與古玩收藏盒頗受明代文人喜愛;清代亦延續明代之使用方式,將日本的手箱改造成可供玩賞的多寶格、以印籠收納小型玉器,是中日文化交流下蒔繪的新詮釋。

台灣蒔繪[編輯] 1916年日治時期山中公來臺設立「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

其所出產的漆器圖案,主要描繪臺灣當地的庶民生活。

色彩明亮且鮮豔,發展出台灣獨特的漆器藝術,有「蓬萊塗」的稱號。

山中公的學徒們除了有彩漆的作品外,也有有關蒔繪的作品。

如王清霜的《月下美人(2008)》,是一件高蒔繪作品。

參考資料[編輯] ^翁徐得,《漆器文物保存修護調查研究報告 :以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日治時期總督府日用漆器為例》(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6),頁46-75 ^沢口悟一著,《日本漆工の研究》(東京:美術出版社,1966),頁135 ^松田権六著,《うるしの話》(東京:岩波書店,2001)。

^京都國立博物館編集,《Japan蒔絵 :宮殿を飾る東洋の燦めき》(大阪:読売新聞大阪本社,2008)。

^黃成著,《髹飾錄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閱論編漆器工藝 材質:漆樹 ·漆 ·漆器 工藝:漆工 ·漆藝 裝飾工藝:一色 ·罩漆 ·描漆 ·描金 ·堆漆 ·填漆 ·雕填 ·螺鈿(蒔繪 ·平脫) ·犀皮 ·雕漆(剔紅 ·剔犀 ·鎌倉雕) ·款彩 ·戧金 ·百寶嵌 裝飾紋飾:雲雷紋 ·夔紋 ·連珠紋 典籍:髹飾錄 規範控制 AAT:300310650 NDL:0056741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蒔繪&oldid=70097507」 分類:​日本傳統工藝漆器漆工隱藏分類:​含有日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Magyar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മലയാളംमराठीPolskiРусский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