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粤语. 廣東、香港等地的居民以及一些海外華人所使用的語言. 语言 · 监视 · 编辑. 粤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介紹的是介紹粵語概況的綜合性資訊。

关于粵語的標準語音,请见「广州话」。

关于粵語內部的多樣分支語,请见「粵語方言」。

  另請參閱香港粵語、廣東話、白話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粤语Jyut9jyu5发音[jyːt̚˨]母语国家和地区主要分佈在中国大陸(廣東、廣西)、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國、澳洲本土及聖誕島、新西蘭、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華人社區。

区域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母语使用人数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共8490萬人(2021年)[1]語系汉藏语系 汉语族粤语早期形式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粤语官方地位作为官方语言 香港 澳門管理机构香港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澳門行政公職局語言事務廳語言代碼ISO639-3yue以粤语为主要母语的地区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

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粵語,俗称廣東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聲調語言[2],屬於東南亞大陸語言區域[3],常用詞中按不同方式計數有兩成[4]、一百至兩百個[5]侗台語底層詞,同時保留了一定的古漢語用詞[來源請求]。

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則粵語為其中一种語言,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全球以粵語為母語者有8490萬人[1],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等地,在廣東省一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是廣東最主要的语言[6]。

在中國境內,以粵語為母語的群體是繼官話和吳語之後的第三名。

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向海外迁徙,粤语在加拿大及澳洲等地之華人社區中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7][需要較佳来源]。

粵語也是除了官話外,唯一在中国之外的大學有獨立研究的漢語族語言[8][9][需要較佳来源]。

此外,粵語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廣泛分佈。

目录 1名稱 2通行地域 3歷史 4語音特點 4.1聲母 4.2韻母 4.2.1元音 4.2.2韻尾 4.3聲調系統 4.4聲調變化 4.4.1連續變調 4.4.2變音 4.5文白異讀 4.6拼寫方案 5用詞特點 5.1保留古漢語用詞 5.2保留古南越語成份 5.3吸收外來詞 5.4出現新興用語 5.5與北方話不同的辭彙 5.6成語、俗語及歇後語 5.7簡明原則 6語法 6.1倒裝 6.1.1定語後置 6.1.2狀語後置 6.1.3间接賓語後置 6.1.4同素逆序詞 6.1.5補語否定副詞前置 6.2趨向動詞 6.3並列動詞體 6.4「有」+動詞 6.4.1量词用作定冠詞 6.4.2量词替代指属助词 6.5副詞句 6.6語氣助詞 6.6.1單式 6.6.2二疊式 6.6.3三疊式 6.6.4多疊式 6.7其他粵語獨有詞彙 7代表音 8書寫系統 9常用字詞 10分类 11影響 12文學 13地位 14危機 15參見 16注釋 17外部連結 名稱 粵語名稱源於秦人趙陀於古代岭南地域所獨立而建的第一個國家——南越國〈《漢書》寫作南粵國;簡稱南越或南粵;古代的「粵」和「越」互為通假字〉(粵語廣州話拼音:jyut9,北京話拼音:yuè),以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揚地。

「粵」從古以來為嶺南地區的統稱,明清以後,「粵」和「越」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越」用於江浙的吳語地區,「粵」專用於嶺南地方。

而明、清时代,「粤」仍然指嶺南,兩廣別稱兩粵(即廣東、廣西、還有海南),兩粤的廣东为粤东(包括海南島),兩粤的廣西为粤西[10]。

所以近代之前,粵一字泛指嶺南。

直至中華民國時期,粤才逐漸收窄范围被用作廣東省的簡稱。

因此,粤有文化意義(嶺南)[11]和行政意義(仅指廣东省)之分。

粤语的起源和發展成熟的年代远在宋代的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初分之前。

在研究歷史和文化層面上看,粵語是廣義上的嶺南語(嶺南地區語言)[12],即古代中原漢語融合部分古南越語而成的一种语言。

粵語以廣州话作為代表音,香港、澳門坊間稱為廣東話;日文为「広東語」。

廣西地區如:南寧、桂平、梧州等等縣市則稱粵語為白話[13],廣西粵語除了口音和文化、俗語、詞彙上與廣州話差異不大,基本上可以與广州话互通,是歸入粵語方言系統裡。

由於清末至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遷移海外華人多數為廣東人,不同族群使用廣州話以方便於溝通。

在美洲華埠及唐人街等華人社區,則有被稱為「唐話」或「廣東話」。

在語言學上,粵語是一個語言系統的总稱,包括同系的各種地方話語,例如廣西平話、白話、貴港話、玉林話、地佬話和海南島(海南)的儋州話、邁話及蜑家話等。

它们都具有相似的音系、语法及词汇,彼此共同点比相异多,所以都被纳入“粤语”系統中(參閱粵語方言)。

此外,若果要查出該字的意思、發音和研究整套粵語分支系統或粵語方言等,則會使用中文粵語字典。

通行地域 粵語行於廣東、廣西、海南西部(說儋州話、邁話的村落)、越南東北部(山由族聚居地)、香港、澳門及海外華人社區,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分佈如下: 廣東省境內纯粹以粵語為主的縣市有逾40個,地级市11个,佔全省面積的1/2以上,即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東莞、肇慶、茂名、清遠、陽江、雲浮、龍門、增城、從化、連州、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高要、新興、鶴山、封開、郁南、德慶、羅定、陽春、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平、恩平及湛江赤坎区、坡头区、霞山区等。

此外,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的韶關、仁化、樂昌、英德、深圳市寶安等縣市亦部分通行粵語。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的粵語縣市有30多個,即南寧、橫縣、貴港、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防城港、東興、欽州、合浦、浦北、靈山、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州、鐘山、百色、崇左、扶绥、宁明、凭祥及龙州。

此外,广西其它不通行粤语的城市中均有粤语人口分佈,通常是沿河的街道。

桂中由于民国时期的新桂系移民开发,因提升农业技术需要,向桂中平原移入桂东南地区人口,有为数不少的粤语村庄。

澳門和香港全境絕大多數人口(95%)母語為粤语。

海外華人中以粵語為主的也很多,在唐人街及華人社區等,不少華人華僑社群均使用粵語作為共同語言。

主要分佈在英、美、加、澳、紐、東南亞等多個國家或地區。

美洲往日絕大部份華人使用粵語溝通,不過近年由於中國大陸非粵語區移民稍有增多,粵語使用者比例稍微下降,但粵語仍然是大部分海外華人華僑日常用語。

其中美國舊金山一帶因應原籍廣東或其他粵語地區(即兩廣地區人士)的移民人口數量較眾,三藩市的舊金山城市鐵路在巴士也提供粵語廣播,是少數美國公交系統中,提供中文廣播的美國政府機構。

越南东北部山区(山由人聚居区)。

歷史 主条目:粤语歷史 南宋朱熹說:「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

[14]」 語音特點 主条目:粵語音系學 聲母 粵語聲母數量較少,多數粵語方言聲母數量都在20個左右。

多數粵語(廣府粵語除外)普遍存在齒尖音聲母[θ]或邊擦音聲母[ɬ],後者亦普遍存在於壯語、臨高語、黎語之中。

有的粵語方言有內爆濁音,有的同时具有全浊音,如勾漏方言、儋州方言、平话方言等。

中古漢語的全濁聲母在現代粵語中大部份被清化。

中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或塞擦音按古四聲的送氣情況主要有四種:[來源請求] 平聲送氣,仄聲不送氣。

如梧州、廣州、南寧、欽州粵語。

平聲、上聲、入聲送氣,去聲不送氣。

如貴港粵語。

一律不送氣。

如玉林、賀街、清塘粵語。

一律送氣。

如廉州粵語。

中古全濁聲母今讀塞音或塞擦音的送氣情況是粵語方言劃分的參考之一。

中古全濁聲母清化后一律读不送氣清音的,有勾漏方言、平话方言;中古全濁聲母清化后一律读送氣清音的,主要有吳化方言;廣府方言、四邑方言和高陽方言今讀陽平陽上的字送氣,今讀陽去陽入的字不送氣[15]。

粤语中中古微母母字绝大部分今读[m-],是汉语變體中微母存古现象最发达的分支。

粤语中中古舌上音完全沒有保留,而現在吳閩語依然保留部分舌音。

尤其閩語于長期脫離集權管理,保留大部分舌音聲母。

粵語不合乎古人多舌音之說。

有學者認為有必要理清粵語被近古官化的程序。

  唇音 舌尖音 硬颚音 软颚音 声门音 本位 有咝擦音 本位 唇化 鼻音 m n     ŋ     塞音 本位 p t t͡s   k kʷ (ʔ) 送气 pʰ tʰ t͡sʰ   kʰ kʷʰ   无咝擦音 f   s       h 近音   l   j   w   註1:有些學者把/j/視爲/i/介音,把/w/及/kʷ/、/kʷʰ/中的ʷ視爲/u/介音,列於韻母中的開首部份。

這樣做比較與官話對應。

然而這樣做的話,/i/介音開首的韻只跟零聲母相拼,/u/介音開首的韻只跟/k/、/kʰ/、零聲母相拼,卻大幅增加了元音數目,學習效率不佳。

註2:有些學者認爲在/i/、/u/或/y/元音前方有聲門塞音/ʔ/,但由於它不構成對立,一般都將之視爲「零聲母」。

不同於官話,粵語見組(見、溪、群、疑母)與曉母字不論洪細音,聲母多不顎化,今讀[k-]、[kʰ-]、[ŋ-]、[h-]。

韻母 元音 标准粤语元音图 粵語的元音裏,存在長短元音a的對立現象,有些著作將長短a標作/aː/和/ɐ/,但亦有一些人士認為長a和短a之間存在音值差別,據此質疑粵語長短元音對立的觀點。

粵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跟壯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本質是完全相同的,長短元音之間都存在音值差別,並不是單純的時長差別[16]。

韻尾 粵語包含[p̚]、[t̚]、[k̚]、[n]、[m]、[ŋ]6種輔音韻尾,前三種為塞音尾(稱爲入聲),後三種為鼻音尾;另外各種粵語拼音方案亦把複韻母的第二個元音如[i]、[u]、[y]等作為元音韻尾處理。

聲調系統 主条目:粵語聲調 粵語一般具有8至10個聲調。

中山石岐粤语在所有粵語中最少,因其特殊不分上下入声而只有6個;東莞粵語次之,只有8个;多數粵語方言有9個聲調;勾漏粵語和平話方言有10個聲調。

標準粵語具有9個聲調,6至7個固定調值,按照「平上去入」的命名方法,這9個聲調名稱分別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陰入)、下陰入(中入)、陽入。

其中「下陰入」由「陰入」按韻母短長分化而來。

一些粵語方言「陽入」也按韻母短長分化成兩個,從陽入中分出上陽入與下陽入,共計四個固定入聲調,如勾漏粵語、四邑粵語等。

粵語詞彙和語流中存在一些固定的變調,如「局」字,在詞尾時會固定地變讀成一個調值為35的上揚型變入聲,不屬於固定聲調中的任何一個。

因此若計變調,粵語的聲調數目通常可達14至15個[17]。

標準粵語的聲調 聲調名稱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上陰入(陰入) 下陰入(中入) 陽入 調值 55/53 35 33 11/21 13/23 22 5 3 2 國際音標 ˥/˥˧ ˧˥ ˧ ˩/˨˩ ˩˧/˨˧ ˨ ˥ ˧ ˨ 代表數字 1 2 3 4 5 6 7(1) 8(3) 9(6) 漢字舉例 分 粉 訓 焚 奮 份 忽 發 佛 粵拼 fan1 fan2 fan3 fan4 fan5 fan6 fat1 faat3 fat6 漢字舉例[18] 三 九 四 零 五 二 七 八 六 粵拼 sam1 gau2 sei3 ling4 ng5 ji6 cat1 baat3 luk6 粵語入聲格局 粵語方言 陰入 陽入 上陰入(短元音) 下陰入(長元音) 上陽入(短元音) 下陽入(長元音) 東莞莞城話 4 3 靈山縣城白話 55 22 中山市石岐话 55 33 廣州白話(標準粵語) 55 33 22 邕浔粤语 55 33 22 左江白話 55 33 22 左江平話 55 33 35 22 扶綏龍頭平話 55 33 22 13 百色那畢平話 55 33 22 24 橫縣縣城白話 55 33 22 24 賓陽新橋賓陽話 55 33 22 52 博白縣城白話 55 33 11 22 玉林白話 55 33 22 11 廣寧白話 55 33 22 214 四會白話 55 33 22 213 台山白話 55 33 21 32 注釋: 表中的數字表示聲調的調值; 表中所列均為單字固定聲調,不包括變調(如廣州話詞彙和語流中調值為35的變入); 資料參考來源:《第11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聲調變化 粵語的聲調變化分成連續變調與變音(morpho-phonemicchange)。

主要發生在複詞或疊字詞,一般來讀低音域(主要是低降調)的第二音節會轉為高昇調。

[19] 連續變調 連續變調不發生語意或文法上的改變。

家人稱呼,如:爸爸(baa4baa1)、媽媽(maa4maa1)、弟弟(dai4dai2)、太太(taai3taai2) 表示親切感的接頭語「阿-」與表示通稱的「老-」,如:阿陳(aa3can2)vs陳(can4)、老謝(lou5ze2)vs謝(ze6) 口語中出現英語詞,如:Fanny(fan1ni2);有時還可能出現高平調,如:燕梳(yin3so1,insurance) 日常生活會出現的語詞,如:前門(cin4mun2)、眼鏡(ngaan5geng2)、油條(jau3tiu2)、鹹魚(haam4jyu2)、前年(cin4nin2)、公園(gung1jyun2)、空地(hung1dei2) 在廣州話中,「咗」有時被省略而聲調向前影響,如:食(咗)飯未呀?(sik2faan6mei6a3,吃飯了沒?) 形成複合語時,中平調、低昇調、低平調也會發生變調來達成文法功能,如:影相(jing2soeng2)vs相片(soeng3pin2)、發燒友(faat3siu1jau2)vs朋友(pang4jau5) 在型態為「動詞-目的語」的複合語,目的語名詞發生聲調變化,而且複合語的意思時常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轉變,如:捱夜(ngaai4je2,熬夜)、開會(hoi1wui2)、走路(zau2lou2,逃跑) 還有一些完全無法預測變調的例子:講笑話(gong2siu3wa2)vs講大話(gong2daai6wa6,說謊)、琴行(kam4hong2)vs銀行(ngan4hong4) 變音 變音會發生語意或文法上的改變。

AAB型疊字詞,如:立立亂(laap6laap2lyun6,雜亂的) 疊字形容詞、加了「哋」的動詞、或疊字狀聲詞,如;紅紅哋(hung4hung2dei2,有點紅的)、明明哋(ming4ming2dei2,有些瞭解)、□□聲(sa4sa2seng1,雨聲) 表示短時間或短小的動詞疊字,特別是省略了「一jat1」的疊字詞,在詞首發生聲變音,如:試試(si2si3,試一試)、問問(man2man6,問一問) 同上,『形容詞+「一」+形容詞』的疊字詞省略中間的「一」,如:平平(peng4peng2,非常便宜)、甜甜(tim4tim2,非常甜) 還有類似的『「一」+名詞+「一」+名詞』省略的說法,如:一句句(jat1geoi2geoi3,一句一句) 名詞作為容器量詞使用時保持原來的聲調,如:一盒朱古力(jat1hap3zyu1gu1lik1,一盒巧克力)vs呢個盒(ni1go3hap2,這個盒子) 文白異讀 粵語存在文白異讀現象。

一般認為粵語文讀音出現的頻率不高,沒有高度異化的文讀音。

最常見的形態是以白讀音-eng韻母取代文讀音-ing韻母(如命/釘/聽/嶺白讀-eng,文讀-ing)。

其他文白異讀聲母如:近(gan6-)代/遠近(kan5-)。

也有觀點認為粵語文白異讀很普遍,持此觀點者如葉煥峰等學者,認為粵語知徹澄母轉謂端透定母,影晓匣云以不同程度分化成非敷及零聲母,王黃不分、因欣不分。

對于粵文白異讀很少的傳統認識,可能由於粵語的語音存古程度被嚴重低估,甚至被認為是宋代官語語音化石;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京蘇粵白話文運動有關。

而且大部分廣韻所分之三等字皆无介音,如東冬鐘合韻,支脂之合韻,魚模虞部分合韻,痕欣文眞韻開合不分,先仙合韻,刪山合韻等等。

可見粵語因其發展方向幾乎不斷簡合而少繁化。

粵語止攝支之脂韻文白二讀,遇攝魚模虞韻文白二讀,當中四、死、企、無均有文白二韻: 漢字 白讀韻 文讀韻 四 sei si 死 sei si 企 khei khi 止攝三等開口呼于齒音皆讀成[i]: 漢字 白讀韻 文讀韻 無 mou mu 遇攝于特定子音讀成白讀音。

拼寫方案 關於粵語的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

當中比較常用的,有1970年代開發的教育學院拼音方案、1993年開發的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等。

用詞特點 保留古漢語用詞 此段落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粤语"—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段落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一些中國南方語言如吳語亦有此特色)[20][需要較佳来源],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單音詞的傾向。

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

[20][需要較佳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古漢語與南亞語系在上古漢語時期已經發生了接觸和相互影響,上古漢語當中接近三成詞彙被認爲是東南亞來源、超過二成詞彙來源不明。

[21] 第一及第二人稱用「我」、「你」,與官話相同,但粵語音「我」(ngo5)更保留了中古漢語唐音(*ngɑ̌)之疑母(ng-),與濟南話、西安話等北方其他官話保留疑母類似[22]。

第三人稱不用「他」,而是「渠」(俗寫「佢」;东汉《孔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跟吳語一樣。

複數人稱不用「們」,而是上溯至端系的同源形式[taʔ]或[ti](現代粵語寫作「哋」,本字為「等」[原創研究?],見聖公會的公禱書)。

粵語用「係」而不用「是」[23]來代表正面答覆,「係」是明清兩代常用字。

這些字眼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然有作書面語用,例如李儼《中算史論叢》第一冊(1955年版本,第210頁)提及18世紀數學家伊薩克·沃爾夫拉姆(IssacWolfram)時,就寫為「渠係荷蘭礮隊副隊長」,在現代漢語中,「係」仍在使用,但僅限於新聞報刊等地方。

[來源請求] 在文言文和現代粵語中,「卒之、畀」都等同「終於、給予」的意義。

古代常用的「文錢」,粵語也保存了「文」的用法(但常用通假字「蚊」)。

「尋日」(昨日)的「尋」可追溯至東晉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尋程氏妹喪於武昌」中的「尋」,解作「不久前」。

「幾多」(多少)、「幾時」(何時)則可追溯至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及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等。

[來源請求] 此表格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粵語古漢語成份 粵語字 粵音 北方話 古用法 今用法 渠(佢) keoi5 他 (東漢)《孔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明)呂坤《去偽齋集·交泰韻序》:「渠云:公切何字?余曰:如韻,『直貞』當切『征』;若欲切『呈』,非『持盈』不可,持亦澄母,盈是陽平,不更切乎?渠大噱,應聲曰:更是更是。

」 佢今晚又去飲酒(他今晚又去喝酒) 係 hai6 是 明清常用字。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使廷臣奏董太后原係藩妃」;(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此係身前身後事,請誰記去作奇傳?」 你係好人(你是好人) 忌(嘅) gei3->ge3 的 《詩經·鄭風·大叔於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原創研究?] 係我嘅(是我的) 陰騭 jam1zat1 缺德 (本為褒義)《尚書》:「惟天陰騭下民。

」(清)吳跰人《九命奇冤》第三十二回:「雙眼底下,有一條陰騭紋,將近要現出來了。

……這陰騭紋,並非人人都有的,總是做下了惡事,方才生出來。

」 掘人生墳,好陰騭架(掘人墳墓,十分缺德)! 卒之 zeot1zi1 終於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相如。

」[24](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公囚困於淮西,屢折李希烈,卒之捐身徇國」;(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四:「卒之張逵坐收,甘露無變」。

卒之畀我搵到(終於給我找到) 畀(常誤寫成「俾」) bei2 給 《诗經·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畀十蚊我(給我十元) 文(蚊) man1 元 源自古代「文錢」的用法 畀十蚊我(給我十元) 幾時、幾多 gei2 何時、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與古代用法完全相同 何 ho4或ho2 哪、甚麼 《孟子·万章下》:「何事非君,何使非民」。

《s: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你有幾何(ho2)返屋企,飲啖湯先!(你難得回家,先飲口湯);有何(ho4)貴幹? 尋 cam4 昨 陶淵明《歸去來辭》:「尋(不久前)程氏妹喪於武昌。

」 尋晚(昨晚)、尋日(昨天) 打邊爐 da2bin1lou4 吃生火鍋[25] (元)呂誠《來鶴亭集·南海口號六首·其五》:「炎方物色異東吴,桂蠹椰漿代酪奴。

十月煖寒開小閣,張燈團坐打邊爐。

」 今晚去打邊爐(今晚去吃火鍋) 謦欬(傾偈) 變讀king1gai2 聊天 《莊子·徐無鬼》「昆弟親戚之謦欬。

」明《南安府志·藝文志》(1609年):「近世推本周濂溪程大中,以為授受之源在此,乃若名賢自比而南,往返去留,士皆得親其謦咳。

」 去酒吧傾偈(去酒吧聊天) 飲/食 jam2/sik6 喝/吃 《賜齊州李希遇詩》:「少飲欺心酒。

」《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

」《s:博物志/卷之四》:「飲真茶,令人少眠。

」 動詞或名詞皆可,同古義 揀 gaan2 挑选 《三国志·魏志·袁紹傳》:“博愛容衆,無所揀擇。

” 埋來睇,埋來揀(過來看看,過來揀選。

) 𧮞(呃)[原創研究?] ak1 騙 《康熙字典·集韻》:“妄言也。

” 佢又呃我(他又騙我) 諗 nam2 想 《詩經·小雅·四牡》:「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原創研究?] 等我諗諗先(等我先想想) 差 caai1 警察 衙差 當差好危險(做警察好危險);去差館錄口供(到警署錄供詞) 老竇(老豆) lou5dau6 爸 一說源自《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老竇引申成父親之意,但有說此解釋只源自1950年代作家容若的遊戲文章,老豆實源自「老頭」,如順德話的「頭」正是廣州話「豆」音;東莞方言則說「老頭子」[26];另一說指實爲濁音无演變成送氣清聲,而是經語言自然隸變,由于聲調往上,而成不送氣清聲 老豆開飯喇!(爸,吃飯了) 一梳香蕉 so1 一把香蕉 (宋)唐庚詩(見《廣羣芳譜》):「啗蔗入佳境,冬來幽興長,瘴鄉得好語,昨夜有飛霜,籬下重陽在,醅中小至香,西鄰蕉向熟,時致一梳黃。

」 呢梳蕉幾錢?(這把香蕉賣多少錢?)/净係帶咗兩梳蕉(拜候別人不帶禮物,只有空空雙手時的自嘲) 返(常誤作番) faan1 回來 《s:新序/義勇》:「既懼,何不返?」 同古義 蒞/来(俗作嚟) lai4 來 (宋)王禹偁《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成均吳博士同年殿省柳丞》:「謫宦自消遣,不敢誇獨醒。

往往取官醞,時時對花傾。

醉來念身世,翻使淚縱橫。

今年蒞淮海,時節又清明。

」 佢一早蒞左啦(他早就來了) 使(常誤作駛) sai2 使用 「使唔使講野恁大聲呀」(用不用說話如此大聲呀)「唔使啦,唔該」(不用了,謝謝) 搣 mit1 用手抓 《唐韵》:亡列切《集韵》:莫列切《正韵》:弥列切,𠀤音灭。

《说文》:批也。

《广韵》:手拔也。

又摩也,捽也。

又翾劣切,音烕。

《急就篇》:沐浴揃搣寡合同。

《师古注》:揃搣,谓鬄拔眉发也,盖去其不齐整者。

你成日搣層皮遲早畀你搣爛(你整天抓這層皮早晚讓你抓破) 有些現代粵語雖可溯古,但古、今用法有異。

上表中《尚书》「惟天陰騭下民」一句的陰騭,本指默默保護,後來則演化為功德之意。

道教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就是說文昌帝君訓示人們要「廣行陰騭」。

之後陰騭又衍生出陰功與陰德兩個同義詞。

明人方汝浩於《東度記》當中,就將這3個詞語交替使用,然而民間相學又出現所謂「陰騭紋」,並且稱凡有此紋者,必然壞事做盡。

前述3個同義詞,也出現了歧義,其中陰德仍然是指功德,但是陰騭一詞則改變成為貶義。

《紅樓夢》第73回寫到「救人急難,最是陰騭事」,指的本是好事,但是現今粵語所謂的「陰騭事」改變成為缺德事的意思。

至於陰功一詞,就像普通話中「好容易才……」與「好不容易才……」是同義一樣,現代粵語之中,無論說「真係陰功」抑或「真係無陰功」,都是淒慘、可惜之意。

[原創研究?] 謦欬一詞在古代又作謦咳,本有談笑與輕咳兩義,而後者為佛經常見用語(《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文殊師利功德莊嚴佛土經》:「是時如來復現威德謦欬之聲。

其聲遍聞十方世界」),本指欲語之前,以輕咳清喉嚨之狀,後來則引申為佛法遍傳的意思(《佛學大辭典》1922:「謦咳為將語時之狀,又為通暢之相,表本跡二門之教通暢也」),兼列為佛教「十神力」之一。

僧人談佛法,民間亦說成「謦欬」。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釋道》:「雪先下世,憨則至今神旺如盛年,乃謦欬間,多趨縉紳談時局,以是信向者愈繁。

」)「謦欬」粵音可讀為hing1haai1,音近king1gai2,今人多以為是傾談佛偈之意,而將之寫為傾偈,甚至洐生出傾密偈、無偈傾等等不能夠用於謦欬的變化。

[原創研究?] 走字的本意為奔跑(兩腳交互向前迅速躍進),但是在官話中已經轉義為步行。

粵語中,行就是步行,而走則保留了古漢語中奔跑的意思。

又如官話用吃(喫)/喝,粵語用更為古老的食/飲(粵北也有用「喫」,或寫成「吔」),用法與《論語·學而》中「君子食無求飽」一致。

動詞里,粵語會用來(loi4)字或蒞(lei6)字,但是兩者口語皆改變讀為離(lei4)或黎(lai2),並且現代經常以新造字──嚟,代替。

現今蒞字作書面語用,例如蒞臨,多帶非常隆重的意思,但是古時不必然如此。

宋王禹偁《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成均吳博士同年殿省柳丞》曰「謫宦自消遣,不敢誇獨醒……今年蒞淮海,時節又清明」,作者被貶謫之後蒞到淮海,就不算大駕光臨。

[原創研究?] 保留古南越語成份 古代南遷到嶺南地區的華夏與南越原住民長期雜居,彼此間語言、文化、習俗等各方面不自覺地相互滲透。

[來源請求] 現代粵語中仍然含有南越語的底層成分,多表現在辭彙方面,在語法上也有一些遺存。

現代粵語跟現代壯語在日常用語上接近或相同的常用詞有不少,基於表層語言中同義異形詞的存在被認爲是粵語的侗台語底層詞而非借自侗台語的借詞,這樣的詞在廣州話的《廣州話詞典》中可辨認得出超過200個[5]。

目前粵語的這些在古漢語文獻中沒有被記載過的詞彙約有20%[4],比重不大但使用頻率较高[27]。

例如,如表示「這」的意思的粵音(/ni/)常被寫成「呢」字,該詞在壯侗語族、苗瑤語族等諸語中廣泛存在,語法功能完全相同。

有人認為該字可考的源頭為「爾」,中古漢語唐音讀作/njiɛ̌/,然而上古漢語中作爲指示詞的「爾」卻來自南亚语系[21],且壯侗、苗瑤諸語与粤语表示「這」的nei/ni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古漢語的「爾」在考證粵語指示詞來源問題上不足爲據。

粵語表示「癢」的「痕」(/hɐn/),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壯語中為/hom/,武鳴壯語中為/hum/或/hɐn/,傣語/xum/,臨高話/kum/; 粵語表示「倒塌」的「冧」(/lɐm/),北壯語、毛南語跟粵語完全一樣,泰語為/lom/; 粵語表示「跺腳」的「揼」(/tɐm/),壯語與粵語完全相同,黎語為/tom/; 粵語表示「搖晃」的「擙」(/ŋou/),北壯語、毛南語、侗語為/ŋau/,南壯語為/ŋau/或/ŋu/,臨高話為/ŋɔu/; 粵語的這類“古南越語”底層詞舉不勝舉,在現代壯語、侗語裡面都可以找到系統性相同或相近的詞,而且這類詞多數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基本詞彙。

該類詞彙究竟是“古越語”遺存還是古代漢語遺存、究竟是底層殘留還是借入,語言學界存在爭議。

目前在中古漢語、上古漢語方面的構擬多由鄭張尚芳等學者進行,但各方對一定字詞的構擬並不一致(如和潘悟雲等),而且鄭張先生的觀點也與一些語言學者如李新魁、李如龍先生等的研究有出入。

另有一些語言學家發現古漢語跟“侗台語族”系在上古時期(秦)已經發生了接觸和相互影響,而這些在粵語和現今的侗台語族系共同擁有的詞彙很可能是上古漢語的遺存,但關於這方面的文獻已經流失,難得到證實。

[來源請求] 吸收外來詞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汉字。

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早在唐宋此時期廣東(省城)得益於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大批外商湧入,單常年聚居在廣州的外商有十多万人,在內城蕃坊指定居留[28][29],包括南亞裔人士、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當時就開始有部分外語被粵語吸收,如冚唪唥(全部)[30]、邋遢(肮脏)、巴闭(嚣张)等[31]。

到清代(含英治香港)至近代,外來語主要來自英語,廣州粵語及香港粵語(港式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的粵語區。

這些外來詞很多是漢語北方話沒有吸收的,如「士多」(store),北方話中說「小卖部」;有的是北方話吸收了但譯法不同,如漢語北方話中的「沙拉」即是在粵語中帶有入聲的「沙律」;不少外國人名在粵語中的譯法,亦與漢語北方话存在很大差別,如第43任美國總統GeorgeWalkerBush在華北漢語中翻譯成「布什」,中華民國國語文譯作「布希」,香港粵語則把他翻譯成圓唇的「布殊」。

這些中文名,必須用當地語言發音,才與美國英語原音接近。

相較而言,普通話翻譯容易將英語词尾的清輔音插入元音构成开音节,因為普通話沒有[-p̚][-t̚][-k̚][-m]。

而粵語則容易复辅音中的一个辅音省略,如lift(升降機)有時寫作粵語字「𨋢」(“車+立”:左車右立,讀作lip),讀音將ft淡化為一入聲尾音,而英语中的s等则通过插音构成开音节。

從1980年代開始,不少粵語外來詞,隨著香港、珠三角等粵語區與中國其他地區交流更加頻繁,漸漸進入了漢語北方話,例如「巴士」(bus)、「貼士」(tips)、「蛇gwe1」(Scare:驚嚇、恐懼)等等。

有時,這些詞被漢語北方話吸收的時候發生失真,如粵語「搭的」(乘搭的士的簡稱)被漢語北方話當作「打的」吸收。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漢語北方話無法模仿粵語的[-m]韻尾,比如「搞掂」變成「搞定」。

而粵語曾從漢語北方官話借來一些用語。

比如粵語表示憤怒之時,有個口語語匯“call-now-yeah”,其實是來自漢語北方官話的「可惱也」(或「可怒也」)[32]。

香港粵語中經常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比如,「文件夾」通常用file(讀若「faai1lou2」,有文具店會寫成「快勞」);男警員或男老師稱作「阿sir」(讀「sir」時變為圓唇的/sœː˩/,有人會寫成「阿蛇」,另有粵音字「瀡」[33]);女警叫「Madam」(讀「咩-/tɐm˩/」);女老師叫「Miss」(讀「搣時」,有人會寫成「蜜斯」);工作加班稱為「開OT」(源自英語Overtime)等等。

雖然不少英文發音會音譯成漢字,但香港人不時會直接以英文字詞表達,如「感覺」用feel代替,也沒有相關漢字表述該讀音。

值得注意是,由於粵語沒有[-l]這個韻尾,feel往往會讀成[fiu̯˥],[ɫ]讀成[u̯]韻尾,fax讀成/fɛk̚˥si˧˥/加重尾音(feck史機)。

這種港式英語、中英夾雜的地道用法在香港十分流行,而且在廣東省粵語區中也在逐漸增多。

出現新興用語 香港人口和財富的高度流動性吸引了不少非法社團的活動,非法社團在民間曾有相當大的影響,粵語口語中亦混有不少與香港三合會或其他通俗術語有關的辭彙,如「雷氣」(義氣)、「上馬」(開香堂)、「劈友」(砍人)、「文膽」(白紙扇)、「揸扒」(握手,社團講數儀式一種)及「無橋/計」(無辦法)等。

此外,踏入21世紀,一些新用語(尤其指網上用語)開始在香港出現,2008年年度會考中文試題上也出現此類用語,例如「閃(逃走)」、「屈機(擁有壓倒性優勢)」、「潛水(失蹤)」、「潮(新潮)」、「喪(原本形容極其投入至喪失心智的情況,後演變為形容詞,解作極端地)」、「頹(態度頹喪的情況)」、「迆[34](hea,無所事事)」、「O嘴(目瞪口呆)」、「激(非常)」、「勁(非常或厲害)」等,這些用語主要流行於青年人和網民之間。

與北方話不同的辭彙 主條目︰粵語固有辭彙與漢語北方話辭彙對照 粵語在變化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出現許許多多與北方漢語不同的自身固有辭彙,沿用至今,成為粵語的另一特色。

日常用語中粵語不同于北方漢語的詞彙可多達50%以上。

詳見有關條目。

成語、俗語及歇後語 粵語中包含不少廣東特有歇後語,如「雞食放光蟲」意同「心知肚明」;「屎坑關刀」意為「一事無成」,因為掉進糞坑裡的關刀「文(聞)又唔得、武(舞)又唔得」,是通俗的詞語來表達傳統的成語。

簡明原則 現代人說話的習慣已經有所改變,能簡則簡、能快則快。

例如以前會說「我走先喇」,現在習慣說成「我走喇」、「我走先」,甚至「閃」、「撇」,儘管省去了大部分,但是對方一般明白。

語法 粵語語法與普通話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詞句順序、虛詞、副詞、部分形容詞、助詞及其放置方式上,複雜而不可缺或的語氣助詞也是粵語的一個特色。

儘管粵語與普通話在這些語法方面上有明顯差別,但主體語法基本相同,都是主-謂-賓式語言,都屬於分析語,總體仍有60%以上相似之處。

倒裝 定語後置 一些粵語詞組習慣將修飾詞放在中心词後面,相對於普通話而言是倒置的詞序。

例如 官话词汇 粵語对应词汇 公雞 雞公 青椰子 椰青 碎米 米碎 酸豆角 豆角酸 小丫頭 妹丁 這種語法常见于侗台語族各語言。

漢白語族中除官話以外的其他各語種也有類似的構詞方式,但不佔主要地位。

另外文言中也有定語後置語法。

粵語的這種語法可能是上古漢語殘留,也可能源於臨近的侗台語族。

狀語後置 粵語通常将修飾動詞、形容詞的副詞放在被修飾詞後面,有時甚至放在句末,放在前面則不合語法,如「食多啲」不能說成「多食啲」。

例: 位置 粵語例句 標準漢語直譯 標準漢語意譯 動詞後 食多啲。

吃多一些。

多吃點。

唔該晒你。

感謝非常你。

非常感謝你。

畀埋佢。

給全部他。

全部給他。

我行先。

我走先。

我先走。

形容詞後 肥得滯。

油膩過於。

太膩了。

高過頭冇用嘅。

高太過沒用的。

太高沒用的。

间接賓語後置 當動詞同時帶兩個賓語時,间接賓語通常放在句子最後,中間由直接賓語隔開,即「動詞+直接賓語+间接賓語」。

如: 粵語例句 標準漢語直譯 標準漢語意譯 我問聲你。

我問一個問題你。

我問你一個問題。

畀件衫我。

畀件衫過我。

給一件衣服我。

給一件衣服過我。

給我一件衣服。

同素逆序詞 粵語有不少詞彙的字序都跟普通話相反,屬於傳統倒裝說法與當代說法之差異,例如: 普通話 粵語 鞦韆 韆鞦 素質 質素 夜消(俗寫「夜宵」) 消夜(俗寫「宵夜」) 擁擠 擠擁 要緊 緊要 語言學家一般將這類語素與詞義相同,但字序相反的詞彙稱為同素逆序詞,令一些人誤以為粵語顛倒了原有字序。

其實這類詞彙當中,有不少都是普通話將字序顛倒,反而是粵語保留了古代用法。

例如: 「緊要」,早見於朱熹(1130-1200年)所著《論語集註》:「且將《論》、《孟》緊要處看,如何?」「要緊」一詞在古籍之中反而出現不多。

「質素」一詞一直沿用至五十年代,直到六十年代改編《辭海》,有見於用普通話唸比較困難,才將之顛倒為「素質」[35]。

「消夜」更早見於方干所作唐詩《冬夜泊僧舍》:「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在現代粵語中既保留原本作述賓短語的用法,亦可當名詞用。

「夜消」則遲至清代才出現,暫時首見於吳敬梓(1701-1754)《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三人點起燈來,打點夜消」,在普通話中變成只可作名詞解。

至於「擁擠」及「擠擁」,均見於明代古籍。

不過粵語詞彙之中也確有顛倒字序的例子,例如「韆鞦」作遊戲解,似未見於古籍,但「鞦韆」一詞則十分常見。

《隋史遺文》(1633):「半天落下鞦韆,香褌盡露;繞地滾來蹴踘,媚眼橫流。

」 其他的詞彙,在不同地方不同時代,在粵語場合用上當代說法抑或傳統倒裝說法,情況與程度各異。

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範圍大力推廣普通話,廣東與廣西等地民眾之粵語會話就逐漸大受普通話影響──詞彙次序掉換,反而香港等海外民眾之粵語會話保留了較多倒裝詞彙。

現時仍有使用的倒裝詞彙,對照例子如下: 普通話 粵語 鞦韆 韆鞦 素質 質素 夜消俗寫「夜宵」 消夜俗寫「宵夜」 半夜 夜半見「夜半三更」 擁擠 擠擁 要緊 緊要 褲襪/連褲襪 襪褲 盒飯 飯盒 已經 經已 錄取 取錄 污染 染污 添加 加添 客人 人客 隱私 私隱 蹊蹺 蹺蹊 喜歡 歡喜 甘心 心甘見「心甘情願」、「心甘命抵」 整齊 齊整 碎米 米碎 乾菜 菜乾 早晨 晨早 阻嚇 嚇阻 狐臭 臭狐 責怪 怪責 底下 下底 符合 合符 裝釘 釘裝 早晚 遲早即「晚早」 更變 變更 力氣 氣力 後退 褪後即「退後」 仿冒 模仿即「冒仿」 外出 出外 油漆 漆油 暴風 風暴 搭配 配搭 尾數 數尾如「數頭數尾」 度量 量度 繼承 承繼 運營 營運 對比 比對 傳承 承傳 修復 復修 尋訪 訪尋[36] 問答 答問例「立法會答問大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 膠擦 擦膠 吞併 併吞 康復 復康例「長者復康中心」 改變 變改 地道 道地 離奇 奇離[37]俗寫「騎呢」 頭銜 銜頭 貼緊 緊貼 食物 嘢食[38] 飲料 嘢飲 光榮 榮光 至於在截至20世紀末已經被普遍棄用之倒裝詞彙,對照例子如下: 普通話 粵語(以下詞彙现今普遍已不再使用) 但一些人士口語上會無意中用到 人民 民人 天地 地天 光輝 輝光 具備 備具 哭叫 叫哭但「叫喊」仍在使用,「喊」粵語通「哭」。

海洋 洋海見「汪洋大海」 接收 收接 縱容 容縱 時常 常時 缺少 少缺 禱告 告禱 危機 機危 曝曬 曬曝 歎氣 氣歎 多心 心多 熱鬧 鬧熱 埋藏 藏埋 課程 程課 章程 程章 聾啞 啞聾 制裁 裁制 便利 利便 介紹 紹介 颱風 風颱 喉嚨 嚨喉 前進 進前 見證 證見 詛咒 咒詛 施捨 捨施 補語否定副詞前置 粵語否定副詞「唔」在作補語時,通常放在動詞之前: 粵語例句 普通话對譯 唔怪得唔怪之得 怪不得 隻手唔寫得字。

手寫不了字。

近二三十年來,受標準漢語的衝擊,粵語也逐漸吸收了一部分標準漢語補語否定副詞後置的文法。

趨向動詞 粵語趨向動詞的用法與普通話有別。

在普通話趨向動詞不能直接接受詞的情況下,粵語趨向動詞仍可直接接受詞。

粵語趨向動詞的用法[39] 粵語例句 普通话意譯 語法習慣差異 我哋諗住晏晝去街。

我們想下午到街上去逛。

我們想下午去逛街。

趨向動詞「去」直接接受詞「街」,而普通话就没有這种用法。

佢話嚟我度。

他說要到我這裡來。

直譯作「他說來我這裡」也和现代标准汉语語法相似。

並列動詞體 粵語可以用兩個並列動詞構成一個動詞體,把「緊」、「咗」、「完」、「過」、「下」加在兩個並列動詞中間。

現代標準漢語必須把相應詞或對譯詞放在單一動詞的前面或者後面。

如粵語「休下息」,現代標準漢語作「休息一下」。

「有」+動詞 粵語廣泛使用「有」+動詞的語法結構,表示強調。

粵語例句 普通话意譯 我有睇。

我看過。

量词用作定冠詞 粵語量詞可直接加在名詞之前作句子成份,量詞之前不需要指示代詞或數詞限定,起到類似於冠詞的語法作用,类似英语中的"the"或法语的"le"/"la",例如: 粵語例句 普通话直譯 普通话意譯 語法作用 本書幾好睇。

(所討論的或眼前見到的某本)書很好看。

這/那/某本書很好看。

特指 部車好正啊! (眼前所見的某輛)車很棒啊! 這/那/某輛車棒極了! 特指 佢嗒咗抽提子。

他偷吃了(談話者雙方都知道的某串)葡萄。

他偷吃了這/那/某串葡萄。

特指 我把聲沙嗮。

我(量詞)嗓音沙啞完全。

我的嗓子完全沙啞了。

強調 喇起塊面 繃起(量詞)臉 繃起(他的/那張)臉 強調 扽下隻鞋 磕一下(量詞)鞋 把鞋磕一下(「鞋」不需要量詞) 強調 量词替代指属助词 粤语习惯用量词替代指属助词如“的”“之”等,但这样的量词在句子中起的作用仍然是指示物品所属的。

粵語例句 普通话意譯 逻辑意义 語法作用 我枝筆 我的筆 屬於我的筆(“我”是筆的所有者) 屬格強調 佢部車 他的車 屬於他的車(“他”是車的所有者) 屬格強調 你個書包 你的書包 屬於你的書包(“你”是書包的所有者) 屬格強調 副詞句 在比較句法中,粵語是「你高過佢」,而北京話會說“你比他高”。

类似的例子还有:「你大過佢」、「你瘦過佢」,粤语這种語法是比較貼近古時的漢語語法[來源請求],在閩南語也有相同的句式,如「你較媠伊」。

近年來,由於受標準漢語影響,這情況也出現改變。

「你比佢大」、「阿哥比阿妹高」這種北京話的語法,也逐漸被粵語吸收。

在一些副詞上,如「先」字,粵語亦習慣把其放在動詞之後,例如「你先走」在粵語要說成「你行先」。

語氣助詞 語氣助詞在粵語語句情貌的表達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缺或。

粵語語氣助詞豐富,用法複雜,有單式、二覆疊式、三覆疊式和多覆疊式等形式: 單式 語氣助詞 用法 粵語例句 標準漢語意譯 備註 啦陰平聲調(第1聲)  表一般意味或表示完成 好心你啦!搞掂咗啦! 拜託了!老早就做完了! 第二個意思的語氣比「喇」為重 喇陰去聲調(第3聲)  表示完成或引起注意 得喇。

搞掂咗喇。

行了。

完成了。

只能用於句尾 嗱 提問,或引起注意 搞掂咗嗱?嗱,望住我! 完成了嗎?來,看著我! 可在句子前獨立使用,引起注意 喎陽上聲調(第3聲) 表示意識到,「原來如此」意味 係喎,點解頭先我諗唔到呢? 對啊,為什麼剛才我想不到呢? 有感嘆意味 啝陽上聲調(第5聲) 暗示否認某事物之結果或敘述之意味 佢話佢晨早離咗職囖,就乜責任都唔使再負啝,但係公司重未收到佢份辭職信囖 他說他早已離職,所以可以不再負責任了,但是公司還沒收到他的辭職信! 有輕微訝異或輕蔑意味 囖陰平聲調(第1聲) 表示情況就是如此 有肯定、晦氣、無奈、不情願、鄙視、不屑及/或不願多言敘述之意味[40] 囉陰平聲調(第3聲) 期待某事物之時機即將達至之語氣 市長派錢囉! 市長要給大家發錢了! 咩 表示懷疑,或輕微不屑 係咩? 是嗎? 用於問句 啩 表示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斷 係啩? 是吧? 帶徵求別人看法的意味 啫 表示不屑語氣,或表示「而已」的意思 係咁咦搣咗一下啫,就喊到咁大聲。

佢咁衰,睬佢做乜啫?我寫錯字啫,咁惡做咩啫? 只是輕輕地捏了一下而已,就大哭。

他那麼壞,理會他幹嘛?我寫錯字而已,這麼兇幹甚麼? 㗎 第二聲,表示抱怨語氣第三聲,強調語氣 幾哦go4都要搞掂㗎。

你應承咗我㗎! 再麻煩也要完成的呀。

你答應了我的! 嚕 表示完成語氣 我做完功課嚕。

我做完功課了。

二疊式 語氣助詞 用法 粤语例句 標準漢語意譯 備註 嘅啫 表示事情小,不必放在心想或一般語氣 件事就係咁嘅啫。

你真係好人嘅啫。

整件事就只是這樣而已。

你为人真好。

㗎喳/嘅喳 同「而已」;可單字「喳」 我淨係負責收銀㗎喳,有咩事同我老世講啦! 我只是負責出納而已,有甚麼跟我的老闆說吧! 呀嘛 表示半信半疑 唔係呀嘛? 不是吧? 用於問句 喳嘛 輕視、不屑意味 咁喳嘛,好易啦。

這樣而已,還不簡單。

帶疑問語氣 啦喂 提醒或積極回覆意味 嚟啦喂! 過來啊! 囉喎 尋求最後確定,或表示已經不耐煩 係囉喎?郁手!好囉喎?! 決定了吧?動手!夠了! 囉噃 表示確認,或希望得到確認 搞掂囉噃。

完成了。

嘞咩 表示強烈懷疑、不贊同 你以為咁做就啱嘞咩? 你以為這樣做就對嗎? 㗎喇 已經完成,或完全自信、確認 得㗎喇,佢得嘅。

可以了,他没问题的。

呢可 1.表示反問;2.用於: a)第二身人提醒第三身人:第二身人得知第三身人的行動, b)提醒第一身人:第二身人得知這是誰的行動 甲:係邊個打爛咗我隻杯㗎?乙:唔知呢可? 甲:是誰打破了我的杯子?乙:你說呢? 吖嗱 對其之前所作的行為表示不滿 鐵頭功吖嗱!打你吖嗱! 鐵頭功是吧!信不信我打你! 嚇嘩 1.表示應答,字面意思為「是嗎」;2.表示反問。

1.「啊,公子呀,你啊真係識貨喇,咁多船唔揀你揀著我呢隻船,我出咗名夠快嘅。

」「嚇嘩?」2.「你家嚇迫我嚇嘩,你家嚇?」「係慘過你呀,吹咩?」 1.「公子呀,你真識貨,(在那)那麼多船不挑你非挑了我這艘船,我的快是出了名的。

」「是嗎?」2.「你現在是不是要逼我,是不是?」「就是比你慘呀,你奈我何?」 三疊式 語氣助詞 用法 粤语例句 標準漢語意譯 備註 㗎囉噃 表示確認,或希望得到確認。

一於係咁話㗎囉噃。

要不就這麼決定了吧。

㗎喇喎 表示事情已經發生,且帶有不滿的意味。

你食咗三碗粉㗎喇喎。

你都吃了三碗粉了。

㗎喇嚇 表示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確認。

你食咗三碗粉㗎喇嚇? 你吃了三碗粉了吧? 㗎喇可 通常用於詢問他人某物是否已經完成使用。

呢支筆你唔用㗎喇可? 這隻筆你不用的了是吧? 多疊式 做晒㗎啦吓嘩/㗎啦啊嘛:「已經做完了,是吧?」带半信半疑意味。

其他粵語獨有詞彙 瀡(音:/sœː˩/)低咗(滑下來)、瀡滑梯(滑梯) 哩咁迆(狼狽) 擠(用力將軟狀物或液體從小孔中擠出,如“擠牙膏”) 代表音 廣州口音是約定俗成的、國際承認的粵語的代表音,大多粵語字典以廣州音為準。

廣州以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長期保持廣州話的代表地位,1970年代開始,香港粵語(港式粵語)受到由何文匯博士提倡的粵語正音運動影響,是故部份詞彙的發音已經偏離廣州話,與廣泛的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的發音脫節[來源請求]。

至1970年代末以後,香港粤语流行曲、影視娛樂強勢影響廣東地區[來源請求]。

民間的香港口音(即港式粵語)跟廣州(廣府)口音並無明顯分別,只是在語感上有少許差異,因兩地在不同社會體制下沿用不同的習慣語彙,用詞有所不同,以及兩地教學改革所導致[來源請求]。

針對近年來香港年輕人所谓「懶音」增多的現象,香港的一些大學教授發起了粵語正音運動,以何文匯主張的讀音取代,現時通用的讀音,此主張受到廣東及香港的粵語學者反對[來源請求]。

有些粤语方言和广州話较為接近,如廣西南宁,以南宁白话為代表,與西關口音的廣州話高度相似,總體與廣東廣府方言片區(即廣府話)相似度高達90%,除少數俚語不同外,兩地方言交流完全不存在問題,欽廉方言與邕潯方言靠攏;而广东台山的四邑方言、廣西東部、廣東西部的勾漏方言、廣東西南部的高陽方言、海南島的儋州方言,以及珠江三角洲東側的莞寶方言,则同广州话口音差异较为明显。

書寫系統 主条目:粵字和粵語白話文 参见:三及第 粵語使用者在正式場合裡普遍使用二十世紀初興起的官話白話文書寫系統,其語法、詞彙與現代標準北語(「普通話」或「國語」)相符,與粵語自身的語法、詞彙差別很大,存在「文」、「言」脫離現象。

由於自小接受現代漢語北話文教育,人們基本上能包容這種「文」與「言」間的相互脫離現象,如同五四運動之前人們普遍習慣文言文一樣。

當用粵語朗讀現代漢語北話文的時候,人們一般不會完全按照字面來讀。

朗讀者習慣上會根據粵語語法、詞彙及用語調整字面文句,用粵語複述出來。

這種「文不對言」的現象跟現代漢語北話文興起之前漢語北方話使用者或者朝鮮語、日本語使用者習慣於使用文言文所造成的「文」、「言」脫離現象相似。

不少大眾媒體為貼近民眾,會在行文中加入大量粵語固有詞彙。

部分雜誌會採用粵語白話文書寫系統,如實按照粵語語法及用語書寫,不懂粵語的中文使用者不容易看懂這種粵語白話文。

報紙則會採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是以現代漢語北話文書寫,但在對話和引言中,會使用粵語白話文書寫粵語口語對白,令文章更為生動,並避免在翻譯成漢語北話文時出現失真。

因粵語白話文書寫會用到大量粵語獨有的粵語漢字,這些字在BIG5系統(由臺灣資策會建立的正體字系統)或使用簡化中文(GB18030)的電腦字符系統中沒有收錄或收錄不全,利用上述系统書寫粵語非常不便。

為解決粵語的電腦文字處理問題,香港政府制定了一個香港增補字符集,收錄了常用的粵字和其他BIG5擴增漢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揸」、「嘢」、「冚」等等。

在最新一版的增補字符集中,進一步收錄了一些所謂的「粗口字」。

此做法受到某些人的質疑,因為粗口被認為是社會道德禁忌。

香港政府表示收錄「粗口字」的目的是為方便警方錄取口供時使用。

這套增補字元集基本上解決了粵語白話文的電腦處理問題,大部分粵語口語文句都可以錄入電腦。

由於不是所有電腦都裝有香港增補字符集,粵語使用者在網上討論區等非正式場合,在沒辦法輸入粵字的時候,又或是不方便輸入的時候(用速成輸入法來輸入粵字要按很多次鍵盤)[來源請求],會折衷地以英文的「o」代替口字旁,寫成「o的」、「o既」、「o野」、「o左」、「o甘」來代替「啲」、「嘅」、「嘢」(「也」)、「咗」(「徂」)、「咁」(「恁」)這類粵字,甚至把口字旁去掉,寫成「的」、「既」、「野」、「左」、「甘」;有時也會英文代替,如用英文字母「D」或「d」代替發音相近的「尐」字,用英文字母組合「ge」代替發音相近的「嘅」字。

中國大陸,特別是廣西地區的粵語使用者,由于中國大陸教育系统并不教授粤语,因此基本上对粤语固有字词的了解近乎空白,傾向於使用北京话借音字書寫粵語,書寫比較混亂。

而广东的教育系统虽然也不教授粤语,但是因为广东和港澳的民间交流非常广泛频繁,因此有一定数量的广东粤语使用者能够接触到粤语固有字词。

常用字詞 佬——男人;大佬〈大哥〉、細佬〈小弟〉 婆——女人;老婆〈妻子〉 公公——外祖父 婆婆——外祖母 老頭(常寫作老竇)——父親 老母——母親(但是現代一些廣東話中稱老母被視為髒話和不尊重) 畀——給[41][42][43] 有很多日常的用詞會被人所講出,然未必懂寫之。

例子,如下: 參見:粵語字列表 騎呢——形容別人衣着打扮突兀或舉止笨拙失禮。

鶻突——形容人的行為或事情難看[44][45]。

撳——也作「搇」。

用力按,通常用作撳錢,去自動櫃員機拿錢,因為要按鍵(撳掣),所以叫作撳錢。

窿窿罅罅——(lung1lung1la3la3)罅隙,旯旮,一些細小隱蔽的地方。

褪後——退後,多數用於車輛。

邋遢——不潔,骯髒 勀——(通常為攰)累 楋手唔成势——手忙腳亂,或指做事沒有經驗,不知從何入手。

瘦蜢蜢——瘦削 呷——(haap3)呷醋,意思是吃乾醋。

氹——哄笑的意思,做一些事令人開心的行為。

褦——(nang3)佗手褦腳,意思是拖累。

喇——語氣詞,表示對某事有把握或表示提醒、警告。

戥——(di)同情,通常用作戥人可憐,替人不值的意思。

面懵——面懵懵(冇面)沒有面子;面懵心精,看上去傻傻的但心理面很清楚。

頻撲——趕時間,或很忙的意思。

捩——(lai6)瞓捩頸,即「落枕」,意思是睡醒時頸部痛;或用作捩手掉咗佢,意思是立刻掉了。

嗌交——吵架 晏——很晚,晏晝:下午 岩巉——不好看(通常指物件表面粗糙或帶有菱角) 掅——(cing3)拿起東西 丼——(dam2)又作「沊」,都感切,投物井中聲[46]。

意源為石頭丼一聲跌落水井,亦解作拋棄、拋擲,配詞有例如丼垃圾。

抌——深擊,例「抌心口」、「抌春」[47] 掟——投擲,掟石仔:擲小石 戽——(fu3)戽被,意思是睡覺踢被子。

趌——(gat6)趌下趌下,意思是跛著走。

擏——(geng6)擏住,意思是小心地。

擏錫,意思是愛護。

瞌——瞌眼瞓,意思是打瞌睡,小睡片刻。

扻——扻頭埋牆,意思是把頭撞向牆。

睺——(hau3)睺實佢,意思是盯住他。

掖——(jik6)掖高衫袖,意思是把衫袖卷上來。

擸——(laap3)意思是拿取[48];亦有解作折下(例如:花卉)。

攣——攣毛,意思是曲髮。

砸——(zaak3)壓住.通常用作大石砸死蟹。

糝——(saam2)撒。

糝胡椒粉,撒一點胡椒粉。

嘥——(saai1)浪費.嘥錢,意思是浪費金錢。

樖——(po1)一樖樹,意思是一棵樹。

睄——(saau4)用眼瞧著別人,通常用作眼睄睄。

掗拃——佔很多地方 踎——(mau1)蹲下 孭——(me1)音「咩」,背著東西。

孭背囊,意思是背著背囊。

歃——(saap6)用水煮熟。

通常用作歃熟狗頭,意思是整天笑容滿面,但不知為何而笑,有少許貶義。

揼骨——按摩 噱頭——有創新的意思 扽——路面不平 髧——過長,頭髮長到髧到膊頭。

搣——(mit1)用兩個手指夾住擠壓。

發吽哣——發呆 擳——(zit1)擠壓,通常用作擳牙膏,擳暗瘡。

囉囉攣——(lo1lo1lyun1)忐忑不安,或坐立不安。

咪嚤——行動緩慢,做事拖泥帶水。

盞鬼——有趣,或表示贊美、稱好的感嘆詞用。

走趲——趲粵音zaan2,時間鬆動,或有回旋餘地之意。

罌——(aang1)器皿,通常用作錢罌,或者煙灰罌。

遝——堆疊,通常用作二遝六,數目加起來即半斤八兩,引作不夠斤兩(資格),多數用於人;同義詞為未夠班嘅人。

沓——(daap6)量詞,一大沓,意思是一大疊。

例子:沓水,意思是非常有錢。

笪——(daat3)呢笪地方,意思是這塊地方,配詞有例如大笪地。

耷——(dap1)頭耷耷,意思是垂頭喪氣的樣子。

揩——(haai1)揩油,意思是佔小便宜。

吹水——閒聊,偶爾會把事情說得天花龍鳳,也有夸夸其談、吹牛皮的意思。

籴米——買米。

籴——粵音「笛」。

籴字原寫作上半為「入」,下半為「米」字。

籴佬——原來是指收買米糧的商人,他們購買米糧後就需要立即離去,以避免米糧因為潮濕而起了變化。

現在引申為沒有留下任何理由而離開。

亦有今人寫成「走佬」。

片斤金戔——音(唱錢)指貨幣對換,源於英文change。

哈人——欺負別人 贔屭——(bai3ngai3)有苦惱之意 睃——(so1)意同斜視/瞅/睬,例如,睃都唔睃吓你。

狼戾——(long1lai2)有潑辣,橫蠻之意。

牙齒截——俗寫牙擦,解作囂張、沙塵、認叻、招積。

招積——漢語詞彙解﹕刁鑽、招搖、不可一世。

有指“招積”是出自“滿招損,謙受益”(書經˙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積,為積少成多便「滿],即「自滿」。

𪙛𠸉——(lak1cak1)指不連貫,斷斷續續。

窳——(jyu5) 朒脧——俗寫肉酸,指不中貌,其貌不揚。

打甂爐——指火鍋,邊煮邊食的飲食方式。

涫水——音(滾),指經過沸騰的水。

分类 主条目:標準粵語和粵語方言 影響 廣東傳統是以廣州話為官方語言,廣州話為廣州人的生活語言,亦是廣東省內其他民系的通用語。

當時廣東省城極為發達,從各地外來而來的人口都學習廣州話。

因此長久以來,粵語廣州話都是珠三角城市的主要語言。

香港居民原籍情况也是以廣東珠三角一帶者為最多,包括南番順、四邑(台山、新會、開平、恩平)、東莞、香山、寶安等。

因此歷史上中國大陸向香港的逃港移民中的大多數是廣東人,此等人士中多數都是珠璣巷後裔。

而在海外,由於移民有相當比例來自粵語地區,亦使粵語成為大多數海外華人社區最流行之語言之一。

於中國大陸,在1959年開台的广东电视台(廣東電視台是中國首個以廣州話為廣播語言的電視台)。

而省內各大城市均有市級電視台,由于粵語是廣東省的主要語言,其他市級電視台亦有开设以廣州話作為廣播語言的频道。

在廣東的非粵語為母語的人士大部分都能懂粵語廣州話。

此外,珠三角城市如廣州、佛山、深圳等地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鐵、公交車)都設有廣州話廣播。

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鄰近廣東的香港普遍說粵語廣州話,為了方便香港人、華僑回國投資,以及抗衡香港電視對廣東的影響力,為免不利中共之信息流入廣東,北京政府容許廣東一些地方電視台、電台以廣州話廣播。

而在香港,從市民日常交流,到學校教育、工商行業,到政府辦公、立法會;到科學研究、新聞傳媒、大眾娛樂,粤语是普遍使用的交际语。

在漢語語族裏,除北方的官話外,粵語是成功發展為全功能語言的語種。

同時香港大眾媒體及娛樂事業的繁榮使粵語影響力強大。

香港無線電視與亞洲電視均已取得廣東的落地廣播,廣東省內均可收看香港電視,港式口音(即港式粵語)80、90年代在廣東相當流行。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49][50][51]。

文學 主条目:粵語文學 粵語文學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傳統的嶺南戲劇,對白及唱詞包含了不少的粵語口語的成分,粵謳、童謠、山歌,及木魚書等,都有濃厚的嶺南色彩〔嶺南文化〕。

[來源請求] 文體方面,清初有以粵語詞語入舊體詩形成的作品。

晚清時,興起了混合文言文、官語白話文、粵語白話文的三及第文體。

在民國初期,一些廣東詩人,以粵語入詩,例如廖恩燾的《嬉笑集》、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中的粵語詩等。

在七十年代,香港出現了新三及第,由北話,粵語及英語組成的新文體。

而在中國大陸,由於普通話的推行,粵語地位受到影響,但仍產生一些带有点粵語风格的文學作品。

如歐陽山的《三家巷》、陳殘雲的《香飄四季》等。

[來源請求] 地位 在語言學中,通常會將完全不能相互通話的語言定為不同的語種,若或多或少可以相互通話,則為同一語言的不同方言。

粵語與官話、閩南語等其他漢語分支之間的差異已經超越方言界限,完全無法相互通話,應當界定為相互獨立的不同語言。

但「語言」的定義也常受政治因素影響。

換而言之,語言和方言常無明確界限。

如挪威语、瑞典語、丹麦语,雖可互通,但卻因政治因素而被認為是不同的語言。

同樣,因政治因素而被認為是兩種語言的印尼語跟馬來語之間也可以直接對話互通。

反過來,一些完全無法互通的語言,卻因政治、宗教、文化因素而被許多人當作單一語言下的不同方言,如阿拉伯語的各個「方言」和漢語的各個「方言」。

粵語究竟屬於獨立語言還是方言,這一問題無論語言學界還是社會上都長期存在不同的看法。

同樣,漢語究竟是一種單一語言,還是一個包含多種親屬語言的語族,也備受爭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視粵語為汉语方言之一,並且認為現代漢語是單一語言。

而一些學者[52]和許多粵語使用者則認為粵語是獨立的語言,與官話、客家語、贛語、湘語、吴語、閩南語等主要漢語分支互為親屬語言[52]。

單純從語言學角度看,現代漢語無論規模上還是內部子分支間的差異上皆與罗曼语族相當。

罗曼语族包含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語等獨立語言,均由古拉丁语演化而來。

現代各漢語分支則從古漢語演化而來。

一些羅曼語族內部的分支語言互通程度甚至比漢語「方言」之間的互通程度還高,如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之間大體上能相互聽懂,而粵語、閩南語、官話之間則完全不能。

認為現代漢語屬於單一語言的主要原因有:各「漢語方言」使用者除了回族、畲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外,基本上都認同自己的民族身份為漢族。

中國歷來有大一統思想,因為屬於同一個民族,因此許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一族多語」的事實。

此外,粵語使用者與其他「漢語方言」使用者一樣都使用漢字。

不过,“將完全不能相互通話的語言定為不同的語種”亦有不通用的例子,韩国的济州方言、日本的津轻、秋田方言虽然与标准语不能互通,仍被认定为方言。

西方文字多为表音文字,语音即意义,因此对语音要求比较严格。

而汉语的文字体系为意音文字,本身携带的语音成分较少,语音在传播、传承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化。

西方语言学理论也可能并不适用于汉语。

这两种观点争论已久,仍无确切结果[原創研究?]。

危機 主条目:推廣普通話、粵語正音運動和方言保護 参见:深圳歷史、任仲夷和2010年广州市民捍卫粤语行动 目前粵語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國大陸,推普政策不断打压着粤语的生存。

北京話逐漸取代粤语,尤其在廣西,早因萎縮而陷入频危。

至於廣東,粵語也受到越来越强的打压。

中國內地,推普废粤的方针下,有的地方政府对粵語的打壓越来越强,[53]使保護粵語寸步难行。

[54]本地兒童很多已经不会说粵語。

粤语不断受到打压,很多粤语广播已被取消,在中国大陆推普废粤的方针下,粤语在内地现在可以说是寸步维艰,面临极大挑战和困难。

中國政府、學校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教師在學校教育的都是使用普通話。

有的学校强制学生在下课之后的聊天放松玩耍时间说普通话,不得说粤语,否则处罚。

在推普废粤的强制措施之下[55][56][57][58],很多小孩和年轻人已经变得不会说粤语。

广州网站羊城網為保護粵語,於2012年12月5日推出《舌尖上的粵語》視頻短片,推出短短4日在優酷網點擊率逾190萬次,於新浪微博轉發量逾5萬次[59],視頻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介紹了粵語和普通話的歷史淵源,及推廣普通話政策是否影響粵語生存,以喚醒中國人對方言的保育意識[60],在網絡引起了廣泛討論。

2017年12月15日,bilibili用户Dtime推出的《哪里的话最好听?中国南北36种方言大比拼》視頻短片,推出短短3天在bilibili的点击量超过80万次。

视频以歌曲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大陆的36种方言(当中包括广东话和南宁白话)[61],在片尾提到推廣普通話政策是否影響了不同方言的生存,在bilibili引起了廣泛討論[62][63][64][65][66]。

參見 粵語方言 粵語拼音輸入法 粵語白話文 香港語文 香港粵語 粤语懒音 粵語用辭 粵語拼音 粵語聲調 注釋 ^1.01.1Whatarethetop200mostspokenlanguages?.Ethnologue.[2021-02-26].  ^包括黃錫凌著:《粵音韻彙》(香港:中華書局,1941年)及市面上大量收錄粵音的字詞典、粵語教程,都紀錄了粵語有多個聲調,且聲調辨義。

此點與其他漢語相同 ^司徒,沛嶢;Yurayong,Chingduang.東亞海岸語言區域及羣體製圖.第十屆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9.  ^4.04.1李敬忠:〈粵語中的百越語成分問題〉,《學術論壇(雙月刊)》,1991年5期,第65-72頁。

ISSN:1004-4434.0.1991-05-012 ^5.05.1班,弨.论汉语中的台语底层.民族出版社.2006.ISBN 9787105075072.  ^邵慧君;甘于恩.《廣東方言與文化探論》.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157.  ^粤语使用人数众多,与绝大多数广东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撑粤”专题2011-12-21 ^1.2億人以粵語為母語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8.廣州日報2013年12月8日A2版右上角 ^首屆粵語傳播高峰論壇召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方日報2013年12月9日A07版右邊偏下位置 ^廣東省建置沿革.2011-10-16[2011-12-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嶺南文化寶典——粵語.[2018-06-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存档副本.[2012-04-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6).  ^YouTube上的廣西南寧白話方言討論-Part1 ^s:朱子語類_(四庫全書本)/卷138 ^謝建猷:《〈廣西粵語刍論〉簡編稿》 ^劉叔新:《粵語壯傣語問題:附語法語義詞彙問題探討》,(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ISBN 7-100-04660-2。

^聲調一般指單字誦讀時的固定聲調,變調不計在內。

^聲調篇:粵語聲調.中文字元資料頁:粵語拼盤.[2019-06-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本節參考《広東語文法》千島英一譯 ^20.020.1专家:粤语不是粤人古语而是中原夏朝的官方语言_教育频道.新华网.2009-01-30[2012-01-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3).  ^21.021.1DavidMcCraw.An“ABC”ExerciseinOldSiniticLexicalStatistics.SINO-PLATONICPAPERS.2010.  ^趙學玲.漢語方言影疑母字聲母的分合類型.語言研究.2007,27(4).  ^是不是粤语怎么说_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2022-03-08].  ^漢典.[2010-08-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9).  ^「生火鍋」意即放進火鍋的主要是生吃。

^「正字正確」專欄,彭志銘,2006年3月7日 ^本節舉例查證自《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誌》叢書。

^广州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闫晓青:广州是唐宋中国第一大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广州日报2019-12-06 ^唐宋時代市舶司制度.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2010-06-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3).  ^國學大師饒宗頤考證「冚唪唥」是古代波斯語,由拜火教教徒在唐代傳入。

^海上丝路给广东带来了什么?广州是西方技术入华桥头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4-07-23南方日报 ^曾,子凡.香港粵語慣用語研究.香港:CityUniversityofHKPress.2008年:127.ISBN 9789629371470.  ^熱帶語林:瀡滑梯烏瀡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太陽報,2010年7月2日。

^香港出版社「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在2008年5月21日(約中午12時41-49分)於香港新城知訊台的廣播節目中,曾經述說此字的正確寫法為「迆」(還有另一寫法),而它的發音分別為「hea3」、「pea5」。

^明報月刊二○○三年四月號第一○三頁 ^《難兄難弟之神探李奇》第七集有提到 ^(繁體中文)陳雲-古雅粵語,倒裝言詞.[2019-10-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繁體中文)陳雲-古雅粵語,倒裝言詞.[2019-10-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曾子凡《廣州話-普通話口語對譯手冊》,ISBN 9620401999,第360頁。

^粵語語氣助詞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9. ^「畀」不是「俾」.www.cantonese.asia.[2011-08-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7).  ^粵語兩題.[2011-08-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6).  ^《文明小史》第15回:「至少也得幾百塊錢,少了不夠使的。

」 ^明朝顧起元《客座贅語》方言編:「南都方言,其不聰敏者,曰鶻突,曰糊塗,曰懵懂,曰勺鐸。

」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四十四回:「……而且拳動輕佻,言語鶻突,喜笑無時。

」 ^s:康熙字典/丶部/四畫#丼引用《集韻》 ^中大漢語多功能字庫–抌.[2020-10-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持、執《漢典》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2018-06-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PDF).康樂及文化事務署.[2018-06-12].(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8-10-10).  ^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香港文化博物館.2014-10-09[2018-06-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7).  ^52.052.1參考:李敬忠《語言演變論》,出版社,1994。

ISBN 7-80592-204-7 ^汪洋:「教化」廣東人_大陸頻道_新浪網-北美.dailynews.sina.com.[2018-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7).  ^《推普的“南宁现象”》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4-30.,《羊城晚报》,2010年7月13日。

^《学校“封杀”粤语孙女大讲普通话祖母发脾气》.[2018-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YouTube上的廣州天河冼村小學撈婆校長竟然唔畀老師同學生哥講廣州話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廣東話是「低素質語言」?廣州小學禁說-ETtoday新聞雲.www.ettoday.net.[2018-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SinaVisitorSystem.passport.weibo.com.[2019-07-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舌尖上的粵語(粵語).  ^舌尖上的粵語(粵語).  ^哪里的话最好听?中国南北36种方言大比拼.[2018-06-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学校“封杀”粤语孙女大讲普通话祖母发脾气》.[2018-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YouTube上的廣州天河冼村小學撈婆校長竟然唔畀老師同學生哥講廣州話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廣東話是「低素質語言」?廣州小學禁說-ETtoday新聞雲.www.ettoday.net.[2018-06-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SinaVisitorSystem.passport.weibo.com.[2019-07-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5).  ^清远话“方言保卫战”.新浪网.2012-01-17[2019-03-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2).  外部連結 维基百科提供如下语言版本:粤语维基百科 维基文库有此种语言版本:粤语文献库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程:粤语 维基孵育场的維基導遊語言試驗版:粵語試驗版 广东主题 广西主题 香港主题 澳门主题 语言学主题 香港中文大學粵語(廣東話)兼讀課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粵語(广东话)學習網 速打粵語社區 粵語文化傳播協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我愛粵語(粵語學習網站) 粵音資料集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查詢粵語發音 粤语发音查询工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使用简体字查询粤语发音 粵音檢字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粵語拼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粵語協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粵語會館 粵語學習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方言吧粵語學習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縱橫碼在線中文字典2.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台港常用字粵普聲韻調交互對照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学说粵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學粵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lativeclausesandnominalmodifiersinCantonese(粵語的關係子句及名詞修飾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ominicYu,2006年5月3日 粵語拼音輸入法 普通話粵語在線翻譯 粵語歌曲︰半斤八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粤式浓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上首个以模仿为主的粤语学习节目) 速打粵語輸入法 网上热议南宁白话是否"濒危"调查发现仍有生命力 旗幟鮮明地支持廣東人“撐粵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talk自由談第520期 查论编粵語 族群 文字 方言 標準音 歷史 語法 音系 各地分支粵海(廣府) 廣州話(西關口音 西村口音) 香港粵語 澳門粵語 大馬粵語 星洲粵語 北美粵語 佛山話 蜑家話 石岐話 沙田話 南海話 石灣話 九江話(英语:Jiujiang_dialect) 西樵話 番禺話 順德話 雲浮話 博賀話 虎門話(新派) 龍門話 肇慶話 梧州話 賀州白話 韶關白話 連州白話 英德白話 樂昌白話 四邑土白話 邕潯 南寧白話 桂平白話 平南白話 橫縣白話 崇左白話 憑祥白話 龍州白話 寧明白話 大新白話 扶綏白話 百色白話 田東白話 莞寶 莞城話 長安話 虎門話(舊派) 厚街話 圍頭話 南頭話 大鵬話 四邑 台山話 司前話 新會話 恩平話 開平話 马兰话 高陽 高州府白话(高州白話 茂南白话 湛江白話 化州话(上江话) 北流話(上里話) 信宜白話 廉江白話 梅菉白话) 遂溪白話 陽江話 陽春話 陽西話 勾漏 連山話 陽山話 鬱林話(玉林話) 北流話(下里話) 容縣話 貴港話 桂平話 平南話 地佬話 石南話 藤縣話 蒙山話 岑溪話 蒼梧話 昭平話 羅秀話 上坊話 開建話 賀州本地話 羅廣 羅定話 廣寧話 懷集話(下坊話) 四會話 德慶話 陽山話(見上) 連山話(見上) 封開話(封川話) 鬱南話 㑷古話 欽廉 廉州話(海獺話 地角話 佤話 廉江海話) 浦北話(小江話等) 靈山話(粵语:靈山話) 新立話(粵语:新立話) 欽州白話(粵语:欽州地區白話)(欽州城區白話 防城白話 東興白話 芒街白話(粵语:芒街白話) 靈城白話 浦北白話 北海白話) 河口廣話 吳化 吳川話 化州話(下江话) 桂南平話(有爭議) 賓陽話 橫州話 南寧平話 百色平話 未分片 儋州話 越南白話 山由話 東江本地話(有爭議) 邁話(有爭議) 桂北平話(有爭議) 文化藝術 粵語白話文 三及第 粵曲 粵劇 粵謳 南音 龍舟歌 木魚書 咸水歌 粵語流行曲 粵語相聲 棟篤笑 粵語電影 粵語電視劇 粵語講古 粵語小說 粵語配音 粵語粗口 粵語保育 相關事件 粵語正音運動 廣州撐粵語行動 普教中爭議 《寵物小精靈》中文版命名爭議 查论编汉语 漢語分支漢語分支官话通用语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话 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國語 新馬華語) 老国音 官話分區 北京官话 东北官话 冀鲁官话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西南官話(桂柳官话、岷赤話、貴州話、雲南話) 江淮官话 其他 天津话 贛榆话 漢中話 南通话 军家话 海南军话 广东军话 新疆官话 新加坡華語 晉语 并州片 呂梁片 上黨片 五臺片 邯新片 大包片 張呼片 志延片 粤语 粤语方言 粵海粵語 香港粵語 蜑家話 莞寶粵語 邕潯粵語 勾漏粤语 羅廣粵語 桂南平話 四邑粵語 高陽粤语 欽廉粤语 吳化粤语 儋州話 越南白話 客家话 客語方言 梅縣話 惠陽話 畲话 四川客家語 香港客家話 臺灣客家語 贛語 贛語方言 昌都片 宜瀏片 吉茶片 撫廣片 鷹弋片 大通片 懷嶽片 耒資片 洞綏片 湘语 長益片 婁邵片 衡州片 辰漵片 永全片 吴语 吳語方言 太湖片 台州片 金衢片 上麗片 甌江片(甌語) 宣州片 闽语沿山閩語邵将语 邵武話 將樂話 閩北語 西溪片 東溪片 閩中語 三明話 永安話 沙縣話 沿海閩語閩東語 侯官片 福宁片 蛮讲 燕話 興化語 莆田話 仙遊話 烏坵話 澳腰话 閩南語 泉漳片 臺灣話 新加坡福建話 浙南片 大田片 中山片 潮汕片 瓊雷語 雷州話 海南話 其他 徽语 平話土話 湘南土话 粤北土话 桂北平話 瓦乡话 孔夫话 迈话 富馬話 东江本地话  書寫系統書寫類型语素文字字形 漢字 繁体字 正体字 简化字 方言字 二简字 文體文言文 古文 文白相夾 三及第 白話文 官話白話文(京白) 中州韻白話文(韻白) 吳語白話文(蘇白) 粵語白話文(廣白) 臺語白話文(閩白) 客家话白話文(客白) 表音文字字母 拉丁字母 西里尔字母 阿拉伯字母 文體 教會羅馬字 東干文 小儿经 半音節文字 盲文/點字 三推成字法 中国切音新字 臺灣語假名 臺語諺文 其他 女书 漢羅台文  語言研究漢語歷史 原始漢藏語 原始汉语 古代汉语 上古 中古 近代 明清官話 老國音 現代標準漢語 華語 汉语音韵学 先秦 漢代 魏晉 隋唐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初 明清 現代 語言研究 文字 詞彙 語法 訓詁 方言  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語言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  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 漢語分支列表 查论编中国大陆語言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北京官话(普通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晋语并州片·呂梁片·上黨片·五臺片·邯新片·大包片·張呼片·志延片闽语沿海閩語閩東語(侯官片·福宁片·蛮讲·燕话)·莆仙語(莆田話·仙游话·澳腰话)·閩南語(泉漳片·大田片·浙南閩語·中山閩語·潮州话)·瓊雷話(海南话·雷州话)沿山閩語闽北语(东溪片·西溪片)·闽中语(永安话·三明话·沙县话)·邵將語(邵武话·将乐话)古閩語原始閩語吴语太湖片·台州片·瓯江片·金衢片·上麗片·宣州片徽语績歙片·休黟片·祁婺片·旌占片·嚴州片湘语长益片·娄邵片·辰溆片·衡州片·永全片贛語昌都片·宜瀏片·吉茶片·撫廣片·鷹弋片·大通片·耒資片·懷嶽片·洞綏片客家语粵台片·海陸片·粵中片·汀州片·寧龍片·雩桂片·銅鼓片·粵北片·粵西片·饒平客家語·畲话粤语广府片(粵海片·莞寶片)·羅廣片·勾漏片·四邑片·吳化片·欽廉片·高陽片·邕潯片·儋州话·桂南平話平话和土话桂北平话·粵北土話·湘南土话·优念话归类未定東江本地話·军家话·迈话·富馬話·鐘山話·畲话·瓦乡话·蔡家話·六甲話·酉水话·八峒瑶语·平地瑶话·楚語·蜀語·龙家语·卢人语·漢兒言語·协和语·嘉米话·倒话·孔夫话古汉语原始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現代汉语藏缅语族藏-喜马拉雅语群藏语支藏语(卫藏·康巴·安多·拉达克语)·仓洛门巴语·错那门巴语·象雄语白马语支白马语羌语群嘉绒语支嘉绒语·道孚语·拉坞戎语羌语支羌语组羌语(北·南)·土家语·普米语·木雅语·却域语·扎坝语·西夏语·白狼语贵琼语组贵琼语尔苏语支爾蘇語(尔苏语·多续语·栗苏语)纳语支纳西语·納木依語·史興語·拉热语緬彝語群彝語支北部彝语组诺苏语(都泼语)·纳苏语(阿罗语·峨颇语)东南彝语组尼苏语·阿务语·撒尼语·阿灵泼语·阿细语·阿哲语(阿車語)·阿扎语·木吉语(脱泼语·墨几语)·普佤语(夫卡语·科鲁拉语·绰阔语)·普拉语·富帕语(富巴语·富匝语)中部彝语组里泼语·咪俚语·山苏语·傈僳语·勒苏语·堂郎語·密察语·拉姆语·留米语·腊罗语(杨柳话·额喀语·芒底语·徐掌话)·拉烏語·他鲁语(泼佩语·纳若语·跨恩斯话·跨玛斯话·莱兹斯话·子逋斯话·锁内嘎话)·拉祜語·苦聪话·拉邬语·阿邬语·乐舞语·基諾語卡卓语组卡卓语·撒慕语·撒涅语·撒都语·孟武语南部彝语组阿卡语·勾克语·木达语·哈尼语·糯比语·糯美语·腊米语·昂罗语·期弟语·奕车语·卡别语·豪尼语(窝尼语·白宏语·布孔语·布都语·梭比语·多尼语·多塔语·阿梭语·阿母语)·碧约语·西摩洛语·卡多语·帕那语·阿克语·搓梭语·毕苏语(老缅语·老品语)·贡语(桑孔语·楚孔语)·哈备语·姆毕语曼子语组嘎苏话·模耆语(莫期)·末昂语·估涡语(麻峨)·估涡语(麻阿)·普标彝语(麻榭)·䏵俖语其他彝语支语言阿笃语·阿鲁语·阿梯语·弄语·怒苏语·柔若语緬語支载瓦语·阿昌语·浪速语·勒期语·波拉语·茶山语·仙岛语白語支白語(中部方言(英语:CentralBailanguage)·南部方言(英语:SouthernBailanguage)·北部方言(英语:NorthernBailanguage)·拉瑪方言)其他语群萨尔语群(景颇语)|侬语支(独龙语·阿侬语)|达尼语支(达尼语)|鲁苏语支(崩如语·鲁苏语)|舍朱奔语支(蘇龍語)|义都-达让语支(义都语·达让语)|格曼语支(格曼语)澳泰语系南岛语族亞齊-占語群回輝話仡泰语族仡央语群仡佬语·拉基語·布央語(布央语东部方言·普标语·巴哈语·拉哈語)·仡隆語·木佬語·羿语·土蛮语黎语支黎语(黎语·加茂語)拉珈语支拉珈语侗水语支侗语·水語·标话·莫语(莫语·錦語)·仫佬语·毛南语·佯僙语·茶洞語·草苗语·𦰡溪瑶话臨高語臨高語·吉兆话泰語支壮语(布依语·岱依语·儂語·邕北壮语·東紅水河壯語·中紅水河壯語·柳江壮语·桂北壯語·右江壯語·桂邊壯語·邱北壮语·连山壮语·邕南壯語·左江壯語·德靖壮语·硯廣壯語·文麻壯語·德靖壮语·民讲)·傣语/泰语(傣那语·傣仂语·傣端语·傣担语·掸语·八甲语·傣雅语)古越语古越语·閩越語混合语誒話突厥语系西伯利亞語支西部裕固语·图瓦语·雅库特语·哈卡斯语(富裕柯尔克孜语)·回鹘语·沙陀语葛逻禄语支维吾尔-乌孜别克语(维吾尔语(中心方言·和田方言·罗布方言)·乌孜别克语)·艾努语·伊犁土尔克语·察合台语钦察语支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塔塔尔语烏古斯語支撒拉语古突厥语原始突厥语苗瑶语系苗语族巴哼语支巴哼语·唔奈语东部语支湘西苗语(东·西)畲语支畲-炯奈语(畲语(活聂语)·炯奈语)·优诺语·巴那语中部语支黔东苗语(东北·西(绕家语)·南)西部语支布努语(布努·包瑙·努茂)·川黔滇苗语(川黔滇·滇东北·贵阳·惠水·麻山·罗泊河·重安江(英语:Gejialanguage)(家话·东家话)·平塘苗语)瑶语族勉语(勉方言·金门方言·标敏方言·藻敏方言)混合語猫家话蒙古语系中蒙古语支(英语:Mongolic_languages#Classification)蒙古语(中·西·北·东)·哈米尼干语·鄂尔多斯蒙古语·土尔扈特卫拉特语南蒙古语支(英语:Mongolic_languages#Classification)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康家语·保安语达斡尔语支(英语:Mongolic_languages#Classification)达斡尔语古蒙古语契丹语·鲜卑语·室韦语·乌桓语·吐谷浑语·原始蒙古语·柔然語(有争议)混合语廓克蒙查克语·托茂语·五屯話·唐汪话朝鲜语系中國朝鮮語(朝鮮語)·高句丽语·沃沮扶余语·东濊扶余语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德昂语·日昂语·宽语·乌语·瓦语·户语·克蔑语·木阿克语·佤語·布朗语·布兴语·布芒语克木语支克木语莽语支莽语·俫语·布赓语越語支京语(越南语)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色勒库尔语·瓦罕语·于阗语·粟特语·回回语(波斯语)·花剌子模语·蓝帽回回语(希伯來語:פרסיתיהודית)斯拉夫语族俄罗斯语吐火罗语族吐火罗语混合语澳門土生葡語满-通古斯语系北通古斯语群鄂温克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南通古斯语群赫哲语西南通古斯语群满语(锡伯语·满语)古通古斯语肃慎语·挹娄语·靺鞨语·勿吉语·渤海語·女真语語系不明东夷语·匈奴语·羯語·柔然語辅助语言手语手语中國手語(北方手语·南方手语)·香港手語·藏语手语(?)手指字母汉语手指字母·维吾尔语手指语·朝鲜语手指语·藏文手指字母盲文现行盲文·漢語雙拼盲文·粵語點字·藏語盲文註:絕跡語言(中国境内绝迹语言)·极危语言(中国境内极危语言)參見:中國境內的民族和族群一覽(按語言系屬分類)·中國漢語方言保護关于港澳地区的语言,参见:香港语言、澳门语言关于台澎金马的语言,参见:台湾语言 查论编臺灣語言南島語系台灣南島語泰雅語群泰雅語(賽考利克·澤敖利·汶水·萬大)·賽德克語(德固達雅·德路固(太魯閣語)·都達)西北語群龜崙語·巴宰語(噶哈巫語)·賽夏語西部平原語群邵語·拍瀑拉語·洪雅語(阿立昆語(荷兰语:Arikun)·羅亞語(荷兰语:Lloa(dialect)))·巴布薩語(虎尾壟語·道卡斯語 )鄒語群鄒語·卡那卡那富語·拉阿魯哇語魯凱語群魯凱語(霧臺·東·萬山(歐佈諾伙語)·多納(古納達望語)·茂林(德樂日卡語))排灣語群排灣語卑南語群卑南語(初鹿·知本·南王·建和)布農語群布農語(郡·卓·卡·丹·巒·蘭)東臺灣南島語族凱達格蘭語(巴賽語·雷朗語·哆囉美遠語(荷兰语:Trobiawaans))·噶瑪蘭語·猴猴語·撒奇萊雅語·阿美語(秀姑巒·南勢·海岸·馬蘭·恆春)·西拉雅語(馬卡道語·放索語(荷兰语:Pangsoia-Dolatok))·大武壠語馬來-玻里尼西亞語巴丹語群達悟語大中菲律宾语群(英语:GreaterCentralPhilippinelanguages)菲律賓語(常見外語)马来语群印尼語(常見外語)·馬來語(常見外語)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臺灣話·金門話·馬祖話·烏坵話客家語臺灣客家語(四縣·南四县·海陸·大埔·饒平·詔安·揭西(河婆)·永定·长乐·丰顺)官話中華民國國語(台灣標準國語·臺灣腔)·軍家話·其他官話其他汉语粵語·吴语(大陈話)·其他汉语藏緬語族藏語(在臺藏人的語言)·緬甸語(在臺緬甸華人的語言之一和常見外語)印歐語系荷蘭語(歷史上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歷史上的官方語言和常見外語)·英語(常見外語)满-通古斯語系滿語(歷史上的官方語言)蒙古語系蒙古語(在臺蒙古人的語言)日琉語系台灣日語(歷史上的官方語言和常見外語)朝鮮語系韓語(常見外語)南亞語系越南語、高棉语(常見外語)仡台語系泰語(常見外語)·擺夷語(在臺雲南土著民族的語言之一)混合語言寒溪語·香蕉白话·其他語言閱聽輔助語漢語盲文臺灣盲文日本手語系台灣手語參見:台灣語言保護 查论编广州专题 广州历史 广州地名 广州人 广州话 地理分區建制 越秀区 荔湾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花都区 番禺区 南沙区 增城区 从化区 歷史建制 东山区 芳村区 萝岗区 地點 番禺 南海 越秀山 白云山 西关 荔枝湾 东濠涌 西濠 陳塘 沙面岛 二沙岛 海心沙 天河 海珠 重要建筑 五羊石像 中山纪念堂 粤海关 愛羣大酒店 省財廳 海珠橋 黄埔军校 南沙天后宮 古蹟 六榕寺 镇海楼 五仙观 石室 怀圣寺 陈家祠 光孝寺 赤岗塔 琶洲塔 四牌樓 廣府學宮 南海學宮 番禺学宫 广州都城隍廟 仁威廟 經貿商业区 珠江新城 广州双塔 广州国际金融城 琶洲西区 白云新城 白鹅潭商业区 番禺万博商务区 广州空港中央商务区 購物 廣州友誼商店 广百 新大新公司 天河城广场 太古汇 天環 高德置地廣場 广州K11 天匯廣場 正佳广场 太阳新天地 文體娛樂遊玩 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長隆歡樂世界 長隆水上樂園 長隆飛鳥樂園 長隆國際大馬戲 長隆酒店 長隆熊猫酒店 東方樂園已拆除 世界大观已停業 飛龍世界已拆除 航天奇觀已停業 觀光 广州塔 海珠广场 花城广场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央公園本地俗稱 文教設施 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图书馆 广东科学中心 廣東美術館 星海音乐厅 广州大剧院 广州大学城 體育場館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越秀山体育场 广州体育馆 宝岗体育场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天河体育中心 廣州寶能觀致文化中心 速跑卡丁车 歷史場館 廣州流花體育館 高等教育高等院校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广州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交通轨道交通 广州地铁 广州有轨电车 广佛地铁 广珠城际铁路 廣深鐵路 廣深港高速鐵路 道路交通 广州巴士 广州无轨电车 广州BRT 广州的士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渡輪 廣州水上巴士 花尾渡歷史 本土文化 粤语 粤菜 南番顺 骑楼 西关大屋 早茶 广东人 木屐 粵劇 粤曲 粵語流行音樂 老字號 王老吉 陳李濟 致美齋 陶陶居 蓮香樓 太平館 广州酒家 艷芳照相館 大同酒家 何濟公 潘高壽 三多軒 蛇王滿 大學鞋店 榮華樓 名人 趙佗 惠能 劉龑 崔與之 陳子壯 伍秉鑒 潘仕成 阮元 林則徐 洪秀全 鄧世昌 康有為 梁啟超 詹天佑 孫中山 胡漢民 馮如 許廣平 孫科 何香凝 葉劍英 陳寅恪 高劍父 冼星海 紅線女 彭加木 霍英東 鐘南山 何鏡堂 陳艾森 歷史事件 秦攻百越之战 南越国建立 汉平南越之战 孙恩卢循之乱 创设广州市舶司 广州大屠杀(唐代) 南汉国建立 黄萧养之乱 广州大屠杀(清代) 一口通商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广东洪兵起义 乙未广州起义 庚戌新军起义 黄花岗起义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建立 护法军政府建立 第一次粤桂战争 广州市政公所建立 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建立 六一六事变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建立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省港大罢工 沙基惨案 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毛泽东主办广州农讲所 中山舰事件 广州四一五事变 广州起义(1927年) 廣州國民政府(1931年)建立 西南政務委員會建立 两广事变 广州战役(1938年) 南石頭大屠殺 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广州 廣州戰鬥(1949年) 广州直辖 广州交易会创办 广州东站事件 广州吊劳改犯事件 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成为计划单列市 举办全国六运会 举办全国九运会 举办广州亚运会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2021年 2022年 4月 4-5月 主题 专题 查论编汉语音韵学注音 直音法 反切 音節結構声母 五音 清濁音 零聲母 韵母介音 等呼 开合 四呼 韻腹、韵尾 舒声韵(阴声韵 阳声韵) 入聲韻 空韻 聲調 四聲 平仄 調值 五度标记法 四角標圈法 變調 四聲別義 高陽入 低陰入 其他 汉语拼音音节列表 汉语儿化韵表 古代漢語上古音音系 先秦 漢代 相關條目 古四声 古無輕唇 古無舌上 古無正齒 古無邪紐 娘日歸泥 喻三歸匣 喻四歸定 照二歸精 照三歸知 叶音 濁輔音韻尾 中古音音系 魏晉 隋唐 五代 宋代 相關條目 中古聲母 三十六字母 切韵音 等韻學 韻書 韻圖 门法 小韻 系联法 攝 平水韻 重紐 異文 对音 洛阳音 梵汉对音 中古漢語拼音 近古音音系 元代 明初 明清 現代 相關條目 尖团音 平翹音 兒化音 子變韻 平分阴阳 濁上變去 见开二的演变 汉语族祖語 原始漢藏語 原始漢語 現代分支 官话(標準音系) 晋语 吴语 湘语 客家话 粤语(標準音系) 闽语 贛語 方言 音韻 詞彙(古百越詞 古吳語詞 古楚語詞) 歷史(上古 中古 中世 近世 近代) 相關條目 南朝通语说 客贛方言 粵贛方言 吳閩方言 學者 钱大昕 高本汉 赵元任 罗常培 王力 李方桂 董同龢 郑张尚芳 丁邦新 潘悟云 陳新雄 竺家宁 斯塔罗斯京 白一平 沙加尔 蒲立本 其他 从中古汉语到官话的语音演变 從中古漢語到吳語的語音演變 查论编广东专题总体 历史 政治 经济 珠三角 粵东西北 粵东 粵西 粵北 粤港澳大湾区 地理 城市 南岭 珠江三角洲 潮汕平原 珠江 东江 西江 北江 韩江 榕江 鉴江 雷州半岛 潮汕 上川岛 下川岛 教育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 音乐 粤剧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饮食 粤菜 粤式茶楼 粤式酒楼 广州菜 顺德菜 客家菜 潮州菜 广式月饼 民系 廣府人 围头 四邑 閩海人 閩南 潮汕 海陸豐 雷州 客家人 疍家人 語言 粵語 廣州話 粵語方言 潮州話 海陸豐話 海丰话 陸豐話 雷州話 隆都話 山涯話 客家話 粵北土話 軍話 廣東軍話 景点 广州塔 世界之窗 白云山 丹霞山 罗浮山 西樵山 七星岩 鼎湖山 海陵岛 南澳岛 盘龙峡 湖光岩 开平碉楼 珠玑古巷 华侨城 东部华侨城 长隆旅游度假区 长隆海洋王国 分类 共享资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粤语&oldid=70825120” 分类:​粵語汉语族主謂賓語序語言广东语言广西语言香港語言澳门語言馬來西亞語言隐藏分类:​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需要专业人士关注的页面避免破坏保护被永久保护的页面含有粵語的條目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需要查證來源的維基百科條目含有日語的條目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有疑似原创研究语句的条目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22年2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使用Unicode扩展汉字的条目自2019年8月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查看源代码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学院 其他语言 አማርኛ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བོད་ཡིག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English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Français贛語Gaelg客家語/Hak-kâ-ngî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한국어КомиLatinaLinguaFrancaNova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Српски/srpski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Seediq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Vahcuengh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