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發展爭議存在共識空間| HKSDR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政府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引發起一連串反對行動,不少評論從今次事件聯想起當年的反高鐵事件,並預計反對聲音會越來越大,將會成為政府新一輪的政治危機。

繁體中文 English 類別 重要資訊 本會資訊 文章 Search搜尋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HKSDRI) 新界東北發展爭議存在共識空間   近期政府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引發起一連串反對行動,不少評論從今次事件聯想起當年的反高鐵事件,並預計反對聲音會越來越大,將會成為政府新一輪的政治危機。

沒錯,兩件事件有不少相似之處:第一,兩件事件都是政府欲發展新界鄉郊地方,並需要遷出當地的居民;第二,兩件事件都引起一批市民,包括居民及非居民,的極力反對,並要求政府撤銷整個計劃;第三,反對人士的反對意見中都有認為計劃促進中港融合,擔心香港的高度自治會受損。

由此可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確實有機會像高鐵發展計劃般引起越來越大的社會反響,甚至將會成為立法會內議員與政府官員的另一場政治角力。

然而,這兩個發展計劃的爭議點有根本的不同,在2009年的反高鐵事件中,主流的反對意見是針對整個發展計劃,被質疑以至反對的是建設高鐵本身,政府難以妥協。

反觀今次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反對意見,主要被反對的是計劃中原有的「深港融合」概念及政府對房屋土地的需求預算。

相比之下,政府於今次事件中應該有較大空間與反對者妥協出共識,讓發展計劃順利進行。

以下,筆者嘗試就雙方妥協共識的空間作分析。

近期發生的連串社會運動,包括反對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反對國民教育、反對內地水貨客猖獗等,顯示出面對中港兩地於社會、經濟、文化有越趨頻繁的接觸及相互影響,社會上出現了一種香港本地人對內地人,以至中央政府的反抗。

今次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反對者正正就以類似的論述,打著反對「深港融合」的旗幟,號召群眾反對發展東北。

對此,政府的回應清晰而簡明:新界東北發展絕非作深圳後花園,亦不存在內地人在該區可免簽證入境購物,更非為雙非富豪城,計劃經過香港正常規劃程序,並沒有與深圳政府共同規劃。

若不是「深港融合」,計劃的目的是什麼呢?政府清楚指出,發展的目的為增加土地供應,應付日漸緊張的住屋需求。

在澄清計劃目的非為「深港融合」而為增加房屋供應後,反對聲音本應逐步消弭,畢竟增加土地解決房屋需求是大部分香港市民所認同的,但事實卻是,反對者質疑政府對香港市民住屋需求的計算結果,認為根本沒有急切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需要,更認為政府是掩飾。

由此可見,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正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即使高至司長、局長級的官員向市民作出澄清及解釋,反對計劃的市民亦未能釋除疑慮。

事件發展至今,政府與反對計劃者之間並沒有立場上的矛盾,只存在信任的問題,而雙方要妥協並達成共識,方法只有是增加市民對政府所提出方案的信任,簡單來說,就是要說服市民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完全是香港的本土規劃,目的為增加土地供應以應付住屋需求。

這主要可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不妨稍為延長諮詢期,藉延長的諮詢期加強向市民詳細解釋計劃方向及內容,以白紙黑字的文件,令反對的市民信服,亦可滿足反對者希望延長諮詢的期望。

其次,政府可考慮配合新成立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透過深入而詳細的香港人口研究,計算出香港未來數十年的住屋需求,以數據及專業分析支持發展計劃。

所謂理直則氣壯,政府既然直截了當地向公眾澄清了計劃的目的,何不多用一點時間,多花一點氣力,說服全港市民政府是言行一致呢?筆者相信,如政府可以具說服力地指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目的確實是為了應付香港市民的住屋需求,反對者將難以繼續反對計劃。

  蔡柏熙朱兆麟     刊於2012年9月26日星島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