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睜眼會流淚植物人清醒沒感知| 明報 - LINE TODAY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病人不會張開眼睛,就是不清醒,是昏迷(coma)狀態。

」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腦幹功能正常可自行呼吸. 事實上,植物人並非如外界想像 ...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手術後變植物人——患有橫紋肌肉瘤的6歲女童天瑜,在手術後變植物人,躺牀至今16個月。

圖為天瑜患病前的照片。

(電視截圖)(明報製圖)熊偉民(受訪者提供)方道生(受訪者提供)【明報專訊】6歲女孩天瑜接受手術後變植物人,躺牀至今16個月。

在一般認知中,植物人動也不動,究竟與昏迷、微意識狀態或閉鎖綜合症有何分別?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指,由於植物人仍保持腦幹功能,因此他們會眨眼、流淚、郁動;男士會長鬍鬚,女士會來月經,壽命亦不一定比正常人短。

一般人對「植物人狀態」的患者(俗稱植物人)認知不多,只知道他們躺在牀上動也不動。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解釋,植物人不是疾病,「植物人英文vegetativestate,是描述一個狀態」。

導致這個狀態的成因,包括腦創傷、中風、嚴重腦退化(如晚期阿茲海默症)等。

而這個臨牀狀態,有可能隨時間和不同因素改變。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方道生形容,植物人就如一棵草,需要外人淋水和照顧。

當遇到外來刺激時,他們也會如一些植物般會郁動,但多是來自自然反射動作,非有意識為之。

他們會吞嚥、眨眼、郁動手指,甚至流淚。

但流淚不等同哭泣,哭泣是因為情緒受刺激,例如是悲傷;植物人落淚並非來自情緒刺激,可能是內分泌不協調,或是鼻淚管閉塞,以致眼淚不由自主地流出。

植物人睜開眼,是否代表他蘇醒、恢復意識?熊偉民解釋,植物人本來就處於清醒狀態,因此會張開眼睛。

在沒有藥物影響、維生指數穩定的情况下,他們是清醒的,但對周邊事物沒有感知,不能作出反應和溝通,就是植物人狀態。

「如果病人不會張開眼睛,就是不清醒,是昏迷(coma)狀態。

」腦幹功能正常可自行呼吸事實上,植物人並非如外界想像般一動也不動,除了會睜眼之外,熊偉民表示,植物人仍保持腦幹功能,因此也能自行呼吸,腸胃會蠕動,心臟會正常跳動,會調節血壓穩定。

但由於大腦皮層功能受損,因此不會思考、判斷和反應。

睇戲煲劇,看到片中植物人頭髮會變長,面上會生皺紋,植物人會成長嗎?是否誇張演繹?方道生指,實際上植物人會如植物般生長;只要腦下垂功能沒有受損,能分泌出各種激素,如生長激素,頭髮照樣會變長,女性會有月經,小朋友都會長高。

植物人狀態維持愈久愈難康復植物人會康復嗎?熊偉民引述1994年的美國研究,如果植物人狀態維持1個月,約有四成可能恢復意識,約三成可能因併發症如肺炎而死亡,餘下約兩成半維持植物人狀態;若植物人狀態維持6個月,則只有一成機會恢復意識。

植物人狀態維持愈久,代表腦部受損愈嚴重,恢復意識機率就會很微。

但亦有外國個案,有植物人在7年後恢復意識,在醫學上也並非不可能。

而除了時間,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他們恢復意識的進度,包括腦部受傷原因、有無其他疾病、年紀,例如年紀較輕的患者,腦部修復和康復得會較快較好。

熊偉民遇過不少「撼親頭」而腦創傷的病人,在經歷1至2個月植物人狀態後,逐漸恢復意識,可以重回正常生活。

但如果因非腦創原因而變成植物人,例如是中風,腦部受損一般較嚴重,較少能完全康復。

不過,熊偉民亦接觸過一名中風病人,維持5年植物人狀態後,慢慢能回應指令和用手握住東西,情况好轉為微意識狀態(minimallyconsciousstate)。

播音樂、說話聲助刺激喚醒什麼是微意識狀態?熊偉民指,「如果病人能根據指令郁動手腳,跟他說話時他會流淚或口震震,就是微意識狀態」。

病人會對身邊人和事有低程度認知和少許反應,「但一時可以,一時不可以」。

方道生以他一個病人作例,每逢見到醫生就會發出「巴巴巴」的聲響,「尤其我問他,就回答這句。

他絕對有意識(做這個行為),但內容就無意思可言,當然與一言不發的狀態有分別」。

要幫助患者脫離植物人狀態,兩位醫生都鼓勵家人可多正面刺激病人。

方道生建議可從聽覺着手,例如播放音樂、說話聲音、收音機等,「有些患者耳朵長期打開,如果有電波能進入大腦,有些聲音喚醒他,未嘗不可。

建議因應患者的興趣而選擇,會較容易『叫醒』(恢復意識)」。

他舉例,曾有患者一聽到孫兒說話聲就眼睩睩,這可能是接收到信息的例子。

方表示處於微意識狀態的患者,康復的機會高於植物人,但這狀態亦可能會永久,始終植物人能否恢復意識及其進度難以預料。

他說行醫多年,未遇過完全回復至正常的個案,然而於植物人及家屬而言,任何一小步改變已是很大進步。

有曾處於植物人狀態的人,4年後能與照顧者以動作溝通,當叫他拋波,他也能做到。

「這聽起來好像很低程度,但你想像一個人從完全無法溝通,到聽到你的指令,明白並做到指令,並不簡單。

」穩定可回家需全天候照料以現今醫療科技,除非植物人本身有其他疾病,方道生指一般而言只要護理妥當,他們的壽命可與正常人相若。

但植物人的護理十分重要,熊偉民指出,如果照顧不好,會出現很多併發症,如肺炎、尿道炎、褥瘡等,有可能因而死亡;相反如果無節外生枝,植物人獲妥善護理,腦部充分休息,就有機會好轉。

植物人如果沒有其他疾病,毋須留院,可以安排在家照顧或入住療養院。

惟熊偉民提醒,要注意植物人需要全天候、貼身護理,包括餵食、轉身、清理排泄物等。

■知多啲:閉鎖綜合症有感知無法表達植物人狀態在醫學上有定義,但方道生認為終歸是學術層面,當面對家屬時,他會小心運用這個字眼:「任何腦部受傷,都要給予時間恢復。

有文獻說等1年,(恢復意識)機率很低才開始叫(植物人),但這都是academic。

作為面對病人和家屬的醫生,過早標籤為植物人並無好處,家人不會變得開心。

」始終醫學上充滿變化,植物人有無機會恢復意識、什麼時候恢復意識,醫生也說不準。

他又認為,植物人與閉鎖綜合症(locked-insyndrome)非常相似,有時連醫生都不易分辨。

植物人狀態的病人完全沒有感知,但閉鎖綜合症和微意識狀態患者,對外界有感知,只是閉鎖綜合症病人可能接收到卻無法表達。

他解釋,或許病人腦部掌控聽覺的部分嚴重受傷,無法聽到聲音,但不影響他本身的理解及表達能力;又可能他聽到聲音卻無法理解,或者無法表達,「因為病人不能解釋,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情况)」。

與植物人非常相似方道生分享一個案例,在1980、90年間,一名十幾歲年輕人因頭部受創入院,搶救後陷入植物人狀態。

傷者爸爸20多年來無微不至地照顧,直至他成長至40歲。

最後爸爸患癌離世,患者繼而在2個月後死亡。

方道生回想:「每次爸爸探望時,感覺上患者的狀態活躍一點,我懷疑他介乎植物人狀態與閉鎖綜合症之間。

當爸爸不再來,是否對他產生負面影響?我不排除這個可能。

」文:張淑媚、李欣敏編輯:王翠麗facebook@明報副刊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電郵:[email protected][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